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翅莺的生态习性

短翅莺的生态习性

一、短翅树莺的生态习性(论文文献综述)

范宗骥,欧阳学军,黄忠良,邹发生,Richard W.Lewthwaite,张强[1](2021)在《鼎湖山的鸟类与考察研究历史》文中提出鼎湖山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完整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是华南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但历史研究资料较为零散,至今没有完整的鸟类编目。本文通过系统整理1913至2019年发表的文献,分析了保护区鸟类资源的变化情况以及受胁因素。区内共记录鸟类17目64科26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5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占优,占繁殖鸟类总数的78.48%。居留型方面,迁徙鸟有144种,留鸟118种,另有5种鸟类在鼎湖山既有迁徙也有定居。文献资料显示,保护区的鸟类学研究涉及种群、群落、行为及繁殖等,以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种群生态学以及不同植被演替序列中鸟类群落研究较为深入。对比历史鸟类编目信息发现,近30多年来保护区及周边水鸟种类显着减少,如鸻形目物种,这与城镇化高速发展导致沼泽、池塘、水田等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有关。2013至2019年野外固定监测发现了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等15种保护区鸟类分布新记录种,以迁徙鸟为主。保护区未来应全面建立鸟类多样性长期固定监测体系,加强鸟类生活史、种间社会组织、群落构建机制等热点理论研究;并整合其他动植物多类群互作网络,阐明动植物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内在规律,为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章旭日,李贺鹏,岳春雷,王珺[2](2019)在《浙江省鸟类多样性与区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综合文献报道以及本课题组积累的资料,严格核定近年来的浙江鸟类新增种以及全省各鸟种的居留型和区系类型,并按照鸟类最新分类系统编制《浙江省鸟类多样性名录》,这对于理解地区鸟类多样性及其分布现状具有重要意义。结果显示:浙江省鸟类共计22目87科266属519种及26亚种,比《浙江鸟类名录更新》多36种及2亚种。全省鸟类以雀形目为主(236种),非雀形目鸟类以鸻形目种数(86种)最多。浙江省水鸟共计168种,其中鸻形目种数最多(83种);海鸟共计42种,其中鸥科种数最多(28种);猛禽共计52种,其中鹰科种数最多(30种)。浙江省中国鸟类特有种11种;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为12种和78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76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极危(CR)物种5种、濒危(EN)物种18种;《IUCN红色名录》极危(CR)物种5种、濒危(EN)物种11种; CITES附录Ⅰ和Ⅱ分别收录12种和58种。居留型组成上,全省鸟类以候鸟为主(344种,占66. 28%),候鸟以旅鸟(132种)和冬候鸟(131种)占绝对优势(共占76. 45%)。全省繁殖鸟共计244种(留鸟163种、夏候鸟81种)(占47. 01%),为当地鸟类基本类群。区系组成上,全省鸟类以古北种为主(276种,占53. 18%),并呈现出东洋种和古北种相互渗透的现象。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多种多样的生境类型支持着众多水鸟、海鸟、猛禽、雀鸟等在此栖息、停歇、越冬和繁殖。由于浙江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之上,每年由古北界迁来越冬或停歇的候鸟(尤其是雁鸭类、鸻鹬类和雀鸟)造成全省鸟类区系以古北种为主。

