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电厂燃料调节系统

广安电厂燃料调节系统

一、广安电厂的燃料调节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利强[1](2020)在《管控措施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 ——基于数值同化的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为大气污染物排放管控。我国政府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大气污染物排放管控措施(以下简称“管控措施”)。管控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针对污染物排放较大行业的管控措施,第二类是长效管控措施,第三类是应急管控措施。污染物排放较大行业主要包括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金属和化工等。长效管控措施则不局限于某种行业,而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减排管控。此外,为保障重大政治经济活动时的空气质量或者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应急管控措施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学者和政策决策者所关注的。传统研究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方法是“自下而上”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管控措施调整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以下简称“排放清单”),得到调整排放清单后的空气质量模拟结果,然后和未调整排放清单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从而获得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自下而上”的方法具有十分清晰的管控路径,因此其应用十分广泛。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对应急管控措施的研究中。因此构建更加准确的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价方法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论文的第一部分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进一步论证了京津冀地区燃煤电厂已采用的及拟采用的管控措施对该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及燃煤电厂对北京市空气污染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双向耦合的WRF-CMAQ模式能够较好的捕捉京津冀地区PM2.5的时空演变规律(NMB=19.6-26.6%);2)已实施的管控措施能够使北京市PM2.5,PM10,NO2和SO2年平均浓度降低5.3-6.3%;3)拟实施的管控措施能够进一步改善北京市冬季的空气质量,使北京市冬季的PM2.5,PM10,NO2和SO2浓度降低8.6-14.8%;4)京津冀地区燃煤电厂对北京市冬季大气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别为23.8%(PM2.5),24.0%(PM10),23.0%(NO2),23.1%(SO2)和37.6%(CO);5)京津冀地区其他城市的空气质量对这些管控措施的响应是相似的;6)PM2.5浓度降低的空间分布和该地区燃煤电厂的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一部分研究论证了“自下而上”的方法研究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具有很好的可解释性。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初步构建并评估了“自上而下”的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针对长效管控措施,一种针对应急管控措施。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获得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空气质量的改变情况,之后剔除气象因素、模式不确定因素等各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最终获得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该方法的核心问题是利用监测数据对模式结果进行同化以获得准确的模拟结果。本研究利用长三角地区2019年冬季相对于2016年冬季PM2.5浓度的变化构建了针对长效管控措施的评价方法。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2019年冬季相对于2016年冬季PM2.5浓度显着下降,特别是在长三角地区的大城市,如上海(~29%),杭州(~26%),南京(~29%)和合肥(~22%);2)气象因素加剧了长三角地区PM2.5污染(约12μg/m3,15%);3)PM2.5浓度降低的空间分布和该地区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此外,本研究利用2016年杭州G20峰会采取的应急管控措施构建了针对应急管控措施的评价方法。研究发现:1)2016年杭州G20峰会期间,G20峰会举办地杭州市的PM2.5浓度下降最为显着,超过50%;2)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由于应急管控措施的执行力度,执行效率和本地排放等原因,PM2.5浓度下降程度不如杭州市,如上海(~26%),南京(~33%)和合肥(~24%);3)利用杭州市在应急管控措施和长效管控措施下PM2.5浓度下降之比,外推出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PM2.5的减排潜力。本论文的第三部分对第二部分初步构建的评价方法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评价方法研究2020年初疫情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电动汽车全面推广对我国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NO2和PM2.5)的影响。为了遏制COVID-19疫情的扩散,我国政府实施了全面封城措施。全面封城的主要措施之一是交通出行限制。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机动车排放控制地球工程实验。研究发现,交通流量变化与地面NO2和PM2.5浓度变化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491-0.626)。本研究利用发现的线性关系构建模型,推测出电动汽车的全面推广能够使我国中部和东南部大部分地区的PM2.5浓度下降30-70%。北京市和天津市由于其周边工业排放的存在,PM2.5浓度降幅较小(10-20%)。NO2在不同地区的潜在降幅为40-90%。