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共课程对话式教学的新尝试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共课程对话式教学的新尝试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共课实施对话式教学的新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邱尹[1](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文中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培育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是应对世界百年变局风险挑战的应然体现,是事关能否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本研究基于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时代价值出发,以家国情怀的内涵阐释为理论基础,以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实证调查和权威数据考察为实践基础,落脚于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策略研究。一方面从学理上把握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从实践对策层面给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供思路及建议。本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对家国情怀培育的理论内涵、结构要素、理论资源以及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现状进行理论构建和现实探索。以家国情怀中的家、国家、世界为分析框架,探索当代大学生在家国结构、家国关系、家国认同、国际视野等维度的知情意行状态,为家国情怀培育实效性提供精准策略。为了更详实地探讨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本研究分别从问卷调查、案例分析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深入考察。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体现出了勇往直前、不畏困难和敢于担当的强烈家国情怀,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强烈的家国情怀。同时在问卷调查和一些个案中也发现少部分大学生在家国关系、家国认同方面的认知意识有待加强。首先,大学生的家教、家风习得主要依靠家长口头零散教育为主,严格的家风习惯养成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历史沉淀。其次,大学生家国认同有待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大学生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等方面的认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方面还有待提高和深化。再次,大学生在面对开放的世界格局时,需要更好地处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家国情怀与人类关怀的关系。最后,涉及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的国际视野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给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更为便利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大学生不论是站在国内还是走出国门都获得了更多拓展国际视野的机会。大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中,可以更方便快捷地了解西方文化并获得更全面的国际视野,但国际视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我国在校大学生实际上获得国际交流合作机会的人数整体上还是小部分,一些大学生在对待中西方文化上,倾向于西方文化认同的同时对本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认知度却在下降,部分大学生在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历史认知中还存在认识不全不深不足的地方,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生成发展。面对新时代大学生在家国情怀方面的表现以及问题呈现,需要按照家国情怀培育的目标和原则来探讨创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方法、形式、载体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必须扎根于中国大地,要充分体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性原则;要根据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实际状况,坚持注重理论培育和实践养成相统一的知行合一性原则;坚持培育的生动性原则,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新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也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在坚持培育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根本目标、具体目标和发展目标。在具体培育路径上丰富培育形式,有效利用家庭、学校、社会载体和国际交流平台促进立体化育人模式发展,同时注重网络空间建设实现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家国情怀培育的有机统一。而完成这一系列工作,没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能力过硬的思政工作队伍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还要在原有人才队伍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创新。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高度出发,以习近平总书记家国情怀重要论述思想为方法论指导,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家国文化为基础,使大学生达到政治强、情怀深、人格正、视野广的目标。站在“两个大局”历史方位看待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需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家风涵养为基础、以四史教育为内容、以国际视野为背景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特色家国情怀培育内容,不断实现家国情怀培育策略在内容与形式、方法与路径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韩雪童[2](2021)在《困境中的坚守:乡村教师学信念生成机制的叙事研究》文中认为

刘丽红[3](2021)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繁[4](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参与式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飞云[5](2021)在《高校思政慕课的困境与突破研究》文中指出

许诗博[6](2021)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

徐培培[7](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情境创设研究》文中提出

徐晓霞[8](2021)在《在线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显着特征。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地加快迈进,政府对于“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并通过对政策不断地完善,来推进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从高职院校建设网络学习空间的目的来看,一方面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革新教学手段、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对高职教育来说,网络学习空间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必然的方向,是高职院校实现弯道超车的必然路径。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来看,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网络学习空间本体建设问题、教学层面问题、管理层面问题及思想价值层面问题。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研究对于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未来的建设及其改进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本研究在归纳整理网络学习空间、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研究及对相关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目前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大体现状进行了基础分析。其次,从分析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角度出发,引用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以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中的可控情境因素为出发点,形成了以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为分析框架的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理论。