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量数据的监督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2021)在《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等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7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5号《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等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已于2021年7月30日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于连超[2](2021)在《地方计量立法的制度创新及其启示》文中认为我国地方计量立法主要表现为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综合立法和分别立法两种模式,并存在与其他相关立法相互交叉的现象。地方计量立法在立法目的、基本原则、数字化转型、"民用三表"、调整对象扩大化和计量校准等方面有诸多制度创新。计量法修订应在明确立法定位、确定基本原则、扩大调整对象及监管方式现代化等方面积极吸收地方立法的先进经验。
广州市人民政府[3](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重心下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文中研究表明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21]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化"放管服" 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市政府决定取消和重心下移2597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其中取消269项,实行重心下移、改由区(含功能区,下同)就近实施2328项。各区、市有关部门要做好落实和衔接工作,细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效能,推进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
孙亮[4](2021)在《新形势下昌图县计量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监管部门,这一重要的职能部门,承担着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责。在市场监管诸多工作领域中,计量监管是其中重要一项,这项工作是否顺利开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生产和百姓民生福祉。自2017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相应政策,对市场监管执法体制进行了全面部署,对监管人员的能力、素质和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域计量器具监管不同于大中城市,其特殊性在于检定设备更新缓慢,专业的计量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监管后劲不足,这种状况间接导致了县域计量监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工作瓶颈越来越深。本文依托政府规制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有限政府理论,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以昌图县计量监管情况为例,对当下存在于县级区域内的计量监管领域政策法规不配套、人员素质总体不高、诚信意识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等四个方面问题进行了阐释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旨在以此为接入点,提升县域计量监管工作力度、优化市场服务质量,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张帆[5](2020)在《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计量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仅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更保障着生产贸易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其地区范围内有众多的石油、化工、医药等企业,涉及法制计量管理的计量器具众多。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是连云港地区唯一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其公益职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本区域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和法制计量管理的有效性。随着《计量法》的修改和新的《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颁布,如何在事业单位改革浪潮中转变职能,提升技术能力,强化公益属性,是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发展历程梳理与公益职能发挥现状分析基础之上,发现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过程中存在“职能定位模糊、强制检定业务范围小、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落后、CNAS校准项目能力建设薄弱与服务意识欠缺”等相关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体制行政化、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与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是导致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发挥中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针对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过程中存在突出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的先进经验,结合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实际现状,认为要想整体强化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的公益职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履行中心职能,拓展公益计量检定测试领域;其次,夯实基础,提升公益能力;第三,加强计量宣传,普及计量知识;最后,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北京市人民政府[6](2020)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使部分行政权力和办理部分公共服务事项的决定》文中提出京政发[2019]2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决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和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决定,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经
