《深圳大学学报》(科技版)征文

《深圳大学学报》(科技版)征文

一、《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征稿简则(论文文献综述)

曾清蓉,李卫东,刘美霞,王洁凝[1](2021)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深圳装配式建筑政策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深圳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现有政策实施水平,利用Vensim软件构建出深圳装配式建筑系统动力学模型,厘清深圳装配式建筑与社会发展各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并预测未来几年深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深圳装配式建筑九大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等比例地提高2018-2025年单个产业政策的政策数量,并探究其对深圳建安企业开发意愿、深圳装配式建筑开发成本、深圳装配式建筑需求量、深圳装配式建筑碳排放降低量等变量的不同影响效果,进而对9类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建设环节支持政策、财政政策、技术政策和规划政策的实施效果较好,针对这4类产业政策的实施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孔文静[2](2021)在《高校学报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瓶颈突破》文中认为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推动媒体融合迈入纵深阶段。为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作为传统学术期刊的高校学报开展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积极尝试,但部分高校学报仍存在缺乏一体化发展规划、缺乏用户思维和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能力等瓶颈亟待突破,建议建立一体化发展的高校学报新媒体矩阵,打造基于用户思维的高校学报品牌战略和构建产学研协同的高校学报新媒体编辑人才培养体系,以推动高校学报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并取得实效。

陈亚兰[3](2021)在《数字化与微阅读背景下选刊的当下探索 ——以《微型小说选刊》为例》文中提出

张杨,王君恒,曹炼鹏,冯裕华,朱江皇,付强[4](2021)在《曲波变换在位场信号提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重磁数据中有效信号的分离与提取,本文研究了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曲波变换方法(Curvelet transform method)。从曲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入手,通过重力位场理论模型数据分析了曲波变换的多尺度分解重构能力,并且利用加噪理论模型数据分析了曲波变换的阈值去噪能力,此外,还使用曲波变换对南岭东部地区布格重力异常资料进行了有效信号提取。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可同时适用于位场数据的分解和去噪处理研究,为重磁数据多尺度分析处理提供参考,也为实际资料数据提供一定的指示作用。

苏彬[5](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党在宣传战线上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历来对此高度重视。无神论宣传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丰硕成果,但在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宣传无神论仍面临缺乏学科支撑、频频遭受污名的境遇。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历程及经验启示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廓清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成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无神论宣传教育可分为五个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清除了“左”的错误,根据毛泽东“研究宗教,批判神学”的批示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为无神论宣传教育确立了理论前提,构筑了学科基础;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党中央对新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作出总体部署。但在学术界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争论之后,无神论宣传教育逐渐失去学科支撑而走向式微,导致有神论的影响失去了制衡力量而持续扩大;上世纪90年代,针对社会转型和神秘主义影响所带来的伪科学、封建迷信蔓延,一批专家学者联起手来大力宣传无神论,协助中央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使无神论宣传教育在世纪之交站在新的起点之上;新世纪之初,面临“宗教热”的蔓延和境外宗教渗透的加剧,中央有关部门就无神论宣传教育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作出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无神论的实体研究机构,为无神论宣传教育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和有关无神论宣传教育的争议,党中央坚决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等新论断,开辟了无神论宣传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全新局面。通过总结这段历程可以发现,无神论宣传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总能根据当时的形势,调整工作重心,勇担时代责任,应对风险挑战,在与有神论进行长期思想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无神论宣传教育,中央的清醒和重视是基本前提,学者的责任和担当是有力推动,地方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是重要依托,群众的发动和参与是坚实基础。

李晓峰,周俊,陆波[6](2019)在《从房地产估价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看估价需求的演变》文中研究指明借助网络数据和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已逐渐成为各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依据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对中国知网1981—2019年刊载的559篇论文,分别从发文量、关键词、研究机构、引用情况进行了计量分析,绘制了机构和关键词的知识图谱,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分析,试图揭示我国房地产评估研究的特征和规律,分析我国估价行业需求的演变。研究表明:(1) 2000年之前,研究论文数量比较少,研究热点不显着。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房地产税出台的预期,房地产评估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2)研究机构主要分布于各大高校,评估机构发文量较小,且刊文期刊的影响因子不高,研究学者较为分散。(3)研究热点有评估方法、风险评估、税基评估、批量评估等。税基评估和批量评估是研究机构近几年的持续研究热点。

