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与高校保护

体制改革与高校保护

一、机构改革与高校保卫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白柏[1](2021)在《高校治安管理优化研究 ——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高校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国家人才与社会精英培育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却安全事故频发。我国高校目前“以墙为界”的安全防控模式,在日益复杂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已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保障校园安全。本文对国内外高校治安管理研究进行充分回顾梳理后,立足于协同治理理论与治安领域相关基础理论,构建了以治安管理原则、治安管理主体、治安管理措施和治安管理评估等四大基础要素为核心的高校治安管理体系框架;并依托于个人工作经验,对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治安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对其治安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治安工作特殊性、工作现状进行梳理后,发现其校园治安管理所面临的主要工作问题与成因有:一是外部环境制约方面,包括国内外政治因素与网络环境、社会治安环境复杂、法律法规不健全;二是协同治理建设不足方面,包括协同治理理念滞后、协同治理机制欠缺和整体治安防范薄弱;三是治安工作宣传教育缺失方面,包括高校治安保障各主体对治安工作宣传教育认识不足、高校缺乏专业安全教育的宣传队伍和教职工与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强。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本文高校治安管理体系框架,深入研究讨论了高校治安管理相关举措,具体包括:一是完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二是构建高校多元责任主体协同治理体系,包括培育引导高校治安保障多元责任主体,建立健全高校与地方公安机关协同治理机制;三是构建高校多校区治安管理长效对策,具体包括运行保障对策、安全教育对策、预警分析对策以及工作考核对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学生是年轻有活力的一代,是国家人才力量储备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保障高校校园安全,满足大学生的基本安全需求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同时也是高校工作开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

徐放[2](2019)在《高校保卫部门的治安功能研究》文中指出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校区数量的增多、校园面积的扩大、学生数量快速增长且在校人员成份复杂多样,给本身就存在权责不明的校园治安管理部门带来了更多校园治安管理的行政法争议。通过对无讼网司法案例数据库中的相关案例进行检索和遴选,发现治安管理规范在校园中的适用还存在争议,校内保卫部门职责法律依据不明,以及校园治安管理被动等问题。对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校园安全管理领域立法的比较与借鉴,并结合保卫工作中涉及治安管理的实际情况,探究高校保卫部门在校园治安管理中的作用。回顾校内安保部门建制的历程并提出《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具体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针对实践中警校合作的不同模式进行分析对比,尝试探寻新的高校治安管理方面的警校合作机制,为进一步完善高校治安管理制度提供建议。

詹伟峰[3](2018)在《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高校师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高校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场所,高校安全问题影响广泛,受到社会和人们的高度关注。尽管政府与高校都积极采取了各种提升高校安全管理的措施,但涉及师生的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环境、校园管理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之外,也暴露了高校师生安全素质缺失这一根本问题。安全素质缺失的根源还在于高校安全教育不够系统、深入、有效。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安全教育体系迫在眉睫。本研究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系统的要素、特征与动力三个角度对高校安全教育进行分解,通过对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和缺陷的分析,对境外高校安全教育先进经验进行阐释和借鉴,以构建新时期我国高校安全教育体系。从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来看,局面可谓复杂。尽管各高校在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付出较多,也在不断改进,但从整体性、开放性、协同性、层次性各方面来审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改进空间。本研究基于丰富细致的实证研究,通过对境外四所高校的实地考察、调研访谈,对国内六所高校的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调研访谈,在此基础上获取大量数据和有效信息,对国内外高校安全教育有一个总体把握与评估,进一步提炼出有益经验做法及不足之处。