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速反舰导弹滑翔弹道优化设计

超音速反舰导弹滑翔弹道优化设计

一、超音速反舰导弹下滑弹道最优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孙宏远[1](2020)在《舰舰导弹攻击过程建模及仿真》文中研究指明“红蓝”对抗仿真是部队日常训练重要的科目之一,对抗级别可以从单舰作战到多兵种联合作战,无论何种级别的对抗导弹弹道建模仿真都是其中的关键,优秀的弹道模型可以精准迅速地给出仿真结果。现阶段,由于较难获得导弹自身参数和运行条件参数,基于机理的舰舰导弹弹道仿真模型通常都对部分自身参数和运行条件进行理想化简化处理,对导弹本身刻画不全面,也难以描述天气、环境等复杂变化因素对飞行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满足“红蓝”对抗仿真推演需求。随着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方法的不断发展,基于外场实测数据的舰舰导弹弹道建模将成为满足仿真推演需求的一种新方法。本文以典型舰舰导弹为例,提出基于外场数据的舰舰导弹攻击过程的弹道建模及仿真方法,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通过对典型舰舰导弹飞行过程原理的分析,将导弹飞行过程以导弹导引头雷达开机为界划分为自控段、自导段两段,结合外场数据和飞行机理对飞行过程进行分析验证,为选择合适的方法建立模型奠定基础。(2)对典型舰舰导弹自控段弹道建模:在对飞行过程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通过外场数据建立典型舰舰导弹自控段弹道模型的方法。综合考虑导弹机理和环境的影响,以导弹发射方案和发射环境信息作为模型训练集的输入,使用最小二乘多项式分段拟合导弹速度时间曲线,得到飞行的速度系数,将其作为模型训练集的输出,并使用粒子群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导弹自控段速度建模,再结合导弹航路指令对所得到的速度曲线积分,进而得到典型舰舰导弹自控段弹道。(3)对典型舰舰导弹自导段弹道建模:将雷达搜捕过程看作分类问题,以弹目当前位置关系和发射环境信息作为模型训练集的输入,目标是否被导弹捕捉作为模型训练集的输出,利用NBTree的方法建立导弹目标捕捉模型;再通过建立比例导引模型得到导弹自导段飞行弹道。利用外场数据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经过校核、验证后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建模和仿真方法有较高可信度,既满足研究性训练的仿真推演需要,又可以与外场训练实测相互补充。

曹润铎[2](2020)在《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弹道优化设计及发射过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中,由于机载平台的特殊性,机载主动防御系统一直是研究较为欠缺的领域。但是随着大型空中平台在现代战争中面临的威胁日益严峻,研究设计一种小型机载主动防御系统已经迫在眉睫。作为一款全新的武器系统,其发射过程的方案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某小型机载主动防御系统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对这一新型武器装备的气动外形和发射系统内弹道参数进行了方案设计,同时开发了两种新型智能优化算法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且通过数值仿真证明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一步地,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系统发射初始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具体内容如下:a)根据本文所研究的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总体设计要求,对其气动外形进行了理论分析,初步设计了合适的气动布局与尺寸参数。利用工程经验方法,编制了一套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力计算软件。同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气动力软件进行了评估与修正,以提高工程计算方法对气动力参数预测的准确性。进一步地,基于初始设计方案,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结构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该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部件形状参数及安装位置对全弹气动性能的影响。b)根据本文所研究的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总体设计要求,考虑到机载平台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用于机载平台的高低压垂直弹射发射方式。通过分析该发射方式过程,对高低压内弹道装填参数与结构进行了方案设计。建立了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弹射经典内弹道模型,并且编制了内弹道数值计算程序,研究讨论了不同装填条件与发射系统尺寸结构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c)受到晶体在过饱和溶液中逐渐结晶这一物理现象的启发,提出了一种新型简便的智能优化方法。首先通过数学原理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性和可行性,其次利用十余种不同类型的标准测试函数对算法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测试分析,并找出了最佳的参数组合方案。此外,利用测试函数对该算法与几种常见的智能优化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编写简单、收敛速度快等优点。进一步地,基于该算法的计算原理,开发并建立了适用于复杂工程设计的多目标优化计算方法。此外,受到子母弹打击毁伤原理的启发,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型粒子群算法,通过引入新的粒子更新规则来对算法进行改进,经过与其他几种改进型粒子群算法相比较,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方便简单、计算效率高等优点。d)利用所提出的智能优化方法针对文中所建立的内弹道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得到了最优的内弹道装填参数与结构参数组合,实现了低膛压条件下的最大弹射初速。此外,利用本文建立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对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外形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得到了一系列基于不同评价标准的气动外形最优方案。在此基础上,为了验证气动外形优化设计方案的有效性。文章基于制导控制一体化技术建立了载机—来袭目标—拦截弹三者的整体运动模型,通过对比外弹道飞行过程与控制面变化过程可知,当采用操纵性最佳的设计方案时,整个拦截弹道曲线较为平滑,拦截全程的需用过载最小,表明其对舵机的要求也最低。而采用稳定性最佳的设计方案时,拦截方案弹道全程用时最长,且舵机长时间处于最大舵偏角位置,在飞行过程中可用过载较需用过载有着较大的差距,导致整个过程弹道最为弯曲,不利于最终实施有效的拦截。e)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垂直式高低压弹射发射装置,由于存在初始来流的影响,其膛口流场与一般发射装置的膛口流场有较大的区别。