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栽培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天麻栽培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天麻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琦[1](2020)在《天麻共生菌生物学特性及天麻引种前后成分变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麻Gastrodia elata B1完成自身的生长发育,必需依靠其共生菌—蜜环菌属Armillaria(Fr.:Fr.)Staude真菌提供营养,因此蜜环菌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天麻的产量和质量。我国蜜环菌属种质资源丰富,但能使天麻稳产、高产的菌株却很少,且易退化,所以筛选出优势蜜环菌菌株和适合蜜环菌生长的培养基,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天麻的引种可以扩大栽培范围、发展商品生产并且充分发挥天麻的优良特性,但是引种后的天麻药效是否稳定,与引种前成分及含量相比有何变化,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对采自不同产地的天麻共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形态学特征比较以及天麻伴栽实验,同时,基于rDNA-ITS序列对12株纯化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共鉴定出5 种蜜环菌,分别为蜜环菌 Armillaria mellea(Vahl.:Fr.)Kumm.、高卢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 Marxm.&Romagn.、头柄蜜环菌Armillaria cepistipes Velen.、芥黄蜜环菌Armillariasinapina Berube.&Dessur.、奥氏蜜环菌 Armillaria ostoya(Romagn.)Herink.和 1 种非蜜环菌 M2 Heydenia alpina。萜类和多糖类成分在蜜环菌菌索中占比较大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基于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栽培实验法,对采自7个产地不同种属的12株天麻共生菌菌丝菌索总多糖和总萜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总萜含量在1.3%~3.0%之间,采自云南昭通的蜜环菌菌索总萜含量最高,安徽金寨菌索总萜含量最低;采自湖北宜昌蜜环菌菌索总多糖含量最高,云南滇滩蜜环菌菌索总多糖含量最低,且总多糖含量的变幅为0.35%~1.75%。菌索的干重与葡萄糖的含量和生长速度均呈显着性正相关。蜜环菌A9为生产上伴栽天麻常用蜜环菌,但是近年来常常出现菌株老化退化现象。本研究采用平板培养,采取依次对营养因素及其浓度进行筛选的方法找到蜜环菌A9生长的最适营养条件(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环境条件(pH、温度、光照)。结果表明:菌株A9的菌丝菌索在半固体培养条件下,适宜的pH范围为4.0~9.0,温度为25℃左右,光照条件为黑暗培养,最佳碳源为25 g/L乙醇;最佳氮源为2.5 g/L的大豆蛋白胨;最适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分别为0.5 g/L MnSO4、0.5 g/L MgSO4和20 mg/L维生素B6.实验还表明,加入天然碳源和氮源可促进蜜环菌菌丝菌索生长。本研究也为蜜环菌复壮培养基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UPLC)同时测定采自6个产地鲜天麻引种前后6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天麻中6种成分在检测的浓度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0),加样回收率为99.37%~102.22%,RSD<2.08%。不同产区的天麻样品中,6种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引种后天麻中天麻素、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和巴利森苷C的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变化呈一定趋势。采用微波消解法对天麻样品进行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天麻中B、Na、Mg、Al、Si、P、K、Ca、Cr、Mn、Fe、Ni、Cu、Zn、As、Se、Mo、Cd、Hg、Pb共20种元素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天麻中各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其中K元素在天麻中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元素,东北产地天麻中K元素的含量高达12.36 g/kg;Mg、Si、P和Ca元素在天麻中也占有较大比重,Cu和Se元素在天麻中含量极小,低于5 mg/kg,在各产地中含量变化不明显。将东北和昭通天麻引种到云南腾冲种植后,Fe和Zn元素含量均降低,Mn元素含量均提高。

段早红,彭国茳,罗洁,李建国,黄量,黄灿华,朱艳红,曾卫阳[2](2020)在《郴州市天麻种植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郴州以山地丘陵为主,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为粮食与果蔬,为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及落实精准脱贫方略,在郴州适宜地区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不失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举措。概述了我国天麻种植情况及天麻种植的制约因素,诸如自然条件、繁殖方式、伴生菌选择和培育、菌材的选择和利用等。从天麻产品、地理气候、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了郴州市天麻种植业发展的利弊,并针对目前郴州在天麻种植技术上滞后、基础研究还较薄弱等,提出了郴州天麻种植业的一些对策建议。

