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坡度对多金属结核分布的控制作用

地形坡度对多金属结核分布的控制作用

一、地形坡度对多金属结核分布的控制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石学法,符亚洲,李兵,黄牧,任向文,刘季花,于淼,李传顺[1](2021)在《我国深海矿产研究:进展与发现(2011—2020)》文中研究指明深海矿产是地球上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和利用的最大潜在战略矿产资源,近十年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申请到2块多金属结核勘探区、1块富钴结壳勘探区,在西南印度洋中脊申请到1块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研究阐明了我国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勘探区小尺度成矿规律,揭示了其成矿作用过程及古海洋古气候记录,探讨了关键金属元素富集机制。在西南印度洋、西北印度洋和南大西洋中脊发现了多处热液区,阐述了其成矿作用及控制因素,建立了超慢速扩洋中脊热液循环模型,探讨了拆离断层型热液成矿系统的成矿机制。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划分了4个深海稀土成矿带,在中印度洋海盆、东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深海盆地发现了大面积富稀土沉积区,初步揭示了深海稀土的富集特征、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和成矿机理。今后在继续加大深海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同时,应聚焦深海关键金属成矿作用研究。

黄和浪[2](2020)在《麦哲伦海山区富钴结壳显微构造及地球化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利用矿相显微镜、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等手段,对采自麦哲伦海山区维嘉海山的两块板状结壳(MCSD57和MCSD73)及采薇海山北部海盆的一个钴结核(M3BC1702),进行了微观构造、常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磷酸盐化作用、物质来源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维嘉海山的板状结壳厚度大,具完整而典型的三层构造。下部致密层主要为水平纹层状构造和柱状构造上下交替排列,中部疏松层为树枝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上部较致密层有掌状构造、指纹状构造、树枝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等。(2)结壳元素的富集与其所处构造层具有一定联系。例如板状结壳下部致密层中P、Ca含量高,而Mn、Co、Ni、Mg、Ti等较低;中部疏松层Al、Si及Fe则明显较高。此外,结壳中具较强相关性的元素暗示着它们具有相同物源或以相同的方式进入结壳。(3)研究区富钴结壳的REY富集,Ce含量尤为突出,占比可达ΣREY的60%左右,Eu基本无异常。在板状结壳致密层中,含Ce的ΣREY高于其他壳层,但扣除Ce含量后ΣREY反而更低。(4)磷酸盐化对结壳的改造作用极为明显。研究区板状结壳下部致密层普遍经历了磷酸盐化,导致P、Ca、Ce等元素显着高于其他壳层;磷酸盐化还使Mn、Co、Ni等元素以及除Ce以外的REY贫化,抑制结壳生长。(5)钴结核是兼有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结核两者特点的一种过渡形态。深海海盆获取的钴结核在Co含量、Mn/Fe和ΣREY等元素特征上与海山板状结壳比较接近甚至显示更多水成成因的色彩,但具有四层构造、杂质含量更高、含许多特有的混杂状构造、从未遭受磷酸盐化,以及HREE富集、各壳层Y显着正异常等明显不同于板状结壳的特点。本文研究的板状结壳及钴结核均为水成成因。

高帅[3](2020)在《晋城市地下水环境问题识别及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所处环境的好与坏不仅影响着自然生态的平衡,还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农业种植、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其他方面。尤其在北方干燥地区,此特征尤为突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人口快速增加,生产生活造成的废水、废气、废渣日益增多,致使污染物大量渗入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环境不断恶化。因此,开展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研究就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晋城市坐落于中国山西省东南部,近几年来,工农业发展较快,污染物排放量急速增加,但对地下水环境却没有足够的重视与保护,致使当地地下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威胁。再加上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甚至出现断流,这使得原本就面临着严峻形势的地下水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对此,我们以晋城市作为研究区,识别该地区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地下水环境的保护问题,为保护与改善地下水环境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晋城市自然地理概况、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野外实际调查和地下水水质监测,并收集了晋城市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开展了晋城市地下水环境问题的识别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分别采用DRASTIC与ORAST模型对晋城市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脆弱性进行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按照研究区自然概况将脆弱性综合指数分为五个等级,并绘制晋城市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图。晋城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以中等脆弱性分区为主,面积约为3890.76km2;深层地下水以较低脆弱性分区为主,面积约为5467.2km2。(2)调查、整理、分析了研究区内的污染源位置、种类等信息,根据污染源的种类、释放污染物的可能性以及释放污染物的量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区污染荷载评价,发现污染源荷载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平市南部、泽州县北部及南部地区,并得到晋城市污染荷载评价分区图。(3)采用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然后对污染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污染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警戒区分布最为广泛,约占浅层地下水总面积的94.99%,深层地下水警戒区面积约占深层地下水总面积的94.41%。根据总硬度、硫酸盐、氨氮、氯化物、氟化物、高锰酸钾指数、硝酸盐等污染因子的历年变化,分析各污染因子含量的趋势,其结果表明多数污染因子例如硫酸盐、氟化物在持续升高,有加重污染的趋势。(4)根据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污染源调查及污染负荷评价、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等结果,并结合野外的实际调查,对晋城市地下水环境问题进行了识别,主要环境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研究区的生产生活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2)受污染的地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环境的恶化;3)不合理地开采地下水;4)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矿资源的开采严重影响地下水环境等。(5)综合考虑地下水脆弱性、污染荷载以及地下水功能价值三方面,计算地下水污染防控值(R)。并按照防控值高、中、低三个等级,结合水源地与岩溶泉域保护区以及水质污染现状分区,进行了晋城市地下水污染防控分区研究,并得到晋城市污染防治分区图。由图可知,浅层地下水保护区主要集中在沁水县,在高平市有零星分布,一般治理区主要集中在巴公镇附近;深层地下水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润城镇至演礼乡一带、高平市城区等地区,重点治理区与一般治理区主要集中在泽州县南部等地区。最后结合污染防控分区及其存在的地下水环境问题提出了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

