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中的评价与沟通

德育工作中的评价与沟通

一、德育工作中的评价与沟通(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倩[1](2021)在《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现状研究 ——基于S中学三位老师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群体,他们承担着对高中班级进行管理、对高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高中班主任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时代在进步,班主任被社会与家长期望愈来愈高,对班主任的各项能力要求变得很高。高中生在学校期间不仅需要进行知识的学习,品行的发展也不能落下,班主任在学生学习和品行发展上负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各类学校的新办与发展,需要补充大量的教师队伍,新任高中班主任的群体在逐渐扩大,作为高中新任的班主任对于学生德育工作中遇到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德育能力,践行立德树人的任务,是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对高中新任班主任在德育中的工作情况的掌握,追根溯源查找德育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探究提升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策略。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叙事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影响班主任德育能力因素等资料,笔者借助到这所高中进行顶岗代课的机会,对昆明市某某区的一所高级中学进行调查,笔者将三名各具特点的班主任L老师、Z老师、J老师作为研究对象,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通过与这些班主任们共事和交流,了解她们在新任班主任时期对学生德育中面临过的问题,和分析阻碍他们德育能力提升的因素,找出原因。本研究将以昆明市某区某高中为例,从三名高中老师的新任班主任时期德育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叙述的角度记录三名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历程,研究发现:德育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有班主任德育角色意识模糊、高中新任班主任的培训不到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能力缺乏、有效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不够、人际协调能力不够等。针对上述问题,在挖掘影响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因素的基础上,从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提出提高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方法和路径。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说明了选题缘由、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新任高中班主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方面。第三章: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个案分析—以某高中学校为例。以叙事的形式记录三位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历程中的德育实践过程。第四章:总结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从学生、学校及社会层面分析新任高中班级班主任德育能力发展受阻的原因。第六章:从多方面分析影响这些问题的因素探究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之路提升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的具体方法。

杨思霞[2](2021)在《新时代下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三元机制”构建》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数量剧增,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国内高校对研究生的德育研究仍有空白,尤其在研究生导师和思政管理人员协作进行德育这一方面研究甚少。因此,通过挖掘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导师作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首要责任人",结合实际情况,初步构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三元机制",期望实现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联动机制。

马燕燕[3](2020)在《新时代中学生德育生活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技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催生出很多复杂问题,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导致理性思维逐渐占据主流思想,而忽视了回归生活的本真。中学生的发展状况关系到国家的前途走向,也是社会未来坚不可摧的力量。人才是实现国家强大的不竭动力,而德育工作是基础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离不开高尚的精神品质。在新课程改革中,突出强调了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将道德教育更好的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实践,成为学生始终坚守的底线。德育生活化研究是对传统德育模式的继承与创新,在新时代条件下,适应时代的变迁,符合新时代学生发展特征,对传统教育中不符合时代需求的内容进行批判与改正。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内容: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德育生活化有关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探究方法与思路。目的在于明晰研究现状,理解德育的发展状况以及重要意义。第一章为基本理论基础,介绍什么是德育,德育生活化,中学生德育生活化的概念,以及以中学生作为研究中心的原因。其次介绍了国内外至今一些致力于德育研究的杰出人物的理论贡献,列举了卢梭、涂尔干、杜威的德育思想以及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孔子的德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及高德胜教授的德育思想。系统概括了新时代中学生德育生活的特点以及进行德育生活化研究应该遵循的原则。本文在撰写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中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因此第二章阐述了问卷设计以及实施结果,以及问卷调查反映中学生德育生活现状。第三章分析了中学生德育生活中存在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从德育目标、手段、关注度、方式以及结果五个维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第四章探究解决德育生活化问题的解决路径。在路径中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整合社会各要素力量,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逄迪[4](2020)在《中学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的策略研究 ——基于粤西北山区D县孔子学校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青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当今世界的竞争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人十分重视精神文明道德建设。