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修复后面部美学缺失的原因分析

全口义齿修复后面部美学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总义齿修复后颜面美观不足的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诗蕾[1](2021)在《口内扫描制取颌骨缺损患者印模的可行性分析及修复病例报告》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口内扫描制取上颌骨缺损患者印模的可行性分析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数字化口腔扫描对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的可行性,为后续数字化赝复体的制作提供理论基础及数据支持。方法:本课题选择10名上颌骨缺损受试者的数字化模型及石膏模型共20个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参与者,使用医用组织胶水(医用组织胶水,台湾柏朗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在口内健康上腭粘膜粘贴3块定制氧化锆瓷块(6mm*6mm*3mm),将残留牙列前牙端瓷块记为A瓷块,后牙端瓷块记为C瓷块,近缺损区或皮瓣区瓷块记为B瓷块,而后分别使用口腔扫描系统(Trios color,3Shape,丹麦)制取数字化模型,硅橡胶印模材料制取传统石膏模型。使用模型扫描仪(E2 Lab Scanner,3Shape公司,丹麦)获取传统印模(Conventional impression,CI)石膏模型的标准镶嵌语言(Standard tessellation language,STL)数据,与对应患者的口内扫描(Intraoral scan,IOS)模型的STL数据共同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Wrap,Raindrop Geomagic公司,美国)匹配后进行真实性评估。以CI的STL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对每一组模型都执行两种不同的测量:瓷块与牙之间的线性距离测量、针对牙齿区域的最佳拟合算法测量。使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v26,IBM公司,美国)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共分析了符合要求的10名受试者的20个模型,分析数据包括30对测量距离数据(30组IOS数据及30组CI数据)及10对牙列最佳拟合数据。结果:在距离测量方面,所有30对组距离分析结果提示IOS与CI的真实性存在显着区别(P=0.034),A、C瓷块组距离分析结果认为IOS与CI印模真实性无明显差异(PA=0.628,PC=0.517),B瓷块组距离分析结果提示IOS与CI的真实性存在显着区别(PB=0.0.015),瓷块位置对印模真实性存在显着影响。组内ANOVA结果提示瓷块位置对印模真实性存在影响(P=0.049),LSD结果提示BC组间IOS与CI印模真实性存在区别(PBC=0.017),尚不认为AB组间与AC组间IOS与CI印模真实性存在区别(PAB=0.102,PAC=0.397)。牙列最佳拟合对齐的Kolmogorov–Smirnoff检验结果提示,数字化印模与常规印模在剩余牙列真实性上未存在显着区别(P=0.184)。结论:结果表明,IOS在制取上颌骨缺损伴牙列缺损模型的真实性方面具有令人较为满意的结果,但仍需要配合采取功能性印模才能更好地满足临床治疗需求。第二部分口腔修复病例报告目的:收集口内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颌骨缺损伴牙列缺损修复病例,并结合文献综合分析修复方法及修复效果。方法: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患者中,选择5例进行资料收集及病例分析。根据患者诊断及特点,分别借助口内光学扫描、数字化微笑设计、牙龈塑形等修复技术完成贴面、单冠、种植及赝复体等修复治疗,并在术后结合关联文献、临床经验及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对牙体缺损及颌骨缺损伴牙列缺损两种类型共五例病例进行修复。在牙体缺损的贴面修复中,应用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技术,采用玻璃陶瓷进行贴面及全冠制作。可见术后修复效果与患者要求一致,美学效果及患者满意度高;在前牙外伤后冠根折的种植修复中,采用即刻种植的方式,通过临时修复体对种植区域牙龈软组织逐步进行塑形,选择钛基底的氧化锆基台,提升了个性化美学效果;在下颌骨缺损伴牙列缺损的修复中,选择采用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implant-supported fixed partial denture,IFPD)的修复方式,并采用Bio-HPP材料作为支架,减轻了义齿的重量,过程中采用数字化方式获取植体位置信息,并进行修复体的设计、制作,在精确度、美观性等方面都达到了满意的结果。在上颌骨缺损伴牙列缺损的修复中,采用数字化扫描的方式进行了初印模的制取,虽然后续仍需进行一次口内功能性印模,但已减轻了患者就诊不适感,简化了就诊流程。患者称赝复体的外观及性能都令人满意。结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口腔修复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具有提升美学效果、缩短修复疗程、便于医患沟通等一系列优势。

