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和阴道出血

子宫内膜癌和阴道出血

一、子宫内膜癌与阴道流血(论文文献综述)

许民,黄金长,刘晓玉,宋燕,徐敏娟,董显燕[1](2021)在《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保留生育功能足月分娩1例》文中认为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递增,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文献报道40岁以下患者约占5%~10%[1]。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选择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目前各临床指南和共识普遍推荐的指征之一:经专业病理医师确诊的高分化(G1)、中分化(G2)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能否保守治疗富有争议,各指南均未明确推荐。本例治疗前病理确诊为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经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足月分娩一男婴。现报告如下。

张伟锋,舒艳,唐克峰,叶挺[2](2021)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中不同示踪剂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或经腹下行前哨淋巴结切除,其中41例患者接受的示踪剂为亚甲蓝混悬注射液,41例患者接受的示踪剂为纳米活性碳混悬注射液,40例患者接受的示踪剂为亚甲蓝联合纳米活性碳混悬注射液。记录患者前哨淋巴结染色情况,分析不同示踪剂的应用效果。结果纳米炭联合亚甲蓝组的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均高于单一示踪方法(均P<0.05);纳米炭联合亚甲蓝检测的阴性预测值及敏感度最高;3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联合纳米碳组示踪时间均低于亚甲蓝组和纳米碳组(均P<0.05),持续示踪时间均高于亚甲蓝组和纳米碳组(均P<0.05)。结论亚甲蓝联合纳米活性碳混悬注射液示踪能够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识别显影中获得良好的检出效果,且相比于单一亚甲蓝或纳米碳,其示踪时间更短,持续示踪时间更长。

邵书铱,张英[3](2022)在《乳腺癌术后三苯氧胺治疗对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及其诊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苯氧胺(tamoxifen,TAM)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广泛用于乳腺癌术后的内分泌治疗。TAM在乳腺癌组织中表现为雌激素受体拮抗作用,抑制癌细胞生长。在子宫内膜,TAM产生弱雌激素样效应,长期使用可引起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浸润性癌及子宫肉瘤等。乳腺癌术后TAM治疗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危因素有遗传因素、绝经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使用史等。因此,乳腺癌术后进行TAM治疗的患者需密切随访内膜情况。超声检查方便、无创,对内膜的监测意义重大,但假阳性率较高。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检查获取子宫内膜病理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金标准。目前,TAM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下内膜厚度界值尚不明确,对于接受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的适应证也尚无定论。本文综述了乳腺癌术后TAM治疗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并总结TAM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疗进展。

邓润叨,程汐[4](2021)在《血清CA724、HE4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该院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CA724、HE4水平,记录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将患者划分为淋巴结转移组(13例)与无淋巴结转移组(97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血清CA724及HE4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CA724、HE4水平对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估预测效能。结果经术前检查及手术结果显示,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共有1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1.82%;初步比较发生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基线资料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分型为非雌激素依赖型、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为Ⅲ~Ⅳ期、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脉管内癌栓、血清CA724及HE4过表达均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OR>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724及HE4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均>0.800,均有一定诊断效能。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可能与患者肿瘤分型、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脉管内癌栓、血清CA724及HE4水平均有关,尤其是血清CA724及HE4水平,其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评估预测价值。

杨曦,廖秦平[5](2021)在《子宫内膜癌筛查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目前已接近新发妇科恶性肿瘤的50%。2021年美国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66 570例,死亡病例12 940例[1]。2017年英国妇科肿瘤协会发布数据显示,1990—2011年子宫内膜癌发病人数上升了50%[2]。

李冬梅[6](2021)在《子宫内膜癌86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并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为其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从2015年7月—2017年10月在本医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随机挑选出86例,将其作为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进行分组,年龄低于(含)45岁的患者纳入到甲组中,共26例;年龄超过45岁的患者纳入到乙组中,共60例。回顾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的非腺癌占比率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患者对比,乙组患者的浅肌层浸润占比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甲组患者比较,乙组患者的Ⅰ期占比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于年龄超过45岁的患者,年龄在45岁及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分期更晚,非腺癌占比更高,病变程度更为严重,但其多为浅肌层浸润,不能因此判定其预后更差。

赵德珍,何茂兰[7](2021)在《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妇产科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18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活检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研究组采取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对照组采取单纯分段诊刮,从术前术后病理诊断、分期、宫颈受累情况、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比较术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术前分期Ⅰ期、Ⅱ期、Ⅲ期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95%、93.55%和100.00%,对照组术前分期与术后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63.64%、28.57%和54.55%;对照组术前和术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符合率为51.06%,研究组术前子宫内膜癌检出率为93.62%;研究组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期诊断符合率、宫颈受累诊断符合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腹腔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3.33%,研究组为37.31%,两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癌,能更好地观察和了解宫颈受累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同时不会使肿瘤散播风险升高,是一种准确率高且安全的诊断方法。