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成立至今已有98年历史,多年以来党的政治纲领就是她的奋斗目标并且始终以党的指导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摇篮。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各方面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而共青团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政治窗口,始终立足于德育工作,以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熠熠生辉。但目前为止,中学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不尽人意。中学共青团组织与学校德育部门都在为建设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努力着,二者之间既存在联系又有不同之处。学校德育部门在日常管理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年级主任、级长到班主任之力,从中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规范等方面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共青团侧重于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引导,依靠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活动优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精心挑选、培养青年代表和典范为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些团干年轻又富有活力,为共青团的德育工作助力不少,可以说共青团组织始终走在为党吸纳和培养优秀后备力量的最前沿。虽然两个部门息息相关,但中学共青团组织却在参与德育工作中处于被动状态。为了探究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使中学团组织能发挥更大的效用,将德育工作发挥到极致,笔者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对D县孔子学校共青团组织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到一些共青团参与德育工作的问题。第一,学校领导和家长不够重视中学共青团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并没有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学校和家长不重视,学生必然也是同样的想法。第二,中学生本身对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也存在排斥心理,由于受时间、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制约,团组织所开展的活动不够丰富,更不能迎合中学生想外出实践活动的想法,固然无法吸引学生。第三,中学共青团组织自身也存在着不利于参与德育工作的问题,比如根据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学校中的分层管理更倾向于上下级之间的联系,而非平级之间的联系,例如孔子学校团委与学校德育部门这样的平级之间沟通甚少。此外,学校不注重对团干部的培养,团干出现了人数少、工作后没有优先评职称的权利及工作缺乏考核评估制度的问题,人手不足的团干待遇得不到提高又无法界定德育工作的效果,得不到肯定与嘉奖,逐渐丧失了参与共青团组织德育工作的热情。第四,在参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时,没有系统的课程内容作为参考进行授课,团委老师作为兼职干部水平有限,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而团校的建设是近两年逐步推进的工作,目前为止还不能充分利用,同时缺乏明确的课程安排,以上问题都导致了中学共青团在参与学校德育时受到限制,达不到理想效果。究其原因,调查发现上级团组织(团县委)并没有明确的共青团参与德育工作的方案,其工作主要是“上传下达”。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分工不够明确,其本身也处于较为艰难的时刻。除了上级团组织的管理队伍力量不足之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唯成绩论”现象,学校、家长、老师都向学生要分数,德育二字流于形式。此外,网络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社会环境也让学生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如何抵抗住外界的不良诱惑,如何防止学生接触网络上的不良信息都是作为团干部该思考的问题,以上诸多因素使中学共青团组织在参与德育工作时举步维艰。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阶段,中学德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的终身。中学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一定要发挥应有的力量,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做好引领示范。因此,学校领导需要提高对中学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团委与德育部门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形成团校合力。随着新时期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潮在大环境的作用下迸发,青年团员的思想与时俱进,行为也发生着变化。密切关注和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可以及时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关键,团干要根据新时代多元化、信息化的特点提高运用互联网参与学校德育的能力,对中学共青团参与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帮助。使德育工作形式不再单一,学生乐于参与共青团的德育活动,成长为可塑之才。

杜淑菁[5](2020)在《云南省漾濞县留守儿童德育有效性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由此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出现,这一特殊群体的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当前针对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个性化问题,以及对留守儿童建立关爱体系和改善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等。研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忽视了地域性特征和特殊环境因素。因此,选择在地缘性、文化风俗和社会发展在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具有较典型的代表性的云南省漾濞县开展研究。该县留守儿童德育工作还存在较大问题,在留守儿童教育实践中,德育有效性弱化,德育实效与留守儿童成长需要及社会期许具有一定的差距。针对留守儿童德育有效性问题以国内典型的绿色经济民族自治县云南省漾濞县为个案研究,着重于解决现实问题。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首先对现有相关文件进行索引和分析,打下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云南省漾濞县德育工作的现状,从当前漾濞县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漾濞县开展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提出漾濞县留守儿童德育有效性较低的问题;再次,从德育内容的层次性窄化、德育方法的科学性不足、德育环境的优化性不强、德育主体的参与性弱化几个方面对云南省漾濞县留守儿童德育有效性弱化的问题进行论证,并进一步分析云南省漾濞县留守儿童德育有效性不足的现实特征;继而从家庭对留守儿童德育工作支持存在障碍,学校对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实施存在滞后,家校之间德育责任推诿现象严重,社会对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帮扶存在偏差几个方面分析原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提升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德育理念、学校创建宜生德育体系、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唤醒留守儿童潜在的道德主体意识、营造良好留守儿童德育环境五方面的对策。留守儿童的问题应当从根源上解决,但我们不能否认当前德育存在不足的地方。毕竟儿童可以留守,但德育工作不能留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升留守儿童德育工作有效性不容滞缓。