郑茹[7](2018)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文中研究表明学术期刊是以探索、积累和传播人类的科技知识、先进思想为基本目标的特殊出版物。学术期刊凝聚着学者的智慧,对科学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学者以期刊为阵地分化出动态聚合的论域,催化新的成果的产生。学术期刊的出版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学术期刊出版活动的诸多环节以及出版要素,揭示学术期刊出版的演化历程,探索学术期刊出版规律,揭示出版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贯穿出版活动始终的准则和规范等。相比于自然科学期刊而言,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出版研究更容易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与制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具有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独特功能,因此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进行长时段研究,能够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下社会对学术知识、先进思想的需求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的学术研究所呈现出的表现形态和差异性,可以镜观不同时期的学术发展情况。本研究采集1949-2016年CNKI近60年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征稿启事,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并且有针对性的利用CNKI公开的期刊出版数据,作为征稿启事的补充,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历年期刊出版史料进行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研究的时间跨度涵盖建国至今,涉及了人文社会科学19个一级学科,因此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面貌和学术期刊出版生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揭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基本情况,梳理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的概貌。包括期刊种类走势、地域分布、学科的基本分布等。(2)揭示建国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规范演变及完善历程。包括审稿制度、出版要求,如稿件类型以及论文格式(题名、摘要、引文)等方面的要求。(3)通过分期研究将建国后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分析,揭示每个阶段期刊的发展特征;通过分层研究重点分析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以及网络期刊等特殊类型,揭示名刊工程期刊的示范作用、核心期刊的引领效应以及网络期刊的倒逼效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现有的研究中宏观层面、全景式、整体性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从宏观层面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出版演化状况所做全景式描摹,是对以往以单一期刊或某类期刊、某地区出版期刊为主的个案式研究的补充,能够从多维度揭示建国以来学术期刊出版演变的过程。同时,也能够从微观层面,揭示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期刊的出版特征。(2)针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长时间段连续性研究的方法、区别于节点研究。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是建国至今,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上考察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生态,既可以形成时间上的演化研究,也可以针对某一时间进行横向比较,在已有的期刊出版史研究中较为少见。本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其一,建国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基本生态不断发生变化。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发展过程较为波折,全国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的学术期刊的发展差距较大。其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规范受欧美影响,日益与世界对接,审稿制度、稿件类型以及论文的写作规范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完善。其三,从分期情况看,不同历史时期的期刊出版在种类、发展速度、学科组成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术水平、科学技术的影响,期刊的出版呈现不同的状态。从分层情况看,核心期刊对学术期刊的规范具有引领效应,“名刊工程”对大学学报的发展具有示范效应,网络期刊对纸本期刊具有倒逼效应。本研究的价值主要在于呈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出版的整体面貌和出版规范发展的完整过程,从学术期刊出版中出现的基本现象出发,涉及到学术期刊出版的诸多方面,揭示学术期刊发展中经历的低谷和浪潮,从而为本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田云鹏[8](2018)在《《浙江医学》杂志2008-2017年载文情况和网络化发展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科技期刊是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科技期刊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的动态水平,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是国家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中,科技期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科技期刊质量,如何提高期刊整体办刊水平和稿件质量,一直受到各大高校、图书情报机构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从载文、引文、论文作者、网络化发展等角度评价《浙江医学》杂志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分析杂志的学科优势、发展现状与不足,为杂志社分析和评估期刊的学术地位把握方向,从而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方法:以《浙江医学》杂志2008-2017年出版的192期7609篇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数值统计方法、综合归纳法对载文情况、引文情况、论文作者情况、影响因子、出版时滞、广告刊登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共词聚类分析法对《浙江医学》杂志2008-2017年发表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浙江医学》杂志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采用对比分析法,与同行优秀期刊进行比较,找出与同行期刊的差距。采用数值统计法对《浙江医学》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中各项网络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杂志网络化发展的特征。结果:《浙江医学》杂志2008-2017年共刊出论文7609篇,期均载文39.63篇,篇密度为0.39。基金论文1930篇,基金论文比呈逐年上升趋势。除山西省、吉林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南省、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外,其余省份均有文章发表。浙江省刊出论文最多,共7374篇,占总刊出论文的96.91%。三甲医院发文3548篇,占总刊出论文的46.63%。医学院校发文121篇,占总刊出论文的1.59%。10年引文总数为72313条,其中自引文献620条,篇均引文量为9.50篇。引文语种以外文为主,占56.97%。中文篇均引文为4.09条,外文篇均引文为5.41条。文献普赖斯指数为49.67%。10年合着论文6741篇,合作率为88.59%,作者平均合作度为3.80。发文数量在3篇以上的核心作者89位,发表论文492篇,占总发文篇数的6.47%。影响因子2010-2011年有所下降,2012-2016年开始逐步上升。《浙江医学》杂志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非小细胞肺癌、糖尿病、心肌梗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和剖宫产等。截止2018年3月底《浙江医学》官方网站已有2411737位访问者。微信公众号共推送22条信息,拥有粉丝589位。单条信息最高点击量为455次,最高点赞次数为20次。结论:《浙江医学》杂志载文量、基金论文比、作者合作度、省外文章篇数、引文量、影响因子等指标均有明显提高,办刊质量和影响力也在逐年提升,已成为浙江省内最具影响力的医学综合类核心期刊。但《浙江医学》杂志与其他同行业优秀期刊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基金论文不多、论文论述深度不够、地域影响力不大等方面。

