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压缩机风量调节浅析

螺杆压缩机风量调节浅析

一、浅析螺杆压缩机的气量调节(论文文献综述)

代勇,李新伟,李阳[1](2021)在《深冷装置密封气回收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针对深冷装置膨胀机、压缩机密封气放空的问题,提出了采用螺杆压缩机将密封气增压至装置入口的工艺方案,设计了密封气回收撬装及安装基础,满足了现场安装的空间要求;回收装置变频、回流、溢流调节系统,保证了回收装置与膨胀机平稳运行,实现了低压小流量密封气的安全回收,彻底熄灭了火炬长明灯,回收天然气资源同时,减小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陈国庆[2](2021)在《单螺杆压缩机啮合副两相油膜润滑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单螺杆压缩机以其转子受力平衡、无余隙容积、高速轻载、零部件少、易于装配与维修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建筑、冶金、制冷等领域。但是单螺杆压缩机啮合副极易磨损,导致排气量快速衰减,这一缺陷已成为制约单螺杆压缩机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此,本文以一台排气量为12 m3·min-1的单螺杆压缩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啮合副两相油膜润滑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文分析了单螺杆压缩机的工作过程和主要几何参数的选取准则以及单直线包络型面的设计方法。根据润滑油在星轮齿侧与螺槽壁面间隙内的流动特点,建立了考虑空化的单直线包络啮合副两相油膜流场计算模型,单齿周向油膜力矩计算模型,以及多齿耦合两相油膜合力矩的计算模型。本文搭建了啮合副两相油膜润滑性能实验台,对单直线包络型面、单圆柱包络型面和两圆柱包络型面啮合副润滑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包括变转子转速实验、变入口含气率实验、以及变齿侧包络型面实验。结果表明:对转子转速为600 r·min-1和1000 r·min-1时的两相油膜压力进行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其结果均表明:转子转速越大,星轮齿测两相油膜压力峰值越大,啮合副间隙内的高压两相油膜压力作用区域面积也越大,说明转子转速越大星轮齿侧两相油膜的流体动压更明显;两圆柱齿侧两相油膜承载力最大,其次是单圆柱齿,最后是单直线齿。本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型面齿侧两相油膜压力峰值相对误差不超过14.1%,说明本文建立的啮合副间隙油膜流场数学模型正确,计算精度满足要求,其数值计算方法可以用来模拟分析单螺杆压缩机啮合副两相油膜流场。对单螺杆压缩机工作过程中的啮合副两相油膜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入口含气率下星轮齿啮入段的油膜流场及星轮齿面的受力特性。并将数值模拟结果计入单齿周向力计算模型,获得星轮齿单齿上所受周向力矩。根据星轮齿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对单齿周向力矩进行多齿耦合,得到星轮的两相油膜合力矩。结果表明,该样机中,啮合副星轮齿在一个啮合过程中受到的总两相油膜合力矩呈周期性分布且均为负值,表明整个啮合过程中,齿前侧的油膜力矩处于主导地位。对不同入口含气率的油膜流场计算结果表明,其中含气率为20%时两相油膜综合力矩最大为-8.35 N·m,含气率为40%时两相油膜综合力矩最大为-8.19 N·m,含气率为60%时两相油膜综合力矩最大为-7.73 N·m,纯油状态下两相油膜力矩最小为-7.24 N·m。这表明,润滑油中加入少量气体,润滑油粘度升高,油膜力增强,星轮齿受到的不平衡力矩增大,星轮齿沿力矩方向发生偏转。导致在油膜力较小的一侧,啮合副间隙宽度减小,增加了星轮齿面磨损的可能性。

高卫丽[3](2021)在《螺杆空压机交流伺服恒压电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传统螺杆空压机多采用加卸载控制方式,此控制方式具有输出气压波动大、运行效率低和电能损耗高等缺点。因此,需要开发出节能高效的控制系统,从而实现螺杆空压机系统恒压输出气体。本文制定了螺杆空压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了一套螺杆空压机恒压输出气体的电控系统,并在实际工况中体现了其良好的节能控制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如下:(1)在理解螺杆空压机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螺杆空压机系统组成,对其主要零部件进行选型,包括交流伺服电机、空气过滤器、螺杆空压机、油气桶和储气罐等。分析螺杆空压机系统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螺杆空压机恒压输出气体的节能控制方案。(2)开发设计基于压力控制的模糊PID控制器,减少螺杆空压机系统输出气压的波动。通过Simulink软件建立螺杆空压机运行系统的仿真模型,将传统和模糊PID控制器加到螺杆空压机运行仿真模型中,并对两者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3)采用交流伺服电机驱动螺杆空压机来实现恒压的输出气体,完成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控制系统以三菱PLC为核心,采用结构化的梯形图方式对螺杆空压机系统进行程序编程,实现系统恒压的输出气体;采用Lab VIEW软件设计开发螺杆空压机的监测功能,实现对压力、温度和流量的实时采集、数据保存及报警提示等功能。(4)搭建螺杆空压机恒压输出气体的电控系统,并进行现场安装和调试运行,完成系统运行结果分析。试验平台在实际工作中运行平稳,能耗小。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实现了螺杆空压机系统的实时检测与气体恒压输出,满足了生产需求,达到了节能控制的目的。

