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和团队现状研究

北京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和团队现状研究

一、北京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及队伍现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润[1](2020)在《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文中认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遇到40年未有之复杂局面、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多等问题,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波动频繁,各类就业观念不断涌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价值观。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就业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观点,为大思政格局下做好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大思政”格局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就业教育的全过程,构建多元、多维、协同、系统的就业育人体系,选拔好、培育好青年大学生,增强思政育人实效,有助于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对于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着力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极大价值。本研究把“大思政与就业教育的互融互通”作为理论逻辑,对大思政和就业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作了界定,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就业教育的相关理论,从理论视角和社会视角阐述了就业教育相关理论,重点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有关就业教育的理论。把“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价值逻辑,通过对双一流高校、省属高校、民办高校、大专高校等院校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选择了部分学工干部、就业指导老师、一线辅导员、校外导师、企业HR、大学生个体进行访谈,详细了解大思政格局下就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建议,重点了解分析不同区域、男女生就业价值观的倾向,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参考依据。以问卷调查及个体访谈的分析结果和笔者近20年的就业教育工作经验为现实基础,从社会、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家庭、大学生六个方面追根溯源,探究原因,主要为社会就业教育的复杂性因素、政府就业教育的不完善因素、高校就业教育的不到位因素、用人单位就业教育的不匹配因素、家庭就业教育的被动性因素、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非理性因素等问题,这也是本论文的现实逻辑。基于以上逻辑,本论文以构建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机制为基础,展开了对策研究:提出要构造社会、政府、用人单位、家庭、高校五位一体的引导场域,实施大学生自我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四元契合的就业教育方略,打造思政理论课程、就业指导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四方协同的思政课堂,健全就业机制、激励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三体联动的就业教育保障制度。

鄂义强[2](2020)在《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文中指出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由培育“精英”逐渐走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人数从扩招后第一届(2003年)的212万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834万人次,在就业市场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已将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升到一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加以重视,同时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系列的就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问题研究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选择了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进行研究,也就是把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这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大学生就业置于整体政府责任的建构逻辑中去考察,从而有助于厘清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要承担的有关责任,在此基础上展开问题研究,就可以明晰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构建的重点。厘清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是开展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之间关系的省思,依据责任政府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本观、市场失灵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依据现实中政府维护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的政府基本职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阐释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履行责任的必要性,厘定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为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一般而言,研究社会现象和相关问题,都不能割裂历史的纵向联系,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不同就业制度时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府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考察,也就是于历史演进中去考察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的履行,阐释大学生就业中政府履行责任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凸显20世纪末大学生自主择业时期政府责任履行上存在的问题,确保当代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研究的历史承续性,为进行深层次的问题研究打下基础。呈现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的总体现状,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问题研究。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与客观性,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进行实证研究。编制《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涵盖全国52所高校、20 197名大学毕业生,通过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采用频率分析法和交叉分析法,分别得出频率分析结果和交叉分析结果。同时对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和政府官员进行个案访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三个向度的问题研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就业政策对大学生个人需求关注不够,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亟待提升。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服务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高校以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不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促进大学生就业作用不明显。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监督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回应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高等教育质量有效监督不足,大学生平等就业法治环境建设滞后,大学生就业政策监督机制不健全。深入研究英国、美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俄罗斯等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以及中国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构建必须坚持的中国道路。