宁波[2](2020)在《比较三种冠固位方式用于单颗后牙种植修复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单颗后牙缺失行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比较螺丝固位、改良粘固固位和传统粘固固位三种不同冠固位方式的临床效果,为种植义齿修复选择合适的冠固位方式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完成单颗后牙种植修复的病例,根据纳入标准确定研究对象。按照种植冠固位方式的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三组,螺丝固位组:技师将全锆冠与特殊设计的Tibase基台粘固成一体冠,临床医生采用螺丝固位方式将一体冠固定在口内种植体上,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封闭螺丝孔;改良粘固组:在全锆冠面设计粘固剂排溢孔,口内完成牙冠的粘固,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封闭排溢孔;对照组:采用传统粘固固位方式,即牙冠的制作及粘固过程均未进行特殊设计。回顾所有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比较三种不同冠固位方式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同时进行临床随访复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记录各组种植义齿临床效果的评价指标,包括种植体存留率(SR)、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MBL)及机械并发症。使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162个病例符合本项研究的纳入标准,其中有8例患者失访,病人随访率为95.06%。因此,参与并完成本研究的患者共154例,其中螺丝固位组50例,改良粘固组48例,对照组56例。三组病例的随访时间、年龄、性别、牙位、骨质类型、种植体直径、种植体长度等一般临床资料分别进行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表明三组间均衡,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在随访期间,154枚种植体稳定,均符合种植体存留标准,三组种植义齿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对照组的mPLI、mSBI及PD均高于螺丝固位组和改良粘固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丝固位组与改良粘固组的mPLI、mSBI及P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种植义齿修复后的M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粘固组中2例(4.17%)出现排溢孔封闭材料脱落,再次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封闭,并调抛光,未再出现脱落。螺丝固位组和对照组的病例均未出现种植体折断、修复基台松动或折断、中央螺丝松动或折断、全锆冠崩瓷或脱落等机械并发症。结论:在本研究观察期内,三种不同冠固位方式在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及机械并发症方面无显着差异;但在维护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方面,螺丝固位或改良粘固固位相比传统粘固固位方式更具优势,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前提下,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居云梦[3](2020)在《一种改良式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在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严重不足患者中应用可吸收性胶原蛋白海绵(Absorbable collagen sponge,ACS)改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的患者提供更加微创、安全、经济的手术方式。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就诊的患者,根据纳入标准选择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在3~5mm范围内,且上颌窦底形态较平坦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划利用可吸收性胶原蛋白海绵改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并在术后愈合6个月左右行种植义齿固定修复。临床随访观察并在术后当天、术后6、12个月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评估种植体植入后窦底提升区成骨状况、种植体存留率及种植手术并发症;利用SPSS 24.0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19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11例,共植入23颗士卓曼骨水平种植体(长度均为8mm),术前CBCT测量上颌后牙区窦底至牙槽嵴顶的骨高度为4.09±0.52mm,其中最大为4.90mm,最小为3.38mm。采用可吸收性胶原蛋白海绵改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6个月,CBCT显示上颌窦底得到了明显提升,新形成的窦底基本上位于植入种植体根部顶端上方或平齐位置,且窦底形态较平坦自然,新形成的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骨高度为8.63±1.08mm,与术前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临床检查种植体均无松动及疼痛不适等症状,以上结果提示所有种植体周围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23颗种植体均正常完成了上部冠修复。修复完成6个月后(术后12个月)复查,临床检查发现所有修复体功能良好,CBCT显示术后12个月种植体周骨结合良好,窦底形态及成骨高度与术后6个月时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2)本研究1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上颌窦黏膜穿孔,CBCT检查发现胶原蛋白海绵材料溢出到上颌窦内,穿孔率为4.3%。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随访观察未出现明显的上颌窦感染的症状及不良反应,术后3个月CBCT检查发现散落在上颌窦内的材料已经全部吸收,窦内成骨基本未受任何影响,患者预后良好。(3)种植体存留率:所有种植体临床随访观察12个月无一例出现种植体的松动、脱落,患者对于修复效果满意,存留率为100%。结论:本研究通过应用可吸收性胶原蛋白海绵对传统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内提升术)进行了改良,拓宽了上颌窦底内提升术的手术适应症,增加了提升高度,降低了操作难度,减少了手术并发症,获得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从而为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严重不足需要行常规经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的患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微创、安全、经济的手术方法。

