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改性模式及其特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软土改性模式及其特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一、软土改性模式及其特性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1](2021)在《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认为作为路面的基础,稳定、坚实、耐久的路基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而中国一直存在着"重路面、轻路基"的现象,使得路基病害导致的路面问题屡禁不止。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路面病害与路基质量的关联性,从而促进了路基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近几年路基工程相关的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水平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基工程五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地基处理新技术、路堤填料工程特性、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路基支挡与防护等。可为路基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鹏程[2](2020)在《基于路基路面结构一体化的路床加筋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重庆潼南某市政道路H5路面大修的高填方路基沉降处理为依托,提出采用路床加筋减小高填方路段大中修路面沉降的方法,采用数值分析研究了路床加筋的最佳加筋方式,以及软土路基路床加筋对沥青路面结构层的影响,从路床加筋设计状态入手,研究路床加筋与路面结构设计一体化的设计方法。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研究成果如下:(1)为了找出最佳加筋方式和加筋位置,建立不同的路床加筋方式的数值模型,发现首先要明确合适的加筋位置,其次增加加筋层数才有意义,单纯增加加筋层数不一定达到理想的加筋效果;合理的加筋方式是上路床从下往上加筋3层,加筋间距为10cm。筋材的网眼大小和模量会对沥青路面结构各项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分析结果结合实际工程条件,推荐采用网眼尺寸为40~60mm,筋材模量为600~800MPa的土工格栅进行路床加筋。(2)为了研究软基上路床加筋对路面结构层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软基上路床加筋前后两种状态,分析其沥青路面的面层拉应力、拉应变、剪应力、路表弯沉及下路床顶面压应变等的力学响应,发现软基路床加筋有效限制了土体的侧向位移,提高了路基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使得上路床获得了较好的整体性,从而使得面层拉应力拉应变都有了大幅度的降低,说明,路床加筋可以改善路面结构的抗弯拉疲劳性能,从而减少沥青路面车辙的产生。同时加筋使得上路床的弹性模量和整体性有了较高的提高,增大了产生拉应变的范围,有效的消除了软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3)从路床加筋的设计状态入手,介绍了路床加筋的设计计算理论、设计指标和标准,用土工试验等试验确定地基土和填料的设计参数,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筋土界面设计参数后,探讨了加筋路床与路面结构一体化设计的方法,结合实际依托工程,介绍了加筋路床与路面一体化结构设计及在高填方路基路面沉降处理中的应用。(4)从施工准备、填前基底处理、加筋路床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系统的总结了路床加筋施工时的施工程序和注意事项。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归纳了土工格栅加筋路床时的施工工序,严格每一道施工程序的把关,联系路床加筋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成果,使得土工格栅加筋土的作用发挥的更加出色。

张浩杰[3](2020)在《考虑真空度传递影响的预压作用下地基固结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作为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其中真空度作为一种负压形式在地基固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真空度传递规律复杂,且相关试验数据少、计算理论缺乏,导致考虑真空度传递影响的地基固结规律研究报道较少。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对于深入揭示预压法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借助室内模型试验方法,建立了小比例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地基模型,在真空度传递规律、与固结度的关联机理等方面开展了试验研究。在不同工况下真空度沿地基深度传递呈现非线性递减趋势,且变化速率为先快后慢;真空度加载随时间呈现先增加,达到某一数值后变化趋于平稳的规律;真空度传递与地基排水量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继而影响地基固结度。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构建计算模型,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过程实施数值模拟。针对影响真空度传递的竖向排水体参数、加固层厚度两个主要因素展开分析,得到不同因素对真空度的传递影响不同,对地基固结度的影响也不同的结论。无论是竖向排水体种类如何,竖向排水板长度越长且越接近于加固层厚度,越有利于真空度的传递。竖向排水体参数和加固层厚度还能够影响到真空度与固结度之间的关系。当竖向排水体长度发生变化时,真空度和固结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并且在中期真空度对固结度的影响较大;当加固层厚度发生变化时,真空度和固结度在中期和后期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考虑真空度沿深度非线性损失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条件下地基固结方程,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作用下地基固结度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作用下地基固结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依次为:竖向排水体类型、多级加载、竖向排水体长度、渗透系数、单级加载以及加固层厚度。量化各个因素对于预压法下地基固结的影响,为实际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郑寒钊[4](2020)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新型泡沫轻质砼防治桥头跳车处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桥头跳车问题作为公路工程中常见的病害现象,对公路的整体交通秩序、行驶安全、后期维护管理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缓解甚至解决桥头跳车现象的出现,是公路工程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议题。