门金鑫[3](2017)在《药用真菌猪苓菌核共生蜜环菌类群的研究》文中提出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为大型真菌,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和北半球其他的温带区域。猪苓菌核入药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为我国历次药典所收录。目前对猪苓的需求多依赖野生资源,随着临床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其野生资源急剧减少。已有研究表明,猪苓的生长离不开蜜环菌,其生长所需的营养主要靠蜜环菌提供;然而人们对猪苓菌核共生的蜜环菌类群还知之甚少,因此人工栽培猪苓的过程中,由于蜜环菌来源较杂、种类不明,可能对猪苓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由此可见,了解猪苓菌核共生蜜环菌的种性特征,已成为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中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本论文中,我们从全国范围内收集野生猪苓菌核,从中分离蜜环菌菌株,对所有蜜环菌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培养特性进行研究,同时对猪苓菌核和蜜环菌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共从全国11个省份采集到48份野生猪苓样品,从其中26份样品中成功分离出47株蜜环菌。扩增其ITS、β-tubulin和elongation factor-1 alpha三种序列,与中国蜜环菌的类群进行比较,46个菌株可划归至5个系统发育支系(lineage):lineage 6、lineage 4、lineage 8、lineage 1 和 Armillaria cepistipes,其 lineage 8为本研究中新确认的支系;另有1个菌株目前还不能确定其分类地位。2、分析了猪苓的系统进化与蜜环菌系统进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亲缘关系越近的猪苓类群更倾向于与亲缘关系越近的蜜环菌共生;蜜环菌的系统发育信号影响了猪苓-蜜环菌互作网络结构的形成,即蜜环菌的系统发育关系介导了猪苓与蜜环菌共生关系形成过程中的相互选择。3、为了明确蜜环菌是否与猪苓的主要成分含量存在相关性,对不同产地猪苓菌核的多糖和麦角甾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地域来源的猪苓菌核,其多糖和麦角甾醇的含量有明显差异。以猪苓的遗传距离、蜜环菌的系统发育型以及猪苓生境中全N、全P、全K和有机质含量为影响因子进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猪苓多糖的含量与土壤全N、全P以及有机质有一定的相关性,而麦角甾醇的含量则与土壤全N、全P、有机质以及猪苓的遗传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未发现蜜环菌的系统发育型与猪苓的主要成分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4、为了明确猪苓与天麻共生蜜环菌的异同,本研究对猪苓菌核与天麻共生蜜环菌的类群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猪苓和天麻共生的蜜环菌共分为10个clade,其中和猪苓共生的蜜环菌有6个clade,和天麻共生的蜜环菌有7个clade,有3个clade的蜜环菌既可以和天麻共生,也可和猪苓共生。在这3个共同类群中,菌株来自于陕西、山西、吉林、黑龙江、贵州、甘肃和四川几个省份。西藏、云南等地的蜜环菌则具有较高的专一性。5、本研究中所获得的蜜环菌依据主要的表型性状可划分为8个不同的形态型,分别为morphotypeA-H。其中形态型F包含菌株最多,其次是形态型B和形态型E。综合形态型和前期分子类群的划分,共选出12个菌株进行了培养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M8-3和M4都在发酵21天累计生物量最高,M3在发酵21天的多糖含量最高。M3在发酵12天的CMC酶活性最高,M20在24天的木聚糖酶活性最高,M6-2在15天和M8-3在18天的漆酶活性最高。本研究中所获得的不同地域来源的蜜环菌菌株今后可以应用到猪苓的原生态栽培中;相关实验的基础数据,可为猪苓栽培中蜜环菌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胡荣丽[4](2015)在《天麻栽培管理技术分析》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天麻栽培管理技术的分析,总结出一些天麻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办法。

易思荣,肖波,黄娅,全健,韩量,韦中强[5](2013)在《中药材天麻的现代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天麻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之一。天麻的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后全国各地针对天麻的人工栽培技术开展了十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包括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杂交育种、组织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促进了天麻种植业的大力发展。本文就天麻的繁殖技术、菌种培育技术、育种技术和栽培措施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点加强天麻新品种、蜜环菌新品种的筛选和培育,深入开展新的种植技术研究,开展连作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并寻求解决办法,促进天麻种植业的持续发展。

