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试论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关睿[1](2022)在《美育视角下高校民间音乐教学的创新性开展》文中认为在当前的时代教育背景下,美育依然是高职院校重点探索的研究课题,尤其是在民间音乐教学开展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审美教育的渗透。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开展中,不仅重视提高学生的民间音乐基础知识水平,而且通过丰富的音乐教学活动加强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综合能力,全面展开民间音乐教学的美育探究。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民间音乐的教学实际,从美育视角下对民间音乐的教学开展进行了全面探究,以突出民间音乐的美育价值和意义。
丁吉安,梁旭[2](2022)在《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本文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素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的现状、问题及挑战,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素养提升的基本路径。实践结果表明,这些路径的实施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审美素养是积极有效的。
袁一渟[3](2022)在《新时代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美育育人的研究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新时代高职院校美育育人的新要求入手,开宗明义地指出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同步实现以美育人功能的重要性。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以美育人的现状后,作者提出了新时代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美育育人的改革思路和具体实践路径,为面向新时代的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探索。
毕玉芳,刘骞[4](2021)在《美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审美人格建构路径研究》文中指出培养拥有审美人格的人是美育的核心本质。基于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内涵特征、现状及存在误区,以当前高职生审美需求为出发点,以完善高职生审美人格为落脚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宽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实施路径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构建审美人格建构的有效运行机制,创新审美人格建构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水平审美修养的师资队伍,弘扬传统文化的美学基因,发挥家庭美育的积极主动性,营造和谐美丽的校园文化,升华审美体验的社会实践。
陆樱樱[5](2021)在《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美育是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高职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在分析高职美育现状与问题的同时提出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定位研究和美育的创新教学模式,并通过平台实现美育的创新教学。
高成,王莉[6](2021)在《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它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出发,相继出台多个文件,要求做好大学生的美育工作。纵观当前高职院校的美育现状,离"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总体要求尚有差距。关于如何推进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体系建设,本文认为应该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通过全校统一思想、协同合作,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将美育充分融入专业教育,同时融合全社会的美育资源,打造立体全面的美育体系,促进我国美育事业的发展。
刘颖奇[7](2021)在《美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多元化舞蹈课程的发展路径研究 ——以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孙文云,叶彤彤[8](2021)在《高职美育课程研究热点分析及展望》文中认为深化高职美育课程研究对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分析2010-2020年以高职美育课程为主题的文献,发现我国高职美育课程研究趋势与国家政策的宏观导向密切相关,大致经历了价值阐释、实践探索、优化完善三个发展阶段;研究内容可分为高职美育、美育基本理论、美育课程建设研究三大板块;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思辨研究法。已有研究表明高职美育课程研究在量和质上均有一定的突破,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基于此,未来需立足国家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夯实美育基本理论,优化高职美育课程建设,合理运用研究方法,推动高职美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
段翠英[9](2021)在《教育审美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教育审美化可以实现以美学教育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可以切实地满足高职学生的审美诉求,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审美能力及审美潜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劳动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能动性。因此将教育审美化融入到劳动教育中,能够切实地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对此,本文结合教育审美化的功能价值,探析劳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吕悦[10](2021)在《高职院校美育建设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为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实际效果,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当尽早转变育人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在培育学生基础性职业技能的同时,锻炼高职学生的美学感知能力与价值观辨别能力,让学生的内在人格获得完善,具备更强的感知美、创造美、认知美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辨识能力,完善高校美育教育体系。
二、试论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美育视角下高校民间音乐教学的创新性开展(论文提纲范文)
| 一、美育视角下的民间音乐探究 | 
| (一)美育之内涵 | 
| (二)民间音乐之解析 | 
| (三)民间音乐之审美特色 | 
| 第一,民间音乐独特的形式之美。 | 
| 第二,民间音乐深厚的意境之美。 | 
| 二、美育视角下高职院校民间音乐的教学实施 | 
| (一)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学生审美体验 | 
| (二)加强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 
| (三)加强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 
| 三、结语 | 
(2)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 引言: | 
| 一、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的特征 | 
| (一) 自媒体应用现状 | 
| (二)审美识别能力有欠缺 | 
| (三) 审美感知力和审美情趣受到影响 | 
| (四)审美以自我为中心 | 
| 二、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 
| (一)降低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 | 
| (二)为人才培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 
| (三)网络审美出现方向性偏差 | 
| (四)网络及自媒体法律意识淡薄 | 
| 三、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素养的提升途径 | 
| (一)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 
|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 | 
|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 
| (四)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 | 
| (五)创建高雅的校园教育环境 | 
| 四、结束语 | 
(3)新时代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美育育人的研究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美育育人的意义 | 
| (一)美育育人是新时代美术教育的需要 | 
| (二)美育育人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 
| (三)美育育人是推进高职院校育人改革的需要 | 
| 二、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美育育人现状 | 
| (一)对美育育人的功能认识不足 | 
| (二)美育育人的课程体系尚未完善 | 
| (三)美育育人的课程评价体系尚未有效构建 | 
|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美育育人的实践路径 | 
