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六柱纳甲法与纳粹法韵律探讨

子午六柱纳甲法与纳粹法韵律探讨

一、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之节律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林勇,刘婧,李佳[1](2021)在《时间针灸疗法对功能性胃肠病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文章综述近年来时间针灸疗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文献,总结其实验机制以及临床疗效,发现功能性胃肠病与昼夜节律、时辰变化相关联;在腧穴运用频率中最高的是足阳明胃经的天枢、足三里、上巨虚,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以及手阳明大肠经的募穴大肠俞;在择时上主要选取卯时、辰时、巳时,分别为大肠经、胃经、脾经气最盛之时,表明了脾、胃、大肠经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中的重要作用。

李琬瑜[2](2021)在《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温通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以子午流注学术理论为基础探究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过程中时间对于疗效的影响程度,对子午流注纳甲法与温通针法相配合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可行程度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提供一种行之有效且具有推广意义的治疗方法。方法共纳入64例中风后符合肩-手综合征Ⅰ期诊断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组前进行基本资料统计,保证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3例(脱落2例),对照组31例(脱落1例),脱落病例均因未能按疗程接受治疗脱落。两组在进行“扩冠、稳定血压、控制血糖”等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针灸治疗均在开穴后施以温通针法,留针20min,治疗组采用纳甲法开穴后留针10min,对照组未采用纳甲法开穴,10天为1个疗程,治疗10天休息2天,进行2个治疗疗程,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VAS评分、FMA评分及关节肿胀评分并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从而对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温通针法对于患者患侧肩、手关节的疼痛、水肿和上肢运动功能是否有所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治疗前对两组VAS评分进行秩和检验组间无明显差异(Z=-0.679,P=0.497>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疗程后与治疗2疗程后分别与治疗前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和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71.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6.7%,治疗组疗效更好。2治疗前两组对FMA评分进行t检验组间无明显差异(t=1.720,P=0.091>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个疗程后与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与治疗前的FMA评分进行比较,对两组数据与治疗前进行组间比较虽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有效率61.3%高于对照组53.3%,治疗组疗效更好。3治疗前两组对关节水肿程度评分进行卡方检验组间无明显差异(x2=1.826,P=0.609>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治疗1个后与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和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采用纳甲法开穴与非纳甲法开穴配合温通针法均可有效改善减轻患肢疼痛及关节水肿,提高患者运动功能评分。2按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结合温通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在减轻患者患肢疼痛及关节水肿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在改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方面略优于对照组。3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主要与气机瘀滞不通有关,子午流注与温通针法配合使用可有效治疗痹证之经络不通。子午流注理论虽复杂,但临床应用穴位较为灵活且操作更为简便,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且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王彤彤[3](2021)在《院前呼救病种与中医时间医学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院前呼救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院前呼救时间与中医时间医学的相关性提供参考,以此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因时制宜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2018年2月4日-2021年2月2日院前呼救患者9096例,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呼救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疾病类别、初步诊断及症状体征等流行病学资料,应用SPSS 2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1.9096例院前呼救患者中,院前呼救疾病谱前三位分别为损伤、中毒或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3610例(占39.69%),神经系统疾病1168例(占12.84%),消化系统疾病684例(占7.52%)。男性4871例,女性4225例,男女比为1.15:1。年龄集中分布在20~79岁。不同年龄组在各疾病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系统疾病发病在辰时显着高于其他时辰,消化系统疾病发病在子时显着高于其他时辰,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均在巳时显着高于其他时辰,其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3.死亡病例在不同时辰上无显着差异性,总体来说午时和戌时大于其他时辰。4.神经、消化、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时间及死亡时间在不同季节和节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州市中医医院2018年2月4日-2021年2月2日院前呼救病例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其中以损伤最为多见;神经、消化、循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时辰分别在辰时、子时、巳时、巳时,提示我们根据其发病规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其发病时间在四时节气上不存在绝对的高峰期,提示我们一年四季均要积极预防。