在理论分析框架搭建好之后,选取一所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高职院校作为个案研究学校,对其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剖析,研究方法为个案研究法,选取的调研方法为观察法、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发现调查院校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存在内部结构建设不完善、内部已有功能建设不足、建设规划与实际建设之间存在差距、基础性保障建设不足的现象。研究者对其分析,将其总结为建设准备不充分、未体现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特殊性、忽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师生教学地位不平等、未体现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这五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对问题进行归因,发现主要是因为学校缺少整体观念、校企合作发展滞后、空间建设未渗透自主性原则、建设中的不平等观念、传统思维的禁锢。针对观察、问卷及访谈调查的结果、问题及原因的分析,研究者针对学校层面的领导及管理者,从学校自身、与企业之间合作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学校需要考察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合作企业的资质,从公司背景、运功、产品、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企业进行一个预判。第二,学校需要做好基础性保障工作,整合资源、注重培训、完善制度。第三,协同合作企业重构网络学习空间结构。第四,与合作企业协商完善网络学习空间相关功能。第五,深化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特色化功能建设。

胡燕[9](2021)在《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中职法律事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职法律事务专业作为培养我国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阵地之一,承担着培养我国基层法律人才和辅助性法律人才的任务。然而随着法律职业准入资格门槛的提高,中职学校法律事务专业毕业生就业越发困难。同时,当前中职法律事务专业在应用型法律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计重理论轻实践、缺乏专业特色;教学形式以教师“填鸭式”课堂授课为主,内容枯燥,上课效果不好;以就业论英雄,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心等,导致中职学校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社会需要。因此,为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需求,中职法律事务专业应探索新型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法律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既具有较好法律理论知识又具有法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法律人才。诊所式法律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依托法律诊所为真实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拉近了中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差距,缩短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符合当前中职法律事务专业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拟通过将“诊所式法律教育”引入中职法律事务专业的教学,提升学生法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法律职业素养,促进中职法律事务专业学生更好的发展。本文导论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等,同时介绍了诊所式法律教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部分介绍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概念、特点及理论基础,分析了诊所式法律教育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真实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其具有的上述特点,符合中职法律事务专业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第二部分基于对中职法律事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职业技能需要等现实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在中职法律事务专业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具有现实的需要和实践价值,并结合实际对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中职法律事务专业应用的可行条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结合中职法律事务专业现实情况,探索构建适合中职学校法律事务专业应用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教学目标、基本结构及评价体系。第四部分在论文前述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职法律事务专业应用诊所式法律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五部分为以法律咨询服务为切入点开展模拟诊所训练,旨在为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中职学校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王悦[10](2021)在《“八个相统一”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对新时代环境下的新机遇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挑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在2019年3月18日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这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的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此视域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与“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有差距的方面需要改进。因此,本研究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从“八个相统一”的视角出发,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现实访谈获取一手资料样本,总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化路径,以充分实现为大学生“打基础、塑三观”的关键作用。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选题的缘由,并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确立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阐述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同时指出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关于“八个相统一”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概述,主要介绍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探讨了“八个统一”的形成过程以及把握“八个相统一”的视角与方法,总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八个相统一”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通过向大学生发放问卷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现实访谈,总结在课程价值定位、教学方法、教师队伍、教学载体环境等方面与“八个相统一”要求的实现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按“八个相统一”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性不够、教学内容丰富度和时效性不足、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待创新、教学载体和考核方式有待改进。第四部分从完成“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出发,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路径,分别从教学主体客体、方式方法、教学环境载体、体制机制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五部分为结语,总结本文的研究及其不足。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共课实施对话式教学的新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共课实施对话式教学的新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五、研究创新
第一章 基本概念:家国情怀及其培育
    第一节 家国结构关系的历史发展
        一、近代以前的家国结构关系
        二、近代以来的家国结构关系转变和发展概述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家国结构关系的历史性发展和转化
    第二节 家国情怀的内涵
        一、家国情怀的含义
        二、家国情怀的构成要素
        三、家国情怀的特征
        四、家国情怀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阐释
        一、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特性
        二、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内涵