高红[6](2020)在《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的社会道德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校德育变革深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社会道德状况是制约学校德育变革的基础变量。本研究拟以社会道德现状为立足点,以学校德育目标、德育课程、德育主体、德育评价、德育方法的变革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从社会、学校、家庭视域入手,探析社会道德之于学校德育变革影响的现状和原因,旨在寻求学校德育变革的社会道德支持路径,进而吁请人们关注社会道德之于学校德育变革的影响,最终为提高学校德育变革的实效提供更为深厚的社会学支持。本文主体内容包含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要式地阐述了选题的缘由、意义、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第二部分主要以价值观立场、认识方法论为依据,扼要阐述了我国社会道德发展的现状——优良社会道德的发展与进步是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发展的主流,不良社会道德的存在与蔓延是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发展的支流;第三部分主要从社会教育的道德启蒙作用、社会道德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学校德育的局限性等方面论述了社会道德之于学校德育变革的重要作用;第四部分运用访谈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从社会道德对学校德育目标、德育课程、德育主体、德育评价、德育方法变革的影响入手,阐论了社会道德之于学校德育变革的影响;第五部分主要从社会与学校合作育人作用尚未彰显、学校道德教育的育德功能尚未充分显现、教师对学生优良社会道德引导的忽视、家庭对儿童社会道德教育的失位四个方面探讨了社会道德影响学校德育变革的原因;第六部分主要结合当前学校德育变革的现实困境,从学校、学校与社会合作、教师、家庭的角度出发,为学校德育变革获取社会道德支持的可行性路径作了推究与论述。

肖彩燕[7](2020)在《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文中认为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青年德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科学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十分重视青年德育工作,时刻关心青年成长,无论是青年德育目标的确立、内容的设定,还是青年德育原则方法的运用,都体现了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青年德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青年,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中蕴含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培养模式,对我国当代青年德育工作仍有重要的启示。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青年德育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的形成深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德育思想的启发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受其个人学习、成长经历的影响,它经历了从萌芽、形成、成熟再到发展的历史过程。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科学阐述了青年德育的地位和目标,并对其内容、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显着的实践性、鲜明的民族性和严密的系统性。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从理论价值上看,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青年德育思想、完善和充实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以及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德育思想的基石;从当代启示上看,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对当下青年德育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要坚持德育为先,明确青年德育的培养目标;要夯实内容基础,强化青年德育的价值引领;要遵循育人规律,把握青年德育的工作原则;要改进德育方法,增强青年德育的工作实效。以期可以在理论层面上深化人们对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理解,在实践层面上对当下青年德育建设工作带来指导意义。

侯天凤[8](2020)在《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在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旋律,基础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因其独特地域下多因素交互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为促进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提升发展,论文从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研究现状、核心概念界定入手,选取温江区H学校为案例学校,明确调查对象、方法和工具,较为全面地诊断了温江区H学校的德育实效情况,并给出了相对科学的优化提升策略,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为关键词,结合研究视角、视域、视点,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界定了“城市新区”和“德育实效”,并就城市新区学校特征,选定温江区H学校为案例学校。(2)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匿名调查。考虑时代背景、学生类别等因素,对专家问卷进行针对性调整,并就德育目标、措施、成效、问题等方面,制订访谈提纲。运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对问卷的内容与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检验。问卷以专家研究为基础,建议为导向,结合实际修订而成,内容效度得以保证;通过KMO样本适合性与Bartlett球形检定,并观察相关系数矩阵,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取特征值>1,正交旋转中采用最大方差法,提取主元件,并检验其累计贡献率,结果显示:三套问卷中KMO值均>0.7,P=0.000<0.01,累计贡献率均>0.5,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问卷结构效度通过检验。同时,Cronbach的Alpha值均大于0.8,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3)通过多维度、多角度调查发现,当前温江区H学校德育实效在德育认识、成效与认可度、德育机制、德育创新上还存在不足。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学生呈现多样化,德育难度较高;家庭教育乏力,家校合作待加强;德育队伍力量不足,育人体系待健全;德育课程校本化、本土化不足等。(4)坚持以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注重与生活密切联系,基于温江区H学校德育实际、资源、经验与困境,提出了实践性优化策略:第一,多措并举,深入贯彻德育“1+4”内容体系,强化学科融合,大力推进“智慧1+5”培养模式;第二,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健全德育育人体系、搭建家校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德育水平与育人质量;第三,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与特色,创新德育模式,如“德育结合中医药文化教育”、“德育结合生态文明教育”等;第四,结合学校实际,稳步推进,为认识并促进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提升提供参考借鉴。

