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去上学了!

但是我去上学了!

一、可是我上过学啦!(论文文献综述)

陈家桥[1](2020)在《引水记》文中指出1963.4.6义兰:本来也没准备给你写信,确实也不知说什么,加之前几天挺累的,也就懒得动。不过劳动是光荣的,这完全没有问题,劳动一直是最好的。可是,有时劳动也会让人有点厌倦,这都是讲的心里话,我很有幸能够把心里话讲给你听,当然如果你觉得我觉悟有问题的话,那我就有点吃不消了,对不对?好在,我总以为我是什么话都可以和你讲的吧。

梁依睿[2](2020)在《个人读写能力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使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们普遍认为,语言的使用方式(口语,书面语)会影响语法结构。具有书面形式的语言和没有书面形式的语言的语法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对于前者来说,口语和书面形式的常用语法结构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读写能力对个人语言运用的影响,以及日常阅读是如何影响个人语法等问题还有待考究。本研究重点从普通话引语结构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直接引语在口语中比在书面交际中更为常见,并且在非书面语言的语法中更为突出。没有书面形式的语言被证实大量使用直接引语,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没有使用间接引语。我们研究的问题是文盲说话者的语法结构是否类似于这些语言的语法?或者识字和不识字的话语者是否以同样的方式使用直接引语,证明直接引语的使用差异不是由读写能力的差别,而是由特定的语言方式(例如双向交流或者单向书面表述)引起的。我们通过开放性采访,采集对比文盲和非文盲被试在个人叙述中选择直接引语和其他描述方式的频率和用法,以及他们的形式与功能。本研究发现:1)文盲话语者和非文盲话语者在日常交流中最常使用直接引语作为最生动、最有效的方式来表达某人的言语、思想或情感。2)读写能力对个人口语交际中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使用没有显着影响。3)与文盲话语者相比,非文盲话语者使用更多的语法结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直接(而非间接)引语的使用与交流方式(对话而非独白)关系更密切,读写能力会影响个人口语交际中的语法结构和句法嵌人形式。

刘渊[3](2019)在《表演传承与民俗生活 ——山西平遥说书人的书词研究》文中指出平遥弦子书作为地方说唱艺术历史十分悠久,又因书词包罗万象,情节曲折生动,内容贴近生活,深受百姓喜爱。本文通过对平遥弦子书进行全面考察,包括平遥弦子书的历史、平遥说书团体的类型与现状、说书人的谱系、弦子书词与乡村民众家庭生活观念、说唱文本创作以及弦子书的音乐特征,分析平遥说书人“书词”的结构变化,探究当下社会转型期,区域标志性民俗曲艺如何适应时代变迁,延续传承活力,发掘新时期说唱在礼俗生活和社会互动中的文化价值。基于上述思考,文章分为四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第一章对平遥弦子书的历史与说书团体的类型与现状进行了梳理,重点叙述说书人的谱系与民俗特征,从这些梳理中可看出由于现代各种新兴艺术形式的出现,弦子书的传承其实面临着困境。第二部分对弦子书书词与乡村民众家庭生活观念的关系进行探析。通过整理代际互动型书词、同辈冲突型书词、不孝弃老型书词,分析平遥民众的家庭意识,他们渴望运用“家庭”叙事的方式,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一些抽象观念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来讨论,指出抽象的伦理原则在进入具体情境时所遭遇的种种难题。因此,平遥弦子书中的家庭戏就是民众家庭生活观念的一种反应。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书词创作、传承与说唱。透过书目文本研究其创作手法,通过访谈和参与观察说书人现场表演,对书词现有文本的表演性进行了分析,探讨盲艺人记忆长篇书词的诀窍。第四部分关注说书表演与创作,分别从唱腔、板式、节奏、乐器、动作等多角度剖析了弦子书的音乐特征。本文以山西省平遥县境内的盲人宣传队和维林弦子书传习所艺人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理清他们的团体类型、传承方式及特征,搜集整理他们说唱的传统书词、现代书词以及其他类型表演书词,分析说书与民俗生活的深层互动,尤其集中到对说书人生活本身及其书词传承演唱活动的研究上。