李鹏[4](2021)在《无油双螺杆空压系统的节能研究》文中指出无油双螺杆空气压缩机在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然而整个空压机的运行成本也很高,尤其是能源成本的比重高达75%以上。当前,空压系统的节能措施主要有降低出气口压力、降低用气量的波动、更改电机类型、使用高效的润滑油、清洗冷却设备等。事实上,无油双螺杆空压系统不仅包括空压机本体,还包括空压机的空气过滤室、风冷系统、冷干机和相关附属管道。将无油双螺杆空压系统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耦合分析,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如何将这一思路转化成可行的操作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为了提高企业无油双螺杆空压系统的运行效率,采用理论和试验相结合,辅之以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空压系统进行了设计和优化。通过对空压系统的结构研究,分析了空压系统的控制系统和机械结构,明确了现行空压系统的结构以及管网构成。通过空压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指出了空压系统现存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空压系统的冷却系统,管网结构和运行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通过ANSYS Fluent对采用袋式过滤器的空压系统的空气过滤室进行了分析,重点模拟了的不同结构的空气过滤室的全压降。结果表明,采用多进气口的空气过滤室的全压降在一定条件下要低于采用单独进气方式的空气过滤室结构。Solidworks对需改进的空压机风冷管道建模,并通过Flow Simulation研究的风冷管道外墙的流体分布。结果表明,当空压机的排气口与空压机的进气口在一定距离之后,空压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冷却气体是不会回流到进气口的。当冷却气体的出气口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低于一定范围后,从空压机的冷却气体排气窗的冷却气体是有可能再次进入空压机进气口。此外,冷却气体的排气的速度,空压的进气速度,百叶窗的结构,排气口与进气口之间的距离也会影响冷却气体排气外墙的气体分布。通过AFTFathom分析了冷却水循环,分别采用不同的离心泵和无油双螺杆空压机在不同的工况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冷干机和空压机管道和换热器的型号差异,因此其对应的阻抗也不同,在不进行调节时非常容易导致水力不平衡。相对于空压机的高阻抗,调节冷干机的循环水阀门对空压机的循环水改变并不大。最后,对整个空压系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空压机的一级压缩多变指数比二级低,两者均高于等熵指数,且随电动机负载率的增加先减小后稳定;将中间冷却器考虑在内后,一级多变指数略高于二级,两者均小于等熵指数,且随电动机负载率的增加略微上升。随电动机负载率的增大,一级压缩排气温度逐步降低,二级压缩排气温度逐渐增加,一级排气压力略有降低,二级排气压力略有升高。

景洲[5](2020)在《速冻食品双级螺杆制冷机组的研发与应用》文中提出速冻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使人们对产品冻结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立足实际需求,研发双级螺杆压缩机组(以75HP机组为例),并对其运行结果进行分析。首先,对系统的负荷构成进行分析并计算出总负荷为59.07kW,在此基础上选择了 75HP压缩机。通过对单、双级压缩的热力计算发现,双级压缩单位质量制冷能力提高39%,理论耗功率降低18%,符合预期要求。其次,对机组的主要部件及循环系统进行整机研发设计。设计出换热面积1.5m2板式经济器一台、换热面积1.92m2管壳式油冷却器一台、直径257mm的油分离器一台、容积0.16m3高压储液器一台,冷凝器选取排热量为280kW的蒸发式冷凝器。选取了制冷剂、冷冻油循环管路及其管路阀件,研发出一套单机双级压缩循环系统。对设计机组实际的运行参数进行分析。在机组运行期间(2018年12月到2019年8月),压缩机吸气压力在-0.1bar~0.1bar之间波动,蒸发温度在-45℃±2℃范围内波动,排气温度<70℃,冷冻油供油压差<1bar,机组运行稳定。结合运行参数,拟合出中间压力与蒸发、冷凝压力的关系式。吸气压力变化时,高压级压缩比的变化比低压级压缩比大50%,吸气压力变化对高压段影响更为显着。运行数据表明:2018年12月到2019年3月,月平均小时能耗约38 kW·h。2019年4到7月,月平均小时能耗增大到43.49 kW·h。机组COP在冬、春季节(2018年12月到2019年5月)约为1.7;在夏季(2019年6到7月),COP减小为1.4。分析影响COP的因素发现:COP与蒸发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冷凝温度、湿球温度及中间压力呈负相关关系,并且蒸发温度对COP的影响大于冷凝温度对COP的影响。对比相同工况(-45℃蒸发,36℃冷凝温度下)不同类型压缩机的COP发现:双级螺杆压缩机的COP比双级活塞压缩机大20%,是单级涡旋压缩机的2.6倍。

饶静[6](2020)在《某型号双螺杆压缩机结构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双螺杆压缩机是将低压气体转换为高压气体的一种回转机械,其依靠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目前,双螺杆压缩机虽然在转子型线设计方面取得革命性进展,但在主机宏观结构设计和内部流场微观特征研究中隐含着以下几点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排气口处压力脉动幅度较大;二是影响双螺杆压缩机内部流场性能参数的研究不够全面,并缺少相关试验分析;三是间隙泄漏对双螺杆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尚未系统化、定性化描述。本研究针对双螺杆压缩机存在的三大问题,基于双螺杆压缩机设计基本原理和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双螺杆压缩机流体域模型,改进了排气孔口结构,着重分析了间隙泄漏对双螺杆压缩机性能的影响。