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网箱养殖方法

海马网箱养殖方法

一、海马网箱养殖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杨妙峰,席英玉,郑盛华,林娇,郑惠东[1](2021)在《东山湾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中15种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及其风险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体内无机元素水平,为其再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研究测定了东山湾海域生长的海马齿中钾、钠、钙、镁、铜、锌、铅、镉等15种无机元素含量,并进行污染状况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海马齿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呈根>茎、叶的分布规律(钠和钾除外),钠在植株内的迁移能力最强,铁、锰最弱,各元素在叶和茎中的含量呈Na>K>Mg>Ca>Fe/Mn>Zn>Cu>As>Cr/Ni>Se>Pb>Cd>Hg的规律,在根中含量则呈Na/K>Mg/Mn/Fe/Ca>Zn>Cu>Cr/Ni/Pb>As>Se>Cd>Hg的趋势;海马齿叶和茎的钠钾比分别高达8.58和3.84,这是对盐生环境的应激结果,并使其具有天然咸味;海马齿重金属污染水平极低,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0.2,无机砷和铅的暴露边界比MOE分别为545和48,元素膳食摄入总复合风险TTHQ为0.099,总非致癌风险Rn为0.14,致癌风险Rc为8.24×10-6,膳食暴露水平较低,被食用后人体健康风险较低,不会对暴露人群构成明显危害。

李卫林,温凭,罗冬莲,杨芳,仇登高,郑盛华,郑惠东[2](2020)在《海马齿生态浮床对石斑鱼生长及养殖效益的模拟研究》文中认为通过构建海马齿(S.portulacastrum L.)-石斑鱼封闭式海水生态养殖实验系统,模拟研究海马齿生态浮床对石斑鱼生长及养殖效益的影响,探索并优化浮床-水体面积覆盖比。结果显示,经22 d培养,海马齿成活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植株增重率与浮床覆盖率呈线性正相关(R2=0.994,P=0.048 5)。浮床处理组石斑鱼成活率、特定生长率(SGR)、饵料转化率和产出投入比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浮床处理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T2、T3组石斑鱼平均增重率和残饵粪便产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T1组无显着差异(P>0.05)。各处理组的投饵量大小顺序为T3>(T2、T1)>CK,T3组残饵粪便氮含量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而磷含量无组间差异(P>0.05)。结果表明,海马齿生态浮床对石斑鱼存活、生长和养殖产出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5%的浮床覆盖率即可有效促进石斑鱼存活、提高经济效益;覆盖率为30%时,石斑鱼产量得到显着提高;当覆盖率升高至45%时,石斑鱼对饵料蛋白利用效率得到显着提升;其中以30%覆盖率综合养殖效益最佳。