第二章 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指导思想及理论资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家国情怀培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家国关系论述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第二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家国情怀培育的指导思想
        一、家风建设是家国情怀培育的基础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家国情怀培育的最高目标追求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家国情怀培育的内在要求
        四、家国情怀培育要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视野
        五、爱国主义教育是家国情怀培育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与途径
    第三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家国情怀培育的文化底蕴
        一、中华优秀传统家国文化思想
        二、传统家国思想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意义
    第四节 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及相关知识借鉴
        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运用
        二、心理学中的心理认同理论借鉴
        三、政治学中的政治认同理论借鉴
        四、社会学中的共同体思想借鉴
第三章 当下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的实证调查与案例剖析
    第一节 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考察
        一、调查总体概况
        二、调查基本结论与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大学生家国情怀典型案例剖析
        一、大学生强烈家国情怀个案剖析
        二、大学生家国情怀扭曲个案剖析
第四章 提升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实效性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悖论阻碍大学生家国认同和国际理解
        二、多样化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价值判断和选择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性影响
        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不平衡矛盾
        二、不同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可能造成的视野落差
    第三节 社会转型发展造成的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与冲突
        一、价值观转换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二、价值观张力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第四节 大学生知行转化能力方面的缺失与不足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和转化力不足
        二、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实践力不尽匹配
第五章 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目标与原则
    第一节 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目标
        一、根本性目标
        二、具体性目标
        三、发展性目标
    第二节 强化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原则
        一、政治性原则
        二、知行合一性原则
        三、生动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第六章 提升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实效性的基本策略
    第一节 创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方式方法
        一、创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方法
        二、丰富和发展家国情怀培育的内涵和外延
        三、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着力点
    第二节 有效利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载体
        一、学校载体:夯实思政课主渠道关键作用
        二、家庭和社会载体:加强优良家风建设和社会风气建设
        三、国际交流平台:拓展国际视野
    第三节 注重发挥网络空间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的作用
        一、从网络空间走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二、网络空间复杂意识形态影响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
        三、网络空间家国情怀培育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四节 加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人才队伍建设
        一、完善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二、创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人才队伍工作职能
结语
附录 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在线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建设网络学习空间的必要性
        1.1.2 网络学习空间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网络学习空间概念分析
        1.3.2 网络学习空间设计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在线教育
        1.4.2 学习空间
        1.4.3 网络学习空间
        1.4.4 高职院校
    1.5 理论基础
        1.5.1 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
        1.5.2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研究框架
    1.6 研究设计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思路
        1.6.4 研究方法
    1.7 总结
2 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调查结果分析
    2.1 网络学习空间内部结构建设仍显不足
        2.1.1 管理服务功能空间与师生子功能空间脱节
        2.1.2 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偏向教师空间
        2.1.3 学生网络学习空间不同端口功能设计差距明显
        2.1.4 部分功能空间内部结构混乱
        2.1.5 缺乏特色性教学功能建设
    2.2 网络学习空间内部已有功能建设不完善
        2.2.1 基础性教学功能键设置不到位
        2.2.2 知识性资源使用率低
        2.2.3 缺乏人际互动功能区
        2.2.4 网络学习空间技术支持不到位
    2.3 建设规划与网络学习空间实际建设对比存在差距
        2.3.1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规划情况
        2.3.2 规划与实际建设的差距
    2.4 基础性保障建设不足
    2.5 总结
3 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问题
        3.1.1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准备工作不充分
        3.1.2 未体现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特殊性
        3.1.3 忽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
        3.1.4 师生地位不平等的问题
        3.1.5 未充分体现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
    3.2 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缺少整体观念
        3.2.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滞后
        3.2.3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中的不平等观念
        3.2.4 未渗透自主性原则
        3.2.5 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
    3.3 总结
4 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策略
    4.1 考察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合作公司的资质
    4.2 做好基础性保障工作
        4.2.1 整合资源,推进网络学习空间教、学、管一体建设
        4.2.2 注重使用培训,提升师生内在认同感及使用效果
        4.2.3 完善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相关制度
    4.3 协同重构网络学习空间结构
    4.4 协商完善网络学习空间相关功能
        4.4.1 优化网络学习空间技术支持功能
        4.4.2 完善个人子空间基础功能建设
        4.4.3 加强个性化功能建设