首先,基于转子型线设计基本理论,对双螺杆压缩机转子端面型线的几何特性和热力学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结合转子型线数据建立双螺杆压缩机三维模型。针对排气孔口压力冲击波动较大,诱发气动噪声问题,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对排气孔口进行改进设计,改进后压力脉动不均匀度减小11.6%,最大速度波动幅值降低1.49。其次,鉴于双螺杆压缩机内部流场非定常性流动的特点,运用Scorg和Pumplinx软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避免了动网格负体积现象的出现,解决了编写复杂UDF函数的难题。通过仿真计算获得了压力、温度、流量等变化特性,并确定了非稳态条件下双螺杆压缩机内部流场其它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避免了目前双螺杆压缩机性能参数研究的单一性、片面化,使研究内容更加系统化。再次,依托生产企业已经建立的试验系统,根据试验原理,对双螺杆压缩机实际工况下功率、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测试。结果表明,轴功率仿真数据与试验数据相比较,差异率为2.73%,排气量差异率为9.33%,比功率差异率为4.92%,压力差异率为0.04%,吻合度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在分析双螺杆压缩机各类间隙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7种带有不同尺寸间隙的流体模型,深入研究了3大泄漏路径对双螺杆压缩机内部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齿顶间隙泄漏对螺杆压缩机性能影响最大,次之为齿间间隙,最后为端面间隙。

饶金强[7](2020)在《气阀对往复压缩机排气量的影响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气阀对往复压缩机排气量有重要影响。气阀影响压缩机余隙容积,进而影响压缩机容积系数与排气量。气阀关闭状态下阀片单位面积的弹簧力直接影响压缩机压力系数与排气量。气阀的气密性以及气阀是否延迟关闭则影响压缩机泄漏系数与排气量。学者普遍认为气阀节流作用产生气阀功耗,降低压缩机的经济性,但并未明确气阀节流作用对压缩机排气量的影响。本文提出气阀节流作用会使得压缩机温度系数与排气量下降,压缩机吸气阀因节流产生的功耗越大,压缩机温度系数与排气量越小。本文推导了压缩机吸气阀功耗与温度系数的简化关系式,以估算吸气阀功耗对往复压缩机排气量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气阀结构型式对压缩机泄漏系数、容积系数、压力系数和温度系数的影响。压缩机设计时,采用大阀而非多阀,可提升气阀的安装面积;采用面积利用系数较大的气阀,可提升气阀有效通流面积。压缩机气阀设计时,还应保证气阀及时开启、及时关闭并有较长的全开期。通过调研发现,煤化工领域实际运行的许多压缩机排气量低于设计值,造成企业产能较低。分析表明,这主要是气阀的有效通流面积较小、气阀功耗较大造成的,此外,由于流过压缩机的原料气中,含有较多粉尘、焦油等杂质,气阀易堵塞。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采取如下措施:(1)改进气阀结构型式,提升气阀气密性与抗堵塞性能;(2)增大气阀升程,提升气阀有效通流面积;(3)合理匹配气阀弹簧力,保证气阀有良好运动规律。针对煤化工企业6MD32(4)B-256/54、S6M50(X)-SM-333/260氮氢气压缩机排气量较低的问题,采用前面提出的措施,对压缩机气阀进行改造,改造后,6MD32(4)B-256/54氮氢气压缩机排气量提升4.4%,S6M50(X)-SM-333/260氮氢气压缩机排气量提升8.6%。

艾买江·买合木提,黎晓勇,陈文忠[8](2019)在《100万蜡油加氢C-1002压缩机气阀故障原因分析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蜡油加氢压缩机因无级气量调节系统故障造成压缩机气阀使用寿命短,频繁更换检修,进行原因分析和提出改进措施。

庄绪成[9](2019)在《R245fa应用于补气式高温热泵系统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高温热泵技术可以利用工业中大量存在的30~60℃的余热资源,产生可以再次应用于工业生产的高温水或蒸汽,大大扩展了热泵技术的应用范围,有效避免了这部分余热直接排放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从循环工质和热泵系统两方面入手,对高温热泵技术展开研究。在工质研究方面,提出了高温热泵对其循环工质的要求,高温热泵工质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和环保性,还要能够在高温工况下保持较低的冷凝压力和排气温度等。通过对实际热泵工作过程的分析,建立了热泵循环理论计算模型,并用MATLAB程序语言编写成计算程序,其中工质的物性参数通过调用REFPROP获得。对前期初步筛选出的R152a、R245fa、R134a、R1234ze等6种纯工质进行理论计算,并将循环性能参数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相比于其他几种工质,R245fa在高温工况下的冷凝压力和排气温度较低,同时COP较高,具有良好的高温工况运行性能。在系统研究方面,围绕中间补气高温热泵进行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高温热泵系统中增加了中间补气过程后,工质在压缩机中的工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补气前压缩阶段、中间补气压缩阶段和补气后压缩阶段。建立了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经济器等部件的数学模型,并用MATLAB编写了理论计算程序。理论计算中用一级内容积比的取值来模拟压缩机补气口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制热量、COP等循环性能参数,发现最佳一级内容积比?1?为1.3,在此内容积比下,比较了补气系统和单级系统的循环性能参数,发现补气系统拥有更高的制热量和COP,而排气温度也有所降低。