从系统角度来看,境外高校则在安全教育方面先于我们作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如在整体性上,教育内容完善,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协同性上,内部协调顺畅,构建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在开放性上,教育形式多样,形成了有力的校内外联动机制;在层次性上,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丰富的探索。这些探索及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供国内高校参考与借鉴,可根据我国及各高校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借鉴,去粗取精、博采众长。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优化安全教育系统的要素,完善安全教育系统的特征,强化安全教育系统的动力,扩大安全文化的影响等四个方面的措施,以期对我国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邓宁[4](2018)在《美国高校校园警察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回顾美国高校校园警察的发展历程,考察美国校园安全治理的主体即美国高校校园警察的相关制度安排,来分析美国高校的安全是如何得到保障的,并从中找到适合我国高校校园安全建设的可借鉴之处。全文以高校的发展和安全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综合借鉴运用多种学科研究方法,着力从美国高校校园警察的发展历程、校园警察的机构设置、人员构成与管理、校园警察职能与运作以及对中美高校安全治理的比较等方面展开论述,试图比较清晰地呈现美国高校校园警察的全景并给予较为深入的系统解构。本文力图回答好三个问题:(1)美国高校安全治理机制演变的内在逻辑是什么?(2)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制度具体安排及其运行是怎样的?(3)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制度对我国高校校园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有何可借鉴之处?美国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经历了从高校安全教师兼职自治治理、市校合作治理到校园警察治理模式的演变,这种演变是美国高校为满足自身安全需求,经过与地方政府、警察机构在治安力量配置自主权、执法权、高校自由保障、专业性以及工资支付方面的长期博弈权衡而形成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既符合大学自治的内在治理结构,又是学术自由的必然要求。我们认为,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从教会大学逐步向现代大学发展历程中,校园安全治理的模式也随之不断变化更迭。殖民地时期市政警察尚未创建或处于创建时期,而具有教会背景的美国高校数量少、规模小、安全需求少,高校管理者足以自行解决安全问题,且在校园安全方面享有较大的自主性,因此大多采取自治模式;自美国建国至上世纪中叶,美国高校在赠地运动的推动下发展迅速,数量多、规模大,随之出现的犯罪等恶劣治安状况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市政警察所具有的执法权和专业性能够更好地处置高校犯罪行为,继而这种治理效果好且节省治安费用的市校合作模式受到了高校管理者们的青睐;自上世纪中叶以来,现代大学越来越强调学术自由、师生自由,原有的市校合作模式局限性越来越大,为了避免市政警察干预这些权力,此时,既能完全听命于校方又享有执法权和专业性,同时还能保障高校自由的校园警察模式成为了一个合理的选择。至此,校园警察作为一种新的高校安全治理模式正式而广泛地登上了历史舞台。作为美国高校校园安全治理模式的最佳选择,从联邦立法到州立法都赋予了校园警察明确的法律地位,美国联邦立法和州立法的分权使得校园警察制度适应性好、创新度足以及竞争性强。联邦立法和州立法使得有关校园警察的立法条款能够在宏观和微观角度都得以很好的实施,各州之间的差异性和创新性又为整个国家校园警察制度安排的合理性提供保证,立法中的分权则使得各州在校园警察立法方面展开竞争提供可能性,也为美国高校校园警察法律的逐步完善提供了基本的驱动力。美国高校校园警察机构建立之时就以市政警察机构为母版,也采取官僚结构,实行官僚化,其科层设置及相关制度安排符合理性官僚的基本特征,能够极大地提高组织效率并将合理化发挥到极点,同时也使得校园警察的价值理念能得到较好的实施。激励相容的管理制度设计给校园警察制度带来勃勃生机,无论是在警员的选拔、培训、晋升和薪酬设计上,都能够使得作为代理人的校园警察较好地实现了作为委托人的大学的要求,并且还可以很好地解决警察权与大学学术自由之间的矛盾。美国高校校园警察机构具有与市政警察机构相似的执行法律、维护秩序和服务的职能之外,还特别突出安全教育的职能,校园警察更倾向于扮演学校公仆的角色,随着美国反恐国策的实施,校园警察偏重于战士的角色日益突出,这和美国整体的警务改革趋势相趋同。通过对于美国高校校园警察的研究以及中美高校安全治理的综合比较,可以看到,我国高校的安全治理是伴随着社会法治建设的进程而发展,开始迈入了法治化的轨道,但以法治理的权威性较低、可操作性较差。究其原因,在于我国高校保卫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明确,体现在制度安排上,势必会造成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管理和职能运作等方面不顺畅,进而直接影响到高校校园的安全治理效率。研究认为,要提高我国高校校园安全治理水平,需完善和改进高校校园安全立法,努力实现安保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培育和发展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的价值理念。通过上述措施,尽快促进我国高校安全治理质量的提升,为高校的育人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安全基础保障。论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国内目前尚无对于美国高校校园警察的系统研究,本研究从一个较为全面的视角考察了美国的校园警察。(2)目前有关美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多集中在高等教育立法、大学治理等方面,关于校园安全方面的研究较少。校园警察是维护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安全与秩序的中坚力量,对促进高等教育机构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对美国高校校园警察的研究,是对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丰富和补充。(3)校园警察在实践中的“双边缘人”角色(大学中的非教学科研人员和警察中的非主流警种),也决定了校园警察在主流研究中的“边缘人”角色,但这也正构成了本文的研究动机和重点。(4)在研究方法上,前人多从法学、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美国高校校园警察,本研究综合了法学、警察学、教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力图对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做出较为全面的剖析和认识。