王欣[7](2020)在《中俄国有企业改革的约束条件与政策选择比较研究 ——基于系统科学理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选择与调整必须兼顾国家各个方面的利益诉求,实现国家系统整体持续优化,否则不利于改革的深化,甚至形成逆转。国家是一个系统,包括企业子系统、政治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国际关系子系统等等,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国有企业改革政策选择的约束条件,约束条件直接制约改革政策的选择,政策效果也会改变约束条件的状况,国有企业改革约束条件与政策选择之间具有双向动态平衡制约的系统性关系。国有企业具有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多种功能,经营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目标,国有企业改革需要配套制度较多,改革政策效果具有系统性特征,多重功能、目标、配套制度约束下的改革政策选择与调整是非常复杂的国家系统性问题。从国家系统性角度出发,依据系统科学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方法,通过中俄国有企业改革的比较研究可知,国家系统整体的演变状态直接制约政府的改革政策选择,尤其是政府的稳定状态具有决定性意义;渐进式改革路径和大规模私有化路径各有利弊,针对不同的约束条件,适合不同的改革目标,总体比较,基于实现国家系统整体优化目标,渐进式改革路径具有优势;国有企业改革需要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消费品市场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密切配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是确保改革政策具有系统适应性的基础;改革的深化与逆转取决于政策的系统性效果,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存在双重目标,改革政策必须以实现国家系统整体持续优化作为首要目标,如果优先重视企业子系统的优化,可能造成国家系统整体负面影响,企业子系统优化目标更难实现,甚至引起改革的逆转,因此,必须根据政策效果和不断演化的约束条件,相机抉择调整政策,确保国家各个子系统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国家系统整体持续优化;改革过程中必然存在负面效果破坏国家系统整体持续优化,发展民营和外资企业,能够使改革的负面效果得到有效缓解,促进国家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确保改革过程中国家系统整体持续优化;改革过程中的政策协同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稳定性和行政能力,战略性国有企业是保障政府的稳定性和行政能力的基础,国家系统整体优化状态是改革政策选择与调整的序参量,必须根据序参量的演化规律,确保国有企业改革政策选择与调整的协同性,促进改革深化。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国家转型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国际约束条件,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形成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促改革的良性循环,实现国家系统整体持续优化,在此基础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本文的论述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选题依据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回顾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综合来看,依据系统科学理论、针对中俄国有企业改革约束条件与政策选择的比较研究很少,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指出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系统科学理论和实证方法的运用。第二章阐述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现代系统科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系统科学理论,主要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协同论、耗散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论。第三章回顾中俄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过程,从总体上比较分析两国改革政策的异同,指出两国改革政策选择始终贯穿系统性指导思想,由于约束条件不同,改革初始政策存在较大差异,改革过程中政策根据约束条件演化不断调整,具有殊途同归的特征。第四章首先依据系统科学的突变论分析国家系统整体演变状态对于初始改革政策选择的制约作用,阐释中俄改革初始政策差异的主要原因;然后依据系统科学的系统论分析中俄改革初始政策的目标,指出基于实现国家系统整体优化目标,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政策与俄罗斯的大规模私有化改革政策都具有相应合理性;最后依据系统科学的信息论分析中俄改革初始政策的适应性,指出改革政策选择必须尊重和把握国家系统整体演变规律,才能取得良好适应性效果。第五章首先依据系统科学的控制论分析改革过程中的政策效果、约束条件演化和政策调整,指出保持改革政策效果的协调性,实现国家系统整体持续优化是改革深化的关键因素,是改革政策选择与调整的内在约束;然后依据系统科学的耗散论分析中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家系统的有序性,指出必须发展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缓解国有企业改革造成的负面效果,促进国家系统形成耗散结构,进而带动改革过程中国家系统整体持续优化;最后依据系统科学的协同论指出国家系统整体优化状态是改革政策选择与调整的序参量,稳定的政府是保障改革政策协同性的关键因素,战略性国有企业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基础。第六章全面采用系统燕尾突变模型、系统层次分析模型、系统灰色关联度模型、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耗散结构模型、系统哈肯模型,针对中俄国有企业改革政策与约束条件之间的突变性、目的性、适应性、协调性、有序性、协同性等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检验前文的论述和分析;第七章阐述研究结论并且针对中国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8](2019)在《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SDPR-2019-0330009鲁市监法规字[2019]8号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局各处室、直属单位:《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已经2019年11月17日省局局务会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试行)》(鲁市监法规字[2019]1号),认真遵照执行。《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自2019年12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12月19日。本基准生效前制定的有关市场监督管理(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管理除外)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同时废止。