而对于桥头部分来说桥头搭板能够有效缓解路面与桥台不均匀沉降所造成的错台问题,但是,在软土地基的情况下,搭板很有可能产生诸如搭板断裂、板底脱空等一系列新的公路隐患。而现今对于软土地区桥头路基的处治方式中,泡沫混凝土因其具有吸能效率优异、便于施工、轻质等优异特性,在软土路基的桥头跳车处治中十分常用。因此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提出一种新的高强度泡沫混凝土的换填处治方式,以此达到缓解桥头跳车、解决二次跳车、代替桥头搭板的目的。本文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1)以广东省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水口至白沙段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依托,通过项目的地质勘测与路面设计,确定了地基软土的压缩模量、内摩擦角、黏聚力、孔隙比;路面、路基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路面横断面、路面各层尺寸等参数,并通过地质钻探确定K3157+399-K3165+654软土地基路段的K3159+293大桥的桥台桩基的地质状况。(2)以轮迹横向分布频率曲线为基础,以高强度泡沫混凝土为材料,设计三种高强泡沫混凝土处治结构:基本型a、基本型b、基本型c,并通过ABAQUS软件进行三种基本型以及搭板法的路面、路基以及地基工后设计基准期15年的沉降数值模拟,并进行了沉降数据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处治段,三种基本型对于路面、路基以及地基的沉降控制都优于搭板法,但是基本型a存在横向沉降不均匀现象。(3)通过DLOAD子程序模块,对基本型处治的高速公路模型与搭板法处治的高速公路模型进行移动车辆荷载动态响应模拟,并对基本型基础最薄弱位置与搭板的荷载作用区跨中位置的最大主应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面:各基本型基础最薄弱位置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基本都小于搭板荷载作用区跨中位置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并确定了各设计速度下动态响应中基础最薄弱位置最大主应力峰值情况最优的基本型b与基本型c。(4)通过ABAQUS中的周期循环幅值曲线来模拟循环荷载下基本型法与搭板法对于路面沉降的控制,结果显示:各基本型处治法在循环荷载下,路面基本能够恢复到初始无沉降状态,各基本型在循环荷载下的路面最大沉降值小于搭板法处治的最大沉降值,并且搭板法处治的路面存在无法恢复的沉降。

帅宇轩[5](2020)在《临清高速强夯加固软土地基效果分析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临沧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耿马县境内,是规划的昆明至清水河口岸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K97+500—K111+900沿南汀河东南岸布线,由于河谷内河道的多次变迁,在土层的组成上呈呈现饱和粉细砂、粉质黏土、砾卵石土和含砾中粗砂交错互层,地层情况十分复杂多变。粉质黏土和饱和粉细砂土存在着承载力不足、压缩性大、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等工程病害。工程设计人员针对这临清高速复杂沉积环境软土地基的特点,选择了软土地基强夯加固方案。尽管强夯法处理己得到普遍推广与应用,但对其加固效果的评价仍在研究之中,在以往进行强夯加固效果评价时,往往忽略了不同地层条件对其加固效果的影响。因此基于现场监测试验数据,对不同地层情况下强夯加固效果进行系统性评价与分析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临清高速软土地基强夯加固试验段,采用原位试验、室内试验、现场监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临清高速复杂沉积环境软土地基强夯加固效果以及不同工况条件对其影响规律。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监测孔隙水压力、土压力以及沉降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到了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土体有效应力和固结度的增长规律以及路基不同位置处沉降量的发展规律。2、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计算得到了强夯加固前后不同深度处地基土体的基本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基于其提升幅度,分析了其有效加固深度。3、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地基模型在强夯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情况。并改变了强夯荷载和地层模型以模拟不同的强夯施工工况,分析地基土体在不同强夯施工参数以及地层组合情况下的加固效果,评价了临清高速强夯加固方案的合理性,为河漫滩沉积环境软土地基强夯加固工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徐孝贤[6](2020)在《采煤沉陷区粉煤灰轻质路堤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淮南采煤沉陷区铁路专用线在不断加高后存在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用粉煤灰轻质填料代替煤矸石进行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路堤维护加固治理,通过室内试验的手段,研究了适用的改性粉煤灰路堤填料,得到了其主要路用工程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了粉煤灰路堤在采煤沉陷区多因素作用下的稳定性,得到了采煤沉陷区粉煤灰路堤在不同填方高度、不同软土层厚度下的合理断面形式,进一步基于研究结果进行了工程应用,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压实系数为0.93的素粉煤灰在饱和状态下抗剪强度指标很低,不具备黏聚力,内摩擦角也仅为13.20°,难以直接用作采煤沉陷区铁路专用线路堤填料,必须进行适当的改性处理;(2)改性后粉煤灰力学性能指标提升明显,不同种类的改性粉煤灰材料在强度发展规律、工程性能上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改性粉煤灰材料;(3)采动对改性粉煤灰路堤稳定性的影响与地基条件有很大关系。地基为正常地基土时,采动影响使安全系数折减幅度高达26.78%;存在软土地基土时,采动影响使安全系数折减幅度在1.78%3.91%之间波动,整体上折减幅度随软土厚度的增加而提高;(4)路堤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随软土层厚度增加而降低,降低幅度随软土层厚度增加逐渐减小;路堤填方高度越高,其边坡稳定性对软土地基厚度的增长越不敏感;(5)粉煤灰路堤在设计时,可以将6%水泥稳定粉煤灰、1:1.5边坡坡率作为基本设计参数,当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可以从改性剂掺量、边坡坡率与边坡形式这几个方面入手,对路堤设计方案进行优化;(6)工程实践表明,粉煤灰路堤在采煤沉陷区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尤其适用于填方较高、软土地基较厚且路堤加宽受限的复杂工程地质条件。该论文有图46幅,表36个,参考文献92篇。