本文结合R245fa的物性和机组运行工况,对机组进行了改造,包括冷凝器蒸发器的设计选型,采用丹弗斯电子膨胀阀对工质循环流量以及蒸发器出口过热度进行控制,改进后的膨胀阀控制系统拥有更多的调节步长,反应更加迅速、准确。为使热泵机组能够达到更高的出水温度,在试验系统冷凝侧设置了一套加压水系统,该系统最大可以提供0.5Mpa的压力,最高可以保证冷凝器出水温度在150℃时仍可保持液态。利用改造后的高温热泵机组,在低温热源温度50℃,冷凝器出水温度70~100℃的工况下分别对补气系统和单级系统进行实验测试,发现高温热泵机组增加中间补气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制热量和COP,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从而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采用补气系统进行出水温度实验,冷凝器出水温度最高达到了110℃,此时COP为2.41,而排气温度仅为114.1℃,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王伟棚[10](2018)在《单螺杆制冷压缩机试验性能分析及滑阀调节机构改进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源热泵以环保效益显着,高效节能,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制冷空调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压缩机作为热泵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而单螺杆压缩机又以受力平衡、容积效率高、噪音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容积式压缩机中脱颖而出。传统的单螺杆制冷压缩机采用单滑阀机构实现容量调节。然而随着外部工况的变化,对于固定内容积比的单滑阀容量调节机构,由于压缩机内外压比不匹配导致等熵效率下降,严重影响压缩机的性能。本文对实验室所研制的水源热泵用单螺杆制冷压缩机的主要几何参数进行了计算,确定了包括螺杆和星轮等在内的压缩机基本参数,计算了压缩机的最大基元容积和排气量。对单螺杆压缩机的常用容量调节方式进行了对比介绍,阐述了滑阀动作机理。建立了滑阀结构设计计算的基本数学模型。设计了适应工况变化的复合滑阀容量调节机构,以克服单滑阀在满负荷工况下无法进行内容积比调节的缺点。对复合滑阀容量调节机构的调节特性和几何特性及单滑阀机构的调节特性进行了探究。发现旁通口起始位置越靠近进气端,内容积比和气量突跳量越小。对单螺杆制冷压缩机进行了满负荷性能实验分析。通过改变蒸发温度、是否采用喷液冷却措施、内容积比、制冷制热工况及压缩机的机械结构、材料、润滑油等参数进行了一系列稳定性的性能实验。探究这些因素对压缩机在满负荷下工作性能的影响。发现喷液冷却可以有效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随着蒸发温度的提高,压缩机性能可以得到较大幅度提升。采用14701星轮片相对1472192星轮片,可以有效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建立了单滑阀压缩机部分负荷工作过程模型,利用龙格库塔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基元容积中气体的压力、温度、比体积及质量随螺杆转角的变化关系,对压缩机的性能参数包括等熵效率、轴功率、制冷量及COP等进行了计算。同时对单滑阀压缩机进行了部分负荷性能试验,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数学模型较为准确。采用验证后的模型对复合滑阀单螺杆制冷压缩机进行过程模拟,对相应的压缩机性能参数进行了计算。发现满负荷下复合滑阀压缩机内外压比匹配程度较好,部分负荷下旁通口耗功量占压缩机耗功量比例很小。并在同一工况下,将单滑阀与复合滑阀的性能进行了对比,以验证复合滑阀相对单滑阀的优势。

二、浅析螺杆压缩机的气量调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螺杆压缩机的气量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1)深冷装置密封气回收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回收方式
2 工艺设计
3 设备选型
    3.1 压缩机
    3.2 压缩机出口冷却器
    3.3 油气分离器及油过滤器
    3.4 润滑油泵
4 控制系统设计
    4.1 逻辑控制设置
    4.2 报警联锁设置
5 撬装化及基础设计
    5.1 撬装化设计
    5.2 安装基础设计
6 现场应用
7 结论

(2)单螺杆压缩机啮合副两相油膜润滑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单螺杆压缩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1.3 单螺杆压缩机润滑性能研究现状
        1.3.1 啮合副结构及型面发展现状
        1.3.2 啮合副润滑性能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两相油膜及星轮周向力数学模型
    2.1 啮合副的几何参数及型线
        2.1.1 主要几何参数和选取标准
        2.1.2 单直线包络型线设计方法
    2.2 星轮周向力分析
    2.3 两相油膜流场数学模型
        2.3.1 样机基本参数
        2.3.2 计算域网格划分
        2.3.3 控制方程
        2.3.4 边界条件及物性参数
    2.4 星轮齿周向力矩计算模型
        2.4.1 单齿周向力矩
        2.4.2 多齿耦合两相油膜周向力矩
    2.5 本章小结
3 啮合副润滑性能实验研究
    3.1 实验台原理
    3.2 实验台总体结构设计
        3.2.1 实验台总体概况
        3.2.2 实验段设计
        3.2.3 实验方案与步骤
        3.2.4 数据测量与采集系统
    3.3 实验齿数值计算
        3.3.1 实验齿啮合副网格划分
        3.3.2 模型假设及数值计算边界条件
