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仁用杏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仁用杏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中国仁用杏的生产概况及发展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骆灵静,刘娅,夏霞[1](2020)在《促干剂对树上干杏干燥效果的影响探究》文中指出采用热风干燥技术,结合促干剂的使用,可以提高杏的干燥效率,提升杏干的产品品质。研究促干剂质量分数、浸渍处理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树上干杏干燥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感官评价及水分为考核指标,确定适宜鲜杏干燥的条件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促干剂质量分数为2.28%,浸渍时间40 s,干燥温度55℃时,干燥时间32 h时,树上干杏的干燥效果最好,色泽均匀呈黄褐色,口感酸甜。

武晓红,徐财旺,李建明,赵习平,杨红涛[2](2017)在《河北省仁用杏生产现状与趋势分析》文中提出仁用杏原产于我国,是以杏仁为主要产品的杏属果树的总称,包括苦仁和甜仁两大类,苦仁类主要指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辽杏[A.Mandshurica(Maxim)Skv.]、藏杏[A.holosericea(Batal.)Kost.]和普通杏[A.valqaris Lam.]的野生类型;甜仁类主要指普通杏和西伯利亚杏种间自然杂交的杏扁系列品种[1]。仁用杏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是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杏树

崔虹霞[3](2016)在《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发展与基地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扁杏是一种以仁用为主,仁、肉、壳兼用的经济树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榆阳区大扁杏基地是“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项目区,是榆阳区经济林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是实现产业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保护退耕还林成果、调整和优化丘陵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推动榆阳区生态经济型林业的建设及全区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陕西省大扁杏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总结,结合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和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SWOT决策分析法,探讨产业发展潜力,结合效益分析,提出大扁杏产业发展对策和基地建设技术措施,以期实现本研究区大扁杏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的长期目标。主要结论如下:1、榆阳区杏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良种选育、晚霜冻害研究滞后,;林分质量低、低效产园改造迟缓;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培训力度不大、措施落实不到位;抚育管理粗放不规范;产业规模化经营管理水平低;龙头企业市场带动性不够,产品深加工研发欠缺;农村专业合作社作用不明显。2、榆阳区杏产业发展对策本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大扁杏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总结、分析、研究,结合产业效益分析及SWOT决策分析法,提出榆阳区大扁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即:(1)大力发展大扁杏抗寒抗冻良种基地和采穗园建设;重点扶持杏树新品种和良种选育研究;加强对现有杏园的科学综合管理,减弱影响大扁杏丰产、优质的不利因素。抓好杏产业的稳产丰产,提高榆阳区杏产业的经济效益。制定大扁杏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苗木分级标准和管理办法、病虫害综合防治办法、杏产品加工和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促进大扁杏产业科技化,规范化发展。