彭述敏[6](2011)在《昭通天麻共生优良蜜环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Vahl: Fr.) P.Kumm.)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高等真菌,除部分菌株侵染树木,造成林木根腐病外,蜜环菌即是着名的食用菌,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名贵中药天麻(Gastrodia elata)和猪苓(Grifola umbellala)栽培业必备的共生菌,其优劣直接影响天麻和猪苓产量。云南省昭通市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植被资源,造就了昭通天麻特有的品质,该地区被公认为我国天麻地道药材产地。本研究对分离自昭通地区的15株蜜环菌进行优良菌株的筛选、培养条件优化以及与天麻亲和力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昭通天麻共生密环菌菌种培育和昭通天麻产业向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本实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昭通本地分离获得的15株天麻共生蜜环菌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并与1株外地优良天麻共生蜜环菌京-234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各菌株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菌索平均生长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京-234、SNA04、SNA01、SNA11、SNA03、SNA09、SNA05、SNA02、SNA14、SNA10、SNA15、SNA12、SNA13、SNA07、SNA06、SNA08;菌丝和菌索萌发时间、菌索颜色、粗细、分枝状况及荧光强度等生长特性表现最好的是SNA04,其次分别为SNA03、SNA01、SNA05、SNA09、SNA11和SNA02,其余菌株的培养特性均无突出表现。综合评价,15株昭通本地蜜环菌中,菌株SNA04性状最优,SNA03菌株次之。(2)选取2株萌发菌、2种菌材和8株蜜环菌与乌天麻进行组合栽培,测定天麻种子的萌发状况及天麻的产量与数量。发现本地萌发菌SNm-01拌播天麻种子后萌发数量较多;菌材Ⅱ发菌拌栽天麻效果明显好于菌材Ⅰ;8株蜜环菌中,总的以本地蜜环菌SNA04拌栽天麻后得到的产量和数量较为稳定且效果较好。所有组合中,以“石斛小菇-菌材Ⅱ-SNA09”组合得到的天麻产量最高,达1.63Kg/穴,以“石斛小菇-菌材Ⅱ-SNA04”组合得到的天麻数量最多,达205个/穴。(3)SNA01、SNA04和京-2343株菌的rDNA-ITS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SNA01的ITS序列与芥黄蜜环菌(Armillaria sinapina)具有96%的同源性;菌株SNA04的ITS序列与高卢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具有99%的同源性;京-234和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具有97%的同源性。初步确定SNA01为芥黄蜜环菌,SNA04为高卢蜜环菌,京-234为蜜环菌。(4)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以生物量为考察指标,对2株昭通本地天麻共生蜜环菌(SNA03、SNA04)菌索生长条件进行筛选。结果显示:2株菌菌索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暗培养下菌索生长速度最快;单糖(葡萄糖)为两菌株生长的最佳碳源,有机氮中的酵母膏和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最适无机元素为K2SO4(SNA03)和KH2PO4(SNA04),最适维生素为VB2;最佳营养条件组合为A1B3C1D1,即葡萄糖︰酵母膏︰K2SO4(SNA03)/KH2PO4(SNA04)︰VB2=15g/L︰3g/L︰2g/L︰0.005g/L),其中氮源(酵母膏)是影响菌索生长的最主要因素。(5)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结果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蜜环菌菌索培养条件进行分析、优化。得到各因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g/L):葡萄糖46、乙醇24、酵母膏5、蛋白胨13、K2SO42、KH2PO41、VB20.03、VB10.01。3次重复模型产量验证Y1=4.86g、Y2=4.62g、Y3=4.89g,均值4.79±0.15g与预测产量Y=4.88g相近,验证实验确定了模型的稳定性。(6)用SNA04作菌种,栎树枝条作主要培养基,不同浓度梯度的葡萄糖、乙醇、酵母膏、蛋白胨和土豆汁作辅助营养源培养蜜环菌栽培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加入辅助营养源后,菌索生长速度提高,菌株生长状况得到改良,表现为菌索长势旺、分枝多、色白、粗壮等。其中,菌索在加有250g/L土豆汁菌种瓶中长势最强,平均生长速度达到了1.29cm/d,比对照中的菌索生长速度快0.48cm/d,且土豆是昭通地区主产作物,具有较高产量,可以将其作为蜜环菌栽培种的辅助营养源加以利用。(7)针对蜜环菌菌索极易退化问题,采用不种方法对其进行保藏,结果发现保藏法Ⅲ的保藏效果最好,SNA04菌株在4℃下可存活两年以上且存活率达100%。将已严重退化的蜜环菌菌索接种于4种复壮培养基上进行复壮,生活力均有一定提高,其中1号培养基复壮效果最好,复壮后菌索的生长速度是对照菌索生长速度的1.98倍,且菌索色白、粗壮。

田飞[7](2011)在《猪苓资源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是我国传统的真菌类中药材,以其干燥的菌核入药,具有利水渗湿功能,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症,已有2500多年的药用历史。近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猪苓多糖有增强免疫力、抗癌、抗辐射、防治肝炎等多种疗效。猪苓在我国分布很广,陕西、河南、甘肃、云南、吉林等省均有分布,其中陕西、云南、山西、四川为主产区,传统认为云南猪苓产量最大,陕西的猪苓品质最佳。近年来,由于药农过渡采挖其野生资源已日趋枯竭,人工栽培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且受到诸多自然条件的限制,致使猪苓市场供应量呈逐年下滑之势,供需矛盾尖锐。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调查两种方式,详细了解了我国陕西、云南等8个省,20个州、市的28个县、39个乡镇的猪苓野生资源分布状况、生态环境、土壤状况、伴生植物种类、当地气候、海拔、坡向、野生猪苓的采挖方法和人工栽培猪苓的分布地区、场地选择、种苓的选育与保存、菌枝菌棒的树种选择、栽培方法、下种量、田间管理以及采收加工等基本生产环节,并对成都的荷花池药材市场等国内四大药材市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市场的猪苓来源,销售去向、商品苓的主要类型、价格波动趋势,年销售量、现存货量、有无伪品等。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野生猪苓主要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域伴生植物、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海拔、坡向、坡度等的调查分析发现,野生猪苓多生长在海拔1000~2000 m,坡度20~50°的早晚阳坡;植被多为阔叶次生林、混交林、竹林,具有散射阳光、肥沃湿润、富含腐殖质、微生物活动频繁、排水良好的荫坡熟地。2.调查与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两年生、有弹性、断面菌丝白色、新鲜无霉变、无病虫害、完整的灰苓做种苓,每窝种苓1 kg,蜜环菌1瓶(500 g),菌棒、菌枝选用橡树、青冈树,采用主棒加次棒一层栽种,配合适当的田间管理,4年后采收,猪苓投入与产出比可达1:10。3.总结出依靠“猪苓花”、“露头”猪苓采挖,原窝采挖,土壤中“菌香气”或有较多蜜环菌,“看山势、看植被”等五个易于操作的野生猪苓寻找技巧。4.初步统计了全国猪苓人工栽培面积、年产量、野生资源蕴藏量,截止2010年11月底全国猪苓人工栽培约525万窝,年采挖量约243~245吨,野生资源蕴藏量约1100~1450吨。5.全国四大药材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市场存货量90~100吨,除西安万寿路药材市场有20%~30%栽培品外,其他市场均为野生品,伪品较少,大多销往周边地区的医院、药店、饮片厂,少量出口日本。猪苓价格持续上涨,大多数药材商认为野生资源持续减少价格依然有