黄佳欣[3](2020)在《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对关键饵料及环境因子的分子响应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马(Hippocampus spp.)是一种小型海洋硬骨鱼类,水族观赏市场以及中药材市场对海马的需求量极大,具有可观的潜在经济价值,然而,近年来过度捕捞以及栖息地破坏导致世界范围内海马资源的锐减,水产养殖被认为是缓解市场需求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养殖中,饵料和水环境是影响海马成活以及繁殖力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沿海区域因地理环境及自然资源的不同形成了南北差异明显的两种主要的海马养殖模式,北方为室内的封闭式工厂化养殖,以卤虫为饵料;而在南方,海马大多养于室外水泥池,能极大节约成本但不稳定的养殖水环境导致海马低成活率,饵料主要为桡足类。这两种养殖模式造成了我国南北海马养殖效率的主要差异。海马对环境极为敏感,而养殖用水多来自近岸,近年来近岸海水污染严重,水环境中高剂量的内分泌干扰物污染被报道,内分泌干扰物严重影响到鱼类的繁殖力,研究海马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响应机制有助于减轻污染对海马养殖的潜在危害。本论文基于当前国际海马养殖领域的热点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海马养殖区块化特征,创新性研究南、北方海马养殖模式的差异及其对海马养成效率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在海马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为系统解析海马等近海生物资源的环境适应机理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本研究论文以线纹海马(H.erectus)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和研究了我国南、北方两种主要的海马养殖模式。首先,通过30 d的喂养实验,我们比较了两种主要海马饵料(北方的卤虫和南方的桡足类)对幼海马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其次,通过5 d的正交试验研究了盐度(15和30 ppt)和氨氮(0、5和15 mg/L)对幼海马生理应激的潜在影响;最后,本实验使用内分泌干扰物——氟他胺(Flutamide)对性成熟雄海马进行为期60 d的浸泡处理实验,系统揭示海马育儿袋及精巢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的响应特征及潜在分子机制。主要研究进展如下:1.投喂卤虫和桡足类对海马体长无影响,桡足类引起海马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更高的表达,显示出更利于海马生长的优势,然而以卤虫为食的海马肝脏瘦素(leptin)基因表达量更低,即食欲更强,并且桡足类引起了海马肝脏应激基因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的高表达。2.低盐度和高氨氮的胁迫均会引起海马呼吸速率加快,鳃中Na+:K+:2Cl-协同转运蛋白1(Na+:K+:2Cl-cotransporter 1,nkcc1)和钠、钾-ATP酶(Na,K-ATPase,nka),以及肝脏hsp70、Mn-sod、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和谷氨酸合成酶(glutamyl synthase,gs)等基因表达量显着变化,表明海马对盐度急剧下降敏感。此外,高氨氮显着改变基因(如Mn-sod、gdh和gs基因)在低盐度时的表达,而在正常盐度下变化不显着,说明盐度的下降可能增加氨氮胁迫的负效应。3.氟他胺引起海马精巢发生畸变并导致育儿袋萎缩,此外,海马体内雄激素水平上升,激素相关基因受到影响。转录组结果分析表明,氟他胺主要影响育儿袋中甾类激素生物合成、视黄醇的新陈代谢、细胞凋亡等通路,以及影响器官生长调节、pH值的调节和免疫相关生物功能,致使育儿袋功能受损,并干扰精子发生与发育相关通路以及影响横纹肌分化等生物功能,暗示氟他胺会降低海马繁殖力。综上,本研究从行为、生理和分子水平上阐述海马关键饵料及环境因子对其生长和生殖的影响,并基于转录组数据,探索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海马育儿袋及精巢发育的分子调控特征。