(2)设立“大扁杏种植保险”,保障大扁杏种植者的利益,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测报点建设,增设除了朱庄,鸦罗畔,董家湾、四里沙4个以外的监测预报点,全面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体系建设水平;设立林农技术培训专项资金,提高基层技术力量;发挥杏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桥梁作用;规范经济林技术档案记录、整理归档、保管工作。为后续产量预测管理、投资风险评估、土地流转、林权转让提供科学依据。(3)科学合理整合由各级财政、产业政策及行政手段等多种方式引导的资金,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采取承包责任制、股份制参与大扁杏产业;抓住榆阳区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大扁杏产业进程。(4)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无公害果品基地认证工作、注册商标保护、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一味依附政府,积极着眼于国内外市场,技术成果产业化,建立企业主动、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环境促动的机制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涵养企业文化,培养企业品牌,实现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5)挖掘杏树生态文化内涵,通过开展杏树、杏花、杏果系列生态文化活动,提升品位、加大大扁杏产业生态文化宣传,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加快果农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3、榆阳区大扁杏基地建设措施(1)结合榆阳区退耕还林政策,制定《大扁杏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规范研究区杏产业基地建设,增值提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杏产业成为南部山区脱贫致富主导产业。(2)发挥科技先导作用,研究推广新技术,加速良种选育,为优质高产打好基础。大力推广抗晚霜冻害良种栽植,新建示范园。选择生态优生区12乡镇基础条件好的村(地块)和两个国有林场,示范推广栽植“围选一号”和“优一”,扩大优质丰产杏园规模,提升杏产业经济效益。(3)提出详细的丰产栽培和低产园改造的技术,同时提出比较全面的抚育管理细节,为今后榆阳区的大扁杏基地建设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撑。

李慧[4](2016)在《仁用杏抗(避)倒春寒的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仁用杏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型乡土树种,是世界六大干果之一。杏仁含油率达50~60%,蛋白含量达35%左右,是优良的木本油料和优质植物蛋白树种。但由于仁用杏开花早,花果期易遭受晚霜、寒流,引起冻害,造成冻花冻果,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仁用杏产量和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从主产区霜冻发生规律,仁用杏花期和霜冻预测,仁用杏适宜区划分,推迟开花的栽培措施和抗晚霜的栽培措施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试图建立仁用杏抗避晚霜的有效的预防技术措施,为仁用杏提高产量以及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践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调查研究了仁用杏主产区霜冻发生规律。研究表明,主产区内蒙古赤峰和河北张家口地区霜冻与海拔、纬度、坡度、坡向有关,其中霜冻与海拔的关系最大;在同一纬度和海拔下,赤峰地区大扁杏和山杏的受冻程度相同,在同等纬度(41°54’)下海拔900~1200 m范围内的大扁杏均未出现受冻,海拔890 m以下大扁杏受冻严重,张家口海拔500 m易受冻,500~800 m受冻较轻;在同一立地条件下,不同树之间进行比较,树势旺盛、树形高大、肥水充足受冻轻;同一棵树,树体上部受冻比下部轻,树高1.5 m以下受冻严重,树高1.6~1.8 m中等受冻,树高1.8 m以上基本无冻害;同一棵树同一部位,大果(果长1.7 cm,果宽1 cm,果径0.5 cm)受冻比小果(果长0.9 cm,果宽0.5 cm,果径0.3 cm)轻。故仁用杏种植选择合适的造林地至关重要,要求一定的海拔高度,海拔太低易受冻,树体不宜过低,通过施肥或修剪等方式保证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抗避晚霜能力,减少晚霜危害。