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理诊断难点

丙型肝炎病理诊断难点

一、丙型肝炎病理确诊中的难点(论文文献综述)

潘淳[1](2021)在《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的白癜风相关分子免疫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魏勇鹏[2](2020)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肝细胞癌(HCC)发病率高,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给社会发展和患者自身及家庭均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进一步加强肝癌发病相关研究,提高早期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微血管侵犯(MVI)是肝细胞癌预后及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基于国内外研究的新进展和HCC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原理,TACE发挥疗效的作用方式和原理,笔者认为对于合并MVI的HCC患者,术后行预防性TACE可有效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延缓早期复发,延长无瘤生存期和改善预后。目的:探讨TACE对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并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旨在丰富预防性应用TACE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肝胆外科并接受手术干预的78例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的(术后病理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采用根治性切除术+TACE治疗,n=42)和对照组(单纯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n=36)。术后定期随访患者,随访时间截止至2019年12月,最短随访21个月,最长87个月。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病理指标、影像学指标、生存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5年的生存率情况和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得出影响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纳入分析的78例患者术后1年、2年、5年总体生存率为76.92%、67.95%和46.15%;累计总体复发率为26.92%、39.74%和71.79%。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年、2年的生存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88.10%vs 63.89%、78.57%vs58.33%,P<0.05),在术后1年、2年的复发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16.67%vs 38.89%、28.57%vs 52.78%,P<0.05);但在术后5年的生存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4.76%vs 36.11%、71.43%vs 72.22%,P>0.05)。结果表明:根治性切除术后行辅助性TACE治疗的HCC患者在1年和2年时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显着高于单纯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但未改善术后5年的总生存率和复发率。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1,RR=4.763,95%CI:2.214-10.244)、是否存在癌栓(P<0.001,RR=7.289,95%CI:3.110-17.081)、甲胎蛋白(P<0.009,RR=2.701,95%CI:1.284-5.678)、谷草转氨酶(P=0.036,RR=4.658,95%CI:1.105-19.635),γ-谷氨酞转肤酶(P=0.010,RR=6.555,95%CI:1.553-27.655)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Cox比例危险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死亡危险性比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增加了3.084倍(95%CI:1.332-7.136),存在微血管癌栓时,患者的死亡危险性增加了3.045倍(95%CI:1.227-7.55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大小(P=0.020,RR=2.031,95%CI:1.115~3.696)、是否存在微血管癌栓(P=0.003,RR=3.215,95%CI:1.487~6.952);Cox比例危险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cm的患者发生肿瘤复发的危险性比肿瘤直径≤5cm的患者增加了1.63倍(95%CI:0.845~3.146);存在微血管癌栓时,患者的肿瘤复发危险性增加了2.485倍(95%CI:1.069~5.777)。结论:1.对于行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术后行辅助性TACE治疗可以改善短期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但不能改善远期总生存率和复发率;2.肿瘤病灶大和合并微血管是导致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率高和生存期短的独立危险因素。

程晓英[3](2020)在《miR-368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明确mi R-368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肝细胞癌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1日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术前未行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辅助治疗措施)和相应的距癌缘2cm外的癌旁非浸润组织。通过原位荧光杂交技术检测mi R-3682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i R-3682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对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进行随访,采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单因素分析筛选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其后使用Cox多因素生存分析进行验证。结果:1.