最后在现实的逻辑上回应理论逻辑中所厘定的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探索立足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履行的建构性策略:在政府调控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理念,提升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在政府服务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强化高校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能力;在政府监督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以政府监督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以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以主体问责制提升就业政策执行实效性。从而在现实的逻辑上,形成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促进机制,力求逐步破解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周倩[3](2020)在《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相关政策的调整,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由从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转变成关系到百姓生存生活的民生问题,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最早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这一概念,并强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一策略,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表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目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的就业任务即提高就业质量,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020年全国两会,更是把稳就业放在了六稳之首的位置。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为我国的就业实践问题提供了基本指导,其中经典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包括劳动力商品理论、社会主义普遍就业理论、青年职业选择理论等,对当前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直接的指导价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成果,对其回顾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的就业问题,以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新世纪以来,面对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显性问题这一新形势,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以高校扩招制度、金融危机、战“疫”背景为节点划分为三个阶段。党中央、国务院结合不同的时代特色,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在第一阶段制定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特岗计划等基层就业政策;在第二阶段规范大学生就业服务政策、入伍服兵役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在第三阶段提出拓展就业升学渠道、网上就业服务、就业管理服务政策等,以引领大学毕业生积极就业,为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政策保障。政策是党的理论最重要也是最接地气的转化形式,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国家统计局、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从大学生主体的角度发现我国大学生问题表现为就业区域选择差异大、就业观念落后、盲目考研逃避就业、“慢就业”现象严重等。然而,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客观、主观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就业市场结构性问题突出,劳动力供与求、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等存在矛盾;大学生就业政策亟待完善,就业与相关政策、创业服务体系均不健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创新创业教育滞后;用人单位聘用制度不尽合理,盲目追求高学历、存在就业歧视、过度强调工作经验;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动力不足、思维保守缺乏创新意识等因素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如何实现大学生群体的高质量就业是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面对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不能逃避,要与时俱进、迎难而上,各层面协调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团结一致、多措并举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题。政府层面,要把握市场脉搏,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给予制度保障;高校层面,要强化责任意识,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用人单位层面,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创造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完善用人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大学生层面,大学生自身因素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内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所专所长,在工作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谭娇[4](2020)在《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研究 ——以SN大学为例》文中认为研究主要根据现在每年高校毕业人数激增,大学生就业竞争大,就业形势严峻,导致出现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困难以及“95后”“00后”大学生就业需求呈现多样化提出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研究。本文在国内外关于就业指导服务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学生满意度、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概念,以顾客满意度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把学生作为高校提供服务的对象,即顾客,编制了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问卷。以SN大学为例,探究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的情况,并且对SN大学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情况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针对SN大学就业指导服务现存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地方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具体过程如下:本文中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问卷分为五个维度,即就业指导服务理念与机制、内容与形式、设施条件、师资队伍、服务管理。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对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发现SN大学的学生满意度属于中等观测者,各纬度的满意度也不高。其次,研究发现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对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有显着差异。为了更深入研究,对学生进行抽样访谈,探究SN大学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不高的原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构建就业指导学生满意度测评的制度环境、构建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强化就业指导服务的师资队伍、丰富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和完善设施条件6个方面的对策。

李鹏[5](2020)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以石家庄市高职院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高校扩招规模逐渐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呈现普遍化现象,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出现新高,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性和教育界关注的重点。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和特色分支,高质量的就业成为毕业生的向往,而高职教育正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改善高职学生的就业难现状。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石家庄市高职院校的师生进行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其就业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改善策略,如专业技能不能胜任岗位要求,专业与就业岗位不对口,薪资水平差异分布明显,用人单位裁员或毕业生离职率较高,偏远地区就业意愿较低,就业单位选择偏向公办性质等。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可以从社会、高职院校和毕业生三个层面分析,从社会层面来看,高职院校就业宏观政策指向不明确,就业形势总体较为严峻,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低等;从高职院校层面,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有待改革,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校企合作模式难以深入等;从毕业生层面,择业观念有待转变,实践素质有待提升,职业规划意识有待加强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从政府层面,要完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高职社会认同感等;从高职院校层面,要坚持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契合,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打造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坚持校企结合模式下毕业即就业;从高职院校毕业生层面来看,还需正确认识自身实力,提高自身实践素质,明确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