2、初步建立了仁用杏花期和霜冻预测模型。通过河南和内蒙试验地的初花期和日均温计算出开花前的有效积温(≥5℃的开花有效积温是102℃),利用此温度来预测出花期,得出花果期预测公式:Flowering=(Effective accumulative temperature≥102℃)∩[(Continue 7d)>10℃];Fruiting=Flowering∩[(Continue 30d)>20℃];霜冻预测模型:Frost=(Flowering≤-2.8℃)U(Fruiting≤0.6℃)。通过连续三年的验证,以上两个模型的预测性较准确,为霜冻防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3、仁用杏气候适宜区进行了区划。根据1981~2010年的30年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日照时数(h)、年无霜期天数(d)等8个主要气候因子进行区划。研究表明,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的104个县市,涉及面积233,149.71 km2,其次为东北地区的66个县市,涉及面积300,289.26 km2,西北的陕西省21个县市,涉及面积104,192.8 km2;次适宜区主要有内蒙古、青海、新疆等省(区)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158个县市,涉及面积2,585,431.03 km2。全国适合仁用杏种植的面积可达4,357,125.05 km2,其中最大的适合种植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适宜区的面积有2,075,735.24 km2),占全国适合仁用杏种植地的47.64%。4、建立了仁用杏推迟开花的技术措施。在推迟开花技术包括单层或双层黑色遮阳网覆盖、覆草与灌水、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有效措施中,比久(B9)和乙烯利(ETH)的推迟花期效果最显着。分别在8月、10月、1 1月中下旬,喷施3次浓度为1.5~3 g/L的比久(B9)可以推迟仁用杏花期5~12d;在10月中下旬喷施浓度为0.1~1 mL/L的乙烯利(ETH)可以推迟仁用杏花期5~15d。5、建立了仁用杏花果期提高抗冻性的技术措施。提高抗冻性方面,试验了施肥、喷施抗冻液、柴堆熏烟、喷施水杨酸等抗冻技术,并总结出了提高仁用杏花果期抗冻性的技术措施。首先,提高树体本身的抗冻性,果实采收后每棵杏树平均施有机肥10~15 kg或者复合肥1~1.5 kg,幼果期抗冻率可提高50%左右,能有效减轻晚霜危害;在霜冻来临之前,喷施2~3次20~30%的1,2-丙二醇混合液,花期或幼果期抵抗5~8h以上-5℃以下的低温。综上所述,仁用杏抗避晚霜的有效技术措施总结为,首先以’适地适树’的原则推广仁用杏适宜的产区,且种植在一定海拔高度的、冷空气难以长时间逗留的山坡上;其次,每年采果后适量施肥,保证树体健壮,提高其本身的抗冻性;第三,采取推迟开花技术,尽量避开晚霜;第四,关注每年开花时间和霜冻来临时期,提前预测,并采取提高抗冻性的措施,有效抵抗晚霜。以上技术措施有效避开和抵抗仁用杏晚霜危害,为仁用杏产量提高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姜仲茂[5](2016)在《蔷薇科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评价及产品开发研究》文中指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成人每天需要摄入55g蛋白质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蛋白摄入量多以动物蛋白为主,获得蛋白质的同时也会大量增加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等对健康不利成分的摄入,导致肥胖、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富贵病,因此低脂肪、无胆固醇的植物蛋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选用种仁蛋白具有开发前景的13种蔷薇科仁用核果类树种,开展了粗蛋白含量、氨基酸组成测定,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营养价值评价,在此基础上,研究其蛋白功能特性,筛选出营养价值高、蛋白功能特性优良的核果类树种,并利用其优良的植物蛋白初步研发了系列西伯利亚杏植物蛋白产品,为仁用核果类优质蛋白综合利用及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仁用核果类种仁粗蛋白含量较高且氨基酸组成齐全。仁用核果类13种植物种仁18种水解氨基酸含量齐全,总氨基酸含量介于22.6~32.57 g/l00g之间,平均含量为27.72g/l00g(最高达到35%),其中西伯利亚杏含量最高,其次为仁用杏,而扁桃和榆叶梅含量最低;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平均占总氨基酸的24.51%,其次为精氨酸,平均占总氨基酸的10.30%;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平均占0.53%。