杨艳[9](2019)在《心理学视阈下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玉溪聂耳小学为例》文中指出中国历代社会培养人才,都十分重视德育。如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教位居首位。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孟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讲“才而无德,近乎于人;德而无才,近乎小人。”以上说法说的都是礼或德,这也是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的原因。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离不开德才兼备的人,小学是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主阵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小学德育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陆续下发了多个关于小学德育工作的文件,这些文件是指导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根据这些文件精神,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学习,认真组织,认真落实,认真执行,认真实践,使得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效果,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德育工作者和研究成果。但同时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表现在多个层面,诸如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家长层面、学校层面、课程层面、教学态度与方法层面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大大阻碍了德育的进行和效果的显现,是值得思考和加以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对国内外有关小学德育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掌握了相关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详细介绍了知情意行四者的内涵及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小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者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并紧紧围绕这四者的关系开展论述。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编的量表与访谈提纲,对玉溪市某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展开测量与调查,在获得已经取得的德育成绩的同时,还发现了当前正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道德认知不正确,道德情感不稳定,道德意志不坚定,道德行为有偏差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原因的剖析,发现有很多因素造成了这些问题的存在,诸如学生本人的因素、教师人格与道德因素、学校的因素、教师的教育态度与方法因素等。对这些问题从心理学视角展开分析,寻找当下小学德育工作中违背或不符合品德心理发展规律的做法,并从心理学视角给出解决建议,诸如强化小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包括人格与道德品质方面;遵循德育中人际交往的原则;以及拓宽多种德育途径等方式,以期望为我国的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王振宇[10](2019)在《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研究 ——以南京A大学图书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教育开展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它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推进先进思想传播的教育责任,是高校德育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德育教育的内容、形式也在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但在高校图书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德育教育活动不被重视、德育教育方式单一、德育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这与当前高校倡导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理念不相符。因此,在当前高校教育环境下,开展关于高等图书馆德育教育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立足于高校图书馆功能拓展的需要和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从南京A大学图书馆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践入手,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学科综合等方法,对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相关概念和内容进行阐述,找到研究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的理论支撑。再根据问卷调查、业务数据和阅读推广活动的汇总分析结果,从大学生的使用情况和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双向视角,寻找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的措施。高校图书馆面对当前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需要明确德育教育的定位,尽快转变传统的工作观念,加强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运用图书馆的文化载体优势和网络信息优势,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工作中去,在文献信息服务和阅读推广活动中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二、德育工作中的评价与沟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育工作中的评价与沟通(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现状研究 ——基于S中学三位老师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设计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班主任专业化方面的研究
        二、关于德育研究
        三、关于德育能力的研究
        四、关于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意义研究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班主任
        二、新任班主任
        三、德育能力
第二章 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与学校的联系
    第二节 三位班主任的选择
    第三节 学习型L老师班主任德育能力成长历程描述
        一、入职初期:德育专业知识素养不够----艰难的开端
        二、入职后的德育能力提升阶段
        三、L老师的反思
    第四节 改良派Z老师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历程
        一、初当班主任:用力过猛
        二、 德育与教学关系失衡:陷入自我矛盾僵局
        三、虚心求索:走入学生的世界
        四、班主任德育摸索阶段:处理关系——实现教育影响一致
        五、努力向成功的迈进:抽丝剥茧 耐心寻法
        六、Z老师的反思
        七、Z老师的希望