曹德凯[4](2017)在《东太平洋CC区与东马里亚纳海盆多金属结核特征对比及控矿要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东太平洋CC区和东马里亚纳海盆的多金属结核为研究对象,从结核上下表层,不同区域结核和同一结核内部三个角度进行对比,依托结核表层壳层的地球化学、矿物学等特征,研究在现代海洋环境下,不同结核之间及同一结核表层间的异同点,研究多金属结核形成、元素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在研究中使用X射线衍射(XRD)、等离子质谱(ICP-MS)、等离子光谱仪(ICP-OES)与电子探针(EPMA)等仪器进行研究样品的分析测试;研究内容包括多金属结核表层样品矿物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元素相关性分析,以及结核特征差异的控制因素研究。获得成果如下:1.完成多金属结核表层元素含量测试与矿物鉴定,上下表层差异主要体现为Fe、Co、Al、∑REY等元素以及δCe值等表现为上高下低,Mn、Cu、Ni、Zn、Rb等元素以及Mn/Fe表现为下高上低;研究区对比,CC区Mn、Cu、Ni、Mn/Fe值以及稀土元素明显高于东马里亚纳海盆区,而Fe、Co、Al、P、δCe值值以及大多数微量元素相对较低;矿物学方面,鉴定结核主要结晶矿物相为水羟锰矿和1nm锰矿相,并且结核表层中水羟锰矿表现为上高下低,而1nm锰矿含量则与之相反。不同研究区内,东马里亚纳海盆结核中的水羟锰矿含量要高于CC区,而1nm锰矿含量低于CC区。2.多金属结核内部元素Fe、Mn随上下部分形成差异分布,但特征并不明显。Cu、Ni在边界致密区含量相对较高,Co分布均匀。整体来看,结核内部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周期性旋回,但未呈现与外表层相同的上下差异规律。3.根据稀土元素Ce异常分别与YSN/HoSN和Nd的比值判定研究对象均为水成型结核,其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仅是由某一种因素造成,。结核内不同的微观结构元素含量差异明显,除受到结构特点影响外,主要受到其中矿物相的控制。4.综合探讨结核品位的控制因素,在南极底流、表层初级生产力等因素的影响下,溶解氧含量以及溶液离子浓度一方面直接控制结核上下表层矿物分布,另一方面也影响矿物在结核中的分布,而矿物的差异又进一步控制着其中元素的分布,所以多金属结核成矿品位受到南极底流、表层初级生产力和环境参数直接和间接两方面控制。

马维林,杨克红,包更生,张恺,董如洲,初凤友[5](2014)在《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成矿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文中提出海山是富钴结壳主要的成矿载体,结壳成矿分布不仅受到海洋最低含氧带、碳酸盐补偿深度、生物生产力、物质来源、海水氧含量等大尺度宏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海山地形、沉积作用和底层海流冲刷等小尺度微观因素的控制。通过对以中太平洋R海山为主的水下结壳成矿与分布的深入研究,发现结壳富集区以海山浅水区域为主;地形地貌上的尖顶高地区、顶坡过渡带、山体鞍部、山脊、斜坡上部等区域结壳质量较好,覆盖率高;下斜坡、山谷、山顶平坦区和斜坡区平缓台地是结壳贫乏区,结壳厚度小、覆盖率也低;15°以下的小坡度地形结壳成矿较好,3°7°最佳,15°以上的大坡度区质量有所下降,陡崖区最差。地形对结壳分布和成矿起基础性影响作用,沉积作用和底流冲刷分别起到阻滞和促进作用,海流是保持低坡度区结壳长期稳定生长的关键因素,地形控矿本质上是和底层流联合对抗沉积堆积作用的过程。