    3.4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验证
        3.4.1 两相油膜压力分布
        3.4.2 数值计算值与试验值对比
    3.5 本章小结
4 啮合副两相油膜润滑特性分析
    4.1 两相油膜流场分析
        4.1.1 单相润滑油入口状态下的油膜流场
        4.1.2 两相润滑油入口状态下的油膜流场
    4.2 油膜力矩分析
        4.2.1 单相纯油油膜力矩
        4.2.2 不同含气率两相油膜力矩
        4.2.3 总油膜力矩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螺杆空压机交流伺服恒压电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螺杆空压机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螺杆空压机系统的建设需求分析
    2.2 螺杆空压机系统的组成
        2.2.1 螺杆空压机系统的硬件连接
        2.2.2 螺杆空压机系统的零部件选型
    2.3 螺杆空压机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3.1 控制系统设计的依据
        2.3.2 系统控制方式的选择
        2.3.3 控制系统的功能分析与控制要求
        2.3.4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螺杆空压机交流伺服恒压电控系统算法设计
    3.1 传统螺杆空压机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3.1.1 传统螺杆空压机的数学建模
        3.1.2 传统螺杆空压机系统的仿真模型
        3.1.3 传统螺杆空压机系统仿真分析
    3.2 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3.2.1 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
        3.2.2 模糊PID控制算法的设计
        3.2.3 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3.2.4 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3.3 螺杆空压机交流伺服恒压电控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螺杆空压机交流伺服恒压电控系统硬件设计
    4.1 螺杆空压机控制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4.2 螺杆空压机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4.2.1 PLC控制器
        4.2.2 变频器
        4.2.3 温度传感器
        4.2.4 流量传感器
        4.2.5 压力传感器
    4.3 I/O端口分配
    4.4 通讯协议
    4.5 控制系统的电路图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螺杆空压机交流伺服恒压电控系统软件设计
    5.1 螺杆空压机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5.2 螺杆空压机控制系统PLC程序设计
    5.3 上位机软件设计
        5.3.1 监控变量分析与统计
        5.3.2 测试参数布局
        5.3.3 上位机监控系统
    5.4 试验调试
        5.4.1 现场安装
        5.4.2 调试
        5.4.3 运行及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无油双螺杆空压系统的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油双螺杆空压机的结构研究
        1.2.2 无油双螺杆空压机的热力学研究
        1.2.3 无油双螺杆空压机的节能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空压系统的结构分析
    2.1 引言
    2.2 空压系统的应用
    2.3 空压机的排气量与压力调节
        2.3.1 排气量控制
        2.3.2 压力调整的机械结构
        2.3.3 排气压力调整的矢量控制结构
    2.4 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
        2.4.1 转矩控制
        2.4.2 转矩与排气量的关系
        2.4.3 输入电压与转矩的关系
    2.5 空压机的启停调节
    2.6 空压机的冷却系统
        2.6.1 风冷系统
        2.6.2 水冷系统
        2.6.3 冷却塔
    2.7 干燥系统
        2.7.1 基本组成
        2.7.2 工作原理
    2.8 空压系统的管道布置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压系统节能的可行性分析
    3.1 引言
    3.2 空压机的选择
        3.2.1 供气量的确定
        3.2.2 排气压力的确定
    3.3 空压机的组合方式
        3.3.1 单一工况
        3.3.2 多工况和大用气量的工况
    3.4 空压系统的余热回收利用
    3.5 空压机冷却系统的改进
        3.5.1 风冷系统的改进
        3.5.2 冷干机系统对于空压机运行的影响
        3.5.3 冷却塔系统对于整体运行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压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进气过滤室的设计与仿真
        4.2.1 进气过滤室的典型结构
        4.2.2 进气过滤室的改进结构
        4.2.3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检验