罗雪梅[4](2020)在《铅污染对水蛭及其抗凝血作用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水蛭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显着,以水蛭为原料药的中成药逐渐增多。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作为水蛭的主要来源之一,用量也越来越大。野生蚂蟥资源匮乏,人工养殖蚂蟥的出现解决了这一燃眉之急。但蚂蟥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致使蚂蟥体内铅(Pb)含量超标,严重影响水蛭药材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本课题旨在揭示铅污染对水蛭代谢及其抗凝血作用的影响,从代谢水平探究其影响机制,为保障水蛭药材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铅污染水蛭的养殖及其代谢组学研究:利用硝酸铅对养殖土壤进行不同浓度污染(高、中、低污染组),在水族箱内模仿蚂蟥养殖环境对其进行为期50天的饲养,以获得被铅污染的水蛭药材。2.铅污染水蛭对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的影响:(1)利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加入不同处理组水蛭提取液的兔血浆的APTT值和PT值,研究铅污染水蛭在体外对血浆凝血功能的影响。(2)使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浴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然后提取不同处理组水蛭药材,灌胃给药血瘀模型大鼠,通过采集大鼠血液进行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研究铅污染对水蛭干预血瘀大鼠血液流变与凝血功能的影响。(3)利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空白大鼠和给药PbNO3大鼠的凝血功能,研究铅自身对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3.利用UPLC-Q/TOF-MS测定来自不同铅污染环境的水蛭组织样品,通过比较各组代谢物的差异,探究铅污染对水蛭的影响。4.基于代谢组学研究铅污染对水蛭抗凝血作用的影响:利用UPLC-Orbitrap-MS测定不同处理组SD大鼠的血浆,通过比较各组大鼠血浆代谢物的差异,探究铅污染对水蛭干预血瘀大鼠的影响。实验结果1.成功获得不同处理组水蛭样品:空白组(铅残留量:2.05 mg.kg-1);铅低残留组(铅残留量:3.185 mg·kg-1);铅中残留组(6.46 mg·kg-1);铅高残留组(10.66 mg·kg-1)。2.不同处理组水蛭提取液对兔血浆APTT值和PT值影响的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水蛭提取液在体外能显着(P<0.05)延长兔血浆的APTT值;但是加入铅污染水蛭提取液的兔血浆的APTT值均比加入空白水蛭提取液的低,其中铅高残留组的APTT值与空白水蛭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处理组水蛭提取液在体外对兔血浆的PT值无明显影响。利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的凝血功能的结果显示:血瘀模型组的APTT、PT和TT值均比空白对照组低,而FIB值较空白对照组高,其中PT值和FIB值在统计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无污染水蛭组和空白水蛭组的APTT值无显着性差异,而铅污染水蛭组与水蛭组的APTT值存在显着性差异。血瘀模型组与铅污染水蛭组的FIB值无显着性差异,无污染水蛭组与铅污染水蛭组的FIB值存在显着性差异。利用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液流变情况,结果显示:血瘀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的WBV200、WBV30和WBV3在统计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无污染水蛭组和空白对照组的WBV200、WBV30、WBV3和PV无显着性差异;铅污染水蛭组的WBV200、WBV30、WBV3和PV与血瘀模型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无污染水蛭组与铅污染水蛭组的WBV200和WBV30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利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空白大鼠和给药Pb大鼠的凝血功能,结果显示空白大鼠和给药Pb大鼠的APTT、PT、TT以及FIB值均无显着性差异。3.水蛭组织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空白水蛭组和铅污染水蛭组样本点完全分开,而且分开趋势呈剂量依赖性变化。总共寻找到24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3种差异代谢物在铅低、中、高残留组中的变化存在剂量依赖性。代谢物大致分为磷脂、甘油三酸酯、核苷酸、二肽等类别,主要涉及能量代谢、脂质代谢、核酸代谢,蛋白质分解等。4.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并对各组大鼠血浆样本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和血瘀模型组样本点完全分开,无污染水蛭组和与血瘀模型组分离,有向空白组靠近的趋势;铅污染水蛭组与血瘀模型组样本点混合在一起,无法分离。在血浆样本中筛选出与血瘀证相关的差异代谢物25个,主要涉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采用水蛭干预后,一半以上的代谢物表现出向对照组回调的趋势,而铅污染水蛭组没有出现上述回调趋势。结论水蛭能通过增强凝血功能、改善血液流动不畅发挥抗凝血作用。与之相反,铅污染水蛭即不能增强凝血功能,也不能改善血液流动性,因而无法发挥抗凝血作用。铅自身不会对大鼠的凝血功能产生影响。水蛭组织代谢物与其抗凝血作用密切相关。铅污染会导致水蛭的脂质过氧化、基因损伤和蛋白质分解,水蛭的自我保护作用是促进细胞膜的修复和DNA及RNA的修复,并激活抗氧化剂水平。水蛭通过调节血瘀证大鼠的花生四烯酸代谢、苯丙氨酸的合成与代谢、组氨酸代谢、谷氨酰胺代谢等代谢途径,改善血瘀证大鼠的能量代谢、增强其免疫力,产生抗炎作用,缓解和治疗血瘀证。与之相反,铅污染水蛭不能调节上述代谢物与代谢通路,无法缓解及治疗血瘀证。创新点首次利用代谢组学研究铅污染对水蛭组织代谢物的影响。首次利用代谢组学研究铅污染对水蛭干预血瘀大鼠的影响。