程永寿[6](2014)在《西北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资源评价和矿区圈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西北太平洋海底海山富钴结壳矿区圈定和矿产资源评价方法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总结海山富钴结壳类型、分布规律和找矿标志,尝试将陆地矿产资源评价方法引入大洋资源评价,估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海山区钴结壳资源量,为当前圈矿和资源评价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指导。文中基于我国自行调查的5个海山的多波束地形、海底摄像和结壳地质采样等资料,初步探讨了多波束声强数据在海山钴结壳分布预测中的应用;基于下载的公开资料运用不同方法估算了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研究区钴结壳资源量;结合钴结壳生长和分布规律,建立了基于勘探规章的圈矿模型。面积约为14525万km2太平洋(135°E~100°W,65°S~60°N)海域,200海里大陆架以外海域面积约9190万km2,约占63.7%,区内剔除区域内200海里大陆架的钴结壳远景区面积约为6460175km2,约占远景区总量的55%,即可供申请的海山还不到100个。几乎全部马绍尔海山区和近半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位于200海里大陆架范围内,认为西太麦哲伦海山区和部分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是大洋富钴结壳研究和选择申请的重点区域。通过平顶和尖顶2类海山3个示范海山,研究发现海底海山山顶摄像剖面解释结果及结壳采样数据与声强灰度分布吻合度非常高,认为可通过灰度图上的阴影区来圈定没有结壳或结壳很少的结壳不利区,为大洋富钴结壳资源评价圈定钴结壳富集区提供了新途径。改进了海山面积的计算方法,基于钴结壳成矿规律的认识,综合调查实测数据分析,重新按照海山洋壳年龄和海山高度赋予不同结壳厚度,估算了太平洋海山面积为5469390km2,湿结壳资源量为(2043.145~4000.89)108t,并计算了其干结壳资源量和金属量。以西北太平洋(148°E~171°E,9°N~25°N)为研究区,对区内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麦哲伦海山区和马绍尔海山区分别运用水深块段法,获得海山5000m以浅海山的椭球体投影面积总计879780.7km2,干结壳资源量为99.684108t;研究区海山3000m以浅海山的面积总计204525.9km2,干结壳资源量为27.170108t。结合大洋钴结壳矿区圈定和资源评价的特点,围绕着大洋钴结壳矿区申请和开发需要,提出了大洋海底海山钴结壳矿区圈定和资源评价基本流程。建立了基于国际海底管理局钴结壳勘探规章的矿区圈定模型,创造性地提出了类似于种子填充算法的人机交互矿区圈定方法,以拉蒙特平顶海山和麦哲伦戈沃罗夫盖特平顶海山为示范海山,详细阐述了海山结壳远景区的划分、基于勘探规章的矿区圈定和海山钴结壳资源量的估算方法。与日本采用的网格微分法得到的结壳申请区块矿区相比,并与俄罗斯和法国的热液硫化物申请矿区组成矿块的分布特点比较分析,本文提出的人机交互矿区圈定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梁东红,何高文,朱克超[7](2014)在《中国多金属结核西示范区的结核小尺度分布特征》文中提出利用在中国多金属结核西示范区加密调查中获取的海底视像资料,通过水下定位数据处理和结核覆盖率计算,并结合多波束地形测量数据,从结核覆盖率分布角度对多金属结核的小尺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金属结核分布与地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地形平缓区域,结核覆盖率变化较平缓,而在某些地形陡峭区域,由于块状结壳的形成,结核/结壳覆盖率出现明显的跃升;西示范区为结核高覆盖率分布区,结核覆盖率沿东西方向变化不大,由北向南呈增高趋势;地形坡度对结核分布有明显的影响,在区内0°3.6°的坡度范围内,坡度越大,结核覆盖率越高。

刘永刚,杜德文,曲镜如,闫仕娟,王春娟,石学法[8](2013)在《基于Fuzzy ARTMAP的CC区多金属结核资源定量评价》文中提出将调查程度高、资料较丰富的CC区东部海底作为研究区,利用Fuzzy ARTMAP算法对该区已有调查站位进行模型训练,分别建立Mn、Co、Ni、Cu金属品位与洋壳年龄均值、沉积物厚度、地形起伏度、沉积类型等区域控矿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从而得到该区多金属结核资源Fuzzy ARTMAP定量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该区已调查和未调查位置进行资源预测,比较已调查站位的调查数据和预测数据,得到Mn、Cu、Co、Ni的相对预测误差分别为4.5%、9.1%、20.8%、7.4%;在预测误差不超过30%的条件下4种金属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100%、96.7%、72.5%和98.9%。误差检验结果说明该模型在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信度较高,可以用来研究多金属结核的空间分布。