任守利[8](2010)在《中药天麻商品规格等级相关性及划分合理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物理化学检测和感官评价研究天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质量,探讨天麻商品规格等级与质量评价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传统商品规格标准划分的合理性,为制定其商品规格行业新标准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现状调查及典型抽样方法,收集相应天麻商品规格等级样品;参照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进行水分、水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指标进含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设计,优化天麻多糖提取工艺并进行含量测定与分析;采用高效液相法进行天麻苷、天麻苷元含量测定及分析;基于指纹图谱优化参数指纹指数F,筛选建立了天麻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运用特尔菲法建立天麻商品规格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结果:1.水分含量范围10.61~21.50%,59%的样品超标不合格;总灰分含量范围1.57~4.59%,97%的样品达标。2.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范围5.41~64.38%,95%的样品大于15%;以75%的乙醇作为醇溶性浸出物提取溶剂,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范围9.98~29.55%,97%的样品大于10%。4.天麻多糖水提醇沉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4 h,料水比1:40;天麻多糖含量范围8.15~62.13%,89%的样品大于14%。5.天麻苷含量范围0.195~1.144%,97%的样品天麻苷含量(≥0.20%)合格;天麻苷元含量范围0.015~0.248%,95%的样品天麻苷元含量大于0.02%。6.基于天麻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天麻的检测指标相互间相关性显着(P<0.05),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质量评价指标与76种药材商品规格行业标准天麻的商品规格等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规律不一致;质量评价指标与样品产区有一定相关性,以此运用主成分分析与Logistic回归法建立了天麻道地与非道地产区的预测模型(P<0.05),预测正确率达79.5%。7.基于对天麻HPLC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的结果:可按产区区分为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相近产地或区域划分为4类、等级划分为2个等级,其判别率与聚类结果分类符合率分别达79.2%、87.5%、90.5%,分类模型效果好。8.特尔菲法咨询专家积极性(回收率分别为84.2、100%)、咨询结果可靠性较高(权威系数分别为0.8313、0.8583),且专家之间协调性基本一致(Kendall’sW分别为0.220、0.278,P<0.05),建立了天麻商品规格等级评价体系。结论:质量评价指标相互间不独立,相关性显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76种药材商品规格行业标准天麻的商品规格等级与质量评价指标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但规律不一致。产区、产地、采收期、栽培与野生、等级对天麻商品规格等级质量影响较大。提示以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相同产地或区域、采收期、栽培与野生划分天麻商品规格,以单位重量天麻支数结合最低个重限制划分天麻等级的方法可靠、科学、合理、可行。

吴丽伟[9](2009)在《天麻、蜜环菌化感现象及天麻连作障碍原因探讨》文中指出在名贵药材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栽培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为寻找这种现象的原因,本研究以化感作用为研究方向,利用生物检测的方法以油菜籽为受体,研究了天麻栽培地土壤浸提液、天麻块茎浸提液、蜜环菌发酵液的化感作用。对不同浓度蜜环菌发酵液对其自身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收获天麻后放置不同年限的栽培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变化做以比较。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天麻栽培地土壤浸出液抑制油菜种子萌发,浸提液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油菜幼苗的伸长,浸提液能够促进幼苗幼根的生长,50%浓度的浸提液能够促进生物量的增长,浸提液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对生物量的增长产生抑制。天麻块茎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能够促进苗的伸长,对油菜幼苗幼根生长和最终生物量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液体发酵条件下蜜环菌长期培养中,在发酵液中营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蜜环菌会出现二次生长,在这一过程中将有不同于第一次生长周期中的代谢产物产生。蜜环菌的代谢产物(包括发酵液、菌索代谢产物、不同时期发酵液)均对油菜籽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对苗高、幼根的生长以及最终生物量的影响则各有不同:蜜环菌发酵液表现为对幼苗苗高促进、幼根生长抑制,对最终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蜜环菌菌索代谢产物表现为对幼苗苗高、幼根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对最终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蜜环菌不同时期发酵液对幼苗苗的伸长均具有促进作用,除17d发酵液对幼苗幼根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他各处理对幼根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不同时期发酵液对幼苗最终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下,不同浓度蜜环菌发酵液能够促进蜜环菌的生长速度,发酵液对蜜环菌衰老速度的影响表现为低抑高促。固体培养条件下,蜜环菌发酵液会抑制菌索的生长,高浓度发酵液能够促进气生菌丝的生长,并延缓菌索的老化。高海拔天麻栽培地中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少,收获天麻后放置不同年限的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所不同。

