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不良行为及其预防

中学生不良行为及其预防

一、中学生不良行为及其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高娜[1](2021)在《中学校园欺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华[2](2021)在《协同治理视角下校园欺凌的防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线上线下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报道十分普遍,随着舆论的持续发酵,给被欺凌者造成身心伤害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工作秩序。治理校园欺凌行为,协同构筑校园反欺凌预防行为,制定相关校园反欺凌法规,成为社会重要议题。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健全,对事物的认识、承受和分析能力有限,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都使校园沦为欺凌事件频发的“重灾区”,校园欺凌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我国校园欺凌的治理问题主要依靠政府主导,本文运用协同治理理论,试图从多元主体角度研究校园欺凌治理的防治策略。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探索校园欺凌治理的路径,主要围绕政府与学校、家庭、社区、公检法司等部门的联合,然后提出防治策略。文章首先阐述了与校园欺凌相关的概念以及理论依据,并对运用协同治理理论研究校园欺凌治理的可行性进行了阐明。其次,对校园欺凌治理的治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然后,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协同治理视角下校园欺凌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基于协治理理论,从主体部门职责划分,改善主体之间的协作,促进良性互动的角度,提出了如何改善校园欺凌治理的具体思路。该理论提倡多个主体相互协作,通过彼此的沟通协调达到相互利益的融合,使每个主体的不同作用得以发挥。通过完善不同主体的执行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模式的相互协作,从而达到防治校园欺凌的目的。当前阶段,我国校园欺凌治理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本文认为政府在我国校园欺凌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各治理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建立互信关系,实现职能相互补充。当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引发社会舆论时,政府必须对该事件立即展开调查,迅速察觉公众对此事件的反应,并积极动员多个治理主体共同应对校园欺凌行为。

张潇[3](2021)在《公共管理视角下J市初级中学校园霸凌防治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来,随着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校园霸凌事件的报道频繁出现,不仅极大的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也成为了政府和教育界关注的主要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对校园霸凌问题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校园霸凌问题仍不容乐观。学生肩负着我们祖国的未来,而校园霸凌事件会给初级中学生成长以及日后发展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所以,杜绝校园霸凌问题,维护初级中学学生成长环境,已经成了当今刻不容缓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作者利用工作机会对J市初级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计参考台湾学者对校园霸凌的划分,分为五个维度即言语霸凌、身体霸凌、嫁接霸凌、关系霸凌及网络霸凌。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J市校园霸凌问题整体普遍性同比全国其他城市较低,但每个学校都存在较为典型的问题,这同时也印证了为什么当前校园霸凌问题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中之重。论文在公共管理视角下,结合合作治理理论和社会控制理论的特点从多主体及社会控制键的角度进行校园霸凌防治困难的原因分析,分析出造成J市初级中学校园霸凌现状的原因主要是法律法规不完善、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不足、社会组织参与力度不够、家庭监护与学校管理失职等五方面原因,为了改善校园霸凌问题,分别从司法、行政、公共组织以及学校等四大方面对如今J市初级中学校园霸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第一为司法方面:完善控制校园霸凌的法律体系,探索法律条文下遏制校园霸凌的细则;第二是行政层面:创新体制机制破解J市初级中学校园霸凌问题,政府积极作为去除初级中学校园霸凌问题存在的“土壤”,J市政府帮助建立校园安全系统;第三是公共组织参与治理方面:培养专门的公共组织参加J市初级中学反校园霸凌防治,指引公共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力量也参入进来;第四为学校层面:学校通过预防学生霸凌专题教育强化意识、提高认知和训练能力,更要求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规范做事、规矩做人的好习惯。经过探究四个层面的共同作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J市初级中学校园霸凌问题,有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最后还以校园积极健康的环境。

钟磊[4](2021)在《校园欺凌的影像呈现及教育反思 ——基于我国三十部青春题材电影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校园欺凌是世界各国中小学校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校园欺凌更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其存在的普遍性、后果的高危害性和严重性以及防治的低效性,校园欺凌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教育机构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和共同关注的教育难题。在此背景下,关于校园欺凌的研究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当前,已有研究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对校园欺凌的概念内涵、类型特点、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有益探讨,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前提与基础。但校园欺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产生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其深刻理解与有效防治需要多视角的解读以及多方力量的整合。因此,从多个角度,借助不同媒介,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全视角和全景式的透视与剖析,才能达成对其全面和全方位的深度解读。