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燃烧法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废气

催化燃烧法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废气

一、催化燃烧法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废气(论文文献综述)

葛绍亮[1](2020)在《紫菜基生物炭纳米材料对对二甲苯的吸附性能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以来,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石油类产品在全球的应用越来越广,其中对二甲苯(PX)作为一种常见的石油化工产品[1],[2],是生产各种工业塑料的主要原料,随着PX产量的增加,随之带来的是污染与泄漏问题也日益严重,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与环境问题造成很大的困扰[3-5]。因此,PX的去除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目前,吸附法是去除PX最经济和广泛应用的方法。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热裂解制备而成的富碳产物,比表面积较大,孔隙结构丰富,且表面富含多种活性基团,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吸附剂材料。本论文以舟山海域的红藻植物——紫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无氧炭化和活化的方法制备出系列高比表面积、丰富孔径结构的紫菜基生物炭纳米材料,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BET)对系列生物碳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批量吸附实验探讨了溶液pH、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以及吸附温度四个因素对PX的吸附性能影响;最后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准一级、准二级和颗粒内部扩散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研究了紫菜基生物炭对PX的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行为,同时还考察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本项目将为海藻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为PX的去除开发新的吸附材料,对于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PX污染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原材料紫菜进行碳化热解,制备出600℃、700℃、800℃、900℃下的生物炭材料,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BET)进行表征,发现,经过碳化热解的紫菜基生物炭材料比表面积都比较大(600℃:2752.76m2/g;700℃:2147.19m2/g;800℃:1878.35m2/g;900℃:845.96m2/g),有利于增加其对对二甲苯(PX)的吸附性能。2、通过对对二甲苯的批量吸附实验发现:800℃达到吸附平衡时的吸附量更高,后续单因素实验发现紫菜基生物炭纳米材料对对二甲苯的吸附条件分别是:溶液pH为7,吸附剂投加量0.02g,吸附时间2h,温度20℃左右。3、通过对相关实验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拟合发现,紫菜基生物炭纳米材料对对二甲苯的吸附动力学两种动力学模型都具有比较良好的线性相关性,但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符合,其拟合系数更高。同时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数据不具有线性相关性。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热力学拟合表明紫菜基生物炭对对二甲苯的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过程,且整个过程是吸热的。

臧元[2](2019)在《光催化纳米材料Bi2WO6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机理及其安全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大量工业废水、废气、建筑垃圾的排放,以及室内建筑污染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但传统的污染处理方法如吸附法、生物净化法、催化燃烧法、露天堆放等,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诸如用量大、成本高、耗能大等弊端。因此,仅靠传统方法已无法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开发新方法、新材料去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光催化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光、电、热、磁等性能而备受关注。光催化纳米材料具有光催化活性、光电流响应等特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工业建筑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纳米水泥、具有抗菌、自洁性能的新型涂料,提高抗黄变老化能力的PVC塑钢门窗等。本论文以光催化纳米材料钨酸铋(Bi2WO6)的基础性能研究为研究对象,围绕大量合成、结构表征、性能研究以及在土木工程的新型功能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开展了以下工作:(1)为了解决纳米材料产量小的问题,本文通过水热法一次性大量合成了由交替的Bi2O22十层和WO42-八面体层组成的Bi2WO6纳米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可以得到分散性良好、纯度高的六方相Bi2WO6光催化纳米材料且最终产量达到了克级以上。(2)为了探究Bi2WO6光催化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性能,本文首先研究了材料的带隙能量(Eg),得出所制备的Bi2WO6纳米片的Eg为2.62eV,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其紫外吸收能力,结果表明Bi2WO6在250-450nm波长范围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能力。在上述基础上,本文研究了 Bi2WO6纳米片在紫外催化作用下产生活性氧(ROS)的能力及种类,结果表明,Bi2WO6+紫外照射组可以促进羟基自由基(·OH)的生成,而不存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因此通过实验结果推测出Bi2WO6的导带电子不足以产生·O2-,Bi2WO6光催化过程产生的主要活性氧物种类型可能是·OH,从而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建筑垃圾降解、以及建筑涂料灭菌等。(3)考虑到光催化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等负面效应问题,对所制备的光催化纳米材料Bi2W06进行了生物安全性评价,细胞层次实验结果表明Bi2WO6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张越华[3](2018)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活性碳纤维上的吸附行为研究与过程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作为一类气态污染物,已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及生态环境质量,而大量有机废气排入大气,致使大气质量严重下降,其中高浓度VOCs废气的排放,危害尤为严重,已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本文以处理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装车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为研究背景,对其有机废气进行了第三方分析,结果表明,该有机废气主要成分为苯、甲苯、二甲苯和环己烷,其排放的综合浓度高达546gm-3,严重超出国家排放标准和当地环保排放标准,对周围环境已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对其进行及时治理迫在眉睫。活性碳纤维具有高孔隙率,可以有效吸附有机废气中污染性有机化合物,可循环再生,以碳纤维为吸附剂处理污染性气体具有能耗低、成本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本文以活性碳纤维为吸附剂,研究分析了甲苯、二甲苯、环己烷气体在不同活性碳纤维上的热脱附行为,综合分析了原料消耗、能耗、投资及处理成本等因素。结果表明,选择活性碳纤维吸附回收工艺作为本项目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回收效果好等优势,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本文同时完成了整个项目的工艺设计、施工及尾气检测,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治理该装车VOCs废气的污染问题,同时能够满足企业对环保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工业VOCs处理应用前景。