杨海芹,赵同僚,周英锋,王阳,庞五普[10](2003)在《天麻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文中认为 近年来,随着天麻治病、保健功效的不断开发,市场需求剧增,人工栽培量迅速扩大,单位面积产量也不断提高。但是在人工栽培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造成生产中产量两极分化,高产典型不断涌现,空穴率也不断上升,限制着天麻产业的发展。1栽培中存在误区 ①箭麻越大越好。作为有性繁殖的箭麻,认为箭麻越大,结的蒴果越多,效益越好。②有性繁殖播

二、天麻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麻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天麻共生菌生物学特性及天麻引种前后成分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蜜环菌研究进展
        1.1 蜜环菌种类及分布现状
        1.2 蜜环菌生物学特性
        1.2.1 菌索特征
        1.2.2 腐生性
        1.2.3 好气性
        1.2.4 发光性
        1.2.5 生长条件
        1.3 蜜环菌菌株鉴定的研究
        1.4 蜜环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1.5 蜜环菌菌索及其发酵液药理作用的研究
    2 天麻研究进展
        2.1 天麻种类及分布现状
        2.2 天麻的特性
        2.2.1 避光性
        2.2.2 好气性
        2.2.3 向湿性
        2.3 天麻化学成分的研究
        2.4 天麻药理作用的研究
        2.5 天麻生活史
        2.6 天麻及其伴生菌的研究
        2.6.1 蜜环菌与天麻的共生关系
        2.6.2 萌发菌与天麻的共生关系
        2.7 天麻引种栽培
    3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天麻共生菌的分离及鉴定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菌株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1.4 培养基
    2 实验方法
        2.1 培养基制备
        2.2 菌株分离纯化
        2.3 天麻共生菌侵染实验
        2.4 天麻共生菌的分子鉴定
        2.4.1 真菌组DNA的提取
        2.4.2 PCR扩增
        2.5 测序
        2.6 序列比较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株分离纯化结果
        3.2 菌株伴栽结果
        3.3 测序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蜜环菌生物学特性及成分的对比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天麻共生菌的超微结构
        2.1.1 样品的制备
        2.1.2 12株供试菌株的培养及观察
        2.2 12株供试菌菌索生长速度测量
        2.3 12株供试菌菌丝菌索干重的比较
        2.4 总萜含量测定
        2.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4.3 检测波长的选择
        2.4.4 方法学考察
        2.4.5 样品含量测定
        2.5 总糖含量测定
        2.5.1 粗多糖的提取
        2.5.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5.4 检测波长的选择
        2.5.5 方法学考察
        2.5.6 样品含量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蜜环菌A9的超微结构
        3.3 12株供试菌株菌索生长速度及干重
        3.4 12株供试菌株总萜及总糖含量测定结果
        3.5 蜜环菌生物学特性与成分的相关性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蜜环菌A9培养条件的筛选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菌索培养方法
        2.1.1 菌株活化
        2.1.2 菌索培养
        2.2 培养基种类的筛选
        2.2.1 麦麸-葡萄糖培养基
        2.2.2 PDA培养基
        2.2.3 麦芽汁培养基
        2.2.4 麦麸+锯末培养基
        2.2.5 PDA+锯末培养基
        2.2.6 麦芽汁+锯末培养基
        2.2.7 麦麸+PDA+麦芽汁+锯末培养基
        2.3 环境因子的筛选
        2.3.1 pH值
        2.3.2 温度
        2.3.3 光照
        2.4 营养因子的筛选
        2.4.1 碳源
        2.4.2 氮源
        2.4.3 微量元素
        2.4.4 维生素
        2.5 菌体干重测定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培养基种类
        3.1.1 麦芽汁培养基的筛选
        3.1.2 综合培养基的筛选
        3.2 环境因子对菌株A9生长的影响
        3.2.1 pH值
        3.2.2 温度
        3.2.3 光照
        3.3 营养因子对菌株A9生长的影响
        3.3.1 碳源
        3.3.2 氮源
        3.3.3 微量元素
        3.3.4 维生素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不同产地天麻引种前后成分含量变化
    第一节 天麻引种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天麻样品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天麻样品处理
        2.2 试验条件的选择
        2.2.1 流动相的选择
        2.2.2 提取溶剂的选择
        2.2.3 提取方法的选择
        2.2.3.1 溶剂浸提法
        2.2.3.2 超声提取法
        2.2.3.3 加热回流法
        2.2.4 提取浓度的选择
        2.3 色谱条件
        2.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6 方法学考察
        2.6.1 线性关系的考察
        2.6.2 精密度试验
        2.6.3 稳定性试验
        2.6.4 重复性试验
        2.6.5 加样回收率试验
        2.7 样品含量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天麻形态特征
        3.2 天麻折干率的比较
        3.3 引种对天麻有效成分的影响
        3.3.1 引种前各产地天麻中有效成分的比较
        3.3.2 引种后各产地天麻中有效成分的比较
        3.3.3 引种前后各产地天麻中有效成分的比较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天麻引种前后元素的含量变化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天麻样品
        1.2 实验仪器
        1.2.1 仪器
        1.2.2 仪器清洗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2.1.1 预处理
        2.1.2 消煮
        2.1.3 定容
        2.2 线性关系的考察
        2.3 样品含量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引种对天麻元素含量的影响
        3.2 天麻中有效成分及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1. 基本情况
    2. 教育经历
    3. 文章发表情况
    4. 曾任职务及获奖情况

