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模拟题(一)

中考数学模拟题(一)

一、中考数学模拟题(一)(论文文献综述)

唐明超[1](2020)在《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实验研究 ——以原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文中提出习题课教学承担着巩固新知,深化理解,拓展应用的重要任务,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教材教是教学的基本思想,研究教材并基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开展教学活动是基本形式。开展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丰富,大多表明变式教学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习题课教学活动怎样开展才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与规律,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成绩是该研究的主要内容。该项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与实验研究法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基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二是比较基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与常规教学方法在教学成果上的差异,进而提炼出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的一般方法和基本策略。经历了测试工具的设计与预测,对照班与实验班前后测成绩的对比分析,可以认为基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比常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时应该把握几个基本原则:(1)以实际学情为基础,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阶段性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2)引导学生多参与并完成课堂思维活动,思维活动的充分性往往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3)问题设计要适应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变式要层级递进;(5)注意变式的时机与变式的度,不能为变而变。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基本策略可以是:(1)通过精选课本上的典型例题或习题作为变式教学的母题,整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加深问题难度、替换问题背景等方式对母题开展有梯度的变式设计;(2)围绕阶段性教学目标,对具体问题开展类比变式、逆向变式、探究变式等多种方式;(3)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变式探究意识,既能自主变式又能开展合作探究;(4)注重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通过科学地评价优化课堂生成,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构建知识的逻辑体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希望该项研究能为广大一线教师在开展教学研究或者设计并开展习题课教学活动时提供参考。

朱玥[2](2020)在《初中数学应用题的解题障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以无锡市清名桥中学为例》文中提出数学应用题作为联系实际生活和数学世界的桥梁,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各地的数学中考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解决应用题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研究初中数学应用题的解题障碍并提出针对性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首先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将初中数学应用题分为了三类: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应用题,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和测试卷对无锡市清名桥中学的176位初三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反馈结果总结出了初中数学应用题的解题障碍及其成因.然后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一方面补充和细化解题障碍及其成因,另一方面根据文献研究、问卷和测试卷分析结果及教师访谈结果提出相应教学对策,最后进行案例研究和实验研究以验证教学对策的有效性.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初中数学应用题的解题障碍可分为五种,分别为情感障碍、阅读理解障碍、建立模型障碍、求解模型障碍和元认知监控障碍.然后笔者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共同对五种障碍进行了成因分析,并针对以上五种障碍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变式教学、解题心理指导、改变应用题的呈现形式、数学建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和问题表征策略、进行数学语言转译训练和“看图说话”教学;加强不同类型应用题的归纳总结和基础知识的教学;示范运算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元认知策略、做好解题活动后的检验和反思。

瞿露[3](2019)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PISA测试与中考评价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中考和高考是每一位中学生在学习生涯中最为重要的考试。而中考,对于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升入高中所必须要经历的选拔方式。PISA测试是一项国际上的测试,由多个国家进行合作与交流,是一项较为先进的测试项目。而本研究立足于十大核心素养,分别将我国中考试题和PISA试题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其差异之处,并且希望能为我国的中考命题提供一些合理的思路和建议。本研究从义务教育阶段所规定的十大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PISA中的试题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中考中涉及到真实的情境问题的题目很少,都是对情境化的问题先进行数学化的处理;(2)PISA2012测试更加关注生活中的领域,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考查尤其是应用意识和模型思想较为重视,而我国中考则注重形式化、数学化和结构化,对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考查较为注重。(3)从题目的形式来看,PISA测试中题目更加具有趣味性,灵活度比较高,也更加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对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应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中考数学重点考查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求较低,主要集中考查学生几何直观素养和数学运算素养。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和数学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讨论,现针对考查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出几点建议:(1)我国中考要增加基于生活情境的数学试题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发现:PISA测试中的题目更加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模型思想要求较高。而南通市中考主要是考查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我国中考可以适当地参考PISA2012中的试题题型,出一份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试卷。(2)教学过程要联系实际生活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严密的知识体系,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数学教师努力地构建优秀的教学情境,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必然要求。优质的数学课堂情境的建构应该力求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数学能力。(3)我国的学业质量检测应从单纯的知识测试转向为数学素养测试,《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具体阐述核心素养,我国中学生应该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发展自身的修养与素质、创新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等。我国当下的学业质量检测主要以知识考察为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势必会向考察核心素养转型。对于每一位数学教师,我们都应该时常思考:数学教育的宗旨到底是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在一张试卷中,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比重占多少最为合适?以怎样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最为有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真实情境的教学?要使这些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我们仅仅从PISA测试和中考试题的对比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反思并且加以总结。(4)对中考考查学生数感素养、符号意识素养、空间观念素养、几何直观素养、数据分析素养、运算素养、推理素养、建模素养、应用素养、创新素养的命题的研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卫德彬,阮征,陈方勇[4](2018)在《微课助力中考代数复习课的优势剖析》文中认为针对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广泛应用的现状,提出微课助力中考代数复习课的新型教学模式.应用微课辅助中考复习,合理配时助力学生"状态饱满"迎战中考复习;巧用梯度练习助力学生"公平"迎战中考复习;碎化知识助力学生"灵活"迎战中考复习;重整复习模块助力学生"清晰"迎战中考复习;科学分析命题趋势助力学生"冷静"迎战中考复习.微课必能成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法宝.