        4.2.4 结果与讨论
    4.3 空压机风冷管道的数值模拟
        4.3.1 风冷排热管道的结构
        4.3.2 风冷管道的百叶窗
        4.3.3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检验
        4.3.4 结果与讨论
    4.4 冷却水循环泵与冷却管网的数值分析
        4.4.1 冷却水管网的结构
        4.4.2 冷却水管网模型的构建
        4.4.3 管道系统属性和边界条件的设定
        4.4.4 管道压降分析的结果讨论
        4.4.5 管道流量分析的结果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压系统的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空压机的热力学性能
        5.2.1 空压机的排气温度
        5.2.2 空压机的多变指数
    5.3 试验研究
        5.3.1 试验装置
        5.3.2 传感器设置
    5.4 结果与讨论
        5.4.1 一级和二级压缩的多变指数
        5.4.2 冷却器对一级和二级压缩多变指数的影响
        5.4.3 电机负载率对压缩空气温度及压力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速冻食品双级螺杆制冷机组的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技术路线
2 热力计算及主要设备选型
    2.1 课题背景
    2.2 负荷构成分析及计算
    2.3 制冷循环理论计算
    2.4 主要部件设计选型
    2.5 本章小结
3 制冷系统研发设计
    3.1 制冷系统整体设计
    3.2 制冷剂循环系统研发设计
    3.3 冷冻油循环系统研发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实际运行分析
    4.1 数据采集与处理
    4.2 运行参数变化分析
    4.3 系统能耗与COP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某型号双螺杆压缩机结构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双螺杆压缩机结构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双螺杆压缩机流场特性研究现状
    1.4 国内外双螺杆压缩机性能试验研究现状
    1.5 国内外双螺杆压缩机泄漏问题研究现状
    1.6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6.2 关键技术与难点
        1.6.3 技术路线
第2章 双螺杆压缩机建模及结构改进
    2.1 双螺杆压缩机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1 双螺杆压缩机基本结构
        2.1.2 双螺杆压缩机工作原理
    2.2 转子型线特性分析
        2.2.1 转子型线分析软件介绍
        2.2.2 转子型线几何特性分析
        2.2.3 转子热力学特性分析
    2.3 螺杆转子三维建模
    2.4 双螺杆压缩机吸气孔口的参数化建模
        2.4.1 轴向吸气孔口建模
        2.4.2 径向吸气孔口建模
    2.5 双螺杆压缩机排气孔口的参数化建模
    2.6 排气孔口结构改进设计
        2.6.1 排气孔口处气流脉动形成机理
        2.6.2 排气孔口结构改进
    2.7 双螺杆压缩机主机装配及油路系统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螺杆压缩机流场特性分析
    3.1 建立3D流体仿真模型及划分网格
        3.1.1 仿真软件介绍
        3.1.2 建立3D流体仿真模型
        3.1.3 网格划分
    3.2 边界条件和初始参数设置
        3.2.1 建立基本控制方程
        3.2.2 湍流模型最优化选择
        3.2.3 动静交互面建立
        3.2.4 初始边界条件参数设置
    3.3 仿真结果分析
        3.3.1 排气孔口结构改进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3.3.2 内流场压力运行状态
        3.3.3 内流场温度运行状态
        3.3.4 内流场其它重要性能参数变化状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试验研究
    4.1 试验样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4.1.1 气路系统
        4.1.2 油路系统
        4.1.3 冷却系统
        4.1.4 控制系统
    4.2 试验系统组成
        4.2.1 试验系统组成元件选型
    4.3 仿真结果与试验、理论计算对比分析
        4.3.1 仿真结果与试验对比分析
        4.3.2 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间隙泄漏对双螺杆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分析
    5.1 间隙泄漏形成机理及影响
    5.2 不同齿间间隙泄漏对双螺杆压缩机性能的影响
    5.3 不同齿顶间隙泄漏对双螺杆压缩机性能的影响
    5.4 不同端面间隙泄漏对双螺杆压缩机性能的影响
    5.5 三种泄漏间隙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气阀对往复压缩机排气量的影响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往复压缩机研究背景
        1.1.2 往复压缩机气阀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发展与研究
        1.2.1 往复压缩机发展现状