黄伟强,纪炜炜,付婧,马增岭,周进[5](2020)在《三沙湾大黄鱼网箱养殖衍生有机物的沉降特征》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三沙湾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网箱养殖衍生有机物(AOM)的沉降特征,采用原位实验方法,收集区域内使用颗粒饲料和冰鲜饵料两种典型饲喂方式下距离网箱200 m范围内AOM样品,分析其沉降量、营养物质[颗粒有机物(POM)、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态氮(PN)、总磷(TP)]沉降通量和扩散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饲喂颗粒饲料状态下AOM沉降量显着高于投喂冰鲜饵料,两者均值分别为(563.66±119.18) g/(m2·d)和(266.07±139.15) g/(m2·d)。POM、POC、PN和TP沉降通量在两种饲喂方式下的差异与之相似,饲喂颗粒饲料时各参数均值分别为(27.25±2.43) g/(m2·d)、(6.03±0.58) g/(m2·d)、(0.66±0.06) g/(m2·d)和(0.39±0.04) g/(m2·d);饲喂冰鲜饵料时各参数均值分别为(13.04±1.62) g/(m2·d),(3.57±0.45) g/(m2·d)、(0.51±0.06) g/(m2·d)和(0.22±0.04) g/(m2·d)。沿近底层海流主导流向距离养殖网箱100 m的空间范围内,AOM沉降量和营养物质沉降通量均呈现自网箱处递减的变化特征,下降程度在饲喂冰鲜饵料时尤为显着。AOM中POC、PN和TP含量在饲喂冰鲜饵料时较高,在距离养殖网箱50 m范围内呈现递减趋势。综上,在三沙湾大黄鱼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喂颗粒饲料引发的环境污染程度高于冰鲜饵料,两种情形下的AOM沉降影响主要限于距离养殖网箱50~100 m的空间范围。三沙湾内饲喂颗粒饲料引发较高营养物质沉降通量源于较大的AOM沉降量,此现象说明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颗粒饲料过度投喂、饵料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围绕此类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对于减缓区域内养殖活动的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吕兑安,程杰,莫微,谭勇华,孙丽,廖一波[6](2019)在《海水养殖污染与生态修复对策》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海水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海水养殖污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文章综述了海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营养盐污染、有机质污染、重金属污染、抗生素污染问题及其生态影响和生态修复对策措施。对于海水养殖污染,单纯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制约较大,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的生态浮床修复技术、大型藻类修复技术及人工湿地修复技术,是较为有效的海水养殖污染防治措施。在未来研究中,还应加强养殖污染源头的治理,加强海水综合养殖理论方法研究,以实现海水养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黄伟强[7](2019)在《三沙湾大黄鱼网箱养殖衍生有机物沉降特征研究》文中提出三沙湾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是我国沿海最为典型的养殖海湾之一,尤其是海湾内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养殖网箱数量众多,区域生产量可占物种全国总产量70%以上。三沙湾内大黄鱼网箱养殖的环境效应问题历来较受关注,已有相关研究主要利用典型环境因子和生物群落在不同类型区域(不同养殖方式及无养殖水域)之间的差异表征养殖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然而,围绕区域内网箱养殖生态环境效应的“源”,即养殖衍生有机物(Aquaculture-derived organic matter,AOM)的沉降特征至今少有探讨。