刘永刚[9](2011)在《深海固体矿产资源相关数据处理分析及定量评价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战略矿产资源,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等深海固体矿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把战略目光转向了空间广阔、资源丰富的海洋,深海矿产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深海和陆地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的的差异性,诸如海底调查程度低、控矿因素复杂且不确定性高、背景数据资料少且成矿模式不统一等,在陆地矿产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没有被系统地应用于深海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中。目前,深海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是依据已有认识或专家判断,来选择调查区的,基本上未使用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技术来圈定重点勘探靶区。随着深海矿产资源调查技术的长足发展和资源调查工作的逐步深入,到了将陆地固体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理论和方法引入深海的时候了。本文拟将此作为研究工作的重点,尝试将陆地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引入深海,结合深海矿产资源评价特点,给出较系统定量评价方法。结合陆地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思路提出较系统的深海固体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CC区锰结核资源。具体思路如下:首先,收集、整理和总结深海目标矿区(或典型矿区)的矿产数据资料及知识,收集、整理涵盖典型矿区的周边广大海底的背景数据资料及知识。对典型矿区前人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和总结,可以得到成矿规律性的认识,为矿产的定量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先验知识;对包含典型矿区的广大周边海底信息的收集整理,可以为典型矿区的预测模型推广提供证据图层。?其次,进行数据信息预处理。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去异、数据网格化、数据变换和预测单元的选取等等。通过预处理,排除异常数据的影响,克服数据单位和量级不一致的所带来的弊病,同时将不规则数据变成均匀分布的数据矩阵,满足模型计算的需要。数据处理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建模的效果。?再次,对经过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信息特征提取。提取信息特征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只介绍适合深海矿产资源相关数据的信息特征提取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空间场特征、统计特征、定性特征等的提取方法。信息特征提取技术能为矿产资源评价提供更多的证据图层,为矿产资源定量建模提供自变量信息。?最后,引入了适合实验区资源评价的两个新模型,即“证据权回归模型”和“Fuzzy?ARTMAP模型”。证据权回归模型可同时实现资源的定位和定量预测。改进的成分化Fuzzy?ARTMAP模型,能同时估算出多种金属的品位。前者是将两个已有算法进行组合使用而衍生的新方法,后者是第一次被应用于矿产资源定量评价工作中。这两个模型在实验区的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被证明适合深海矿产资源定量评价工作。?

姜秉国[10](2011)在《中国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研究 ——以深海矿产和生物资源开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海洋资源和战略性资源基础上,提出了深海战略性资源的概念,即蕴藏在广阔的深海海水、海床及底土区域,在当前和可以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所开发利用,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福利,有可能解决人类社会资源危机或者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海洋资源种类,主要包括深海油气资源、深海矿产资源和深海生物(基因)资源。深海战略性资源呈现出未来性、动态性、地域性、丰富性、公共物品性和政治性等特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存在价值、传承价值和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是推动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当前,成本-收益问题是制约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主要经济因素,但是随着陆地和近海资源的日益稀缺和开发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由此造成的陆地和近海资源供给的不确定性,使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预期收益不断增大,陆地和近海资源相对稀缺成为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因。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对海洋生态和环境具有显着的负面影响,其产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的“零和博弈”,只有当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显着大于所造成的环境价值损失时,商业开发才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基于现行国际海洋体制下深海区域特殊的政治地位,深海战略性资源产业化开发受国际关系和海洋体制制约并对世界和地区海洋局势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对深海战略性资源特性以及资源开发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以自然资源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经验和规范分析、比较分析和系统论等研究方法,论文对深海矿产资源和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深海矿产资源主要包括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海底热液硫化物,陆地矿产资源的相对稀缺以及市场供求不稳定造成的国际市场上锰、钴、铬、镍、铜、金等金属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当前过高的开发成本以及深海矿产资源规模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是影响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进程的主要原因。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跨部门、跨行业的密切合作,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特征,受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种,一是以股份制为基础的国际合作开发模式,二是以基地建设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三是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三种开发模式基于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不同特性,是同时存在的并列关系,即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进程从实施主体上实行股份制合作开发,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产业集群式发展和循环经济模式。为加快推进我国深海矿产资源产业化开发进程,要全面建立以深海矿产资源占有战略、深海科技发展战略、深海开发国际合作战略、深海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和深海开发组织管理战略为主要内容的深海开发战略。深海生物(基因)资源是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深海战略性资源种类,主要包括具有重要经济和科学价值的深海鱼类资源和深海极端微生物。基于深海生物资源开发极容易因负外部性造成“公地悲剧”,深海渔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依赖于有效的深海渔业资源全球管理机制。深海渔业资源全球管理的核心在于深海捕捞许可证制度、捕捞限额与捕捞配额制度、渔业资源税费制度以及禁渔(休渔)制度、深海生物资源保护区等相关国际制度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国际渔业合作的深入发展,即全球和区域渔业合作组织、船旗国、港口国、水产品进口或出口国之间在深海渔业资源保护、深海捕捞作业、深海水产品贸易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而在深海极端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开发过程中,科技研发和知识产权的取得居于核心地位,以知识产权获取和转让为关键环节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深海基因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深海生物基因技术,来推动我国深海生物基因产业体系的形成和深入发展。