通过对种仁18种水解氨基酸含量聚类分析,将13个种核果类分为两类,第Ⅰ类包括仁用杏、紫杏、西伯利亚杏和甘肃桃等氨基酸含量(介于30.59~32.57 g/l00g)较高的树种,Ⅱ类包括扁桃和榆叶梅等氨基酸含量(22.60 g/l00g)较低的树种。2、仁用核果类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较高。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介于7.24~9.57 g/100g,平均含量为8.19 g/100g,甘肃桃含量最高,其次为山桃,而扁桃含量最低,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占总氨基酸的6.96%,蛋氨酸含量最低,占总氨基酸的0.53%。仁用核果类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比值范围为25.33~36.5%,平均比值为31.6%,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比值范围为33.92~50.26%,平均比值为 42.78%,接近 FAO/WHO 标准(EAA/TAA=40%,和EAA/NEAA=60%)。种仁8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分为两大类,第Ⅰ类为必需氨基酸比例较高,包括仁用杏、紫杏、西伯利亚杏、甘肃桃和山桃,第二类为必须氨基酸较低树种。仁用核果类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是对食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平衡性综合评价指标,SRC介于62.61~75.03,平均值为70.17,普通杏最高,仁用杏次之,甘肃桃最低。3、药用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甘肃桃(22.49 g/l00g),其次为紫杏(22.43 g/100g),含量最低的是扁桃(15.67 g/100g)和榆叶梅(15.72 g/100g),药用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最高的是普通桃(70.6%)其次分别为甘肃桃(70.5%)、光核桃(69.7%)和西伯利亚杏(69.43%),比例最低的是长柄扁桃(68.0%)和野扁桃(67.6%),药用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69.02%。对药用氨基酸含量聚类分析,将13种核果类植物其分为两类,第Ⅰ类包括普通桃、野扁桃、蒙古扁桃、扁桃和榆叶梅等含量最低的树种,第Ⅱ类包括甘肃桃、紫杏、仁用杏和西伯利亚杏等含量较高。4、味觉氨基酸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为: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甘肃桃和紫杏,达11.46 g/100g,榆叶梅含量最低,为7.50g/100g,鲜味氨基酸平均含量为9.5 g/100g。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介于33.19~36.34%,平均为34.53%;甜味氨基酸含量介于4.64~6.94 g/100g,平均含量为5.78 g/100g,含量最高为仁用杏,甜味氨基酸比例介于19.70~21.57%,平均为20.87%;芳香类氨基酸含量介于1.93~2.68 g/100g,平均含量为2.30 g/100g,仁用杏含量最高,芳香类氨基酸比例介于7.97~8.58%,平均比例为8.31%,比例最高的是榆叶梅。5、仁用核果类13种植物种仁分离蛋白保水性变幅为1.53~2.98 g/g,平均吸水能力为2.06 g/g,西伯利亚杏吸水性最强(2.98g/g),紫杏最弱(1.53 g/g);分离蛋白吸油性变幅为1.66~2.74 g/g,平均值为2.00 g/g,西伯利亚杏仁最强,仁用杏最弱;分离蛋白起泡性介于30.50~52.50%,西伯利亚杏最优,起泡稳定性介于43.57~65.34%,蒙古扁桃起泡稳定性最好;分离蛋白(pH=8)溶解度介于59.68~80.32%,长柄扁桃溶解度最大,普通杏溶解度最低;分离蛋白乳化性介于30.59~43.03%,乳化性最强的是仁用杏,最差的是普通桃,乳化稳定性最强的是仁用杏,普通桃乳化稳定性最低。6、本研究系统评价了 13种仁用核果类树种核仁蛋白氨基酸营养价值及蛋白功能特性,得出西伯利亚杏仁蛋白为最优植物蛋白,采用西伯利亚杏仁研发了蛋白产品,包括杏仁豆腐、杏仁露、杏仁果冻、杏仁冰淇淋、杏仁蛋白挂面等。苦杏仁独特的香味融合牛奶,并添加富含B类维生素的酵母提取物,使营养更丰富更全面,口感细腻纯正、绿色健康,使得杏仁的营养价值能够进入到人们日常饮食范围,为科学开发利用核果类蛋白,及其蛋白产业链条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冯彩平,冯谈林,郑立红[6](2013)在《杏仁保健果冻的研制》文中提出文章研究了杏仁保健果冻的最佳工艺及配方,确定杏仁保健果冻的工艺参数:干杏仁6%;卡拉胶0.7%;琼脂0.25%;糖12%;柠檬酸0.04%.并研制出外观诱人、口感独特、滑嫩、柔软、入口丰厚、易化的杏仁保健果冻.