为了研究发射初始阶段膛口流场的发展过程及其对载机和小型机载制导弹药运动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初始流场、发射筒内火药气体压力分布的模型,使用有限体积法计算了不同来流速度和不同弹出速度下膛口流场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由于载机运动的影响,膛口流畅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弹体迎风侧的激波强度要强于背风侧激波强度,会导致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发生俯仰运动。同时,由于高低压发射方式发射筒内压力较低,其膛口流场的火药气体对载机本身没有过大的负面作用,证明了发射初始阶段载机的安全性。f)为了研究该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在初始来流影响下垂直发射分离过程中的运动特点,建立了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发射分离过程的运动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结合制导弹药六自由度运动模型,模拟计算了载机不同速度和不同弹出速度条件下弹体在发射初始过程的运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载机运动速度越大时,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在发射初始过程受到侧向初始来流的影响越大;弹体初始弹出速度较小时,弹体受到膛口流场的影响更为明显,在膛口流场与侧向来流共同作用下弹体做摆动运动;当初始弹出速度较大时,弹体能够快速脱离膛口流场区域,并且在到达安全点火距离时产生更小的俯仰角与俯仰角速度,有利于发射过程的稳定性。

周斌[3](2019)在《空海作战导弹攻防对抗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大规模海上军演频繁在各国竞相展开。海上军演包含模拟攻击方和防御方,并以反舰导弹和舰空导弹为主要演练武器,进行攻防对抗。实战演练需要耗费大量物力、人力和财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但军演也带来了颇多益处,例如,可向他国展示自身实力,为自身作战积累宝贵经验等。美国凭借着“无敌舰队”而雄于全球,或许更能说明海上作战地位的重大意义,更有国家将海洋称为“蓝色国土”。针对日益频繁的海上争端,十分有必要对海上作战双方攻防对抗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反舰导弹和舰空导弹的攻防对抗。本文设计了反舰导弹和舰空导弹攻防对抗的典型作战流程以及建立了主要对抗武器模型:反舰导弹模型和舰空导弹模型,并对导弹攻防对抗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导弹攻防对抗典型作战流程设计。针对海上作战,论文设计了机载反舰导弹和舰载防空导弹的典型作战流程;分别建立了空中目标和海面目标的运动模型;建立导弹三自由度模型;设计典型导弹飞行弹道并进行仿真实验以及在反舰导弹末端机动策略中,通过一体化控制对航行蛇形、纵向蛇形、螺旋、摆式和跃升机动进行了弹道仿真研究,证明了典型作战流程和模型的可行性。2.导弹攻防对抗过程仿真。针对导弹攻防对抗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具体为:在火控解算中,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采用双变步长来自适应动态调整时间和距离步长;并对导弹不可逃逸攻击区进行了仿真求解。最后应用蒙特卡洛法研究对比了不同机动的反舰导弹对有舰空导弹拦截下的突防概率。3.效能评估。针对反舰导弹作战效能,论文在传统ADC方法基础上引入支撑度S概念。在实际对抗情景中,考虑存在对抗措施情况,将导弹作战效能分为基本作战效能和对抗作战效能两部分,建立效能计算体系。

李殿元[4](2019)在《舰炮对沿机动弹道攻击的反舰导弹的射击精度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防空反导武器装备的升级、反导措施的不断更新,反舰导弹在攻击过程中也采取了多种突防手段来躲避舰载武器的拦截,而采用机动弹道攻击是其中重要的措施,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主要以蛇形、螺旋和摆式为机动弹道的主要形式。对于采用机动弹道飞行的反舰导弹,当其突破中远程反导火力的封锁,近防舰炮就要担负起防御舰艇编队的职责。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反舰导弹采取机动弹道进行攻击时对于舰炮的射击精度的影响,探讨提高舰炮反导射击效能的技术途径。首先,针对导弹蛇形机动弹道,本文采用CV模型,CA模型以及辛格模型对反舰导弹运动状态进行描述,然后使用卡尔曼滤波理论对机动弹道进行航迹滤波,通过对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误差的对比分析得出辛格模型更适于机动目标的跟踪。最后选取螺旋弹道和摆式弹道的机动参数、采样时间等作为变化量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滤波精度随它们的变化关系。由于螺旋和摆式机动弹道其“机动”均体现为铅垂面或水平面的蛇形机动,故选用平面内蛇形机动目标作为代表分析其对舰炮的射击精度的影响。基于数学推导,得出了弹丸脱靶量和航迹旋转角的关系,并采用仿真方法对火控输出求解射击诸元的影响做了定量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滤波误差的增大导致射击诸元误差的增大,进而在目标机动周期内的脱靶量出现两个峰值;且在弹目斜距相同时,弹丸飞行时间将成为目标航迹旋转后影响舰炮射击精度的主要因素。本文最后利用射表拟合所得到的弹道重构的结果,给出了舰炮对机动目标的脱靶量模型和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目标在三种机动弹道下飞行对弹丸脱靶量的影响,从而计算评估舰炮对末端机动目标的拦截能力。

张跃坤[5](2017)在《反舰导弹末制导段制导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反舰导弹主要有两种发展趋势,超音速巡航反舰导弹是其中之一。为了提高导弹的射程和突防能力,超音速反舰导弹常采用高空弹道巡航结合俯冲攻击弹道或超低空掠海弹道逼近目标后进行攻击的弹道方案。本文以高空巡航弹道结合超低空掠海弹道的攻击模式为研究对象,对超音速巡航反舰导弹末制导段制导与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反舰导弹进行数学建模。定义了反舰导弹运动方程常用坐标系,给出了坐标系间转换关系,通过牛顿力学及相关定律建立导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给出了方程中气动力、气动力矩等的计算方法,得到反舰导弹六自由度运动数学模型,为后文的研究和设计奠定基础。针对侧向弹道方案中导弹主要制导目的是准确命中目标及保证毁伤效果的情况,提出一种分阶段采用比例导引律和弹道成型制导律的制导方法。建立了比例导引律线性化模型,对理想条件下比例导引制导回路进行分析,得到最优比例导引系数和标准化脱靶量与末制导时间的关系。对弹道成型制导律进行了数学推导,并对弹道成型制导律的工程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剩余飞行时间估计对制导精度的影响。针对纵向弹道具有攻角约束及快速降高的特点,提出一种快速降高且弹道平滑的制导策略。反舰导弹末制导段纵向弹道分为四个阶段,采用最大过载下降高度的方案下压段和采用高度跟踪控制的一次降高段、二次降高段和掠海攻击段。针对各个阶段设计了纵向制导方案。侧向弹道分为不机动的稳定飞行段、采用比例导引制导的追踪制导段和采用弹道成型制导律的机动制导段。研究了制导系统工作流程及交接班条件。针对反舰导弹高度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姿态驾驶仪和三回路过载驾驶仪两种结构的高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并分析了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研究了不同弹体静稳定度对驾驶仪性能的影响。最后给出干扰因素拉偏仿真,验证了制导控制系统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和鲁棒性。