苏慕瑜[4](2018)在《调适与归属:兰州外来穆斯林女性的社会适应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促使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无可避免地冲击到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及其价值观。其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城乡二元体制壁垒的打破,资讯与交通网络的改善,这一系列变化激发了西部地区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善于经商的穆斯林群体频繁流动于城市与乡镇之间,成为全国流动人口中比率最高的少数民族群体。与此同时,西北地区农村社会转型与现代化生活,为年轻一代穆斯林女性营造了体现自我和独立发展的社会文化空间,点燃了她们对城市自主生活的向往。许多年轻穆斯林女性随着家人到城市谋生或定居,更有不少女性通过婚姻和接受高等教育等途径而留居城市。然而,穆斯林女性在城市追求现代化生活及独立发展时,受到民族习俗、价值观念、性别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经常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化互动中所产生的取舍及调适。她们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文化发生了自觉或不自觉的变化,使她们反思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从而激发了她们对身份归属的重构。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第一,在西北穆斯林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穆斯林女性进入现代化城市后,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碰撞中,她们如何调整自己的社会定位,重新建构社会归属。新的归属与观念的重构过程,又对她们的性别与婚姻观念、社会与家庭角色带来怎样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对西北穆斯林的整体文化,特别是家庭文化、性别等级关系等方面又发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二,西北地区农村的社会转型如何塑造了城市外来穆斯林女性的调适能力及主体意识,如何理解个体女性的社会适应与社会结构之间的辩证关系。本文最终要探究始于上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给西北地区城市外来穆斯林女性发展空间的拓展及自我意识的提升带来了什么实质效果。本研究采用民族志的调研方法,以都市人类学、女性人类学、文化适应研究为主要理论工具,通过结合女性个人与社会因素的综合分析发现外来穆斯林女性在城市中的适应行为与各种社会结构性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充分整理国家发展政策、全球化、城市现代化、穆斯林民族传统等西北地区穆斯林社会转型的整体因素基础上,对外来穆斯林女性在适应历程中的各种选择、策略、主观愿望及自我表述等进行深描,对她们言行背后的意义与逻辑进行挖掘分析。其次,在田野资料的分析过程中,我发现“调适”与“归属”两个概念频繁出现在报道人的叙述中,突出反映了穆斯林女性的意识变化。外来穆斯林女性需要根据城市的文化规则去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社会关系以及自身的行为模式,而调整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归属感,使她们在现代与传统、城市与农村之间找到平衡,并且与城市居民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调查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外来穆斯林女性为融入城市生活的调适实践富有强烈的地域及民族色彩,她们的调适行为除了受到女性迁移者个人的文化资本及能力的影响外,更多来自于整体社会的变迁和城市社会文化的形塑。城市就业环境中的性别差异、城市社会对农村女性的刻板印象以及穆斯林社会根深蒂固的性别权利差异等,使得穆斯林女性在城市寻求自主立足的过程显得异常艰辛。一些外来穆斯林女性,只能将城市作为享受青春自由的驿站,最终还是顺应传统返回家乡成为全职家庭主妇。本研究还发现,调适是一个持续的能动过程,女性个体需要不断自我提升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努力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归属与秩序。本文显示婚姻策略是城市外来穆斯林女性最主要的调适手段,她们透过婚姻进入城市生活,改变传统的婚姻策略来经营理想的家庭生活,以此提升自己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地位。而教育的功用并不足以让外来穆斯林女性得到一份自给自足的工作,但可以增加和提高她们的个人文化资本与在城市生活的自信心,有助于她们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和得到城市社会的认可。城市里民族文化传统的多样性与动态性,有利于她们提高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识及利用能力。在整个调适过程中,外来穆斯林女性展示了她们为融入城市社会的诸多努力,如乖巧顺从、灵活变通、协商等比较温和的能动策略,循序渐进地获取周围群体的信任以实现自己融入的目标。她们把握分寸,不会因为要达到自己的理想而破坏与家人的良好关系,她们知道安全感与归属的基础均源自于亲属纽带。研究结果显。示,个别女性确实成功提高了自己的家庭地位,并最终实现了现代女性的独立生活。然而,这些个人的改善并没导致整体穆斯林社会里性别惯习及性别等级关系的重构。出于女性安全感及认同感的需求,她们大多自愿选择牺牲一部分个人自由,并在可能被边缘化的情况下,成为民族文化的再生产者,从而在城市里得到家庭和社会整体的认可。再者,我通过考察发现,城市流动穆斯林女性对整体穆斯林的迁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贡献。首先,女性为家庭所提供的各种抚养功能满足了家庭所有成员的需要,有利于穆斯林群体在城市定居。同时,她们的迁移也改变了流动穆斯林的家庭文化:妻子开始有更多的决策权和社会活动自由、子女培养观念的转变等。此外,从女性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家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有各种关注与照顾政策,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多,农村及城市外来女性生活也得以显着改善,因而她们可以相对自由地追求现代化生活。但是,处于从属地位及缺乏经济独立能力的穆斯林女性,需要借助外在力量来拓展她们自身的发展空间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形成有利她们发展的环境。这些改变包括穆斯林社会对女性在家庭中付出的认可与尊重,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的弱化。而且,政府对西北地区民间组织的引导与监督对外来女性融入城市社会也相当重要。通过倡导一种赋权自立的女性发展模式,提高穆斯林女性的发展与自主意识,从而使她们能够与各民族女性共同参与社会建设,推动西北城乡社会发展。最后,本研究综合利用了社会学、女性研究、社会变迁研究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及研究结果,但整体而言,本研究的学术基础是民族学人类学的民族志理论方法。利用民族志研究所提供的理论方法,我得以深入实践进行田野调查,收集研究所需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我的研究说明,民族志的理论方法在城市人群的研究中相当有效,它在帮助我们发现研究问题并进行深层次的解释的同时,还能引发研究者深刻的自我反思。民族志的理论方法使我能够较为精确具体地呈现外来穆斯林妇女的都市生活面貌及其调适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外来穆斯林女性群体的民族特性和发展需要,同时还能为政府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对策层面的有效咨询。期盼本研究能为丰富国内有关少数民族妇女发展的研究,贡献一份有启发意义的个案,并且激励少数民族女性在发展的崎岖之路上砥砺前行。