这一发现为我国大气环境改善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方向,同时为向再生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龙嘉琳[2](2019)在《北新建材广安公司成本领先战略选择及实施》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也在加强,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并饯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工业副产品脱硫石膏为主材料的纸面石膏板,生产过程中不仅直接节省了石膏矿资源,还因为替代实心砖节省了黏土资源,同时消纳了工业废弃物,是典型的循环经济,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我国的石膏板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房地产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后,装修和二次装修的需求很大,加上国家大力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和墙体改革制度,更是为纸面石膏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北新建材坚持以“绿色建筑未来”的品牌理念,为各类建筑提供绿色环保产品和建筑装修方案,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石膏板产业集团。北新建材广安公司1997年成立,多年来在北新建材总部和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实现跨越式的增长,在西南地区高端石膏板市场中占领领先地位。但建材行业是充分竞争行业,尤其在西南地区不光现有竞争者之间竞争激烈,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动力也很强劲,北新建材广安公司如何在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工具和SWOT模型分析工具对北新建材广安公司进行竞争态势分析,以战略管理和精益生产理论为基础,确定北新建材广安公司现阶段选择成本领先战略,采用精益生产的途径来实现,通过柔性生产、反复对标、技术革新、作业标准化、及时检验、5S管理、QC小组、减员增效等方面持续改进,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同时为了保障市场需求提高产量,北新建材广安公司加强新市场的拓展开发,通过挖掘顾客深层次的、潜在的需求,开发价值创新的新产品,实现综合成本领先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北新建材广安公司竞争性战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为新型建材行业类似公司在战略选择和实施方面提供借鉴思路。

杨帆[3](2019)在《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发电工程项目作为国家电网建设的重要工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燃煤发电工程项目建设复杂,规模较大,建设周期长,而且项目建设风险较高,因此需要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降低项目实施风险。在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的同时,还应当重视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项目后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项目后评价能够总结项目存在的问题,总结项目经验教训,为后续的项目建设提供借鉴,从而提升发电项目的管理能力。由于国内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项目评价不够系统客观,没有形成一套与我国国情相匹配的评价体系。本文以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针对项目建设运营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开展项目后评价研究,运用对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后评价方法,分别从项目前期决策、项目实施准备工作、项目建设实施、项目运营、环境和社会影响、可持续性进行全面的后评价。在项目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以及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的过程中,广泛调研项目建设的相关原始数据,构建了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计算,从而得到项目的后评价结果为良好。此外,通过对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比对,总结出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以确保项目能够持续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应用对比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开展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将项目后评价应用于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丰富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的后评价应用研究成果,可以为同类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后评价提供借鉴。

秦硕瑾[4](2019)在《广安LNG装置原料气中重烃组分脱除技术及应用》文中认为C5+以上重烃组分虽然在天然气中占很少比重,但在天然气液化工艺中若脱除不彻底,会在液化低温段堵塞换热器流道而使冷箱冻堵,使液化率降低、能耗增加,冻堵严重时会导致装置停车。本文基于广安100万方LNG工厂的冷箱天然气通道冻堵现象,对其重烃脱除技术进行一系列的基础研究,为广安LNG装置中的LNG深度净化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持。本论文主要结合广安LNG生产过程中的气源取样分析数据和理论研究结果,确定造成LNG装置堵塞的重烃类组分;应用GPA气/液/固平衡软件计算该类组分不同含量在不同温度下的冻结浓度并拟采用吸附分离的方法来脱除天然气中较难分离的重烃类物质;通过实验与理论的对比找到合适的吸附剂,同时开展该工艺的吸附与再生条件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成果如下:(1)苯、环已烷等重烃类组分是造成LNG装置低温堵塞的主要原因;(2)应用GPA气/液/固平衡软件计算出了苯、环已烷等重烃类组分不同含量在不同温度下的冻结浓度;(3)明确了苯、环已烷等组分造成低温堵塞的规律和判断依据;(4)研究出了活性炭脱除苯、环已烷等易堵塞重烃+分子筛脱水组合工艺的吸附与再生条件;(5)形成了活性炭脱苯等易堵塞组分+分子筛吸附脱水组合工艺完整的过程模拟,并利用工程积累优化了操作条件和适用范围。广安LNG工厂采用该技术后,解决了工厂冷箱低温堵塞问题,减少了装置停车次数,使得装置能安全平稳生产,节约了运行成本,实现了国内同类装置运行良好的典范。