张莹[4](2020)在《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调节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结合常规针刺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调整以及各项睡眠情况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针灸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对照组)与纳子法结合常规针刺组(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结合纳子法进行治疗,纳子法采用按时循经取穴法,根据相关经络经气旺盛的时辰,取用十二经穴位,行纳子法后再行常规针刺。两组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治疗1次,每次30分钟,共治疗15天,周六、周日休息。运用心肺耦和分析方法(CPC)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采集数据进行客观评价及主观评价,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记录患者睡眠总时间、觉醒时间、熟睡时间和睡眠效率及睡眠质量指数等,以此对两组患者的睡眠结构及其他睡眠情况的影响进行组内、组间的评价与对比。统计学部分的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0%,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纳子法结合常规针刺比常规针刺对失眠患者的睡眠情况改善效果更佳。2.睡眠结构:(1)组内比较:CPC结果显示,两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熟睡时间均提高,觉醒时间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常规针刺和纳子法结合常规针刺均能提高睡眠效率,延长总睡眠时间、熟睡时间,缩短觉醒时间。(2)组间比较:试验组各项CPC结果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纳子法结合常规针刺对失眠患者睡眠结构改善情况更佳。3.各项睡眠情况:(1)组内比较:PSQI结果显示,两组PSQI指数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种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2)组间比较:试验组PSQI指数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提高睡眠质量及睡眠效率、延长睡眠时间、缩短入睡时间、减轻日间功能障碍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睡眠障碍方面,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纳子法结合常规针刺对慢性失眠患者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常规针刺组。结论:1.单纯常规针刺和纳子法结合常规针刺对慢性失眠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熟睡时间、觉醒时间均有改善。2.单纯常规针刺和纳子法结合常规针刺均能提高睡眠效率,改善睡眠质量。3.纳子法结合常规针刺比单纯常规针刺对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改善更明显,总体疗效更佳。

常美玲[5](2020)在《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睡眠情况及日间功能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对慢性失眠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慢性失眠患者日间情绪、日间疲劳状况及日间嗜睡情况的调节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慢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取穴:按照患者就诊时间,根据纳子法开穴表,选取该时辰气血旺盛经脉的本经本穴及原穴针刺,依据患者病症的虚实,对相应的子母穴进行补泻。对照组(常规针刺)取穴:百会、内关、神门、四神聪,随症加减。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施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共治疗15天。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利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睡眠情况进行评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疲劳量表-14(FS-14)、Epworth思睡量表(ESS)对日间功能进行评价。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疗效分析:本研究显示针刺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情况,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疗效优于常规针刺。2.夜间睡眠情况评价: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试验组的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两组治疗前后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碍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和常规针刺均能改善夜间睡眠情况,在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减轻日间功能障碍方面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优于常规针刺,在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减轻睡眠障碍方面两种针刺方法疗效相当。3.