张婷婷[9](2017)在《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及资源库建设的研究》文中认为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某个学科知识点或结合某个教环节,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学习资源。微课概念自提出后,便以其内容简短,知识点精炼,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利用零散时间不受地点限制进行学习,而倍受教育界的关注与研究。伴随着微课研究的深入,设计开发微课的流程也越来越规范化,每个学科的优秀微课作品都有一定的积累,中学物理学科也不例外。如何选择、获取优质的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使众多的中学物理微课资源不被浪费而发挥最大的辅助教学的作用,将会是目前一线教师和教学研究者面临的问题。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及资源库建设的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研究完成了以下几点工作:1.采用文献法梳理了微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了微课及其相关概念,挖掘了支持微课学习的相关理论;2.对国内现有的中学物理微课资源进行了调查与统计;3.采用内容分析法,选择中国微课网、网易公开课和腾讯课堂三个典型平台里中学物理微课资源为研究样本,从资源特点和平台建设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中学物理微课资源的建设情况和平台建设现状;4.基于中学物理微课资源的建设情况,提出了建设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库的构想,并结合平台建设现状与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库的功能、结构和构建目标,提出了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库的建设策略。研究结论如下。1.目前国内现有的中学物理微课资源主要来源于微课大赛和学习平台两类,其中,微课大赛里的中学物理微课资源,选题紧扣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依托网页存在不便于获取。学习平台里的中学物理微课资源,系列性强、设计与制作技术成熟、依托平台形式多样化便于获取,但掺杂盈利性质,并且来源不同的中学物理微课资源所依托的平台都具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2.面对众多“零散”“只开发不利用”的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建设一个独立的、系统的、科学的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库非常有必要,它不仅能够合理有效的管理现有中学物理微课资源,还能为广大师生群体提供获取优质中学物理微课资源的场所。3.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库的建设策略有统筹规划策略、标准化建设策略、建设培训策略、梯级资源审核策略、多维激励机制策略、资源组织结构优化策略、应用平台建设策略。此外,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中学物理学科特点,克服传统资源库建设在的问题,借鉴成熟优质资源库建设策略。

丁子成,李淑娟,李梓,崔丹[10](2016)在《SiC单晶刻划过程的脆塑性转变特征研究》文中提出SiC单晶化学性能稳定、导热系数高、热膨胀系数小、耐磨性能好,广泛用于大功率器件产业。但由于其材料的硬度很大,加工非常困难。脆性材料塑性域加工为提高该类材料的表面质量,降低加工时间和成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采用不同刀具角度和刀尖圆弧半径的单点金刚石刀具对4H-SiC单晶进行刻划实验,利用声发射、摩擦力传感器来监测刻划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强度以及摩擦力的变化,并通过LeicaDCM3D以及SEM观察划痕沟槽表面形貌、切屑状态,综合分析以获得4H-SiC单晶在不同角度、刀尖圆弧半径下塑脆转变的临界切削深度。结果表明,增大刀具角度有利于塑性域加工;在相同条件下,刀尖圆弧半径越大,临界切削深度越大。

