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政府都在争先恐后地进行电子动员

各国政府都在争先恐后地进行电子动员

一、各国政府争相E化(论文文献综述)

朱贵平,施磊[1](2021)在《中美博弈态势下的泰国南海政策》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在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美博弈的广度、深度和烈度都在加剧,而作为具有重要政治、军事、经济和地缘战略意义的南海,不可避免地成为中美博弈竞争的重要角逐场。美国为维持自己在地区的传统大国地位,以"维护在南海的航行和飞行自由"为借口,多次在南海开展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不但助推了南海军事化,更加剧了南海局势的紧张。此外,美国还极力介入和干涉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南海争端,除了组建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围堵中国之外,还积极发展同越南、菲律宾等南海主权声索国的关系,企图形成制衡中国的同盟,导致中美在南海的博弈竞争日益加剧,在影响地区安全的同时,也给地区各国带来了更多的选边站压力。在此背景下,泰国等地区中小国家,为实现自身国家利益最大化,通过施行所谓的"大国平衡"外交策略,把自己塑造成调和地区各种矛盾问题的重要中间变量。在经贸、人文领域深化同中国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在南海、湄公河安全合作等地区安全议题上,泰国出现了"制衡中国"的态度倾斜,企图借助域外势力平抑中国在地区的影响力,让中美等大国在地区形成竞争均势,以达到游离于域内外大国之间"两头讨好"的目的。

查晓艳[2](2020)在《Y轮胎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轮胎作为汽车的重要零部件,轮胎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公路基础建设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轮胎生产国。随着国际轮胎制造产业逐渐向中国转移,中国轮胎市场成为国际化竞争的市场。在近几年,Y轮胎公司在国内面临着众多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的竞争和挑战。在日趋激烈和快速变换的市场中,消费者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Y轮胎公司应该如何制定符合当前市场的营销策略,从而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赢得市场,保持可持续发展。本论文以Y轮胎公司为基础,分析了Y轮胎在中国市场的宏观环境,分别用PEST(法律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社会因素)和五力分析模型(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潜在的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同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对宏观环境和行业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且指出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借助STP理论对Y轮胎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市场定位。借助4P理论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方面进行优化,并且给出了Y轮胎公司新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步骤与保障。本文通过对Y轮胎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的研究,有利于Y轮胎公司制定未来更符合国内目前市场情况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另外也可以为其他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国内的轮胎企业能够向国外领先的企业学习其先进的营销理念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李晓英,王冬冬,白海龙[3](2019)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公共图书馆智库功能开发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智库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智库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分析了国内智库的构成比例和评价结果,阐述了公共图书馆智库功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对公共图书馆智库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期为今后公共图书馆智库功能的地位提升和我国智库建设事业带来新的启发。

江炅坡[4](2019)在《晚清周汉反教案再研究》文中认为周汉反教案发生在1890年代,前后历时8年,多次引起外交冲突。这是一起在籍士绅反洋教事件,牵涉政治、外交、法律等多方面因素。为了妥善解决周汉案中存在的“两难”情况,清政府相关主办官员仔细斟酌周汉的罪名认定,并多次改变对周汉的处理策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究了周汉反教案的起源问题,认为杨格非(Griffith John,1831-1912)与嘉托玛(Christopher Thomas Gardner,1842-1914)等人所代表的外国势力推动了此案的形成,并促进了湖南反教形象的塑造。在探讨外部因素的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清政府内部的影响因素,深入研究了两湖督抚斗争对清政府转变处理策略的影响。与此同时,本文补充论述了 1892-1898年间中外双方围绕周汉的交涉过程,丰富了周汉反教案的内容。经过论证,本文得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结论,认为陈宝箴逮捕周汉,是在对国内外形势判断后的主动选择,而非迫于英国领事压力的结果,并由此探讨了清政府教案政策的转变问题。此外,本文运用《宁乡大屯营周氏四修族谱》等新材料,探究了周汉的早年经历及其关系网络。这不仅丰富了周汉的人物形象,还有助于理解清政府多次转变处理策略的具体原因。最后,本文还将周汉反教案置于更长的时段进行观察,考察了 1898年代迄今周汉形象的变化过程,借以把握中国近现代思潮变迁的脉络。