孙元田[7](2020)在《深部松散煤体巷道流变机理研究及控制对策》文中提出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深度的增加,大量深部煤层巷道变形的时间效应显现加剧。对于围岩强度极低的松散煤层巷道,流变大变形现象十分普遍。鉴于此,本文紧紧围绕松散煤体巷道流变问题,采用人工智能、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工程调研、数值计算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煤岩参数反演模型,实验室构建了等效松散煤体试样,揭示了松散煤体的流变特性,建立了符合该类煤体的流变模型,反演了巷道煤体流变参数并揭示了巷道流变机理,提出了旋喷注浆加固松散煤体的控制对策并试验其可行性,探索了旋喷加固技术抑制巷道流变机理,为研究与治理松散煤体巷道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搭建了煤岩体参数反演的算法模型。在分析参数的反演必要性前提下,采用人工智能手段对本文松散煤体研究涉及的两类物理力学参数即“构建参数”和“流变参数”进行反演模型搭建。将机器学习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和高效寻优的生物启发式天牛须算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的建立起基于天牛须搜索的进化支持向量机参数反演模型(BAS-ESVM),确定了该模型反演实现的主要步骤。其中天牛须算法不仅对支持向量机的参数(核参数和罚参数)进行调优形成进化支持向量机(ESVM),还对待反演参数进行寻优输出。利用该模型对室内煤体构建的参数和巷道煤体的流变参数进行了精确反演。(2)提出了室内构建煤试件等效于现场松散煤体的方法。鉴于典型的松散煤层实际赋存状态,常规手段难以对其开展煤岩物理力学试验。该法以松散煤体坚固性为纽带,旨在将室内的成型煤体的孔隙率和强度与现场煤体孔隙率和强度等效。实验室测定了现场煤体的孔隙率(9.8%)和坚固性系数的反算强度(2.5MPa),并提出了成型煤体的孔隙率测定方法。理论分析确定了“成型压力、成型时间和成型水分(含水率)”为煤体成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参数,确定了煤体成型工艺并分析了成型机理及影响成型效果的因素,得到了煤体成型过程中的三阶段曲线即“初始压密变形、塑性变形及弹性变形阶段”。通过试验得到成型煤体的孔隙率和强度样本数据,揭示了成型煤体破坏的五阶段曲线即“孔隙裂隙压密、弹性变形、稳定破裂、加速破坏和峰后破坏阶段”。基于“BAS-ESVM”模型反演得到了现场原煤孔隙率和强度下的实验室型煤体构建参数即成型压力23.7MPa,成型时间33.5 min,含水率4.82%。按照该参数成功建立起试验煤体,成型煤体测试强度为2.52 MPa,孔隙率为10%,与原煤高度接近,验证了该模型和参数的合理准确性。(3)揭示了松散煤体流变特性并建立了相适应的流变模型。基于已构建的高度等效现场的松散煤体试样,采用分级加载方法,测得其单轴流变全过程蠕变曲线,揭示了松散煤体的流变变形特性即松散煤体存在“瞬时变形、减速蠕变、等速蠕变及加速蠕变阶段,卸载后存在残余变形”。得到了试样轴向四阶段应力应变规律即“孔隙裂隙压密阶段、线性变形阶段、裂隙孔隙发育阶段、加速破坏阶段”,分析了蠕变煤体受长时蠕变损伤下的等时应力应变曲线和瞬时加载变形模量规律。在松散煤体流变元件模型选取原则指导下,提出了适合松散煤体流变特征的改进型CVISC流变模型,推导了相关蠕变方程及其差分形式。提出了对添加的粘性单元参数计算方法,对松散煤体的流变参数进行了辨识,后经数值模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与正确性。(4)反演了深部巷道松散煤体流变参数并揭示了巷道流变机理。基于一个具有典型流变性质的松散煤层巷道工程案例,分析了其流变规律即该松散煤巷具有“前期减速大流变和后期等速大流变”特征,确定了帮部软弱松散煤体长时流变是巷道失稳破坏的关键因素。理论分析选取了适合松散煤体的流变模型及相关流变参数的取值范围,通过正交流变参数组合设计,并经三维巷道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含有时间序列的巷道位移。基于现场流变位移数据,通过“BAS-ESVM”模型反演得到了实测变形下的巷道煤体流变参数,经正算验证了所反演的流变参数及整体模型的建立是合适与正确的。进一步,通过对该流变巷道围岩水平与垂直位移、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塑性区扩展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分析,揭示了松散煤体巷道的不稳定变形时间长,煤体内高应力积聚,塑性区扩展范围远超支护范围等破坏机理。(5)提出了高压旋喷加固流变巷道的技术对策并试验其对松散煤体的扩孔成桩效果。理论分析了控制流变巷道的根本是提高松散煤体的自身性质,探索性的提出通过高压旋喷技术深度改性松散煤体,从而抑制巷道流变。深入分析了高压旋喷的“剪切、拉伸及内损伤”破煤机理,讨论了高压射流在煤体中扩孔范围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水泥浆旋喷成桩作用与改性固结煤体机理。讨论了旋喷技术在深部松软煤层适用的可行性,计算选取了旋喷相关设备,分析了射流流量及压力对煤体作用,并在地面预先验证了设备和参数设置合理性。确定了两套旋喷工艺及流程,现场试验结果显示高压旋喷射流技术对坚硬的泥岩体扩孔范围有限,而对松散煤体扩孔成桩效果较好,尺寸在400 mm~500 mm左右,满足预加固支护要求,但也仍需优化选取试验地点和部分旋喷参数。(6)探索了旋喷加固控制松散煤巷方案并分析了其抑制流变机理。基于旋喷注浆成型桩体在松散煤层中的存在状态,实验室内构建了旋喷煤浆固结体,理论计算确定了煤与水泥浆液的合理比例为1.3,设计了煤浆混合物并测定了其坍落度。从宏观微观角度试验分析了水泥浆对煤体的改性作用,认为煤浆固结体是介于混凝土和煤体之间的在强度和延展性上具有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试验确定了该材料力学参数的尺寸效应和抗流变的特性。提出了旋喷注浆加固巷道的设计思路、原则和关键技术,建立了以“旋喷改性加固为主体,联合喷射混凝土和U型棚强化”的松散煤层巷道控制方案并确定了相关参数,概括为“浅表改性、预先加固、提高承载、边放边抗、柔中有刚、多重支护”的基本控制思想。建立了含有旋喷加固体的三维数值模型,合理选取了本构模型和相关参数。探索了两种旋喷方案在巷道流变变形抑制、围岩应力优化及塑性区扩展控制上的机理,综合对比分析认为旋喷注浆加固松散煤体技术可以明显降低顶板和帮部变形,最大分别减小69%和78%;减少巷道稳定时间,从60天减少至15天;优化围岩应力,应力集中系数可最大降低35%;大幅度减小围岩塑性区,顶板塑性区范围减小84%,帮部塑性区范围最大降低42%;对松散煤巷流变的研究与治理进行了新的尝试并提供了新的思路。该论文有图130幅,表39个,参考文献282篇。

蔡历颖[8](2019)在《泡沫轻质土在路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泡沫轻质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填筑材料,为解决我国沿海地区存在的软土地基沉降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本文将以厦沙高速公路德化段上涌互通匝道工程为研究载体,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得到了相关结论:(1)结合实际工程要求,在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对泡沫轻质土的制备工艺、原材料的使用、配合比的设计方案以及最后的制作流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室内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泡沫轻质土制备方案。(2)通过试验对泡沫轻质土的湿容重、流动度、吸水性、干缩性、抗折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CBR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泡沫轻质土的湿容重、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收缩率随着水固比的减小而逐渐增大,泡沫轻质土的吸水率和流动度随着水固比的减小而逐渐减小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适用于本文实际工程中的最佳配合比为1m3泡沫轻质土需水泥430kg、水258kg、泡沫30kg。(3)对本文中的实际工程的工程概况以及病害成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泡沫轻质土方案、抗滑桩方案、桥梁方案、桩板路基方案四种解决方案。通过施工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对比,选出泡沫轻质土方案作为最佳解决方案。(4)通过建立相应的实体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不同填筑材料下的路基应力位移变化、不同容重和不同弹性模量的泡沫轻质土路堤以及不同泡沫轻质土填筑高度下的路基应力位移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表明泡沫轻质土路堤的最终沉降量仅仅只有普通填土路堤沉降量的31%,基底最大竖向应力只有普通填土的34%。随着泡沫轻质土容重的增大以及填筑高度的增加,其地基的沉降量和基底应力也会随之增大。泡沫轻质土弹性模量的变化对路基沉降和基底应力的影响很小。