冯江雪[5](2017)在《社会性别视角下广西边境农村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 ——以堪爱村为例》文中认为贫困问题既是制约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和全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我国的贫困问题又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工作行动,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顺利摆脱了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扶贫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贫困率也随之降低。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人口贫困现象仍未根除,贫困依旧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持续、深入开展,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不断降低。伴随着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我国的扶贫工作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我国剩余的农村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于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在广西农村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仍然受到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男人是一家之主,女性则被定位为掌管家务的家庭主妇形象。长期以来,传统的“男尊女卑”社会性别角色观念和“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深刻地影响着男女两性的角色期待和行为规范。男性通常从事把家庭和社会两者联系在一起的生产性工作,而妇女则被束缚在家庭内部,承担着生儿育女、照顾家人、料理家务等再生产性工作。由于生产性工作是被个人和社会所承认的,通常出现在国民经济统计数字之中。而与之相对的再生产性工作,则通常是无报酬的、不被算入传统的经济统计中的。从而导致男性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显而易见,而妇女的经济贡献和发展需求却常常被忽略。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广西农村少数民族妇女的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以便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问题解决之策,为扶贫工作部门今后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笔者于2016年10月至11月到位于广西中越边境农村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贫困村——堪爱村进行了实地调研。本研究是一项以精准扶贫为时代背景,以社会性别为研究视角的实地调查研究。那么,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行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之下,堪爱村少数民族妇女的贫困现状如何?堪爱村少数民族妇女贫困的原因是什么?堪爱村少数民族妇女有哪些实用性社会性别需要和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或建议帮助堪爱村少数民族妇女实现减贫与发展?这些正是本文将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实地调研资料表明,堪爱村少数民族妇女贫困现状和特点为:生计活动技术含量低,个人经济收入低;发展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身体健康状况差,带病工作现象常见;文化程度低,发展能力不足。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究其原因,是由于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少数民族妇女承担了生产和再生产双重劳动和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性别发展需要无法得到满足造成的。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提出了解决堪爱村少数民族妇女贫困的对策和建议:开展堪爱村少数民族妇女贫困人口的统计和上报工作;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扶贫功能,保障贫困少数民族妇女的基本生活;通过开展成人义务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妇女的人力资本;开展社会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妇女增权赋能。