与此同时,随着恶性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以及各方的广泛关注,各种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题材被拍摄成电影,以此来反映现实,映射问题。此类题材的电影致力于利用影像叙事的手段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再现,并在此过程中加入导演自身的思考,使其呈现出真实性、哲思性与娱乐性共存的特征。一方面,作为影视教育,校园欺凌影像是具有艺术性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作为艺术作品,校园欺凌影像又是具有教育意蕴的影视艺术。于此意义而言,校园欺凌影像有机结合了艺术与教育,为研究校园欺凌问题提供了有效媒介、全新载体和独特视角。基于此,本研究立足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以吉尔·德勒兹的“时间-影像”“运动-影像”理论、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理论、古斯塔夫·勒庞的“心理群体”概念以及格伯纳的“涵化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文本分析、符号分析以及焦点小组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作为研究媒介和载体的30部反映校园欺凌问题的青春题材电影进行分析与探讨,充分挖掘电影所具备的现实性特征与意义,并对电影反映现实的方式和手段、电影的情节内容、人物设置、人物形象在现实中的定位以及电影的拍摄技法进行分析、总结与共性特征提取,在此基础上,将其与现实生活做类比,进而对现实中的校园欺凌现象进行影射、分析与研究,以深度挖掘校园欺凌影像呈现的教育反思及意蕴。遵循此逻辑思路,在对校园欺凌的影像呈现以及校园欺凌影像的叙事动机进行分析阐述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影像呈现的校园欺凌成因及教育反思。概括而言,核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七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问题、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设计与方法。第一章为校园欺凌研究的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了吉尔·德勒兹的“时间-影像”“运动-影像”理论、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理论以及古斯塔夫·勒庞的“心理群体”概念以及格伯纳的“涵化理论”及其运用于校园欺凌研究的适切性。第二章为校园欺凌的影像呈现,主要从人物形象、空间叙事和行为表达三个维度呈现影像中的校园欺凌景象;第三章为校园欺凌影像的叙事动机,重点从私人矛盾空间建构与社会关系不合理两个维度分析探讨了样本电影影像叙事的推进;第四章为影像呈现的校园欺凌成因,主要从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家庭教育的功能性扭曲以及社会教育的结构性缺失三个维度展现了影像呈现的校园欺凌成因;第五章为校园欺凌影像呈现的教育反思,主要从影视和教育两个维度分析探讨了校园欺凌影像呈现出的教育意蕴、思考与反省,具体包括充分尊重校园欺凌事件的真实性、准确把握校园欺凌影像的立场与观点、有效阐释校园欺凌事件的生成与化解机制以及主动凸显主体关注与人文关怀等对策思考,以充分有效发挥校园欺凌影像教化与规训、反思与批判的教育价值及社会功用。结语部分主要从教化与规训、反思与批判两个维度对校园欺凌影像呈现的教育意蕴、思考和反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李家梁[5](2021)在《中学生校园欺凌过程中保护者角色与心理安全氛围的关系研究 ——以西宁市中学为例》文中提出校园欺凌问题是威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大安全隐患之一,不仅受到我国相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泛研究。保护者作为校园欺凌发生时唯一的积极角色,其行为对改变欺凌事件走向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探究保护者行为的心理因素,有助于为今后针对性培养保护者角色以及降低校园欺凌危害打好基础。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对10名中学生进行资料收集,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确定影响保护者行为倾向和心理安全氛围的因子,使用《校园欺凌角色问卷》《一般效能感问卷》和自编《中学生校园欺凌保护者行为倾向问卷》、《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问卷》和对青海省西宁市10所中学的1500名中学生调查研究。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自编《中学生校园欺凌保护者行为倾向问卷》各项拟合指标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可以作为有效问卷使用。(2)自编《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问卷》各项拟合指标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可以作为有效问卷使用。(3)西宁市中学生校园欺凌总体状况良好,其中保护者角色占比重最高,达47.2%,欺凌者、被欺凌者角色占比分别为6.6%、7.6%。发生校园欺凌场所的前三位是学校周围、卫生间和教室,分别占比为36.6%、21.7%和16.8%。(4)西宁市中学生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现状总体良好。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在是否住校、是否担任班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情况等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5)西宁市中学生保护者行为倾向总体良好。保护者行为倾向在性别、是否担任班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6)保护者行为倾向与心理安全氛围在总分及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心理安全氛围总分、家庭支持、同伴支持、个体认知可以正向预测保护者行为倾向。(7)自我效能感在中学生心理安全氛围对保护者行为倾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中学生心理安全氛围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保护者行为倾向产生影响。