周耀武,连海友,李秀娣[7](2013)在《荒漠黑叶杏树涌泉灌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在介绍当地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果园涌泉灌技术做了详尽说明,并系统阐述了建园、栽植方式、果树修剪、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杏树栽培的关键技术,为干旱地区杏树栽培提供参考,以作为旱区果树栽培的新模式进行推广。

郝彦萍[8](2011)在《仁用杏花耐寒性研究进展及延迟花期措施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近10年仁用杏花耐寒性研究现状与进展,总结了推迟花期技术措施,以期为仁用杏花期防冻害研究提供参考。

甄志军[9](2010)在《仁用杏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分子标记研究》文中指出仁用杏为我国北方特有经济作物,品种类型丰富,但其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对我国主要栽培种植的仁用杏资源进行了SRAP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明晰了遗传背景、建立了亲缘关系图谱。基于对基因组D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确定了适用于仁用杏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为改良CTAB法,效果较好。通过正交试验,建立与优化了仁用杏SRAP-PCR标记反应体系:在反应总体积20μL中,Mg2+ 2.5 mmol/L,Taq DNA聚合酶l.5 U,dNTPs 0.2 mmol/L,引物0.9μmol/L,10×Buffer 2μL,DNA模板50 ng。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了PCR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35℃复性1 min,72℃延伸1.5 min,5个循环;94℃变性1 min,52℃复性1 min,72℃延伸1.5 min,28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4℃保存。利用4份DNA模板进行81对引物筛选试验,选择出了条带清晰、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15对引物。采用筛选出的15对引物对供试的28份杏基因组DNA进行SRAP分子标记分析,对琼脂糖凝胶图谱中清晰、稳定的条带(200-2 000 bp)进行Gel-Pro软件读带分析,15对引物共产生286条谱带,每对引物组合可产生13-27条,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9.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共252条,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6.8条,多态性条带占总带数的88.11 %。这些结果表明,优化的SRAP-PCR体系能较好地揭示出仁用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适用于其遗传背景分析以亲源关系研究。利用一对引物组合(Me4-Em4)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编制了28份杏材料的指纹检索表。15对引物的电泳结果数据导入POPGENE V 1.32软件,对仁用杏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仁用杏组的香农指数为0.4112,普通杏组的香农指数为0.2763;组内遗传变异度占总变异度的83.95 %,组间遗传变异度占16.05 %。结果表明,仁用杏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组内。利用POPGENE V 1.32软件分析仁用杏、山杏和普通杏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仁用杏与普通杏遗传一致度为0.8374,与山杏遗传一致度为0.8338,可见仁用杏与普通杏亲缘关系近。对供试杏材料的SRAP指纹图谱进行UPGMA聚类分析,28份基因型相似系数为0.50-0.91,在相似系数为0.70时,所有供试材料聚为4组,这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但是,仁用杏材料‘31号’与‘龙丰’聚在一起,这与传统分类上其与‘优一’亲缘关系近有偏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刘建勇,刘雅娟,石长春,王海鹰[10](2009)在《陕北黄土丘陵区大扁杏优良品种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大扁杏六个不同品种连续5年的生长量、单株产量及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优一、一窝蜂两个品种具有抗性强、产量高和品质优等特点,是适于陕北黄土地区栽培和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

二、中国仁用杏的生产概况及发展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仁用杏的生产概况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促干剂对树上干杏干燥效果的影响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促干剂制树上干杏杏干工艺流程
        1.3.2 操作要点
        1.3.3 促干剂烘干树上干杏的条件优化单因素试验
        1.3.4 感官评定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促干剂质量分数对树上干杏杏干感官评分的影响
        2.1.2 促干剂浸渍时间对树上干杏杏干感官评分的影响
        2.1.3 干燥温度对树上干杏杏干感官评分的影响
        2.1.4 干燥时间对树上干杏杏干感官评分的影响
3 结论

(2)河北省仁用杏生产现状与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河北省仁用杏生产现状
    1.1 河北省地理环境概况
    1.2 河北省仁用杏分布与规模
2 河北省仁用杏主栽品种
    2.1 龙王帽
    2.2 优一
    2.3 围选1号
    2.4 一窝蜂
3 河北省仁用杏产业发展趋势
    3.1 面积稳中有升, 产量持续增加
    3.2 市场日益成熟, 产品需求旺盛
    3.3 龙头企业崛起, 品牌意识增强