黄明信,黄维忠,央宗[6](2016)在《我的藏学人生》文中指出自传之文古已有之。近来自己口述录音,由人整理成书者渐多。我的表姐、学前幼儿教育专家卢乐山教授口述其历史,由罗容海君整理成书印行,大受欢迎。①她介绍罗君来写我的口述,适值藏学中心黄维忠君亦有意于此。我现年98岁,记忆力严重衰退,许多事已经模糊不清,甚至张冠李戴,本来无法满足这个要求,所

李玉和[7](2016)在《一片冰心》文中研究表明有一阵,我厌倦了职场生活,于是决定换个环境。没过多久,我就将一封辞职信递交给了上司。递给辞职信的第二天上午,我的老板就找我谈话。他倚靠在用真皮制作,而且一看就价格不菲的摇摇老板椅上,漫不经心地摇晃着身子,左手夹着一支黑色粗糙棒棒状的巴西雪茄,右手时不时地在老板桌上端起刚泡好的西湖龙井茶,凑到嘴边吹上几口气,抿上一小口。

王十月[8](2015)在《收脚印的人》文中提出第一章女士们、先生们:首先声明一点,我不是疯子。下面的陈述可能会超出你们惯常的生活经验,但绝不是疯人疯语。我以我的健康对灯起誓,明亮的灯啊,请您见证我的清醒。各位睿智的女士先生们,听完我的故事,你们会确信这一点,并且会在我的精神状况评估报告上给出公正的评价。我不希望以疯狂为藉口逃避法律的审判,我要证明我是理智的健康的有完全民事及刑事行为能力的,我愿为我的言行负责。我犯下杀人的罪行并非一时糊涂,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只是可惜,在操作时出了意外,结果未能

方格子[9](2014)在《留守女人——乡村留守妇女生存境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我们是女人钱绒:心比土地更荒芜钱绒,1981年出生在平江县乡村,嫁到这个村子七年,女儿六岁,丈夫一直在外打工。恋爱时期,丈夫就在外面,"结婚时回来过",前后花了二十多天。这个年轻人在东莞某电子厂的流水线上,回家来的时候,"身上穿得很干净",就是那一点"干净",让钱绒在乡村幽暗的日子里,见到清新的一面,具有时代气息的一面。见面的时候是夏天,钱绒穿着长袖格子衬衫,闷热的雨季,丈夫一身运动短装深深吸引了她,白色短袖T恤,黑色运动七分裤,一双蓝白相间的拖鞋,整个是青春的象征。钱绒就那样一眼喜欢上这个小伙子,小伙子也喜欢这个挽着马尾辫的女孩,只是,"他从来没有说过要带我出去"。

杨志军[10](2013)在《藏獒不是狗(上)》文中提出第一章嘎朵觉悟1袁最一个月不放弃。强巴一个月不松口。一个月里,袁最几乎天天重复着他的请求:"我真恨不得给你几万、十几万,但是你看我的样子就知道,我不是有钱人。一个穷光蛋,根本就没有资格来这里,可是我来了,来了就离不开了。你总不会拿鞭子赶我、放藏獒咬我吧?你也看见了,我天天绕着玛尼石转,天天‘唵嘛呢叭咪吽’,为的就是祈求神佛让你回心转意。怎么样?看在我信仰释迦牟尼的分上,你就答应

二、可是我上过学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是我上过学啦!(论文提纲范文)

(1)引水记(论文提纲范文)