劳君熠[6](2021)在《恶性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及其防治对策》文中指出近年来,未成年人恶性校园欺凌现象频频见于媒体新闻报道当中,越来越多的恶性事件引起公众对校园欺凌的关注。恶性校园欺凌行为除了对未成年人造成身体伤害以外,同时还具有严重的精神损害,亟需对恶性校园欺凌现象进行有力的预防和治理。近年来中央相关部门对治理校园欺凌连续发布多个文件,例如《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及《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等等。但是在这些治理文件发布后,恶性校园欺凌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因此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以犯罪学为视角对恶性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析,并提出构建防治体系的建议。第一部分阐述恶性校园欺凌的基本概论。基于对现有校园欺凌概念的分析,从文义层面对恶性校园欺凌概念做出界定,从欺凌行为的类型、手段等方面介绍了恶性校园欺凌的类型,并分析了恶性欺凌行为对于未成年人的危害。第二部分是对我国恶性校园欺凌现象的现状分析与问题归纳。以“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为关键词,在国内各大新闻网站进行检索,筛选近二年校园欺凌事件的新闻报道,并对经过筛选后收集的校园欺凌事件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总结恶性校园欺凌的现状。第三部分为我国恶性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分析。以犯罪学为视角,结合实证分析的结论,从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着眼,深度剖析恶性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第四部分是借鉴域外恶性校园欺凌现象的治理经验,为我国恶性校园欺凌问题的治理提供成功经验。本文介绍了美国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治理经验,总结出校园欺凌专门法律体系、校内外合作性预防机制、校园欺凌事件处理程序、少年司法制度四个方面的经验。第五部分针对恶性校园欺凌现象,结合实证分析发现的问题,提出防治对策。从构建多主体协同的防治体系、完善惩罚机制、加强司法适用的可操作性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在明确恶性校园欺凌概念、构建和完善恶性校园欺凌处置和预防机制后,以严惩为方向构建恶性校园欺凌现象的防治体系。

樊婷婷[7](2020)在《英国反欺凌联盟(ABA)反校园欺凌援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通过媒体和网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眼前。2016年,李克强总理强调校园应是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严重的校园欺凌行为应当被依法惩处,校园欺凌自此被更多的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研究数量开始在2016年激增。而2019年校园欺凌题材电影《少年的你》的大热,更将校园欺凌这一学术界的重要议题再度推向了公众关注的高峰。我们所能知晓的校园欺凌事件往往是情节严重的,更有许许多多被藏在暗处的,隐蔽的校园欺凌事件为人所不知。这些校园欺凌事件也许并未对受欺凌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却有可能导致他们恐惧学校,产生心理健康层面的严重伤害,轻则影响学业发展,重则患上心理疾病,因此,开展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理工作迫在眉睫。但事实上,虽然现阶段我国反校园欺凌法律法规逐渐走向健全,我国在对校园欺凌的有效预防和治理上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英国从法律法规建设,到完善校园内的防控体系,再到反校园欺凌援助组织的协作治理,形成了保护学生安全、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完善体系,且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校园欺凌发生率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英国的反校园欺凌组织ABA(Anti-Bullying Alliance,反欺凌联盟,以下简称“ABA”)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根据比较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综合采用文献法、比较法、案例法和历史法,从ABA产生的现实背景出发,深入分析ABA反校园欺凌援助的主要举措,最后根据ABA反校园欺凌援助的特征与成效和ABA的反校园欺凌援助经验对我国的反校园欺凌援助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可操作的借鉴。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释了本文的缘起,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在收集、整理已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一部分详细梳理了ABA的成立背景与组织构成。ABA起源于英国校园欺凌盛行时期,中小学生群体校园欺凌多发且影响严重,发展于英国缺乏校园安全的现实背景,以及本国一系列法律的大力推动前提下,并联合英国各反欺凌个人与群体,形成了联盟式的反校园欺凌援助组织——ABA。第二部分具体阐释了ABA反校园欺凌援助的主要举措。一是为家长全方位提供可直接使用的反欺凌指导;二是为学校提供从预防欺凌,欺凌发生时的应对到欺凌事件后续跟进所需的完善资源;三是为被欺凌者提供触手可及的专业援助,并为社会普及反校园欺凌知识,营造全民反校园欺凌氛围。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ABA反校园欺凌援助的特征与成效。一是预防性与教育性结合,在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前做好准备。二是及时性与有效性结合,在校园欺凌发生第一时间降低伤害。三是持续性与完善性结合,持续跟进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进度。成效方面包括显着降低了全英国的欺凌发生率与受害者率、为学校提供了有效的反欺凌指导、反欺凌援助取得的社会满意度高。第四部分对ABA反校园欺凌援助的经验进行梳理。一是做好学校、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结角色;二是转变身边同伴的“围观者”角色;三是强化社会协同,促使全民反欺凌常态化;四是提供专业培训,促使反欺凌体系趋于完善;五是持续跟进事件发展,避免产生更多负面影响;六是设置欺凌案例存档,以便总结与提升。最后,结合ABA反校园欺凌援助的经验与我国实情,对我国未来反校园欺凌援助组织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对我国的反校园欺凌工作提供帮助。

王雯萱[8](2020)在《普通初级中学校园欺凌现状研究及对策建议 ——以云南、山东某两所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频频发生,被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日益增多,欺凌手段日益残忍,扒衣、殴打、当众羞辱等行为让人触目惊心,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日常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校园欺凌问题不仅成为学校管理的难点,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校园欺凌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初中生成为高发的人群,本研究聚焦普通初级中学的校园欺凌,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校园欺凌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本文选取了云南和山东两个地区的两所普通初级中学,了解两所学校在校园欺凌方面的现状,总结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及问题,对校园欺凌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对改善初中阶段校园欺凌问题有所帮助。