日间功能评价: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SDS、FS-14及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AS、SDS、FS-14及E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SAS、SDS、FS-14及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提示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和常规针刺均可以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疲劳症状及日间嗜睡情况,且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优于常规针刺。结论:1.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和常规针刺都是治疗慢性失眠的有效方法,且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2.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不但可以改善夜间睡眠,而且对慢性失眠患者日间嗜睡、日间疲劳及焦虑抑郁情绪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白艾灵[6](2020)在《电针调整小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的SCN星形胶质细胞P2X7受体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电针调节小鼠自发性活动昼夜节律与SCN内星形胶质细胞P2X7受体表达的关系机制。方法:实验一:选取C57BL/6J小鼠36只,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按照小鼠活动相位的转移值进行随机分成CT8、CT16两个时间点组。每个时间点再分为3个亚组:空白组,假穴组,电针组,每组6只动物。当小鼠自由运行8-10天后,给予电针组“百会”、“长强”两个腧穴电针针刺,为使电流局限在两穴之间,在两穴位近旁各浅刺一针,作为辅助针,于两针针柄分别连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正负两极,电流频率2/15Hz、疏密波,电流0.5m A,每次针刺15min。(2)假穴组:选取非穴点,即约在小鼠腋中线与髂嵴上1cm做一横线的交点处,直刺约0.3寸,同样再取非穴点近旁浅刺一针作为辅助针,后将两针柄分别连接穴位神经刺激仪正负极,穴位神经刺激仪操作参数同电针组。(3)空白组:继续置于持续黑暗条件下,不做其他处理。采用CLOCKLAB软件分析系统记录并对比分析CT8、CT16两个时间点C57BL/6J小鼠各组间自发活动节律变化。实验二:实验分组同实验一,并且每只C57BL/6J小鼠在经过实验一中的对应组别处理方式处理后,并在红光光照小于10Lux环境下,用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麻醉后在暗红光条件下进行取样操作,并迅速将样本组织放入多聚甲醛固定液中进行固定保存以待检测,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检测方法观察各组中SCN内星形胶质细胞P2X7受体的变化情况。实验三:选取P2X7-/-基因敲除小鼠108只,按照CT0、CT4、CT8、CT12、CT16、CT20六个时间点随机分成六个组,每个时间点同样分为三个亚组,即电针组、假穴组、空白组,每组6只实验动物。采用CLOCKLAB软件节律分析系统记录并对比分析每个时间点各组间P2X7-/-小鼠自发活动节律变化。随后再将CT8、CT16两个时间点C57BL/6J小鼠与P2X7-/-小鼠的自发活动节律变化分别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类别小鼠之间的差异。结果:(1)CT8时电针C57BL/6J小鼠自发活动节律相位变化与假穴组、空白组比较,P<0.05,即其差异皆非常明显。CT16时电针野生型小鼠自发性活动节律相位变化与假穴组、空白组比较,P<0.05,即电针组与假穴组、空白组比较,差异皆尤为显着。CT8时电针C57BL/6J小鼠会使其自发活动节律向前平均转移约0.60小时;CT16时电针C57BL/6J小鼠会使其自发活动昼夜节律平均向后飘移约2.15小时。(2)在CT8时,电针组中C57BL/6J小鼠SCN内星形胶质细胞多呈现出活化状态,而假穴组和空白组中小鼠SCN内星形胶质细胞多呈现出静息状态的星形胶质细胞;与假穴组相比,电针组小鼠脑组织SCN内P2X7受体平均光密度值显着性升高(P<0.01),电针组与空白组比较小鼠脑组织SCN内P2X7受体平均光密度也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组相比,电针组小鼠脑组织SCN内星形胶质细胞上P2X7受体平均光密度明显增加(P<0.01),电针组与假穴组比较,电针组中小鼠脑组织SCN内星形胶质细胞上P2X7受体平均光密度值也更大(P<0.01)。(3)在CT16时,电针组、假穴组和空白组中C57BL/6J小鼠SCN内星形胶质细胞皆多呈现出静息状态,相应地增大的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较少;与空白组和假穴组相比,电针组中小鼠脑组织SCN内星形胶质细胞平均光密度皆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组和假穴组相比,电针组小鼠脑组织SCN内星形胶质细胞上P2X7受体的平均光密度皆无明显差异(P>0.05)。(4)在恒定黑暗条件下,实验动物P2X7-/-小鼠的自发性活动起始时间逐次向前移动。在CT8时,电针组与假穴组P2X7-/-小鼠自发活动节律时相皆出现超前性转移现象,但电针组变化趋势更为显着(P<0.05),其空白组则无明显变化趋势,且CT8时电针使得小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相位向前飘移值约为0.04小时;在CT16时,电针组基因型小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时相变化趋势显着(P<0.05),表现为昼夜节律时相向后漂移,其中CT16时电针使得小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相位向后漂移值约为2.73小时,而假穴组、空白组P2X7-/-小鼠自发活动时相则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而在其余时间点导引刺激后,电针组、空白组及假穴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P2X7-/-小鼠自发性活动时相的起始活动时间各组间趋势变化皆无明显差异(P>0.05)。(5)CT8时,C57BL/6J小鼠与P2X7-/-基因型小鼠比较电针组中小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相位转移值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即表现为C57BL/6J小鼠起始活动时间相位转移更多且转移幅度更大;CT16时,C57BL/6J小鼠与P2X7-/-基因型小鼠比较电针组、假穴组、空白组中两类别小鼠的起始活动时间时相变化趋势差异皆不明显。结论:(1)电针依时相性调整昼夜节律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内星形胶质细胞上P2X7受体表达水平的差异密切相关。(2)SCN内星形胶质细胞P2X7受体可能与主观白天电针调整小鼠自发性活动时相相位超前性转移相关,而可能与其迟后性相位转移无明显关系。