李俊楼[3](2019)在《苍鹭Ardea cinerea的繁殖生态及环境适应性研究》文中认为苍鹭Ardea cinerea属于鹭科Ardeidae鹭属Ardea,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湿地中极为常见的涉禽,在中国的分布很广,几乎遍布全国。2010年以前,苍鹭在东北地区繁殖,在我国中南部越冬,是河南省常见的冬候鸟。2010年以后,苍鹭在整个河南黄河湿地越冬,春夏季节,每年有100多只的苍鹭在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殖,营巢于芦苇丛中,并形成了稳定的繁殖种群,该保护区的苍鹭由冬候鸟变为留鸟。虽然苍鹭的繁殖生态已有一些报道,但主要是在其原繁殖地进行的研究,苍鹭在越冬地的繁殖生态迄今尚未进行研究。为了弄清苍鹭在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繁殖情况及对环境的适应性,2016年2月2018年10月,对保护区内陈桥湿地的苍鹭繁殖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在3年的观察期内,分别观察到58、74、81对苍鹭进行繁殖。研究方法:1、用望远镜直接观察苍鹭的繁殖及觅食行为,并记录各种行为发生的准确时间及环境温度。2、用船靠近巢穴,测量巢穴数据:巢外长径、巢外短径、巢内长径、巢内短径、巢高、巢深和巢区环境因子数据:巢周水深、巢周水距、巢与村庄的距离、巢与道路的距离、巢与农田的距离、巢周芦苇高度、巢周芦苇盖度、巢周芦苇直径、巢周芦苇密度。3、设立巢址对照区,并测量其环境因子数据(对照区测量数据项目与巢区一样)。4、记录窝卵数、卵长径、卵短径、卵重、孵化数及成活数,并测量雏鸟生长值。5、设立样方,调查苍鹭的食物丰富度。6、对测得的数据用SPSS 13.0进行分析,研究苍鹭的巢址选择状况。7、将结果与不同地区苍鹭的繁殖情况进行比较,探讨苍鹭的环境适应性。结果:1、占区、求偶、交配:每年2月中下旬,苍鹭陆续从河南黄河湿地的各越冬地飞到陈桥湿地,雄鸟有占区行为,但过程较短。求偶时雄鸟会向雌鸟展示自己并给雌鸟梳理羽毛。苍鹭的交配活动多发生在4:008:00和14:0016:00。2、营巢:配对成功后,雌雄就地取材共同筑巢,陈桥湿地的苍鹭种群在2月末开始在芦苇中筑巢。营巢期69天,随着营巢天数的增加,每日取材次数增多,取材次数有两个高峰期即7:009:00、15:0017:00。苍鹭巢穴呈浅盘状,结构粗糙。巢材包括芦苇的茎和叶、草根、树枝、塑料、布条、尼龙绳等。巢穴数据:巢外长径54.36±7.65cm,巢外短径47.34±6.78cm,巢内长径40.4±6.29cm,巢内短径35.23±5.58cm,巢高55.7±9.94cm,巢深11.35±3.23cm。对巢穴数据进行单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双侧sig.值均>0.05,16年、17年、18年的样本值与总体均值无显着差异。巢区环境因子数据:巢周水深161.55±52.39cm,巢周水距34.79±29.38m,巢与村庄的距离284.13±178.58m,巢与道路的距离98.98±46.53m,巢与农田的距离234.76±89.75m,巢周芦苇高度91.7±15.83cm,巢周芦苇盖度62.8±14.38%,巢周芦苇直径4.91±0.19mm,巢周芦苇密度115.75±17.55株/m2。对照区环境因子数据:巢周水深105.49±35.98cm,巢周水距15.78±7.34m,巢与村庄的距离312.35±114.66m,巢与道路的距离122.69±47.66m,巢与农田的距离293.98±91.74m,巢周芦苇高度89.63±13.79cm,巢周芦苇盖度62.99±13.53%,巢周芦苇直径4.93±0.24mm,巢周芦苇密度117.53±15.99株/m2。3、巢址选择:对陈桥湿地的苍鹭巢区环境因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在巢址选择中,9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显着的相关性。前4个公因子解释的累积方差达到70.89%且特征值均大于1,可解释苍鹭在巢址选择时70.89%的影响因素。第一主成分中,巢与农田的距离,巢与村庄的距离,巢周水深,巢周水距的因子载荷绝对值较高。因此在苍鹭巢址选择中,巢与农田的距离、巢与村庄的距离、巢周水深和巢周水距是主要影响因素。对巢区和对照区数据的比较显示:苍鹭对巢址具有选择性。苍鹭的巢区和对照区因子数据比较中,存在极显着差异的数据是巢与道路的距离、巢周水深、巢周水距和巢与农田的距离。因此,巢与道路的距离、巢周水深、巢周水距、巢与农田的距离是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在两种分析结果中,巢周水深、巢周水距、巢与农田的距离均为苍鹭巢址选择时的主要影响因素。4、产卵、孵化、育雏及越冬:苍鹭种群产卵时间跨度较大,最早开始是在2月27日,最晚开始在3月19日。一般产卵在清晨,隔日产卵。苍鹭在产第一枚卵后就开始孵卵,雌鹭边产卵边孵卵。测量的卵数据(n=283)为:卵长径61.61±5.11mm,卵短径45.78±3.04mm,卵重60.45±4.45g。孵化期会持续2427天。苍鹭为晚成鸟,育雏期为3050天,育雏过程可根据雏鸟的生长情况分为育雏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育雏时,亲鸟会吐食喂雏。陈桥湿地苍鹭的窝卵数、孵化数、成活数(n=80巢)分别为3.54±1.01,3.14±0.88,2.79±0.85;孵化率88.69%,成活率88.84%,繁殖成功率78.80%。对窝卵数、孵化数、成活数及卵数据进行单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繁殖成效与年份之间无显着差异。雏鸟出飞后,在栖息地周围生活,然后自己觅食生存。冬季来临时,极少数苍鹭会在陈桥湿地越冬,更多的会选择分散在整个河南黄河湿地度过寒冬。当繁殖期再次到来时,苍鹭会集中到陈桥湿地进行繁殖。5、食性及食物丰富度:通过直接观察亲鸟觅食行为及分析雏鸟食物碎片,发现苍鹭的食物主要是小型鱼类、虾、蛙和昆虫等。而对苍鹭的食物丰富度调查显示陈桥湿地苍鹭的食物主要有:泥鳅、中华花鳅、棒花鱼、马口鱼、鲢鱼、黄颡鱼、鲫鱼、中华鳑鲏、麦穗鱼、黄鳝、鲤鱼、草鱼、鳙鱼、蝌蚪、中国林蛙、中华大蟾蜍、虾、田螺、贝和水生昆虫。6、不同地区苍鹭繁殖生态的比较:1)不同地区的苍鹭繁殖起始时间相差较大,但相同的行为发生时各地的温度相似。2)巢穴的大小与纬度无直接关系,但巢穴深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相近纬度下,地栖苍鹭的巢较树栖的巢大,在所有地栖巢中,陈桥湿地的巢穴最小。3)新乡黄河湿地苍鹭的窝卵数、孵化数和成活数均较其他地区高,卵比其他地区的卵大且重。通过繁殖数据比较,证实了苍鹭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并在新乡黄河湿地繁殖状况良好。