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缘由,阐明了研究目的和意义,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校园欺凌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校园欺凌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我国在应对校园欺凌问题上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支撑校园欺凌问题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对云南、山东两所普通初级中学进行调查走访,对两所样本学校的概况和校园欺凌现状进行了描述,确定了调查研究的设计,根据云南、山东两所初级中学校园欺凌的现状调查总结,确定了校园欺凌的类型、特征、原因、影响、解决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归纳为:校园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的自身问题,家庭及父母教育的不完善,学校教育以及管理不到位,社会不良因素以及法律惩戒不足。第四部分就其问题和原因分析进行思考,提出建议:尽快校园欺凌要从法律角度明确欺凌认定标准、责任主体,加强对旁观者的管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整顿不良的网络信息,强化公众的监督意识;班主任要加强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制定校园欺凌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学会正确的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现阶段普通初级中学校园欺凌大多发生在中高年级,男生之间、女生之间欺凌的频率较多,且发生的场所比较隐蔽,欺凌的类型多样,主要原因为家庭教育不充分,学校管理措施不足、个人自身约束能力不强等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利于学校风气、学生身心健康。因此,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应对校园欺凌引起足够的重视,将校园欺凌纳入日常管理生活中。

董婷婷[9](2020)在《校园欺凌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干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并且在新闻媒体上充斥着大量有关校园欺凌的新闻,这将不良影响从个人导引至同辈群体,给青年、学校、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校园欺凌损害的是肩负历史重任的新青年,破坏的是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阻挠的是祖国接班人、建设者的道德与法治水准的提升,更与青少年的人格培养不相符合。诚然,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然要求净化主阵地,简单说来,有关校园欺凌成因、对策,包含对策执行的研究势在必行,故此,重视校园欺凌,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考查,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对校园欺凌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以“和谐、法治、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力图系统进行原因剖析,从而提出对策,以充实对校园欺凌研究的理论根据和指导意义。也就是说,在梳理、界定校园欺凌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以当代校园欺凌仍旧频发为现实依据,对我国校园欺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干预进行论述分析,发现导致校园欺凌仍旧存在和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四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经验,从优化整体环境、重视教师及学校管理、聚焦家庭教育、实现个人自我重建等方面构建校园欺凌对策,全面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从而促进青年群体之间的交往,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刘兆霞[10](2020)在《中学生校园欺凌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严重危害校园内的和谐安宁,很多中学生受到校园欺凌的侵扰,身体上遭受严重伤害,甚至还出现了失眠、抑郁、自杀等现象,给中学生的心灵蒙上了一层不安全的阴影,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校的正常管理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对学生的教育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并促使我们通过对中学生校园欺凌问题研究,不断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减少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本文从校园欺凌的内涵、特征以及危害出发,指出校园欺凌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收集整理了近三年新闻媒体报道的30起有关校园欺凌的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找出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五个方面展开分析:个人原因有欺凌者道德法律修养差,被欺凌者性格软弱,旁观者沉默纵容;家庭原因有自身行为示范不良,校园欺凌认识不足,预防教育活动不够;学校原因有欺凌预防教育不力,相关管理制度不全,欺凌行为处置不严;社会原因有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新闻媒体引导不足,反校园欺凌公益组织缺乏;政府原因有政府部门履职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校园欺凌惩戒不严厉等。正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中学生校园欺凌事件愈演愈烈,屡禁不止。最后,针对上述原因分析,主要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个人方面要加强道德素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家庭方面要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提高校园欺凌危害认识,做好校园欺凌预防工作;学校方面要加强预防校园欺凌教育,完善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加大校园欺凌处罚力度;社会方面要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增强新闻媒体引导功能,建立反校园欺凌公益组织;政府方面要强化政府部门履职尽责,制定反校园欺凌法律,严厉惩罚校园欺凌行为。

二、中学生不良行为及其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生不良行为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2)协同治理视角下校园欺凌的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学术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解读
        1.欺凌
        2.校园欺凌
    (二)理论基础与实践
        1.治理理论
        2.协同治理理论
        3.协同治理的实践路径
        4.运用协同治理理论研究校园欺凌治理的可行性
二、校园欺凌治理的现实困境
    (一)治理模式单一
        1.以道德教育模式为主
        2.学校法制教育效果不佳
    (二)治理主体单一
        1.家庭教育未尽职
        2.社会作用发挥不足