王硕[4](2020)在《纯钛表面电子束蒸镀钴铬合金涂层对钛瓷结合强度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电子束蒸镀的方法于纯钛表面沉积不同厚度钴铬合金涂层以研究其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将60片切削钛片(25mm×5mm×0.5mm)随机分成5组,钛片均经过喷砂处理。其中4组为实验组,通过电子束蒸镀的方式于表面形成不同厚度的钴铬合金涂层,其厚度分别为20nm(A组)、40nm(B组)、60nm(C组)、80nm(D组),E组为对照组,仅喷砂处理。钴铬合金涂层制备完成后,每组随机选取3个试件进行涂层表面的扫描电镜(SEM)观察及能谱分析(EDS),试件进行烤瓷后通过三点弯曲力学试验检测钛瓷结合强度,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瓷剥脱后,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瓷剥脱后钛表面形貌,能谱分析(EDS)观察其元素种类。每组选择烤瓷后的钛片两片,环氧树脂包埋,打磨抛光暴露钛-瓷结合界面后,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线性分析对钛-瓷横断截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镀膜后试件表面形貌,涂层厚度的改变导致钛片的表面结构发生变化,E组(喷砂对照组)钛片表面呈凹凸不平锐利状结构,凸起间可见孔洞。各实验组钛片表面电镜下呈凹凸状结构,未见明显孔洞结构,孔洞得到良好的覆盖,其中B组钛片试件表面凹凸状结构的边缘变得圆钝,未见明显尖锐结构。EDS分析结果:实验组各组钛片表面均检测出钴、铬元素,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钴、铬元素的含量相应增高,各实验组间钴、铬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试件表面未检测出钴、铬元素。三点弯曲实验结果:A、B、C、D、E五组钛瓷结合强度分别为:(36.11±1.17)MPa、(43.33±1.17)MPa、(39.95±2.22)MPa、(38.85±1.10)MPa和(30.23±1.94)MPa。实验组钛瓷结合强度均高于喷砂对照组(P<0.05),且高于ISO 9693规定的临床标准,其中B组(40nm)的钛瓷结合强度高于其它各组(P<0.05)。E组瓷剥脱界面未见瓷粉残留并伴有孔洞结构形成,B组钛片瓷剥脱后表面瓷粉残留较多且高于其它实验组。对各组钛瓷横断界面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可见:B组钛瓷结合界面结合紧密无孔洞及裂隙等缺陷,A,C,D三组钛瓷结合较紧密但结合界面仍可见少量孔洞,E组钛瓷结合最为疏松,结合界面裂隙十分明显,钛瓷结合处可见大量孔洞。钛瓷结合界面线性分析结果示:B组试件控氧效果最佳,强于其它各组。结论:通过电子束蒸镀的方式于纯钛表面形成适宜厚度的钴铬合金涂层可提高钛瓷结合强度。

马凯[5](2020)在《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无机牛骨对MC3T3-E1细胞的影响 ——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无机牛骨作为一种人工骨替代物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功能应用于口腔领域,但是它存在成骨效果不佳、骨重塑不完整等缺陷,本实验尝试寻找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表面处理方式来增强无机牛骨的成骨效果。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低温氩氧等离子体活化无机牛骨,探究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在处理后无机牛骨上的黏附、增殖及分化情况。方法:将无机牛骨先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小时,消毒完毕后用无菌环切刀和医用无菌刀片将骨块制备成直径5mm,高度2mm的圆柱状骨块,以氩气+体积分数5%氧气作为输出气体产生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对无机牛骨进行表面活化,将经过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无机牛骨作为实验组,将不经过等离子体处理的无机牛骨作为对照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机牛骨的表面形貌变化,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机牛骨的表面元素组成。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接种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材料表面,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组材料表面MC3T3-E1细胞的黏附形态,CCK-8法检测两组细胞1,3,5天的增殖变化,碱性磷酸酶(ALP)法检测两组细胞7天和14天的分化状态。