    第五节 学院派J老师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历程
        一、“豪门教育血统”-----奠定教育功底
        二、职业前教育培训-----铺自信前行之路
        三、接受现实:经验积累阶段
        四、J老师的反思
        五、J老师的希望
第三章 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角色模糊
    第二节 新任班主任综合素质与德育能力有限
        一、缺乏沟通之道
        二、德育素养欠缺
    第三节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能力缺乏
    第四节 有效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不够
    第五节 人际协调能力不够
    第六节 组织德育活动能力弱
        一、德育活动准备不充分,“度”的把控不到位
        二、德育活动形式宏大,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三、没有处理好德育活动与教学的关系
第四章 新任高中班级班主任德育能力发展受阻的原因
    第一节 学生自身
        一、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二、心理素质有待全面提高
        三、生命意识淡薄
    第二节 学校方面
        一、对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缺乏科学性评价
        二、忽视了高中新任班主任也需进行专业化发展
        三、班主任补贴杯水车薪
        四、班主任的选拔标准较低
        五、各年级间班主任年龄结构比较单一
        六、学校对德育工作能力不重视
    第三节 社会方面
        一、德育影响的冲突
        二、德育的盲目性
        三、职前教育的不完善
第五章 提升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途径
    第一节 综合能力
        一、加强对学习的关注-----提升德育知识素养
        二、协调关系促发展
        三、调整对学生的指导方式
    第二节 应用能力
        一、有效施加德育影响能力
        二、转变对德育评价方式-----提升评价学生发展的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新时代下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三元机制”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研究生德育的政策及现状
二、国内高校对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考核评价现状
三、构建新时代下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三元机制”
四、展望

(3)新时代中学生德育生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中学生德育生活化的基本概念及相关依据
    第一节 中学生德育生活化基本概念
        一、道德与德育
        二、生活化
        三、德育生活化
        四、中学生德育生活化
    第二节 德育生活化的理论借鉴
        一、西方德育思想理论
        二、国内德育生活理论
    第三节 新时代中学生德育生活化特征
        一、主体的实践性
        二、生活要素的多元性
        三、生活方式的互通性
        四、德育过程的实效性
    第四节 新时代中学生德育生活化基本原则
        一、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改方向
        二、坚持以中学生德育实践性为立足点
        三、坚持德育过程整体性、渐进性、反复性、创造性
第二章 中学生德育生活化现状调研与分析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
        一、问卷设计
        二、调查方法
    第二节 中学生德育生活化现状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分析
        二、学校德育实施情况分析
        三、学生对德育生活评价分析
第三章 中学生德育生活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中学生德育生活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目标实施不够清晰
        二、德育手段缺乏创新
        三、对德育对象欠缺关注度
        四、德育方式过于表面化
        五、德育结果缺乏可信度
    第二节 中学生德育生活问题原因分析
        一、学校德育建设欠缺真实性
        二、教师队伍亟待优化
        三、家庭氛围的影响
        四、外部环境的障碍
        五、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差
第四章 新时代中学生德育生活化解决对策
    第一节 强化中学德育生活化教育管理体系
        一、优化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强化德育课程协同理念
        二、整合德育教师队伍,提升德育教师地位
        三、优化课程评价机制,突出德育目标的阶段性
        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关注中学生现实生活
    第二节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力量
        一、重视良好家风建设,创设和谐家庭氛围
        二、培育家庭美德,注重家长示范作用
        三、构建家校协同培育模式
    第三节 创建符合中学生成长的德育环境
        一、充分发挥社会模范典型作用
        二、重视多元文化下的价值导向
        三、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第四节 中学生自觉顺应生活化要求
        一、主动寻求资源契机,提升自身素养
        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奉献精神
        三、培养自我反思能力,自觉践行生活化要求
结论
附录 中学生德育生活化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中学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的策略研究 ——基于粤西北山区D县孔子学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方法
二、中学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的理论探索
    (一)中学共青团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
    (二)中学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的优势
    (三)中学共青团组织在学校德育中应发挥的作用
三、中学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的现状呈现
    (一)中学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的组织建设状况
    (二)中学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的队伍建设状况
    (三)中学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的活动状况
    (四)中学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的活动经费状况
    (五)中学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的支持条件状况
四、中学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共青团组织缺乏领导和家长的支持
    (二)学生排斥中学共青团组织的德育工作
    (三)中学共青团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
    (四)中学共青团组织的课程缺乏系统性
五、中学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上级团组织队伍力量不足
    (二)学校受应试教育掣肘
    (三)家庭教育影响德育工作效果
    (四)社会环境让学生思想发生转变
六、加强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的建议
    (一)学校领导提高认识
    (二)团组织成员加强与同事的沟通