| (一)课程教学是美术教育美育育人的主要渠道 | 
| 1. 构建以美育育人为目标的美术教育线上线下融合课程模式 | 
| 2. 组建艺术类高职院校联合体共同开发美术教育美育育人课程体系 | 
| 3. 健全高职院校美育育人课程评价体系 | 
| (二)校园文化是美术教育美育育人的主要载体 | 
| 1. 美术教育助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 
| 2. 美术教育积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 
| (三)社会实践是美术教育美育育人的最佳途径 | 
| 1. 走出校门体验丰富的美术教育艺术实践活动 | 
| 2. 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写生教学 | 
| 3. 利用高职艺术专业学科优势助力社会美育发展 | 
| (四)美术教师队伍的美育素养构建是美育育人的重要保证 | 
| 1. 改进教学理念,提升美育科研水平 | 
| 2.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 
| 3. 加强师资培训,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 | 
| 四、结语 | 
(4)美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审美人格建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 一、美育视域下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内涵特征 | 
| 二、美育视域下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相关研究 | 
| 三、美育视域下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误区 | 
| (一)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局限于片面的艺术教育 | 
| (二)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局限于单一的课堂教育 | 
| (三)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实践出现偏差 | 
| 四、美育视域下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建构路径 | 
| (一)构建审美人格建构的有效运行机制 | 
| (二)创新审美人格建构的教学方式 | 
| (三)打造高水平审美修养的师资队伍 | 
| (四)弘扬传统文化的美学基因 | 
| (五)发挥家庭美育的积极主动性 | 
| (六)营造和谐美丽的校园文化 | 
| (七)升华审美体验的社会实践 | 
(5)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 一、高职院校中美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 
| (一)没有完善的美育课程体系 | 
| (二)授课方式单一 | 
| (三)教材不生动 | 
| 二、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 
| (一)时代的必要性 | 
| (二)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 
| (三)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 
| 三、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途径 | 
| (一)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 
| 1.实用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原则培养职业道德素养。 | 
| 2.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原则培养文化自信素养。 | 
| 3.高职院校美育目标分类。 | 
| (二)根据高职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目标确立课程教学内容 | 
| 四、创新美育教学模式 | 
| (一)从教材到教学模式的转化 | 
| (二)美育课程的重构 | 
| 五、构建以课程为核心的审美化管理体系 | 
| (一)加强美育学习,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 | 
| (二)加强美育科研,培育稳定的美育专职和兼职教师队伍 | 
| (三)为美育课程提供物质条件保障 | 
| (四)美育课程资源平台保障 | 
| (五)美育质量评价 | 
(6)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 一、我国高职院校美育现状分析 | 
| (一)缺乏科学的美育工作考核标准 | 
| (二)课程设置以公选课为主 | 
| (三)教学设施及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 
| 二、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 
| (一)优化课程设计 | 
| 1.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 
| 2. 开足高质量实践课 | 
| 3. 美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 | 
| 4.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 | 
| 5. 加强网络美育建设 | 
| (二)提升师资水平 | 
| 1. 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 
| 2. 主动汇聚社会美育师资力量 | 
| (三)夯实阵地建设 | 
| 1. 建设专业学习场所 | 
| 2. 融合社会美育资源 | 
| 3. 加强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 
| 三、结语 | 
(8)高职美育课程研究热点分析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 一、引 言 | 
|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 
| (一)研究方法 | 
| (二)研究工具 | 
| 三、高职美育课程研究整体态势分析 | 
| (一)研究数据处理 | 
| (二)研究趋势分析 | 
| (三)研究内容定位 | 
| 1.高职美育课程研究关键词分析 | 
| 2.高职美育课程研究热点板块分析 | 
| (1)美育基本理论研究 | 
| (2)高职美育课程建设研究 | 
| (三)研究方法运用 | 
| 四、高职美育课程研究展望 | 
| (一)夯实美育基本理论 | 
| (二)优化高职美育课程建设 | 
| 1.科学定位课程目标 | 
| 2.完善美育课程设置 | 
| (1)整合显性美育课程 | 
| (2)规范美育实践课程 | 
| (3)开发隐性美育课程 | 
| 3.统整美育课程内容 | 
| 4.创建美育课程评价体系 | 
| (三)合理运用研究方法 | 
| 五、结 语 | 
(9)教育审美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 一、教育审美化的功能价值 | 
| (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 
| (二)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 | 
|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 
|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问题 | 
| (一)劳动理念的严重缺失 | 
| (二)教育形式与内容的畸变 | 
| (三)缺乏完善的教育保障机制 | 
| 三、教育审美化下的劳动教育策略 | 
|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 
| (二)革新劳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 
| (三)构建科学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 
| 结语 | 
(10)高职院校美育建设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 一、高职院校组织开展美育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 | 
| (一)美育教育的思想内涵分析 | 
| (二)组织开展美育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 | 
| 二、高职院校美育教育体系的内在缺陷与问题分析 | 
| (一)未能组建专业化的美育教育团队 | 
| (二)学生未能主动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与学习态度 | 
| 三、完善高职院校美育教育体系的正确措施研究 | 
| (一)组建专业教育团队,开展职业素质培育活动 | 
| (二)结合校园文化开展美育教育 | 
| (三)组织多样性社会实践,让学生感知劳动美 | 
| 四、结束语 | 
四、试论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美育视角下高校民间音乐教学的创新性开展[J]. 关睿. 戏剧之家, 2022(05)
- [2]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问题研究[J]. 丁吉安,梁旭. 中国新通信, 2022(02)
- [3]新时代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美育育人的研究与探索[J]. 袁一渟. 艺术评鉴, 2022(01)
- [4]美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审美人格建构路径研究[J]. 毕玉芳,刘骞. 职教论坛, 2021(12)
- [5]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 陆樱樱. 才智, 2021(34)
- [6]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 高成,王莉. 甘肃教育研究, 2021(07)
- [7]美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多元化舞蹈课程的发展路径研究 ——以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刘颖奇.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 [8]高职美育课程研究热点分析及展望[J]. 孙文云,叶彤彤.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1(05)
- [9]教育审美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 段翠英.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18)
- [10]高职院校美育建设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 吕悦. 艺术大观, 202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