韩雪[6](2020)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大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加,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也随之发酵,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承担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主力军,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所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势在必行。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为国家培养全方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帮助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需求的就业思想并促成大学生顺利就业。本文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出发,通过对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多角度探究,明确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思路展开,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本文从相关专家学者的基础研究出发,归纳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就业指导的作用。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详细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并通过多角度分析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分为部分大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观念存在问题、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健全、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就业需求未完全契合、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再次,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以上问题的具体原因,即:部分大学生就业思想受到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足、部分高校对就业需求了解不够充分、部分教师对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意识。最后,根据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即:通过自我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就业思想、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完善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四大策略,希望通过以上四个途径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给予大学生更加完善的就业指导教育并更深程度的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

刘超辉[7](2020)在《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M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民办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服务为研究对象,以M学院为研究样本,以归纳就业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剖析为主要内容,以给出解决就业服务问题的建议为研究目标,力争能为民办独立学院的招生与就业决策提供智识贡献。“就业乃民生之本,民生乃政府工作之本”,就业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施政的重点领域。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总体就业问题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群体的高教育程度,该问题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影响因素复杂,既要靠政府政策和财政项目工程支持,又要靠高校良好的就业组织管理,同时还离不开毕业生本人的努力,更离不开社会人才交流市场的平台服务,这是各要素间功能互促互增的系统。在办学体制多元化政策背景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获得快速发展且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9年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1),2017年我国民办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175.37万人,在校生数628.46万人,毕业生人数为163.16万人;2018年我国民办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人数为183.94万人,在校生数为649.60万人,毕业生人数为166.2万人,创历年来最高,加上历年离校显性未就业和潜在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数据会更大。独立学院虽然是民办普通本科院校,但由于其民办性质和录取批次靠后的身份,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正所谓“出口畅,进口才会顺”,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招生,也影响在校学生的学习状态,甚至进一步影响独立学院办学的社会评价。因此,研究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既是社会总体就业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独立学院办学研究的关键环节。独立学院自身的就业服务机构设置及工作方式受制于学院管理体制,一般在母体学校指导下开展,就业服务形式比较单一,且有一定被动性,这与其民办性质和学生差异性大基础上的多元化需求不相符,独立学院应该立足于办学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完善就业服务组织管理部门设置,优化服务项目,提供有针对性且灵活的就业服务,真正成为多方就业供给与需求信息交互的就业服务平台,成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有力组织者。本研究以河南省M独立学院为个案,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以问题--原因--对策三段式逻辑展开研究。研究认为M学院存在就业服务提供碎片化、学校就业服务组织不力、合作办学方被动就业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就业服务的统筹力度不够、学校重招生轻就业治校思路、办学方以利益为导向降低治校成本、校企合作力度不够等。最后,提出完善M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建议。从宏观层面上讲,政府应该强化就业服务提供的系统性,从微观层面上讲,学校应该从就业服务机构完善、就业服务教育全过程提供、就业服务组织有力等方面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同时强化办学方、学院和母体学校之间的合作力度,优化服务职能结构,以求达到分工施责,形成合力的服务供给效果。

刘桉秀[8](2020)在《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质量诊断及提升对策》文中认为高质量的就业离不开高质量的就业服务工作,学校就业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质量,影响着学校的培养成果。本文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SERVQUAL模型),在李克特量表基础上构建了A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感知评价量表,衡量A高职院校的就业服务质量。结合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研究方法,分别从五个维度(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测量学生对学校就业服务质量的评价。研究结果发现,A高职院校的就业服务工作在五个维度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找到其问题的主要成因有:A高职院校对于就业服务工作不够重视,就业服务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对信息等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就业服务工作过度求稳,缺乏创新精神等。通过对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探讨和分析,本文认为A高职院校应该把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当做是一个需要持续进行、系统化运作、不断改进完善的工作。同时,本文确立了提升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质量的整体思路:提升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构建就业服务全程化的工作模式。并且从就业服务理念与原则、就业服务组织结构与师资队伍、就业服务内容和方式、就业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四大方面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