王鑫[5](2019)在《世界视域中的延安文艺》文中指出世界视域中的延安文艺在文艺交流和创作实践中开启了一个新阶段。延安时期戏剧、电影、美术、音乐领域所孕育的艺术作品,在开拓了延安文艺形式、承载着延安文化精神的同时,形成了多元化本土艺术资源向世界传播的新方向;在文学实体的双向译介行为之外,延安时期扩展出了“文学旅行”或“观察笔记”等表现形式的“域外作家的延安书写”新路径;1940年代中期以来,丁玲、赵树理、周立波等延安作家的文学作品,在域外学界收获了广泛传播与可观成果,进入了对外输出与域外研究的新高潮。故此,我们可以说,延安时期首次启开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双向、多元、平等的文学交流与对话的新历程。如今,对于世界文学范围的延安文艺形态的研究进行适当清理、重新反思与有效回应,是十分必要的。在文化文学的互动与交汇中,是时候重启对于延安文艺的跨时空与跨文化研究,以期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话语资源有所助益。本文呈“导言”,正文六个章节,“结语”等,分别讨论了“延安文艺在世界的传播与研究成果”、“延安艺术作品在世界的传播与研究”、“域外作家在延安”、“从延安走向世界的丁玲”、“延安重要作家的域外研究”以及“域外延安文艺研究引发的反思与回应”。第一章,将延安时期取得的丰厚的文学成就放置在世界传播与研究的视野中作一概览,从总体上廓清延安文艺的世界传播进程、特征及其所集中的问题。域外学界涉及译介传播与评论研究两大方面,结合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以详实的文献材料为基础,对延安文艺在世界的传播与研究情况,进行体系化的整理、归纳与简述。第二章,关于延安时期取得的多元的艺术成就,以戏剧、电影、美术、音乐四大领域在世界的传播与研究情况为讨论对象,追溯现代以来各艺术领域的发展沿革,以及延安艺术作品在域外引发的反响。择取延安各艺术门类的典型成果作为域外研究的核心内容,诸如歌剧与电影形式的《白毛女》、延安木刻、《黄河大合唱》,力图挖掘延安艺术为世界所带来的新资源。第三章,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来延安的大批域外作家所创作的延安文本,及其触及并自觉传播的延安精神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时空的基本线索论述这批域外的延安文学作品,研讨其中蕴含的叙述主题与审美意味。通过域外观察者的延安叙述,映现出延安精神对其文学观与世界观的深层影响,以此折射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第四章,由于域外学界的丁玲研究成果最为丰富,故而将丁玲的域外研究作为再研究的典型个案,分别论述域外丁玲研究中的“真实性问题”、“两极断裂论”与“情感研究问题”;着重讨论梅仪慈的丁玲研究,在意识形态话语与隐喻书写等方面的新发现;此外,以女性文学研究、作家传记研究与人文心理学研究为视角,力图开掘域外丁玲研究中的新可能。第五章,围绕域外学界对于延安重要作家赵树理与周立波的研究成果展开讨论。分析日本“人民文学”视野下的赵树理,以及日本延安文艺研究的复杂境遇;并在“声音媒介”的传播方式与“文化自信”的执着守护中透视赵树理的文学态度。域外学界的周立波研究呈现出不同的评价趋向,针对农民语言与农民意识之间复杂关系的探讨,强化了作家在创作中的主体性延伸。第六章,进一步从理论的层面对域外延安文艺研究进行反思与回应,讨论了“回心型”文学传统与文学“抒情传统”为延安文艺研究所带来的理论资源;进而从“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和延安文艺的“现代性”问题,分析域外延安文艺研究所面临的困境;最后,以“政治与文学二元论”的典型论调为反思对象,从关于文学创作与作者形象意义上的“崇高”概念,揭示出献身革命的延安作家在其自我崇高化历程中的复杂性,并以此重构延安文艺所带来的积极的精神重生与文化重建价值。总之,对于域外延安文艺研究的再研究,需要以关系研究为前提,辩证理解域外研究者的理论尝试与思维局限,反思学界为延安文艺与“政治话语”之间建立的必然关系,将延安文艺从“政治话语”的唯一背景中解脱出来,进而发现延安文艺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所提供的革命文化资源与现代性张力。

张鹏飞[6](2019)在《企业并购对创新的影响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国内并购与跨国并购数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当前,虽然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回暖,但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总体需求萎靡,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经济增速变档、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调整阵痛、矛盾风险高发等特征,这些都迫使中国坚持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创新能力,主动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抢占产业新一轮竞争至高点。以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从宏观的国家层面到微观的企业层面,并购和创新都是刺激经济改革前行的强有力因素,同时企业并购也是促进创新的重要方式。并购作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外部途径,可以较为迅速地获得目标企业所拥有的知识技术,并与企业自身的资源相结合,发挥协同互补的作用。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市场的作用和地位愈发重要,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立足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紧紧抓住并购与创新两大热点,在现状分析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企业并购对创新的影响,并且深入分析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影响企业创新的机理,揭示并购的创新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收集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并购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从创新的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考查并购前后企业创新水平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并购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企业创新有显着的积极作用;而且跨国并购在发生后对企业的专利数量有正面影响;总体而言,跨国并购在创新绩效上的表现优于国内并购。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并购后的创新产出受“效率提升”效应和“垄断势力”效应正负两种作用机制的共同影响:并购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转移知识基础提高企业的专利数量,并购带来的市场势力和财务负担会减少企业的专利数量;而企业并购后的创新投入未受到负向机制的影响,在正向机制的作用下,企业的研发支出持续上升;跨国并购没有提升企业的本土市场势力,其所受负向机制的影响小于国内并购,因此跨国并购的创新效应更为有效。