(2)郴州市天麻种植产业发展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天麻种植概况
2 天麻种植的制约因素
    2.1 自然条件
    2.2 繁殖方式
    2.3 伴生菌选择和培育
    2.4 菌材的选择和利用
3 郴州天麻种植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政策优势。
        3.1.2 产品优势。
        3.1.3 地理气候优势。
        3.1.4 生态环境优势。
        3.1.5 天麻市场优势。
    3.2 劣势分析
        3.2.1 种植技术滞后。
        3.2.2 基础研究薄弱。
4 对策建议
    4.1 选择适合天麻生长的地区发展天麻种植产业
    4.2 以“中药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天麻种植产业
    4.3 加强天麻种植技术推广和基础研究
    4.4 以科技为先导,正确引导,科学合理地选择性生产,力戒盲目生产

(3)药用真菌猪苓菌核共生蜜环菌类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蜜环菌的生物种及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一、已鉴定的蜜环菌属生物种
    二、蜜环菌生物种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三、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猪苓菌核共生蜜环菌类群的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猪苓菌核与蜜环菌系统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猪苓主要成分含量与蜜环菌的相关性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猪苓和天麻共生蜜环菌类群的比较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猪苓菌核共生蜜环菌培养特性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蜜环菌的形态类群划分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第二节 蜜环菌多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比较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主要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4)天麻栽培管理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天麻的介绍
2 天麻的栽培
    2.1 天麻的生长环境
    2.2 栽培天麻场地的选择
    2.3 天麻种的选择
    2.4 天麻的繁殖方法
        2.4.1 无性繁殖
        2.4.2 有性繁殖
    2.5 天麻的田间管理
    2.6 天麻栽培的虫害防治
3 导致天麻栽培成功率低的原因
    3.1 引种盲目
    3.2 播种的时间不当
    3.3 蜜环菌的选择不够严格
4 管理防治的措施

(5)中药材天麻的现代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天麻的繁殖技术
2 育种技术
3 蜜环菌和萌发菌
4 栽培措施与方法
5 分析与讨论