汤志勇[5](2018)在《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中考数学压轴题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考数学压轴题在中考数学试卷中是综合程度比较高的一类题,它既牵涉到函数、方程、几何等初中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选拔优秀初中毕业生的把关题。它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提高自身的基本运算能力,以及灵活地运用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压轴题的复杂性及重要性让学生感到难学,但又不能放弃。在教学实践中,压轴题的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往往是教师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认知负荷理论探讨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关系,关注复杂学习与问题解决等领域。它是进行教学设计与复杂学习的重要理论框架,对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以及优化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寻找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有效教学策略,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如下三个问题:(1)初中生中考数学压轴题学习现状如何?(2)初中教师中考数学压轴题教学现状如何?(3)如何有效地进行中考数学压轴题教学?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首先对认知负荷理论以及中考数学压轴题教学做了文献综述;接着分析了学生月考压轴题答卷,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对初三学生数学压轴题学习情况展开调查;然后以认知负荷理论为指导,对教师的压轴题教学做了分析;并基于研究过程,提出四条有效进行数学压轴题教学的策略:①基础巩固与专题训练相结合;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融入课堂;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④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压轴题的自信心。最后,对一道中考数学压轴题作了教学设计。

王明照[6](2016)在《破解海南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综合题的策略》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的海南省中考数学试题的最后一题,往往就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研究近十年的海南中考数学压轴题,往往发现有些问题是热点问题,解答思路大同小异,一般都出现抛物线与直线相结合的考题,为了更好的为2016年中考数学最后一题压轴题复习做准备,本文从2006年开始解读最近十年海南中考数学试题

徐境鸿[7](2015)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命制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试题的编制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和程序性都很强的工作。日常教师命题,大都基于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和命题经验。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统一的命题模式,使得试题的命制更加科学而有章可循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基于试题命制的相关理论,结合广西新课程改革现状,通过两次高考数学模拟测试命题的实践研究,在试图使命题由经验型命题向科学性命题转变并趋于稳定性,提高命题的效率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分析总结了试题命制的四个步骤:学科组统一命题思想,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设计试题,形成初稿;讨论磨题,定制正卷;定制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并按照这四个步骤编制了两份高考数学模拟测试题。试题坚持“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从知识考查的三个层次要求出发,依次是了解(知道、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运用、迁移),适当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综合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对试卷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并得到以下数据:第一次模拟测试命题的难度P,区分度D,信度α,效度r依次为0.45,0.36,0.754,0.356;第二次模拟测试命题的难度P,区分度D,信度α,效度r依次为0.53,0.38,0.796,0.37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本文编制的试题总体难度在0.5左右,难度适中,符合高考模拟测试难度要求。区分度D∈[0.3,0.4),根据美国测验专家艾伯尔(R.L.Ebel)提出的标准,区分度较好。信度α接近0.8,根据科朗巴赫α系数评价标准,大部分试题信度高。效度均大于0.3,效度良好。对比两次实践研究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出,在分析研究第一次模拟测试命题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模拟测试命题的科学性有了明显进步。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最后对高考数学模拟试题的命制和高考复习提出了一些建议。

霍锐泉[8](2014)在《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命制的思路》文中研究表明中考复习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初中内容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以达到查漏补缺、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成绩,为提高中考复习的有效性,以模拟试题为载体进行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模拟试题的质量就成为关键.一、确立指导思想课标是命题的主要依据,目前中考数学命题主要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命题,但201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所以有必要关注新课

陈德前[9](2013)在《编制中考数学模拟试题,路在何方》文中研究表明江苏省中考数学命题工作由各个大市负责,因此,作为市(区)一级的初中数学教研员,每年都要组织中考数学模拟试题的编制工作,下面根据我们多年来组织编制中考数学模拟试题的实践,来谈谈编制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中一些体会与思考,供参考.