二、地形坡度对多金属结核分布的控制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形坡度对多金属结核分布的控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深海矿产研究:进展与发现(2011—2020)(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
    1.1 大洋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小尺度成矿规律研究及资源评价
    1.2 中国南海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研究
    1.3 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关键金属富集机制
        1.3.1 稀土元素
        1.3.2 贵金属元素
        1.3.3 分散元素
    1.4 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成矿作用
        1.4.1 物质来源
        1.4.2 微生物成矿作用
        1.4.3 富钴结壳年代学
        (1)生物地层年代学:
        (2)宇宙成因核素129I年代学:
        (3)磁性地层年代学:
        1.4.4 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成矿模式
    1.5 结核、结壳的古海洋古气候记录
        1.5.1 古大洋环流
        1.5.2 古气候变化
2 洋中脊热液多金属硫化物
    2.1 调查新发现
    2.2 成矿物质来源
    2.3 成矿流体与热液羽状流
        2.3.1 成矿流体
        2.3.2 热液羽状流
        2.3.3 热液沉积记录
    2.4 硫化物成矿年代学
    2.5 新技术在热液活动研究中的应用
    2.6 热液循环模型和热液成矿系统
        2.6.1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热液循环模型
        2.6.2 拆离断层型热液成矿系统
3 深海富稀土沉积
    3.1 深海稀土的调查与发现
    3.2 深海稀土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3.3 深海稀土来源和赋存状态
        3.3.1 稀土元素来源
        3.3.2 稀土元素赋存状态
    3.4 深海稀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控制因素
4 展望
    (1)加强多圈层相互作用对深海金属元素成矿的控制研究。
    (2)聚焦深海关键金属成矿作用和分布规律研究。
    (3)开展深海成矿作用模拟实验研究。
    (4)开展海陆成矿作用对比研究。

(2)麦哲伦海山区富钴结壳显微构造及地球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富钴结壳研究现状
        1.2.1 富钴结壳的调查现状
        1.2.2 富钴结壳的分布规律
        1.2.3 富钴结壳的基本特征
        1.2.4 富钴结壳的地球化学特征
        1.2.5 富钴结壳的生长时代与速率
    1.3 研究区地质概况
    1.4 研究工作概要
        1.4.1 项目依托
        1.4.2 研究内容
        1.4.3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样品及分析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分析方法
        2.2.1 样品预处理
        2.2.2 显微构造分析
        2.2.3 分层取样及Os同位素测定
        2.2.4 常微量元素分析
        2.2.5 生长速率及年代
第三章 富钴结壳的结构和显微构造特征
    3.1 富钴结壳类型划分
    3.2 富钴结壳结构构造特征
        3.2.1 富钴结壳结构特征
        3.2.2 富钴结壳构造特征
    3.3 样品分层描述
        3.3.1 MCSD57
        3.3.2 MCSD73
        3.3.3 M3BC1702
    3.4 小结
第四章 富钴结壳的地球化学特征
    4.1 元素组成特征
        4.1.1 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点
        4.1.2 各地区结壳主要成矿元素含量对比
        4.1.3 富钴结壳生长剖面上元素含量变化特征
    4.2 富钴结壳元素相关性
        4.2.1 结壳相关性描述
        4.2.2 结果与讨论
    4.3 富钴结壳成因类型
        4.3.1 不同成因结壳的特点
        4.3.2 富钴结壳成因判定
    4.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4.4.1 稀土元素含量特征
        4.4.2 结果与讨论
    4.5 磷酸盐化作用
        4.5.1 磷酸盐化壳层的化学标志
        4.5.2 磷酸盐化壳层的镜下特征
        4.5.3 富钴结壳磷酸盐化对主要成矿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影响
    4.6 富钴结壳的生长速率与生成时代
        4.6.1 富钴结壳生长速率
        4.6.2 MCSD57 的年龄厘定
    4.7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晋城市地下水环境问题识别及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地下水环境保护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晋城市基本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水文气象
        2.1.3 地形地貌
    2.2 地质概况
        2.2.1 地层岩性
        2.2.2 构造
    2.3 水文地质概况
        2.3.1 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
        2.3.2 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2.3.3 地下水化学特征
第三章 晋城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3.1 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3.1.1 评价思路与方法
        3.1.2 评价因子选取及级别划分
        3.1.3 计算指标权重
        3.1.4 评价结果
        3.1.5 评价结果分析
    3.2 深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3.2.1 评价模型构建
        3.2.2 评价因子选取及级别划分
        3.2.3 计算指标权重
        3.2.4 评价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及污染荷载评价
    4.1 污染源概况
        4.1.1 工业污染场地
        4.1.2 矿山开采区
        4.1.3 填埋处置场
    4.2 污染荷载评价
        4.2.1 污染源荷载评价思路与方法
        4.2.2 分级标准
        4.2.3 污染荷载评价结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下水环境问题识别
    5.1 地下水污染评价及趋势预测
        5.1.1 地下水评价因子的确定
        5.1.2 环境本底值的确定
        5.1.3 评价方法
        5.1.4 评价结果及分析
        5.1.5 地下水污染趋势预测
    5.2 地下水环境主要问题
        5.2.1 浅层地下水环境主要问题
        5.2.2 深层地下水环境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晋城市地下水保护研究
    6.1 水源地及岩溶泉域保护区概况
        6.1.1 水源地保护区概况
        6.1.2 岩溶泉域保护区概况
    6.2 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
        6.2.1 地下水水质评价
        6.2.2 地下水富水性评价
        6.2.3 地下水功能价值分区
    6.3 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
        6.3.1 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依据
        6.3.2 地下水污染防控值
        6.3.3 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结果
    6.4 地下水保护对策
        6.4.1 保护区地下水保护措施
        6.4.2 防控区地下水保护措施
        6.4.3 治理区地下水保护措施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科研项目
致谢