陈若萱[7](2018)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文中认为台湾地区的无线电视事业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戒严”时期形成了台视、中视和华视三足鼎立的无线电视格局。“解严”之后,随着政策的改变,第四家无线电视公司民视成立,公共电视独立建台并开播。2000年民进党上台之后,对台湾无线电视的格局进行了较大调整,“党政军”退出三台、媒体改革等成为无线电视媒介在“绿色执政”之后的关键词。本文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为研究主体和中心,借鉴制度变迁理论,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主要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史”的维度,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采用案例比较研究和比较历史分析结合的方法,将历史研究与制度研究相结合,把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作为台湾历史现实的产物,并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其宏观历史脉络,分析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二是“论”的维度,力求与史结合,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作批判性考察,关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历史发展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外生性变量、内生性变量和行动者等因素,研究这三个变量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综合影响;关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其变迁轨迹及变迁类型。在研究方法上,笔者借助深度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法等方法,访谈多名台湾电视媒体业界人士、学界人士和政界人士,并对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和公视五家无线电视台及部分有线电视台进行观察,使研究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台湾无线电视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制度变迁。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首先,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本研究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对其进行分析,这是新制度经济学与新闻传播学相结合的创新尝试,丰富和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其次,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以史为鉴,对未来两岸电视媒介发展乃至政策制定有所帮助。本研究力求能为促进“一国两制”的中国新闻事业提供参考,在促进未来两岸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合作的基础上,增进两岸电视媒体的理解与互信,促进华文电视媒体共同发展。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梳理理论及综述文献,讨论本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等。第二章为“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51-1987),介绍了“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建立概况,本章梳理了在国民党严格的威权统治之下,以商业运营制度建立无线电视,台视、中视和华视三家无线电视台先后成立的过程,分析了“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三章为“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87-2000)。本章梳理了“戒严”令解除之后,媒体产业开始快速发展时,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发展的情况;分析“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四章为“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2000-2017)。本章梳理了民进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民众对所谓民主的需求愈加强烈,台湾无线电视媒介随之发生的变化;分析了“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五章为结语: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变迁分析与媒介批判,笔者对每一阶段的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进行总结,得出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形成、制度变迁类型、各因素的影响模式和变迁全程的路径依赖作用等四条结论,并对政治力量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中的负面作用进行批判反思。经过研究,笔者发现,台湾无线电视的诞生源于政治制度的推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的制度变迁模式表现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并行。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过程中,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发挥交互作用,政治、经济与技术因素是外生性因素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因素;行动者之间成本和收益的不均衡成为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非正式约束对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产生强大作用,政治、经济等因素常以非正式约束的形式对实施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在选题、研究内容和视角及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性,首先,本文填补了台湾电视相关研究的空白,采用最新的数据和资料,记录了台湾无线电视转型的重要时期;其次,本文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使研究具有较强逻辑性,运用制度制度变迁理论,对史料进行创新性的逻辑思考,是台湾电视史研究的一次创新;最后,本文通过深度访谈、观察法等质化研究方法,获得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克服了大陆的台湾研究往往缺乏第一手资料的缺陷。