曾婉昀[4](2014)在《重污染行业有机废气来源及净化技术》文中研究指明VOCs是PM2.5的前驱体。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VOCs废气组成复杂,污染物排放量高,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其防治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与研究。我国近年来对此高度重视,制订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标准,决心加强重污染行业VOCs废气的防治。不同工业行业产生的VOCs废气组成、浓度、气量等特征差异大,造成处理困难,因此了解行业各自的废气特征及产生情况后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至关重要。研究针对合成革、包装印刷、漆包线、橡胶制品和汽车喷涂五个重污染行业展开了调研。结果表明,工业VOCs废气组成复杂、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各行业针对污染发展了相应的技术,期望通过源头治理的方式减少甚至避免VOCs污染。本文以某橡胶制品企业为实例,针对压延压出工段和车间环境内的VOCs分别进行了方案设计和小试研究。压延压出工段废气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臭气、颗粒物和油性物质等,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吸附浓缩-焚烧工艺处理废气,优化方案后做到热能回用,并且根据工程需要,对相关设备材料进行了选型和设计。研究选用光催化技术处理车间环境VOCs。以具有良好可见光响应能力的BiVO4为催化剂,通过制备特殊形貌和负载改性改善其催化性能,采用甲苯为模型污染物评价催化剂活性,结果表明5%CuO负载的空心球状钒酸铋活性最佳。因此,研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空心球状的特殊形貌和CuO与钒酸铋之间形成的异质结结构是影响催化剂降解VOCs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工业VOCs废气防治迫在眉睫。因此,对各行业废气特征进行摸底调查,并且针对性地选择、优化、开发和使用处理技术,使污染物排放达到规定和环保要求,具有重要的价值。

赵方林[5](2013)在《树脂生产企业废气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文中认为本文为杭州市某化工有限公司的废气综合治理工程设计及实施情况。废气中污染物质主要为间苯二甲酸等高沸点有机污染物。针对废气的特点,本文采用现有的成熟工艺,结合厂内原有的治理设施,设计了一套经济有效废气治理系统。本文依据生产工艺和物料消耗估算废气发生的源强,通过生产设备及企业现场状况估算各产污环节所需要的废气收集风量,而后依据废气污染物种类及浓度确定相关治理措施和治理设备设计治理的废气来源包括车间有组织废气、污水站废气、车间无组织废气及仓库无组织废气,其中对于车间的有组织废气,考虑到其浓度相对较高,设计采用焚烧法进行处理,使车间有组织废气得到彻底治理,而对于污水站废气、车间及仓库的无组织废气,考虑到其废气气量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设计采用工艺成熟稳定的吸收法进行处理。

徐谷仓[6](2011)在《对印染行业产业升级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直接导致了地球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2009年12月7日,联合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以此推动世界走向低碳经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展低碳经济迫切而必要。