1963.4.6
1963.4.11
1963.4.19
1963.5.3
1963.5.25
1963.6.10
1963.6.23
1963.7.8
1963.7.16
1963.7.20
1963.7.23
1963.7.27
1963.7.30
1963.8.3
1963.8.9
1963.8.13
1963.8.17
1963.8.22
1963.8.29
1963.9.2
1963.9.5
1963.9.10
1963.9.17
1963.9.21
1963.9.27
1963.10.1
1963.10.4
1963.10.9
1963.10.14
1963.10.17
1963.10.29
1963.11.7
1963.11.16
1963.11.21
1963.11.26
1963.12.2
1963.12.10
1963.12.18

(2)个人读写能力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使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1.2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Overview
    2.2 Literature Review on Literacy
        2.2.1 Current Figures and Situation of Illiterate Speakers
        2.2.2 Previous Research on Literacy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2.3 Literature Review on Reported Speech
        2.3.1 Definition and Basic Knowledge on Reported Speech
        2.3.2 Research on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2.4 Reported Speech and Literacy
        2.4.1 Languages with and without a Writing System
        2.4.2 Language Used in Different Modes: Speaking vs. Writing
Chapter 3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Overview
    3.2 Participants
    3.3 Study Plan, Stimuli and Preparations
        3.3.1 The Frog Story
        3.3.2 The Pear Film
        3.3.3 Interviews of Personal Experience
    3.4 Protocol
    3.5 Problems with the Elicitation Data
    3.6 Codification
        3.6.1 Object of Study
        3.6.2 Transcription and Codification Process
        3.6.3 Categories of Speech
        3.6.4 Features of Quotations
Chapter 4 Results
    4.1 Overview
    4.2 Results of Direct and Indirect Speech
    4.3 Source and Meanings of Quotations
    4.4 Functions of Quotations
    4.5 Results on Fictive Speech
    4.6 Results on Other Alternative Constructions
Chapter 5 Discussion
    5.1 Overview
    5.2 The Impact of Literacy on the Use of Direct Speech and Other Alternatives
    5.3 Features,Source or Meanings,and Functions of Quotations
    5.4 Cognitive and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Chapter 6 Conclusions and Future Work
    6.1 Summary
    6.2 Limitations
    6.3 Future Research
References
Appendix 1 Data Transcription and Symbols
Appendix 2 Codification(Illiterate group)
Appendix 3 Codification(Literate group)
Appendix 4 Transcripts