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机牛骨表面形貌无明显改变,均表现为粗糙表面;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材料元素组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材料表面碳(C)元素减少,氧(O)元素、钙(Ca)元素、磷(P)元素均有增高;电镜下观察实验组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更充分,细胞伸出伪足,对照组材料表面细胞则为球形;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1,3,5天实验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分化结果显示7天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ALP活性无明显差别,但14天时实验组细胞AL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无机牛骨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的黏附、增殖及分化有一定促进作用,且低温氩氧等离子体不会破坏无机牛骨本身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本实验为人工骨替代物的表面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煜雯[6](2020)在《颅面结构特征与牙列磨耗分布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测量一般人群的牙齿磨耗量,初步研究牙齿磨耗的分布特征。(2)测量一般人群的牙齿磨耗量和颅面形态参数,以研究颅面结构特征对牙齿磨耗分布的影响。方法:(1)一般人群的牙齿磨耗量分布特征:选取江苏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03例成年正畸病人的术前数字化记存模型,利用3-matic Medical 13.0软件将3D模型放置于有标尺的坐标轴内,选取垂直于磨耗面的角度进行截图,将所截图片导入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中进行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获得28颗牙每一颗牙的磨耗面积。以每颗牙的磨耗面积为基础,计算出全牙列的磨耗面积、上下颌切牙的磨耗面积、上下颌磨牙的磨耗面积、前牙平均磨耗面积、后牙平均磨耗面积以及前后牙磨耗面积的比值。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上下颌切牙,上下颌后牙,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牙齿磨耗量,使用方差分析评估不同安氏分类间牙齿磨耗量是否存在差异。(2)颅面结构参数测量:利用Dolphin软件在头颅侧位片上描点进行头影测量,并从这些参考点和参考平面确定六个角度测量值,分别为:(1)ANB、(2)MP-FH(FMA)、(3)FMIA、(4)NP-FH、(5)U1-L1、(6)FH-Mx Occ Plane。应用相关性分析来分析这些头影测量参数与牙齿磨耗量的相关性。结果:(1)全牙列的总磨耗面积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于不同性别,总磨耗面积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46)。上下颌切牙的磨耗面积存在比较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3),而上下颌磨牙磨耗面积(P=0.46)以及左右侧总磨耗面积(P=0.31)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上下颌切牙的磨耗面积(r=0.98,P<2e-16)以及上下颌磨牙磨耗面积(r=0.92,P<2e-16)之间的都存在显着相关性;左右侧总磨耗面积存在显着相关性(r=0.94,P<2e-16)。不同安氏分类的前牙平均磨耗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32),后牙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92)。对于不同牙位磨耗面积,可见尖牙的磨耗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磨牙、切牙、前磨牙。(2)ANB角与前牙磨耗面积(P=0.008)、后牙磨耗面积(P=0.014)以及总磨耗面积之间均存在显着的线性相关性(P=0.002),而与前后牙磨耗面积(P=0.974)的比值不存在相关性。MP-FH(FMA)与前牙(P=0.048)磨耗面积存在相关性,与前后牙磨耗面积的比值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17),但与后牙(P=0.686)及总体(P=0.232)的磨耗面积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FMIA与前牙平均磨耗面积无明显相关(P=0.324),但FMIA与后牙的平均磨耗面积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0.014);且FMIA与前后牙磨耗面积的比值(P=0.294)以及总磨耗面积(P=0.06)之间都不存在相关性。NP-FH与前牙平均磨耗面积(P=0.834)和后牙的平均磨耗面积(P=0.372)之间均无相关性;且NP-FH与前后牙磨耗面积的比值(P=0.97)以及总磨耗面积(P=0.562)之间都不存在相关性。U1-L1与前牙平均磨耗面积(P=0.174)与后牙平均磨耗面积(P=0.089)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且U1-L1与前后牙磨耗面积的比值(P=0.216)以及总磨耗面积(P=0.076)之间都不存在相关性。FH-Mx Occ Plane与前牙(P=0.1309)、后牙(P=0.7623)及总体(P=0.3481)的磨耗面积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但与前后牙磨耗面积的比值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148)。结论:(1)牙齿磨耗面积随年龄增加而增大,是一种显着的增龄性变化;牙齿磨耗面积具有上下左右的对称性,但下前牙的磨耗面积要小于上前牙。安氏二类的总体磨耗面积相对较大。在所有牙齿磨耗面积占比中,尖牙的磨耗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磨牙、切牙、前磨牙。(2)ANB角与总磨耗面积以及前后牙平均磨耗面积正相关,角度越大,磨耗面积越大;MP-FH(FMA)与前牙磨耗面积呈负相关,提示下颌角越大,前牙磨耗越小;MP-FH(FMA)和FH-Mx Occ Plane均与前后牙磨耗面积的比值负相关,提示下颌角越大,或者说牙合平面越陡,后牙的磨耗就越明显;FMIA与后牙的平均磨耗面积呈负相关,提示下颌中切牙越唇倾,牙齿磨耗面积越小。