根据原位荧光杂交结果发现mi R-3682在肝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均有高表达,但mi R-368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达52%,而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30%,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两组间差异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2.按照不同临床参数分组,对不同分组之间mi R-3682的表达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mi R-3682的表达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门静脉侵犯、TNM分期、复发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血清HBs Ag、血清AFP、肿瘤直径、肿瘤个数、包膜是否完整无相关性(P>0.05)。3.本研究随访结束时仍有5例患者存活,被归为删失数据,删失率为10%。对数秩检验单因素分析提示肝细胞癌术后患者预后与mi R-3682的高表达、分化程度、门静脉侵犯、TNM分期、复发相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mi R-3682的高表达、分化程度、门静脉侵犯、TNM分期、复发是判断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即mi R-3682低表达、分化程度高、无门静脉侵犯、TNM分期早,无复发的患者预后比mi R-3682高表达、分化程度低、有门静脉侵犯、TNM分期晚、有复发的患者好(P<0.05)。结论:1.mi R-368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在相应的癌旁组织低表达,其表达与分化程度、门静脉侵犯、TNM分期、复发有关。2.mi R-3682的高表达、分化程度、门静脉侵犯、TNM分期、复发是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i R-3682低表达、分化程度高、无门静脉侵犯、TNM分期早,无复发的患者预后比mi R-3682高表达、分化程度低、有门静脉侵犯、TNM分期晚、有复发的患者好。

李中[4](2021)在《术中导航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癌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术中导航技术对原发性肝癌手术的应用价值,对其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关于原发性肝癌手术中应用术中导航技术的所有发表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检索的各大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检索时间由各大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月。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和数据提取,对纳入的文献利用相应的文献质量评价方法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将提取的相关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软件RevMan5.3进行统计学分析。将以下条目作为结局指标: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手术时间,R0切缘率,术后肝功能指标(ALT、AST),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住院时间、术后1年复发率和生存率,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计1048例患者,其中导航组542例,常规组506例。Meta分析表明:对于原发性肝癌手术的患者,术中导航组于常规手术组相比,术中失血量减少(MD=-55.46,95%CI:-90.74~-20.19,P=0.002);术中输血率降低(OR=0.18,95%CI:0.08~0.41,P<0.0001),R0切缘率提高(OR=4.06,95%CI:1.68~9.84,P=0.002);术后肝功能指标改善,ALT(MD=-54.61,95%CI:-66.27~-42.96,P<0.00001),AST(MD=-51.34,95%CI:-67.07~-35.60,P<0.00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OR=0.5,95%CI:0.36~0.68,P<0.0.001);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降低(OR=0.31,95%CI:0.17~0.58,P=0.0003);术后1年存活率提高(OR=3.12,95%CI:1.71~5.72,P=0.0002);而对于手术时间(MD=0.33,95%CI:-22.29~22.96,P=0.98)及住院时间(MD=-1.07,95%CI:-2.63~0.49,P=0.18),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运用术中导航技术与不使用任何导航技术相比较,使用术中导航技术可以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1年的复发率,能够提高患者切缘的阴性率及1年存活率。但两组相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无统计学差异。

贾燕,李世荣,盛剑秋,苏惠,王鲁平,姜支农,陈鹏[5](2020)在《克罗恩病继发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文中认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罕见,诊断上很难与IBD鉴别。本例患者初期拟诊断为IBD,后期并发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仍间断发生口腔、食管、肠道溃疡,临床综合诊断考虑CD,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后溃疡痊愈,后期出现口腔巨大溃疡和结肠深溃疡,均经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经消化科、血液科、病理科等多方会诊后将第一次肠镜病理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认为患者起病初期存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后期临床拟诊断为CD,最后演变为NK/T细胞淋巴瘤。

王晓骁[6](2019)在《基于影像组学高维数据构建早期肺腺癌诊断模型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影像组学(radiomics)这一新兴学科近年来在肿瘤研究领域获得了飞速发展,可作为一种无创诊断生物标志物为临床提供决策支持,展现出巨大应用前景。近年来肺小结节的检出率不断增高,其中约10%为早期肺癌。手术是肺小结节确诊及治疗的首选方法,大多数患者手术后预后良好,但含有微乳头亚型及部分驱动基因突变患者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需扩大切除范围。然而目前术前良恶性质的确定、手术时机选择、切除范围判断等仅依赖CT人工判读,缺乏精准诊断手段。本研究拟以接受手术的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CT影像组高维数据,围绕肺结节良恶性、微乳头高危亚型以及肿瘤驱动基因突变特征的精准诊断三个热点问题开展预测模型研究,基于临床信息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其整合模型评价它们的结局预测能力,有望为早期肺癌的精准诊断提供新策略。