胡斌[9](2019)在《高架桥下路面差异沉降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高架桥成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架桥的运营过程中,桥下路面差异沉降现象普遍存在,降低道路使用寿命、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开展高架桥下路面差异沉降机理及防治技术的研究,有效地控制桥下路面的差异沉降、减少路面病害,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依托武汉市城建委科研项目《高架桥下路面差异沉降破坏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NO.2015-44),以高架桥下路面的差异沉降病害为研究对象,采用病害调查统计、现场测试、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和手段,研究高架桥下路面差异沉降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探讨路面差异沉降的综合防治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高架桥下路面差异沉降病害的调查和统计,分析病害的特征及类型,发现软土地区高架桥下路面差异沉降病害较为严重,且病害多发生于承台过渡段;通过建立高架桥下车辆-道路系统模型,研究路面差异沉降引起的行车附加荷载。结果表明:路面差异沉降加剧了行驶车辆的振动,引起的行车附加荷载循环作用于路面,其中错台型路面病害引起的附加荷载最大。(2)通过分析高架桥下路面差异沉降的形成机理,得出路面差异沉降的成因主要包括:软土地基变形、承台过渡段的相对刚度、高架桥面和桥下路面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以及其它偶然因素。其中,承台与路基的刚度差异是引起承台跳车现象的主要原因,减轻路面差异沉降病害的关键是要使承台过渡段的刚度均匀渐变。(3)通过建立高架桥下路面沉降数值仿真分析模型,进行路面差异沉降影响因素及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软土地基变形模量越大,路面差异沉降越小,在道路设计中,应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增加地基刚度;承台埋深越大,路面差异沉降越小,在高架桥桩基设计中,宜使承台埋深大于3m;承台回填土与软土地基相对刚度越小,路面差异沉降越小,在设计施工中,应使回填土与软土地基刚度相匹配。基于正交试验进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承台过渡段的相对刚度及软土地基变形特性是高架桥下路面差异沉降的关键性影响因素。(4)基于承台回填土的刚柔过渡原理,结合工程实际,研究路面差异沉降刚性加固技术及土工格室柔性加固技术的处治效果及适用条件,研究及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刚性加固技术对于60 mm以内的路面差异沉降的处治效果较好,适用于高架桥下既有病害道路的修复改造;土工格室柔性加固技术能够使加固范围内的路面沉降差均匀地变化,并减小路面坡度的变化率,适用于新建道路的沉降预防和控制;基于土工格室柔性加固的优化设计,在承台深度范围内,柔性结构层宜采用倒梯形方式、均匀分散地布置3~5层,且顶层厚度不宜小于0.5m;在工程应用中,两种加固方法明显减小了承台过渡段的路面差异沉降,对减轻跳车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王晶晶[10](2019)在《改良粉砂土路基动力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河流众多,在沿河流域形成了广袤的粉砂质冲积平原,而粉砂土作为冲积平原的路基填料,其毛细作用强烈,难以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交通量也越来越大,长期交通荷载作用对路基的损坏也日益严重,造成了一系列的路基病害。为了解决冲积平原石料匮乏及交通荷载对路基损坏的问题,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及粉砂土的基本性质,对粉砂土进行改良处治以达到工程实际要求。改良后土体的工程性质发生不同程度变化,所以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对不同改良剂、不同掺量及复杂工程环境情况下的改良土体进行研究,以确保达到工程效果。本文采用无机结合料对粉砂土进行改良,通过室内试验及有限元模拟分析等手段,对改良粉砂土路基的动力特性展开系统地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研究工作:(1)确定最优配比。首先进行筛分及液塑限试验确定粉砂土的物理性能,选定无机结合料作为改良剂,设计正交试验拟定配比。其次,根据拟定的配比进行击实试验,得到各配比的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制作直剪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分别养护7d、28d进行直剪、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抗剪强度与无侧抗压强度,确定最优配比。最后,根据确定的最优配比进行毛细水竖管上升试验,确定粉砂土改良后的阻水效果。(2)交通荷载分析。分析交通荷载的作用特点及其引起土体中质点的运动规律,选定两自由度的四分之一简化车辆模型,并建立车路模型,得到了车辆对路面的附加作用,确定了室内试验及有限元模拟分析的加载波形。(3)路基填料动力性能分析。结合路基不同深度处的应力状态,考虑不同的围压、压实度、含水率以及荷载作用频率,对改良后的粉砂土进行GDS动三轴试验,研究改性后的土体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累积轴向应变。并分析改良粉砂土在围压、压实度、含水率、荷载作用频率等影响因素下,临界动应力、动强度、动模量及阻尼比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改良粉砂土累积轴向应变的预测模型,不同影响因素下改良粉砂土的临界动应力及动模量与应变的函数关系。(4)模拟三维路基动力响应分析。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路基模型,在不同的行车速度、含水率、压实度等条件下对三维路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不同因素情况对改良粉砂土路基动应力和竖向位移的影响,得到各工况下路基动应力随路基深度衰减的规律及竖向位移分布规律。

二、软土改性模式及其特性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土改性模式及其特性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索 引
0 引 言(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1 地基处理新技术(山东大学崔新壮老师、重庆大学周航老师提供初稿)