何睿智[6](2017)在《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器全程弹道规划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器以其远程快速响应和大范围机动突防能力的优势,已成为近年来航天领域发展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以实现复杂多约束条件下的全程弹道规划为目标,基于对各飞行阶段弹道特性与飞行任务的分析,研究机动发射条件下全程弹道快速规划问题、禁飞区及航路点约束下可行弹道规划问题、覆盖能力判别和全程弹道优化问题。开展了复杂约束条件下全程弹道规划问题建模与分析。1)建立了助推滑翔飞行器全程弹道运动模型,分析了不同飞行阶段状态量的定义和转化。2)考虑不同飞行阶段所面临的约束条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描述模型,并重点针对环境及状态不确定条件,研究了不确定条件下的约束条件特性。3)针对全程弹道中三个交班点,研究了交班点状态对全程弹道特性的影响,为后续全程弹道规划奠定了基础。研究了机动发射条件下全程弹道快速规划方法。1)针对机动发射及助推终端滑翔载荷释放需求,设计了助推段低弹道程序角模型,并利用牛顿迭代方法快速计算了相关诸元参数。2)设计了同时满足终端高度和起滑点约束的初始下降段控制量形式,并采用LQR方法验证了偏差条件下规划结果的可实现性。3)提出了滑翔段二次曲线形式的阻力加速度剖面规划策略,实现了滑翔段航程的解析预测,可应对飞行任务中不同航程条件的快速调整。4)基于序列二次规划方法对俯冲段三维弹道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有效提高了俯冲段三维调整能力,获得了更高精度俯冲段弹道。5)在全程诸元解算和部分诸元解算两种模式下,验证了全程弹道快速规划方法的有效性和收敛性。针对禁飞区、航路点以及终端地形约束,研究了复杂多约束条件下的可行弹道规划方法。1)考虑禁飞区绕飞能力需求,提出了助推段能量调节策略,并以速度为自变量进行程序角设计,提高了偏差条件下的适应性。2)将初始下降段分为调整段和过渡段,建立了控制量参数化模型,在满足起滑点约束的前提下实现了禁飞区规避和航路点瞄准时刻控制量连续性。3)提出了基于准平衡滑翔和基于三维加速度剖面的滑翔段弹道规划方法,通过纵平面和侧平面的联合调整,实现了禁飞区规避和航路点穿越。4)考虑终端复杂地形规避约束条件,采用分平面设计思路,设计了满足终端三维落角的俯冲段三维弹道。5)给定各交班点条件,验证了复杂多约束条件下全程弹道规划可行性。严格满足禁飞区、航路点以及终端地形约束。针对最优逼近、最小跳跃以及最小能耗等优化指标,研究了覆盖能力判别及全程弹道优化设计方法。1)针对虚拟目标点最优逼近最优控制问题,采用间接优化方法,对定攻角剖面下的最优倾侧角指令进行了求解,实现了当前初始条件下的覆盖区求解。2)采用不定攻角剖面的研究策略,基于三维加速度剖面遍历方法,同时对纵向和侧向剖面进行设计,获得了攻角和倾侧角同时调节下的覆盖区域。3)采用RPM优化方法,同时对状态量和控制量进行离散化,提出了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器分段优化策略。4)以最小跳跃和最小能耗为优化指标,考虑全程飞行过程中的交班点条件,对全程最优弹道进行了求解。为助推滑翔飞行器能力表征以及飞行任务的制定奠定基础。论文拓展了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器全程弹道规划与突防问题的研究范畴,其研究成果对未来高超声速运输系统和远程战略打击武器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苏烨[7](2014)在《带落角约束的反舰导弹三维协同导引律设计》文中认为近年来,在中国的东海、南海海域多次发生争执,周边国家的无端挑衅已经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海主权。因此,大力发展反舰导弹技术,进一步加强我国海上军事力量是必然趋势。在未来海战中,若要最大限度的反制海上大型舰艇编队,以特定的角度实施攻击是突破舰艇自防御系统的有效手段之一。此外,多导弹协同的齐射攻击会使得舰艇自防御系统无法一一拦截来袭导弹,同样可以实现最大的毁伤效能。因此,课题以反舰导弹为研究对象,以末端脱靶量、攻击角度和攻击时间三方面要素为任务要求展开末制导律设计。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建立了导弹与目标三维相对运动的数学模型,并明确了制导问题的研究对象和衡量指标,给出了脱靶量和攻击角约束的具体含义,同时介绍了设计导引律的基本要求。此外,在该部分还介绍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研究做准备。其次,本文在惯性坐标系下推导了含有耦合项的三维制导模型。由于经典比例导引法是相对成熟并广泛应用的一种导引律,因此探讨了传统比例导引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根据攻击角度约束要求设计了偏置比例导引律。然后考虑到具有更强鲁棒性的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在二维制导模型中设计了具有攻击角度约束的有限时间收敛的滑模导引律,仿真证明了使用该方法所设计的导引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将此方法推广应用到三维模型中,设计了满足角度约束的滑模导引律形式,仿真结果证明了所设计的导引律能够实现导弹具有攻击角度约束的精确打击。最后,针对攻击时间和攻击角度双约束问题,提出了一种分阶段控制策略:第一阶段,应用动态逆方法设计了实现攻击时间精确控制和攻击角度粗略控制的导引规律;第二阶段,应用第三章的滑模控制方法设计导引律进一步实现攻击角度的精确控制。通过实验仿真可以看出,所提出的制导策略和设计的导引律能够满足时间和角度的要求。

张连庆[8](2014)在《小型飞航导弹方案弹道优化与末端制导律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飞航导弹以其用途广泛、打击精度高、毁伤威力大、突防能力强、性价比高等特点,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化精确制导武器库中最重要的一种。提高导弹的射程、改善其弹道特性,提高导弹的打击效果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小型飞航导弹为背景,对方案弹道进行设计并优化,研究了末端制导段的弹道特性。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建立了在2-3-1转序下的导弹动力学模型。定义了相关坐标系,并给出了相应的坐标系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导弹动力学模型,包括质心动力学、转动动力学、质心运动学、转动运动学。为解决垂直攻击目标时的奇异,引入四元数算法,推导了四元数与欧拉角之间的转换关系。其次,研究了方案段弹道优化问题。分析了飞航导弹方案弹道的理论弹道类型与选择;为提高计算速度,采用二维动力学模型对弹道优化,在初始无控段,考虑了实际飞行中产生的攻角;建立基于复合形优化算法的直接打靶法弹道优化模型;采用有动力段最远射程替代导弹最大射程作为目标函数,在过载、攻角、速度约束下对控制攻角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满足总体指标要求,实现了有动力段飞行最远的目标。然后,研究了在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制导律设计问题。在三维空间内建了了制导武器弹-目相对运动模型;将约束转化为最优控制的终端约束问题,通过对二次型最优的求解,得到具有一阶弹体动力学延迟的最优制导律,并将其简化得到无延迟动力学系统的最优制导律;对导弹无跃起条件进行分析,得到无跃起的视线角,并进行分析。