张元霞[4](2016)在《辽宁宽甸地区野生陆栖脊椎动物种类分布及保护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宽甸地处辽宁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在生态适应性和地理分布方面有明显的特点,形成适应于各种环境的动物基本类群。即:村屯耕作区、溪谷河床、山地杂林木林、山地针阔混交林。提出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建议,首先保护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其次是易地保护,建立人工饲养场;再次规划禁猎区和禁猎期,最后提出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

邓临峰[5](2013)在《湖南城市河流生态规划中的鸟类景观营造研究 ——以株洲龙母河生态规划中的鸟类景观营造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我国鸟类栖息地日益减少,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减少,全球有八分之一的鸟类濒临灭绝,鸟类保护迫在眉睫。在城市河流生态规划中,如何营造鸟类景观,并将鸟类栖息地较好地融入到城市环境中,已成为城市河流生态规划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景观规划的角度,以城市河流鸟类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实例研究法,在广泛了解鸟类学、生态学、植物学和景观规划设计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探讨湖南城市河流生态规划中的鸟类景观营造的理论和方法,并以株洲云龙生态示范区的龙母河生态规划中的鸟类景观营造为例论证该理论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如下:(1)湖南河流鸟类资源丰富,珍稀鸟类数量多。湖南共有鸟类438种,占我国鸟类的1/3,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3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7种。在湖南城市河流环境中,以游禽类和涉禽类居多,鸣禽其次,经过河流廊道迁徙的大多是游禽和涉禽。鸟类的繁殖期在每年的4月—6月前后,期间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鸟类的正常繁殖;大多数鸟类都兼有动物食性和植物食性,食物链复杂,可通过增加鸟类生境中的直接食物和间接食物来满足鸟类的食物所需;不同的鸟类对生境要求不一,应创造丰富多样的生境,满足不同鸟类的生活所需。(2)通过湖南鸟类资源和生态习性的分析、总结,以及对相关鸟类栖息地调查结果得出,鸟类栖息地影响因子主要包括生境多样性、水质、植物、人类干扰、隐蔽物五个因子。(3)鸟类栖息地的好坏影响着鸟类景观的优劣。湖南城市河流鸟类景观的营造应从以下方面努力:营造多样性的河流生境、“以鸟为本”的植物选择和配置、建立鱼类通道——充实鸟类食物、鸟类景观基础设施建设。(4)河流生态规划能从宏观上把控鸟类景观的营造,通过生态安全战略布局、近自然河流生态廊道的建立、河流功能区块规划、交通组织规划、生态护岸的建设以及河流环境管理这六个方面,将湖南城市河流鸟类景观的营造落到实处。(5)以株洲云龙生态区的龙母河为例,将论文提出的鸟类景观营造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龙母河生态规划当中,并通过典型区域——生态保护区的鸟类生境设计,验证理论方法的可行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鸟类景观营造应在深入了解当地鸟类资源特征以及鸟类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以鸟类栖息地影响因子为导向进行河流生态规划中鸟类景观的营造。基于鸟类景观营造的河流既满足了鸟类对栖息地需求,又增加了河流景观的独特性,提高了人们对鸟类保护的意识和相关知识,对鸟类保护有较好的促进和宣传作用,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河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武丙琳[6](2013)在《西天目山旅游区鸟类群落结构变化及保护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采用样带法和样点统计法,对西天目山旅游区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不同栖息生境的鸟类群落结构及变动做了比较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共记录到鸟类2027只,隶属于11目33科94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8种,占8.51%;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12种;《中国特有鸟类名录》收录的鸟类7种。2、在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上,属古北界的有31种(占32.98%),东洋界48种(占51.06%),广布种15种(占15.96%);季节型中,留鸟62种(65.96%),冬候鸟17种(18.09%),夏候鸟12种(12.77%),旅鸟3种(3.19%)。由于留鸟居多,其优势种和常见种(共20种)均为留鸟,所以西天目山旅游区鸟类群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旅游区鸟类群落多样性呈周期性波动特征,表现为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以12月最高,分别为6.768、3.049,1月最低,分别为2.660、2.078;秋季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8.170、3.546,冬季最低,分别为4.377、2.465。4、密度统计发现,1月和2月的密度最高,分别为14.30只/km2、11.75只/km2,其次是9月和8月,分别为9.84只/km2、9.74只/km2,6月最差(3.61只/km2)。四季中,夏季和冬季密度接近,分别为13.93只/km2、13.40只/km2,春季和秋季接近,分别为9.91只/km2、10.05只/km2。因此,全年鸟类群落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5、西天目山各类生境交错分布,为鸟类的觅食、栖息及繁殖提供了较为优越的环境条件。由于具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95%以上),故西天目山旅游区林鸟居多(占93.6%),水鸟极少(占6.4%)。根据地形特点和植被类型将鸟类栖息地大体划分为草地、居民区、竹林、灌丛、水域和森林6大类。研究结果表明,鸟类种类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森林中的鸟类种数最多(64种),依次为灌丛(20种)、居民区(14种)、水域(12种)、草地(8种)和竹林(1种)。个体数最多的是森林,约占总个体数的63%,其次是灌丛,约占总个体数的15.8%;它们是鸟类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基于以上调查研究,旅游区鸟类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因为对干扰极为敏感的猛禽、水禽和攀禽等数量较少。因此,加强旅游区的保护和管理十分必要,建议有关部门要科学合理规划,并加大科研投入,在此基础上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而且要重视益鸟的人工招引工作。