(4)东太平洋CC区与东马里亚纳海盆多金属结核特征对比及控矿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 多金属结核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1.2.1 国内外调查历史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研究工作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论文工作量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分析方法
        2.2.1 样品预处理
        2.2.2 主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
        2.2.3 X射线衍射矿物测试
        2.2.4 电子探针分析测试
第三章 太平洋CC区及EMB区多金属结核成矿背景
    3.1 多金属结核成矿地质背景
        3.1.1 基本地质概况
        3.1.2 表层沉积物
    3.2 多金属结核成矿海洋学背景
        3.2.1 海洋化学环境
        3.2.2 太平洋底流
第四章 多金属结核表层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特征
    4.1 主量元素特征
        4.1.1 主量元素含量
        4.1.2 元素相关性
    4.2 微量元素特征
    4.3 稀土元素特征
    4.4 矿物学特征
        4.4.1 多金属结核中常见锰矿相特征
        4.4.2 多金属结核中锰矿物含量特征
    4.5 小结
第五章 多金属结核形态特征及电子探针分析
    5.1 多金属结核内部形态特征
    5.2 面扫分析
    5.3 线扫分析
    5.4 点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成因及控制因素分析
    6.1 多金属结核成因
    6.2 成矿品位控制因素分析
        6.2.1 南极底流
        6.2.2 表层初级生产力
        6.2.3 环境参数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及后期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

(5)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成矿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R海山地形
    3.2 宏观结壳成矿分布
        3.2.1 视像表观分布
        3.2.2 水深分带的成矿分布
        (1)成矿厚度
        (2)成矿元素
        (3)见矿率
        (4)板状结壳层型
        (5)基底岩性
        3.2.3 不同地貌单元的结壳成矿分布
        (1)斜坡区的脊、谷和鞍部等次级单元
        (2)地形平缓区
        3.2.4 海山不同方位的结壳成矿分布
    3.3 小尺度结壳成矿分布
    3.4 地形对结壳成矿分布的影响
        3.4.1 结壳视像分布和地形的关系
        3.4.2 结壳成矿分布和地形坡度的关系
    3.5 沉积和海流对结壳成矿的影响
    3.6 结壳成矿分布规律
4 结论

