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鲍叔牙中心论点

议论文写鲍叔牙中心论点

问:用语段论点排比及三个事例以上评论鲍叔牙
  1. 答:示例:孟子倘若没有对大丈夫气节的崇尚,就写不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的动人格言;司马迁倘若没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抱负,就不会忍辱负重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陆游倘若没有以天下为已任的拳拳赤心.就写不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心声。
问: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这句话表达了什么观点和看法!
  1. 答: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心,(因为他)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因为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因为他)知道我不把小的过失看作是羞耻,而是把功名不显扬于天下看作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自己却情愿做管仲的下属。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赏析] 选文的中心人物是鲍叔。选文一方面赞美鲍叔的知贤荐贤让贤的品质,另一方面说明人才只有遇到知己才有所作为。写法上运用了侧面描写、排比对照等手法。
  2. 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识人之明很重要
问:你怎样评价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
  1. 答:鲍叔牙: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的品质。
    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
    管仲: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原文: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白话释义:
    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
    百姓亲附,国家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国家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国家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国家就要灭亡。《诗经》中说:‘统治者如果不贤良,一个地方的人民都会怨恨他。’ 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
    此文出自《国语·齐语》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齐桓公小白原想命鲍叔牙为相,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但管仲人在鲁国,齐桓公就以向鲁国讨要罪人为由, 向鲁国要回管仲。鲁国的施伯了解管仲是有才之人, 想杀掉管仲, 幸亏齐国使者向鲁庄公请求活捉管仲回国并得到应允, 管仲方能安全回到齐国。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之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
    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议论文写鲍叔牙中心论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