蔡音亭[7](2011)在《上海市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 ——种类组成、数量变化和栖息地利用》文中研究表明上海市有着丰富的鸟类多样性。作为我国东部人口密集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上海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压力。大量研究表明,在最近二十多年,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土地利用改变、外来生物入侵等造成上海市鸟类栖息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气候变化也可能给上海市的鸟类群落带来影响。本研究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结合历史整理资料和标本查阅,研究了从上世纪八十代到本世纪初上海市鸟类种类的变化情况及气候变化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分析了上海市主要水鸟类群数量变化的原因,并以白头鹤(Grus monacha)为例,探讨了环境变化对鸟类栖息地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制定长期的上海市鸟类保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二十世纪初至今,上海市有记录的鸟类共计20目70科436种,其中上海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共记录到鸟类386种。2000年至今在上海市记录到的鸟类有370种。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鸟类记录相比,上海新增鸟类新记录52种,但67种在历史上有记录的鸟类在近年没有记录到。对上海市气温和鸟类多样性变化情况分析,结果发现过去30年间上海市年均温和冬季气温增温现象明显。在上海市近年来的鸟类新记录中,尽管有大量鸟类可能是历史调查遗漏的种类,但从南方地区扩散而来的鸟类种类数显着多于从北方地区扩散而来的鸟类种类数。这表明气候变暖影响着上海市的鸟类组成,一些南方分布的种类更容易扩散到上海。因此,气候变化可能是造成上海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发生变化的原因。另外,观鸟活动的开展也大大提高了发现鸟类新记录的机会。2.对上海市近二十年来数量有明显变化的53种水鸟的数量变化趋势与水鸟居留型、栖息地特征以及所属的生态类群之间关系的分析表明,包含水鸟的栖息地类型和水鸟的留居型两个自变量的模型(把雁鸭类当作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均为其主要栖息地的水鸟类群)或者包含栖息地类型一个自变量的模型(把雁鸭类的当作仅依赖自然湿地的水鸟类群)是解释水鸟数量变化的最佳模型。因此,栖息地变化是造成上海市水鸟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近二十年来,对自然湿地有较强依赖性的鸟类的数量明显下降,这可能与上海市自然湿地的快速丧失和退化有直接关系;以人工湿地为主要栖息地的水鸟的数量有上升趋势,这可能与人工湿地(特别是水产养殖塘)面积的增加有关。由于不同水鸟类群对栖息地利用具有特异性,上海市应加强对自然湿地的保护以维持水鸟的种群数量。3.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球茎是白头鹤在冬季的主要食物。暴露在地表的海三棱藨草球茎的密度在11月有所增加,但随后逐渐下降。球茎密度在冬季早期显着高于冬季晚期,这显示鹤的可利用食物资源在冬季期间下降。潮汐活动也对暴露球茎的数量有影响,在大潮期间比两次大潮之间的其它时段发现了更多的暴露球茎。为了应对越冬期自然食物资源海三棱藨草球茎的大量减少,白头鹤改变了其在越冬期的觅食场所和食物类型,由原来整个冬季主要在海三棱藨草外带取食海三棱藨草球茎,变为越冬前期、中前期和后期取在滩涂食球茎,而越冬期的中末期在收获后的稻田取食散落的稻粒或在麦田中取食新长出的麦苗。白头鹤在冬季中期的农田中4分钟内的取食成功率显着高于任何时期在潮间带的取食成功率(早期滩涂:18.2±6.3%;中期滩涂:21.8±15.0%;晚期滩涂:25.9±14.7%;中期农田:54.1%±12.6%),然而白头鹤在农田中受到干扰的频率远高于在滩涂中的(农田中每小时1.41次,潮间带每小时0.27次)。白头鹤的觅食地选择可能是提高觅食效率和避免干扰之间的权衡。滩涂上放牧会造成海三棱藨草球茎的数量减少,重量下降,加剧了由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扩散所导致的大面积海三棱藨草消失给白头鹤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当采取措施恢复鹤群的自然生境,减少在潮间带的放牧活动,并对收获后的稻田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干扰。