针对此种研究现状,本研究采用原位试验的方法收集三沙湾内距离养殖网箱200 m范围内表层沉积物和两种典型饲喂方式(颗粒饲料和冰鲜饵料)下的AOM样品,分析AOM沉降量、空间扩散范围以及营养物质(颗粒有机物POM、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态氮PN、总磷TP)沉降通量。获得结果如下:(1)饲喂颗粒饲料状态下AOM沉降量显着高于投喂冰鲜饵料,两者均值分别为563.66±119.18 g m-2 d-1和266.07±139.15 g m-2 d-1。POM、POC、PN和TP沉降通量在两种饲喂方式下的差异与之相似,利用颗粒饲料时各参数均值分别为27.25±2.43 g m-2 d-1,6.03±0.58 g m-2 d-1、0.66±0.06 g m-2 d-1和0.39±0.04 g m-2 d-1;饲喂冰鲜饵料时均值分别为13.04±1.62 g m-2 d-1,3.57±0.45 g m-2 d-1、0.51±0.06 g m-2 d-1和0.23±0.04 g m-2 d-1。投喂颗粒饲料状态下AOM中营养物质含量低于饲喂冰鲜饵料,三沙湾内投喂颗粒饲料引发的较高营养物质沉降通量源于较大的AOM沉降量。(2)两种饲喂方式下,AOM沉降量和营养物质沉降通量在近底层海流主导流向(NNE)上均呈现自网箱中心向外递减的趋势,下降程度在饲喂冰鲜饵料状态下较为显着;AOM的扩散范围限定于距离网箱中心200 m的空间之内,基于不同环境参数所获结论略有差异,利用AOM沉降量、营养物质含量及其沉降通量、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水平等参数判定的扩散范围为50~100 m,利用沉积物中营养物质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水平等数据所获扩散范围为150~200 m。(3)进一步对沉积物总有机碳(SOC)、沉积物总氮(STN)和沉积物总磷(STP)含量与对应营养物质沉降通量的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SOC、STN和STP含量与对应营养物质沉降通量之间均无相关性。此种结果表明三沙湾水域内AOM沉降至沉积物环境之后经历较为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三沙湾大黄鱼网箱养殖AOM的沉降水平高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但与国内其他养殖区域大致相当。区域内AOM较大的扩散范围可能源于较强的沉积物再悬浮以及野生鱼类摄食等因素。三沙湾大黄鱼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颗粒饲料过度投喂和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的生产技术改进对减缓区域养殖活动的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杨芳,杨妙峰,郑盛华,林永青,郑惠东,温凭,李卫林,罗冬莲[8](2019)在《东山湾海马齿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效果研究》文中指出针对规模化网箱养殖的自身污染问题,在东山湾八尺门鱼类养殖海区开展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生态浮床原位修复研究。经过一年的生长,八尺门修复区海马齿平均茎长1.28 m,平均根须长0.52 m,生物量达152.5×103 g/m2,通过生长吸收对C、N、P的积累量分别为5 214.0、378.5、22.9 g/m2。经过两年的原位修复,浮床修复区海水的DO比对照区高11.9%;浮床对石油类、悬浮物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2.3%、14.9%和10.0%,对TN的去除率为11.7%,对NH4-N、NO3-N和PO4-P的去除率分别为19.9%、16.4%和9.2%;由于海水的流动性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浮床对TOC、NO2-N和TP的去除效果不理想。综上,海马齿生态浮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修复区海水水质,减轻网箱养殖水体的营养负荷。