(3)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发展与基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扁杏的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及其他用途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大扁杏产业现状
        1.3.1 国外大扁杏产业现状
        1.3.2 国内大扁杏产业现状
        1.3.3 陕西省大扁杏产业现状
        1.3.4 榆阳区大扁杏产业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4.3 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土地资源
        2.1.2 自然概况
        2.1.3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研究法
        2.2.2 总结、对比分析法
        2.2.3 SWOT分析决策分析法
第三章 榆阳区大扁杏产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
    3.1 产品市场需求情况
    3.2 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3.2.1 优势(Strength)分析
        3.2.2 劣势(Weakness)分析
        3.2.3 机会(Opportunity)分析
        3.2.4 威胁(Threat)分析
    3.3 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发展的对策
        3.3.1 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科技力量,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3.3.2 加强无公害果品基地认证工作、提升大扁杏杏产品档次
        3.3.3 推进研究区大扁杏产业化进程,发展现代特色产业
        3.3.4 增强加工龙头企业产业带动力,促进大扁杏产业发展
        3.3.5 拓展大扁杏产业文化,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第四章 榆阳区大扁杏基地建设研究与效益分析
    4.1 大扁杏基地建设情况
    4.2 建设原则与思路
        4.2.1 建设原则
        4.2.2 建设思路
    4.3 大扁杏基地建设综合技术措施
        4.3.1 良种繁育(采穗园)建设
        4.3.2 优质丰产园栽培技术与管理
        4.3.3 示范园建设
        4.3.4 老园、低产园改造技术
        4.3.5 技术支撑与技术培训
        4.3.6 其他措施
    4.4 效益分析
        4.4.1 生态效益分析
        4.4.2 经济效益分析
        4.4.3 社会效益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5.2 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发展对策
    5.3 榆阳区大扁杏基地建设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仁用杏抗(避)倒春寒的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霜冻的含义及分类
        1.2.1 霜冻的概念
        1.2.2 霜冻的分类
    1.3 霜冻对仁用杏的影响
    1.4 仁用杏晚霜生理研究进展
        1.4.1 冰核细菌与仁用杏抗寒性的关系
        1.4.2 生理生化指标与仁用杏抗寒性的关系
        1.4.3 仁用杏组织器官的抗寒性研究
    1.5 仁用杏避开晚霜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5.1 仁用杏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进展
        1.5.2 推迟花期技术研究进展
    1.6 提高抗冻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6.1 培育抗晚霜品种
        1.6.2 改善果园的小气候
        1.6.3 喷施抗冻剂抵抗晚霜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霜冻调查研究
        2.1.1 调查地霜冻概况
        2.1.2 调查方法
    2.2 霜冻预测模型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划分适宜栽培区
        2.3.1 资料收集
        2.3.2 研究方法
    2.4 推迟花期栽培技术
        2.4.1 试验地概况
        2.4.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4.3 产量调查
    2.5 提高抗冻性栽培技术
        2.5.1 试验材料
        2.5.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仁用杏主产区霜冻调查研究
    3.2 霜冻预测模型
        3.2.1 计算开花有效积温
        3.2.2 建立霜冻预测模型
    3.3 划分适宜栽培区
        3.3.1 确定了影响仁用杏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
        3.3.2 影响仁用杏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的权重值
        3.3.3 全国仁用杏适宜栽培区的等级区划
    3.4 推迟花期栽培技术
        3.4.1 光照调控
        3.4.2 温度调控
        3.4.3 营养调控
        3.4.4 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
        3.4.5 组合措施调控
    3.5 提高抗冻性栽培技术
        3.5.1 施肥对仁用杏低抗晚霜效果的研究
        3.5.2 抗冻剂对仁用杏低抗晚霜效果的研究
        3.5.3 柴堆熏烟
        3.5.4 水杨酸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主产区霜冻调查研究