郭磊[8](2010)在《上海湿地鸟类研究》文中认为上海集临江濒海之优势,又处在亚太地区候鸟迁徙的路径上,这里湿地辽阔,饵料丰富,每年吸引过境候鸟来此暂作逗留和补充能量的中转站,又是避寒的越冬地,数量可达数十万只次,因此上海湿地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上海湿地环境优越,地域辽阔,有着非常丰富的鸟类资源。到目前为止,关于上海湿地鸟类资源的研究报道、学术论文数量和种类都非常丰富。但是由于年代较久,有关上海湿地鸟类的文献纷杂,难免观察、鉴定或记录错误,而且随着鸟类学研究的深入有些亚种被提升为种或种名的更改等。为此有必要进行整理,添加最新调查的资料,为以后鸟类研究提供方便。为全面掌握上海湿地鸟类资源的状况,加强对上海湿地鸟类资源的监测,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研究上海湿地鸟类并为此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决策的依据,我选择了此项研究内容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课题。本次调查始于2007年2月起,至2009年12月底近两年时间,综合历年上海湿地相关鸟类资料,做了如下相关工作:1.记录到的湿地鸟类隶属10目18科12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0种。2.分析上海湿地鸟类资源的区系组成及其特点,纠正、整理历年湿地鸟类资料。3.重新整理、编写上海湿地鸟类检索表,根据野外调查结果统计、描述各种湿地鸟类特征,总结上海湿地鸟类的群落结构和生境特征。4.分析上海湿地鸟类资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张克勤,陈玉梅,金斗峰[9](2008)在《黑尾蜡嘴雀(指名亚种)的繁殖生态》文中研究表明19992001、20062007年的410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对黑尾蜡嘴雀(指名亚种)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中下旬开始筑巢,筑巢期56天,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1112天,雏巢期10天。体重呈"S"形增长,其Logistic方程为:W t=34/[1+e-0.6154(t-3.2)]。

周亚琳[10](2007)在《骆马湖湿地资源调查及生态保护研究》文中提出湿地是地球表层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过渡性景观,是地球表层系统最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湿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泥炭、海盐等)、交通和旅游等资源,是地球上最具亲和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湿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为此,作者以江苏省四大湖泊之一人工大型平原水库型湖泊的骆马湖为例,采用资料收集和外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查明骆马湖的动植物资源,进而为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骆马湖湿地植被主要有11种群系类型,其中,木本植被2种,草本植被4种,水域植被5种。骆马湖湿地植物资源包括浮游植物和维管植物,经初步调查,浮游植物共有8个门157种:维管植物共有44科129种,其中双子叶植物33科81种,单子叶植物8科44种,蕨类植物3科4种。其资源开发利用可以分为食品类、原料类、饲料类、肥料类、观赏类、药用类、环保类等,重要经济植物有莲、菱、香蒲、芦苇、菰、芡实、浮萍、金鱼藻、杨、杞柳等。骆马湖有浮游动物43种。底栖动物18种。鱼类计10目17科58种。两栖类计1目2科6种。爬行类3目6科8种,占江苏省总种数的14.5%。湿地鸟类计有14目40科158种,种类组成十分丰富,占江苏省总种数的35-3%。兽类计有5目6科9种,种类组成十分贫瘠,仅占江苏省兽类总数的20.5%。骆马湖湿地动植物资源特点是湿地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经济动植物资源多、濒危珍稀物种多。鉴于骆马湖湿地生境改变、环境污染、不合理利用等客观实际状况,骆马湖湿地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旅游,以保护骆马湖的湿地生态特征,使骆马湖湿地健康演化,同时使自然生态美与历史人文相融合,充分发挥湿地具有的社会功能。湿地公园范围包括窑湾镇以及窑湾镇行政区划内的骆马湖湖面,约51.71km2,其中湿地面积约40km2,占公园总面积的80%。骆马湖湿地公园划分为1)生态保护区,2)生态旅游区;3)旅游休闲区;4)生态展示区;5)窑湾运河文化旅游区等5个功能区。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快湿地保护区建设、宣传教育、控制湖区污染,实施正确的围垦及湖区政策,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合理利用滩地资源,促进湖区经济发展等骆马湖湿地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战略建议。

二、短翅树莺的生态习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短翅树莺的生态习性(论文提纲范文)

(1)鼎湖山的鸟类与考察研究历史(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地概况
2研究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鸟类资源调查及研究史
        3.1.1首次鸟类调查报道
        3.1.2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
        3.1.3 20世纪末以来
    3.2鸟类种群与行为生态研究
        3.2.1白鹇生态研究
        3.2.2繁殖生态研究
        3.2.3越冬习性研究
    3.3鸟类群落及种间社会组织研究
4讨论
    4.1鸟类资源动态变化
    4.2植被演替及干扰对鸟类群落影响
    4.3建立鸟类多样性长期监测体系