二、《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征稿简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征稿简则(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深圳装配式建筑政策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深圳装配式建筑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1.1 深圳装配式建筑系统结构关系图
    1.2 深圳装配式建筑系统存量流量图
    1.3 构建系统模型方程
2 系统运行结果分析
    2.1 系统模拟效果
    2.2 深圳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分析
        2.2.1 深圳建安企业开发意愿
        2.2.2 深圳装配式建筑供给与需求
        2.2.3 深圳装配式建筑占比
3 深圳装配式建筑产业政策敏感性分析
    3.1 深圳建安企业开发意愿
    3.2 深圳装配式建筑开发成本
    3.3 深圳装配式建筑需求量
    3.4 深圳装配式建筑碳排放降低量
4 结论与建议

(2)高校学报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瓶颈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学报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存在的瓶颈
    1.1 缺乏一体化发展规划
    1.2 缺乏用户思维
    1.3 缺乏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能力
2 产生瓶颈的原因分析
    2.1 没有充分认识媒体融合时代对学报的挑战和机遇
    2.2 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把握不足
    2.3 编辑队伍建设与媒体融合时代要求不相适应
3 突破瓶颈的有效策略
    3.1 建立一体化发展的高校学报新媒体矩阵
        3.1.1 统一布局横向矩阵
        3.1.2 深度发展纵向矩阵
    3.2 打造基于用户思维的高校学报品牌策略
        3.2.1 以优质特色内容塑造品牌形象
        3.2.2 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品牌效应
        3.2.3 通过精准定位提供品牌服务
    3.3 构建产学研协同的高校学报新媒体编辑人才培养体系

(4)曲波变换在位场信号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第二代Curvelet变换
2 Curvelet变换应用
    2.1 位场数据模型分离重构试验
    2.2 阈值去噪模型试验
    2.3 实际资料处理
3 结论

(5)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1.3.1 研究方法
        1.3.2 理论基础
    1.4 核心概念阐释
        1.4.1 无神论
        1.4.2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1.4.3 无神论宣传教育
2 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启
    2.1 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2.1.1 宗教工作的拨乱反正
        2.1.2 对个人崇拜问题的反思
    2.2 确立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理论前提
        2.2.1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宗教
        2.2.2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无神论宣传教育
        2.2.3 反对封建主义和蒙昧主义
    2.3 构建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学科基础
        2.3.1 恢复宗教研究机构
        2.3.2 启动宗教学学科建设
3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式微
    3.1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3.1.1 在全面改革开放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1.2 在清除精神污染中对待宗教问题的“慎重”态度
        3.1.3 在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中克服“左”的思想
    3.2 中央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决策部署
        3.2.1 “中央19号文件”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定位
        3.2.2 “八二宪法”制定中关于“宣传无神论的自由”的争论
        3.2.3 1990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申
    3.3 无神论宣传教育在学术研究中的失语
        3.3.1 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争论
        3.3.2 中国无神论学会的停摆
        3.3.3 无神论在“宗教与文化”研究中的缺位
4 世纪之交“法轮功”的成势与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起点
    4.1 世纪之交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4.1.1 中国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
        4.1.2 世界范围内神秘主义的影响
        4.1.3 美国和苏联对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
    4.2 “无神论无人讲”与“法轮功”的成势
        4.2.1 “特异功能热”的形成
        4.2.2 伪科学和伪气功的发展
        4.2.3 “法轮功”的组织化扩张
    4.3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起点
        4.3.1 响应新号召:批判封建迷信和伪科学
        4.3.2 凝聚新力量:重建中国无神论学会
        4.3.3 承担新任务:协助中央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
        4.3.4 营建新阵地:创办《科学与无神论》杂志
5 新世纪之初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任务
    5.1 新世纪之初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5.1.1 “宗教热”从农村向城市蔓延
        5.1.2 境外宗教渗透的加剧
    5.2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协同推进
        5.2.1 中央六部委出台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文件
        5.2.2 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与防范校园传教
        5.2.3 成立无神论研究机构
6 十八大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局面
    6.1 十八大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6.1.1 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
        6.1.2 “党员信教”与“信徒入党”问题的争论
        6.1.3 无神论宣传教育争议再起
    6.2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创新发展
        6.2.1 “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
        6.2.2 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
        6.2.3 拓展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阵地
7 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经验启示
    7.1 中央的清醒和重视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基本前提
    7.2 学者的责任和担当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有力推动
    7.3 地方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要依托
    7.4 群众的发动和参与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坚实基础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从房地产估价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看估价需求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
二、我国房地产评估研究现状分析
    (一)载文量分析
    (二)关键词分析
    (三)机构发文分析
        1. 机构统计
        2. 文献引用率分析
三、研究热点分析
    (一)评估方法
    (二)风险评估
    (三)税基评估和批量评估
四、结论及展望