    (三)加强中学共青团参与中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四)优化共青团组织参与中学德育的队伍结构
    (五)形成“团-校”合力完善中学德育
    (六)提高运用互联网参与学校德育的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云南省漾濞县留守儿童德育有效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理论渊源及演进过程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留守儿童
        (二)德育
        (三)德育有效性
    六、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云南省漾濞县留守儿童德育的现状
    一、云南省漾濞县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教师德育意识有所增强
        (二)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得以推进
        (三)家校共育机制初步形成
        (四)留守儿童德育环境有所改善
    二、云南省漾濞县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足
        (二)对留守儿童关怀未实现常态化
        (三)留守儿童德育工作未实现体系化
        (四)德育工作形式化成分严重
        (五)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未实现科学化
    三、云南省漾濞县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分析
        (一)留守儿童德育工作本身具备一定的困难性
        (二)云南省漾濞县留守儿童成长于不完整家庭的较多
        (三)云南省漾濞县自然环境具有特殊性
        (四)云南省漾濞县社会环境具有特殊性
第二章 云南省漾濞县留守儿童德育有效性的现实境况
    一、留守儿童德育有效性弱化的现实表现
        (一)留守儿童德育内容的层次性窄化
        (二)留守儿童德育方法的科学性不足
        (三)留守儿童德育环境的优化性不强
        (四)留守儿童德育主体的参与性弱化
    二、留守儿童德育有效性弱化的现实特征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随年龄递增
        (二)独生子女家庭的留守儿童德育有效性更弱
        (三)留守儿童表现出了偏离成长规律的成熟
        (四)留守儿童的看护形式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五)同辈群体对留守儿童德育有效性的影响较大
第三章 云南省漾濞县留守儿童德育有效性弱化原因分析
    一、家庭对留守儿童德育工作支持存在障碍
        (一)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二)留守儿童监护人具有文化水平的局限
        (三)留守儿童父母婚变较多
        (四)留守儿童监护人德育理念不足
    二、学校对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实施存在滞后
        (一)学校德育形式单一脱离实际
        (二)学校德育管理思维僵化
        (三)山区中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
        (四)山区教师流动性较大
    三、家校德育责任推诿现象严重
    四、社会对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帮扶存在偏差
第四章 提升云南省漾濞县留守儿童德育有效性的对策
    一、提升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德育理念
    二、学校创建宜生德育体系
        (一)优化留守儿童德育课程体系
        (二)创新留守儿童德育实施体系
    三、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给予教师人文关怀解决教师生存困境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
        (三)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四、唤醒留守儿童潜在的道德主体意识
    五、营造良好留守儿童德育环境
        (一)营造和谐化的家庭德育氛围
        (二)形成关怀化的学校德育风气
        (三)创造常态化的社会德育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的社会道德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选题缘由
        1.学校德育变革是促进社会道德发展的重要路径
        2.社会道德状况是制约学校德育变革的重要因素
        3.社会道德之于学校德育变革影响的研究相对匮乏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德育变革
        2.社会道德
    (四)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创新之处
    (六)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案例分析法
        3.访谈法
一、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发展的整体图景
    (一)评价我国社会道德发展整体图景的方法论依据
        1.价值观立场
        2.认识方法论
    (二)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发展的现状
        1.我国社会道德发展的主流:优良社会道德的发展与进步
        2.我国社会道德发展的支流:不良社会道德的存在与蔓延
二、社会道德是制约学校德育变革的重要因素
    (一)道德启蒙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功能
    (二)社会教育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场域
    (三)社会道德是制约学校德育变革的基础变量
三、我国社会道德发展之于学校德育变革影响的分析
    (一)社会道德对学校德育目标变革的影响
    (二)社会道德对学校德育课程变革的影响
        1.社会道德对学校德育学科课程的影响
        2.社会道德对学校德育活动课程的影响
        3.社会道德对学校德育隐性课程的影响
    (三)社会道德对学校德育主体变革的影响
        1.社会道德对教师的影响
        2.社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
    (四)社会道德对学校德育评价变革的影响
    (五)社会道德对学校德育方法变革的影响
四、社会道德影响学校德育变革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与社会合作育人作用尚未彰显
        1.学校与家庭、社会合作目的的功利化
        2.学校与家庭、社会合作对象的边缘化
        3.学校与家庭、社会沟通合作的形式化
    (二)学校道德教育对社会道德资源的忽视
        1.学校对社会道德育人作用的忽视
        2.学校对优良社会道德资源的挖掘不充分
        3.学校缺乏对不良社会道德的抵御机制
    (三)教师对学生树立正确社会道德观念的引导不力
        1.教师自身道德素质需要提高
        2.教师的德育方法单一乏力
        3.教师德育评价方式保守落后
    (四)家庭对儿童社会道德教育的失位
        1.家长的道德素养尚待提升
        2.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待改善
        3.家庭德育的内容尚需拓展
        4.家长的角色定位尚需明晰
        5.家长的教育方式仍需完善
五、学校德育变革获取社会道德支持的有效路径
    (一)社会应彰显与学校合作育人的良好氛围
        1.明晰学校与家庭、社会合作的目的
        2.正确处理社会德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
        3.提高学校与家庭、社会沟通的实效性
    (二)学校应主动挖掘社会道德资源
        1.学校要重视社会道德的育人作用
        2.深入挖掘优良社会道德资源,丰富德育内容
        3.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道德的影响
    (三)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社会道德观念的引导
        1.提升道德素养,发挥示范作用
        2.更新德育方法,加深道德理解
        3.优化教育评价,丰富道德体验