陈冠豪[8](2018)在《数据开放中的症结问题研究 ——基于文献的词表构建和语句的自动提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的产生、采集和存储量在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参与下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据开放的概念应运而生。数据开放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能够较方便地获取他人的数据,并对其使用和分享。数据开放增强了社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降低了有用经验传播和重复使用的难度,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促进作用。数据开放在我国的推行相对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仍然进展缓慢,数据在开放进程中受到各种各样问题的阻碍,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数据进一步得到开放。但究竟有哪些问题,由何人、如何来解决,正是本文拟解决的问题。数据开放的目的是更好地利用数据,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个生态系统,数据不仅需要公开,还需要在生产、采集、分析、应用各个环节的顺畅流动,同时又不断产生。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会阻碍数据的流通传播和分析利用。因此需要对数据开放的问题进行分类,从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经过数据开放文献的查阅和分析,我们发现很多研究包含着数据开放问题方面的讨论,但这些讨论比较分散,需要进行归纳与整合。为了对大量数据开放文献进行比较系统的问题和挑战方面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从文献中提取数据开放领域问题的提取框架,该框架应用了词表构建、word2vec模型、点互信息计算方法等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最终,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并在此的基础上,根据该框架实现了数据开放文献的问题句提取。本研究是在管理领域进行的技术应用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句提取流程框架和将word2vec与PMI相结合的问题句提取算法,能够应用到其他领域的问题相关研究中。问题句提取的结果可以应用到数据开放问题的理论研究中,从而达到完善数据开放制度和提升管理实践的目的。

余媛媛[9](2017)在《遗产的累叠与生长—(斯里兰卡)圣城康提的民族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容器,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社会经济文化景观,它反映了城市居民的生存状态。特别是有历史和故事的古城,它们是历史文脉的延续,它们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是维系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人们的精神纽带,展现了现代人的生活景况和生命境遇。斯里兰卡的康提就是这样有着历史和故事的古城。它曾经是斯里兰卡最后一个康提王朝的首都,现是斯里兰卡的第二大城市。它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和动人心魄的故事,以及供奉着释迦牟尼涅盘之后而得的一颗臼齿舍利。在斯里兰卡,佛牙是斯里兰卡正统法权和王权的象征。这里积淀了人类在城市规划、建筑、雕刻、绘画,以及音乐、舞蹈等诸方面的才智,因而被视作重要的文化遗产,于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文一共有六个章节,文章首先对于遗产和城市分别进行了梳理,对于城市的内涵以及城市和周边的关系进行分类;对于遗产的内涵、分类,以及三种遗产的辨析与关联分别进行阐述,继而为后文提出的观点做理论的铺垫。提出斯里兰卡的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累叠。在时间推移的同时,遗产累叠也伴随着地点的变化。虽然文化核心之前所在的阿努拉达普勒古城、波隆那努瓦古城等地发展停滞,僧伽罗王朝的历史时钟停在了康提,但遗产的累叠并未消亡,它在康提通过人们的仪式实践和日常实践继续得以传承、发展、沉淀。因此,康提成为斯里兰卡遗产累叠和生长的交界点。在康提,人们守护着佛牙舍利和被历史与社会挑选出来累叠至今形成的文化遗产,城村之间除了双反哺的经济活动,人们对于遗产的供养和实践亦是这座古城生长的精髓之所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圣城康提是具有多重吸引的遗产旅游资源。从某种角度而言,城虽然是人类文明的容器,但这一容器并非一成不变的,这容器会随着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发生改变,而圣城康提正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见证了这一改变的过程,在现代语境中它作为斯里兰卡人的遗产不断的在累叠和生长。

石晓峰[10](2017)在《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产权性质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债务融资是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帮助企业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对于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文献主要是从制度环境、公司特征、公司治理等方面寻找影响债务融资的因素,鲜有文献探讨非正式制度因素对债务融资的影响。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影响日益重要。已经有大量的案例表明媒体关注可以对企业的债务融资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蓝田事件和獐子岛扇贝事件,但是尚未有学者系统探讨媒体关注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机理。本文以2010年至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金融机构视角从媒体正面报道和媒体负面报道两个维度出发,尝试揭示媒体关注对企业的融资约束、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产权性质差异做了深入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媒体正面报道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而媒体负面报道则会加剧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媒体正面报道对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缓解程度大于非国有企业,而媒体负面报道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融资约束的影响并不存在显着差异;其次,媒体正面报道会增加企业的长期债务比例,而媒体负面报道则会减少企业的长期债务比例;媒体正面报道提高非国有企业长期债务比例的程度大于国有企业,而媒体负面报道降低国有企业长期债务比例的程度大于非国有企业;最后,媒体正面报道可以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而媒体负面报道则会增加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媒体正面报道降低非国有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程度大于国有企业,而媒体负面报道增加国有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程度大于非国有企业。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点:(1)构建了媒体关注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Heckman两阶段模型,揭示了不同性质媒体关注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机理,探索了不同产权性质情况下的影响差异。首先,本文借鉴Heckman(1979)的两步估计法,构建了媒体关注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Heckman两阶段模型,这为后续媒体关注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其次,本文从媒体角度出发证实了媒体关注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为媒体在资本市场发挥信息中介和治理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丰富了融资约束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也为政府监管部门出台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方针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最后,本文揭示了媒体关注对不同产权性质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差异,提示后续研究必须要重视企业产权问题在融资约束中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构建了媒体关注影响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Logit回归检验模型,实证揭示了不同性质媒体关注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效应,探索了媒体关注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差异。一方面,本文丰富了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拓展了债务期限结构的研究范畴,完善了国内外关于媒体关注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相关研究,证实了媒体关注会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产生显着的影响。另一方面,本文还拓展了不同产权性质情况下媒体关注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机理,为学者们后续深入研究非正式制度因素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可靠的经验证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3)构建了媒体关注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理清了不同性质媒体关注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机理,并基于产权性质差异做了探索性分析。一方面,本文从媒体关注视角出发,开辟了债务融资成本研究的新视角,拓展了传统债务融资成本的研究范畴,这为后续深入研究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文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本文分别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来弱化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检验结果发现论文研究结论较为可靠,这为后续从媒体视角研究债务契约的文献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研究工具。