(7)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存在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价值和创新点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重点与难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相关研究述评
    2.1 概念界定与辨析
        2.1.1 学术期刊与学术着作
        2.1.2 学术规范与出版规范
        2.1.3 出版、学术出版与期刊出版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与分类
        2.2.2.文献计量学与期刊统计
        2.2.3 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
    2.3 研究现状述评
        2.3.1 国外期刊研究前沿与热点
        2.3.2 国内期刊研究成果及研究态势
第三章 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总况
    3.1 研究史料的采集与处理
        3.1.1 史料的采集
        3.1.2 数据的处理
    3.2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基本分布情况
        3.2.1 期刊的种类、年发行数量以及期刊载文量的变化情况
        3.2.2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更名、停刊情况
        3.2.3 期刊的版本分化情况
    3.3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地域分布研究
        3.3.1 期刊的出版地域整体分布
        3.3.2 强势期刊出版区域
        3.3.3 弱势期刊出版区域
    3.4 学术期刊出版的学科分布研究
        3.4.1 期刊种类的学科分布
        3.4.2 哲学人文和社会科学期刊的学科占比
        3.4.3 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期刊的差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规范的演化
    4.1 审稿制度的演化
        4.1.1 三级审稿制
        4.1.2 双向匿名审稿制与同行评议制
    4.2 稿件类型的演化
        4.2.1 手稿
        4.2.2 打印稿
        4.2.3 电子稿
    4.3 论文结构规范的演化
        4.3.1 题名规范
        4.3.2 文章篇幅
        4.3.3 摘要与关键词
        4.3.4 引文规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分期与分层研究
    5.1 期刊的分期与分层
        5.1.1 期刊的分期依据
        5.1.2 期刊的分层依据
    5.2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分期研究
        5.2.1 七年过渡时期(1949-1956 年)
        5.2.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 年)
        5.2.3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7 年)
        5.2.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 年至今)
    5.3 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分层研究
        5.3.1 CSSCI与“北大核心”期刊的基本情况
        5.3.2 核心期刊引入前后的出版情况比较
        5.3.3 核心期刊对规范的引领效应
    5.4 高校学报与名刊工程的分层研究
        5.4.1 学报的基本情况
        5.4.2 高校的更名情况
        5.4.3 名刊工程的示范效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浙江医学》杂志2008-2017年载文情况和网络化发展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对象和方法
    2.1 对象
    2.2 方法
    2.3 相关指标定义
3 结果
    3.1 载文分析
    3.2 引文分析
    3.3 论文作者分析
    3.4 影响因子分析
    3.5 出版时滞分析
    3.6 《浙江医学》2008-2017年被引次数≥7次的文章分析
    3.7 研究热点分析
    3.8 网络化发展情况分析
    3.9 广告刊登情况分析
    3.10 与《中华医学杂志》《重庆医学》《广东医学》比较
4 讨论
    4.1 影响因子稳步上升
    4.2 基金论文比逐年增长
    4.3 载文作者地区分布广泛
    4.4 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4.5 出版时滞较长
    4.6 网站建设情况
    4.7 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
    4.8 期刊广告刊登情况
5 建议
    5.1 拓宽办刊视野,提升期刊国内地位
    5.2 加强期刊复合型人才培养
    5.3 加强学术新人培养,形成高水平且稳定的作者群
    5.4 缩短出版时滞,提高期刊影响力
    5.5 优化网站,提升期刊竞争力
    5.6 优化微信公众号,吸引更多用户关注
    5.7 更新杂志运营理念,提高广告收益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9)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及资源库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现状
        1.1.2 微时代背景
        1.1.3 丰富的微课资源
        1.1.4 物理学科特点与微课的优势
    1.2 国内外微课研究现状
        1.2.1 国内微课研究现状
        1.2.2 国外微课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与课程
        2.1.2 微课
        2.1.3 微课程
    2.2 微课的特点
        2.2.1 针对性强
        2.2.2 课时短
        2.2.3 资源小
        2.2.4 结构情景化
        2.2.5 可重复学习
        2.2.6 具有校本性
    2.3 理论基础
        2.3.1 认知负荷理论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3 混合学习理论
第3章 中学物理微课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3.1 微课大赛里的中学物理微课资源
        3.1.1 中国微课大赛
        3.1.2 江西优质微课评选活动
        3.1.3 首届“长江教育杯”微课大赛
        3.1.4 浙江省基础教育微课程开发活动
    3.2 网络学习平台里的中学物理微课资源
        3.2.1 非盈利性网络学习平台
        3.2.2 半盈利性网络学习平台
        3.2.3 盈利性网络学习平台
    3.3 典型平台里中学物理微课资源的对比分析
        3.3.1 选择研究对象
        3.3.2 确定研究方法
        3.3.3 设计内容分析类目表
        3.3.4 信度分析
        3.3.5 内容分析结果描述
第4章 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库的建设
    4.1 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库的功能
        4.1.1 微课资源搜索
        4.1.2 微课资源管理
        4.1.3 微课资源共享
        4.1.4 在线答疑讨论
        4.1.5 个性化学习
    4.2 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库的结构
    4.3 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库的构建目标
        4.3.1 开放免费
        4.3.2 检索快捷
        4.3.3 时效性强
        4.3.4 交互性强
    4.4 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库的建设策略
        4.4.1 统筹规划策略
        4.4.2 标准化建设策略
        4.4.3 建设培训策略
        4.4.4 梯级资源审核策略
        4.4.5 多维激励机制策略
        4.4.6 资源组织结构优化策略
        4.4.7 应用平台建设策略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SiC单晶刻划过程的脆塑性转变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脆性材料塑性域加工理论
3 实验
    3.1 实验设备及主要参数
    3.2 试验方法
4 结果与讨论
    4.1 动载时的划痕实验结果分析
    4.2 声发射信号分析
    4.3 动载划痕下摩擦力分析
    4.4 动载划痕下的摩擦系数分析
    4.5 静载荷与临界切削深度分析
    4.6 临界切削深度分析
5 结论