最后,对完整弹道进行六自由度仿真研究。结合前文相关理论,编写仿真程序,对导弹全弹道进行六自由度仿真,并结合相关曲线对结果进行分析。本论文研究了以某小型地地飞航导弹为背景的弹道优化及末端制导律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方案,为相关问题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桂敏锐[9](2014)在《基于可靠性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多学科设计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各学科的研究水平的提高,模型更加精确,导弹设计问题越来越复杂。导弹设计涉及到气动设计、结构、材料、强度和刚度、控制、动力系统以及低可探测性、可靠性、可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多个学科领域,包含多个子系统。由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设计要求通常相互交叉影响,加剧了导弹设计的复杂性。多学科设计优化可以通过考虑多学科的交叉耦合进行综合分析、综合设计来提升总体性能;通过并行设计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费用。可靠性不但直接反映组成产品的各部件质量,而且影响产品整体质量性能的优劣。传统的安全系数方法处理可靠性问题时经常会有设计冗余的情况出现,因为安全系数通常是靠经验取得的,取值常常偏于保守。而可靠性设计在提高产品性能、增加产品可靠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有很多不确定的参数、约束条件,这大大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通过将可靠性分析、不确定性建模、近似技术等综合应用,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多学科优化问题时能有效提高计算精度,降低计算成本。在航空航天领域,由于导弹设计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产品可靠性的迫切要求,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能最大的发挥出其优越性。本文研究多学科设计优化下的含可靠性分析的超音速反舰导弹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全局最优化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证明该方法的精确性和可行性;改进了导弹发射质量计算方式,使迭代次数明显减少,提高了计算速度;修改了顺序优化与可靠性评估算法,使之能自动跳出可靠性低的区域,回到可行区域,更适合与搜索算法结合使用。对超音速反舰导弹进行学科分析,建立了学科模型,分别采用传统设计方法、多学科设计优化、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三种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对比分析三种算法的计算结果,得出有益的结论。

青争[10](2013)在《超音速反舰导弹优劣谈》文中认为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技术基础俄罗斯接手了苏联的超音速导弹项目,改进出口3M80并发展出3M54/55通用平台导弹。中国大陆也研制了类似导弹武器,日本在F-2战斗机上挂载ASM-3的试验弹,中国台湾也开发了由引进的"擎天"发动机发展的"雄风"Ⅲ。西欧国家目前还没有实装的超音速反舰导弹,美国则提出了"快鹰"和LRASM-B项目。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与动力和气动设计直接相关。考虑到反舰导弹的射程

二、超音速反舰导弹下滑弹道最优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音速反舰导弹下滑弹道最优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舰舰导弹攻击过程建模及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导弹弹道建模的发展现状
        1.2.2 战术导弹仿真的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文章安排
2 典型舰舰导弹攻击过程分析
    2.1 仿真常用坐标系介绍
        2.1.1 地面直角坐标系
        2.1.2 导弹弹体坐标系
        2.1.3 弹道坐标系
        2.1.4 导弹速度坐标系
        2.1.5 坐标系变换关系
    2.2 自控段攻击过程分析
        2.2.1 典型舰舰导弹自控段侧向飞行过程分析
        2.2.2 典型舰舰导弹自控段侧向飞行速度时间曲线分析
        2.2.3 典型舰舰导弹自控段纵向飞行过程分析
        2.2.4 典型舰舰导弹自控段纵向飞行速度时间曲线分析
    2.3 自导段攻击过程分析
        2.3.1 典型舰舰导弹自导段搜捕区覆盖目标条件
        2.3.2 典型舰舰导弹自导段检测目标条件
        2.3.3 典型舰舰导弹自导段选择捕捉条件
        2.3.4 典型舰舰导弹自导段飞行过程
    2.4 本章小结
3 典型舰舰导弹自控段攻击过程建模
    3.1 最小二乘多项式回归拟合速度时间曲线
    3.2 基于PSO-LSSVM的典型导弹自控段速度建模
        3.2.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3.2.2 粒子群优化算法
        3.2.3 模型输入输出变量选择
        3.2.4 典型导弹自控段速度建模
    3.3 典型导弹自控段弹道建模
4 典型舰舰导弹自导段攻击过程建模
    4.1 基于NBTree的舰舰导弹目标选捕过程建模
        4.1.1 朴素贝叶斯分类
        4.1.2 决策树
        4.1.3 朴素贝叶斯树分类
        4.1.4 模型输入输出变量选择
        4.1.5 目标选捕过程建模
    4.2 比例导引建模
5 仿真结果及模型校核、验证
    5.1 仿真及结果
    5.2 校核、验证方法
    5.3 模型校核、验证及应用条件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弹道优化设计及发射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机载防御系统研究现状
        1.2.1 机载干扰措施
        1.2.2 机载主动防御措施
    1.3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发射过程研究现状
        1.3.1 制导弹药发射方式研究现状
        1.3.2 燃气式被动垂直弹射方式研究现状
        1.3.3 机载武器发射初始过程研究现状
    1.4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4.1 内弹道优化设计研究
        1.4.2 气动外形优化设计研究
    1.5 本文主要工作
2 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外形设计研究
    2.1 引言
    2.2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外形设计
        2.2.1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外形设计要求
        2.2.2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外形设计任务及步骤
    2.3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布局方案选择