李革伟[5](2016)在《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保卫工作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高校保卫部门作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高校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阵地的可靠保障。但是,我国高校的保卫工作面临着国际国内复杂局势的影响,存在着人身伤害、财物受骗、精神疾病和自杀等等诸多问题,给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些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原理来分析,是高校保卫工作机制的问题,是保卫部门在高校组织机构中所处位置和职权(尤其是执法权)问题,是我国立法不够完善的问题。高校保卫需要改革完善,需要法律的支撑和新的工作机制建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推进实施,为我们研究解决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提供了视角。在依法治国视域下,深入研究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改变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基本现状,综合解决各方面问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服务于我国的思想文化教育事业。结合国内一些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者和国外关于高校安全保卫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工作调查、经验总结研究等方法,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其中论文的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研究部分,主要是阐述高校保卫工作和依法治国理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国家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依法治国理念逐渐向教育领域渗透,高校保卫工作以其不同于其他教育层次的特殊性和在国家发展和保障社会安全稳定方面的重要性,也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用法治精神指导高校保卫工作的方向。一方面,研究分析高校保卫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这是本文研究的必要之处,说明了高校保卫工作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结合依法治国理论,从依法治国理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得出法治对高校保卫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对解决当前高校保卫工作中的难题,研究探讨新型高校保卫模式起着保障和促进作用。高校保卫工作研究结合依法治国理论,以法律思维和视角作为突破口,这是本文研究的角度,也可以说是一个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分析高校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通过从国际国内局势、改革转型期的矛盾冲突、高校快速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四个方面分析当前高校保卫工作面临的形势,说明当前我国的高校保卫工作在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和高校安全防范和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难度以及责任。接着,本文分别从保卫部门开展工作情况、高校安全保卫队伍情况、技防建设情况和校园周边环境情况四个大的方面具体分析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出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保卫工作缺少国家立法支撑,缺失执法权,导致保卫部门地位尴尬、处理校内纠纷案件束手无策,造成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无力,点明了高校保卫执法权和国家出台校园安全保卫立法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研究解决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对策及措施,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第一,出台安全立法。校园安全立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对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和推行对校园安保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性意义,高校保卫工作应借鉴国外高校立法,加快我国高校安全立法。第二,推进依法治校。第三,立足国情,借鉴国外高校保卫制度,改革高校保卫制度。这是解决当前我国高校保卫工作存在问题的必然要求。