二、各国政府争相E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各国政府争相E化(论文提纲范文)

(2)Y轮胎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基本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STP理论
        2.1.1 市场细分
        2.1.2 目标市场
        2.1.3 市场定位
    2.2 4P理论
        2.2.1 产品策略
        2.2.2 价格策略
        2.2.3 渠道策略
        2.2.4 促销策略
第3章 Y轮胎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3.1 Y轮胎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3.1.1 法律政策因素
        3.1.2 经济因素
        3.1.3 科技因素
        3.1.4 社会因素
    3.2 Y轮胎公司的行业环境分析
        3.2.1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3.2.2 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3.2.3 潜在的新进入者的威胁
        3.2.4 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3.2.5 同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第4章 Y轮胎公司营销策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公司概况
        4.1.1 公司简介
        4.1.2 公司组织结构
        4.1.3 公司主营业务
        4.1.4 公司经营业绩
    4.2 Y轮胎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现状及问题
        4.2.1 市场定位现状及问题
        4.2.2 产品现状及问题
        4.2.3 价格现状及问题
        4.2.4 渠道现状及问题
        4.2.5 促销现状及问题
    4.3 Y轮胎公司市场营销策略问题产生的原因
        4.3.1 市场定位不够准确
        4.3.2 产品种类少且售后服务不完善
        4.3.3 缺乏科学的定价机制
        4.3.4 营销渠道缺乏创新
        4.3.5 促销推广和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第5章 Y轮胎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5.1 改进产品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定位
        5.1.1 市场细分改进
        5.1.2 目标市场选择
        5.1.3 市场重定位
    5.2 优化营销策略的选择与具体内容
        5.2.1 产品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第6章 Y轮胎公司市场营销优化策略的实施及保障
    6.1 Y轮胎公司市场营销优化策略实施的步骤
    6.2 Y轮胎公司市场营销优化策略实施的保障
        6.2.1 人力保障
        6.2.2 资金保障
        6.2.3 技术保障
        6.2.4 制度保障
第7章 结论
    7.1 论文总结
    7.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7.2.1 论文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3)“一带一路”视域下公共图书馆智库功能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视域下公共图书馆智库功能的发展现状
2“一带一路”视域下公共图书馆智库功能发展的有利因素
    2.1“一带一路”政策优势
    2.2 公共图书馆智库自身优势
3“一带一路”视域下公共图书馆智库功能发展的不利因素
    3.1 外文资源欠缺且科研团队分散
    3.2 馆藏“E”化不完全且智库开放度不够
    3.3 公共图书馆智库功能核心影响力的提升机制不完善
    3.4 数据安全环节薄弱
4 公共图书馆智库功能开发利用的优化方案
    4.1 整合优化科研人员
    4.2 优化数据库运行模式
    4.3 完善提升机制以增强智库核心竞争力
    4.4 建立健全安全数据指数定级
5 结语

(4)晚清周汉反教案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周汉反教案的调查与交涉(1890-1891)
    第一节 长江教案期间的外国舆论
    第二节 杨格非追查教案的发现
    第三节 列强眼中的周汉反教案
第二章 周汉与宁乡周氏家族的关系网络(1390-1903)
    第一节 宁乡周氏家族的早期发展(1390-1850)
    第二节 湘军与周氏家族的际遇(1850-1903)
    第三节 周汉的早年经历及其人脉(1861-1890)
第三章 周汉反教案的处置(1891-1892)
    第一节 “从缓察办”策略的出台
    第二节 两湖督抚的权力斗争
    第三节 恽祖翼赴湘查办结果
第四章 周汉反教案的后续交涉(1892-1898)
    第一节 英法领事赴湘事件
    第二节 反教风波之后的湖南、周汉与周氏家族
    第三节 周汉案的后续交涉与落幕
第五章 周汉形象的符号化及其流变(1898-2018)
    第一节 排外旧党与湖南维新期间的周汉形象(1898-1900)
    第二节 反教士绅与清末民初的周汉形象(1900-1930)
    第三节 1930年代以降的周汉形象变化(1930-201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周汉的评论资料辑录(1898-2018)
附录二 周汉生平大事年表
作者简介