谭慧颖,方俊明,石孟云,刘景洋[7](2019)在《子午流注针法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基于近5年来关于子午流注针法的研究文献,文章从临床应用方面对子午流注针法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子午流注针法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子午流注针法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同时兼顾安全,便捷的特点。但也存在理论研究不足,参照组设置不统一等一些问题,文章为这一针法的深入研究及推广提供思路及依据。

孔小洁[8](2019)在《基于胃肠电图探讨子午流注纳子法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胃经在经脉气血的辰时(胃经气血旺盛时辰即开时)和巳时(胃经气血未盛时辰即非开时)的两种不同状态时,电针足三里并对比不同时辰的胃肠电图的差异,同步监测受试者的胃肠活动的变化。探讨人体是否存在“开时”电针经脉疗效优于“非开时”的现象及不同时辰的经脉-脏腑相关性,为子午流注纳子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应用EGEG-8D胃肠电图仪,分别在胃经的开时和非开时电针足三里,记录30名健康志愿者的胃经不同时辰胃部(胃体、胃窦)和肠部(升结肠、降结肠)4个检测点在自然状态10分钟、电针20分钟、电针后10分钟的胃肠电图,分析并比较健康人在不同时辰不同电针状态下的胃肠功能状态的差异。结果:1.自然状态下,胃经不同时辰健康人的胃肠电图的表现及特征(1)无论是胃经开时还是非开时,受试者自然状态下的胃肠电图的特征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整体水平偏低且节律稳定;二是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整体水平偏高,节律基本稳定;三是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呈明显动态变化,时高时低,节律不稳定。(2)胃经开时和非开时受试者的胃体、胃窦、升结肠、降结肠等检测点的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时辰电针足三里时健康人胃肠电图的表现及特征(1)从胃肠电图各导联幅值和面积的反应来看,开时和非开时的胃部(胃体、胃窦)和肠部(升结肠、降结肠)的升降情况相似。(2)电针20分钟过程中,胃经开时和非开时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均同步双向改变。电针可以使得受试者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偏低的明显升高,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偏高的明显降低,自然状态下节律杂乱者趋向于规则有序。(3)胃经开时和非开时电针足三里对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的影响有所不同,与电针前比,胃经开时电针对健康人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变化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而胃经非开时电针对健康人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变化也有显着差异(p<0.05),即胃经开时电针对健康人胃肠功能的影响较胃经非开时更明显。3.不同时辰停止电针后的胃肠电图的表现及特征(1)停止电针后,其即刻效应减弱,胃经开时和非开时的胃肠电图会随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电针时胃肠功能上升的受试者在电针后会持续一段时间再回落,与自然状态时比较时,却无明显差异(p>0.05)。(2)电针时胃肠功能下降的受试者在电针后基本呈继续下降的趋势,与自然状态比较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两种下降形式到达一定水平时均会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再继续下降,这说明存在电针作用的后效应,且这种后效应在持续一定时间后进入平台期。4.不同时辰电针对健康人胃肠电图的平均幅值和反应面积变化率影响的比较(1)从差值来看,胃经开时电针时的各部位的平均幅值和反应面积的变化幅度均较胃经非开时大,但总体统计学意义不显着,这说明开时取穴的电针疗效较非开时有一定优势,但针刺对机体处在平衡稳定的健康状态的调节作用有限。结论:(1)自然状态下,胃经开时与非开时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表现无明显差异。(2)电针足三里可使自然状态下亢进的胃肠功能减弱,亦可升高自然状态下偏低的胃肠功能,促使它们向平衡状态趋近;这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电针可以双向调节脏腑机能,而该调节功能与机体本身状态有关。(3)针刺作用存在后效应,且作用时间有限;机体的自组织系统能根据人体需要的功能状态做出适当的自主调节。(4)胃经开时电针足三里比非开时对健康人的胃肠功能调节作用明显,体现了电针治疗具有时间特异性,经脉气血旺盛时辰电针效果优于经脉气血未盛之时。

李晓惠[9](2019)在《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用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酉时选双侧太溪、阴谷、复溜、神门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治疗频率为每周2次,每次30分钟,对照组患者每天睡前半小时口服舒乐安定1mg,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2例,共计总有效例数29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3例,14例获得显效,有效7例,无效7例,共计总有效例数24例,总有效率为77%。两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子午流注纳子针刺组和舒乐安定组均可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差别不明显。2.PSQ1评分方面:西药舒乐安定和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均能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但在改善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质量方面,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较西药舒乐安定临床疗效更好。3.中医症候评分方面:(1)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组在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难以入寐、多梦易醒、心烦、口干、健忘、头晕、脘闷暖气症状上疗效明显,但在改善晨起困倦症候上并不明显。(2)舒乐安定组在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难以入寐、多梦易醒、晨起困倦、心烦、健忘、头晕、脘闷暖气症状方面疗效明显,但在改善口干症候上并不明显。(3)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组在多梦易醒、心烦、健忘、头晕方面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舒乐安定组,而在难以入寐、晨起困倦、口干、暖气胸闷症状上改善对比舒乐安定组优势不明显。结论:子午流注纳子针法与舒乐安定均能有效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症状,其中改善PSQI总评分和中医症候总积分上,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效果优于舒乐安定,但在临床疗效方面,疗效差别不明显。