(3)表演传承与民俗生活 ——山西平遥说书人的书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方法
        1.3.1 搜集整理文史记载
        1.3.2 田野调查法
        1.3.3 个案分析法
2 脚走千家门,吃过千家饭:平遥说书的历史与概况
    2.1 平遥说书的历史考述
    2.2 平遥说书团体的类型与现状
    2.3 说书人的谱系与民俗特征
3 弦子书书词与乡村民众家庭生活观念
    3.1 代际互动型书词模式
    3.2 同辈冲突型书词模式
    3.3 不孝弃老型书词模式
4 书无情不感人:书词的创作、传承与说唱
    4.1 维林弦子书传习所的书词表演
    4.2 说唱曲目《骂鸡》的分析
    4.3 小转转和正书的学习创作方法
5 字正腔圆形韵得体:书词的表演与创作
    5.1 唱:腔调、板式的选择和处理
    5.2 说:书词的节奏
    5.3 演:乐器伴奏和表演动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调适与归属:兰州外来穆斯林女性的社会适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框架及主要概念界定
    四、研究地点及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六、现实价值与学术价值
第一章 西北社会转型下的穆斯林女性迁移
    第一节 西北农村变迁与人口迁移
        一、城镇化进程
        二、户籍制度改革
        三、农业改革及劳务输出
    第二节 兰州:穆斯林女性寻找理想及归属之地
        一、多民族杂居交融的古都
        二、充满活力机遇的省会城市
        三、有限的选择与家长的顾虑
    第三节 多样的迁移途径
        一、随迁型:与家人共同奋斗
        二、自主发展型:在城市学习的单身女性
        三、上进奋斗型:在城市工作的母亲
    小结
第二章 进城后的调适策略与归属建构
    第一节 不自觉的疏离
        一、陌生城市里的熟悉家园
        二、不变的社会关系网络及归属
        三、无形的界线与过客心态
    第二节 被边缘化的女性群体
        一、城市里的失学少女
        二、社会分层及群体内部差异
        三、公益机构及其对边缘群体的帮扶
    第三节 融入城市化生活
        一、品味的追求及对城市的归属
        二、女性权益的重视
        三、民族归属感的弱化
    第四节 传统与城市文化的整合
        一、民族传统与城市文化的交融
        二、新的生活秩序
        三、灵活互谅的人际交往
    小结
第三章 女性教育与社会调适能力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西北穆斯林地区的基础教育
        一、女童教育落后的综合因素
        二、家庭为主的传统女性规范
        三、荣誉观念与性别区隔
    第二节 21世纪初西北农村的女童教育改善
        一、作为地方发展指标的女性教育
        二、女童培养观念的转变
        三、民族文化教育的现代化
    第三节 女性教育与城市适应
        一、就业市场的性别差异
        二、语言、信息技术与适应能力
        三、能动性的增强
    小结
第四章 城市生活中婚姻策略的转变
    第一节 穆斯林的传统婚姻策略
        一、成人礼
        二、家族及群体的事务
        三、早婚习俗及其实践逻辑
        四、女性成功及价值的象征
    第二节 待嫁姑娘的婚姻策略
        一、为逃避早婚命运而学习
        二、自主与归属之间的张力
        三、跳出传统婚姻束缚的尝试
    第三节 已婚女性的家庭生活策略
        一、“嫁得好”也要“干的好”
        二、家庭分工的改革
        三、少生精养的育儿策略
    小结
第五章 文化传统变迁下的女性归属重构
    第一节 城市穆斯林的宗教习俗及其文化特点
        一、和而不同的多元形态
        二、宗教文化的理性实践
        三、宗教对社会作用的再认识
    第二节 文化自觉与性别文化重构
        一、走出“厨房”的文化传承者
        二、现代“贤妻良母”的新典范
        三、全球化下的性别文化认同
    第三节 服饰象征与归属重构
        一、多重的象征意义
        二、西北地区的实践及含义
        三、传统与现代的糅合
    小结
结论
    一、个人调适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二、女性能动性的探讨
    三、女性发展与管理对策
    四、迁移穆斯林女性的影响与贡献
    五、都市迁移人口研究理论的思考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社会性别视角下广西边境农村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 ——以堪爱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的提出
    (三) 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对己有研究的评价
    (四)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 概念界定
        1. 边境
        2. 社会性别
        3. 贫困
        4. 妇女贫困
    (二) 理论基础
        1. 社会性别理论
        2. 需求层次理论
        3. 增权理论
    (三) 分析框架——摩塞框架
        1. 框架简介
        2. 主要内容
    (四) 研究对象
    (五) 研究方法
        1. 实地研究
        2. 案例研究
三、堪爱村简介和抽样概况
    (一) 堪爱村简介
        1. 地理位置和人口概况
        2. 民族成分和语言种类
        3. 教育观念和家庭决策
        4. 基础设施和出行方式
        5. 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
        6. 人际交往和民族元素
    (二) 抽样情况
        1. 抽样思路
        2. 抽样方法
        3. 样本概况
四、堪爱村少数民族妇女贫困的现状
    (一) 生计活动技术含量低,个人经济收入低
        1. 生计活动技术含量低
        2. 个人经济收入低
    (二) 发展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
        1. 发展观念落后
        2. 市场意识淡薄
    (三) 身体健康状况差,带病工作现象常见
        1. 身体健康状况差
        2. 带病工作现象常见
    (四) 文化程度低,个人发展能力不足
        1. 文化程度低
        2. 个人发展能力不足
    (五) 情感支持不足,精神压力大
        1. 情感支持不足
        2. 精神压力大
五、堪爱村少数民族妇女贫困的原因
    (一) 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
        1. 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2. 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3. 传统社会性别分工模式的影响
    (二) 少数民族妇女承担了生产和再生产双重劳动
        1. 少数民族妇女从事的生产劳动主要是低经济报酬的农业生产劳动
        2. 少数民族妇女承担了大部分有经济价值却无工作报酬的再生产劳动
    (三) 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性别发展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1. 实用性社会性别发展需要
        2. 战略性社会性别发展需要
六、解决堪爱村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 开展堪爱村少数民族妇女贫困人口的统计和上报工作
    (二) 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扶贫功能,保障堪爱村少数民族妇女的基本生活
    (三) 通过开展成人义务教育提高堪爱村少数民族妇女的人力资本
    (四) 开展社会工作,帮助堪爱村少数民族妇女增权赋能
七、结语
    (一) 研究创新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研究对象一览表
附录2: 入选研究案例的研究对象一览表
附录3: 广西脱贫攻坚精准帮扶联系卡
附录4: 访谈提纲
附录5: 图片资料
致谢