(6)昭通天麻共生优良蜜环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蜜环菌种类研究
        1.1.1 蜜环菌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
        1.1.2 蜜环菌生物种
        1.1.3 蜜环菌的分子鉴定
    1.2 蜜环菌生长与营养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1.2.1 营养因素
        1.2.2 环境因素
    1.3 蜜环菌与天麻共生关系的研究
        1.3.1 天麻生长靠蜜环菌提供营养
        1.3.2 天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与蜜环菌的关系
        1.3.3 蜜环菌对天麻的侵染
        1.3.4 蜜环菌种类对天麻生长的影响
        1.3.5 昭通天麻共生蜜环菌的研究
    1.4 蜜环菌的保藏与复壮
        1.4.1 蜜环菌保藏
        1.4.2 蜜环菌复壮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昭通天麻共生蜜环菌优良菌株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生长速度对比
        2.2.2 其他培养性状比较
    2.3 结论与讨论
3 不同“萌发菌-菌材-蜜环菌”组合对乌天麻产量和数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萌发菌萌发能力比较
        3.2.2 蜜环菌对天麻的侵染
        3.2.3 不同“蜜环菌-菌材”组合对天麻产量和数量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4 3 株蜜环菌的 rDNA-ITS 序列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来源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5 2 株优良天麻共生蜜环菌生长条件筛选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碳源对菌索生物量的影响
        5.2.2 氮源对菌索生物量的影响
        5.2.3 无机元素对菌索生物量的影响
        5.2.4 维生素对菌索生物量的影响
        5.2.5 温度对菌索生长速度的影响
        5.2.6 光照对菌索生长速度的影响
        5.2.7 正交试验结果
    5.3 结论与讨论
6 蜜环菌SNA04菌株培养条件的响应面分析优化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菌株
        6.1.2 培养基
        6.1.3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影响蜜环菌菌索生长的重要因子筛选(Plackett-Burman设计法)
        6.2.2 最陡爬坡试验
        6.2.3 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设计
    6.3 结论与讨论
7 辅助营养源对蜜环菌栽培种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菌种
        7.1.2 菌枝及其处理
        7.1.3 栽培种的制备
        7.1.4 试验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生长速度对比
        7.2.2 其他培养性状比较
    7.3 结论与讨论
8 蜜环菌的保藏与复壮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蜜环菌保藏
        8.1.2 蜜环菌复壮
    8.2 结果与分析
        8.2.1 保藏法对蜜环菌生活力的影响
        8.2.2 不同培养基对蜜环菌复壮生长的影响
    8.3 结论与讨论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1.1 优良菌株筛选
        9.1.2 “萌发菌-菌材-蜜环菌”不同组合对天麻产量的影响
        9.1.3 rDNA-ITS 序列分析
        9.1.4 生长条件
        9.1.5 培养条件优化
        9.1.6 栽培种培养基筛选
        9.1.7 保藏与复壮
    9.2 展望
参考文献
指导老师简介
致谢
附录
图版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猪苓资源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部分 综述
    1.1 猪苓简介
        1.1.1 菌核
        1.1.2 子实体
        1.1.3 猪苓担子和担孢子的形成
    1.2 猪苓的生长环境
        1.2.1 猪苓的地理分布
        1.2.2 伴生植物
        1.2.3 海拔、坡向
        1.2.4 土壤
        1.2.5 温度
        1.2.6 光照
    1.3 猪苓菌丝培养条件研究
    1.4 猪苓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1.4.1 菌种的选育和保存
        1.4.2 蜜环菌的培养
        1.4.3 选地
        1.4.4 人工栽培方法
        1.4.5 田间管理
        1.4.6 采收加工
    1.5 蜜环菌简介
        1.5.1 蜜环菌的分布及寻找方法
        1.5.2 蜜环菌与猪苓栽培的关系
        1.5.3 蜜环菌侵染的显微结构研究
        1.5.4 猪苓与蜜环菌、伴生菌的关系
    1.6 猪苓的化学成分和猪苓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
        1.6.1 猪苓的化学成分
        1.6.2 猪苓多糖的提取方法
        1.6.3 猪苓多糖的分离纯化
    1.7 猪苓的药理活性
        1.7.1 利尿作用
        1.7.2 抗肿瘤作用
        1.7.3 增强免疫、抗衰老功能
        1.7.4 抗菌、抗病毒和抗炎活性
        1.7.5 抗辐射、抗诱变作用
        1.7.6 其它其他生物活性
    1.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部分 猪苓资源静态调查的地区与方法
    2.1 调查地区
    2.2 调查方法
        2.2.1 文献查阅
        2.2.2 实地调查
        2.2.3 蕴藏量计算方法
        2.2.4 药材市场调查
        2.2.5 数据的收集与测定
第3部分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点概况
    3.2 猪苓的适生环境
    3.3 野生猪苓资源现状
        3.3.1 野生猪苓资源枯竭、产量大幅下降的原因分析
        3.3.2 调查点野生猪苓资源年产量统计与分析
        3.3.3 野生猪苓的寻找技巧
    3.4 栽培资源现状
        3.4.1 猪苓人工栽培各环节现状
        3.4.2 影响猪苓产量的因素
    3.5 四大药材市场调查结果及分析
    3.6 猪苓需求和市场分析
        3.6.1 用途拓宽,市场需求连年激增
        3.6.2 野生资源枯竭,产量逐年减少
        3.6.3 产不足需,价格将持续上涨
第4部分 讨论与建议
    4.1 调查后的总结思考
    4.2 存在的问题
        4.2.1 保护不力,野生资源锐减
        4.2.2 综合开发力度小,药材附加值低
        4.2.3 忽视猪苓栽培的生产管理
        4.2.4 生产过程科技含量低
        4.2.5 市场观念淡薄,信息不畅
    4.3 建议
        4.3.1 保护野生猪苓资源
        4.3.2 加大猪苓产品研发
        4.3.3 建立猪苓规范化、集约化种植基地,打造地方品牌
        4.3.4 加大猪苓种质研究,提升猪苓药材质量
        4.3.5 加强立法和法律的宣传、执行力度
        4.3.6 加快人才培养和科技下乡
        4.3.7 建立信息互动平台,加快先进理论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中药天麻商品规格等级相关性及划分合理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样品来源与信息
    1.1 天麻产地与商品规格现状
    1.2 天麻样品收集原则
    1.3 天麻样品信息与来源
第二部分 不同商品规格等级天麻的质量评价
    第一节 不同商品规格等级天麻常规分析
        2.1.1 材料
        2.1.2 仪器与试药
        2.1.3 实验方法
        2.1.4 样品测定
        2.1.5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不同商品规格等级天麻的多糖含量测定
        2.2.1 材料
        2.2.2 仪器与试药
        2.2.3 天麻多糖提取方法选择
        2.2.4 天麻提取工艺优化
        2.2.5 天麻多糖溶液的提取与制备
        2.2.6 方法学考察
        2.2.7 样品测定
        2.2.8 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不同商品规格等级酚类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2.3.1 材料
        2.3.2 仪器与试药
        2.3.3 指标成分选择
        2.3.4 检测波长选择
        2.3.5 提取方法
        2.3.6 色谱条件
        2.3.7 方法学考察
        2.3.8 样品测定
        2.3.9 结果与讨论
    第四节 小结
        2.4.1 天麻商品规格等级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2.4.2 不同商品规格等级天麻质量的综合评价
        2.4.3 天麻饮片等级质量评价分析
第三部分 天麻指纹图谱研究
    3.1 材料
    3.2 仪器与试药
    3.3 天麻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优化
    3.4 天麻指纹图谱供试品制备研究
    3.5 天麻指纹图谱的建立
    3.6 结果与讨论
第四部分 特尔菲法建立天麻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评价指标体系
    4.1 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3 小结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果和结论
    5.2 问题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着作及参与课题