郑嘉尧[10](2019)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妇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痛经,患有本病的妇女由于经受长期的慢性疼痛,会产生重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影响,亦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且内异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病情反复难以完全治愈,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两种,其中保守治疗又分为西医西药治疗及中医的中药和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而针灸治疗本病,目前有不少医家有各自的看法及心得,并取得一定疗效,且针灸治疗因其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等优点,受到医患的一致推崇。但目前的针刺治疗只考虑单纯的治疗,并没考虑到内异症痛经发病的时间相关性,没有跟时间医学相结合。本研究将中医的针刺治疗与时间医学相结合,通过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为治疗本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选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痛经患者,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开穴组)和对照组2组。两组均同样采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在仪器内输入基础辨证处方(次髎、中极、足三里、三阴交、地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基础辨证处方上加用子午流注开穴纳甲法因时开穴作为主穴,对照组在基础辨证处方上加用“假穴”,2组间保持穴位数量的一致性。月经前7天内每3天治疗一次,月经期间每天治疗一次,一个月经周期结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下一个月月经干净后第1天随访。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期的中医症状评分、痛经程度VAS评分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用生存质量评价量表》(EHP-5量表)以评估疗效。结果:1.在资料基线比较上,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无论是年龄、病程、婚姻情况,还是痛经程度的VAS评分亦或是气滞血瘀证的中医主要症状评分、中医次要症状评分、中医症候总分评分还是EHP-5量表的各评分条目,都显示2组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在降低痛经程度方面,治疗结束后,2组的痛经程度VAS评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组内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2组的痛经程度VAS评分均同样下降,且与治疗三个月经周期结束后对比,观察组自身前后对比,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自身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不同时点的痛经程度VAS评分下降值,观察组的评分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两组总有效率以及疗效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治疗后2组的中医主要症候评分、次要症候评分和中医症状总分均有明显性的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与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的中医症状评分仍有下降,观察组的中医症候评分前后比较,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主要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症状的评分和中医症候总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治疗前后和治疗结束时与随访期2组中医证候评分下降值,观察组的评分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总有效率58.30%,两组总有效率以及疗效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用生存质量评价量表》(EHP-5)方面,治疗后,2组的所有条目的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治疗后各条目的下降值,2组进行组间比较,对于条目1、2、3、4、5、6和7,即疼痛影响行走、症状影响日常生活、情绪不稳定、认为他人无法理解、形象受损、疼痛影响工作、疼痛无法照顾孩子等生存质量方面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条目8、9、10、11的比较,即患者因疼痛而害怕性交、觉得医生认为出于心理因素、治疗没有效果而感到沮丧以及担忧无法怀孕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与治疗后相较,2组的各条目均值仍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下降值,条目1、2、6、7,即在行走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影响工作、无法照顾孩子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条目3、4、5、8、9、10、11,即情绪不稳定、认为他人无法理解、认为形象受损、害怕性交、觉得医生认为出于心理因素、担心治疗无效以及担心不孕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辨证取穴对于缓解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的痛经水平、降低中医症候评分以及改善生存质量上有优势,疗效优于单纯辨证取穴治疗,且安全性高,加之操作简便,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二、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之节律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之节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时间针灸疗法对功能性胃肠病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讨论