    1.1 软土地基处理
        1.1.1 复合地基处理新技术
        1.1.2 排水固结地基处理新技术
    1.2 粉土地基
    1.3 黄土地基
    1.4 饱和粉砂地基
        1.4.1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新进展
        1.4.2 高真空击密法地理处理技术
        1.4.3 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
        1.4.4 微生物加固饱和粉砂地基新技术
    1.5 其他地基
        1.5.1 冻土地基
        1.5.2 珊瑚礁地基
    1.6 发展展望
2 路堤填料的工程特性(东南大学蔡国军老师、中南大学肖源杰老师、长安大学张莎莎老师提供初稿)
    2.1 特殊土
        2.1.1 膨胀土
        2.1.2 黄 土
        2.1.3 盐渍土
    2.2 黏土岩
        2.2.1 黏 土
        2.2.2 泥 岩
        (1)粉砂质泥岩
        (2) 炭质泥岩
        (3)红层泥岩
        (4)黏土泥岩
        2.2.3 炭质页岩
    2.3 粗粒土
    2.4 发展展望
3 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卢正老师提供初稿)
    3.1 路堤材料性能
    3.2 路堤结构性能
    3.3 发展展望
4 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长沙理工大学曾铃老师、重庆大学肖杨老师、长安大学晏长根老师提供初稿)
    4.1 试验研究
        4.1.1 室内试验研究
        4.1.2 模型试验研究
        4.1.3 现场试验研究
    4.2 理论研究
        4.2.1 定性分析法
        4.2.2 定量分析法
        4.2.3 不确定性分析法
    4.3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4.3.1 有限元法
        4.3.2 离散单元法
        4.3.3 有限差分法
    4.4 发展展望
5 路基防护与支挡(河海大学孔纲强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5.1 坡面防护
    5.2 挡土墙
        5.2.1 传统挡土墙
        5.2.2 加筋挡土墙
        5.2.3 土工袋挡土墙
    5.3 边坡锚固
        5.3.1 锚杆支护
        5.3.2 锚索支护
    5.4 土钉支护
    5.5 抗滑桩
    5.6 发展展望
策划与实施

(2)基于路基路面结构一体化的路床加筋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背景
    1.2 国内外加筋技术研究现状
        1.2.1 软基处理及不均匀沉降研究现状
        1.2.2 加筋技术研究现状
        1.2.3 加筋土数值分析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路床加筋的最佳布设方法研究
    2.1 路床加筋有限元非线性分析
    2.2 ABAQUS概述及其计算流程
    2.3 基本假定与路面结构参数
    2.4 路床加筋力学分析
    2.5 筋材结构参数对路面各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
        2.5.1 筋材网眼尺寸影响分析
        2.5.2 筋材模量的影响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软基路段的路床加筋对路面结构受力的影响研究
    3.1 基本假定与路面结构参数
    3.2 建立有限元模型
    3.3 不同路床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特点分析
        3.3.1 路表垂直变形响应分布特性
        3.3.2 沥青面层应力及应变分布特性
        3.3.3 上路床拉应力响应分布特性
        3.3.4 下路床顶面压应变响应分布特性
    3.4 小结
第四章 加筋路床与路面一体化结构设计研究
    4.1 典型路床加筋的设计状态
        4.1.1 路床加筋的失效模式
        4.1.2 路床加筋的设计状态
    4.2 路床加筋设计计算
        4.2.1 设计计算理论
        4.2.2 容许残余变形研究
        4.2.3 设计流程及步骤
    4.3 设计指标和标准
    4.4 设计参数的确定和取值
        4.4.1 地基土设计参数的确定和取值方法
        4.4.2 填料设计参数的确定和取值方法
        4.4.3 筋材设计参数的确定和取值方法
        4.4.4 确定筋土界面设计参数和取值方法
    4.5 设计示例
    4.6 加筋路床加固软基路面应用案例
        4.6.1 工程项目背景
        4.6.2 旧路面病害技术状况调查
        4.6.3 高填方沉降路段的加筋路床路面结构设计研究
    4.7 小结
第五章 加筋的路床施工
    5.1 施工准备
    5.2 基底处理技术
        5.2.1 除根、伐树及表土处理
        5.2.2 加筋土结构基底处理的施工技术
    5.3 加筋土路床施工技术
        5.3.1 第一层土工格栅加筋材料铺设方法
        5.3.2 填料的摊铺与压实
        5.3.3 土工格室反包与连接
    5.4 质量控制措施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3)考虑真空度传递影响的预压作用下地基固结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试验研究现状
        1.2.2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理论研究现状
        1.2.3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室内模型试验
    2.1 试验方案
        2.1.1 试验材料
        2.1.2 加载设计
        2.1.3 监控装置安装设计
        2.1.4 排水类型与地基类型
        2.1.5 试验步骤
    2.2 试验结果分析
        2.2.1 不同工况真空度变化的分析研究
        2.2.2 考虑真空度传递影响下排水量变化规律
        2.2.3 考虑真空度传递影响下土体的固结度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真空度传递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3.1 PLAXIS有限元软件介绍
    3.2 计算模型
        3.2.1 本构模型
        3.2.2 工程概况及基本参数
        3.2.3 模拟工程概况
        3.2.4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3.3 真空度的传递规律研究
    3.4 真空度影响因素研究
        3.4.1 竖向排水体对真空度传递的影响
        3.4.2 加固层厚度对真空度传递的影响
    3.5 真空度与固结度关联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真空度影响的固结度计算理论
    4.1 引言
    4.2 太沙基一维固结方程
        4.2.1 基本假设
        4.2.2 单向固结方程
    4.3 考虑真空度沿深度非线性递减的固结方程
        4.3.1 基本假设
        4.3.2 修正的真空联合堆载固结计算模型
        4.3.3 边界条件与方程求解