张博慧,廖予妹[8](2021)在《三维超声联合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联合一次性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108例绝经后阴道流血、异常子宫出血、阴道流液等可疑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采用一次性子宫内膜采集器行子宫内膜采集,同时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将结果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定义为阴性,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定义为阳性。结果 108例患者中,6例子宫内膜取样未成功者。102例患者中良性病变者56例(54.90%),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者46例(45.10%)。与病理学结果比较,三维超声、内膜采集器及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24%(90/102)、93.14%(95/102)和97.06%(99/102)。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100.00%、100.00%和96.43%。结论三维超声联合一次性子宫内膜采集器,在筛查子宫内膜癌中准确性高,并且操作较简便,是筛查子宫内膜癌的良好方法。

林天航,王志强,毛蕾蕾[9](2021)在《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数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8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患者通过宫腔细胞学涂片、阴道B超、分段刮诊、宫腔镜及血糖类抗原125(CA125)等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并明确临床分期。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并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单独双盲阅片。术前有明确病理活检证据证实有肌层浸润及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淋巴结切除术,术前无确凿证据证实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快速冰冻病理活检以确定手术切除范围,术后对切除物行病理活检。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和手术切除物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综合诊断和MRI诊断子宫内膜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析MRI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肌层浸润及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 128例患者中,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56例。术前MRI诊断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符合率为99.22%,明显高于术前综合诊断(89.84%)(χ2=4.305,P=0.031)。术后切除物病理检查术前MRI诊断肌层浸润31例,术前综合诊断肌层浸润29例。术后切除物病理检查肿瘤肌层浸润32例,淋巴结转移21例。术前MRI诊断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术前综合诊断(均P<0.05)。结论 MRI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盆腹腔淋巴结转移较术前综合诊断优势明显,可作为综合诊断后的有益辅助确诊手段,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准确数据。

包灵洁,宁燕,易晓芳[10](2021)在《原发性输卵管癌合并子宫内膜癌3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文中提出原发性输卵管癌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妇科恶性肿瘤的1.0%~2.0%[1]。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占妇科恶性肿瘤的6%~7%[2]。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原发性输卵管癌合并子宫内膜癌极为罕见。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原发性输卵管癌合并子宫内膜癌不到30例,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尚不清楚。本课题组前期收集的108例原发性输卵管癌中有3例合并子宫内膜癌[3]。本文就该3例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加以报道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二、子宫内膜癌与阴道流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内膜癌与阴道流血(论文提纲范文)

(1)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保留生育功能足月分娩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1关于知情选择
    2.2 关于适应证的选择
    2.3 关于治疗方案及治疗期间的病情监测
    2.4 关于多学科协作
    2.5 关于子代健康
    2.6 关于完成生育后的处理

(4)血清CA724、HE4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收集资料
        1.3.2 血清CA724、HE4水平检测
        1.3.3 淋巴结转移诊断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子宫内膜癌患者各项主要资料及血清学指标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回归分析
    2.3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724及HE4水平预测评估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分析
3 讨 论

(5)子宫内膜癌筛查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各国指南中对于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建议
    1.1 欧美国家
    1.2 亚洲国家
2 各国指南中子宫内膜癌筛查部分总结
    2.1 对于筛查年龄的推荐
    2.2 对于筛查人群的推荐
    2.3 对于筛查间隔的推荐
    2.4 对于筛查方式的推荐

(6)子宫内膜癌8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2.1子宫检查
        1.2.2腹腔积液或洗液检查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分期符合情况比较
    2.2 两组宫颈受累情况符合率比较
    2.3 两组术前子宫内膜癌检出率比较
    2.4 两组腹腔积液或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8)三维超声联合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三组患者子宫内膜血流和诊断价值比较
    二、标本的满意度
讨论

(9)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结果
    2.2 术前综合诊断和术前MRI诊断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符合率
    2.3 术前综合诊断、术前MRI诊断及术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情况比较
    2.4 术前综合诊断、术前MRI诊断及术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
    2.5 术前综合诊断和术前MRI诊断子宫内膜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
3 讨论

(10)原发性输卵管癌合并子宫内膜癌3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四、子宫内膜癌与阴道流血(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保留生育功能足月分娩1例[J]. 许民,黄金长,刘晓玉,宋燕,徐敏娟,董显燕.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12)
  • [2]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中不同示踪剂的应用研究[J]. 张伟锋,舒艳,唐克峰,叶挺. 现代实用医学, 2021(12)
  • [3]乳腺癌术后三苯氧胺治疗对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及其诊疗进展[J]. 邵书铱,张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2(01)
  • [4]血清CA724、HE4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J]. 邓润叨,程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23)
  • [5]子宫内膜癌筛查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 杨曦,廖秦平.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12)
  • [6]子宫内膜癌86例临床分析[J]. 李冬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32)
  • [7]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J]. 赵德珍,何茂兰. 慢性病学杂志, 2021(11)
  • [8]三维超声联合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J]. 张博慧,廖予妹.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1(06)
  • [9]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J]. 林天航,王志强,毛蕾蕾. 中国妇幼保健, 2021(21)
  • [10]原发性输卵管癌合并子宫内膜癌3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J]. 包灵洁,宁燕,易晓芳. 中国癌症杂志, 2021(10)

标签:;  ;  ;  ;  ;  

子宫内膜癌和阴道出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