王凯,王印庚,姜勇,张正,于永翔,廖梅杰[9](2019)在《一株感染深水网箱养殖许氏平鲉的病原菌分离与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7月,山东省长岛县深水网箱养殖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暴发严重皮肤溃疡症。作者对病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试验、gyrB和16S rDNA基因克隆测序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在病灶溃疡处分离到一株绝对优势菌BZ01,该菌株在TSB固体培养基上呈半透明菌落,在TCBS选择性培养基上菌落呈绿色。透射电镜观察为短棒状,具有单根极生鞭毛。人工回接感染证明,该菌株对许氏平鲉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可以引起皮肤溃疡等症状,且与自然感染症状一致,其LD50为2.07×106 CFU/ml。通过gyrB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BZ01与弧菌属同源性最高,并在系统发育树中与轮虫弧菌(Vibrio rotiferianus)聚为一枝,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表型测定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轮虫弧菌(V.rotiferianu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香豆素类、肽酰转移酶类高度敏感,而对大环内酯类、多肽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中度敏感或不敏感。

单乐州,张立宁,方军,邵鑫斌,胡园[10](2018)在《浙南海水网箱主养鱼类配合饲料试验和推广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在浙南海水网箱养殖中推广配合饲料,选择浙南海水网箱主养鱼类品种鲈鱼、大黄鱼、美国红鱼、黄姑鱼等进行配合饲料、冰鲜小杂鱼投喂养殖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投喂冰鲜小杂鱼的饲料系数为8.2210.21,投喂配合饲料的饲料系数为1.282.64;投喂配合饲料养成每千克鱼的平均饲料成本为18.63元,养成每千克鱼的总成本为25.64元;当小杂鱼的价格为每千克2.08元时,投喂小杂鱼和投喂配合饲料养殖每千克鱼的饲料成本相同,均为18.64元。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配合饲料同样能养好海水鱼,冰鲜小杂鱼的价格是配合饲料推广的关键因素。

二、海马网箱养殖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马网箱养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东山湾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中15种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及其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与处理
    1.2 分析方法与质量控制
        1.2.1 分析方法
        1.2.2 仪器设备
        1.2.3 试剂及标准物质
    1.3 数据分析与评价
        1.3.1 迁移系数
        1.3.2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1.3.3 膳食暴露评估
        1)污染元素
        2)营养元素
        1.3.4 致癌/非致癌风险评价
        1.3.5 制图及数据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海马齿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
    2.2 海马齿中的元素迁移系数及迁移特征
    2.3 海马齿的钠钾比特征
    2.4 食用安全评价
        2.4.1 海马齿中重金属质量评价
        2.4.2 膳食暴露与健康风险评价
        2.4.3 海马齿的钠钾比及其食用分析
3 结论

(2)海马齿生态浮床对石斑鱼生长及养殖效益的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生物
        1.1.2 实验设施和耗材
    1.2 实验设置
    1.3 实验指标与分析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覆盖面积下浮床海马齿生长情况
    2.2 生态浮床对石斑鱼生长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组的石斑鱼饵料利用和残饵粪便特征
    2.4 石斑鱼养殖效益
3 讨论
    3.1 浮床覆盖率对海马齿生长的影响
    3.2 海马齿对石斑鱼生长的影响
    3.3 海马齿对石斑鱼养殖效益的影响
4 结论