    4.4 案例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考虑真空度影响的固结度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5.1 层次分析法介绍
    5.2 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5.3 联合加载下地基固结的判断矩阵的构造及求解
        5.3.1 联合堆载加载下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及求解
        5.3.2 联合堆载加载下因素层的判断矩阵及求解
    5.4 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4)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新型泡沫轻质砼防治桥头跳车处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桥头跳车常见处治方式
    1.4 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
        1.4.1 桥头跳车的危害
    1.5 固结与沉降计算理论
        1.5.1 固结理论
        1.5.2 沉降计算理论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项目工程技术概况
    2.1 项目概述
        2.1.1 工程概况
        2.1.2 主要技术指标
    2.2 项目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2.2.1 地形地貌
        2.2.2 区域地层岩性
        2.2.3 特殊性岩土
    2.3 项目路面工程设计说明
        2.3.1 项目路面设计原则
        2.3.2 路面设计参数
        2.3.3 桥位选择及桥头过渡段路面结构设计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纵向刚度渐变式泡沫混凝土处治基本型设计
    3.1 设计思路
        3.1.1 搭板处理桥头跳车的局限
        3.1.2 刚度渐变式复合地基处治方式
        3.1.3 泡沫混凝土
        3.1.4 轮迹横向分布频率曲线
    3.2 纵向刚度渐变式泡沫混凝土处治基本型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纵向刚度渐变式泡沫混凝土处治基本型工后沉降分析
    4.1 模型参数
    4.2 模型建立
        4.2.1 ABAQUS有限元分析原理
        4.2.2 ABAQUS中的Mohr-Coulomb模型
        4.2.3 ABAQUS数值模型的建立
        4.2.4 实际工况
        4.2.5 桥头路面工后沉降计算方法及相关规范
        4.2.6 分析数据与实际数据对比
    4.3 沉降数据分析
        4.3.1 基础埋置深度5m、宽度0.5m基本型
        4.3.2 基础埋置深度4m、宽度0.5m基本型
        4.3.3 基础埋置深度5m、宽度0.9m基本型
        4.3.4 基础埋置深度4m、宽度0.9m基本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车辆移动荷载作用下纵向刚度渐变式泡沫混凝土处治基本型动态响应分析
    5.1 车辆荷载作用模式
        5.1.1 车轮与路面的等效接触面积
        5.1.2 移动车辆荷载的模拟
        5.1.3 阻尼
    5.2 动态响应分析
        5.2.1 行车速度对泡沫混凝土基本型的动态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循环荷载作用下路面沉降对比分析
    6.1 循环荷载加载方案
    6.2 沉降分析
        6.2.1 基础埋置深度4m基本型b沉降分析
        6.2.2 基础埋置深度5m基本型b沉降分析
        6.2.3 基础埋置深度4m基本型c沉降分析
        6.2.4 基础埋置深度5m基本型c沉降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5)临清高速强夯加固软土地基效果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杂沉积环境软土地基研究现状
        1.2.2 强夯加固机理研究现状
        1.2.3 强夯过程中孔压变化规律研究现状
        1.2.4 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计算理论研究现状
        1.2.5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临清高速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2.1 引言
    2.2 临清高速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象及水文特征
    2.3 临清高速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2.3.1 地层岩性
        2.3.2 区域地质构造
        2.3.3 新构造运动
        2.3.4 地震活动
        2.3.5 工程地质分区
        2.3.6 水文地质条件
        2.3.7 不良地质现象
    2.4 临清高速强夯加固工程设计概况
        2.4.1 临清高速软土地基强夯处治方案的选取
        2.4.2 临清高速软土地基强夯加固施工方案
        2.4.3 临清高速软土地基强夯加固深度预估值
    2.5 本章小结
3 临清高速复杂沉积环境软基强夯加固监测试验
    3.1 引言
    3.2 现场监测试验内容简介
        3.2.1 孔隙水压力监测试验
        3.2.2 土压力监测试验
        3.2.3 分层沉降监测试验
        3.2.4 水平位移监测试验
    3.3 现场监测试验布置
        3.3.1 监测断面分布
        3.3.2 监测断面地层构造及土层性质
        3.3.3 监测断面仪器埋设布置
    3.4 本章小结
4 强夯加固地基强度增长及孔压变化分析
    4.1 强夯加固前后土体承载力性状变化规律研究
        4.1.1 强夯加固前后标贯击数变化特征
        4.1.2 强夯加固前后比贯入阻力变化特征
        4.1.3 强夯加固后土体承载性能的变化趋势总结
    4.2 强夯后土体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研究
        4.2.1 1#断面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
        4.2.2 2#断面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
        4.2.3 3#断面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
        4.2.4 强夯后孔隙水压力变化总体趋势
    4.3 地基强夯后土体有效应力增长及其固结规律分析
        4.3.1 1#断面土体有效应力增长及固结规律
        4.3.2 2#断面土体有效应力增长及固结规律
        4.3.3 3#断面土体有效应力增长及固结规律
        4.3.4 地基强夯加固后土体有效应力增长及其固结的总体特征
    4.4 强夯后地基土体分层沉降规律分析
        4.4.1 路基中线附近土体分层沉降规律
        4.4.2 路基两侧坡脚处土体分层沉降规律
    4.5 强夯引起的土体水平位移变化特征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强夯加固有限元分析模型
    5.1 引言
    5.2 非线性时程分析
        5.2.1 基本原理