        4.1.2 建立了霜冻预测模型
        4.1.3 划分仁用杏适宜栽培区
        4.1.4 探索了仁用杏推迟花期栽培技术
        4.1.5 建立了仁用杏提高抗冻性栽培技术
    4.2 讨论
5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5)蔷薇科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评价及产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仁用核果类植物资源概述
        1.1.1 杏属植物(西伯利亚杏、仁用杏、普通杏、紫杏)
        1.1.2 桃属植物(光核桃、甘肃桃、山桃、蒙古扁桃、普通桃、长柄扁桃、野扁桃、榆叶梅、巴旦杏)
    1.2 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研究现状
        1.2.1 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
        1.2.2 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生理功能
        1.2.3 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应用领域
    1.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试剂
    2.3 试验仪器
    2.4 研究方法
        2.4.1 氨基酸样品制备
        2.4.2 氨基酸含量测定条件
        2.4.3 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的测定
        2.4.4 种仁分离蛋白制备
        2.4.5 保水性实验
        2.4.6 吸油性实验
        2.4.7 起泡性(FC)与泡沫稳定性(FS)
        2.4.8 溶解性实验
        2.4.9 乳化性与乳化稳定性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仁用核果类植物种仁主要成分分析
    3.2 仁用核果类植物氨基酸成分分析
        3.2.1 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
        3.2.2 必需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
        3.2.3 药用氨基酸分析与评价
        3.2.4 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分析与评价
        3.2.5 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FAO/WHO参考模式评价
        3.2.6 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价
        3.2.7 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全鸡蛋蛋白参考模式评价
    3.3 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功能特性研究
        3.3.1 仁用核果类植物保水性
        3.3.2 仁用核果类植物吸油性
        3.3.3 仁用核果类植物起泡性、起泡稳定性
        3.3.4 仁用核果类植物溶解性
        3.3.5 仁用核果类植物乳化性、乳化稳定性
    3.4 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产品研究与开发
        3.4.1 牛奶杏仁露
        3.4.2 杏仁豆腐
        3.4.3 杏仁果冻
        3.4.4 杏仁冰淇淋
        3.4.5 杏仁蛋白挂面
4 结论、创新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
    4.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6)杏仁保健果冻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仪器和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
    1.3 方法
        1.3.1 几种凝胶剂最佳凝胶状态的比较试验
        1.3.2 复合胶凝剂用量范围的确定
        1.3.3 杏仁汁和柠檬酸用量范围的确定
        1.3.4 杏仁果冻配方的确定
        1.3.5 测定方法
    1.4 工艺流程
    1.5 操作要点
        1.5.1 杏仁汁的制取
        1.5.2 溶胶
        1.5.3 调配
        1.5.4 过滤
        1.5.5 加酸
2 结果与分析
    2.1 杏仁保健果冻凝胶剂的确定
    2.2 混合凝胶剂用量范围的确定
    2.3 杏仁汁和柠檬酸用量范围确定
    2.4 杏仁保健果冻配方的确定
    2.5 果冻产品的质量指标
        2.5.1 感官评定标准
        2.5.2 微生物指标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2 讨论:氯化钙和山梨酸钾的添加

(7)荒漠黑叶杏树涌泉灌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杏树栽植
    2.1 环境条件
        2.1.1 杏树对生长的环境条件要求
        2.1.2 牧场自然条件
    2.2 建园
        2.2.1 园地选择
        2.2.2 苗木选择
        2.2.3 精心栽植
        2.2.4 节水配套设施建设
3 加强土、肥、水的综合管理
    3.1 土壤管理
    3.2 施肥
        3.2.1 幼树 (1~2年) 施肥
        3.2.2 丰产树 (定植第3年起) 施肥
        3.2.3 及时追肥
    3.3 浇水
4 整形修剪, 调整树体结构
    4.1 幼树期
    4.2 结果期
    4.3 盛果期
    4.4 衰老期
5 花果管理
    5.1 控冠促花
    5.2 保花保果
    5.3 疏花疏果
6 主要病虫害防治
7 涌泉灌达到的效果
    7.1 成活率提高
    7.2 经济效益提高

(8)仁用杏花耐寒性研究进展及延迟花期措施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仁用杏花耐寒性的研究概况
2 仁用杏推迟花期技术措施总结[14-18]
    2.1 早春灌水或向树体喷水