何磊[10](2009)在《基于“掌握学习”和“元认知”理论下的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一次重要考试,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水平及能力的一次综合测试,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评价,更是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全面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行动纲领和基本要求,要求中指出:数学学业考试应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由此可见,如何开展教学,尤其是如何开展初三复习课教学来实现以上目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对昆十六中初三学生数学复习情况的调查、访谈、及课堂观察,发现目前的复习课教学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思考时间过少,重结果而不重过程,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等问题。因此,研究主要基于为初中数学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指导学生的初三数学总复习。研究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及统计比较法分析昆十六中初三数学复习情况现状;根据掌握学习理论和元认知理论,结合案例研究,构建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论述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方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研究构建了三条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①梳理初中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炼总结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②对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剖析,围绕典型问题进行集中训练;③模拟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论文得出了五条结论:第一,初三数学复习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第二,初三数学复习要注重体验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第三,初三数学复习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第四,初三数学复习要注重创新,提高综合解题能力;第五,初三数学复习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中考数学模拟题(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考数学模拟题(一)(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实验研究 ——以原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力要求
        1.1.2 2017 年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1.1.3 习题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1.4 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高中数学习题课相关概念界定
        1.2.2 变式教学概念界定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计划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1.6 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途径
    2.2 关于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关于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相关研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关于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2.5 文献综合述评
    2.6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3.2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实验研究法
        3.2.3 行动研究法
    3.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3.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3.2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3.3.3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3.3.4 马登的变异理论
        3.3.5 解题理论
    3.4 课题研究的工具
    3.5 小结
第4章 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原则及策略
    4.1 高中数学习题课实施变式教学的原则
        4.1.1 科学的教学目标为导向
        4.1.2 学生的过程参与为途径
        4.1.3 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1.4 变式的层级递进性
        4.1.5 变式的适时性和适度性
    4.2 高中数学习题课开展变式教学的策略
        4.2.1 精选课本的典型例题与习题为母题
        4.2.2 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合理变式
        4.2.3 学生合作探究深化变式
        4.2.4 科学评价与课堂生成的强化
    4.3 小结
第5章 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设计案例
    5.1 《集合习题课》教学设计
    5.2 《函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习题课》教学设计
    5.3 《指数函数习题课》教学设计
    5.4 《对数函数习题课》教学设计
    5.5 《基本初等函数章末习题课》教学设计
    5.6 《函数与方程习题课》教学设计
    5.7 小结
第6章 实验研究
    6.1 实验设计
        6.1.1 实验目的
        6.1.2 实验假设
        6.1.3 实验对象
        6.1.4 实验变量
        6.1.5 实验策略
        6.1.6 实验伦理
    6.2 前测工具的设计
        6.2.1 前测工具的双向细目表
        6.2.2 前测工具的结构
        6.2.3 前测工具预测数据基本统计量分析
        6.2.4 前测工具的难度
        6.2.5 前测工具的区分度
        6.2.6 前测工具的效度
        6.2.7 前测工具的信度
        6.2.8 前测工具的完善及确定
    6.3 后测工具的设计
        6.3.1 后测工具的双向细目表
        6.3.2 后测工具的结构
        6.3.3 后测工具预测数据基本统计量分析
        6.3.4 后测工具的难度
        6.3.5 后测工具的区分度
        6.3.6 后测工具的效度
        6.3.7 后测工具的信度
        6.3.8 后测工具的完善及确定
    6.4 实验过程
        6.4.1 预测确定测试工具
        6.4.2 实施前测与数据整理
        6.4.3 教学干预
        6.4.4 实施后测与数据整理
    6.5 实验结果
        6.5.1 前测结果对比分析
        6.5.2 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6.6 实验结论
    6.7 小结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7.1 课题研究的结论
        7.1.1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内容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7.1.2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原则在于紧扣目标且变式有度
        7.1.3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关键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7.1.4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目的在于优化思维又服务高考
        7.1.5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意义在于重视过程又强化生成
    7.2 课题研究的反思
    7.3 可继续研究的问题
    7.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前测工具 高一新生《数与代数》知识与素养水平测试试卷
附录 B 后测工具 高一学生必修1知识与素养水平测试试卷
附录 C 前测工具预测试得分表
附录 D 后测工具预测试得分表
附录 E 前测对照班成绩表
附录 F 前测实验班成绩表
附录 G 后测对照班成绩表
附录 H 后测实验班成绩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初中数学应用题的解题障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以无锡市清名桥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数学应用题的概念界定
        2.1.2 解题障碍的概念界定
    2.2 初中数学应用题的分类
    2.3 数学建模和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关系
    2.4 关于影响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因素的研究
    2.5 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及教学对策的相关研究
    2.6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工具
    3.5 调查实施与数据收集
第4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1.1 问卷调查结果整体分析
        4.1.2 问卷调查结果各题分析
    4.2 测试卷结果与分析
        4.2.1 测试卷结果各题分析
        4.2.2 测试卷结果整体分析
    4.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4.4 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及其成因分析
        4.4.1 学生因素
        4.4.2 教师因素
第5章 克服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的教学对策及案例研究
    5.1 克服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的教学对策
        5.1.1 克服情感障碍的教学对策
        5.1.2 克服阅读理解障碍的教学对策
        5.1.3 克服建立模型障碍的教学对策
        5.1.4 克服求解模型障碍的教学对策
        5.1.5 克服元认知监控障碍的教学对策
    5.2 教学案例与分析
        5.2.1 教学案例
        5.2.2 教学效果分析与反思
    5.3 教学实验与分析
        5.3.1 教学实验
        5.3.2 实验数据与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应用题解题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初中数学应用题测试卷(一)
附录3 初中数学应用题测试卷(二)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5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测与后测成绩
致谢