(2)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温通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剔除、终止标准
        2.6 针刺异常情况处理
    3 研究方法
        3.1 随机分组方法
        3.2 盲法原则
        3.3 治疗方案
    4 疗效评估方法及指标
        4.1 观察指标
        4.2 安全性评价
    5 数据管理及统计方法
        5.1 病例资料收集
        5.2 统计学数据处理
    6 分析与结果
        6.1 一般资料
        6.2 结果分析
        6.3 不良事件的处理与记录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认识
        1.1 发生机制
        1.2 临床分期
    2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认识
        2.1 祖国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2.2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认识
    3 对子午流注针法的认识
        3.1 对子午流注纳甲法机理探讨
        3.2 干支与五腧穴五行理论
        3.3 子午流注开穴方法推算
    4 对生物节律性的认识
        4.1 子午流注与生物节律相关性的认识
        4.2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与生物节律相关性的认识
    5 对温通针法的认识
        5.1 温通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机理探讨
        5.2 温通针法临床应用
        5.3 纳甲法与温通针法配合治疗肩-手综合征优势探讨
    6 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1 问题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方法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院前呼救病种与中医时间医学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时间医学及其临床研究
        1. 中医时间医学的起源
        2. 子午流注理论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2.1 子午流注理论概述
        2.2 子午流注理论临床应用
        3. 四时节气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3.1 四时节气概述
        3.2 四时节气与生理相应
        3.3 四时节气与疾病诊治
        4. 十二时辰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4.1 十二时辰概述
        4.2 十二时辰与人体生理病理节律
        4.3 十二时辰与疾病诊治
        5. 六经病欲解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综述二 西医时间医学及其临床研究
        1. 西医时间医学概述
        2. 西医时间医学与疾病的相关性
        2.1 循环系统与西医时间医学相关研究
        2.2 神经系统与西医时间医学相关研究
        2.3 消化系统与西医时间医学相关研究
        2.4 泌尿系统与西医时间医学相关研究
        2.5 内分泌系统与西医时间医学相关研究
        2.6 肿瘤与西医时间医学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研究内容
    3. 统计分析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院前呼救患者的疾病谱构成
        4.2 不同性别院前呼救疾病谱构成
        4.3 不同年龄组院前呼救疾病谱构成
        4.4 疾病发病与各时辰的关系
        4.5 疾病与季节的关系
        4.6 疾病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5. 讨论
        5.1 院前呼救患者疾病谱构成分析
        5.2 不同性别、年龄组院前呼救疾病谱构成分析
        5.3 疾病与时间医学的相关性分析
        5.4 疾病的预防调摄
        5.5 中西医时间医学理论差异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调节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1.祖国医学对失眠的研究进展
        1.1 祖国医学对失眠病名的描述
        1.2 祖国医学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 阴阳失衡
        1.2.2 营卫失调
        1.2.3 气血失养
        1.2.4 脏腑耗伤
        1.3 祖国医学对失眠的治疗
        1.3.1 中药治疗
        1.3.2 针灸治疗
        1.3.3 中药贴敷
        1.3.4 耳针治疗
    2.现代医学对慢性失眠的研究进展
        2.1 失眠的概述
        2.2 现代医学对睡眠及睡眠结构的认识
        2.3 现代医学对失眠病因的研究
        2.4 现代医学对失眠机制的研究
        2.5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治疗
        2.5.1 药物治疗
        2.5.2 非药物治疗
    3.子午流注针法
        3.1 子午流注针法的概述
        3.2 子午流注纳子法在失眠中的应用
    4.CPC在睡眠结构评价中的优势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估算
        1.3 分组方法
        1.4 盲法
    2.病例筛选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3.治疗方法
        3.1 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治疗
        3.2 纳子法结合常规针刺(试验组)治疗
    4.疗效观察及评定
        4.1 CPC睡眠检测报告
        4.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5.统计学处理
    6.结果
        6.1 一般资料
        6.1.1 对照组与试验组性别比较
        6.1.2 对照组与试验组组年龄比较
        6.1.3 对照组与试验组病程比较
        6.2 病情程度基线分析
        6.3 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
        6.4 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6.4.1 组内比较
        6.4.2 组间比较
        6.4.3 疗效比较