        2.3.1 气动布局的选择
        2.3.2 翼面/舵面在弹身周侧的布置形式
    2.4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主要参数及几何外形参数设计
        2.4.1 弹体形状的选择
        2.4.2 弹头形状的选择
        2.4.3 弹翼/舵面形状设计
        2.4.4 总体设计结果
    2.5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力工程计算方法
        2.5.1 坐标系介绍
        2.5.2 升力计算
        2.5.3 阻力计算
        2.5.4 压心位置计算
        2.5.5 俯仰/偏航力矩计算
    2.6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力CFD计算方法
        2.6.1 湍流模型选择
        2.6.2 数值方法
        2.6.3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2.6.4 网格划分
    2.7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力计算结果
        2.7.1 数值方法及工程计算结果验证
        2.7.2 初始设计方案计算结果
        2.7.3 弹翼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2.7.4 舵面尺寸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2.8 本章小结
3 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发射系统内弹道设计研究
    3.1 引言
    3.2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发射物理过程
        3.2.1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发射系统基本结构
        3.2.2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发射过程描述
        3.2.3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发射系统内弹道特点
    3.3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发射过程经典内弹道数学模型建立
        3.3.1 基本假设
        3.3.2 基本方程组
    3.4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发射过程经典内弹道模型数值解法
    3.5 高低压发射系统计算模型验证
    3.6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发射系统内弹道设计
        3.6.1 低压室内弹道设计
        3.6.2 高压室内弹道设计
        3.6.3 高低压室结构参数及装填初步设计结果
    3.7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高低压发射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3.7.1 初步设计结果模拟仿真计算
        3.7.2 装填条件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3.7.3 发射系统结构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4 新型智能优化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人工晶体生长优化算法提出与介绍
        4.2.1 算法基本思想
        4.2.2 人工晶体生长算法模型建立
        4.2.3 人工晶体生长算法流程
        4.2.4 人工晶体生长算法有效收敛性分析
    4.3 人工晶体生长优化算法中各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分析
        4.3.1 晶体规模的大小
        4.3.2 人工晶体各部分比例选择的影响分析
    4.4 人工晶体生长法计算效果对比
        4.4.1 标准测试函数介绍
        4.4.2 人工晶体生长法与经典算法对比
        4.4.3 人工晶体生长法与几种改进的PSO算法对比
    4.5 一种基于子母弹特点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4.5.1 粒子群算法简介
        4.5.2 基于子母弹原理的改进方法
        4.5.3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计算效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弹道优化设计研究
    5.1 引言
    5.2 高低压发射系统内弹道优化设计
        5.2.1 内弹道过程要求及特点
        5.2.2 优化设计要素
        5.2.3 优化设计模型
        5.2.4 优化设计结果及分析
    5.3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气动外型多目标优化设计
        5.3.1 基于人工晶体生长算法的多目标优化算法
        5.3.2 优化设计要素
        5.3.3 优化设计模型
        5.3.4 优化设计结果及分析
    5.4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拦截飞行建模与仿真
        5.4.1 载机—来袭目标—拦截弹运动模型
        5.4.2 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
        5.4.3 拦截计算模拟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发射分离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6.1 引言
    6.2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与载机分离过程数值计算模型
        6.2.1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发射过程描述
        6.2.2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初始运动模型
        6.2.3 高低压发射装置膛口流场计算模型
    6.3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发射初始阶段膛口流场模型数值解法
        6.3.1 流场计算区域网格划分
        6.3.2 数值解法、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6.4 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发射初始阶段数值模拟结果
        6.4.1 不同来流速度下的影响
        6.4.2 不同弹射初速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工作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内容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空海作战导弹攻防对抗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反舰导弹与舰空导弹攻防对抗研究现状