(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PISA测试与中考评价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案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方法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4 预期结果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数据分析观念
        1.4.2 数学素养
        1.4.3 数学核心素养
        1.4.4 PISA测试理论
        1.4.5 我国中考数学命题
第2章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PISA数学测试和我国中考评价的比较研究
    2.1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试题的比较分析
        2.1.1 测试数感素养试题的比较分析
        2.1.2 测试符号意识素养试题的比较分析
        2.1.3 测试空间观念素养试题的比较分析
        2.1.4 测试几何直观素养试题的比较分析
        2.1.5 测试数据分析素养试题的比较分析
        2.1.6 测试运算素养试题的比较分析
        2.1.7 测试推理素养试题的比较分析
        2.1.8 测试建模素养试题的比较分析
        2.1.9 测试应用素养的试题的比较分析
        2.1.10 测试创新素养试题的比较分析
    2.2 试卷各类题型考查核心素养的相关分析
        2.2.1 “选择题”考查核心素养的水平分布比较
        2.2.2 “填空题”考查核心素养的水平分布比较
        2.2.3 “解答题”考查核心素养的水平分布比较
第3章 分析与讨论
    3.1 结果分析
    3.2 两种测试的差异的原因讨论
    3.3 对我国中考题命制的建议
第4章 研究结论和反思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中考数学压轴题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术语定义
    1.5 论文概览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 GLT)
        2.1.1 认知负荷的内涵
        2.1.2 认知负荷理论的认知心理学基础
        2.1.3 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观点
        2.1.4 认知负荷的类型
        2.1.5 教学中认知负荷的效应
    2.2 中考数学压轴题教学
第三章 研究方法论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过程
    3.5 数据收集过程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学生月考答卷分析
        4.1.1 压轴题答卷分析
        4.1.2 压轴题解题方法分析
    4.2 学生压轴题问卷调查
        4.2.1 调查的缘由和基本情况
        4.2.2 调查结果分析
    4.3 教师压轴题的教学分析
    4.4 数学压轴题有效教学策略
    4.5 数学压轴题教学设计案例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命制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3.1 试题命制的理论研究
        1.3.2 试题命制的实践研究
    1.4 试题编制存在的问题
二 试题命制的相关理论
    2.1 试题命制的基本理论
        2.1.1 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及能力因素说
        2.1.2 数学学科命题的基本原则
        2.1.3 高考数学模拟测试知识考查的三个层次要求
    2.2 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命制
        2.2.1 客观题的命制
        2.2.2 主观题的命制
    2.3 试题命制的步骤
    2.4 考试质量分析
        2.4.1 基本统计项
        2.4.2 难度
        2.4.3 区分度
        2.4.4 信度
        2.4.5 效度
三 高考数学(理)模拟试题命制的实践研究
    3.1 命题思想与范围
        3.1.1 命题思想与要求
        3.1.2 高中数学主要知识板块
        3.1.3 新课程改革前后内容及考查要求变化情况
    3.2 第一次模拟测试命题的实践研究
        3.2.1 学科组统一命题思想,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
        3.2.2 设计试题,形成初稿
        3.2.3 讨论磨题,定制正卷
        3.2.4 定制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3.2.5 第一次模拟测试的质量分析
        3.2.6 第一次模拟测试命题小结
    3.3 第二次模拟测试命题的实践研究
        3.3.1 第二次模拟测试命题过程
        3.3.2 第二次模拟测试的质量分析
        3.3.3 第二次模拟测试命题小结
四 总结和建议
    4.1 两次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命制实践研究小结
    4.2 命题经验总结
    4.3 对教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第一次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附件2:第一次模拟测试原始数据表
附件3:第二次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附件4:第二次模拟测试原始数据表
攻读教育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8)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命制的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确立指导思想
二、确立命题原则
三、确立命题思路
    1. 与本地区中考试题模式接轨
    2. 重视教材资源的改编
    3. 注重基础, 突出核心
    4. 把握梯度, 控制难度
    5. 兼顾思想、方法、能力考查
    6. 要有一定的创意或创新性