研究对象与方法纳入人群:研究对象来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7月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胸部影像显示肺结节大小≤2cm的患者,具体每部分纳入情况如下:(1)第一部分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研究纳入21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肺腺癌或良性病变的患者(肺腺癌165例,良性病变45例);(2)第二部分微乳头高危亚型预测模型研究纳入67例术后病理确诊肺腺癌的患者(微乳头成分<5%44例,微乳头成分≥5%23例);(3)第三部分驱动基因突变预测模型研究纳入51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肺腺癌的患者(共计61个肺小结节均确诊肺腺癌)。每个组织均进行二代测序获得基因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及EGFR、TP53等驱动基因突变信息。影像捕获及处理:所有病例均使用GE Discovery CT750 HD宝石能谱CT进行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3D Slicer 4.7软件,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勾画肺部病灶的轮廓,首先行自动勾画病灶部位,缺陷处再行手动修饰。随后Radiomics插件从分离出的病灶体积中提取具有718个变量的影像组学特征数据,包括形状、纹理、一阶统计量和小波特征四大类。数据分析及建模:分为四个步骤,即数据预处理,数据降维,数据建模及模型评价。数据预处理中选取热卡填充法(hot decking)进行数据填补。在数据降维及建模中基于1000次五倍交叉验证,并采用惩罚回归类的LASSO及group LASSO(GL)做重要关联变量筛选,保证交叉验证结果稳定的同时,最终建模采用筛选出来超过60%比例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精细模型并预测结局;进一步又运用了其他降维建模方式进行比较,包括单变量筛选(uni),主成分分析(PCA),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在模型评价中,以曲线下面积(AUC)为主,敏感度(Sens)、特异度(Spec)、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性Accuracy(Acc)为辅作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另外,我们针对临床信息和影像组学单一预测AUC和整合组学预测AUC的比较进行了delong检验。研究结果第一部分:肺小结节良恶性诊断预测模型研究。基于GL和logistics回归方法针对临床信息(clin)数据集,影像组学(rad)数据集以及合并信息(rad_clin)进行降维建模。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其中变量尿微量白蛋白(UALB),尿液葡萄糖二酸(UGA),糖化血红蛋白(GA%),D二聚体(D-Dimer)因缺失比例超过40%,予以剔除。1000次五倍交叉验证后,结果显示GL和Logistic回归降维建模方法针对组合组学(rad_clin)模型的AUC和Acc要比单一临床信息(clin)和影像组学(rad)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细建模发现合并信息预测模型的AUC=0.908,PPV=0.700,NPV=0.938,Sens=0.778,Spec=0.909,Acc=0.881。同时,研究发现整合组学良恶性预测模型可以很好的兼顾PPV和NPV,以及Sens和Spec两组对应的评价指标。针对临床信息和影像组学单一预测AUC和整合组学预测AUC的delong检验,临床信息及影像组学和整合组学的AU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delongclin=0.020,Pdelongrad=2.5e-5。进一步将在GL方法中单一筛选频次超过90%的变量提取出来,发现影像组小波特征wavelet.HLHglcm.23,wavelet.HLLglcm.23,血液指标尿酸(UA),以及舒张压(DBP)和吸烟状态(SMK)等变量与良恶性结局具有潜在相关性。第二部分:早期肺腺癌微乳头高危亚型分类预测研究。与第一部分类似,数据预处理结果显示变量D-Dimer,UALB,UGA,GA%,糖类抗原125(CA12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因缺失比例超过40%,予以剔除。1000次五倍交叉验证后,结果显示组合组学(rad_clin)模型的AUC,PPV,NPV,Sens,Spec,Acc要比单一信息或组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细建模发现合并信息预测模型的AUC=0.965,PPV=0.808,NPV=0.951,Sens=0.913,Spec=0.886,Acc=0.896。同时,研究发现整合组学预测模型可以很好的兼顾PPV和NPV,以及Sens和Spec两组对应的评价指标。针对临床信息和影像组学单一预测AUC和整合组学预测AUC的delong检验,临床信息及影像组学和整合组学的AU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delongclin=0.019,Pdelongrad=0.033。进一步按照第一部分方法筛选高频变量发现影像组特征wavelet.HHLglrlm.4以及血清镁(Mg)等变量与微乳头高危亚型存在潜在相关性。第三部分:早期肺癌驱动基因突变特征预测模型研究。数据预处理发现变量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因缺失比例超过40%,予以剔除。1000次五倍交叉验证后,EGFR和TP53突变预测模型以及TMB高低预测模型的结果均显示组合组学(rad_clin)模型的AUC,PPV,NPV,Sens,Spec,Acc要更好。精细建模发现合并信息EGFR突变预测模型的AUC=0.803,PPV=0.792,NPV=0.923,Sens=0.974,Spec=0.545,Acc=0.820;TP53模型的AUC=0.916,PPV=0.609,NPV=0.974,Sens=0.933,Spec=0.804,Acc=0.836;TMB高低预测模型的AUC=0.952,PPV=0.944,NPV=0.840,Sens=0.895,Spec=0.913,Acc=0.902。针对临床信息和影像组学单一预测AUC和整合组学预测AUC的delong检验,临床信息及影像组学和整合组学的EGFR预测AUC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delongclin=0.520,Pdelongrad=0.169。TP53模型临床信息和整合组学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elongclin=0.011,其影像组学和整合组学的AUC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delongrad=0.257。TMB的临床信息和整合组学的预测AUC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delongclin=0.542,其影像组学和整合组学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elongrad=4.4e-5。同时,研究发现整合组学模型可以很好的兼顾PPV和NPV,以及Sens和Spec两组对应的评价指标。进一步高频变量筛选发现血液指标CA和癌胚抗原(CEA)以及影像特征wavelet.HHHfirstorder.6,wavelet.LHLfirstorder.1可能与EGFR突变结局具有潜在相关性,血液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和氧化还原酶(EOS)以及影像特征wavelet.HLLfirstorder.8,wavelet.LLLglszm.12,wavelet.LLLglszm.3可能与TP53突变结局具有潜在相关性,而影像组特征originalglcm.4、血液指标糖类抗原CA199和淋巴细胞压积(LYM)可能与TMB高低结局具有潜在相关性。