陈秋婷[9](2020)在《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执行偏差 ——基于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调查分析》文中认为当前,我国基层医疗人员队伍中高学历水平比例不高,大部分为中专学历。高学历人才缺乏是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福建省基层医疗单位中高素质人才不足的特点,可以通过加强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力度来满足福建省基层医疗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强烈需求,解决医学类毕业生就业难题。当前福建省在执行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时,存在一些问题,如象征性执行政策、观望式的执行和照搬式的执行等问题。因此,本文对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执行偏差进行了研究。在论文研究过程中,运用史密斯模型,采用案例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具体通过对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已毕业及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政府和学校工作人员、医疗单位的访谈结果,来分析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执行偏差。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在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执行中出现了象征性、观望式以及照搬式等政策执行的偏差。而这些偏差的原因在于就业政策本身不足、政策执行机构的职责履行不到位、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识不全面以及政策执行环境不足。基于此,本论文认为应该从就业政策本身、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四个方面来对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偏差进行纠正,具体纠正对策为:建立科学全面的就业政策、完善政策执行机构的自身建设、提高目标群体的认知、改善政策执行环境。

张明月[10](2020)在《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提出对于中职学校而言,要实现高质量就业、提高学生素质,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必然而且有效的重要措施。2018年4月20日,教育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在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志着我国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正迈向专业化发展之路。可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管理健全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是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研究以山东省4所中职学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了解了目前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揭示了当前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度分析。最终,结合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通过对现状调查的分析,笔者认为当前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学校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二是总体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三是整体素质不高,对学生的指导效果不佳;四是保障工作不到位,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分析并归纳了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学校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专业化培养与培训相对缺失;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鉴于以上原因,笔者提出了加强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一是转变思想观念,践行职业指导新理念;二是重视专业培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三是完善管理制度,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四是合理设置职业指导机构,创建专业化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五是整合外部资源,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二、北京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及队伍现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及队伍现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2.3 研究述评
    3.研究思路
    4.研究方法
    5.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1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大思政的概念及内涵
        1.1.1 大思政的内涵
        1.1.2 大思政的基本特征
    1.2 大学生就业教育及相关概念
        1.2.1 就业概念
        1.2.2 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涵
        1.2.3 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特点
        1.2.4 我国高校就业教育的历史进程
    1.3 大思政与就业教育的关系
        1.3.1 大思政与就业教育的互通性
        1.3.2 大思政与就业教育的互融性
第2章 就业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就业教育相关的理论
        2.1.1 劳动分工理论
        2.1.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1.3 社会主义劳动就业理论
    2.2 中共历代领导人有关就业教育的理论
        2.2.1 毛泽东有关就业教育的思想
        2.2.2 邓小平有关就业教育的理论
        2.2.3 江泽民有关就业教育的重要论述
        2.2.4 胡锦涛有关就业教育的重要论述
        2.2.5 习近平有关就业教育的重要论述
    2.3 就业教育的理论借鉴
        2.3.1 职业选择匹配理论
        2.3.2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3.3 职业锚理论
        2.3.4 其他相关的理论
    2.4 实证分析的社会视角
        2.4.1 双元结构理论
        2.4.2 人力资本理论
        2.4.3 择业动机理论
第3章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思路、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问卷的基本思路与总体框架
        3.1.2 调查问卷的总体安排
    3.2 调查问卷的实施开展
    3.3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3.3.1 样本结果分析
        3.3.2 交叉性结果分析
第4章 大思政格局下就业教育存在问题的缘由分析
    4.1 社会就业教育的复杂性因素
        4.1.1 新就业形态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带来新挑战
        4.1.2 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带来新问题
        4.1.3 西方不良思潮对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冲击
        4.1.4 封建传统腐朽文化对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侵袭
    4.2 政府就业教育的不完善因素
        4.2.1 政策引导有缺位
        4.2.2 就业监管有缺失
        4.2.3 信用体系不完善
        4.2.4 大学生实习管理及激励机制不健全
    4.3 高校就业教育的不到位因素
        4.3.1 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
        4.3.2 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不紧密
        4.3.3 就业教育理念稍显滞后
        4.3.4 就业教育保障体系弱化
    4.4 用人单位就业教育的不匹配因素
        4.4.1 选才标准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匹配度还需提升
        4.4.2 用人标准存在歧视的现象
    4.5 家庭就业教育的被动性因素
        4.5.1 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
        4.5.2 参与就业教育主动性不够
    4.6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非理性因素
        4.6.1 责任意识
        4.6.2 就业观念
        4.6.3 就业适应
        4.6.4 就业态度