    2.2 树干涂白或向树体喷石灰液
    2.3 喷稀盐水
    2.4 喷生长调节剂来推迟花期
    2.5 熏烟法防霜
    2.6 夏季修剪
    2.7 增强树势
3 展望

(9)仁用杏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分子标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杏的简介
        1.1.2 杏的分类
        1.1.3 仁用杏的起源
        1.1.4 我国仁用杏生产情况
    1.2 国内外杏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1.2.1 杏的研究进展
        1.2.2 仁用杏的研究进展
    1.3 常用标记概述
        1.3.1 基于DNA-DNA 杂交的分子标记
        1.3.2 基于PCR 的分子标记
        1.3.3 SNP 标记
    1.4 SRAP 及其植物上的应用
        1.4.1 SRAP 的原理及特点
        1.4.2 SRAP 的引物特征
        1.4.3 SRAP-PCR 扩增程序
        1.4.4 SRAP 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上的应用
    1.5 张家口地区仁用杏生产当中存在的问题
    1.6 研究课题的来源
    1.7 课题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1.7.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7.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仁用杏基因组DNA 的提取
    2.1 概述
    2.2 材料、试剂与设备
        2.2.1 材料
        2.2.2 试剂与设备
    2.3 仁用杏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
        2.3.1 经典CTAB 法
        2.3.2 改良CTAB 法
    2.4 DNA 质量浓度、纯度和质量的检测
        2.4.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4.2 紫外检测
    2.5 仁用杏基因组DNA 提取结果
        2.5.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2.5.2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
    2.6 讨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仁用杏SRAP-PCR 体系的建立
    3.1 材料与设备
    3.2 方法
        3.2.1 引物的初步筛选
        3.2.2 正交设计优化SRAP-PCR 反应体系
        3.2.3 单因素优化SRAP-PCR 退火温度
        3.2.4 PCR 产物电泳条件的摸索
        3.2.5 优化体系的稳定性检测
    3.3 SRAP-PCR 反应体系的确定
        3.3.1 电泳结果评分
        3.3.2 因素内各水平对PCR 结果的影响
        3.3.3 退火温度对PCR 结果的影响
        3.3.4 琼脂糖凝胶电泳条件
        3.3.5 仁用杏优化 SRAP 反应体系稳定性的检测
    3.4 讨论
        3.4.1 正交试验设计与单因素实验设计的比较
        3.4.2 扩增程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4.3 琼脂糖凝胶电泳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仁用杏遗传多样性分析
    4.1 材料、试剂与设备
        4.1.1 实验材料
        4.1.2 试剂与设备
    4.2 方法
        4.2.1 随机引物的筛选
        4.2.2 PCR 扩增与电泳检测
        4.2.3 电泳结果的记录
        4.2.4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引物筛选结果
        4.3.2 图谱的数据统计分析
    4.4 讨论
        4.4.1 SRAP 分子标记技术对仁用杏的适用性
        4.4.2 SRAP 分子标记引物的选择
        4.4.3 SRAP 分子标记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的比较
        4.4.4 仁用杏的遗传多样性
        4.4.5 仁用杏分类地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中国仁用杏的生产概况及发展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促干剂对树上干杏干燥效果的影响探究[J]. 骆灵静,刘娅,夏霞. 农产品加工, 2020(16)
  • [2]河北省仁用杏生产现状与趋势分析[J]. 武晓红,徐财旺,李建明,赵习平,杨红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3]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发展与基地建设研究[D]. 崔虹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3)
  • [4]仁用杏抗(避)倒春寒的栽培技术研究[D]. 李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5)
  • [5]蔷薇科仁用核果类植物蛋白评价及产品开发研究[D]. 姜仲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4)
  • [6]杏仁保健果冻的研制[J]. 冯彩平,冯谈林,郑立红. 吕梁学院学报, 2013(02)
  • [7]荒漠黑叶杏树涌泉灌栽培技术[J]. 周耀武,连海友,李秀娣. 绿色科技, 2013(02)
  • [8]仁用杏花耐寒性研究进展及延迟花期措施总结[J]. 郝彦萍. 山西果树, 2011(01)
  • [9]仁用杏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分子标记研究[D]. 甄志军. 河北科技大学, 2010(08)
  • [10]陕北黄土丘陵区大扁杏优良品种试验研究[J]. 刘建勇,刘雅娟,石长春,王海鹰. 陕西林业科技, 2009(03)

标签:;  ;  ;  ;  ;  

我国仁用杏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