结论联合高维影像组及临床信息数据,运用GL降维及建模后,即使在较小样本量的情况下,亦可有效建立肺小结节良恶性预测、早期肺腺癌微乳头高危亚型预测及早期肺腺癌TMB状态及EGFR等驱动基因突变预测模型,且效果要优于单一组学的预测模型。此外,通过比较Uni、RF、SVM等常用方法,我们发现多组学整合模型均可以提高预测效果;其中GL的预测效果和结果可解释性均较好。未来扩大样本量及加入外部验证集有望进一步提升模型预测精度和可靠性。本研究结果为早期肺腺癌的临床精准诊断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夏桂辉[7](2019)在《ICG荧光成像技术在肝脏微小病灶识别中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本实验拟通过术中应用ICG介导的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识别术前肝内用CT、超声、MRI及术中用肉眼观察、触摸、或术中超声等常规检测手段难以检测到的肝脏微小病灶,尤其是微小肝癌病灶。探讨有无可能提高微小肝癌或微小肝脏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分析可能影响假阳性率的因素;从而为临床肝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胆脾外科行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共59例纳入本项研究,其年龄、性别及种族不限,收集相关的一般资料。主要研究对象为术中离体标本上经荧光显探测有荧光反应(高亮)的肝脏小结节(0.2-2cm)。所有入选患者术前经静脉注射吲哚菁绿,计算ICGR15值,记录该值及ICG术前注射时间(以小时记)。术中首先探测并记录肝癌切除术后离体标本中肿瘤的荧光显影模式,然后探测其周边肝组织的荧光显影情况,切取呈高亮荧光显影的微小病灶(直径0.2-2cm),同时于离体标本上切取无荧光反应的非癌性肝脏组织(直径≈1cm)作为对照,行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及GPC3染色,记录病理结果;病理结果为肝细胞癌者记为阳性,其余为阴性。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肝癌及瘤周微小显影病灶荧光成像结果的影响因素。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ICG荧光成像探测,59例肝癌患者中有50例肝癌显像;有26例患者的离体标本探测出微小的瘤周高亮荧光显影灶。共计发现微小显影病灶65枚,其中4枚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经统计学分析表明:肿瘤直径越大越易荧光成像(P<0.05),肝癌肿瘤分化程度与肿瘤剖面荧光显影模式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尚未找到癌周高亮荧光微小病灶显像的明显相关因素。在探测范围内,ICG荧光成像技术探测出肝癌癌周微小癌灶的正确率为34.40%;假阳性率为68.53%,Youden指数为0.3614。结论:1.肝癌肿瘤分化程度越高,其肿瘤剖面荧光显影亮度越高。2.术中实时ICG荧光成像技术能检测出常规影像学检查未检测出的微小肝癌病灶,但假阳性率过高,需大样本实验进一步研究解决该问题。

吴凡[8](2019)在《敲低EPS8L3抑制肝癌进程并提高索拉非尼疗效 BCLC 0-A期肝癌术后复发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底物8样蛋白3(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kinase substrate 8-like protein 3,EPS8L3)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机制,寻找晚期肝癌系统性治疗的新靶点。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关于HCC的RNA-seq数据,得到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的基因。使用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敲低目的基因的表达,分析敲低目的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在敲低目的基因后联用不同剂量索拉非尼作用于肝癌细胞,观察治疗效果,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的临床价值。结果: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比对正常肝脏和HCC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发现EPS8L3这一个功能未知的蛋白。EPS8L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HCC中均明显上调,和HCC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通过对比分析HCC细胞和敲低EPS8L3的HCC细胞,结果显示EPS8L3基因与HCC细胞的分裂、增殖和凋亡相关。体外细胞实验证实敲低EPS8L3能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促进肝癌细胞发生凋亡。敲低EPS8L3后能够在细胞水平改善索拉非尼治疗HCC的效果。结论:EPS8L3能够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抑制HCC细胞的凋亡,并与肝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在基因水平上敲低EPS8L3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敲低EPS8L3在细胞水平增加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敏感性。目的:分析影响巴塞罗那分期0-A期肝细胞肝癌复发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巴塞罗那分期0-A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Cox回归法对可能与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8例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9%、85.3%和67.6%,中位生存期35.0个月。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4.4%、56.5%、47.0%,中位无复发生存期2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AFP阳性、是否合并肝硬化、卫星病灶、肿瘤累及肝被膜、肿瘤分化、有无MVI与患者无复发时间有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VI、卫星病灶、肿瘤累及肝被膜是复发的独立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阳性、肿瘤直径、肿瘤分化、有无卫星病灶、肿瘤累及肝被膜、有无MVI、BCLC分期与患者总生存时间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累及肝被膜、AFP性质、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外科治疗是巴塞罗那分期0-A期肝细胞肝癌的首选,卫星病灶、MVI、肿瘤累及肝被膜是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对于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