(2)浙江省鸟类多样性与区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鸟类物种变化
    3.2 鸟类生态类群
    3.3 特有和濒危鸟类
    3.4 鸟类居留型与区系组成
4 讨论
    4.1 鸟类分布变化
    4.2 鸟类分类地位变动
    4.3 鸟类居留型与区系变化

(3)苍鹭Ardea cinerea的繁殖生态及环境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苍鹭
        1.1.2 湿地
        1.1.3 栖息地选择
        1.1.4 营巢及巢址选择
        1.1.5 食性及食物丰富度
        1.1.6 鸟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
        2.1.1 河南省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保护区
        2.1.2 陈桥湿地
    2.2 苍鹭繁殖生态
        2.2.1 行为观察
        2.2.2 数据测量
        2.2.3 食性及食物丰富度分析
        2.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占区、配对和交配
    3.2 营巢及巢址选择
        3.2.1 营巢
        3.2.2 巢址选择(环境因子数据的主成分分析)
        3.2.3 巢址选择(巢区和对照区因子数据比较)
        3.2.4 巢址选择(年度间巢址选择的主成分分析)
    3.3 产卵、孵卵及育雏
    3.4 苍鹭的繁殖成效
    3.5 雏鸟生长大小
    3.6 食性及食物丰富度
    3.7 越冬
第四章 讨论
    4.1 苍鹭对环境和变化的响应
        4.1.1 繁殖地改变
        4.1.2 居留型改变
        4.1.3 繁殖习性改变
    4.2 栖息地选择
    4.3 营巢和巢址选择
        4.3.1 巢址选择..两种分析结果的比较
        4.3.2 年度间苍鹭巢址选择的比较
    4.4 食性和食物丰富度
    4.5 各地苍鹭繁殖生态比较
        4.5.1 繁殖行为发生时间和温度的比较
        4.5.2 巢特征的比较
        4.5.3 繁殖成效的比较
    4.6 保护建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辽宁宽甸地区野生陆栖脊椎动物种类分布及保护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地理环境
2 野生陆栖脊椎动物种类与分布
    2.1 野生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种类
    2.2 动物资源分布特点
        2.2.1 动物地理为单独的东北区长白亚区。
        2.2.2 生态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气候适应性。
    2.3 野生动物分布
        2.3.1 村屯耕作区。
        2.3.2 溪谷河床。
3 野生动物保护对策
    3.1 建立自然保护区
    3.2 野生动物的易地保护
    3.3 规划禁猎区和禁猎期
    3.4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
        3.4.1 严格执行省政府下达的禁猎规定,严禁使用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狩猎工具,坚决彻底搜缴枪支弹药,没收捕猎用的网具、夹套,严禁使用药剂毒杀野生动物,确保其安全。
        3.4.2 在鸟兽交尾和繁殖地点,创造安静条件,不得人为干扰。
        3.4.3 防止鸟兽疫病发生与蔓延。
        3.4.4 保护濒危物种遗传基因。特别是珍贵稀有濒危的野生动物种源,建立物种基因库。