    1.3 论文组织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导弹攻防对抗典型作战流程设计
    2.1 反舰导弹和舰空导弹的典型作战流程
        2.1.1 反舰导弹典型作战流程
        2.1.2 舰空导弹典型作战流程
        2.1.3 典型作战效果图展示
    2.2 导弹攻防对抗机动策略设计
        2.2.1 数学基础
        2.2.2 目标建模
        2.2.3 导弹建模
        2.2.4 反舰导弹末端机动策略及其实现方法
    2.3 仿真
        2.3.1 弹道仿真数据流分析
        2.3.2 仿真条件
        2.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导弹攻击区和末端对抗关键技术及仿真
    3.1 火控解算
        3.1.1 火控解算研究现状
        3.1.2 命中限制条件
        3.1.3 自适应步长的攻击区解算
        3.1.4 不可逃逸攻击区解算
        3.1.5 攻击区解算流程图
        3.1.6 仿真
    3.2 反舰导弹与舰空导弹攻防对抗机动突防概率
        3.2.1 蒙特卡洛法
        3.2.2 服从正态分布随机数的产生
        3.2.3 作战误差因素分析及选取
        3.2.4 末端机动突防概率仿真流程
        3.2.5 仿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反舰导弹作战效能评估
    4.1 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现状
        4.1.1 效能相关概念
        4.1.2 常用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4.2 ADC方法介绍
        4.2.1 方法组成元素
        4.2.2 方法应用过程
    4.3 改进的ADC方法
        4.3.1 基本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4.3.2 对抗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4.4 算例计算与分析
        4.4.1 算例计算
        4.4.2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舰炮对沿机动弹道攻击的反舰导弹的射击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反舰导弹与舰炮的攻防研究
        1.2.1 反舰导弹机动突防研究现状
        1.2.2 舰炮火控系统射击精度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2 反舰导弹航迹模型
    2.1 常用坐标系及坐标变换
        2.1.1 常用坐标系
        2.1.2 坐标转换
    2.2 机动弹道模型
        2.2.1 蛇形机动
        2.2.2 螺旋机动
        2.2.3 摆式机动
    2.3 导弹航迹数据的获取
        2.3.1 舰船运动参数模拟
        2.3.2 跟踪探测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机动航迹的滤波
    3.1 机动目标跟踪原理
    3.2 导弹假定模型状态方程的建立
        3.2.1 匀速模型
        3.2.2 匀加速模型
        3.2.3 时间相关模型
    3.3 卡尔曼滤波器
        3.3.1 舰艇运动时的卡尔曼滤波公式
        3.3.2 对输入数据的剔点处理
    3.4 目标运动状态的仿真分析
        3.4.1 假定模型下的滤波精度
        3.4.2 机动参数变化下的滤波精度
        3.4.3 采样周期改变时的滤波精度
    3.5 本章小结
4 对机动目标的射击精度分析
    4.1 目标航迹坐标系的建立
    4.2 火控解算求未来点
        4.2.1 火控解算的一般模型
        4.2.2 最小二乘法求未来点坐标
    4.3 脱靶量模型与计算
    4.4 仿真验证
        4.4.1 导弹主机动方向不变
        4.4.2 导弹主机动方向小幅调整
    4.5 本章小结
5 对机动目标的拦截效果分析
    5.1 基于弹道重构的脱靶量分析
        5.1.1 弹道重构的方法
        5.1.2 脱靶量模型及计算方法
    5.2 命中目标及其突防概率模型
    5.3 对不同机动方式下的目标的拦截
        5.3.1 仿真流程
        5.3.2 对蛇形机动目标的拦截
        5.3.3 对螺旋机动目标的拦截
        5.3.4 对摆式机动目标的拦截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反舰导弹末制导段制导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反舰导弹突防弹道概述
    1.2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情况调研
        1.3.1 比例导引律和弹道成型制导律技术
        1.3.2 导弹纵向弹道高度控制系统设计技术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导弹动力学建模
    2.1 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关系
    2.2 导弹运动方程组的推导
    2.3 反舰导弹数学模型
        2.3.1 气动力和力矩计算模型
        2.3.2 推力、质量和转动惯量计算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末制导段侧向弹道制导律研究
    3.1 比例导引制导律分析
        3.1.1 比例导引制导系统线性化模型
        3.1.2 理想条件下比例导引制导回路解析研究
        3.1.3 理想条件下最优比例导引系数
        3.1.4 比例导引制导系统标准化脱靶量研究
    3.2 弹道成形制导律理论推导
        3.2.1 重要变量的几何定义
        3.2.2 弹道成型制导律的终点限制条件
        3.2.3 弹道成型制导律的推导过程
        3.2.4 非线性仿真验证
    3.3 弹道成型制导方案工程实现途径研究
        3.3.1 ?tgo对落角偏差和脱靶量的影响
        3.3.2 k对落角偏差和脱靶量的影响
        3.3.3 ?tgo、k对落角偏差和脱靶量的影响
        3.3.4 引入ε对落角偏差和脱靶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弹道与制导方案设计
    4.1 弹道方案设计
        4.1.1 纵向弹道方案设计
        4.1.2 侧向弹道方案设计
    4.2 纵向制导方案设计
        4.2.1 方案下压段制导方案设计
        4.2.2 一次降高段制导方案设计
        4.2.3 二次降高段制导方案设计
        4.2.4 掠海攻击段制导方案设计
    4.3 侧向制导方案设计
        4.3.1 稳定飞行段制导方案设计
        4.3.2 追踪制导段制导方案设计
        4.3.3 机动制导段制导方案设计
    4.4 制导系统流程设计及全弹道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纵向弹道高度控制系统设计
    5.1 两种自动驾驶仪设计方法研究
        5.1.1 姿态自动驾驶仪设计方法研究
        5.1.2 三回路过载驾驶仪设计方法研究
    5.2 对应不同类型驾驶仪高度控制系统设计
        5.2.1 高度控制系统设计