杨怀福[9](2019)在《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油品损耗管控改进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扩大,销售利润公开透明,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在逐渐缩小,油品销售企业也不例外,进货成本由集团公司统一划定,销售价格由发改委统一定价,如何在进货成本和销售价格锁定的前提下,提高油品销售企业的利润,是企业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而油品为液态产品,在生产、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都会产生损耗,因此,油品的损耗管理是关键环节。如何科学合理的运用控制理论,完善油品损耗管控体系,成为油品销售企业改进油品损耗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的油品损耗管控为研究对象,以控制理论为基础,采用案例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油品损耗管控的改进进行研究。首先,本文结合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的市场环境情况和第三方承运方情况,在了解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油品损耗管控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的油品损耗管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本文从完善管控制度、运输环节损耗控制和保管环节损耗控制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油品损耗管控体系改进方案,以期达到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降耗增效的目标。最后,本文从员工保障、技术设备保障和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实施保障措施,以确保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油品损耗管控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使油品损耗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从而提升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保善英[10](2019)在《某型飞机计量保障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完成计量确认并能持续控制测量过程而建立的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被称为计量保障体系。某型飞机作为我军新技术设备,其计量保障是装备技术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在通用的计量保障体系基础上,针对某型飞机建立其专用的计量保障体系,才能准确掌控某型飞机的技术完好性,确保某型飞机的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本文对某型飞机计量保障体系做了如下研究:(1)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标,研究了国内外在航空机型方面的计量保障模式,提出针对某型飞机建立其特有的计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2)先分析了某型飞机计量保障的总体需求,针对提出的总体需求研究设计了某型飞机计量保障体系架构,基于计量保障体系架构研究设计了的某型飞机系统和技术功能框架模型;(3)研究了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某型飞机计量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务,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设计了某型飞机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计量保障工作的内容,提出推行全寿命周期计量保障工作的建议;(4)研究了某型飞机不同阶段的可计量性,对可计量性参数进行分析后,研究设计了可计量性指标体系的确定方法,基于可计量性,研究设计了某型飞机扭矩传感器远程校准系统。
二、计量数据的监督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量数据的监督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2)地方计量立法的制度创新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方计量立法的基本特征 |
(一)立法渊源: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并举 |
(二)立法模式:综合立法模式与分别立法模式共存 |
(三)立法范围:计量立法与相关立法相互交叉 |
二、地方立法对计量法的制度创新 |
(一)明确立法目的的含义 |
(二)确定计量活动的基本原则 |
(三)回应数字化时代的制度诉求 |
(四)规定“民用三表”的监管措施 |
(五)调整对象的扩大化 |
(六)规定计量校准的监管 |
三、地方立法对计量法修订的启示 |
(一)立法定位:国家计量体系的法制化 |
(二)基本原则:科学严谨与诚实信用 |
(三)调整对象:从器具法走向量值法 |
(四)监管方式:现代化改造 |
(4)新形势下昌图县计量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三、技术路线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计量 |
二、监管 |
三、计量检定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和应用 |
一、政府规制理论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三、有限政府理论 |
第三章 昌图县计量监管现状及问题 |
第一节 昌图县计量监管工作现状 |
一、昌图县计量监管体制现状 |
二、昌图县计量器具配属及检定现状 |
三、监管人员现状 |
四、昌图县计量检定现状 |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计量监管权威性不强 |
二、监管人数短缺且素质不高 |
三、计量器具使用者不熟悉流程甚至存在弄虚作假问题 |
四、监管基础薄弱 |
第四章 昌图县计量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设计 |
一、调查地选择的依据 |
二、问卷设计与样本数据收集 |
三、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政策法规不配套 |
二、人员素质总体不高 |
三、诚信意识不健全 |
四、对计量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五章 县域计量监管存在问题解决的对策 |
第一节 健全计量法律法规 |
一、尽快制定自由裁量基准 |
二、加大计量违法处罚力度,加快专业法制定进程 |
三、制定非强检计量器具目录 |
第二节 提高计量监管能力 |
一、强化计量监管队伍建设 |
二、重视计量监督员的设置 |
第三节 强化诚信宣传力度 |
一、加大计量监管宣传力度 |
二、树立诚信典型 |
第四节 增强政府监管职能的执行效用 |
一、政府统一调配加大资源投入 |
二、保障计量监管领域经费,提高计量器具检定率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县域计量监管原因分析访谈提纲 |
附录Ⅱ 县域计量监管问题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强化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计量检定测试中心 |
2.1.2 公益服务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有限政府理论 |
2.2.2 公共物品理论 |
第3章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现状分析 |
3.1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机构公益职能演进历程 |
3.1.1 机构概况 |
3.1.2 职能定位 |
3.1.3 业务组成 |
3.2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展现状 |
3.2.1 计量检定和计量校准能力建设 |
3.2.2 强制检定工作 |
3.2.3 其他公益职能发挥情况 |