        5.2.2 强夯荷载的模拟
    5.3 强夯加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1 基本假定
        5.3.2 本构模型
        5.3.3 边界条件
        5.3.4 计算参数
    5.4 本章小结
6 临清高速公路路基地基强夯加固效果数值分析
    6.1 河谷软土地基强夯加固效果数值计算分析方案
    6.2 不同深度土体强夯后加固效果变化规律分析
        6.2.1 土体竖向位移变化规律
        6.2.2 土体竖向有效应力峰值变化规律
        6.2.3 土体变形模量变化规律
    6.3 不同地层组合情况下强夯加固效果分析
    6.4 强夯关键施工参数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
        6.4.1 不同夯击次数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
        6.4.2 不同夯击能对强夯加固效果影响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成果与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采煤沉陷区粉煤灰轻质路堤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粉煤灰路堤研究现状
    1.4 采煤沉陷区路堤稳定性研究现状
    1.5 尚可完善之处
    1.6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2 粉煤灰路用工程特性及改性试验研究
    2.1 粉煤灰改性方案研究
    2.2 改性粉煤灰路用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2.3 改性粉煤灰路堤适用性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采煤沉陷区粉煤灰路堤稳定性研究
    3.1 数值模拟工具的选择与简介
    3.2 计算模型的建立
    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3.4 路堤边坡形式和坡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工程应用
    4.1 工程概况
    4.2 分析与评价
    4.3 施工技术要点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深部松散煤体巷道流变机理研究及控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煤岩体参数反演的算法及模型
    2.1 参数反演的意义及对象
    2.2 支持向量机原理
    2.3 天牛须算法原理
    2.4 进化支持向量机(ESVM)
    2.5 煤岩参数反演的BAS-ESVM模型
    2.6 本章小结
3 实验室构建等效松散煤体
    3.1 典型松散煤层实际赋存状态
    3.2 成型煤体等效于现场松散煤体的方法
    3.3 原煤分筛与含水率测定
    3.4 实验室成型煤体及样本构建
    3.5 基于BAS-ESVM反演模型构建等效型煤
    3.6 本章小结
4 松散煤体流变特性与模型研究
    4.1 煤体试样单轴流变试验
    4.2 流变特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松散煤体蠕变方程的建立
    4.4 松散煤体流变模型参数辨识
    4.5 本章小结
5 深部巷道松散煤体流变参数反演与机理分析
    5.1 典型松散煤巷流变工程案例
    5.2 基于BAS-ESVM模型的巷道煤体流变参数反演
    5.3 流变参数反演结果分析
    5.4 松散煤体巷道流变失稳演化机理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高压旋喷加固松散煤体现场试验研究
    6.1 高压旋喷注浆破煤与加固机理
    6.2 高压水平旋喷扩孔成桩现场试验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煤巷旋喷加固数值模拟研究
    7.1 煤浆固结体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7.2 高压旋喷加固技术方案初步设计
    7.3 旋喷加固巷道数值模型建立
    7.4 旋喷加固控制巷道流变机理分析
    7.5 旋喷加固技术方案优化及控制效果分析
    7.6 支护方案的综合对比分析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泡沫轻质土在路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泡沫轻质土概述
    1.3 泡沫轻质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理论研究现状
        1.3.2 试验研究现状
        1.3.3 工程应用研究现状
    1.4 泡沫轻质土的工程应用
    1.5 问题的提出和本文的研究内容
        1.5.1 问题的提出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泡沫轻质土配合比设计与制备
    2.1 泡沫轻质土配合比设计
        2.1.1 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2.1.2 配合比原材料要求
        2.1.3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
        2.1.4 配合比设计的方案
    2.2 泡沫轻质土制作流程
        2.2.1 泡沫轻质土制作设备
        2.2.2 泡沫轻质土制作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泡沫轻质土的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3.1 泡沫轻质土基本物理性能
        3.1.1 湿容重
        3.1.2 流动度
        3.1.3 吸水性
        3.1.4 干缩性
    3.2 泡沫轻质土基本力学性能
        3.2.1 无侧限抗压强度
        3.2.2 抗折强度
        3.2.3 弹性模量和CBR特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4.1.1 原设计内容
        4.1.2 路堤病害概况
        4.1.3 应急处理措施
        4.1.4 工程地质概况
    4.2 病害成因分析
    4.3 软基路堤稳定性分析
        4.3.1 软基路堤失稳破坏的形式
        4.3.2 极限平衡法
        4.3.3 路堤稳定性计算
    4.4 治理设计内容
        4.4.1 泡沫轻质土方案
        4.4.2 抗滑桩方案
        4.4.3 桥梁方案
        4.4.4 桩板路基方案
    4.5 方案对比分析
        4.5.1 造价估算
        4.5.2 方案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泡沫轻质土路基有限元应力位移分析
    5.1 有限元模型建立
        5.1.1 本构模型的选择
        5.1.2 基本假定
        5.1.3 模型参数
        5.1.4 几何建模
    5.2 不同填筑材料下的路堤应力位移响应
        5.2.1 不同填筑材料下的路堤竖向位移分析
        5.2.2 不同填筑材料下的路基应力分析
    5.3 不同容重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堤应力位移响应
        5.3.1 不同容重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堤竖向位移分析