第四,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驻校警察+高校内保+专业保安”高校保卫模式,具体是:改革高校公安体制,建立高校驻校警察制度;推进高校内保建设,加强内部治安防范;引入社会专业化保安队伍,发挥社会力量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依法治国的视野研究高校保卫工作,建议通过国家立法,明确高校保卫部门、公安部门以及社会化保安的权责地位,解决各项保卫工作有法可依的问题。建议在国家既定的政治体制内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警察驻校参与校园安保的模式,以解决保卫部门执法权缺失的问题。通过研究,以期对政府、各级部门和高校领导进行决策,进一步推进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科学发展,促进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汤自军,付理丽[6](2016)在《论高校保卫机构的法律定位》文中认为高校保卫机构和公安机关拥有相似的职能,有关高校保卫机构是否需要具备公安机关属性的探讨、改革一直在延续。各地各校改革进程的差距和法律规定的不明确性致使高校保卫机构的法律定位至今没有明确。现行行政规章相关规定中,有关高校保卫机构的权力来源、行使的主要职能等内容都表明,高校保卫机构的正确法律定位应是高校内部的职能部门。这种定位既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潮流,也符合依法治教的本质要求。

王铜[7](2013)在《行政法学视域下公立高校保卫机构的权能分析》文中提出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有保卫机构。高校保卫机构是高校的重要内部管理机构,是高校行政权力对外行使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同时由于业务需要、历史等原因,高校保卫机构又与地方公安机关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在高校内部行使一定的警察权力。长期以来的复杂的领导关系,使得人们在判断高校保卫机构的权力来源、权力属性上有一定难度。另外目前高校正处于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中,随着“依法治校”理念的提出,高校保卫机构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过渡阶段。本文希望用行政法学的视角对我国公立高校保卫机构的权力和职能进行分析,以解决实际问题并找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保卫机构未来改革发展方向。论文将采用理论联系实际、文献分析、比较等方法对高校保卫机构的权力、体制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从法学角度来剖析高校保卫机构的管理行为。本文分共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结合行政法学中行政授权、行政委托等基本理论对高校保卫机构的权力进行分析;第二部分,联系实际通过调查走访分析高校保卫机构的现有职能和权力运行的实际情况;第三部分,从法学角度以实现高校保卫机构权力运行法治化为目的,针对现状提出建议并对未来高校保卫机构改革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王毅[8](2012)在《我国高校保卫机构法律地位及改革方向》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为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法治标准,我国高校公安保卫机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体制改革。其目的是在我国现行法制框架内,贯彻“政事分离”的原则,改变过去高校公安保卫机构即作为高校职能部门又作为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机构的双重领导模式,进一步理顺关系,通过改革原有高校公安机构和保卫机构机制,强化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在借鉴国际上部分国家针对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所建立的已经成熟的安全保卫制度的基础上,我国部分地区也进行了高校公安保卫机构试点改革,在制度建设、职能完善、机构改革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因改革试点中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改革缺乏统一有效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做指导、政事分离不彻底、领导体制混乱、高校公安和保卫机构职责权能界限不清、相互扯皮推诿等问题,以致未能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本文旨在对我国高校公安保卫机构的发展历程、法律地位、我国和国外高校公安保卫机构的改革、当前高校公安保卫机构面临的新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上,试图探寻一条更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公安保卫机构改革之路。本文中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1、高校公安保卫机构。这是历史形成的通俗叫法,包括了高校公安机构和高校保卫机构二者,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二者在职能、权力、任务等方面完全一致,只是在不同的地区部分高校的叫法不同,延续了上世纪90年代前的称谓。2、高校公安机构。即隶属于公安机关建制序列专门设立在高校、负责高校公安职能的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和基层组织。3、高校保卫机构。即隶属于高校行政序列,负责高校内部保卫的职能部门。