证明本论文研究实际有效,当原料气组分变化时,能满足LNG装置冷箱对重烃的适应性,节约了装置开产的时间,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蒋鹏[5](2019)在《大型煤炭项目的运输通道配置优化研究 ——以煤炭入川通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煤炭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国防战略安全以及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对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电网电源结构完善、电网枯期供电能力保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煤炭项目的供应和运输主要依托于铁路,煤炭占铁路货运量较大比重,我国铁路网与煤炭工程项目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煤运通道在铁路网和国民经济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情况下,本文以大型煤炭项目的铁路运输通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铁路运输通道的适应性,对通道配置优化进行研究,旨在确保大型煤炭项目的铁路运输通道规划和建设的合理性。本文首先分析了铁路运输通道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煤炭铁路运输通道的概念体系和现状进行综述。通过对影响煤炭项目铁路运输环节的主要要素进行系统阐述和研究,分析需求预测方法,对大型煤炭项目的铁路运输供需能力关系进行研究。其次,结合铁路运输通道配置的定量影响因素和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几何距离和灰色关联度对TOPSIS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层次分析—熵—改进TOPSIS综合决策适应性决策指标体系模型,从熵的角度对通道配置进行优化分析。最后,将论文理论基础应用于工程项目的方案决策,以神华巴蜀江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暨电厂新建工程项目的铁路运输入川通道工程为例。采用SPSS和Matlab软件进行分析,基于四川省未来年的煤炭运量预测结果,运用适应性决策指标体系模型对铁路运输通道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相对的煤炭运输通道配置优化方案。

刘岑婕[6](2019)在《我国城市碳减排潜力和减排政策影响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城市作为生产活动最主要的集聚地,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幅员辽阔,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环境容量和要素禀赋等存在较大差异,能源消费水平、碳排放情况也不尽相同。准确度量和评价我国城市碳排放绩效和能源效率,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把握城市碳排放和能源利用情况,并为碳排放权的分配提供参考。基于城市碳排放和能源利用的现状,分析各城市碳减排潜力以及减排成本,能够为我国政府全面了解各城市乃至全国碳减排可能性以及需要付出的成本提供依据,对碳减排目标进行合理划分,有助于我国制定贴合实际的减排政策。目前,为了应对气候变暖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颁布和实施了多项减排政策,一方面,颁布了诸多命令型减排政策,给企业带来强制性环境约束,增加企业环保成本;另一方面,我国政府也逐渐将市场型工具作为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试图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实现减排目标。有效评价两种类型减排政策的实施效果,能够为我国政府优化现有减排政策,将减排目标纳入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市场型减排政策提供有力依据。基于此,不同于以往违背热动力学原理对非期望产出进行弱自由处置,本文构建考虑物料守恒原则的DEA模型,利用我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对城市碳排放绩效和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并考虑公平和效率原则将碳排放绩效纳入分析框架,利用指数DEA构建碳排放配额分配指标。然后,以考虑物料守恒原则的DEA模型及其对偶模型为基础,用影子价格来度量城市碳减排成本,测算我国城市的碳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并利用不同的收敛模型对我国城市碳减排成本收敛性进行分析,把握碳减排成本地区差异和发展趋势。考虑基于我国城市碳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情况制定适宜、差异化减排政策的同时,分别以十一五规划减排政策和碳交易试点政策为例,分析已经执行的命令型和市场型减排政策的实施效果。一方面,结合我国微观企业数据,分析十一五规划减排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考虑企业异质性分析影响效应的差异;另一方面,运用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分析碳交易试点政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碳排放绩效较差,能源效率整体较低,存在较大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空间。但随着时间推移,各地区碳排放绩效得到显着改善。碳排放绩效变动没有出现显着的“追赶”效应,并且东中西部城市碳排放绩效存在显着差异,近几年,西部城市碳排放绩效主要受技术变动影响,而东部和中部城市受效率变动和技术变动的共同影响。运用考虑碳排放绩效和历史累积排放的复合指标进行碳排放配额分配,历史碳排放量较低且碳排放绩效较好的城市获得更多排放配额。同时,对历史碳排放量较高的城市,当其具有较好碳排放绩效时将获得更多排放配额。这种配额分配方法具有合理性,能够促进高排放地区减排,同时促进碳交易。我国城市潜在碳减排量占实际排放量的比例基本保持在50%左右,存在较大的碳减排潜力。就碳减排成本测算结果来看,我国城市为减少碳排放需要付出的机会成本不断增加。并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减排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东部地区的碳减排成本相对较低。在样本期内我国城市碳减排成本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收敛趋势。我国各地区的碳减排成本发散速度呈现中部到东部再到西部的格局,中部地区的碳减排成本发散速度最快,在减排工作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命令型减排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证实了“波特”假说在我国成立,十一五规划减排政策能够显着提高企业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十一五规划减排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影响较小,没有带来生产率的显着变化。