斯露婕[7](2019)在《牙列缺损/缺失及上颌骨缺损种植修复的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文中认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牙列缺损/缺失患者的修复方案选择进行初步探讨。对于这些患者而言,传统的全口义齿或可摘活动义齿面临固位力不佳,咀嚼效率低下等问题,种植义齿的出现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按照固位方式,种植义齿可分为可摘种植义齿和固定种植义齿。本研究纳入5名牙列缺损/缺失患者进行临床实践,其中1例合并有上颌骨缺损,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口腔软硬组织条件,结合患者主观意愿,采用不同的种植修复方案进行修复治疗,以期达到良好而稳定的长期修复效果。Locator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作为可摘式种植义齿的一种,具有技术门槛低、修复方案灵活、加工工艺简单、便于维护等优势。本文对Locator附着体的特点及优势进行文献回顾,并简述了 Locator附着体在牙列缺损/缺失和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中的应用。

张载宇[8](2019)在《牙周致病菌对全身骨密度影响的表型研究&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牙周炎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与全身系统性疾病有紧密联系,且研究证明牙周致病菌入血,引起一系列反应,可导致多种全身疾病。有学者通过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得出结论牙周炎与骨质疏松症二者之间的相关度极高。本文旨在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牙周致病菌入血后导致的全身骨质变化。方法:将18只SD大鼠(雌性,16周龄)分为:对照组(WT)9只与牙周炎(PD)组9只,将实验组大鼠在全麻后用丝线进行牙周结扎,定期提取牙周结扎丝、全血、血清进行PCR和ELISA检测,PCR用以检测结扎丝和血液中的牙周致病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来检测血液中的炎症因子,并通过Micro CT扫描分析、HE染色、TRAP染色检测全身骨质情况。结果:SD大鼠的牙周炎模型,造模成功,P.g、A.a、F.n细菌入血,实验组全身炎症介质水平IL-6、TNF-α远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BGP水平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CTX-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cro CT、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TRAP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全身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数量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雌性SD大鼠可检测出有牙周致病菌P.g、A.a、F.n,进入全身血循环,引起IL-6、TNF-α升高,CTX-1水平增高,可能与全身骨密度降低有一定关联。

肖芳[9](2019)在《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的病例报告》文中提出第一部分: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的病例报告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牙列缺损的种植固定修复进行简单的探讨。种植修复体修复缺失牙的方式,因其不损伤邻牙、固位效果好等优点已经逐步替代了其他传统的义齿修复方式。在种植修复的过程中,上部结构固位方式的选择对于种植修复成功率至关重要。本研究纳入了 5例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病例,其上部结构的固位均选择了粘结固位(或改良粘结固位)的方式:其中,1例为右上前牙牙根吸收无法保留;1例合并氟斑牙;1例合并对(?)牙伸长;1例合并远中邻牙近中倾斜;1例种植修复完成后牙冠松动。所有病例完成治疗,随访取得满意疗效。第二部分:牙科临床冠修复体合金表面的纳米银改性研究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简单利用天然材料的时代已经过去,活性金属、生物陶瓷、高分子材料等概念层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种牙科合金材料逐渐应用于口腔修复、种植修复、口腔颌面外科等众多口腔医学领域。牙科合金材料作为一种常用的口腔修复材料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如患者佩戴牙科铸造合金制作的冠修复体后,出现牙龈充血、红肿等表征的边缘性龈炎;种植义齿修复后出现种植体周围炎等。纳米银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其相关医疗产品已在生物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纳米银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有广谱、耐久、耐热性好的特点。目前国内外根据纳米银的不同反应机理,将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分为三大类:物理法、化学法、生物合成法。化学法及生物合成法均通过还原反应,将AgN03溶液中的Ag+还原成Ag。与此同时,纳米银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纳米银可以影响细胞的DNA复制以及线粒体的功能,产生细胞毒性。如何发挥纳米银抗菌作用,同时降低其细胞毒性是当今纳米银研究的重点所在。