王寅[7](2011)在《整体型PTA废气净化催化剂的研制》文中提出蜂窝型整体结构催化剂由于其具有压降低,机械强度高,耐热冲击,传质传热性能好等优点,不仅广泛应用于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净化等传统环保领域,且在新能源生产和节能减排等领域的应用近年来也日趋增多。文章针对PTA废气的净化,以贵金属-过渡金属/γ-Al2O3/堇青石为模型催化剂,对整体型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浸渍、干燥、焙烧等工艺条件和过程参数进行了研究,为整体结构催化剂的工业化制备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首先考察了不同活性组分负载量及不同浸渍方法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然后以贵金属Pt(Ⅳ)、Pd(Ⅱ)和过渡金属Mn(Ⅱ)为活性组分,以具γ-A1203涂层的堇青石陶瓷蜂窝为载体,采用过量浸渍法,着重考察了蜂窝型整体结构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浸渍条件(浸渍液pH值、温度和浓度)对活性组分在载体上吸附量的影响,确定了Pt(Ⅳ)、Pd(Ⅱ)和Mn(Ⅱ)适宜的浸渍pH值和温度。比较了浸渍液在蜂窝通道中的填充时间(tf)、浸渍液向γ-A1203涂层毛细孔内渗透时间(τc)、进入载体毛细孔的溶质在载体上的吸附时间、外部活性组分在蜂窝通道内溶剂中的扩散时间(tF)、活性组分在γ-Al203涂层毛细孔内溶剂中的扩散时间(τd)、载体的孔道内表面对活性组分的吸附时间(τα),得出浸渍过程为吸附动力学控制。根据Lagergren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了活性组分在不同浓度下的吸附曲线,并以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结合EDS表征和对蜂窝载体两端水的蒸发速率js、蜂窝孔道内水的分子扩散迁移速率jc及溶质的迁移速率jt的计算和比较,发现相比快速干燥而言分步干燥更有利于活性组分的均匀分布。通过对焙烧温度和时间的考察比较,得出了较优的焙烧温度和时间。研究结果表明:Pt(Ⅳ)、Pd(Ⅱ)和Mn(Ⅱ)三种元素的最佳吸附温度均为80℃,最佳吸附pH分别为4.13、4.53、1.00。Lagergren二阶吸附模型与实际吸附行为更为吻合;Pt(Ⅳ)、Pd(Ⅱ)和Mn(Ⅱ)的吸附都遵循Langmuir单层吸附机制。蜂窝孔道内水的分子扩散速率jc远大于蜂窝两端水的蒸发速率js,而水的蒸发速率js又远大于溶质的迁移速率jt。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470℃,焙烧时间对活性的影响不大。论文还采用实验得出的各最优制备条件制备了大尺寸蜂窝,完成了大尺寸蜂窝在工业侧线上的活性测试与寿命考察,并通过XRD、BET、SEM、XPS、XRF、EDS及CO-TPD等表征手段对使用前后的蜂窝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使用过程对蜂窝催化剂物化性能的影响。

徐谷仓[8](2010)在《以技术为依托 以低碳为方向(Ⅱ)——对印染行业产业升级的一些思考》文中提出(接上期)6在印染行业开展循环经济6.1印染行业的循环经济6.1.1印染行业循环经济简介循环经济即生态经济,其目的是保护环境,提倡"减量化,再利用,循环",要求对废弃物进行回收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的前提是必须实施清洁生产,核心是强调污染预防,全过程控制和减少污染;强调节约资源和充分清洁地利用资源;强调在产品设计时就考虑产品使用后回收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

王新,刘忠生,陈玉香,王海波[9](2008)在《催化燃烧技术在石油化工有机废气治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催化燃烧技术在处理3种典型石油化工有机废气方面的应用。应用"冷凝—催化燃烧"技术处理橡胶厂热塑性丁苯橡胶SBS废气,适宜空速为20 000 h-1,入口温度250~300℃;应用"浓缩—催化燃烧"技术处理苯二甲酸废气,适宜空速为20 000 h-1,反应器入口温度300℃;应用"吸收及总烃浓度均化—催化燃烧"技术处理聚酯废气,适宜空速为10 000 h-1,入口温度250℃。经过处理,上述废气均达标排放。

余建林,陈金义[10](2008)在《聚酯生产废水废气的工艺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目前聚酯生产废水、废气处理的工艺流程,工艺运行参数和汽提塔的运行现状。指出目前聚酯生产废水、废气的工艺处理存在的问题。从废气工艺流程优化和汽提塔效率优化2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二、催化燃烧法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废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催化燃烧法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废气(论文提纲范文)