行介入治疗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刘连凤[9](2019)在《CEUS在初步预测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及术后随访监测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CEUS在初步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及术后早期复发中的临床价值研究目的:通过对基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征象的相关术前指标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及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分析,探讨术前CEUS在初步预测MVI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1日至2016年10月1日期间行根治性切除术的76例HCC患者进行分析,术前均行常规超声(ultrasound,US)及CEUS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76例HCC患者分为MVI阳性组与MVI阴性组,并进行术后随访;使用单因素分析比较MVI阳性与MVI阴性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COX回归模型对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24个月内)进行风险预测分析。结果:76例HCC患者中,MVI阳性25例、阴性51例;(1)两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肝硬化、肿瘤位置、肿瘤内坏死以及动脉期高增强这几个因素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血清AFP值、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边缘以及门脉期造影剂快速消退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2)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OR=5.477,P=0.017)、肿瘤边缘(OR=4.92,P=0.028)以及包膜类型(OR=2.396,P=0.04)是MVI的独立危险因素;(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包膜类型(HR=2.365,P=0.014)、MVI(HR=3.37,P=0.039)是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术前肿瘤多发、肿瘤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肿瘤边缘不光滑的HCC患者发生MVI的风险较大。(2)术前肿瘤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MVI阳性的HCC患者术后发生早期复发的风险较大。(3)术前行CEUS可以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及术后早期复发进行初步风险预测,有助于临床术前对有早期复发高风险的病人进行筛选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第二部分CEUS在肝细胞癌术后随访监测中的临床价值研究目的:通过分析肝内直径≤3.0cm的复发性肝细胞癌(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HCC)和高度异型增生结节(High-grade dysplastic nodules,HGDN)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的增强特征,以及CEUS对RHCC动脉血管化的检出能力,探讨CEUS在肝细胞癌术后随访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小结节的监测和诊断流程的建立。方法:常规超声(ultrasound,US)对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期间行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共369例)进行定期随访监测,US发现可疑复发结节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入选研究对象,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97例(共124个结节),对RHCC及HGDN的CEUS各个时期的增强特征及增强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分析RHCC的CEUS、增强CT/MRI几种影像学动脉期的增强特征,比较CEUS与增强CT/MRI对RHCC动脉血管化的检出能力;并通过参照相关指南初步建立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小结节的监测和诊断流程。结果:(1)直径≤3.0cm的RHCC及HGDN的超声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中RHCC的动脉期以高增强为主,占97.0%(96/99),门脉期、延迟期均表现为低增强或等增强;增强模式以“快进快出”型、“快进慢出”型为主,分别占36.4%(36/99)、60.6%(60/99);(2)若以“快进快出”典型的增强模式作为诊断RHCC的依据,则其诊断准确率仅为36.4%(36/99);若结合患者有肝癌病史、血清AFP值升高等临床资料,仅以病灶在动脉期高增强,即“快进”作为诊断RHCC的依据,则其诊断准确率可提高至97.0%(96/99),其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68.0%,阳性预测值为95.1%,阴性预测值为85.0%。(3)HGDN的动脉期均表现为局部或整体高增强,门脉期呈等增强、延迟期呈等增强或轻度低增强,增强模式呈“快进慢出”型;HGDN超声造影增强表现与部分RHCC相重叠,两者不易鉴别。(4)CEUS对RHCC动脉血管化的检出能力比增强CT/MRI高(P值<0.05),敏感度97.0%VS 71.7%,特异度68.0%VS 72.0%,阳性预测值92.3%VS 88.8%,阴性预测值85.0%VS 39.1%。结论:(1)CEUS对肝内直径≤3.0cm的RHCC及HGDN具有一定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2)CEUS对RHCC动脉血管化检出能力强,对CT/MRI表现不典型的或漏诊的RHCC有补充诊断作用,可早期发现RHCC及增生结节癌变;(3)CEUS在HCC术后肝内小结节的监测和诊断流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随访监测HCC术后肝内早期复发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广卫[10](2018)在《MicroRNA-17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胶质瘤很少可治愈,高级别患者预后较差,尤其是老年患者。恶性胶质瘤患者1年死亡率为50%,2年死亡率为25%。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预后较差,平均生存时间在诊断后1年以内。目前,胶质瘤的研究热点是寻找新的有效治疗靶点及有价值的生物诊断标记物,以提高胶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微小RNA(microRNAs,miRNA)是一类长度约19-22核苷酸的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UTR非编码区互补匹配来调控基因转录后表达。