第5章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5.1 构建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机制
        5.1.1 总体目标
        5.1.2 工作原则
        5.1.3 育人模式
        5.1.4 实施内容
    5.2 构造“五位一体”的引导场域
        5.2.1 社会要营造良好氛围
        5.2.2 政府要完善服务体系
        5.2.3 高校要创新育人方式
        5.2.4 用人单位要健全公平机制
        5.2.5 家庭要构建和谐环境
    5.3 实施大学生“四元契合”的就业教育方略
        5.3.1 大学生自我教育
        5.3.2 职业素养教育
        5.3.3 职业规划教育
        5.3.4 社会实践教育
    5.4 打造“四方协同”的课堂思政
        5.4.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入作用
        5.4.2 加强专业知识的课程思政教育
        5.4.3 加强人文素养课程的引导元素
        5.4.4 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教育课程思政体系
    5.5 健全“三体联动”的就业教育保障制度
        5.5.1 优化就业机制保障
        5.5.2 优化激励就业机制
        5.5.3 优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关于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六、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关系的理论概述
    一、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一)大学生就业的概念界定
        (二)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理论基础
        (一)责任政府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本观
        (三)市场失灵理论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现实依据
        (一)维护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的内在要求
    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厘定
        (一)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调控责任
        (二)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服务责任
        (三)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监督责任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实践历程
    一、“统包统分”就业制度时期:政府包办、计划配置
        (一)“统包统分”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二、“供需见面”就业制度时期:计划配置为主、调节为辅
        (一)“供需见面”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三、“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时期: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总体现状
        (一)政府调控责任履行现状
        (二)政府服务责任履行现状
        (三)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现状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实证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调查设计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调查概况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频率分析结果
        (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交叉分析结果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政府调控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二)政府服务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三)政府监督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第四章 国外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
        (二)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的启示
    二、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一)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
        (二)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的启示
第五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策略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理念
        (二)提升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服务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一)强化高校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
        (二)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一)以政府监督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二)以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
        (三)以主体问责制提升就业政策执行实效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人才要求访谈提纲
    附录 C 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履行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3)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一)主要研究成果概述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和观点
        (三)存在的不足
    三、主要内容与架构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
        (一)劳动力商品理论
        (二)社会主义普遍就业理论
        (三)青年职业选择理论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
        (一)毛泽东时期的就业理论
        (二)邓小平时期的就业理论
        (三)江泽民时期的就业理论
        (四)胡锦涛时期的就业理论
        (五)习近平时期的就业理论
第二部分 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政策
    一、高校扩招制度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2000—2008年)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三)“三支一扶”计划
        (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2009—2019年)
        (一)就业服务政策
        (二)入伍服兵役政策
        (三)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
    三、战“疫”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2020年至今)
        (一)拓展就业升学渠道
        (二)网上就业服务政策
        (三)就业管理服务政策
第三部分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归因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大学生就业选择存在区域差异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保守缺乏创新
        (三)大学生盲目追求考研逃避就业
        (四)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日益凸显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归因
        (一)就业市场结构性问题突出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亟待完善
        (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
        (四)用人单位聘用制度不尽合理
        (五)大学生自身存在诸多问题
第四部分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紧握市场脉搏,政府助力发展
        (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充足就业岗位
        (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拉动大学生就业
        (三)完善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优化就业服务体系
    二、高校完善培养模式,把握就业导向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二)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三、用人单位明确用人标准,促进公平正义
        (一)树立科学人才观,完善选人用人制度
        (二)招聘信息公开化,构建公平竞争机制
        (三)“校地企”三方合作,实施精准培养计划
    四、大学生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一)树立正确就业观,实现自我价值