吴信华[9](2011)在《高校社区警务建设研究 ——以广州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高等学校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其是否安全稳定,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省公安厅、省教育厅在省各所高校积极推进社区警务,至今多所高校已建立社区警务室。高校社区警务有效弥补了高校内保组织在执法权上的缺失,有利于整合公共警务资源,有利于促进高校内保组织和公安机关的互相协作,有利于地方公安机关加强对高校内部治安管理的指导与监督。但是高校社区警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阻碍了高校社区警务的发展。推行高校社区警务是否必要,如何推行高校社区警务,找准高校社区警务的定位,建立警察、师生、高校三者良好的公共循环关系,发动社区群众共同做好高校社区安全防范工作,是高校公共安全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是以此为主线展开研究的。论文共有四章构成。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阐述了研究主旨、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国内外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的厘清、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等方面内容;第二章,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性铺垫,首先介绍了高校公共安全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和职权演变,指出“高校保卫机构从最初的国家广泛授权——执行国家公安机关的权利,到后来的限制性授权——执行国家公安机关一定的权力,再到完全取消公安权力。高校公安保卫机构的公安性质、警察权力不断削弱,最终成为单纯的内部职能部门”的发展形势,阐述了高校公安机构的特点、改革的必要性、改制的几种模式,以及新形势下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论证了设立高校社区警务室的必要性,并介绍了高校社区警务室的设立原则、职责、定位及工作内容等;第三章,广州高校社区警务实践分析。主要是对广州地区高校社区警务的一些数据和现实措施的分析,指出广州市高校社区警务的存在问题;第四章,高校社区警务建设研究。承接上述各章的分析,本章借鉴国内外社区警务的先进理念,提出了几点加强广州高校社区警务的对策:一是合理规划高校社区警务,优化配置警力资源,二是科学分配高校社区民警的工作用时,三是正确处理高校社区警务的各种公共关系,四是组建高校社区的群防群治防范网络,五是完善高校社区警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周静菊[10](2011)在《我国高校保卫组织的历史变迁及其改革发展方向》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高校保卫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源于高校的安全需要与秩序诉求。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是高校保卫组织变迁的思想基础,相关法律法规是高校保卫组织变迁的直接依据与具体体现。我国高校保卫组织的改革与发展应秉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价值理念,探索创新实践模式,并用法律制度加以引导与规范。

二、机构改革与高校保卫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构改革与高校保卫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治安管理优化研究 ——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高校治安管理体系
        (一)概念界定
        (二)构成要素
    二、协同治理理论
    三、治安基础理论
第三章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治安管理现状
    一、兰州大学榆中校区高校治安管理情况感知测量
        (一)学生高校治安管理情况感知测量
        (二)教职工高校治安管理情况感知测量
        (三)学生、教职工高校治安管理感知比较分析
    二、兰州大学榆中校区高校治安管理协同现状
        (一)高校方面治安管理协同现状
        (二)政府方面治安管理协同现状
        (三)社会方面治安管理协同现状
        (四)协同方面治安管理协同现状
第四章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治安管理问题与成因
    一、校区治安客观环境欠佳
        (一)校区地理位置孤立
        (二)治安环境复杂
        (三)分校区办学和师生分离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治安管理协同建设不足
        (一)协同治理理念滞后
        (二)治理主体建设缓慢
        (三)治理主体权责不明
        (四)整体治理防范薄弱
    三、治安管理宣传教育缺失
        (一)主体认识不足
        (二)专业宣传队伍缺乏
        (三)部分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第五章 高校治安管理优化完善的对策
    一、高校治安外部协同治理对策
        (一)完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二)培育构建高校治安保障多元责任主体
        (三)建立健全高校与地方公安机关协同治理机制
    二、高校治安内部协同治理对策
        (一)治安协同治理预警分析对策
        (二)治安协同治理主体工作考核对策
        (三)治安协同治理运行保障对策
        (四)治安协同治理主体安全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2)高校保卫部门的治安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高校治安管理的特殊性
    第一节 高校治安案件的特殊性
        一、法律依据的特殊性
        二、行为人的特殊性
        三、违法行为后果的特殊性
    第二节 高校治安管辖的特殊性
        一、文保分局下辖高校派出所的管辖模式
        二、文保分局与属地公安机关相结合的管辖模式
        三、属地公安机关的管辖模式
第二章 从诉讼角度看高校治安管理中保卫部门的角色
    第一节 高校中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引发的诉讼
        一、高校治安诉讼案件的检索和遴选
        二、遴选诉讼案件的分类对比
    第二节 治安处罚构成校规校纪处分的要件
        一、基于治安处罚的处分
        二、基于违反治安行为的处分
    第三节 司法裁判中所确认的保卫部门的职责