这种相互作用导致翻译阻遏,多数情况下降低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表明,多种miRNA在人肿瘤中表达下调或上调,包括胶质瘤,为肿瘤发生提供了新的分子基础。miR-17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其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阐明miR-17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深入理解胶质瘤发病的潜在分子机制和开发新的有效分子治疗靶点提供实验基础。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主要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 MicroRNA-1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研究目的:研究miR-17在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脑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miR-17的表达量。结果: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miR-17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量;miR-17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在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R-17的表达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可能是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潜在致癌基因。第二部分 MicroRNA-17对胶质瘤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目的:研究miR-17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凋亡和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miR-17在胶质瘤细胞系和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利用细胞转染、MTT、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和体内成瘤的方法检测miR-17过表达/沉默对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凋亡和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miR-17在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显着高于其在正常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量。将miR-17 mimic/inhibitor转染U251后,miR-17表达量分别明显升高或下降。miR-17过表达后,U25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体内生长能力均明显升高,而凋亡细胞则明显减少;而miR-17沉默则明显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体内生长能力,促进细胞凋亡。结论:过表达miR-17可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体内生长。第三部分 MicroRNA-17通过靶向CCND1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目的:筛选miR-17在胶质瘤细胞中的靶向调控基因,探索miR-17在胶质瘤中起促癌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荧光素酶活性分析、MTT、Transwell、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miR-17对靶基因CCND1的调控作用,及沉默CCND1表达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和凋亡的影响。结果:通过3个生物信息学软件,我们预测CCND1的基因3’UTR区域存在一个潜在的miR-17结合位点。过表达miR-17导致U251细胞中CCND1的蛋白水平增加。促进miR-17增强了携带野生型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CCND1的内源性缺失抑制了miR-17模拟物的促进细胞增殖和侵袭作用。结论:CCND1是miR-17的靶基因,miR-17的上调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丙型肝炎病理确诊中的难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丙型肝炎病理确诊中的难点(论文提纲范文)

(2)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肝癌发病率高,危害大
        1.2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难以彻底根除肿瘤,术后复发率高
    2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在HCC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TACE的优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2 诊断标准
        2.2.1 HCC临床诊断标准:
        2.2.2 HCC病理诊断标准
        2.2.3 MVI病理诊断标准
        2.2.4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
    2.3 方法
        2.3.1 研究方法及分组
        2.3.2 治疗方法
        2.3.3 收集的主要资料
        2.3.4 采取的技术路线图
    2.4 本研究创新点
    2.5 关键技术性,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
    3.2 生存及复发情况比较
        3.2.1 两组患者生存率情况比较
        3.2.2 两组患者复发率情况比较
    3.3 危险因素分析
        3.3.1 总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3.3.2 无瘤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肝癌治疗进展概况
    4.2 HCC术后TACE辅助治疗的应用价值
    4.3 TACE控制肝癌术后复发的机制
    4.4 改善HCC患者预后的治疗策略
    4.5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肝细胞肝癌合并微血管侵犯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miR-368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分组及分组标准
    3.实验材料及方法
        3.1 组织标本
        3.2 实验主要仪器
        3.3 实验主要试剂
        3.4 实验方法
    4.结果收集
        4.1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4.2 生存情况调查