(6)西北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资源评价和矿区圈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富钴结壳矿产资源评价研究现状
    1.3 区域地质背景
    1.4 太平洋可供钴结壳申请区域分析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
        1.5.2 技术路线
2 数据预处理与图层生成
    2.1 资料概况
    2.2 资料整理的必要性
    2.3 资料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2.4 钴结壳资源评价所需图层准备
    2.5 海底摄像测站结壳特征信息界线的提取
    2.6 水深地理坐标配准
    2.7 钴结壳站位在海底海山的三维显示
3 海山富钴结壳分布规律与找矿标志
    3.1 钴结壳的类型
    3.2 海山富钴结壳分布规律
        3.2.1 物质来源
        3.2.2 成矿环境
        3.2.3 钴结壳成因机制
        3.2.4 钴结壳与水深关系
        3.2.5 钴结壳与地形坡度关系
        3.2.6 钴结壳与海山类型的关系
        3.2.7 钴结壳与海山的年龄
        3.2.8 钴结壳与基岩
    3.3 海山富钴结壳找矿标志
    3.4 多波束声强与结壳分布界限对应关系
        3.4.1 基本理论
        3.4.2 多波束声强与结壳分布界限对应关系初探
    3.5 小结
4 钴结壳评价参数指标与评价方法
    4.1 评价参数指标
    4.2 资源量计算传统方法
    4.3 证据权法在麦哲伦戈沃罗夫盖特平顶海山结壳资源评价中应用
        4.3.1 资料和方法
        4.3.2 图层准备
        4.3.3 计算证据权系数
        4.3.4 结果讨论
5 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资源量估算
    5.1 太平洋海山分布特征
    5.2 太平洋海山钴结壳资源量初步计算
    5.3 太平洋海山资源量精确计算
        5.3.1 海山图层生成
        5.3.2 太平洋海山面积和结壳资源量计算
    5.4 运用水深段计算西北太平洋海山钴结壳资源量
    5.5 小结
6 海山含矿区段矿区边界圈定与资源量估算方法
    6.1 钴结壳矿区圈定基本流程
    6.2 钴结壳矿区圈定原则
    6.3 结壳远景区圈定
    6.4 基于勘探规章的矿块圈定模型
    6.5 资源量计算方法实现
    6.6 资料较多的海山结壳矿区圈定与资源量估算-以拉蒙特平顶海山为例
        6.6.1 拉蒙特平顶海山调查资料和处理
        6.6.2 Lamont 海山远景区圈定
        6.6.3 拉蒙特平顶海山富钴结壳估算
        6.6.4 讨论
    6.7 资料不足的海山结壳矿区圈定与资源量估算-以戈沃罗夫盖特海山为例
        6.7.1 Govorov 海山地形
        6.7.2 Govorov 海山远景区和矿区圈定
        6.7.3 Govorov 海山钴结壳资源量
        6.7.4 讨论
    6.8 模糊逻辑法在海山优选中的应用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中国多金属结核西示范区的结核小尺度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水下定位数据处理
    2.1定位公式推导
    2.2定位数据计算
3结核识别和覆盖率计算
    (1)光学校正
    (2)结核识别
4结核覆盖率统计分析
    4.1结核/结壳覆盖率分布特征
    4.2结核覆盖率与地形的关系
5结论