本研究通过化学法在牙科临床冠修复体的合金原料表面附着不同粒径的纳米银颗粒,寻求在有效控制细胞毒性的情况下增加牙科合金抗菌性能的可能性。目的:通过化学法在牙科临床冠修复体使用的合金表面附着纳米银颗粒,检测牙科合金附着纳米银颗粒后,细胞毒性和抗菌性能的改变。方法:运用水热法在6种牙科临床冠修复体合金材料表面附着3种不同浓度的均匀分布、形貌良好、粒径较为一致的纳米银颗粒。检测附着3种纳米银浓度的钴铬和纯钛试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链球菌的抗菌性能。采用MTT法检测各种含纳米银合金对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及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细胞毒性。结果:6种牙科临床冠修复体合金存在细胞毒性,添加纳米银颗粒后毒性有所减弱;含纳米银颗粒的牙科合金抗菌性能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的牙科临床冠修复体合金材料对MC3T3-E1和BMSC细胞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牙科合金附着纳米银颗粒后,细胞毒性降低,但在不同浓度的纳米银组别细胞毒性或抗菌性没有统计学差异。

王燕[10](2018)在《上颌无牙颌All-on-4种植修复远中种植体倾斜角度对骨组织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上颌无牙颌患者All-on-4种植修复三维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远中植体倾斜角度不同的三维模型进行加载受力分析,研究远中种植体倾斜角度对远中种植体以及近中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的影响,分析植入方向角度对于All-on-4种植修复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取在青岛市口腔医院就诊上颌无牙颌患者10例(男女各5例、平均年龄64岁)。患者临床检查:健康状况良好,无系统性疾病,未有种植牙修复史,颌面部无缺损,牙列缺失1年及以上,上颌牙槽骨无明显吸收,软组织状况良好,可适宜于All-on-4种植义齿修复。在种植前对患者进行颌面部的CBCT扫描。将上颌骨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Mimics软件中进行重建,获得无牙颌上颌骨的三维模型,经三维软件Geomagic做三维实体处理;上颌义齿模型采用Siron口内扫描仪获得三维影像数据,在Geomagic中处理得到实体模型;All-on-4种植体采用Solidwork进行设计完成,基台与植体一体化设计,根据基台与种植体所成角度分别设计4种植体(0°、15°、30°、45°)。在Solidwork中将上颌骨以及种植体、义齿的三维模型进行装配,装配时2颗近中植体选择0°植体,根据远中植体(0°、15°、30°、45°)的不同分为4组,装配式保持基台为与牙合平面垂直,植体向远中倾斜,左右对称。在Ansys Workbench中将装配体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赋值、接触关系设定等。有限元分析选择在Ansys Workbench中进行咬合力加载,分别对上颌义齿施加200N的垂直于咬合平面的力量,根据咬合面积分配力值,第一前磨牙30.44N,第二前磨牙26.09N,第一恒磨牙43.47N。同时设计对照组,对照组为上颌后牙同等骨组织状况的第一磨牙的单颗种植牙修复,同样根据基台与种植体的倾斜角度分为0°、15°、30°、45°组,对照组在上颌第一磨牙施加43.47N垂直加载应力。分析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的应力云图,读取每颗植体周围最大的应力值。对获得数据的应用SPSS14.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变化与种植体倾斜角度的关系。结果:1.本实验研究通过CBCT扫描获得上颌无牙颌的Dicom格式数据,建立包含无牙颌上颌骨4颗种植体、上颌固定修复义齿等在内的完整的上颌无牙颌All-on-4种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2.实验结果表明,在上颌无牙颌All-on-4种植体全口固定义齿三维有限元分析中,最大应力多出现在远中种植体颈部区域。在咬合力的作用下随远中种植体的倾斜角度变大,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之间应力变化为逐渐增加趋势,在倾斜角度超过30°时,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皮质骨应力与0°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松质骨应力没有明显差异。3.实验结果表明,在上颌无牙颌All-on-4种植体全口固定义齿三维有限元分析中,随远中种植体的倾斜角度变大,近中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之间变化为逐渐减小趋势。远中植体倾斜角度越大,近中植体所产生的应力越小,在远中植体倾斜超过15°时,近中植体周围的皮质骨骨组织应力与0°组对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松质骨应力没有明显差异。4.在上颌无牙颌All-on-4种植体与单颗种植体修复受力比较,上颌第一磨牙单颗种植体受到43.47N的咬合力与All-on-4整体牙弓受到200N的咬合力(远中第一磨牙受到43.47N咬合力同时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受到30.44N和26.09N咬合力)相比较,All-on-4组的远中种植体周围骨皮质受到的应力大于单颗第一磨牙种植体修复组。但实验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远中种植体倾斜角度是上颌无牙颌All-on-4种植修复稳定性与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随远中种植体倾斜角度增加,皮质骨周围应力增加,在临床应用时应考虑倾斜角度的影响而对咬合力做相应的调整。2.在上颌无牙颌All-on-4种植修复中,远中植体作为整体承受的咬合力所产生的应力力值大于施加相应的咬合力情况下单颗磨牙种植体所产生的应力值,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在临床应用时应做相应的减少负荷的处理。