(6)我的藏学人生(论文提纲范文)

一、家族情事
    1. 祖父母
    2. 大舅爹卢靖
    3. 幺舅爹卢弼
    4. 父辈
    5. 母亲
    6. 兄弟姊妹
二、上大学前的求学经历(1921—1938)
    1. 北京北师大蒙养园
    2. 师大女附小(小学)
    3. 师大男附小(小学)
    4. 黄明信名字的由来
    5. 师大附中初中/南开中学
三、清华岁月(1934—1938)
    1. 北京时期
    2. 北京—长沙—蒙自
    3. 同学
四、拉卜楞岁月(1941—1948)
    1. 初识藏文(湟川中学)
    2. 入拉卜楞寺学经
        (1)1940年秋到1941年春,自费学习藏文
        (2)生活费条件改善,学业受影响
        (3)拉卜楞寺青年喇嘛职业技术学校①
        (4)怎么参加国民党的
        (5)获得绕绛巴学位的情况
五、南开大学—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结婚(1949—1950)
六、民委工作期间(1950—1958)
七、右派生涯(1958—1978)
八、国图流年(1979—1998)
九、学术研究
    1. 藏历研究
    2.因明研究
    3. 藏传佛教研究

(8)收脚印的人(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9)留守女人——乡村留守妇女生存境遇(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我们是女人
    钱绒:心比土地更荒芜
    小梅:他说我不旺夫
    陈一娟:那条蛇是我老公,他放心不下家里
    小秦:我的二姐最苦
    露露:妈妈,阳光照下来,我也有份了
    刘群英:夜夜与红砖入眠
    张春梅:我信主,只有他懂我的苦
    苏巧燕:我要去新疆
    爱琴:没有窗帘的房间
    海玉:神婆,救救我的孩子
第二章我的丈夫
    建筑工地: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这些小民工我记不住的”:杨师傅的中餐时间
    高压线上的90后:我是泽字辈
    两个电焊工:他们来自夏邑乡村
    台江男子:工作难找实在太饿了
    煤矿小全:受伤了不告诉家里

四、可是我上过学啦!(论文参考文献)

  • [1]引水记[J]. 陈家桥. 作家, 2020(11)
  • [2]个人读写能力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使用的影响研究[D]. 梁依睿. 浙江大学, 2020(08)
  • [3]表演传承与民俗生活 ——山西平遥说书人的书词研究[D]. 刘渊.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4]调适与归属:兰州外来穆斯林女性的社会适应研究[D]. 苏慕瑜. 兰州大学, 2018(10)
  • [5]社会性别视角下广西边境农村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 ——以堪爱村为例[D]. 冯江雪.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7)
  • [6]我的藏学人生[J]. 黄明信,黄维忠,央宗. 中国藏学, 2016(S2)
  • [7]一片冰心[J]. 李玉和. 延河, 2016(09)
  • [8]收脚印的人[J]. 王十月. 红岩, 2015(04)
  • [9]留守女人——乡村留守妇女生存境遇[J]. 方格子. 江南, 2014(01)
  • [10]藏獒不是狗(上)[J]. 杨志军. 中国作家, 2013(01)

标签:;  ;  ;  ;  ;  

但是我去上学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