第4章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4.1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
4.1.1 职能定位模糊 |
4.1.2 强制检定业务范围较小 |
4.1.3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落后 |
4.1.4 CNAS校准项目能力建设薄弱 |
4.1.5 服务意识欠缺 |
4.2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管理体制行政化 |
4.2.2 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
4.2.3 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
第5章 国内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经验借鉴 |
5.1 国内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经验借鉴 |
5.1.1 无锡市计量测试院 |
5.1.2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
5.2 国外管理计量技术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经验借鉴 |
5.2.1 美国 |
5.2.2 日本 |
5.2.3 俄罗斯 |
第6章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的对策建议 |
6.1 履行中心职能,拓展公益计量检定测试领域 |
6.1.1 稳步推进强制检定工作 |
6.1.2 夯实日常检定工作 |
6.1.3 拓展公益计量检定测试领域 |
6.2 夯实基础,提升公益能力 |
6.2.1 加强产业计量中心建设 |
6.2.2 加强能源计量中心建设 |
6.2.3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
6.3 加强计量宣传,普及计量知识 |
6.3.1 民生计量进社区 |
6.3.2 计量知识进校园 |
6.3.3 计量工作进市场 |
6.4 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
6.4.1 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
6.4.2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检测时间 |
6.4.3 创新服务方式,实施互联网+计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 |
附件2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可开展的强制检定项目 |
附件3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规定 |
(7)中俄国有企业改革的约束条件与政策选择比较研究 ——基于系统科学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有企业改革的约束条件研究 |
1.2.2 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选择研究 |
1.2.3 约束条件与政策选择的系统性关系研究 |
1.2.4 约束条件与政策选择的实证计量研究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论文的创新 |
1.4.2 论文的不足 |
第2章 国有企业改革约束条件与政策选择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系统科学 |
2.1.1 现代系统科学 |
2.1.2 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理论 |
2.2 经济学 |
2.2.1 转轨经济学 |
2.2.2 新制度经济学 |
2.2.3 国际政治经济学 |
2.3 企业管理学 |
2.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3.2 国有企业功能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俄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比较 |
3.1 中国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 |
3.1.1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 |
3.1.2 改革开放时期的国有企业改革 |
3.2 俄罗斯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 |
3.2.1 苏联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 |
3.2.2 俄罗斯国家转型时期的国有企业改革 |
3.3 中俄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比较 |
3.3.1 系统思想贯彻始终 |
3.3.2 改革兼顾双重目标 |
3.3.3 政策路径逐渐趋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俄国有企业改革的初始约束条件与政策选择比较分析 |
4.1 中俄国有企业改革的初始约束条件比较 |
4.1.1 初始政治约束条件 |
4.1.2 初始经济约束条件 |
4.1.3 初始国际约束条件 |
4.2 中俄初始政策路径比较 |
4.2.1 初始政治约束与初始政策路径 |
4.2.2 初始经济约束与初始政策路径 |
4.2.3 初始国际约束与初始政策路径 |
4.2.4 国家系统状态制约政策路径选择 |
4.3 中俄初始政策目标比较 |
4.3.1 中俄初始改革政策的政治目标 |
4.3.2 中俄初始改革政策的经济目标 |
4.3.3 中俄初始改革政策的国际目标 |
4.3.4 国家系统演变目标制约政策路径选择 |
4.4 中俄初始政策的适应性比较 |
4.4.1 初始政策与政治约束适应性 |
4.4.2 初始政策与经济约束适应性 |
4.4.3 初始政策与国际约束适应性 |
4.4.4 国家系统演变规律制约政策适应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约束条件与政策调整比较分析 |
5.1 中俄改革过程中的约束条件比较 |
5.1.1 改革过程中的政治约束条件演化 |
5.1.2 改革过程中的经济约束条件演化 |
5.1.3 改革过程中的国际约束条件演化 |
5.2 中俄改革过程中的政策调整比较 |
5.2.1 政治约束条件演化与政策调整 |
5.2.2 经济约束条件演化与政策调整 |
5.2.3 国际约束条件演化与政策调整 |
5.2.4 国家系统整体优化状态决定改革的深化与逆转 |
5.3 中俄改革过程中的国家系统有序性比较 |
5.3.1 中俄的政策调整与国家系统有序性演化 |
5.3.2 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保障国家系统有序性 |
5.3.3 适度发展外资企业保障国家系统有序性 |
5.4 中俄改革过程中的政策协同性比较 |
5.4.1 政府是改革政策协同性的关键因素 |
5.4.2 战略性国有企业是保障政府行政能力的必要条件 |
5.4.3 改革政策选择的序参量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中俄国有企业改革的约束条件与政策选择实证比较分析 |
6.1 中俄国有企业改革约束条件制约政策选择实证比较分析 |
6.1.1 燕尾突变模型的构建与指标选取 |
6.1.2 改革政策选择突变指数测算 |
6.1.3 改革约束条件制约政策路径选择比较分析 |
6.2 中俄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目标与路径选择实证比较分析 |
6.2.1 层次分析模型建构与指标选取 |
6.2.2 改革政策选择层次分析指标测算 |
6.2.3 改革政策的目标与路径选择比较分析 |
6.3 中俄国有企业改革政策适应性实证比较分析 |
6.3.1 灰色关联度模型建构与指标选取 |
6.3.2 改革政策适应性灰色关联度指标测算 |
6.3.3 改革政策的适应性比较分析 |
6.4 中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家系统整体优化与政策调整实证比较分析 |
6.4.1 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