(9)编制中考数学模拟试题,路在何方(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真研究中考考纲和往年真题, 确保模拟试题的仿真性
    1. 吃透命题的指导思想
    2. 把握考试的内容与要求
    3. 关注试题的结构与难度
二、严格规范编制试题程序, 确保模拟试题的有效性
    1. 制定双向细目表
    2. 选择素材编题
    3. 优化试卷编排
    4. 切实做好三校工作
三、探索命题的技术, 确保模拟试题的合理性
    1. 通过选题设计基本试题
    2. 通过改题设计中档试题
    3. 通过编题设计创新试题

(10)基于“掌握学习”和“元认知”理论下的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术语及符号说明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的现状
        1.2.1 核心名词界定
        1.2.2 初三复习课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设计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意义
    1.5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昆16中初三学生数学复习情况调查研究
    2.1 调查方案的设计
        2.1.1 调查目的与方法
        2.1.2 调查对象与样本的选取
        2.1.3 调查程序
    2.2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2.2.1 问卷调查统计情况
        2.2.2 调查结果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理论探索及教学策略
    3.1 基础理论
        3.1.1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3.1.2 元认知理论
    3.2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3.2.1 教材梳理阶段教学策略
        3.2.2 专题突破阶段教学策略
        3.2.3 模拟冲刺阶段教学策略
    3.3 小结
第4章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与分析
    4.1 案例及分析
        4.1.1 案例一 统计
        4.1.2 案例二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4.1.3 案例三 测量旗杆的高度
        4.1.4 案例四 折纸中的数学
    4.2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思考
    5.1 结论
    5.2 思考
    5.3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初三学生数学复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 初三学生数学复习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C 有关初三学生数学复习情况调查问卷结果百分比
附录D 学生制作的错题集
附录E 测量旗杆高度的调查报告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中考数学模拟题(一)(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实验研究 ——以原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D]. 唐明超.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初中数学应用题的解题障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以无锡市清名桥中学为例[D]. 朱玥. 苏州大学, 2020(02)
  • [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PISA测试与中考评价的比较研究[D]. 瞿露. 扬州大学, 2019(02)
  • [4]微课助力中考代数复习课的优势剖析[J]. 卫德彬,阮征,陈方勇. 上海中学数学, 2018(12)
  • [5]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中考数学压轴题教学研究[D]. 汤志勇.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6]破解海南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综合题的策略[J]. 王明照. 数学学习, 2016(02)
  • [7]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命制的研究与实践[D]. 徐境鸿.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6)
  • [8]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命制的思路[J]. 霍锐泉.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14(01)
  • [9]编制中考数学模拟试题,路在何方[J]. 陈德前. 中学数学, 2013(10)
  • [10]基于“掌握学习”和“元认知”理论下的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D]. 何磊. 云南师范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中考数学模拟题(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