        5.3.2 不同容重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基应力分析
    5.4 不同弹性模量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堤应力位移响应
        5.4.1 不同弹性模量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堤竖向位移分析
        5.4.2 不同弹性模量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基应力分析
    5.5 不同填筑高度下泡沫轻质土的路堤应力位移响应
        5.5.1 不同填筑高度下泡沫轻质土的路堤竖向位移分析
        5.5.2 不同填筑高度下泡沫轻质土的路基应力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泡沫轻质土路基填筑施工
    6.1 施工准备
        6.1.1 现场配合比试验
        6.1.2 现场场地准备
    6.2 施工工艺及方法
        6.2.1 施工工艺流程
        6.2.2 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6.3 施工工序及要点
        6.3.1 施工工序
        6.3.2 施工要点
    6.4 施工质量检测与控制
        6.4.1 现场控制指标
        6.4.2 固化后的试验检测
    6.5 工程运营情况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高架桥下路面差异沉降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高架桥下路面病害调查及分析
    2.1 高架桥下路面病害调查
    2.2 高架桥下路面病害特征
    2.3 路面差异沉降病害引起的行车附加荷载
    2.4 路面差异沉降病害引起的桩侧负摩阻力
    2.5 本章小结
3 高架桥下路面差异沉降机理分析
    3.1 高架桥下道路软土地基变形
    3.2 承台过渡段的相对刚度引起的路面差异沉降
    3.3 车辆荷载作用下的路面永久变形
    3.4 引起路面差异沉降的其他因素
    3.5 本章小结
4 高架桥下路面差异沉降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4.1 高架桥下路面沉降数值仿真模型
    4.2 桩基承台埋深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4.3 承台过渡段回填土刚度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4.4 软土地基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4.5 路面行车荷载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4.6 影响因素正交试验及敏感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高架桥下路面差异沉降防治技术
    5.1 承台过渡段的合理设置
    5.2 刚性加固技术特性及处治效果分析
    5.3 承台过渡段土工格室柔性加固技术
    5.4 土工格室柔性加固优化设计
    5.5 土工格室柔性加固工程应用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I: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Ⅱ: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0)改良粉砂土路基动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改良土研究现状
        1.2.2 交通荷载
        1.2.3 路基填料的动力特性
        1.2.4 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动力响应
    1.3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2 改良粉砂土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2.1 试验原材料
        2.1.1 粉砂土基本物理性质
        2.1.2 改良剂技术指标
    2.2 改良土配合比确定
    2.3 击实试验
    2.4 直剪试验
    2.5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6 毛细水上升试验
    2.7 本章小结
3 交通荷载对路基作用分析
    3.1 交通荷载特性
        3.1.1 公路交通荷载的特点
        3.1.2 土体中的振动规律
    3.2 交通荷载对路基的附加动应力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改良粉砂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4.1 动三轴试验
        4.1.1 试验仪器和操作过程
        4.1.2 土样制备
        4.1.3 试验参数选取及破坏标准
    4.2 试验结果分析
        4.2.1 累积轴向应变
        4.2.2 临界动应力
        4.2.3 动强度曲线
        4.2.4 动模量演变规律
        4.2.5 阻尼比演变规律
    4.3 本章小结
5 改良粉砂土路基动力特性数值模拟
    5.1 有限元模型建立
        5.1.1 路面结构参数选取
        5.1.2 荷载参数
        5.1.3 阻尼参数计算
        5.1.4 荷载作用位置及网格划分
        5.1.5 边界条件
    5.2 不同工况时路基动力响应分析
        5.2.1 路基动应力分布规律
        5.2.2 路基竖向位移分布规律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软土改性模式及其特性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3)
  • [2]基于路基路面结构一体化的路床加筋设计方法研究[D]. 王鹏程.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3]考虑真空度传递影响的预压作用下地基固结规律研究[D]. 张浩杰. 燕山大学, 2020(01)
  • [4]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新型泡沫轻质砼防治桥头跳车处治研究[D]. 郑寒钊. 湘潭大学, 2020(02)
  • [5]临清高速强夯加固软土地基效果分析与评价[D]. 帅宇轩.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采煤沉陷区粉煤灰轻质路堤应用技术研究[D]. 徐孝贤.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7]深部松散煤体巷道流变机理研究及控制对策[D]. 孙元田.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8]泡沫轻质土在路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蔡历颖.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4)
  • [9]高架桥下路面差异沉降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D]. 胡斌.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10]改良粉砂土路基动力特性研究[D]. 王晶晶. 河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软土改性模式及其特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