而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生产率受到十一五规划减排政策显着的正向推动,我国私营企业表现得对环境管制政策更为敏感。位于我国东部和中部的企业受减排政策正向影响较大,而西部地区企业的生产率并没有受到显着影响。市场型减排政策对能源效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碳交易试点政策显着提高了试点城市能源效率。并且,在政策实施第一年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效应是最大的,在碳交易试点政策实施的三年内,这种积极的促进作用仍然在统计上是显着的。碳交易试点政策引发了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并刺激试点城市政府主导型技术创新和企业主导型技术创新活动,尽管这种创新活动的长期能源效应仍然有待观察。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第二产业占GDP份额的影响是积极的,监管压力并没有将产量转移到行业之外,而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带来全要素能源效率改善。

李然[7](2017)在《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DCS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它紧密依赖于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显示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集中监控和集中管理,避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布局分散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高度集中的问题,它在各行各业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譬如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制药、环保等领域,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分析某电厂用户的实际需求,采用ABB公司的主控系统和总线技术设计开发了该厂DCS系统,大大提高了电厂设备的可靠性及整台机组的自动化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深入研究DCS系统关键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该电厂DCS总体设计方案,数据的采集和交互采用了PN800和Profibus总线技术,不但实现了多令牌冗余环网之间的切换是完全无扰的,同时实现了冗余的以太网之间切换也是完全无扰的;完成了数据采集系统(DA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顺序控制系统(SCS)、电气控制系统(ECS)及辅助系统的硬件选型和方案设计;并在充分研究和认识超超临界直流锅炉的工艺流程和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了锅炉控制系统和炉膛安全监控系统;最后利用Display Builder组态软件将对过程监控、显示、报警、历史趋势、报表、数据存储、通讯等功能进行集中管控,从而实现数据共享、统一协调管理,为工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设计的DCS经历了各种负荷及运行工况的考验,主要系统均能连续、稳定的正常投入运行,通过DCS控制系统,运行人员能方便的控制各种参数,确保了系统的稳定运行,也充分验证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郭伯春[8](2017)在《大功率等离子点火技术在贫煤电厂的应用实践》文中指出简要介绍了大功率等离子点火技术的系统结构,结合该点火技术在广安电厂应用情况,对现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实施,结果表明大功率等离子点火技术在高硫分贫煤上应用是成功的,对今后该技术在贫煤电厂应用有借鉴作用。

周文台,马达夫[9](2015)在《600MW亚临界旋流对冲锅炉减温水量偏大原因分析》文中提出四川广安电厂6号锅炉自投运以来,过热器及再热器减温水量一直处于偏大的状态。通过换热比例计算及燃烧调整,发现减温水量偏大是由于炉膛受热面设计偏小及燃烧不合理共同造成的,通过燃烧调整以后,锅炉的减温水量有一定下降。

王琪[10](2013)在《风电规模化并网条件下供热机组优化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风力发电机组大规模并网后,其发电负荷不确定性将会给电网造成很大的扰动,区域电网内发电机组整体调峰调频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网接纳风电负荷的能力。当前我国电网中,火电机组是补偿风电负荷的必然选择,但主流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的亚临界或超临界机组,其调峰调频能力仍不能达到要求。经过比较不同类型火力发电机组的特性发现,循环流化床机组具有优良的调峰能力但调频能力差;而供热机组调峰能力差但可能具有优良的调频能力。循环流化床机组同供热机组相互配合,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煤在火电机组内完成由化学能向电能转变的动态过程非常缓慢,为了提高机组负荷响应速率,必须利用机组蓄能。供热机组为一定区域提供热负荷,其热网管道具有巨大的蓄能容量,供热机组可以利用这部分蓄能响应电网小时间尺度上的负荷扰动,围绕这一思路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在分析纯凝机组燃料量-汽轮机高调门开度与发电功率-机前压力双入双出模型基础上,对其汽轮机能量平衡环节进行改进,增加供热调节蝶阀开度输入和供热抽汽压力输出,建立典型供热机组微分方程形式的简化非线性动态模型。针对一典型300MW供热机组确定模型参数,通过扰动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且对非线性模型进行工作点线性化,用传递函数阵描述其输入输出关系。(2)对不同工况下供热机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解释了供热机组通过控制供热抽汽压力维持供热抽汽流量稳定的内在原因。对系统存在工作点非线性、供热负荷扰动、蓄热系数不确定及煤发热量不稳定的问题展开分析,比较其对控制品质的影响程度,有针对性地设计供热抽汽流量补偿、热量信号导前微分及煤发热量补偿方案,能够为现有供热机组投入电网自动发电控制及一次调频功能提供关键技术支持。(3)提出一种风电规模化并网条件下风电火电联合调度方案。设计非线性滤波器将电网自动发电负荷指令分解,构造出适合于供热机组的负荷指令。在比较多种控制方案优缺点基础上,选择在常规协调控制方案中增加前馈加补偿的环节的设计方案。该方案能够在保证汽轮机前压力和供热负荷基本稳定前提下,适应不同供热负荷下对象特性的变化,有效利用热网蓄能,大幅度提高机组发电负荷指令响应速率,同时能够实现供热工况和非供热工况控制系统的无扰切换。研究中还开发仿真实验平台对其工程应用特性进行系统分析,针对典型电网环境并在具体机组上初步试验方案可行性。课题研究能够为实现供热机组高速率变负荷运行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及基础性技术支持。