    (三)治理措施单一
        1.以口头批评说教为主
        2.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动效果差
三、校园欺凌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1.校园欺凌界定性不明确
        2.校园欺凌专门法未构建
    (二)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
        1.学校在学生欺凌防控中缺乏指引作用
        2.学校未建立完善的欺凌治理流程
        3.教师治理欺凌主观能动性不够
    (三)家庭监管缺乏导致效果差
        1.家庭教育成效差,缺乏引导
        2.家庭参与欺凌治理力度不够
    (四)社区、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动缺失
        1.社区干预力度不够
        2.公检法司等部门参与度低
四、校园欺凌协同治理的构建及防治策略
    (一)校园欺凌协同治理主体的构成
        1.健全法律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2.提高教师感悟性,学校采取融合教育
        3.发挥家庭核心作用,彰显榜样引领
        4.建立互助的社区外部环境,塑造友善风气
    (二)校园欺凌治理主体的协同合作
        1.明确各主体的职责范围
        2.加强各主体间的协作
        3.形成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
    (三)确立校园欺凌评估体系,保障欺凌治理效果
        1.专家组对欺凌处置进行评价
        2.欺凌治理参与者和群众进行评价
        3.同级机构相互进行评价
        4.各区县各自进行自我评价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公共管理视角下J市初级中学校园霸凌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总体评价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霸凌
        2.1.2 校园霸凌
        2.1.3 校园霸凌防治
    2.2 .理论基础
        2.2.1 合作治理理论
        2.2.2 社会控制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J市初级中学校园霸凌及其防治现状
    3.1 J市初级中学校园霸凌现状调查设计
        3.1.1 样本选取
        3.1.2 变量设计
        3.1.3 调查方法及过程
    3.2 问卷调查结果描述性统计分析
        3.2.1 言语霸凌现状
        3.2.2 身体霸凌现状
        3.2.3 嫁接霸凌现状
        3.2.4 关系霸凌现状
        3.2.5 网络霸凌现状
    3.3 问卷信效度分析
        3.3.1 信度分析
        3.3.2 效度分析
    3.4 初级中学校园霸凌防治现状
        3.4.1 司法层面防治现状
        3.4.2 行政方面防治现状
        3.4.3 公共组织参与治理层面防治现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J市初级中学校园霸凌防治难的原因分析
    4.1 J市初中校园霸凌防治难的原因分析
        4.1.1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4.1.2 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不足
        4.1.3 社会组织力度不强
        4.1.4 家庭监护存在问题
        4.1.5 学校日常管理与教育不够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J市初级中学校园霸凌防治的对策建议
    5.1 司法层面对策
        5.1.1 出台遏制校园霸凌的法律法规
        5.1.2 探索法律条文下遏制校园霸凌的细则
    5.2 行政层面对策
        5.2.1 创新体制机制破解J市初级中学校园霸凌问题
        5.2.2 积极作为去除初级中学校园霸凌问题
        5.2.3 政府帮助构建校园安全体系
    5.3 公共组织参与治理层面对策
        5.3.1 培育专业的公共组织参与J市初级中学校园霸凌防治
        5.3.2 引导调动公共组织参与J市初级中学校园霸凌防治
        5.3.3 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J市初级中学校园霸凌防治
    5.4 学校层面对策
        5.4.1 全面落实校园霸凌防治工作
        5.4.2 构建完善的学校制度与班级规则
        5.4.3 设立校园警察全面维护校园安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问卷调查

(4)校园欺凌的影像呈现及教育反思 ——基于我国三十部青春题材电影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校园欺凌现象的普遍性
        (二)校园欺凌后果的高危害性和严重性
        (三)校园欺凌影像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效媒介和全新载体
    二、研究问题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文献综述
        (一)关于校园欺凌的研究
        (二)关于校园欺凌题材电影的研究
        (三)研究述评
    六、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样本选取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校园欺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吉尔·德勒兹的“时间-影像”“运动-影像”理论
        (一)“运动-影像”理论
        (二)“时间-影像”理论
        (三)德勒兹理论运用于校园欺凌研究中的适切性
    二、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理论
        (一)微观权力理论的提出
        (二)微观权力形式的演变
        (三)微观权力的表现形式:规训与惩罚
        (四)微观权力的运作方式
        (五)规训与惩罚理论运用于校园欺凌研究的适切性
    三、古斯塔夫·勒庞的“心理群体”概念
        (一)心理群体的特征
        (二)“心理群体”概念运用于校园欺凌研究的适切性
    四、格伯纳的“涵化理论”
        (一)大众传媒与“社会学习”
        (二)电影与大众教育
        (三)“涵化理论”运用于校园欺凌研究的适切性
第二章 校园欺凌的影像呈现
    一、人物形象
        (一)冲动的欺凌者
        (二)委屈的被欺凌者
        (三)沉默的大多数
        (四)为人师表的焦虑
    二、空间叙事
        (一)躁动的班级教室
        (二)被冷落的校园角落
        (三)并不宁静的教师办公室
    三、行为表达
        (一)冲突中的言语
        (二)冲突中的肢体动作
        (三)潜在的网络行动
第三章 校园欺凌影像的叙事动机
    一、私人矛盾空间建构
        (一)心理冲突
        (二)物理空间
    二、权力关系不合理
        (一)社会位阶与身份焦虑
        (二)性别关系
        (三)叙事线索
第四章 影像呈现的校园欺凌成因
    一、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一)学校教育功利化倾向在样本电影中的表现
        (二)学校教育制度严苛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制度压抑学生现实诉求的影像分析