(5)世界视域中的延安文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选题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概念界定
第一章 延安文艺在世界的传播与研究成果
    第一节 延安文艺的世界译介与交流概观
        一、延安文艺作品在世界的译介情况
        二、本土作家与延安文艺的世界传播
    第二节 延安文艺在世界的研究概况
        一、延安作家作品在世界的研究成果
        二、海外的中国文学史出版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延安艺术在世界的传播与研究
    第一节 延安戏剧在世界
        一、30-40年代中国戏剧的发展与变革
        二、域外作家笔下的延安戏剧
        三、杰克·贝尔登笔下的《白毛女》
        四、德克·博迪笔下的歌剧《白毛女》
        五、歌剧《白毛女》在世界
    第二节 延安电影在世界
        一、30-40年代中国电影的沿革与变迁
        二、抗战电影的域外传播
        三、域外电影人在延安
        四、延安电影的发展
        五、《白毛女》的域外传播与接受
    第三节 延安美术在世界
        一、中国共产党美术事业发展
        二、中国美术作品的早期域外传播
        三、抗战木刻在世界
        四、中国革命木刻对日本的影响
    第四节 延安音乐艺术在世界
        一、中国共产党音乐事业的发展
        二、《黄河大合唱》的域外传播与接受
        三、延安革命歌曲在世界
        四、延安音乐思潮对日本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域外作家在延安
    第一节 书写延安的域外视点与研究现状
        一、书写延安的三个维度
        二、域外延安书写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美国作家的延安书写
        一、第一阶段:1936-1939
        二、第二阶段:1939-1949
    第三节 其他域外作家的延安文本
        一、其他域外记者的延安文本
        二、其他国际友人的延安文本
    第四节 不同时空下的域外延安书写
        一、各民主根据地与解放区的域外书写
        二、延安时期前后的域外书写
    第五节 域外延安文本的文化意蕴
        一、域外延安文本的创作背景与文化缘起
        二、域外延安文本的文学与文化价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延安走向世界的丁玲
    第一节 丁玲作品研究与译介述评
        一、丁玲的创作与本土研究述评
        二、丁玲作品的域外译介与研究概况
    第二节 域外丁玲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
        一、真实性问题:作者与人物
        二、两极断裂论:文学创作“转向”
        三、情感研究:政治追求与爱情追求
    第三节 梅仪慈的丁玲研究
        一、“意识形态”再认识及其局限
        二、“冲击—反应”论的移植和再造
        三、“隐喻”书写:疾病与空间
    第四节 域外丁玲研究的其他可能
        一、女性文学研究与丁玲小说研究
        二、作家传记研究与丁玲的政治生涯
        三、人文心理学研究视角下的丁玲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要延安作家的域外研究
    第一节 赵树理研究在世界
        一、赵树理作品的域外译介与研究概况
        二、海外赵树理研究的主要话题
        三、日本“人民文学”视野中的赵树理
        四、“听觉”与“声音”媒介视野下的文学传播
        五、作为“文化自信”守护者的赵树理
    第二节 周立波研究在世界
        一、周立波作品的域外译介与研究概况
        二、域外周立波研究的不同趋向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域外延安文艺研究引发的反思与回应
    第一节 域外延安文艺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一、“回心型”文化与延安文学
        二、“情本体”与“抒情”传统
    第二节 域外延安文艺研究的“损耗”与局限
        一、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
        二、“现代性”复杂而单一的面孔
        三、文化差异与接受误区
    第三节 域外延安文艺研究的思考与回应
        一、“政治与文学二元论”与“冲击—反应”论
        二、“想象的共同体”与“崇高”
        三、“崇高”与崇高化自我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企业并购对创新的影响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国内并购与跨国并购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框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并购的相关理论
        2.1.1 并购的概念
        2.1.2 并购的动因理论
        2.1.3 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的表现比较
    2.2 企业创新的相关理论
        2.2.1 创新的概念
        2.2.2 创新的绩效
    2.3 并购与创新的相关理论
        2.3.1 创新驱动型并购的知识转移模式
        2.3.2 跨国并购和国内并购的创新效应
    2.4 文献综评
第三章 中国企业并购现状分析
    3.1 中国企业并购多维度考查
        3.1.1 并购交易规模
        3.1.2 并购行业结构
        3.1.3 并购地域分布
        3.1.4 并购事件类型
    3.2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情况
        3.2.1 上市公司并购现状分析
        3.2.2 上市公司并购特征
第四章 并购的创新效应理论分析
    4.1 企业创新机理:基于Arrow模型