四、《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征稿简则(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深圳装配式建筑政策效果分析[J]. 曾清蓉,李卫东,刘美霞,王洁凝. 建筑节能(中英文), 2021(08)
  • [2]高校学报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瓶颈突破[J]. 孔文静. 新媒体研究, 2021(13)
  • [3]数字化与微阅读背景下选刊的当下探索 ——以《微型小说选刊》为例[D]. 陈亚兰. 南昌大学, 2021
  • [4]曲波变换在位场信号提取中的应用研究[J]. 张杨,王君恒,曹炼鹏,冯裕华,朱江皇,付强. 物探与化探, 2021(01)
  • [5]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D]. 苏彬.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
  • [6]从房地产估价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看估价需求的演变[A]. 李晓峰,周俊,陆波. 估价需求演变与机构持续发展:2019中国房地产估价年会论文集, 2019
  • [7]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D]. 郑茹. 东南大学, 2018(05)
  • [8]《浙江医学》杂志2008-2017年载文情况和网络化发展情况分析[D]. 田云鹏. 浙江大学, 2018(12)
  • [9]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及资源库建设的研究[D]. 张婷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1)
  • [10]SiC单晶刻划过程的脆塑性转变特征研究[J]. 丁子成,李淑娟,李梓,崔丹. 人工晶体学报, 2016(11)

标签:;  ;  ;  

《深圳大学学报》(科技版)征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