(1)紫菜基生物炭纳米材料对对二甲苯的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对二甲苯概述
        1.1.2 PX污染废水处理现状
    1.2 生物炭材料研究现状
        1.2.1 生物炭材料概述
        1.2.2 生物炭材料制备方法
        1.2.3 生物炭材料一般表征方法
    1.3 生物炭材料对有机物吸附概述
        1.3.1 吸附作用力和吸附机理
        1.3.2 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
    1.4 前驱材料的选择
        1.4.1 海洋藻类概述
        1.4.2 藻类作为前驱材料的优势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紫菜生物炭纳米材料的制备
    2.4 紫菜生物碳材料的表征方法
        2.4.1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
        2.4.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4.3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BET)
    2.5 实验方法
        2.5.1 PX溶液配制
        2.5.2 PX吸附实验
        2.5.3 单因素影响实验
        2.5.4 吸附动力学模型
        2.5.5 吸附等温线
        2.5.6 热力学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紫菜生物炭材料的表征结果分析
    3.1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3.2 紫菜生物炭扫描电镜分析
    3.3 紫菜基生物炭红外光谱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紫菜基生物炭纳米材料对PX的吸附作用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分析方法
        4.1.3 数据分析方法
    4.2 紫菜基生物炭吸附性能研究
        4.2.1 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
        4.2.2 反应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4.2.3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4.2.4 生物炭投加量对吸附的影响
    4.3 吸附结果分析
        4.3.1 溶液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4.3.2 反应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4.3.3 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4.3.4 生物炭投加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4.4 吸附等温线
        4.4.1 等温吸附实验
        4.4.2 吸附等温线模型
        4.4.3 结果分析
        4.4.3.1 等温曲线分析
        4.4.3.2 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分析
    4.5 吸附动力学拟合分析
    4.6 吸附热力学拟合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光催化纳米材料Bi2WO6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机理及其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纳米技术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应用
    1.4 光催化技术反应机理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光催化材料面临的问题
    1.7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光催化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方法
    2.1 引言
    2.2 光催化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2.3 水热法合成Bi_2WO_6光催化纳米颗粒
    2.4 纳米颗粒的表征手段
3 Bi_2WO_6光催化纳米材料的合成及结构研究
    3.1 引言
    3.2 合成
    3.3 结构表征
    3.4 形貌表征
    3.5 本章小结
4 Bi_2WO_6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Bi_2WO_6的表面修饰
    4.3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4.4 紫外吸收光谱
    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
    4.6 ROS检测
    4.7 ·OH检测
    4.8 ·O_2~-检测
    4.9 本章小结
5 光催化纳米材料Bi_2WO_6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5.1 引言
    5.2 材料在不同试剂中的分散性分析
    5.3 主要实验试剂及试剂配制
    5.4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5.5 实验方法
    5.6 细胞摄取实验
    5.7 细胞毒性检测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活性碳纤维上的吸附行为研究与过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VOCs治理研究现状
        1.2.1 催化氧化法
        1.2.2 光催化氧化法
        1.2.3 生物法
        1.2.4 冷凝法
        1.2.5 吸收法
        1.2.6 吸附法
    1.3 吸附法处理有机废气
        1.3.1 固定吸附床
        1.3.2 移动吸附床
        1.3.3 旋转吸附床
        1.3.4 流化吸附床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
第二章 典型有机物对活性炭碳纤维上的吸附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与仪器
        2.2.3 穿透曲线绘制
        2.2.4 穿透曲线的数学模型
        2.2.4.1 穿透容量模型
        2.2.4.2 传质区模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条件
        2.3.2 实验吸附穿透曲线
        2.3.3 碳纤维饱和吸附量
    2.4 实验数据分析
        2.4.1 吸附穿透曲线分析
        2.4.2 饱和吸附量数据分析
    2.5 模型分析
        2.5.1 穿透容量模型分析
        2.5.2 传质区模型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典型有机物在活性炭纤维上脱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热重分析实验装置及原理
        3.2.2 实验方法
    3.3 实验数据结果
        3.3.1 碳纤维对甲苯的热重分析图
        3.3.2 碳纤维对二甲苯的热重分析图
        3.3.3 碳纤维对环己烷的热重分析图
    3.4 曲线分析
        3.4.1 曲线总体分析
        3.4.2 活性碳纤维具体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机废气变温吸附工艺的设计
    4.1 工况分析
        4.1.1 工况数据表
        4.1.2 工况分析
    4.2 工艺原理与工艺流程设计
        4.2.1 工艺原理
        4.2.2 工艺流程设计
    4.3 工艺计算
        4.3.1 蒸汽用量计算
        4.3.2 干燥空气用量计算
    4.4 设备一览表
    4.5 工业装置的处理结果
        4.5.1 处理后的浓度分析
        4.5.2 效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重污染行业有机废气来源及净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
    1.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来源及危害
    1.3 国内外相关政策
        1.3.1 国外相关政策
        1.3.2 国内相关政策
2. 重污染行业VOCs废气产生情况及控制措施发展趋势
    2.1 合成革行业
        2.1.1 合成革行业VOCs废气产生源
        2.1.2 合成革行业VOCs控制及发展趋势
    2.2 包装印刷行业
        2.2.1 包装印刷行业VOCs废气产生源
        2.2.2 包装印刷行业VOCs控制及技术发展趋势
    2.3 漆包线行业
        2.3.1 漆包线行业VOCs废气产生源
        2.3.2 漆包线行业VOCs控制及技术发展趋势
    2.4 橡胶制品行业
        2.4.1 橡胶制品行业VOCs废气产生源
        2.4.2 橡胶制品行业VOCs控制及技术发展趋势
    2.5 汽车喷涂行业
        2.5.1 气车喷涂行业VOCs废气产生源
        2.5.2 汽车喷涂技术发展趋势
    2.6 本章小结
3. 工业VOCs废气常用处理技术
    3.1 吸附法
    3.2 吸收法
    3.3 低温等离子体
    3.4 光催化法
    3.5 燃烧法
        3.5.1 热力燃烧法
        3.5.2 催化燃烧
    3.6 本章小结
4 实例分析
    4.1 企业压延压出工段废气处理方案设计
        4.1.1 工程概况
        4.1.2 废气处理工艺
        4.1.3 工艺设备、装置及材料的设计、选型
        4.1.4 处理单元设计
        4.1.5 工艺特点
    4.2 车间环境VOCs降解小试研究
        4.2.1 试验过程
        4.2.2 催化剂活性评价
        4.2.3 催化剂表征分析
        4.2.4 研究结论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创新点与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附图