    4.2 并购影响创新的理论基础
    4.3 并购影响创新的机理:国内并购与跨国并购
第五章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计量分析
    5.1 模型选取及相关说明
        5.1.1 倾向得分匹配法
        5.1.2 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
    5.2 样本和变量的情况
        5.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2.2 变量的定义及说明
        5.2.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 结果分析
        5.3.1 单位根检验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匹配的平衡性检验
        5.3.4 时间变化趋势
        5.3.5 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结果
    5.4 稳健性检验
        5.4.1 安慰剂检验
        5.4.2 替代变量
        5.4.3 行业控制
        5.4.4 固定效应模型
第六章 拓展性研究
    6.1 机制验证
        6.1.1 国内并购对创新的影响机制
        6.1.2 跨国并购对创新的影响机制
    6.2 进一步分析
        6.2.1 分行业讨论
        6.2.2 分企业所有制讨论
        6.2.3 分融资能力讨论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小结
    7.2 建议与启示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1.1.3 基本概念界定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
        1.2.2 搜集资料的方法
        1.2.3 研究意义
        1.2.4 研究框架
    1.3 理论梳理与文献综述
        1.3.1 理论梳理
        1.3.2 文献综述——台湾电视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51-1987)
    2.1“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2.1.1 试水电视业:教育电视台的成立
        2.1.2 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台视
        2.1.3 中视:率先播出彩色节目
        2.1.4 华视:突出教育节目特色
        2.1.5 公共电视节目的草创
    2.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2.2.1“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2.2.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2.2.3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2.3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2.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2.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 “解严”之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87-2000)
    3.1 “解严”之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3.1.1 台视、中视和华视:进入激烈竞争时期
        3.1.2 民视的成立:反对党“发声”,打破无线三台“三足鼎立”格局
        3.1.3 公视:漫长的筹建之路
    3.2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3.2.1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3.2.2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3.2.3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3.3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2000-2017)
    4.1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4.1.1 商业无线电视台的重组
        4.1.2 公广集团版图的扩充
    4.2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4.2.1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4.2.2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4.2.3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4.3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5. 结语: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变迁分析与批判
    5.1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2 “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3 2000年“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4 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反思与批判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访谈人物列表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其他作品发表情况
后记