        1.2.2 往复压缩机气阀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所做工作
第二章 往复压缩机吸气阀运动规律及排气量研究
    2.1 引言
    2.2 往复压缩机气阀运动规律模型
        2.2.1 吸气过程数学模型的简化假定
        2.2.2 环状阀气体流动微分方程
        2.2.3 环状阀阀片运动微分方程
        2.2.4 吸气过程气缸对气体传热计算
        2.2.5 阀片运动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2.2.6 环状吸气阀工作过程数值求解
    2.3 往复压缩机排气量
        2.3.1 实际排气量的研究
        2.3.2 往复压缩机实际工作过程排气量的数值计算
        2.3.3 往复压缩机排气量的工程计算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往复压缩机气阀结构型式对排气量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往复压缩机泄漏系数的研究
        3.2.1 气阀结构型式对泄漏系数的影响
        3.2.2 气阀当量间隙
        3.2.3 往复压缩机泄漏系数
    3.3 往复压缩机容积系数的研究
        3.3.1 气阀结构型式对余隙容积的影响
        3.3.2 往复压缩机容积系数
        3.3.3 压缩机容积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3.4 往复压缩机压力系数的研究
        3.4.1 气阀结构型式对压力系数的影响
        3.4.2 吸气腔压力脉动对压力系数的影响
        3.4.3 往复压缩机压力系数的计算
        3.4.4 气阀弹簧力与气阀平衡关闭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往复压缩机气阀节流对排气量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气阀节流作用
    4.3 气阀节流作用的影响
        4.3.1 变量g的数值计算及拟合
        4.3.2 阀隙马赫数
        4.3.3 相对平均压力损失的计算
        4.3.4 吸气阀功耗的简便计算
    4.4 温度系数的研究
        4.4.1 温度系数的简便计算式
        4.4.2 气缸、活塞等传热对排气量的影响
        4.4.3 吸气过程气体吸热分析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增加压缩机排气量的工程应用
    5.1 引言
    5.2 往复压缩机排气量的理论分析
        5.2.1 排气量的影响因素
        5.2.2 吸、排气阀差异化设计
    5.3 气阀改造增加排气量的工程应用
        5.3.1 6MD32(4)B-256/54氮氢压缩机一级气阀改造
        5.3.2 S6M50(X)-SM-333/260氮氢压缩机气阀改造分析
    5.4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8)100万蜡油加氢C-1002压缩机气阀故障原因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原因分析
    2.1 顶开器与气阀间隙不正确
    2.2 阀片结构不合适
    2.3 阀片材质不合适
    2.4 阀片强度不够
    2.5 阀片升程高度不合适
3 制定对策,表5
4 对策实施
5 结论

(9)R245fa应用于补气式高温热泵系统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高温热泵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高温热泵工质的研究现状
        1.2.2 中间补气热泵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高温水源热泵工质的理论计算与分析
    2.1 高温热泵对工质的要求及筛选原则
    2.2 高温热泵工质理论计算工具与计算方法
        2.2.1 工质物性计算软件REFPROP介绍
        2.2.2 调用REFPROP工质物性
    2.3 高温热泵工质理论计算模型与计算过程
        2.3.1 理论循环过程分析
        2.3.2 理论循环计算步骤
    2.4 理论计算结果及分析
        2.4.1 高温热泵纯工质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间补气热泵系统理论计算与结果分析
    3.1 中间补气热泵系统概述
        3.1.1 中间补气热泵系统工作原理
        3.1.2 中间补气热泵系统的分类
    3.2 带经济器热泵系统数学模型
        3.2.1 压缩机数学模型
        3.2.2 其他主要部件的数学模型
        3.2.3 相对补气量的计算
        3.2.4 系统性能参数的计算
    3.3 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3.3.1 一级内容积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3.2 单级系统和补气系统理论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温水源热泵实验系统的搭建
    4.1 实验系统简介
    4.2 高温水源热泵工质系统
        4.2.1 压缩机的选型
        4.2.2 冷凝器、蒸发器的设计选型
        4.2.3 电子膨胀阀控制系统选型
    4.3 高温水源热泵水系统
        4.3.1 蒸发侧水循环系统
        4.3.2 冷凝侧水循环系统
        4.3.3 混水系统
    4.4 高温水源热泵测控系统
        4.4.1 数据的采集
        4.4.2 基于Lab VIEW的操作系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温水源热泵实验研究