二、总义齿修复后颜面美观不足的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总义齿修复后颜面美观不足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口内扫描制取颌骨缺损患者印模的可行性分析及修复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略缩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口内扫描制取颌骨缺损患者印模的可行性分析
    前言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口腔修复病例报告
    前言
    一、上颌骨缺损伴牙列缺损的数字化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一 数字化赝复体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
        病例二 外科重建结合数字化赝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
        讨论
    二、下颌骨缺损伴牙列缺损的数字化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三 腓骨移植联合牙种植术修复下颌骨缺损伴牙列缺损
        讨论
    三、前牙美学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四 牙体缺损的前牙美学修复
        讨论
        病例五 牙外伤后的即刻种植美学修复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上颌骨缺损的赝复体修复
    参考文献
致谢

(2)比较三种冠固位方式用于单颗后牙种植修复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收集与整理
        1.1 病例收集
        1.2 病例分组
    2 材料及设备
    3 种植外科程序
    4 种植修复过程
    5 临床随访
        5.1 种植体存留率
        5.2 改良菌斑指数
        5.3 改良龈沟出血指数
        5.4 探诊深度
        5.5 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
        5.6 机械并发症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病例情况
    2 种植体存留分析
    3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
        3.1 改良菌斑指数
        3.2 改良龈沟出血指数
        3.3 探诊深度
    4 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情况
    5 机械并发症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病例汇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一种改良式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设备
    1.2 临床资料
    1.3 手术方法
    1.4 效果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
    2.1 窦底提升区成骨状况
    2.2 上颌窦黏膜穿孔率
    2.3 种植体存留率
第三部分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汇报
    病例分析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4)纯钛表面电子束蒸镀钴铬合金涂层对钛瓷结合强度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1.1 设备和材料
    1.2 纯钛试件制备及表面处理
    1.3 涂层制备完成后试件表面观察
    1.4 烤瓷处理
    1.5 三点弯曲试验
    1.6 瓷剥脱后试件表面电镜观察及元素分析
    1.7 钛-瓷结合界面观察
    1.8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实验结果
    2.1 试件表面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结果
    2.2 钛-瓷结合强度
    2.3 钛瓷结合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2.4 钛瓷结合界面线性扫描结果
    2.5 瓷剥脱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及元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15例临床病例汇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无机牛骨对MC3T3-E1细胞的影响 ——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无机牛骨后的表面特征分析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设备
        2 无机牛骨块的制备
        3 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对骨块表面活化
        4 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
        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面元素组成
    结果
        1 骨块表面形貌观测结果
        2 骨块表面XPS分析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无机牛骨对MC3T3-E1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设备
        2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早期黏附