        (二)夯实专业基础,增强实践能力
        (三)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创新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研究 ——以SN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意义
        (一) 选题的提出
        (二) 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一) 国外就业指导服务研究
        (二) 国内就业指导服务研究
        (三) 学生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四) 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与学生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三 概念界定
        (一) 地方师范院校
        (二) 就业指导服务
        (三) 学生满意度
    四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 理论基础
        (一) 就业指导服务的相关理论
        (二)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三) 顾客满意度理论
        (四)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二章 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实证分析
    一 问卷设计
        (一) 问卷的结构与基本内容
        (二) 问卷评分标准
        (三) 问卷前测
        (四) 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五) 研究对象分析
    二 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描述统计
        (一) 服务理念与机制学生满意度描述统计
        (二) 就业指导服务师资队伍学生满意度的情况
        (三) 就业指导服务设施条件学生满意度情况
        (四) 就业指导服务内容与形式学生满意度的情况
        (五) 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与管理学生满意度情况
    三 正态分布检验
        (一) 偏度、峰度
        (二) 数据的总体分布
    四 学生满意度在不同个体特征的差异性探究
        (一) 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性别上的差异性
        (二) 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在专业上的差异性检验
        (三) 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在生源上的差异性分析
        (四) 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在年级上的差异性检验
        (五) 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在就业状况上差异性检验
    五 结果
第三章 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的问题探究
    一 就业指导服务理念存在偏差
    二 就业指导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
    三 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呈现层次不齐,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不合理
    四 就业指导服务的设施条件不够完善
        (一) 就业信息化建设与就业工作管理互动性不强
        (二) SN大学的就业信息渠道不流畅
第 四章 完善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建议
    一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
    二 构建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全程化、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
        (一) 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二) 打造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三 完善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
        (一)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建设
        (二) 加大就业指导服务的宣传力度
    四 强大就业指导服务的师资队伍
        (一) 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二) 增加就业指导服务教师队伍数量
    五 丰富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一) 优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二) 增加择业观教育的内容
    六 优化就业指导服务设施条件
第五章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 研究的创新
    二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以石家庄市高职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高职院校
        (二)就业
    四、选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与分析
        (二)国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法
        (三)访谈法
    六、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机遇与挑战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机遇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支持较多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资源较为广泛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多样化
        (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日趋多元化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挑战
        (一)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存在,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
        (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就业岗位日趋紧张
        (三)城镇化加快,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
        (四)高等学校毕业生之间的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
第二章 石家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调查
    一、调查对象概况
    二、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三)调查问卷的统计
    三、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专业技能不能胜任岗位要求
        (二)专业与就业岗位不对口
        (三)薪资水平差异分布明显
        (四)用人单位裁员或毕业生离职率较高
        (五)偏远地区就业意愿较低
        (六)就业单位性质分布不均
    四、调查结论
第三章 石家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分析
    一、社会层面
        (一)高职院校就业宏观政策指向不明确
        (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低
    二、高职院校层面
        (一)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有待提升
        (二)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四)校企合作模式难以深入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层面
        (一)择业观念有待提升
        (二)实践素质有待提升
        (三)职业规划意识有待提升
第四章 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一)完善就业政策
        (二)提升高职社会认同感
    二、高职院校层面
        (一)兼顾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
        (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三)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坚持校企结合模式下毕业即就业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层面
        (一)转变就业观念
        (二)提升个体实践素质
        (三)加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定义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就业指导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为就业指导指明发展的方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为就业指导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马克思就业价值观
        四、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理论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证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设计