(5)湖南城市河流生态规划中的鸟类景观营造研究 ——以株洲龙母河生态规划中的鸟类景观营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由来与研究问题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合评述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研究概况小结
        1.2.4 研究发展前景及展望
    1.3 研究范围界定
        1.3.1 概念诠释
        1.3.2 研究范围界定
        1.3.3 鸟类景观研究缘由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湖南城市河流鸟类资源特征及生态习性分析
    2.1 湖南城市河流鸟类资源特征
    2.2 湖南城市河流鸟类生态习性分析
        2.2.1 鸟类的繁殖习性分析
        2.2.2 鸟类的季节性迁徙分析
        2.2.3 鸟类的食性分析
        2.2.4 鸟类的栖息环境分析
3 湖南城市河流鸟类栖息地影响因子分析
    3.1 生境多样性
    3.2 水质
    3.3 植物
        3.3.1 植物影响鸟类多项生命活动
        3.3.2 植被形式对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影响
    3.4 人类干扰
        3.4.1 人类干扰对鸟类的影响分析
        3.4.2 减少干扰的管理策略
    3.5 隐蔽物
4 湖南城市河流鸟类景观营造的策略探讨
    4.1 多样性河流生境营造
    4.2 “以鸟为本”的植物选择和配置
        4.2.1 植物的选择原则
        4.2.2 植物的种类
        4.2.3 植物配置方式
    4.3 建立鱼类通道,充实鸟类食物
        4.3.1 鱼类的洄游习性分析
        4.3.2 鱼类通道的建立
    4.4 鸟类景观基础设施建设
        4.4.1 鸟类文化宣传及休闲娱乐设施建设
        4.4.2 鸟类保护设施建设
    4.5 鸟类景观效果分析
        4.5.1 鸟类群体景观
        4.5.2 鸟类季相景观
        4.5.3 鸟类文化景观
5 基于鸟类景观营造的湖南城市河流生态规划及管理建议
    5.1 河流生态安全战略布局
    5.2 近自然河流生态廊道的建立
        5.2.1 增强河流生态廊道的连接度
        5.2.2 拓展河流生态廊道的宽度
        5.2.3 丰富河流生态廊道的构成
    5.3 河流功能区块规划
        5.3.1 河流功能分区目标——促进人、鸟共荣
        5.3.2 河流功能分区原则——平衡保护与利用
        5.3.3 五大功能区块类型——保证鸟类栖息空间
    5.4 交通组织规划——减少对鸟类干扰
    5.5 生态护岸建设——增加动物栖息空间
    5.6 湖南城市河流环境管理建议
        5.6.1 生态环境监测管理
        5.6.2 基础设施评价制度的建立
        5.6.3 游客数量控制
        5.6.4 游客行为管理
        5.6.5 当地居民及管理人员行为管理
6 株洲龙母河生态规划中的鸟类景观营造实践
    6.1 项目概况
        6.1.1 区位分析
        6.1.2 地形地貌分析
        6.1.3 气候状况分析
        6.1.4 河流水文条件分析
        6.1.5 生态环境分析
        6.1.6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6.2 株洲龙母河动植物资源调查
        6.2.1 植物资源特征分析及鸟类喜食植物统计
        6.2.2 动物资源概况和鸟类资源及其生态习性分析
    6.3 龙母河生态规划总体构思
        6.3.1 项目定位
        6.3.2 规划理念
    6.4 基于鸟类景观营造的龙母河生态廊道规划
        6.4.1 加大河流廊道的连接度和宽度
        6.4.2 改善河流廊道结构
        6.4.3 分级规划河流生态廊道
    6.5 龙母河功能区划
    6.6 龙母河交通组织规划
    6.7 龙母河生态护岸建设
    6.8 龙母河典型区块鸟类景观营造
        6.8.1 鸟类景观区区位
        6.8.2 鸟类景观区平面设计
        6.8.3 鸟类活动范围分析
        6.8.4 鸟类景观观赏点设计
    6.9 龙母河植物配置
        6.9.1 适宜鸟类栖息的植物群落改造
        6.9.2 鸟类栖息地典型区块植物配置
    6.10 鸟类景观基础设施规划
        6.10.1 鸟类观赏设施——少人类干扰,多观赏角度
        6.10.2 照明设施——降低亮度,保证安全
        6.10.3 指示牌——宣传鸟文化,方便人游赏
    6.11 龙母河生态规划小结
7 总结与讨论
    7.1 总结
        7.1.1 理论研究方面
        7.1.2 实践研究方面
    7.2 主要创新点
    7.3 讨论
        7.3.1 研究的不足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云龙生态区鸟类名录
附录B 插图、表目录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6)西天目山旅游区鸟类群落结构变化及保护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综述
    1.1 鸟类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现状
        1.1.1 鸟类群落生态学的产生及发展
        1.1.2 鸟类群落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2 森林鸟类群落生态学
        1.2.1 森林的重要性
        1.2.2 中国鸟类的现状和分布
        1.2.3 国内外森林鸟类的研究进展
        1.2.3.1 森林鸟类群落野外调查方法
        1.2.3.2 我国关于森林鸟类群落动态的研究
    1.3 课题背景及天目山鸟类研究状况
        1.3.1 课题背景
        1.3.2 天目山鸟类学研究状况
        1.3.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域历史沿革和自然地理概况
    2.1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历史沿革
    2.2 自然地理概况
        2.2.1 地理位置
        2.2.2 地形地貌
        2.2.3 水纹、土壤和气候条件
        2.2.4 生物资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样线和样地的选择
        3.1.1 样线选择
        3.1.2 样点选择
    3.2 鸟类调查方法
    3.3 数据分析
        3.3.1 鸟类物种组成分析
        3.3.2 鸟类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
        3.3.3 不同生境鸟类群落指数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鸟类群落组成结构与区系分析
        4.1.1 鸟类群落组成结构
        4.1.2 鸟类群落区系结构
        4.1.3 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
    4.2 珍稀鸟类分布现状
    4.3 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结构
    4.4 鸟类的迁徙状况
    4.5 西天目山鸟类群落结构历史变迁
第五章 讨论
    5.1 鸟类多样性与西天目山地理位置分析
    5.2 鸟类群落结构与生境类型的关系
    5.3 西天目山鸟类群落历史变迁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上海市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 ——种类组成、数量变化和栖息地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环境变化对鸟类影响的概述
    1.1 土地利用改变对鸟类的影响
    1.2 气候变化对鸟类的影响
    1.3 其它影响鸟类群落的环境因素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地点概况
    2.1 上海市自然地理概况
    2.2 上海市鸟类及其生境特征
第三章 上海市鸟类种类变化及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上海市湿地鸟类的数量变化及原因分析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崇明东滩越冬白头鹤对环境改变的适应
    5.1 引言
    5.2 研究地点与方法
    5.3 研究结果
    5.4 讨论
    5.5 总结和保护对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上海湿地鸟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上海湿地自然状况概述
    1.1 上海湿地的特点
    1.2 上海湿地的基本类型
    1.3 上海湿地的面积
    1.4 上海湿地的生物资源
第二章 上海地区的鸟类研究
    2.1 上海地区鸟类区系研究简史
    2.2 上海鸟类区系组成名录整理及勘误
    2.3 上海鸟类区系变动
    2.4 影响上海鸟类区系变动的因素
第三章 上海湿地的鸟类研究
    3.1 调查方法和时间
    3.2 上海的湿地鸟类组成
    3.3 上海湿地鸟类区系的分析
    3.4 上海湿地鸟类特征及描述
第四章 上海湿地鸟类各论
    4.1 上海湿地鸟类的分类
    4.2 上海的湿地鸟类论述
第五章 上海湿地鸟类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及保护对策
    5.1 上海湿地的重要性
    5.2 上海湿地鸟类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5.3 上海湿地鸟类资源的保护对策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黑尾蜡嘴雀(指名亚种)的繁殖生态(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概况及方法
    1.1 研究地自然概况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迁徙动态和数量
    2.2 繁殖及繁殖力
        2.2.1 筑巢生境
        2.2.2 筑巢及巢
        2.2.3 交配
        2.2.4 产卵及孵卵
        2.2.5 雏鸟及育雏
        2.2.6 繁殖力
3 讨 论