讨论
    1.运用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失眠的理论基础
    2.现代针灸选穴治疗慢性失眠的探讨
    3.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慢性失眠的探讨
        3.1 纳子法开穴原理
        3.2 睡眠与时间的联系
        3.3 按时循经取穴法治疗慢性失眠的优势
    4.CPC数据和PSQI指数测评分析的研究
    5.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附录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标准
致谢
个人简历

(5)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睡眠情况及日间功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综述
    1.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1.1 失眠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1.2 睡眠分期
        1.3 失眠的发病机制
        1.4 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2.祖国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2.1 失眠的病名
        2.2 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3.子午流注针法的研究进展
        3.1 子午流注针法的源流
        3.2 子午流注针法的科学性
        3.3 纳子法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估算方法
        1.3 分组方法
        1.4 盲法
    2.病例筛选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脱落及剔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疗效观察指标
        3.3 疗效评定指标
        3.4 评价方法
        3.5 技术路线图
        3.6 统计方法
    4.研究结果
        4.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4.2 纳子法针刺的临床疗效分析
        4.3 不同针刺方法对慢性失眠患者夜间睡眠的改善情况
        4.4 不同针刺方法对慢性失眠患者日间嗜睡的改善情况
        4.5 不同针刺方法对慢性失眠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
        4.6 不同针刺方法对慢性失眠患者日间疲劳状态的改善情况
讨论
    1.研究慢性失眠的意义
    2.失眠患者日间功能的研究价值
    3.纳子法治疗失眠的科学依据探讨
    4.影响针刺效果的相关因素
    5.纳子法针刺对睡眠的影响及原因
    6.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6)电针调整小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的SCN星形胶质细胞P2X7受体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引言
2.实验研究
    2.1 CT8、CT16 时电针对C57BL/6J小鼠昼夜节律调控的时相性特征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技术路线图
        2.1.4 实验结果
        2.1.5 实验小结
    2.2 电针对SCN内星形胶质细胞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技术路线图
        2.2.4 实验结果
        2.2.5 实验小结
    2.3 电针对P2X7敲除小鼠自发性活动昼夜节律的影响研究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技术路线图
        2.3.4 实验结果
        2.3.5 实验小结
3.讨论
    3.1 中医时间医学对针刺与昼夜节律的记载及认识
    3.2 电针腧穴与时间点的选择
        3.2.1 电针腧穴的选择
        3.2.2 电针时间点的选择
    3.3 电针调整小鼠昼夜节律与SCN内星形胶质细胞P2X7关系探讨
        3.3.1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具有调控昼夜节律的作用
        3.3.2 SCN星形胶质细胞与昼夜节律的关系机制
        3.3.3 P2X7受体与昼夜节律的关系
        3.3.4 电针调节小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与SCN内星形胶质细胞P2X7受体的密切相关
4.结论
5.问题与展望
6.致谢
7.参考文献
附一 综述 祖国传统时间医学与针灸疗法的概况
    参考文献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子午流注针法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纳甲法
    1.1 呼吸系统疾病
    1.2 神经系统疾病
    1.3 心血管疾病
    1.4 妇科系统疾病
    1.5 胃肠系统疾病
2 纳子法
    2.1 呼吸系统疾病
    2.2 神经系统疾病
    2.3 胃肠系统疾病
3 总结及展望

(8)基于胃肠电图探讨子午流注纳子法对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脱落标准
        1.5 与实验相关的注意事项
    2 主要仪器与材料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部位
        3.2 电针穴位
        3.3 刺激方法
        3.4 检测时间
        3.5 观测指标
        3.6 胃肠电图仪电极体表安置点
    4 测试方法
        4.1 胃肠电检测过程及相关要求
    5 数据统计处理
    6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不同时辰自然状态下健康人胃肠电图的表现及其特征
    2 不同时辰电针足三里健康人胃肠电图的表现及其特征
        2.1 胃经开时电针足三里健康人胃肠电图的表现及其特征
        2.2 胃经非开时电针足三里健康人胃肠电图的表现及其特征
    3 不同时辰停止电针后与电针前健康人胃肠电图的表现及其特征
        3.1 胃经开时电针后与电针前健康人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的比较
        3.2 胃经非开时电针后与电针前健康人胃肠电图的幅值和面积的比较
    4 不同时辰电针对健康人胃肠电图变化率影响的比较
分析与讨论
    1 研究思路分析
        1.1 子午流注纳子法理论研究
        1.2 选择胃经及取穴“足三里”的依据
        1.3 探究反映胃肠功能脏腑变化的切入点——胃肠电图
        1.4 关于胃肠各部位体表投影电极的定位研究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人体经脉-脏腑具有相关性