(3)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对关键饵料及环境因子的分子响应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海马的概述
        1.1.1 海马养殖概述
        1.1.2 国内外海马养殖发展史
    1.2 海马养殖方法
        1.2.1 饵料
        1.2.2 理化环境
        1.2.3 我国海马养殖模式
    1.3 海马育儿袋、精巢特征
        1.3.1 海马育儿袋
        1.3.2 海马精巢
    1.4 养殖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
        1.4.1 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和危害
        1.4.2 内分泌干扰物氟他胺毒理学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饵料类型对线纹海马幼鱼影响的分子特征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用鱼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试剂
        2.2.4 所用引物
    2.3 实验方法
        2.3.1 海马体长的测量
        2.3.2 总RNA提取和质量检测
        2.3.3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步骤
        2.3.4 数据分析
    2.4 结果
        2.4.1 不同饵料对海马生长的影响
        2.4.2 不同饵料对海马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盐度、氨氮对线纹海马幼鱼影响的分子特征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用鱼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试剂
        3.2.4 所用引物
    3.3 实验方法
        3.3.1 海马呼吸速率的测量
        3.3.2 总RNA提取和质量检测
        3.3.4 数据分析
    3.4 结果
        3.4.1 环境胁迫对海马呼吸速率影响
        3.4.2 环境胁迫对海马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氟他胺对海马育儿袋和精巢发育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用鱼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形态学的测量
        4.3.2 组织切片制作与化学染色
        4.3.3 细胞凋亡情况(TUNEL法检测)
        4.3.4 血清取样与血清性激素含量检测
        4.3.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4.3.6 转录组数据分析
        4.3.7 数据分析
    4.4 结果
        4.4.1 形态学的测量
        4.4.2 组织切片观察
        4.4.3 细胞凋亡情况
        4.4.4 血清中激素水平的测定
        4.4.5 激素相关基因表达情况
        4.4.6 线纹海马育儿袋及精巢转录组结果
        4.4.6.1 线纹海马育儿袋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4.4.6.2 线纹海马育儿袋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
        4.4.6.3 线纹海马精巢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4.4.6.4 线纹海马精巢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不足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4)铅污染对水蛭及其抗凝血作用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水蛭的养殖现状
    2 水蛭药材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3 水蛭抗凝血活性的研究进展
    4 血瘀证的研究进展
    5 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
    6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 立题依据
    2 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铅污染水蛙的养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铅污染水蛭的养殖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铅污染水蛭对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影响的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不同处理组水蛭体外凝血功能实验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第三节 不同处理组水蛭对血瘀证大鼠凝血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第四节 铅对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水蛭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蛭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铅污染水蛭干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浆的代谢组学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各组大鼠血浆的代谢组学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结果
    2 全文总结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6)海水养殖污染与生态修复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海水养殖污染物类型及生态影响
    1.1 有机质及营养盐污染
    1.2 重金属污染
    1.3 抗生素污染
2 海水养殖污染生态修复对策措施
    2.1 生态浮床修复技术
    2.2 大型藻类修复技术
    2.3 人工湿地修复技术
3 结论与展望

(7)三沙湾大黄鱼网箱养殖衍生有机物沉降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海水养殖历史及现状
    1.2 海水网箱养殖衍生有机物及其环境效应
    1.3 网箱养殖衍生有机物沉降及其空间分布研究概况
    1.4 沉积物再悬浮对AOM扩散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1.5 本研究内容和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三沙湾地理、水文特征
    2.2 三沙湾养殖活动概况
    2.3 网箱养殖实验区位置和养殖活动概况
    2.4 采样站位设置
    2.5 样品采集与处理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研究区域养殖衍生有机物沉降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3.1 结果
        3.1.1 研究区域水文动力特征
        3.1.2 养殖衍生有机物(AOM)沉降量及其空间扩散特征
        3.1.3 POM、POC、PN和 TP沉降通量及其空间差异
        3.1.4 POC、PN和 TP含量的空间差异
        3.1.5 AOM的 C/N、C/P和 N/P
        3.1.6 AOM的稳定同位素(δ~(13)C和 δ~(15)N)值的空间差异
    3.2 讨论
        3.2.1 三沙湾水文动力强度
        3.2.2 三沙湾网箱养殖AOM沉降量及营养物质的沉降通量
        3.2.3 三沙湾网箱养殖AOM的空间扩散特征
        3.2.4 饲喂颗粒饲料与冰鲜饵料状态下AOM沉降特征差异的成因
        3.2.5 三沙湾养殖衍生有机物沉降的生态效应
    3.3 本研究结论及其对三沙湾网箱养殖生产的意义
4 研究区域沉积物中AOM的空间分布
    4.1 结果
        4.1.1 研究区域沉积物再悬浮量
        4.1.2 SOC、STN、STP、AVS含量及其空间差异
        4.1.3 沉积物的C/N、C/P和 N/P
        4.1.4 沉积物的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值的空间差异
        4.1.5 沉积物中SOC、STN和 STP含量与对应营养物质沉降通量的相关性
    4.2 讨论
        4.2.1 养殖区域沉积物再悬浮强度
        4.2.2 三沙湾网箱养殖AOM在沉积环境中的空间分布特征
        4.2.3 基于沉降AOM与沉积物各参数所获AOM扩散范围差异的成因
        4.2.4 AOM对沉积环境的影响
        4.2.5 本研究结论及其对三沙湾养殖区域生态环境修复的意义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文章