        5.2.2 两种结构的高度控制回路对比
    5.3 静不稳定及临界稳定弹体对驾驶仪性能影响分析
        5.3.1 不同弹体静稳定度对姿态驾驶仪性能影响
        5.3.2 不同弹体静稳定度对三回路驾驶仪性能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弹道精度仿真计算
    6.1 干扰极限拉偏仿真与分析
        6.1.1 气动参数拉偏
        6.1.2 发动机参数拉偏
        6.1.3 风干扰拉偏
        6.1.4 转动惯量拉偏
    6.2 随机拉偏仿真与分析
        6.2.1 仿真条件与干扰类型
        6.2.2 蒙特卡洛仿真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6)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器全程弹道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器研究概况
        1.2.1 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器的起源
        1.2.2 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器发展现状
    1.3 相关弹道规划方法研究进展
        1.3.1 助推滑翔式弹道快速规划方法
        1.3.2 复杂约束下可行弹道规划方法
        1.3.3 机动突防弹道规划方法
        1.3.4 弹道优化方法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助推滑翔飞行器全程弹道规划问题建模与分析
    2.1 全程弹道规划问题的运动建模
        2.1.1 全程弹道分段建模
        2.1.2 全程弹道统一化模型描述
    2.2 约束条件建模及影响分析
        2.2.1 约束条件建模
        2.2.2 约束条件影响分析
    2.3 交班点状态对全程弹道特性的影响分析
        2.3.1 箭器分离点的影响
        2.3.2 起滑点状态的影响
        2.3.3 俯冲下压起始点状态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机动发射条件下全程弹道快速规划方法
    3.1 全程弹道快速规划问题描述
    3.2 助推段低弹道快速规划
        3.2.1 程序角设计及发射诸元选取
        3.2.2 发射诸元快速求解算法
        3.2.3 助推段弹道仿真分析
    3.3 考虑起滑点高度影响的初始下降段弹道规划
        3.3.1 初始下降段弹道快速规划
        3.3.2 基于LQR的偏差条件下可实现性验证
    3.4 航程可解析预测的滑翔段弹道快速规划
        3.4.1 阻力加速度剖面设计
        3.4.2 剖面跟踪及侧向翻转逻辑
        3.4.3 不同航程条件下滑翔段弹道仿真分析
    3.5 俯冲段三维弹道快速设计
        3.5.1 问题描述及转化
        3.5.2 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的俯冲段弹道设计
        3.5.3 三维俯冲弹道仿真验证
    3.6 全程弹道快速规划有效性验证
        3.6.1 全程诸元解算模式
        3.6.2 部分诸元解算模式
    3.7 小结
第四章 禁飞区及航路点约束下可行弹道规划方法
    4.1 问题描述及约束处理
    4.2 考虑绕飞能力需求的助推段可调弹道规划
        4.2.1 总体思路及能量调节策略
        4.2.2 以速度为自变量的助推段程序角设计
        4.2.3 大偏差条件下仿真验证
    4.3 控制量平滑过渡的初始下降段弹道规划
        4.3.1 控制量参数化建模
        4.3.2 基于梯度的控制量参数求解
        4.3.3 初始下降段仿真验证
    4.4 考虑禁飞区及航路点约束的滑翔段弹道规划方法
        4.4.1 基于准平衡滑翔条件弹道规划方法
        4.4.2 基于三维加速度剖面的弹道规划方法
        4.4.3 两种方法的对比
    4.5 终端拦截区规避俯冲段弹道设计
        4.5.1 问题描述及规避策略
        4.5.2 满足三维落角约束的控制量求解
        4.5.3 终端打击效果仿真验证
    4.6 复杂约束条件下全程弹道规划可行性验证
        4.6.1 交班点条件设置
        4.6.2 全程弹道仿真验证
    4.7 小结
第五章 覆盖能力判别及全程弹道优化设计方法
    5.1 覆盖区域分析及弹道优化策略
    5.2 基于间接法优化的覆盖能力判别
        5.2.1 求解策略
        5.2.2 最优指令求解
        5.2.3 覆盖区域仿真分析
    5.3 基于三维加速度剖面的覆盖区求解
        5.3.1 三维加速度剖面规划
        5.3.2 剖面跟踪实现
        5.3.3 覆盖区域求解策略
        5.3.4 仿真分析
    5.4 基于RPM的分段弹道优化
        5.4.1 助推段弹道优化
        5.4.2 无动力飞行段弹道优化
    5.5 最小能耗全程弹道优化仿真验证
        5.5.1 仿真条件设置
        5.5.2 结果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带落角约束的反舰导弹三维协同导引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反舰导弹技术研究现状
    1.3 具有条件约束的导引律研究现状
        1.3.1 具有角度约束的导引律研究现状
        1.3.2 具有时间约束的导引律研究现状
        1.3.3 三维制导律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导弹数学模型及预备知识
    2.1 引言
    2.2 空间坐标系简介
        2.2.1 坐标系的定义
        2.2.2 各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
    2.3 弹目三维相对运动关系
        2.3.1 相对运动方程
        2.3.2 导弹动力学方程
        2.3.3 制导问题描述
        2.3.4 设计制导律的基本要求
    2.4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介绍
        2.4.1 滑模变结构方法的基本原理
        2.4.2 滑动模态的基本性质
        2.4.3 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动态品质
        2.4.4 滑模方法的缺陷及改善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具有角度约束的制导律设计
    3.1 引言
    3.2 三维制导模型
    3.3 传统导引法分析
        3.3.1 理想比例导引法
        3.3.2 偏置比例导引法
        3.3.3 数值仿真验证
    3.4 终端滑模变结构导引律设计
        3.4.1 有限时间收敛控制理论
        3.4.2 二维平面滑模导引律设计
        3.4.3 三维空间滑模导引律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具有时间-角度约束的多弹协同制导律设计
    4.1 引言
    4.2 动态逆理论
        4.2.1 动态逆方法简介
        4.2.2 层叠结构的动态逆理论
    4.3 时间-角度约束制导律设计
        4.3.1 控制攻击时间和角度原理
        4.3.2 两阶段控制导引律设计