        2.2 人体自组织系统影响针刺作用
        2.3 针刺对脏腑功能的双向良性调节效应的重要性
        2.4 针刺作用存在时效关系
    3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 B 知情同意书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失眠的认识
        1.1.1 失眠的定义
        1.1.2 失眠的流行病学
        1.1.3 失眠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1.4 西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1.2 中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1.2.1 失眠的中医渊源
        1.2.2 中医对失眠的病因认识
        1.2.3 中医对失眠病机的认识
        1.2.4 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
    1.3 失眠的针刺治疗
        1.3.1 常规针刺辨证治疗
        1.3.2 灸法
        1.3.3 特殊针法在失眠中的治疗
    1.4 子午流注纳子法的研究
        1.4.1 子午流注法的概述
        1.4.2 子午流注法的分类
        1.4.3 子午流注纳子法的应用
第二章、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选择标准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病例脱落(退出)标准
    2.2 分组方法
    2.3 研究方法
        2.3.1 实验方案
        2.3.2 治疗方法
    2.4 观测指标
        2.4.1 基本资料
        2.4.2 观察指标
        2.4.3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2.6 研究结果
        2.6.1 基线资料分析
        2.6.2 结果与分析
    2.7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3.1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分析
        3.1.1 心肾不交型失眠的认识
        3.1.2 五输穴及选穴依据
        3.1.3 时间医学子午流注法临床应用及展望
    3.2 课题的不足和展望
        3.2.1 存在的问题
        3.2.2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附件

(10)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研究及治疗发展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流行病学及病理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痛经的发病机制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西医治疗现状
    第二节 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研究及治疗发展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医发病机制的发展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医治疗发展
    第三节 子午流注纳甲法相关理论及其运用情况
        一、子午流注纳甲法学说理论基础
        二、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内异症痛经理论依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资料及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对象
        三、实施方案
        四、数据分析处理
        五、技术路线
        六、结果分析
        七、安全性与不良反应分析
        八、脱落病例记录
        九、患者依从性分析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目前国内外治疗现状
    第二节 治疗新思路
    第三节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内异症痛经理论依据及基础处方分析
        一、理论依据与应用前景
        二、基础处方分析
    第四节 治疗结果分析讨论
        一、对痛经程度的缓解
        二、对中医症候的改善
        三、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第六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四、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之节律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时间针灸疗法对功能性胃肠病作用的研究进展[J]. 林勇,刘婧,李佳.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06)
  • [2]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温通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D]. 李琬瑜.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院前呼救病种与中医时间医学相关性研究[D]. 王彤彤.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调节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临床研究[D]. 张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睡眠情况及日间功能的临床研究[D]. 常美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电针调整小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的SCN星形胶质细胞P2X7受体机制研究[D]. 白艾灵.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子午流注针法临床研究进展[J]. 谭慧颖,方俊明,石孟云,刘景洋. 大众科技, 2019(12)
  • [8]基于胃肠电图探讨子午流注纳子法对胃肠功能的影响[D]. 孔小洁.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D]. 李晓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研究[D]. 郑嘉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子午六柱纳甲法与纳粹法韵律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