    二、家庭教育的功能性扭曲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二)家庭教育的滥用
        (三)家庭教育的过度
    三、社会教育的结构性缺失
        (一)社区教育工作的关注度不足
        (二)网络的误导与激化
        (三)社会刻板成见
第五章 校园欺凌影像呈现的教育反思
    一、充分尊重校园欺凌事件的真实性
        (一)什么是充分尊重校园欺凌事件的真实性
        (二)为什么要充分尊重校园欺凌事件的真实性
        (三)如何充分尊重校园欺凌现象的真实性
    二、准确把握校园欺凌影像的立场与观点
        (一)准确把握校园欺凌影像立场与观点的主体
        (二)准确把握校园欺凌影像立场与观点的方法
        (三)准确把握校园欺凌影像立场与观点的意义
    三、有效阐释校园欺凌事件的生成与化解机制
        (一)校园欺凌事件的生成
        (二)校园欺凌事件的化解
        (三)校园欺凌生成与化解机制的现实应用
    四、主动凸显主体关注与人文关怀
        (一)关怀被欺凌者的现实处境
        (二)抱有真诚的教育关注
        (三)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及着作情况

(5)中学生校园欺凌过程中保护者角色与心理安全氛围的关系研究 ——以西宁市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引言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假设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基本理论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校园欺凌的相关研究
        (二)保护者角色的相关研究
        (三)心理安全氛围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一)校园欺凌的相关研究
        (二)保护者角色的相关研究
        (三)心理安全氛围的相关研究
        (四)保护者角色与心理安全氛围的研究
    三、理论基础
        (一)自我效能理论
        (二)旁观者干预理论
    四、已有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法
        (三)访谈法
    三、研究工具
        (一)《欺凌角色行为量表》
        (二)自编《中学生校园欺凌保护者行为倾向问卷》
        (三)自编《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问卷》
        (四)《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第四章 保护者行为倾向、心理安全氛围问卷的编制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校园欺凌
        (二)保护者
        (三)心理安全氛围
    二、《中学生校园欺凌保护者行为倾向问卷》编制
        (一)研究目的
        (二)初测问卷编制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结果
        (五)研究结论
    三、《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问卷》编制
        (一)研究目的
        (二)初测问卷编制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结果
        (五)研究结论
第五章 研究过程及结果
    一、西宁市中学生校园欺凌现状
        (一)中学生校园欺凌角色比例状况
        (二)中学生校园欺凌发生场所
        (三)保护者角色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二、西宁市中学生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现状
        (一)西宁市中学生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总体情况
        (二)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在性别上的差异
        (三)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在是否住校上的差异
        (四)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在是否为班干部上的差异
        (五)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六)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在家庭情况上的差异
    三、中学生保护者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
        (一)保护者行为倾向总体情况
        (二)保护者行为倾向在性别上的差异
        (三)保护者行为倾向在是否住校上的差异
        (四)保护者行为倾向在是否为班干部上的差异
        (五)保护者行为倾向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六)保护者行为倾向在家庭情况上的差异
    四、中学生心理安全氛围与保护者行为倾向的关系
        (一)心理安全氛围与保护者行为倾向的相关关系
        (二)心理安全氛围对保护者行为倾向的回归分析
        (三)心理安全氛围与保护者倾向的方差分析
        (四)人口学变量、心理安全氛围与保护者行为倾向的方差分析
    五、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安全氛围与保护者行为倾向间的中介作用
        (一)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安全氛围、保护者行为倾向之间的相关分析
        (二)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安全氛围与保护者行为倾向间的中介效应
第六章 讨论与分析
    一、西宁市中学生校园欺凌现状分析
    二、中学生保护者角色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三、西宁市中学生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现状分析
        (一)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在是否住校上的差异分析
        (二)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在是否为班干部上的差异分析
        (三)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四)校园欺凌心理安全氛围在家庭情况上的差异分析
    四、西宁市中学生保护者行为倾向分析
        (一)保护者行为倾向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二)保护者行为倾向在是否为班干部上的差异分析
        (三)保护者行为倾向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五、保护者行为倾向与心理安全氛围的关系分析
        (一)保护者行为倾向与心理安全氛围的相关关系分析
        (二)心理安全氛围对保护者行为倾向的回归分析
        (三)人口学变量、心理安全氛围与保护者行为倾向的方差分析
    六、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安全氛围与保护者行为倾向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历