        4.3.3 数值仿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小型飞航导弹方案弹道优化与末端制导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飞航导弹现状概述
        1.2.2 弹道优化研究现状
        1.2.3 终端多约束制导律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导弹飞行力学基础
    2.1 引言
    2.2 相关坐标系及坐标系转换关系
        2.2.1 常用坐标系
        2.2.2 常用坐标间的转换
    2.3 导弹动力学模型
        2.3.1 作用在导弹上的力和力矩
        2.3.2 飞航导弹空间运动方程
    2.4 四元数与弹体姿态解算
        2.4.1 四元数及其转换矩阵基础
        2.4.2 四元数初始化、微分方程及归一化
        2.4.3 全角度姿态角解算方法
        2.4.4 解算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方案弹道优化设计
    3.1 引言
    3.2 方案弹道设计
        3.2.1 飞航导弹的理论弹道
        3.2.2 方案弹道选择
        3.2.3 弹道模型假设与简化
        3.2.4 无控攻角
    3.3 复合形优化算法
        3.3.1 复合形法基本原理
        3.3.2 初始复合形的形成 3.3.3 复合形寻优
    3.4 控制攻角优化方法
        3.4.1 直接法打靶法
        3.4.2 优化模型
        3.4.3 弹道优化步骤
    3.5 算法仿真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末端制导律设计
    4.1 引言
    4.2 寻地制导模型
        4.2.1 弹目相对运动方程
        4.2.2 最优制导模型的状态描述
    4.3 最优制导律设计
        4.3.1 俯冲平面内制导律设计
        4.3.2 偏航平面内制导律设计
        4.3.3 三维空间内制导律设计
    4.4 数值仿真及分析
        4.4.1 水平攻击弹道仿真
        4.4.2 垂直攻击弹道仿真
        4.4.3 带过载约束垂直攻击弹道仿真
    4.5 末端制导约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飞航导弹六自由度仿真
    5.1 引言
    5.2 仿真模型
    5.3 过载控制系统
        5.3.1 俯仰通道PID控制
        5.3.2 偏航通道PID控制
        5.3.3 滚转通道PID控制
    5.4 数值仿真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9)基于可靠性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多学科设计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现状
        1.2.2 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多学科设计优化
    2.1 多学科设计优化简介
        2.1.1 多学科设计优化的定义
        2.1.2 多学科设计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
    2.2 多学科设计优化的建模
    2.3 复杂系统的分解
    2.4 多学科设计优化的近似技术
    2.5 灵敏度分析
    2.6 多学科设计优化的优化过程
        2.6.1 多学科设计优化的优化过程分类
        2.6.2 协同优化
        2.6.3 并行子空间优化
    2.7 多学科设计优化中的搜索策略
        2.7.1 全局最优与全局最优化算法
        2.7.2 遗传算法
        2.7.3 模拟退火算法
        2.7.4 禁忌搜索算法
        2.7.5 一种新的全局优化方法
    2.8 多学科设计优化的集成开发框架
        2.8.1 iSIGHT
        2.8.2 AML
        2.8.3 OPTIMUS
        2.8.4 PHX Model Center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不确定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
    3.1 不确定性设计理论
        3.1.1 不确定性的来源及分类
        3.1.2 不确定性建模
    3.2 基于不确定性的设计优化
        3.2.1 基于不确定性的设计
        3.2.2 基于可靠性的优化
        3.2.3 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导弹总体优化方法研究实例
    4.1 战术技术要求
    4.2 数学模型的建立
        4.2.1 学科划分
        4.2.2 空气动力学科计算模型
        4.2.3 结构学科模型
        4.2.4 助推装置设计学科模型
        4.2.5 可靠性学科模型
        4.2.6 推进系统学科模型
        4.2.7 弹道学科模型
    4.3 优化方法及计算结果
        4.3.1 传统优化
        4.3.2 多学科设计优化
        4.3.3 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
        4.3.4 计算结果对比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超音速反舰导弹下滑弹道最优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舰舰导弹攻击过程建模及仿真[D]. 孙宏远.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2]某小型机载制导弹药弹道优化设计及发射过程研究[D]. 曹润铎.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3]空海作战导弹攻防对抗关键技术研究[D]. 周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4]舰炮对沿机动弹道攻击的反舰导弹的射击精度分析[D]. 李殿元.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5]反舰导弹末制导段制导控制技术研究[D]. 张跃坤.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6]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器全程弹道规划方法研究[D]. 何睿智.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7]带落角约束的反舰导弹三维协同导引律设计[D]. 苏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2)
  • [8]小型飞航导弹方案弹道优化与末端制导律设计[D]. 张连庆.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04)
  • [9]基于可靠性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多学科设计优化[D]. 桂敏锐.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04)
  • [10]超音速反舰导弹优劣谈[J]. 青争. 兵器知识, 2013(11)

标签:;  ;  ;  

超音速反舰导弹滑翔弹道优化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