        一、问卷内容与对象概况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与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二、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健全
        三、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就业需求未完全契合
        四、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受到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
        二、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三、部分高校对就业需求了解不够充分
        四、部分教师对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意识
第四章 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第一节 通过自我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就业思想
        一、提升大学生就业自我认知能力
        二、调节大学生就业心理情绪
        三、树立大学生正确就业观念
    第二节 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一、培养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二、提高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引导性作用
    第三节 完善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
        四、加强创新创业创造教育
    第四节 创新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一、统一性与针对性教育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方式
        二、理论性与实践性教育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方式
        三、递进式的就业指导方式
        四、以新媒体为主要载体的就业指导方式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M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境外研究现状
        (三)现有文献述评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四、创新及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独立学院
        (二)公共就业服务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
    二、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脉络及主要内容
        (二)公共产品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M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现状
    一、M学院的概况
        (一)M学院简介
        (二)M学院特性
        (三)M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概况
    二、M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设计
        (一)问卷设计思路
        (二)调查方法及内容
    三、M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M学院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二)学生对学院组织就业服务的满意度
        (三)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
        (四)学生就业服务需求的特征与结构分析
        (五)学生对办学方就业服务供给的满意度调查
第三章 M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就业服务提供碎片化
        (一)制度保障不健全且缺乏有效监管
        (二)大学生就业扶助专项资金缺位
        (三)缺乏对大学生就业信息有效整合
    二、学院就业服务管理粗略化
        (一)就业服务范围狭窄
        (二)专职服务人员严重缺乏
        (三)就业服务机构功能弱化
        (四)毕业生实习流于形式
        (五)就业课程设置模式单一
        (六)对学生就业认知教育不够
    三、办学方就业服务主体意识缺失
        (一)报业集团的就业政策和资金支持不到位
        (二)母体学校对学院的就业工作重视度不够
    四、用人单位参与就业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一)用人单位与M学院合作的愿望不强
        (二)M学院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五、毕业生主动参与就业的意识不强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自我意识强
        (二)学生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低
第四章 M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就业服务供给的统筹力度不够
        (一)就业扶持资金未得到落实
        (二)大学生就业环境亟待改善
    二、就业教育实效性弱
        (一)就业教育严重不足
        (二)突击性教育现象突出
        (三)就业教育内容的错误偏向
    三、办学方重招生轻就业
        (一)就业政策与资金明显不足
        (二)办公条件亟待改善
    四、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的主体意识不强
        (一)用人单位的平台供给缺位
        (二)用人单位就业反馈时效性差
    五、毕业生受家庭环境影响较深
        (一)自我为中心意识强
        (二)家庭期望值太高
第五章 完善M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就业服务体系的系统性
        (一)建立健全政策落实和制度保障
        (二)搭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
    二、加大办学方就业服务供给的参与度
        (一)报业集团应对就业服务足够的重视
        (二)母体学校应加大对M学院的帮扶力度
    三、构建科学的就业准备教育体系
        (一)建立就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完善就业服务机构设置和专业队伍建设
        (三)规范实习制度并大力拓展实习基地
        (四)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服务
    四、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
        (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二)提高用人单位的参与度
    五、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一)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二)提高就业认知度和参与度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质量诊断及提升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就业服务质量理论
        1.2.2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
        1.2.3 SERVQUAL评价模型在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1.2.4 高校就业服务评价体系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二章 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现状及分析
    2.1 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管理基本情况
    2.2 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目标与重心
    2.3 就业服务内容与形式
    2.4 就业服务中心队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质量诊断
    3.1 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访谈研究
    3.2 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质量的问卷调查研究
        3.2.1 调查方案设置
        3.2.2 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质量诊断体系的构建
        3.2.3 调查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质量主要问题及成因
    4.1 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质量主要问题
        4.1.1 就业服务模式落后
        4.1.2 就业服务过分强调就业率
        4.1.3 就业信息资源滞后
        4.1.4 就业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4.2 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质量问题的成因
        4.2.1 A高职院校领导层对就业服务工作不够重视
        4.2.2 就业服务理念存在偏差
        4.2.3 忽略了就业信息及资源的重要性
        4.2.4 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缺乏创新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高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质量的对策
    5.1 提高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重视程度
        5.1.1 将就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办学理念