    5.1 高温水源热泵实验步骤
        5.1.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5.1.2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5.1.3 实验内容
    5.2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5.2.1 单级系统和补气系统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5.2.2 高温热泵出水温度实验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10)单螺杆制冷压缩机试验性能分析及滑阀调节机构改进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单螺杆压缩机的研究现状
        1.2.1.1 国外研究现状
        1.2.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3 本实验室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螺杆压缩机容量调节机构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单螺杆压缩机的参数与容量控制研究
    2.1 单螺杆压缩机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2.1.1 工作原理
        2.1.2 结构特点
    2.2 主要几何参数计算
        2.2.1 螺杆直径确定
        2.2.2 转子齿槽数和星轮齿数
        2.2.3 中心距
        2.2.4 星轮齿宽
        2.2.5 啮合角
        2.2.6 封闭角
        2.2.7 最大基元容积及排气量计算
    2.3 容量调节方式
        2.3.1 单螺杆压缩机常用容量调节方式工作原理
        2.3.2 滑阀动作机理
        2.3.3 单滑阀及复合滑阀结构设计计算模型建立
    2.4 复合滑阀部分负荷调节特性及几何特性
        2.4.1 部分负荷调节特性
        2.4.2 有效旁通面积计算
        2.4.3 结果与分析
    2.5 单滑阀部分负荷调节特性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滑阀制冷压缩机实验性能分析
    3.1 压缩机性能实验装置
    3.2 实验仪器和测控仪器
        3.2.1 实验仪器
        3.2.2 测控仪器
    3.3 试验流程
        3.3.1 加润滑油
        3.3.2 保压及抽真空
        3.3.3 充制冷剂及检漏
        3.3.4 做实验
    3.4 压缩机系统测试计算指标
        3.4.1 吸气流量
        3.4.2 制冷量
        3.4.3 循环性能系数COP
        3.4.4 容积效率
        3.4.5 等熵效率
    3.5 实验方案
    3.6 喷液冷却对制冷压缩机性能的影响
        3.6.1 喷液冷却对排气温度的影响
        3.6.2 喷液冷却对COP和制冷量的影响
        3.6.3 喷液冷却对等熵效率的影响
    3.7 蒸发温度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
        3.7.1 蒸发温度对压缩机耗功和制冷量的影响
        3.7.2 蒸发温度对压缩机容积效率的影响
    3.8 不同结构147单螺杆样机性能对比
    3.9 制冷制热工况性能
    3.10 不同内容积比压缩机性能对比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合滑阀制冷压缩机性能研究
    4.1 单滑阀及复合滑阀压缩机部分负荷工作过程控制方程
        4.1.1 部分负荷工作过程中基本控制方程
        4.1.2 滑阀旁通孔口数学模型
    4.2 数学模型求解
    4.3 结果分析
        4.3.1 单滑阀压缩机工作过程模拟结果
        4.3.2 单滑阀压缩机实验与模拟结果对比
        4.3.3 复合滑阀压缩机工作过程模拟结果
        4.3.4 单滑阀与复合滑阀性能对比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浅析螺杆压缩机的气量调节(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冷装置密封气回收技术研究与应用[J]. 代勇,李新伟,李阳. 石油石化节能, 2021(09)
  • [2]单螺杆压缩机啮合副两相油膜润滑特性研究[D]. 陈国庆.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3]螺杆空压机交流伺服恒压电控系统设计[D]. 高卫丽.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4]无油双螺杆空压系统的节能研究[D]. 李鹏. 山东大学, 2021(12)
  • [5]速冻食品双级螺杆制冷机组的研发与应用[D]. 景洲.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6]某型号双螺杆压缩机结构及性能研究[D]. 饶静.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0)
  • [7]气阀对往复压缩机排气量的影响研究与应用[D]. 饶金强. 广西大学, 2020(02)
  • [8]100万蜡油加氢C-1002压缩机气阀故障原因分析与对策[J]. 艾买江·买合木提,黎晓勇,陈文忠. 压缩机技术, 2019(06)
  • [9]R245fa应用于补气式高温热泵系统理论与实验研究[D]. 庄绪成.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 [10]单螺杆制冷压缩机试验性能分析及滑阀调节机构改进设计[D]. 王伟棚.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螺杆压缩机风量调节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