(9)天麻、蜜环菌化感现象及天麻连作障碍原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化感作用研究进展及天麻栽培地化感作用探讨
    1 探讨背景
    2 化感作用
        2.1 化感作用概念的演变
        2.2 化感物质的种类
        2.3 化感作用的研究方法
    3 天麻栽培地化感作用研究可能性
        3.1 天麻化感作用的化学基础
        3.2 蜜环菌化感作用的化学基础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天麻栽培地土壤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浸提液对种子发芽速度的影响
        3.2 土壤浸出液对油菜籽苗高的影响
        3.3 土壤浸出液对油菜籽幼根生长的影响
        3.4 土壤浸提液对油菜籽生物量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天麻块茎浸提液化感作用初探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浸提液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2 浸提液对种子苗高的影响
        3.3 浸提液对种子幼根生长的影响
        3.4 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后生物量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过培养条件下蜜环菌生长情况监测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蜜环菌发酵过程中形态观察
        3.2 蜜环菌发酵液中残留葡萄糖的变化情况
        3.3 蜜环菌生物量的变化情况
        3.4 发酵液内粗多糖含量变化分析
        3.5 发酵液中POD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3.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发酵液峰型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蜜环菌代谢产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第一节 蜜环菌发酵液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培养基
        2.3 试验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酵液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
        3.2 发酵液对发芽种子生长状况的影响
        3.3 蜜环菌发酵液的化感效应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蜜环菌菌索代谢产物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培养基
        2.3 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蜜环菌菌索代谢产物对种子发芽速度的影响
        3.2 蜜环菌菌索代谢产物对油菜苗高的影响
        3.3 蜜环菌菌索代谢产物对油菜幼根生长的影响
        3.4 蜜环菌菌索代谢产物对油菜生物量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蜜环菌不同发酵时期代谢产物化感作用比较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发酵时期发酵液对发芽速度的影响
        3.2 不同培养时期发酵液对苗高的影响
        3.3 不同培养时期发酵液对幼根伸长的影响
        3.4 不同培养时期发酵液对油菜幼苗鲜重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不同浓度蜜环菌发酵液对其自身生长化感作用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在液体发酵过程中不同浓度蜜环菌发酵液对蜜环菌生长情况影响
        3.2 固体培养过程中不同浓度蜜环菌发酵液对蜜环菌生长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天麻栽培地土壤微生物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微生物数量比较
        3.2 放置不同年份天麻栽培地土壤中真菌的种类
        3.3 天麻栽培地中土壤真菌的显微形态鉴定
        3.4 放置不同年份土壤中真菌与蜜环菌拮抗作用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天麻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天麻共生菌生物学特性及天麻引种前后成分变化的研究[D]. 张琦.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2]郴州市天麻种植产业发展前景分析[J]. 段早红,彭国茳,罗洁,李建国,黄量,黄灿华,朱艳红,曾卫阳.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5)
  • [3]药用真菌猪苓菌核共生蜜环菌类群的研究[D]. 门金鑫.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02)
  • [4]天麻栽培管理技术分析[J]. 胡荣丽. 农业与技术, 2015(04)
  • [5]中药材天麻的现代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易思荣,肖波,黄娅,全健,韩量,韦中强. 中国现代中药, 2013(08)
  • [6]昭通天麻共生优良蜜环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D]. 彭述敏. 西南林业大学, 2011(01)
  • [7]猪苓资源调查研究[D]. 田飞. 陕西师范大学, 2011(01)
  • [8]中药天麻商品规格等级相关性及划分合理性的研究[D]. 任守利.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07)
  • [9]天麻、蜜环菌化感现象及天麻连作障碍原因探讨[D]. 吴丽伟.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07)
  • [10]天麻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 杨海芹,赵同僚,周英锋,王阳,庞五普. 食用菌, 2003(S1)

标签:;  ;  ;  ;  ;  

天麻栽培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