(8)东山湾海马齿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海马齿生物学及C、N、P含量测定
        1.3.2 海水水质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修复植物海马齿的生长状况
    2.2 海马齿的C、N、P储量
    2.3 海马齿生态浮床对海水水质的原位修复效果
        2.3.1 海马齿生态浮床对N、P的去除率
        1) TN、TP、PO4-P
        2) DIN
        2.3.2 海马齿生态浮床对海水其他水质参数的修复效果
        1) DO
        2) COD
        3) TOC
        4) pH
        5) SS
        6) Oil
3 讨论
    3.1 海马齿的生长及C、N、P含量
    3.2 海马齿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效果

(9)一株感染深水网箱养殖许氏平鲉的病原菌分离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病原菌分离纯化与形态观察
        1.2.2人工感染实验
        1.2.3 病原菌理化特性研究
        1.2.4 菌株gyrB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
        1.2.5 药物敏感性实验
2 结果
    2.1 病鱼检查
    2.2 病原菌的形态观察
    2.3 致病性验证
    2.4 病原菌理化特性和药物敏感性测定
    2.5 病原菌gyrB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
    2.6 药敏实验
3 讨论

(10)浙南海水网箱主养鱼类配合饲料试验和推广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用配合饲料来源
    1.2 乐清湾网箱配合饲料养殖试验
    1.3 洞头县三盘港网箱配合饲料养殖试验
    1.4 网箱养殖管理
    1.5 饲料投喂方法
2 结果和分析
    2.1 配合饲料网箱养殖试验结果和分析
    2.2 海水网箱养殖饲料成本和总成本的测算
3 讨论
    3.1 浙南海水网箱饲料使用现状
    3.2 浙南海水网箱配合饲料推广探讨
        3.2.1 改变海水网箱养殖业者的传统观念, 增强环保和健康养殖意识
        3.2.2 建议堵和疏结合, 在禁渔期全面推广配合饲料
        3.2.3 开发养殖植食性和杂食性等短食物链海水鱼类, 改变海水网箱养殖肉食性鱼类的现状

四、海马网箱养殖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山湾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中15种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及其风险评价[J]. 杨妙峰,席英玉,郑盛华,林娇,郑惠东. 渔业研究, 2021(04)
  • [2]海马齿生态浮床对石斑鱼生长及养殖效益的模拟研究[J]. 李卫林,温凭,罗冬莲,杨芳,仇登高,郑盛华,郑惠东. 渔业研究, 2020(05)
  • [3]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对关键饵料及环境因子的分子响应特征研究[D]. 黄佳欣.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4]铅污染对水蛭及其抗凝血作用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D]. 罗雪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三沙湾大黄鱼网箱养殖衍生有机物的沉降特征[J]. 黄伟强,纪炜炜,付婧,马增岭,周进. 中国水产科学, 2020(06)
  • [6]海水养殖污染与生态修复对策[J]. 吕兑安,程杰,莫微,谭勇华,孙丽,廖一波.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11)
  • [7]三沙湾大黄鱼网箱养殖衍生有机物沉降特征研究[D]. 黄伟强. 温州大学, 2019(04)
  • [8]东山湾海马齿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效果研究[J]. 杨芳,杨妙峰,郑盛华,林永青,郑惠东,温凭,李卫林,罗冬莲. 渔业研究, 2019(03)
  • [9]一株感染深水网箱养殖许氏平鲉的病原菌分离与鉴定[J]. 王凯,王印庚,姜勇,张正,于永翔,廖梅杰. 渔业科学进展, 2019(01)
  • [10]浙南海水网箱主养鱼类配合饲料试验和推广探讨[J]. 单乐州,张立宁,方军,邵鑫斌,胡园. 水产科技情报, 2018(05)

标签:;  ;  ;  ;  ;  

海马网箱养殖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