        5.1.2 加强大学生就业文化的建设
        5.1.3 保证就业指导的充裕资金
    5.2 构建全程化就业服务模式
    5.3 重塑就业服务理念与原则
        5.3.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就业服务理念
        5.3.2 就业服务质量改进措施的原则
    5.4 健全就业指导组织结构与师资队伍策略
        5.4.1 重新构建就业服务中心组织结构
        5.4.2 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服务队伍
    5.5 就业服务内容和方式改进策略
        5.5.1 强化就业服务的内容
        5.5.2 丰富就业服务的形式
    5.6 加强就业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策略
        5.6.1 丰富就业管理信息网络内容
        5.6.2 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就业服务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1结构化访谈提纲
    附录1-2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执行偏差 ——基于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价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二、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
        三、政策执行偏差
    第二节 研究理论
        一、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
        二、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在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偏差的适用性
第三章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概述
    第一节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内容
        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二、医学类基层就业政策
    第二节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执行机构与对象
        一、政策执行机构
        二、执行对象
    第三节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执行目标
第四章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偏差调查分析
    第一节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在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执行概况
        一、执行部署
        二、执行现状调查
        三、执行成效
    第二节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在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执行偏差的表现
        一、象征性的政策执行
        二、观望式的政策执行
        三、照搬式的政策执行
    第三节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在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执行偏差的原因
        一、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本身的不足
        二、政策执行机构的职责履行不到位
        三、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识不全面
        四、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对策
    第一节 制定科学全面的就业政策
        一、建立系统完善的基层就业政策机制
        二、加大基层就业宣传力度
    第二节 完善执行机构自身建设
        一、健全合理高效的政策执行主体
        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第三节 提高目标群体的认知
        一、积极了解基层就业的政策
        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加强基层就业适应性
    第四节 改善政策执行环境
        一、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力度
        二、创造有利的基层就业政策执行环境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中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概述
    (一)核心概念
        1.职业指导工作
        2.中职职业指导教师
    (二)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2.教师专业化理论
        3.双因素激励理论
    (三)中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
        1.服务发展原则
        2.多主体参与建设原则
        3.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
二、中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问卷设计与对象选择
        2.访谈提纲设计与对象选择
    (二)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信息分析
        2.访谈信息分析
    (三)存在问题
        1.学校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2.总体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3.整体素质不高,对学生的指导效果不佳
        4.保障工作不到位,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中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1.职业指导理念更新程度不够
        2.对专业素养缺乏深刻理解
    (二)专业化培养与培训相对缺失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1.选拔与任用制度缺失
        2.考核与评价制度不完善
        3.缺乏有效的激励与保障制度
四、加强中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践行职业指导新理念
        1.充分认识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2.践行“服务学生育人为本”的职业指导新理念
    (二)重视专业培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1.做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
        2.实施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3.做好培训工作的评价与反馈
    (三)完善管理制度,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1.建立职业指导教师选拔与任用制度
        2.建立职业指导教师考核与评价制度
        3.建立完善的激励与保障制度
    (四)合理设置职业指导机构,创建专业化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1.构建分级管理、系统协作的三级职业指导工作系统机构
        2.创建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五)整合外部资源,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完善的职前培养体系
        2.制定规范化的教师专业标准
        3.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打造教师专业化发展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北京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及队伍现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D]. 欧阳润. 南昌大学, 2020(02)
  • [2]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D]. 鄂义强.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3]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 周倩.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4]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学生满意度研究 ——以SN大学为例[D]. 谭娇.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以石家庄市高职院校为例[D]. 李鹏.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韩雪.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7]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M学院为例[D]. 刘超辉. 河南大学, 2020(02)
  • [8]A高职院校就业服务质量诊断及提升对策[D]. 刘桉秀.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执行偏差 ——基于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调查分析[D]. 陈秋婷. 华侨大学, 2020(01)
  • [10]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张明月.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北京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和团队现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