(8)数据开放中的症结问题研究 ——基于文献的词表构建和语句的自动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研究现状和相关技术评述
    2.1 数据开放问题研究现状
    2.2 问题发现研究现状
    2.3 文档自动摘要
    2.4 词表构建
    2.5 情感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问题句提取系统构建与实验设计
    3.1 相关模型概念
        3.1.1 N-Gram
        3.1.2 Word2vec
        3.1.3 点互信息
    3.2 文本预处理
    3.3 词表构建
        3.3.1 基于Word2vec构建问题词表
        3.3.2 基于PMI构建问题词表
    3.4 问题句提取
    3.5 实验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问题句提取系统实现与效果评估
    4.1 模型参数调整
    4.2 问题句提取的效果评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开放问题研究
    5.1 数据开放问题的定义
    5.2 数据开放问题整合与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结论
        6.1.2 创新点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遗产的累叠与生长—(斯里兰卡)圣城康提的民族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城市与遗产
        二、遗产与旅游
        三、斯里兰卡文化遗产的研究
    第三节 田野概况
        一、田野过程
        二、田野点介绍
    第四节 研究思路
        一、主要思路
        二、主要内容
        三、创新和不足
        四、后续推进
第二章 遗产的累叠
    第一节 遗产累叠的背景
        一、族群溯源
        二、族群符号
        三、族群特征
        四、族群文化
    第二节 遗产累叠的岩层
        一、迁都的重要城市
        二、文化三角的顶点
    第三节 遗产累叠的方式
        一、阿努拉达普勒古城
        二、古城波隆那努瓦王宫遗址
        三、圣城康提
        四、其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累叠和生长的交界点:遗产在仪式中的实践
    第一节 佛牙的背景
        一、圣之源起:佛牙与佛牙寺
        二、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三、逆境中的坚守
    第二节 佛牙寺的遗产化过程
        一、历史的累叠
        二、神圣空间的分层
        三、朝圣旅游-观光旅游背景下的佛牙寺
    第三节 遗产的实践
        一、康提佛牙寺的仪式概况
        二、佛牙寺Thevava仪式记录
        三、佛牙节
    第四节 寺-城-村的供养与共生
        一、寺-城-村的图景
        二、边界的扩展:旅游背景下城的生长
        三、单向维度至联动共生的衍化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累叠和生长的交界点:遗产在生活中的实践
    第一节 维瓦泰纳概况
        一、人口信息
        二、受教育程度
        三、职业分布
    第二节 亲属称谓和社区结构
        一、亲属称谓
        二、社区结构
    第三节 遗产传承者(主体)的实践
        一、当代水的系统
        二、物(食物)的供应系统
        三、人的系统
        四、人与自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旅游人类学视域下的遗产生长
    第一节 生长背景:中斯三部曲
        一、中斯古代关系
        二、近现代关系的复兴——拉贾帕克萨时代
        三、后拉贾帕克萨时代——瓶颈
    第二节 中斯“旅游外交”的人类学研究
        一、“他者”眼中的“我者”——斯里兰卡“智库”的研究
        二、第三人视角的“我者”与“他者”
    第三节 遗产的生长:“一带一路”中遗产旅游的反思
        一、中国式的“古城”观光
        二、现代语境下的出境游
        三、旅游与民间外交的探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圣城康提遗产累叠的形态及其关联
    第二节 古城生长的机理:遗产累叠的特征
        一、生成过程:圣物-圣城
        二、养育机制:神话-实践
        三、传承动力:信仰-仪式
    第三节 遗产在累叠中的生长
        一、遗产主体的生长:文化自觉
        二、遗产空间的生长:文化边界
        三、遗产价值的生长:文化旅游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产权性质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媒体关注
        2.1.2 债务融资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信号传递理论
        2.2.3 声誉理论
        2.2.4 公司治理理论
        2.2.5 媒体治理理论
    2.3 债务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2.3.1 融资约束影响因素
        2.3.2 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
        2.3.3 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因素
    2.4 媒体关注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研究综述
        2.4.1 国外研究综述
        2.4.2 国内研究综述
        2.4.3 研究评述
3 媒体关注影响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实证研究
    3.1 研究问题的提出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设计
        3.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3.2 变量选择与定义
        3.3.3 研究方法选择
        3.3.4 构建Heckman两阶段检验模型
    3.4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3.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4.2 相关性检验分析
        3.4.3 组间差异比较分析
        3.4.4 媒体关注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关系的回归分析
        3.4.5 基于产权性质差异的深入分析
    3.5 稳健性检验
    3.6 本章小结
4 媒体关注影响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问题的提出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
        4.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3.2 变量选择与定义
        4.3.3 研究方法选择
        4.3.4 构建Logit回归检验模型
    4.4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 相关性检验分析
        4.4.3 组间差异比较分析
        4.4.4 媒体关注与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关系的回归分析
        4.4.5 媒体关注对不同产权性质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差异分析
    4.5 采用其他债务期限结构变量的再检验
        4.5.1 构建检验模型
        4.5.2 结果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媒体关注影响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问题的提出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2 变量选择与定义
        5.3.3 研究方法选择
        5.3.4 构建倾向得分匹配模型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4.2 相关性检验分析
        5.4.3 单因素分析
        5.4.4 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回归结果分析
        5.4.5 基于产权性质差异的探索性分析
    5.5 采用其他检验方法的再检验
        5.5.1 构建检验模型
        5.5.2 结果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未来研究展望
    6.4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各国政府争相E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美博弈态势下的泰国南海政策[J]. 朱贵平,施磊.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1(05)
  • [2]Y轮胎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查晓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3)
  • [3]“一带一路”视域下公共图书馆智库功能开发利用研究[J]. 李晓英,王冬冬,白海龙. 图书情报导刊, 2019(07)
  • [4]晚清周汉反教案再研究[D]. 江炅坡. 浙江大学, 2019(01)
  • [5]世界视域中的延安文艺[D]. 王鑫.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6]企业并购对创新的影响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国内并购与跨国并购数据分析[D]. 张鹏飞. 厦门大学, 2019(08)
  • [7]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D]. 陈若萱. 厦门大学, 2018(06)
  • [8]数据开放中的症结问题研究 ——基于文献的词表构建和语句的自动提取[D]. 陈冠豪. 北京邮电大学, 2018(10)
  • [9]遗产的累叠与生长—(斯里兰卡)圣城康提的民族志研究[D]. 余媛媛. 厦门大学, 2017(08)
  • [10]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产权性质视角[D]. 石晓峰.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各国政府都在争先恐后地进行电子动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