(10)骆马湖湿地资源调查及生态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湿地资源分类与湿地演变
    1.1 湿地资源分类
    1.2 湿地的形成、发育与演化
2.湿地保护研究进展
    2.1 湿地研究发展态势
    2.2 湿地保护研究进展
        2.2.1 湿地生物系统的生态过程、动态与界面过程
        2.2.2 湿地建设、恢复与保护和管理
        2.2.3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2.2.4 湿地退化机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2.2.5 新技术、方法在湿地保护中的应用
    2.3 湿地保护研究展望
3.骆马湖湿地概况及调查方法
    3.1 自然条件
    3.2 调查方法
4.骆马湖湿地动植物资源特点及水环境状况
    4.1 湿地动植物资源特点
        4.1.1 湿地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
        4.1.2 经济动植物资源多
        4.1.3 濒危珍稀物种多
    4.2 水环境状况
        4.2.1 湿地生境改变
        4.2.2 水体富营养状况
    4.3 骆马湖滩地肥力状况
    4.4 湿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5.骆马湖湿地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5.1 湿地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5.1.1 湿地植被群系类型
        5.1.2 湿地植被群落及其分布
        5.1.2.1 水域野生植物群落
        5.1.2.2 沼泽植物群落
        5.1.2.3 洲滩野生植物群落
        5.1.2.4 人工湿地植物群落
    5.2 骆马湖湿地动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5.2.1 浮游动物
        5.2.2 底栖动物
        5.2.3 鱼类
        5.2.4 两栖类
        5.2.5 爬行类
        5.2.6 鸟类
        5.2.7 兽类
6.骆马湖湿地生态保护措施
    6.1 湿地保护的原则与对象
        6.1.1 湿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6.1.2 湿地保护对象
    6.2 湿地生态功能分区
    6.3 实施的重点工程
    6.4 湿地保护工作措施
        6.4.1 加快湿地保护区建设
        6.4.2 宣传教育
        6.4.3 实施正确的围垦及湖区政策
        6.4.4 控制湖区污染,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6.4.5 合理利用滩地资源,促进湖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植物名录
    一、藻类
    二、高等植物
附录2、脊椎动物名录
详细摘要

四、短翅树莺的生态习性(论文参考文献)

  • [1]鼎湖山的鸟类与考察研究历史[J]. 范宗骥,欧阳学军,黄忠良,邹发生,Richard W.Lewthwaite,张强. 动物学杂志, 2021(03)
  • [2]浙江省鸟类多样性与区系分析[J]. 章旭日,李贺鹏,岳春雷,王珺. 野生动物学报, 2019(03)
  • [3]苍鹭Ardea cinerea的繁殖生态及环境适应性研究[D]. 李俊楼.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4]辽宁宽甸地区野生陆栖脊椎动物种类分布及保护对策[J]. 张元霞. 中国林副特产, 2016(01)
  • [5]湖南城市河流生态规划中的鸟类景观营造研究 ——以株洲龙母河生态规划中的鸟类景观营造为例[D]. 邓临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S1)
  • [6]西天目山旅游区鸟类群落结构变化及保护对策研究[D]. 武丙琳. 浙江农林大学, 2013(04)
  • [7]上海市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 ——种类组成、数量变化和栖息地利用[D]. 蔡音亭. 复旦大学, 2011(01)
  • [8]上海湿地鸟类研究[D]. 郭磊. 上海师范大学, 2010(09)
  • [9]黑尾蜡嘴雀(指名亚种)的繁殖生态[J]. 张克勤,陈玉梅,金斗峰. 林业科技, 2008(04)
  • [10]骆马湖湿地资源调查及生态保护研究[D]. 周亚琳. 南京林业大学, 2007(10)

标签:;  ;  ;  ;  ;  

短翅莺的生态习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