二、广安电厂的燃料调节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安电厂的燃料调节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管控措施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 ——基于数值同化的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火电行业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1.2.2 长效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1.2.3 应急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京津冀地区燃煤电厂减排管控措施对北京及其周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2.1 研究背景
    2.2 模式描述与设置
    2.3 监测数据
    2.4 减排管控措施与实验方案设计
    2.5 模式评估
    2.6 京津冀地区燃煤电厂减排管控措施对北京市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3. 评价方法的构建及其应用于研究长效和应急管控措施对长三角空气质量的影响
    3.1 研究背景
    3.2 监测数据
    3.3 实验方案设计
    3.4 研究方法
        3.4.1 同化算法介绍
        3.4.2 地面监测系统
        3.4.3 人为源排放清单
    3.5 同化结果评估
    3.6 长效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影响评价方法的构建
    3.7 应急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影响评价方法的构建
        3.7.1 应急管控措施对长三角地区PM_(2.5)浓度的影响
        3.7.2 极端管控措施对长三角地区PM_(2.5)浓度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及讨论
        3.8.1 本章小结
        3.8.2 讨论
4 评价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4.1 研究背景
    4.2 研究方法
        4.2.1 双向耦合的WRF-CMAQ模式
        4.2.2 来源解析
        4.2.3 数据同化系统
        4.2.4 实验方案设计
    4.3 监测数据
    4.4 全面封城措施对空气质量影响的监测结果
        4.4.1 封城措施对我国整体空气质量影响的监测结果
        4.4.2 封城措施对杭州市不同环境背景空气质量的影响
    4.5 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4.5.1 模式结果评估
        4.5.2 疫情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4.5.3 电动汽车全面推广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4.5.4 本地道路运输对大气污染物的贡献
        4.5.5 历史气象条件变化下全面推广电动汽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4.6 不确定性分析
    4.7 小结与讨论
        4.7.1 小结
        4.7.2 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5.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北新建材广安公司成本领先战略选择及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北新建材广安公司基本现状
        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过程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内容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回顾
    第一节 竞争性战略相关理论
        一、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理论
        二、SWOT模型分析理论
        三、竞争性战略选择理论
        四、成本领先战略理论
    第二节 精益生产相关理论
        一、精益生产理论
        二、准时生产理论
        三、5S现场管理理论
第三章 北新建材广安公司行业环境及竞争态势分析
    第一节 石膏板行业发展现状
        一、石膏板简介
        二、全球石膏板行业概况
        三、中国石膏板行业概况
    第二节 北新建材公司发展现状
        一、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二、北新建材广安公司发展概况
    第三节 北新建材广安公司竞争态势的分析
        一、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二、运用SWOT模型分析
        三、成本领先战略选择
第四章 北新建材广安公司成本领先战略实施
    第一节 成本领先战略实施途径
        一、成本领先战略实施逻辑
        二、北新建材广安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第二节 精益生产消除浪费
        一、精益生产解决方案分析
        二、基于柔性生产消除生产过剩和停工等待的浪费
        三、基于反复对标和技术革新消除加工过程本身的浪费
        四、基于作业标准化消除多余动作的浪费
        五、基于5S管理消除库存过剩浪费和来回搬运的浪费
        六、基于及时检验和多重检验消除制造不良的浪费
        七、基于QC小组推动全员创新
第五章 北新建材广安公司成本领先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 增加产量降低产品单位成本
        一、新市场开拓背景
        二、新市场开拓思路
        三、顾客的需求层次分析
        四、新市场开拓实施
    第二节 减层级减冗员降低劳动力成本
        一、基于减层级实现扁平式管理
        二、基于减冗员降低劳动力成本
    第三节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背景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路线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概述
        2.1.1 项目后评价定义与内容
        2.1.2 项目后评价方法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小结
3 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及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3.1 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概述
        3.1.1 项目概况
        3.1.2 项目建设目的
        3.1.3 项目建设要求
    3.2 项目前期决策与评价
        3.2.1 项目立项依据及目标
        3.2.2 项目可行性研究总结