(6)恶性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及其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恶性校园欺凌概述
    (一)恶性校园欺凌的概念
    (二)恶性校园欺凌的类型
        1.身体欺凌
        2.语言欺凌
        3.社交欺凌
        4.网络欺凌
    (三)恶性校园欺凌的危害
        1.对被欺凌者的危害
        2.对欺凌者的危害
二、我国恶性校园欺凌的现状
    (一)欺凌者呈低龄化趋势
    (二)琐事纠纷为主要起因
    (三)以拍摄视频为主的网络欺凌现象突出
    (四)欺凌者违法成本极低
三、我国恶性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分析
    (一)个体因素
        1.部分未成年人存在欺凌心理
        2.自身控制能力有所欠缺
    (二)家庭因素
        1.个别父母纵容欺凌行为
        2.成长环境充斥暴力
    (三)学校因素
        1.缺乏校园欺凌长效治理机制
        2.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四)社会因素
        1.暴力网络文化影响
        2.校园欺凌相关法律缺失
四、美国校园欺凌防治经验借鉴
    (一)校园欺凌专门法律体系
    (二)多主体协同的预防机制
    (三)校园欺凌事件处理程序
    (四)少年司法制度
五、我国恶性校园欺凌现象的防治对策
    (一)构建多主体协同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
        1.明确校方的防治责任
        2.完善教职工反欺凌培训机制
        3.构建校园专职警察制度
        4.探索低龄儿童欺凌预防机制
    (二)完善恶性校园欺凌惩罚机制
        1.明确界定恶性校园欺凌概念
        2.完善强制性非刑罚处罚措施
        3.依据案情严重程度分级惩罚
        4.构建校园欺凌不良记录制度
    (三)加强司法适用的可操作性
        1.确立校园欺凌司法介入标准
        2.适当拓展少年司法管辖范围
        3.加重恶性校园欺凌惩罚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英国反欺凌联盟(ABA)反校园欺凌援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设计
一、ABA的成立背景与组织构成
    (一)ABA的成立背景
    (二)ABA的成立与组织构成
二、ABA反校园欺凌援助的主要举措
    (一)面向家长:提供易于使用的全方位反欺凌指导
    (二)对接学校:提供从欺凌的预防、应对到后续跟进所需的完善资源
    (三)援助被欺凌者:提供触手可及的专业援助,营造全民反欺凌氛围
三、ABA反校园欺凌援助的特征与成效
    (一)ABA反校园欺凌援助的特征
    (二)ABA反校园欺凌援助的成效
四、ABA反校园欺凌援助的经验
    (一)做好学校、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结角色
    (二)转变身边同伴的“围观者”角色
    (三)强化社会协同,促使全民反校园欺凌常态化
    (四)提供专业培训,促使反欺凌体系趋于完善
    (五)持续跟进事件发展,避免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
    (六)对欺凌案例进行存档,以便总结与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普通初级中学校园欺凌现状研究及对策建议 ——以云南、山东某两所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校园欺凌现象频繁发生,学校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二、政府高度重视,各个地区相继颁布相关治理方案
        三、校园欺凌影响的严重性
        四、基于个人认识及感受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归纳总结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统计分析法
第二章 校园欺凌基本概述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校园欺凌的基本概述
        一、校园欺凌的概念
        二、校园欺凌的基本类型
        三、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
        四、校园欺凌的危害
    第二节 我国关于校园安全相关法律规章
        一、我国关于校园安全的相关法律
        二、我国制定校园欺凌的规章
    第三节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三、观察学习理论
        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三章 云南、山东两所初级中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研究
    第一节 云南、山东两所初级中学基本情况介绍
        一、云南、山东某两所初级中学的基本情况
        二、云南某初级中学的基本情况
        三、山东某初级中学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调查研究设计思路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研究方法
        三、调查难点
        四、调查研究的设计思路
    第三节 云南、山东某初级中学校园欺凌的现状调查
        一、问卷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三、访谈记录和整理
        四、问卷及访谈解读与分析
    第四节 普通初级中学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惩戒不完善的原因
        二、社会环境的原因
        三、学校教育和管理不到位的原因
        四、家庭及父母教育的原因
        五、个人自身的原因
第四章 普通初级中学校园欺凌问题的管理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对云南、山东某两所初级中学校园欺凌的管理对策
        一、校园欺凌类型的管理对策
        二、校园欺凌特征的管理对策
        三、校园欺凌原因的管理对策
        四、校园欺凌影响的管理对策
        五、校园欺凌措施的管理对策
    第二节 普通初级中学校园欺凌的管理建议
        一、国家政策层面
        二、社会层面
        三、学校层面
        四、家庭层面
        五、个人层面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校园欺凌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校园欺凌现象呈上升趋势
        1.1.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1.1.3 青少年的培养事关中华民族千秋伟业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述评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2 校园欺凌概述
    2.1 校园欺凌定义
    2.2 校园欺凌的构成要件
        2.2.1 校园欺凌的主客体
        2.2.2 校园欺凌的内容
    2.3 校园欺凌特点及表现形式
        2.3.1 校园欺凌特点
        2.3.2 校园欺凌表现形式
    2.4 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欺凌
        2.4.1 关系研究
        2.4.2 思想政治教育适用准则