        3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4 ALP法检测细胞分化能力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早期黏附
        2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
        3 ALP法检测细胞分化
    讨论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20例临床病例汇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颅面结构特征与牙列磨耗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词汇缩写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牙齿生理性磨耗的特征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颅面结构特征与牙列磨耗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咀嚼偏向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7)牙列缺损/缺失及上颌骨缺损种植修复的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牙列缺损/缺失及上颌骨缺损种植修复的病例报告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讨论
    1. 患者特点
    2. 种植固定义齿
    3. 种植覆盖义齿
    4. 种植覆盖义齿与种植固定义齿比较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牙周致病菌对全身骨密度影响的表型研究&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SD大鼠体重统计结果
    3.2 SD大鼠牙周炎模型构建
    3.3 SD大鼠血液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3.4 SD大鼠血清ELISA检测
    3.5 SD大鼠Micro CT检查结果
    3.6 SD大鼠标本切片染色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病例报告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致谢

(9)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的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的病例报告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临床病例一
    临床病例二
    临床病例三
    临床病例四
    临床病例五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牙科临床冠修复体合金表面的纳米银改性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2 方法
    3 结果
        3.1 纳米银颗粒在试件表面的分布
        3.2 细胞毒性试验
        3.3 抑菌试验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10)上颌无牙颌All-on-4种植修复远中种植体倾斜角度对骨组织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建立上颌无牙颌All-on-4 种植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上颌无牙颌All-on-4 种植义齿远中植体倾斜角度不同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三维有限元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病例汇报

四、总义齿修复后颜面美观不足的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口内扫描制取颌骨缺损患者印模的可行性分析及修复病例报告[D]. 张诗蕾.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比较三种冠固位方式用于单颗后牙种植修复的回顾性研究[D]. 宁波. 青岛大学, 2020(01)
  • [3]一种改良式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 居云梦. 青岛大学, 2020(01)
  • [4]纯钛表面电子束蒸镀钴铬合金涂层对钛瓷结合强度影响的研究[D]. 王硕. 青岛大学, 2020(01)
  • [5]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无机牛骨对MC3T3-E1细胞的影响 ——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D]. 马凯. 青岛大学, 2020(01)
  • [6]颅面结构特征与牙列磨耗分布的相关性研究[D]. 张煜雯.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7]牙列缺损/缺失及上颌骨缺损种植修复的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D]. 斯露婕. 浙江大学, 2019(03)
  • [8]牙周致病菌对全身骨密度影响的表型研究&病例报告[D]. 张载宇.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9]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修复的病例报告[D]. 肖芳. 浙江大学, 2019(03)
  • [10]上颌无牙颌All-on-4种植修复远中种植体倾斜角度对骨组织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 王燕. 青岛大学, 2018(03)

标签:;  ;  

全口义齿修复后面部美学缺失的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