6.4.2 改革政策耦合协调度指标测算 |
6.4.3 国家系统整体优化与改革政策调整比较分析 |
6.5 中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家系统有序性实证比较分析 |
6.5.1 耗散结构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
6.5.2 改革过程中系统耗散结构指数测算 |
6.5.3 国家系统有序性比较分析 |
6.6 中俄国有企业改革政策选择序参量实证比较分析 |
6.6.1 哈肯模型的构建与指标选取 |
6.6.2 改革政策选择序参量指标测算 |
6.6.3 改革政策选择序参量比较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9)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油品损耗管控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评价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油品损耗概念及控制理论基础 |
2.1 油品损耗概念与分类 |
2.1.1 油品损耗概念 |
2.1.2 油品损耗的分类 |
2.2 控制理论 |
2.2.1 控制的含义 |
2.2.2 控制的作用 |
2.2.3 控制的类型 |
2.2.4 油品损耗控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油品损耗管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概况 |
3.1.1 市场环境情况 |
3.1.2 第三方承运方情况 |
3.2 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油品损耗管控现状 |
3.3 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油品损耗管控问题分析 |
3.3.1 管控制度不完善 |
3.3.2 运输环节中的问题 |
3.3.3 销售保管环节中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油品损耗管控改进措施 |
4.1 完善管控制度 |
4.1.1 制定油品损耗控制点制度 |
4.1.2 制定损耗管控考核机制 |
4.1.3 强化过程监督 |
4.2 运输环节的损耗控制 |
4.2.1 加强计量管理 |
4.2.2 按期检定和更新计量器具 |
4.2.3 改进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管理 |
4.2.4 引进智能锁控系统 |
4.3 保管环节的损耗控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油品损耗管控实施保障 |
5.1 员工保障 |
5.1.1 开展实际案例教育培训 |
5.1.2 开展计量培训 |
5.2 技术设备保障 |
5.2.1 做好设备日常维护 |
5.2.2 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
5.3 组织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10)某型飞机计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标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标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国外航空计量保障情况 |
1.2.2 国内航空计量保障情况溯源 |
1.2.3 我国航空计量体系与先进的航空计量体系之间的差距 |
1.2.4 建设先进的航空计量体系的重要性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某型飞机计量保障体系架构建立 |
2.1 计量保障体系架构 |
2.1.1 总体需求分析 |
2.1.2 计量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
2.1.3 计量法基础上的关键操作控制分析 |
2.1.4 计量管理系统的设计 |
2.2 计量保障体系架构基础上的系统和技术功能框架模型 |
2.2.1 功能框架模型 |
2.2.2 技术架构 |
2.2.3 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
2.2.4 信息建模技术 |
2.2.5 集成技术 |
2.2.6 服务组件技术 |
2.2.7 条码技术 |
2.2.8 工作流技术 |
2.3 计量保障体系法制方面分析 |
2.4 计量保障体系管理方面分析 |
2.4.1 计量师系统 |
2.4.2 计量监督管理体系 |
2.4.3 计量信息管理平台 |
2.5 计量保障体系技术方面 |
2.5.1 计量溯源体系 |
2.5.2 计量技术文件 |
2.6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某型飞机全寿命周期计量保障 |
3.1 全寿命周期计量保障概念 |
3.2 全寿命计量保障各阶段工作要求 |
3.2.1 预研阶段 |
3.2.2 论证阶段 |
3.2.3 研制阶段 |
3.2.4 试验阶段 |
3.2.5 定型阶段 |
3.2.6 使用阶段 |
3.2.7 维修阶段 |
3.3 某型飞机全寿命周期计量保障工作 |
3.3.1 各阶段计量保障要求 |
3.3.2 计量保障主要工作内容 |
3.4 推行全寿命周期计量保障的建议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某型飞机计量保障关键技术 |
4.1 可计量性设计研究 |
4.1.1 全寿命周期装备可计量性的要求分析 |
4.1.2 装备可计量性项目参数分析 |
4.1.3 可计量性设计流程 |
4.1.4 可计量性模型 |
4.2 某型飞机发动机风扇轴螺栓扭矩传感器远程校准系统 |
4.2.1 远程校准系统的特点及基本结构 |
4.2.2 扭矩传感器校准 |
4.2.3 扭矩传感器的远程校准系统全面设计 |
4.2.4 现场校准端方案设计 |
4.3 基于二级维修体制的自主保障 |
4.4 其他计量保障关键技术 |
4.4.1 其他计量保障关键技术 |
4.4.2 计量保障技术的发展方向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四、计量数据的监督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等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J].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浙江人大(公报版), 2021(03)
- [2]地方计量立法的制度创新及其启示[J]. 于连超.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2021(05)
- [3]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重心下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S1)
- [4]新形势下昌图县计量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孙亮.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5]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研究[D]. 张帆. 湘潭大学, 2020(02)
- [6]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使部分行政权力和办理部分公共服务事项的决定[J].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16)
- [7]中俄国有企业改革的约束条件与政策选择比较研究 ——基于系统科学理论[D]. 王欣. 辽宁大学, 2020(01)
- [8]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的通知[J].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9(33)
- [9]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油品损耗管控改进研究[D]. 杨怀福.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10]某型飞机计量保障体系研究[D]. 保善英.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