    (四)家长应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氛围
        1.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发挥榜样作用
        2.加强自我教育,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3.明晰社会道德影响,准确定位教育角色
        4.采用多元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1 、关于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形成的研究
        2 、关于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主要内容的研究
        3 、关于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主要特征的研究
        4 、关于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理论价值的研究
        5 、关于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当代启示的研究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与不足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青年概念的界定
        (二) 德育概念的界定
        (三)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含义
第一章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形成条件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德育思想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青年德育思想
        三、 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德育实践的经验总结
        四、 毛泽东的求学、成长经历
    第二节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萌芽期
        二、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形成期
        三、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成熟期
        四、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发展期
第二章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青年德育地位论
        一、 强调“三育并重,德育为首”
        二、 强调“思想和政治是统帅,是灵魂”
    第二节 青年德育目标论
        一、 培养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接班人
        二、 培养“又红又专”“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第三节 青年德育内容论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二、 爱国主义教育
        三、 理想信念教育
        四、 人生观教育
        五、 艰苦奋斗教育
    第四节 青年德育原则论
        一、 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
        二、 坚持青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
        三、 坚持以青年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 坚持齐抓共管、全方位管理的原则
    第五节 青年德育方法论
        一、 “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教育法
        二、 “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理论灌输法
        三、 “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法
        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激励法
第三章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主要特征及理论价值
    第一节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 显着的实践性
        二、 鲜明的民族性
        三、 严密的系统性
    第二节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青年德育思想
        二、 完善和充实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三、 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德育思想的基石
第四章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 坚持德育为先,明确青年德育培养目标
        一、 坚持德育为先,认识青年德育的重要地位
        二、 明确德育目标,坚定青年的政治方向
        三、 做到因时而进,培育青年的核心价值观
        四、 立足时代要求,凝聚青年的建设力量
    第二节 夯实内容基础,强化青年德育价值引领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青年政治素养
        二、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青年精神之基
        三、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青年责任担当
        四、 加强人生观教育,培养青年服务意识
    第三节 遵循育人规律,把握青年德育工作原则
        一、 践行知行合一,优化青年德育过程
        二、 把握青年特点,引导青年成长成才
        三、 多方联动配合,抓好青年德育工作
        四、 注重循序渐进,着眼青年德育需求
    第四节 改进德育方法,增强青年德育工作实效
        一、 以情理相融为前提,坚持说服式德育方法
        二、 以示范引领为基础,坚持榜样式德育方法
        三、 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坚持渗透式德育方法
        四、 以回归实践为根本,坚持体验式德育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城市新区
        1.3.2 德育实效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理论依据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3 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的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
    2.1 确定研究对象
        2.1.1 城市新区学校的特征
        2.1.2 温江区H学校的概况
        2.1.3 研究对象的确定
    2.2 调查设计
        2.2.1 调查对象与方法
        2.2.2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编制
    2.3 组织实施
        2.3.1 调查资料收集
        2.3.2 问卷信效度检测
3 温江区H学校小学德育实效调查分析
    3.1 问卷调查分析
        3.1.1 德育重要性与作用分析
        3.1.2 德育实施途径分析
        3.1.3 德育内容分析
        3.1.4 德育课授课方式分析
        3.1.5 家校交流与合作现状分析
        3.1.6 学生情况分析
        3.1.7 学校德育效果分析
    3.2 访谈调查分析
        3.2.1 小学德育的目标和主要依据
        3.2.2 小学德育工作主要措施
        3.2.3 小学德育工作成效
        3.2.4 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计划
4 温江区H学校小学德育实效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4.1 温江区H学校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4.2.1 学生呈现多样化,德育难度较高
        4.2.2 家庭教育乏力,家校合作待加强