        3.2.3 项目决策过程和程序
        3.2.4 项目前期决策总体评价
    3.3 项目实施准备工作与评价
        3.3.1 项目勘探设计
        3.3.2 开工准备分析
        3.3.3 设备采购
        3.3.4 项目招标
    3.4 项目建设实施总结与评价
        3.4.1 项目合同执行情况
        3.4.2 工程施工管理
        3.4.3 施工监理情况
        3.4.4 生产准备情况
        3.4.5 项目调试
        3.4.6 竣工验收
    3.5 项目运营情况评价
        3.5.1 安全生产
        3.5.2 总体运行水平
        3.5.3 项目技术水平
        3.5.4 投产重大技改项目
        3.5.5 项目生产指标
    3.6 小结
4 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实施后评价
    4.1 财务效益评价
        4.1.1 前评估阶段基础数据
        4.1.2 投产和可研数据对比分析
        4.1.3 后评价建议指标
        4.1.4 盈利能力评价
        4.1.5 偿债能力评价
    4.2 环境影响评价
        4.2.1 项目环保审批情况
        4.2.2 主要大气污染物管理
        4.2.3 污水处理
        4.2.4 地下水污染防治
        4.2.5 噪声污染防治
        4.2.6 灰渣场建设与运营
    4.3 社会影响评价
        4.3.1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4.3.2 拉动地区就业
        4.3.3 推动发电技术装备的发展
    4.4 项目可持续性的内部因素评价
        4.4.1 技术能力
        4.4.2 人力资源
        4.4.3 内控管理
    4.5 项目可持续性的外部因素评价
        4.5.1 燃料可持续性
        4.5.2 政策可持续性
        4.5.3 环境可持续性
    4.6 小结
5 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综合后评价
    5.1 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项目后评价评价指标的确定
        5.1.2 项目后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5.1.3 项目后评价等级的确定
    5.2 项目后评价结果分析
        5.2.1 后评价指标判断矩阵的确定
        5.2.2 指标层对目标层的排序比重
        5.2.3 项目后评价的综合分析
    5.3 评价结论
    5.4 建议
        5.4.1 针对项目公司的建议
        5.4.2 针对后续类似项目的建议
6 结论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4)广安LNG装置原料气中重烃组分脱除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天然气的概述
        1.1.2 LNG概述
        1.1.3 重烃知识概述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关于LNG重烃脱除的研究现状
        1.3.1 LNG装置常用脱重烃方法
        1.3.2 天然气脱重烃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1.3.3 天然气脱重烃技术国内发展现状
    1.4 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及路线
        1.5.1 研究的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广安LNG装置低温堵塞情况原因分析
    2.1 广安LNG装置低温堵塞现状
    2.2 堵塞原因分析
    2.3 解决堵塞的措施探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烃堵塞影响因素研究
    3.1 重烃堵塞模拟研究
        3.1.1 模拟方法简介
        3.1.2 模拟结果分析
    3.2 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LNG装置脱重烃吸附剂的筛选
    4.1 吸附相关知识
        4.1.1 吸附类型
        4.1.2 吸附测定方法
        4.1.3 几种常用的吸附剂
    4.2 吸附剂的初步筛选
        4.2.1 吸附法表征孔结构
        4.2.2 吸附剂的表征
        4.2.3 C_5、C_8脱附性能测定
    4.3 脱重烃实验吸附剂选择
        4.3.1 实验方法介绍
        4.3.2 实验条件
        4.3.3 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广安LNG装置实际天然气脱除重烃实验研究
    5.1 实验准备
        5.1.1 原料气
        5.1.2 吸附剂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方案
        5.2.2 实验条件
        5.2.3 实验结果记录(节选)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再生条件
        5.3.2 吸附条件
        5.3.3 循环实验
        5.3.4 全组分下的吸附
    5.4 产品气的组成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5)大型煤炭项目的运输通道配置优化研究 ——以煤炭入川通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煤炭铁路运输通道理论概述及现状分析
    2.1 运输通道理论
        2.1.1 煤炭铁路运输通道的内涵
        2.1.2 煤炭铁路运输通道的特征与功能
        2.1.3 煤炭铁路运输的组织作业分析
    2.2 大型煤炭项目的运输通道现状分析
        2.2.1 我国煤炭资源和运输格局分析
        2.2.2 主要煤炭项目的铁路通道布局现状
    2.3 入川煤炭铁路运输通道分析
        2.3.1 四川煤炭铁路流向分析
        2.3.2 四川煤炭主要铁路对外通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型煤炭项目的运输通道需求预测
    3.1 大型煤炭项目的运输通道配置思路
        3.1.1 运输通道系统配置的概念和目标
        3.1.2 运输通道系统配置的思路
    3.2 煤炭运输需求影响因素
        3.2.1 需求特征分析
        3.2.2 煤炭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3.3 大型煤炭项目的运输需求预测
        3.3.1 预测的基本概念
        3.3.2 大型煤炭项目的需求预测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型煤炭项目的运输通道配置与优化
    4.1 运输通道的适应性分析的内涵和作用
        4.1.1 适应性分析的内涵
        4.1.2 评价的作用和目的
    4.2 通道配置决策指标体系