    4.5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特色化功能建设
        4.5.1 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
        4.5.2 推进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特色化功能建设
5 研究总结
    5.1 研究成果
        5.1.1 基于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理论建构
        5.1.2 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3 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策略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X 高职院校职教云”使用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 2: 关于“X 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情况”的访谈提纲
致谢

(9)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中职法律事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
        3.比较法
一、诊所式法律教育概述
    (一)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界定
        1.诊所式法律教育概念
        2.诊所式法律教育特点
    (二)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主
        2.实践性原则
        3.经济性原则
    (三)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2.实践性原理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自主学习理论
        5.基本需要理论
二、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中职法律事务专业中的实践价值
    (一)中职法律事务专业的现状调查
        1.中职法律事务专业教学现状
        2.中职学校法律事务专业专任教师情况
        3.中职学校法律事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二)中职法律事务专业应用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1.满足中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的需要
        2.弥补中职法律实践教学的不足
        3.改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4.满足新生代学生群体学习的需要
        5.提高中职法律专任教师教学积极性
    (三)中职法律事务专业应用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可行性
        1.国内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实践
        2.兼容其他法律实践性教学方法
        3.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形成
三、中职法律事务专业应用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内容体系
    (一)教学目标
    (二)基本结构
        1.法律诊所设立模式
        2.学生的选择
        3.教师的确定
        4.诊所式法律教育流程
    (三)评价体系
        1.教师综合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
        3.小组成员评价
        4.社会评价
四、应用诊所式法律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一)应用诊所式法律教育的问题
        1.中职学校应用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条件不完善
        2.诊所式法律教育案件来源有限
        3.学生准备不充分
        4.现行法律制度的限制
    (二)促进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中职学校发展的对策
        1.开源节流,多渠道解决经费短缺问题
        2.多管齐下,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多元合作,全方位解决案源有限问题
        4.严格选拔,挑选合适的学生参与实践
        5.加强立法,确保学生的“准律师”身份
五、诊所式法律教育教学设计案例——张某离婚纠纷法律咨询模拟训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八个相统一”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八个相统一”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八个相统一”的相关内容
        一、 “八个相统一”提出时代背景
        二、 “八个相统一”的形成过程
        三、 “八个相统一”的视角与方法
    第二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概述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涵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功能
    第三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八个相统一”的必要性
        一、 “八个相统一”明确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要求
        二、 “八个相统一”揭示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规律
        三、 “八个相统一”提供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遵循
第二章 “八个相统一”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一、问卷设计
        二、调查样本
    第二节 调查内容
        一、价值定位方面与“八个相统一”要求的契合情况
        二、教学方法方面与“八个相统一”要求的融合情况
        三、师资力量方面与“八个相统一”要求的建设情况
        四、教学环境方面与“八个相统一”要求的匹配情况
    第三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按“八个相统一”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性不够
        二、按“八个相统一”要求教学内容丰富度和时效性不足
        三、按“八个相统一”要求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待创新
        四、按“八个相统一”要求教学载体和考核方式有待改进
第三章 “八个相统一”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 坚持“八个相统一”强化育人导向
        一、坚持旗帜鲜明地讲有学理性的政治
        二、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
        三、坚持正确导向下的建设性与批判性
    第二节 坚持“八个相统一”融通教学方法
        一、坚持方法论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坚持理论灌输法,创新启发性教学方法
        三、坚持统一性要求,探索灵活多样的方式
    第三节 坚持“八个相统一”加强强师资建设
        一、坚持以学生实际为根本,调动学习动力
        二、教师队伍坚定政治立场,厚植家国情怀
        三、教师队伍强化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
    第四节 坚持“八个相统一”优化教学环境
        一、优化社会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二、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三、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监督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共课实施对话式教学的新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D]. 邱尹.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2]困境中的坚守:乡村教师学信念生成机制的叙事研究[D]. 韩雪童.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研究[D]. 刘丽红.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高中思想政治课参与式教学研究[D]. 李繁.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5]高校思政慕课的困境与突破研究[D]. 杨飞云.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6]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 许诗博. 渤海大学, 2021
  • [7]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情境创设研究[D]. 徐培培.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8]在线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研究[D]. 徐晓霞.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中职法律事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D]. 胡燕.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10]“八个相统一”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 王悦.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共课程对话式教学的新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