(9)深海固体矿产资源相关数据处理分析及定量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固体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研究现状
        1.2.1 陆地的研究现状
        1.2.2 深海的研究现状
        1.2.3 深海矿产资源的独特性
        1.2.4 深海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的可行性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2 示范区选择及相关数据
    2.1 示范区概况
    2.2 区域成矿背景
    2.3 示范区数据
        2.3.1 栅格数据
        2.3.2 网格数据
3 数据预处理和图层生成
    3.1 数据去异
    3.2 统计单元选取
    3.3 数据变换
    3.4 数据网格化
    3.5 图层生成
4 定性数据特征提取方法
    4.1 名义尺度变量间的关联性
        4.1.1 列联系数法原理
        4.1.2 方法应用
    4.2 有序尺度变量间的关联性
        4.2.1 γ度量法原理
        4.2.2 d 度量法原理
        4.2.3 τb 度量法原理
        4.2.4 秩相关系数法原理
        4.2.5 方法应用
5 空间异常特征提取的差分方法
    5.1 线状特征提取
        5.1.1 特征线提取的差分方法
        5.1.2 二态梯度图像
        5.1.3 示范应用
    5.2 块状特征提取
        5.2.1 空间场梯度的差分模型
        5.2.2 二态梯度图像
        5.2.3 三态值算法
        5.2.4 在圈定地球化学异常场的应用
        5.2.5 在地形地貌识别中的应用
6 资源定量评价的两个新模型
    6.1 证据权回归模型
        6.1.1 模型的算法基础
        6.1.2 证据权回归模型的计算步骤
        6.1.3 应用实例
    6.2 FUZZY ARTMAP 模型
        6.2.1 概述
        6.2.2 基本结构
        6.2.3 具体算法
        6.2.4 示范应用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10)中国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研究 ——以深海矿产和生物资源开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海洋资源开发研究
        1.2.2 国内海洋资源开发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简评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可能的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
    2.1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
        2.1.1 自然资源价值及评价理论
        2.1.2 自然资源开发的基本原理
        2.1.3 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
        2.1.4 循环经济理论
    2.2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
        2.2.1 产业关联与产业布局理论
        2.2.2 产业价值链与产业集群理论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3.2 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共性问题分析
    3.1 深海战略性资源的界定和阐释
        3.1.1 海洋资源与战略性资源的界定
        3.1.2 深海区域战略性资源的种类与战略意义
        3.1.3 深海战略性资源的主要特性
    3.2 深海战略性资源的价值评价、开发动因与特征
        3.2.1 深海战略性资源的综合价值评价
        3.2.2 资源稀缺与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主要动因
        3.2.3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主要特征
    3.3 世界海洋体制与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制度安排
        3.3.1 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制度与资源国家产权
        3.3.2 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与资源公共产权
        3.3.3 公海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制度安排
        3.3.4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与国家间海洋权益纠纷
    3.4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
        3.4.1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
        3.4.2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原则
    3.5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科技支撑体系
        3.5.1 深海基础科学研究体系
        3.5.2 深海资源开发技术体系
        3.5.3 基于深海科技发展的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前景分析
    3.6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与海洋可持续发展
        3.6.1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与深海经济形成
        3.6.2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与深海科技发展
        3.6.3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3.6.4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与海洋社会进步
4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开发模式
    4.1 主要深海矿产资源的分布与评价
        4.1.1 多金属结核
        4.1.2 富钴结壳
        4.1.3 海底热液硫化物
    4.2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4.2.1 价格波动、成本约束与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的经济条件
        4.2.2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的主体与矿产权交易
        4.2.3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产业价值链
        4.2.4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的区域布局
    4.3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4.3.1 以股份制为基础的国际合作开发模式
        4.3.2 以基地建设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4.3.3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循环经济模式
5 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战略
    5.1 世界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5.1.1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政策与技术进展
        5.1.2 世界深海矿产资源试开采活动
        5.1.3 世界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总体趋势
    5.2 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和主要问题
        5.2.1 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勘探活动与矿区申请
        5.2.2 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高新技术发展
        5.2.3 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5.3 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战略框架
        5.3.1 战略定位、战略重点和实施步骤
        5.3.2 战略体系与相应措施
6 深海生物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建议
    6.1 深海生物资源的种类、特性与价值
        6.1.1 深海生物资源的种类和特性
        6.1.2 深海生物资源的价值
    6.2 基于全球管理和制度建设的深海渔业资源开发
        6.2.1 深海渔业资源开发的生态优先原则
        6.2.2 深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制度安排
        6.2.3 深海渔业的全球管理体制
    6.3 产业价值链视角下的深海渔业可持续发展
        6.3.1 狭义渔业和广义渔业产业价值链
        6.3.2 深海渔业的产业价值链
    6.4 促进我国深海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6.4.1 积极推进深海渔业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深海渔业资源分配
        6.4.2 推进深海渔业资源精深加工,延伸深海渔业产业价值链
        6.4.3 加大对深海远洋渔业企业扶持力度,加强企业自身能力建设
    6.5 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深海生物基因产业发展
        6.5.1 世界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研究与开发现状和趋势
        6.5.2 基于知识产权的深海生物基因产业发展模式
        6.5.3 深海生物基因资源产业发展基地建设
    6.6 我国深海生物基因资源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6.6.1 我国深海生物基因资源产业发展现状
        6.6.2 加快我国深海生物基因开发产业化的战略举措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获得的主要奖励

四、地形坡度对多金属结核分布的控制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深海矿产研究:进展与发现(2011—2020)[J]. 石学法,符亚洲,李兵,黄牧,任向文,刘季花,于淼,李传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1(02)
  • [2]麦哲伦海山区富钴结壳显微构造及地球化学研究[D]. 黄和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3]晋城市地下水环境问题识别及保护研究[D]. 高帅.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4]东太平洋CC区与东马里亚纳海盆多金属结核特征对比及控矿要素研究[D]. 曹德凯.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017(12)
  • [5]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成矿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J]. 马维林,杨克红,包更生,张恺,董如洲,初凤友.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4(07)
  • [6]西北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资源评价和矿区圈定[D]. 程永寿.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2)
  • [7]中国多金属结核西示范区的结核小尺度分布特征[J]. 梁东红,何高文,朱克超.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4(04)
  • [8]基于Fuzzy ARTMAP的CC区多金属结核资源定量评价[J]. 刘永刚,杜德文,曲镜如,闫仕娟,王春娟,石学法.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3(02)
  • [9]深海固体矿产资源相关数据处理分析及定量评价方法[D]. 刘永刚.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2)
  • [10]中国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研究 ——以深海矿产和生物资源开发为例[D]. 姜秉国.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地形坡度对多金属结核分布的控制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