        4.3 统计学分析
三、实验结果分析
    1.miR-3682在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2.miR-3682的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3.miR-3682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
        3.1 单因素分析
        3.2 多因素分析
四、讨论
五、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
致谢

(4)术中导航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癌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术中导航技术用于解剖性肝切除的相关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基于影像组学高维数据构建早期肺腺癌诊断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基于影像组学高维数据建立肺小结节良恶性诊断模型的研究
    引言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基于影像组学高维数据建立早期肺腺癌微乳头病理亚型预测模型的研究
    引言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影像组学高维数据建立早期肺腺癌驱动基因突变特征预测模型的研究
    引言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影像组学分析与建模方法及其在肿瘤精准诊断中的应用
    1.前言
    2.影像组学的概念
    3.影像组学的常规分析建模方法
        3.1 图像获取及分割
        3.2 影像组特征的提取
        3.3 影像组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4.影像组学在肿瘤精准诊断中的最新进展
    5.影像组学未来面临的挑战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课题及论文情况
致谢

(7)ICG荧光成像技术在肝脏微小病灶识别中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材料和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数据采集及测量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实验对象特点
    3.2 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59 例病人肿瘤表面显影情况的差异分析
        3.2.2 肝癌肿瘤剖面显影情况的差异分析
        3.2.3 肿瘤旁探测出荧光显影微小病灶的情况分析
        3.2.4 瘤周微小结节显影病灶的病理情况分析
        3.2.5 实验组假阳性情况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敲低EPS8L3抑制肝癌进程并提高索拉非尼疗效 BCLC 0-A期肝癌术后复发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敲低EPS8L3抑制肝细胞肝癌进程并提高索拉非尼治疗疗效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巴塞罗那分期0-A期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在读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CEUS在初步预测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及术后随访监测中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CEUS在初步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及术后早期复发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CEUS在肝细胞癌术后随访监测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摘要
    ABSTACT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的课题及专利

(10)MicroRNA-17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miR-1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iR-17对胶质瘤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iR-17通过靶向CCND1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丙型肝炎病理确诊中的难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的白癜风相关分子免疫机制研究[D]. 潘淳.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2]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D]. 魏勇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3]miR-368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程晓英.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术中导航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癌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D]. 李中.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克罗恩病继发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J]. 贾燕,李世荣,盛剑秋,苏惠,王鲁平,姜支农,陈鹏. 中华消化杂志, 2020(02)
  • [6]基于影像组学高维数据构建早期肺腺癌诊断模型的研究[D]. 王晓骁.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7]ICG荧光成像技术在肝脏微小病灶识别中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探讨[D]. 夏桂辉.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8)
  • [8]敲低EPS8L3抑制肝癌进程并提高索拉非尼疗效 BCLC 0-A期肝癌术后复发因素分析[D]. 吴凡.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
  • [9]CEUS在初步预测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及术后随访监测中的临床价值研究[D]. 刘连凤.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7)
  • [10]MicroRNA-17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孙广卫. 苏州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丙型肝炎病理诊断难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