        4.2.3 德育队伍力量不足,育人体系待健全
        4.2.4 德育课程校本化、本土化不足
    4.3 温江区H学校小学德育实效的优化策略
        4.3.1 总结经验,优势发展
        4.3.2 发现问题,推动发展
        4.3.3 本土德育,特色发展
        4.3.4 结合实际,稳步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调查问卷(小学生卷)
附录B 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C 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D 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调查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9)心理学视阈下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玉溪聂耳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二、工作中的困惑
        三、研究的可行性
    第二节 选题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小学德育研究现状
        二、国内小学德育研究现状
        三、个人见解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五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德育的实质
    第一节 小学德育概述
    第二节 德育和各育的关系
        一、五育的界定
        二、德育为首
    第三节 德育和心理学关联性及德育的心理结构
        一、德育和心理学关联性
        二、德育的心理过程
    第四节 小学生德育心理的独特性
        一、小学生认知特点分析
        二、小学生情绪情感特点分析
        三、小学生意志特点分析
        四、小学生行为特点分析
第三章 研究过程
    第一节 问卷设计
        一、测评维度与指标
        二、调查
    第二节 调查结果
    第三节 心理学视阈下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道德认知偏差
        二、小学生道德情感淡薄
        三、小学生道德意志不坚定
        四、小学生道德行为缺乏持续性
    第四节 小学德育实施及分析
        一、德育实践活动展示
        二、德育实施途径分析
    第五节 当前小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心理学原因分析
        一、德育工作未满足德育的心理机制
        二、教师德育态度、方法与工作能力不佳
        三、教师存在人格或品德缺陷
        四、家庭德育没有与学校德育有效衔接
第四章 心理学视阈下小学德育问题的解决建议
    第一节 强化小学生知情意行的合一
        一、强化小学生的道德认知
        二、强化小学生的道德情感
        三、锻炼小学生的道德意志
        四、塑造小学生的道德行为
    第二节 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第三节 遵循德育中人际交往的原则
    第四节 拓宽德育途径
        一、构建校园文化与隐性课程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三、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
        四、家校合作开展德育工作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研究 ——以南京A大学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情况
        一、国外研究情况
        二、国内研究情况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方法
        二、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三、案例分析研究方法
        四、比较分析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点、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一、研究重点
        二、可能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理论概述
    第一节 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
        一、相关概念
        二、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的定位
        三、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的特殊性
    第二节 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的内容
        一、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三、人生观教育
        四、价值观教育
        五、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节 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的过程
        一、提高道德认识
        二、确立道德信念
        三、陶冶道德情感
        四、锻炼道德意志
        五、养成道德习惯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案例概况
        一、部门概况
        二、德育工作概况
    第二节 调研情况和业务数据
        一、调研情况
        二、业务部门数据汇总
        三、阅读推广活动概况
    第三节 汇总结果分析
        一、德育教育已有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完善措施
    第一节 加强德育教育认识,加强实践指导
        一、获得学校支持
        二、加强理论内容学习
        三、加强教育实践指导
    第二节 在管理服务中贯彻德育教育理念
        一、文化载体建设
        二、教育能力提升
    第三节 以阅读推广强化德育教育
        一、平台建设
        二、机制保障
        三、发展目标
    第四节 探索网络德育路径
        一、构筑网络教育阵地
        二、整合优势资源
        三、有效利用自媒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德育工作中的评价与沟通(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现状研究 ——基于S中学三位老师的调查[D]. 李佳倩.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新时代下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三元机制”构建[J]. 杨思霞. 现代职业教育, 2021(06)
  • [3]新时代中学生德育生活化研究[D]. 马燕燕.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4]中学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德育的策略研究 ——基于粤西北山区D县孔子学校的调查[D]. 逄迪.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5]云南省漾濞县留守儿童德育有效性问题研究[D]. 杜淑菁. 大理大学, 2020(05)
  • [6]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的社会道德基础研究[D]. 高红.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 肖彩燕.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调查研究[D]. 侯天凤. 成都大学, 2020(08)
  • [9]心理学视阈下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玉溪聂耳小学为例[D]. 杨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高校图书馆德育教育研究 ——以南京A大学图书馆为例[D]. 王振宇. 南京工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德育工作中的评价与沟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