3 校园欺凌问题干预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3.1.1 思想教育
        3.1.2 道德教育
        3.1.3 心理健康教育
        3.1.4 法治教育
    3.2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理论
        3.2.1 借鉴西方其他沟通理论
        3.2.2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理论
    3.3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
        3.3.1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概况
        3.3.2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
    3.4 其他理论借鉴与指导
        3.4.1 宽容教育理念
        3.4.2 价值澄清理论
        3.4.3 “挫折-攻击”假说
4 校园欺凌问题存在原因及分析
    4.1 校园欺凌存在的问题调查与分析
        4.1.1 调查对象、内容
        4.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相关例证
        4.2.1 案例评析
        4.2.2 变化趋势
    4.3 校园欺凌问题原因分析
        4.3.1 社会原因
        4.3.2 学校原因
        4.3.3 家庭原因
        4.3.4 个人原因
5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校园欺凌对策构建
    5.1 借鉴、吸收国外经验
        5.1.1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5.1.2 建立监督及评估机制
    5.2 校园欺凌对策构建
        5.2.1 优化整体环境
        5.2.2 重视教师及管理
        5.2.3 聚焦家庭教育
        5.2.4 个人自我重建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中学生校园欺凌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2.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学生校园欺凌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欺凌
        2.1.2 校园欺凌
        2.1.3 中学生校园欺凌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犯罪心理学理论
        2.2.2 需要层次理论
        2.2.3 社会控制理论
        2.2.4 社会学习理论
    2.3 中学生校园欺凌的类型、特征及危害
        2.3.1 中学生校园欺凌的类型
        2.3.2 中学生校园欺凌的特征
        2.3.3 中学生校园欺凌的危害
第3章 中学生校园欺凌的现状分析
    3.1 中学生校园欺凌30起典型案例统计分析
        3.1.1 样本选取
        3.1.2 统计分析
    3.2 中学生校园欺凌现状访谈分析
        3.2.1 访谈对象的选取
        3.2.2 访谈结果分析
第4章 中学生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
    4.1 个人原因
        4.1.1 欺凌者道德法律修养差
        4.1.2 被欺凌者性格软弱
        4.1.3 旁观者沉默纵容
    4.2 家庭原因
        4.2.1 自身行为示范不良
        4.2.2 校园欺凌认识不足
        4.2.3 预防教育活动不够
    4.3 学校原因
        4.3.1 欺凌预防教育不力
        4.3.2 相关管理制度不全
        4.3.3 欺凌行为处置不严
    4.4 社会原因
        4.4.1 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4.4.2 新闻媒体引导不足
        4.4.3 反校园欺凌公益组织缺乏
    4.5 政府原因
        4.5.1 政府部门履职不到位
        4.5.2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4.5.3 校园欺凌惩戒不严厉
第5章 防治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对策措施
    5.1 个人方面
        5.1.1 加强道德修养
        5.1.2 增强法律意识
        5.1.3 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5.2 家庭方面
        5.2.1 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
        5.2.2 提高校园欺凌危害认识
        5.2.3 做好校园欺凌预防工作
    5.3 学校方面
        5.3.1 加强预防校园欺凌教育
        5.3.2 完善校园相关管理制度
        5.3.3 加大校园欺凌处罚力度
    5.4 社会方面
        5.4.1 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5.4.2 增强新闻媒体引导功能
        5.4.3 建立反校园欺凌公益组织
    5.5 政府方面
        5.5.1 强化政府管理部门履职尽责
        5.5.2 制定反校园欺凌法律
        5.5.3 严厉惩罚校园欺凌行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中学生不良行为及其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校园欺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 高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2]协同治理视角下校园欺凌的防治研究[D]. 李华.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公共管理视角下J市初级中学校园霸凌防治研究[D]. 张潇.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校园欺凌的影像呈现及教育反思 ——基于我国三十部青春题材电影的分析[D]. 钟磊.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5]中学生校园欺凌过程中保护者角色与心理安全氛围的关系研究 ——以西宁市中学为例[D]. 李家梁.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6]恶性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及其防治对策[D]. 劳君熠. 浙江工商大学, 2021
  • [7]英国反欺凌联盟(ABA)反校园欺凌援助研究[D]. 樊婷婷. 西南大学, 2020(01)
  • [8]普通初级中学校园欺凌现状研究及对策建议 ——以云南、山东某两所学校为例[D]. 王雯萱.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校园欺凌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干预研究[D]. 董婷婷.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10]中学生校园欺凌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刘兆霞.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中学生不良行为及其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