        4.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2 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
        4.2.3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4.3 通道配置决策指标体系构建
        4.3.1 决策指标的提取
        4.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4.3.3 决策指标的量化和评价准则
        4.3.4 系统配置的综合决策模型
    4.4 煤炭运输通道的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例研究
    5.1 项目概况及意义
        5.1.1 项目概况和研究目的
        5.1.2 项目建设意义
    5.2 煤炭运输需求预测
        5.2.1 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5.2.2 四川省煤炭生产和需求分析预测
        5.2.3 储煤基地及电厂近远期运量预测
    5.3 通道备选方案
        5.3.1 四川北通道现状及规划
        5.3.2 通道备选方案
    5.4 通道配置决策指标体系
        5.4.1 指标分析和取值
        5.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4.3 模型求解
        5.4.4 结果分析
    5.5 通道配置评价及优化
    5.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6)我国城市碳减排潜力和减排政策影响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碳排放绩效、能源效率和碳减排潜力研究现状
        1.2.2 碳减排成本和收敛性研究现状
        1.2.3 减排政策影响效应研究现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数据包络分析法基本理论
        2.1.1 DEA理论
        2.1.2 DEA基本模型
        2.1.3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
    2.2 减排政策相关理论
        2.2.1 环境规制理论发展
        2.2.2 遵循成本假说和波特假说
    2.3 减排政策对生产率和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
        2.3.1 减排政策对生产率的影响机制
        2.3.2 减排政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城市碳排放绩效和能源效率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DEA方法的测算模型
        3.2.1 考虑物料守恒原则的生产可能集
        3.2.2 碳排放绩效和能源效率测算模型
        3.2.3 碳排放配额分配指标构建
        3.2.4 数据来源和指标说明
    3.3 测算结果分析
        3.3.1 静态和动态碳排放绩效分析
        3.3.2 能源效率分析
    3.4 考虑碳排放绩效的配额分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城市碳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研究
    4.1 引言
    4.2 模型构建
        4.2.1 基于物料守恒原则的碳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模型
        4.2.2 减排成本收敛性分析模型
        4.2.3 数据来源和指标说明
    4.3 碳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测算结果分析
        4.3.1 碳减排潜力分析
        4.3.2 碳减排成本分析
    4.4 我国城市碳减排成本收敛性分析
        4.4.1 碳减排成本的σ和γ收敛分析
        4.4.2 碳减排成本β的收敛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命令型减排政策对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
    5.1 引言
    5.2 模型构建和数据说明
        5.2.1 计量模型构建
        5.2.2 企业生产率测算模型
        5.2.3 数据清洗和指标说明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基本回归结果
        5.3.2 平行趋势检验
        5.3.3 企业所有制和地区异质性检验
        5.3.4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市场型减排政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
    6.1 引言
    6.2 模型构建和数据说明
        6.2.1 计量模型构建
        6.2.2 数据说明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基本回归结果
        6.3.2 结构和技术创新影响路径分析
        6.3.3 平行趋势检验
        6.3.4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附录 C 我国城市历年碳排放绩效值

(7)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DCS的产生和发展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DCS在发电厂的应用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分布式控制中的关键技术
    2.1 DCS控制技术
        2.1.1 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
        2.1.2 分散型集中控制技术
    2.2 数据采集与通信
        2.2.1 信号采集与数据预处理
        2.2.2 数据存储
        2.2.3 OPC技术
    2.3 DCS控制网与现场总线技术
        2.3.1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2.3.2 现场总线技术优点
        2.3.3 PN800网络
        2.3.4 控制网总线选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厂需求分析
    3.1 厂址概况
    3.2 气象资料
        3.2.1 区域气候特征及气象站概况
        3.2.2 气象特征值
        3.2.3 设计风速风压
    3.3 DCS关键部件和各子系统功能概述
        3.3.1 锅炉
        3.3.2 汽轮机
        3.3.3 发电机
        3.3.4 励磁系统
        3.3.5 电气接入系统
        3.3.6 主要热力系统
        3.3.7 主要燃烧系统