(5)树脂生产企业废气综合治理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化工厂有机废气治理技术
        1.2.1 吸收法
        1.2.2 吸附法
        1.2.3 低温等离子法
        1.2.4 氧化法
        1.2.5 生物法
        1.2.6 光分解法
    1.3 工程实践简述
2 杭州某化工企业废气治理工程一期项目设计
    2.1 工程概况
        2.1.1 工程简介
        2.1.2 设计依据
        2.1.3 设计规范
        2.1.4 原辅材料
    2.2 生产工艺及污染物发生状况
        2.2.1 反应方程式及工艺流程
        2.2.2 物料衡算及污染源分析
        2.2.3 污水站废气排放情况
        2.2.4 生产车间及污水站废气平衡
        2.2.5 气体收集系统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2.3 废气处理工艺
        2.3.1 屋顶集气罩废气无组织排放控制
        2.3.2 一楼废气集气间废气无组织排放控制
        2.3.3 车间废气排放控制
        2.3.4 污水站废气控制
    2.4 治理设备及辅助设备设计
        2.4.1 车间废气密闭
        2.4.2 污水站废气处理
    2.5 投资及运行费用估算
        2.5.1 工程投资
    2.6 电气设计
        2.6.1 设计范围和设计依据
        2.6.2 工程界面
        2.6.3 装机容量
        2.6.4 电力与照明管线的敷设方式
    2.7 运行费用
    2.8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2.8.1 安全生产
        2.8.2 环境保护
        2.8.3 消防
    2.9 项目实施和进度计划
        2.9.1 实施步骤与原则
        2.9.2 建设周期及实施进度
3 杭州某化工企业废气治理工程二期项目设计
    3.1 污染物发生状况
    3.2 废气治理工艺选择
    3.3 处理设备设计
        3.3.1 车间无组织废气
        3.3.2 仓库无组织废气
    3.4 投资及运行费用估算
        3.4.1 工程投资
    3.5 电气设计
        3.5.1 设计范围和设计依据
        3.5.2 工程界面
        3.5.3 装机容量
        3.5.4 电力与照明管线的敷设方式
    3.6 运行费用
    3.7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3.7.1 安全生产
        3.7.2 环境保护
        3.7.3 消防
    3.8 项目实施和进度计划
        3.8.1 实施步骤与原则
        3.8.2 建设周期及实施进度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工程设计与施工图纸
附录二 工程照片
附录三 该工程的运行操作规程
    1 污水站废气治理系统操作规程
        1.1 开车前的准备
        1.2 开车
        1.3 停车
        1.4 运行及维护
        1.5 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2 车间无组织废气治理系统操作规程
        2.1 开车前的准备
        2.2 开车
        2.3 停车
        2.4 运行及维护
        2.5 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3 仓库无组织废气治理系统操作规程
        3.1 开车前的准备
        3.2 开车
        3.3 停车
        3.4 运行及维护
        3.5 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附录四 工程总结及体会