        3.3.8 辅助车间主要工艺系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气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案
    4.1 Symphony系统简介
    4.2 总体控制方案
        4.2.1 概述
        4.2.2 电气系统控制方案比较
    4.3 控制方案技术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设计及工程实现
    5.1 概述
        5.1.1 单台机组主机DCS控制器功能分配
        5.1.2 单台机组辅控DCS控制器功能分配
    5.2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5.2.1 基本要求
        5.2.2 具体控制功能实现
    5.3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
        5.3.1 基本设计要求
        5.3.2 BCS的设计
        5.3.3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设计
    5.4 顺序控制系统(SCS)
        5.4.1 功能组及子组顺序控制系统设计
        5.4.2 BOP-DCS功能组顺序控制项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软件设计
    6.1 软件设计方案
        6.1.1 组态软件
        6.1.2 实时数据库
        6.1.3 Graphic Display Builder
    6.2 系统软件设计
        6.2.1 系统总线配置
        6.2.2 系统操作画面
        6.2.3 系统调试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大功率等离子点火技术在贫煤电厂的应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简介
2 应用情况
3 现场改进
    3.1 提升等离子功率
    3.2 控制给煤量
    3.3 增加一次风监控设备
    3.4 完善点火时保护
    3.5 规范等离子运行方案
4 应用效果
5 结语

(9)600MW亚临界旋流对冲锅炉减温水量偏大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设备简介
2减温水量过大
3原因分析
    3.1各受热面换热比例失调
    3.2炉膛内的传热理论
        3.2.1炉壁绝对温度Tb及炉壁黑度ab
        3.2.2火焰黑度
        3.2.3火焰的平均绝对温度
        (1)燃烧器的相对位置
        (2)燃烧的影响
        3.2.4炉壁面积
4解决方案
5结语

(10)风电规模化并网条件下供热机组优化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发电产业特点
        1.1.2 热电联产机组面临问题
        1.1.3 内蒙古地区电源特点
        1.1.4 研究的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接纳风电入网的储能技术
        1.2.2 电网调峰调频要求火电机组达到的指标
        1.2.3 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AGC优化
    1.3 研究思路
    1.4 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2章 供热机组对象模型
    2.1 建模准备
        2.1.1 典型供热机组
        2.1.2 参考模型选择
    2.2 对象建模
        2.2.1 热力系统结构
        2.2.2 供热部分模型
        2.2.3 机组模型实例
        2.2.4 现场实验验证
    2.3 特性分析
        2.3.1 机组工作范围
        2.3.2 纯凝工况特性
        2.3.3 供热工况特性
        2.3.4 工作点线性化
第3章 对象控制特性分析
    3.1 传统控制方案
        3.1.1 控制系统结构
        3.1.2 闭环特性分析
        3.1.3 负荷响应能力
    3.2 系统不确定性
        3.2.1 工作点变化
        3.2.2 蓄热系数变化
        3.2.3 供热负荷变化
        3.2.4 煤发热量变化
        3.2.5 迭加效应
    3.3 控制系统优化策略
        3.3.1 供热抽汽流量补偿
        3.3.2 热量信号导前微分
        3.3.3 燃料发热量校正
第4章 控制系统理论分析
    4.1 机组负荷指令
        4.1.1 信号特征描述
        4.1.2 指令非线性多尺度分解
        4.1.3 供热机组负荷指令构造
    4.2 可行性方案比较
        4.2.1 执行机构选择
        4.2.2 反馈控制方案
        4.2.3 柔性控制方案
第5章 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5.1 风电火电联合调度
        5.1.1 基本目标
        5.1.2 调度逻辑
    5.2 供热机组控制系统基本计算逻辑
        5.2.1 发电负荷调整范围计算
        5.2.2 机前压力定值计算
    5.3 供热机组控制系统核心控制方案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广安电厂的燃料调节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管控措施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 ——基于数值同化的模拟研究[D]. 王利强. 浙江大学, 2020
  • [2]北新建材广安公司成本领先战略选择及实施[D]. 龙嘉琳. 南开大学, 2019(04)
  • [3]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后评价研究[D]. 杨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4]广安LNG装置原料气中重烃组分脱除技术及应用[D]. 秦硕瑾.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5]大型煤炭项目的运输通道配置优化研究 ——以煤炭入川通道为例[D]. 蒋鹏.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6]我国城市碳减排潜力和减排政策影响效应研究[D]. 刘岑婕. 湖南大学, 2019(07)
  • [7]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研究[D]. 李然. 北京工业大学, 2017(05)
  • [8]大功率等离子点火技术在贫煤电厂的应用实践[J]. 郭伯春. 发电设备, 2017(05)
  • [9]600MW亚临界旋流对冲锅炉减温水量偏大原因分析[J]. 周文台,马达夫. 电力与能源, 2015(04)
  • [10]风电规模化并网条件下供热机组优化控制研究[D]. 王琪. 华北电力大学, 2013(11)

标签:;  ;  ;  ;  ;  

广安电厂燃料调节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