(7)整体型PTA废气净化催化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PTA的用途及尾气的危害
        1.1.1 PTA的简介
        1.1.2 PTA尾气的产生及危害
    1.2 催化燃烧催化剂处理VOCs的研究现状
        1.2.1 催化剂载体
        1.2.2 催化剂活性组分
        1.2.3 催化剂制备工艺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小蜂窝催化剂制备工艺研究的实验原理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 涂层的制备
    2.3 整体催化剂浸渍过程的考察
        2.3.1 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
        2.3.2 吸附条件的确定
        2.3.3 吸附动力学曲线及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2.4 整体催化剂干燥过程的考察
    2.5 整体催化剂焙烧过程的考察
    2.6 整体催化剂反应活性的评价
第3章 小蜂窝催化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3.1 整体结构催化剂活性组分含量及浸渍方法的确定
        3.1.1 活性组分含量不同的考察
        3.1.2 浸渍顺序不同的考察
        3.1.3 不同浸渍方法的考察
    3.2 整体结构催化剂的浸渍过程
        3.2.1 Pt(Ⅳ)、Pd(Ⅱ)、Mn(Ⅱ)标准曲线的测定
        3.2.2 浸渍液pH和温度的影响
        3.2.3 吸附动力学曲线的拟合
        3.2.4 吸附等温线的拟合
        3.2.5 速率控制步骤的确定
    3.3 整体结构催化剂的干燥过程
    3.4 整体结构催化剂的焙烧过程
第4章 大蜂窝催化剂的活性测试及表征分析
    4.1 蜂窝催化剂制备
    4.2 蜂窝催化剂活性测试与寿命考察
    4.3 蜂窝催化剂使用前后物化性能分析
        4.3.1 XRD分析
        4.3.2 BET分析
        4.3.3 SEM分析
        4.3.4 XPS分析
        4.3.5 EDS分析
        4.3.6 XRF分析
        4.3.7 CO-TPD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以技术为依托 以低碳为方向(Ⅱ)——对印染行业产业升级的一些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6 在印染行业开展循环经济
    6.1 印染行业的循环经济
        6.1.1 印染行业循环经济简介
        6.1.2 实行清浊分流、分质用水的实例分析
        6.1.3 印染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
    6.2 印染废水处理
        6.2.1 印染工艺闭环化技术
        6.2.2 非水相印染技术
        6.2.3 其他印染废水处理新技术
        6.2.4 发展趋势
    6.3 印染废料回收
        6.3.1 丝光碱的回收
        6.3.2 PVA浆料的回收
        6.3.3 对苯二甲酸的回收
        6.3.4 真蜡印花中松香的回收
        6.3.5 苯类废气的回收
    6.4 印染废水废料处理后产生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6.4.1 污泥的组成和处理
        6.4.2 污泥的处理工艺及方向
    6.5 蒸汽回收利用
        6.5.1 冷凝水的产生和影响
        6.5.2 冷凝水回收系统
7 建议
8 结论

四、催化燃烧法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废气(论文参考文献)

  • [1]紫菜基生物炭纳米材料对对二甲苯的吸附性能研究[D]. 葛绍亮.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2]光催化纳米材料Bi2WO6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机理及其安全性研究[D]. 臧元.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3]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活性碳纤维上的吸附行为研究与过程设计[D]. 张越华. 浙江大学, 2018(01)
  • [4]重污染行业有机废气来源及净化技术[D]. 曾婉昀. 浙江大学, 2014(07)
  • [5]树脂生产企业废气综合治理工程设计[D]. 赵方林. 浙江大学, 2013(06)
  • [6]对印染行业产业升级的思考[A]. 徐谷仓. “五洋杯”2010年江苏纺织学术论文集, 2011
  • [7]整体型PTA废气净化催化剂的研制[D]. 王寅.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7)
  • [8]以技术为依托 以低碳为方向(Ⅱ)——对印染行业产业升级的一些思考[J]. 徐谷仓. 纺织导报, 2010(08)
  • [9]催化燃烧技术在石油化工有机废气治理中的应用[A]. 王新,刘忠生,陈玉香,王海波. 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 2008
  • [10]聚酯生产废水废气的工艺处理[J]. 余建林,陈金义. 聚酯工业, 2008(02)

标签:;  ;  ;  ;  ;  

催化燃烧法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废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