        一、高校保卫部门的辅助角色
        二、高校保卫部门的主要角色
第三章 高校保卫部门的职权职责法律渊源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作为职权职责依据的校纪校规
        一、介入性校规和自主性校规
        二、介入性校规与上位法相抵触
        三、自主性校规自治空间较大
    第二节 现存法律对高校保卫部门的职权规定不明
        一、高校保卫部门及职权的演变
        二、高校保卫部门的法律性质和职能
        三、高校保卫部门的权责不匹配
    第三节 实际工作中高校保卫部门行使职权的被动处境
        一、日益严峻的校园安全形势
        二、存在警力不足的情况
        三、校园安防建设不到位
第四章 高校治安管理制度的完善建议
    第一节 高校治安管理领域的立法
        一、高校治安管理领域立法的现状
        二、国外高校治安管理立法
        三、我国高校治安立法的思路
    第二节 明确高校保卫部门的权责范围
        一、高校保卫部门的职责
        二、高校保卫部门的权责应匹配
        三、高校校园治安管理的管辖
    第三节 高校治安管理的警校合作新机制
        一、国外警校合作概述
        二、我国的警校合作机制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警校合作模式
    第四节 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校安全教育的溯源及其发展
第一节 安全
    一、何谓安全?
    二、安全的内涵与外延
    三、安全的特征
第二节 安全教育
    一、安全教育的含义
    二、安全教育的特征
    三、安全教育的功能
第三节 高校安全教育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高校安全教育的定义
    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四、高校安全教育的形式
    五、高校安全教育的特征 第二章 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理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第一节 高校安全教育的理论视角——系统理论
    一、系统理论的基础
    二、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任务和方法
    三、系统理论与教育
第二节 系统理论下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一、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
    二、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 第三章 国内高校安全教育的实证分析之一:多案例比较
第一节 实证分析的实施
    一、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过程
    二、问卷与访谈提纲的内容框架
    三、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实施
第二节 高校安全系统要素的分析
    一、高校安全教育内容的分析
    二、高校安全教育形式的分析
    三、高校安全教育组织机构的分析
    四、高校安全教育人员的分析
第三节 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特征分析
    一、整体性特征分析
    二、开放性特征分析
    三、层次性特征分析
    四、协同性特征分析
第四节 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动力分析
    一、高校安全教育动力系统的构建
    二、高校安全教育动力系统要素的分析 第四章 国内高校安全教育的实证分析二:单案例透析
第一节 E高校安全教育系统的要素优化过程
    一、安全教育内容的扩展
    二、安全教育方式的创新
    三、安全教育组织的变革
    四、安全教育人员的培养
第二节 E高校安全教育系统特征的完善过程
    一、整体性:树立全局观念
    二、开放性:校内外联动机制
    三、层次性:教育目标分层
    四、协同性:部门间密切合作
第三节 E高校安全教育系统的动力强化过程
    一、体制机制的建立
    二、科学技术的引进
    三、资金和设施的投入
第四节 E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成效
    一、各类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
    三、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低
第五节 E高校未来安全教育体系的展望
    一、强化全局意识,加强薄弱环节
    二、拓宽宣传教育途径,构建立体式宣传教育模式
    三、深化“警校联动”,提升安全教育开放性
    四、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协同合作
    五、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工作开展 第五章 国内高校安全教育的缺陷及其成因分析
第一节 整体性:忽视安全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一、教育对象的群体特征
    二、教育对象的思想和心理状况
    三、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
第二节 开放性:低估社会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
    一、社会环境风险
    二、网络环境复杂
    三、周边环境混乱
    四、教育理念不当
    五、其他不良因素侵蚀
    六、资源尚未有机整合
第三节 协同性: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其影响
    一、问题家庭教育不健全
    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三、家长的不良示范
第四节 层次性:高校安全教育观念与保障偏差
    一、高校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
    二、高校安全教育的理念缺失
    三、安全教育法律法规缺位
    四、安全教育制度不完善
    五、安全教育机制不健全 第六章 境外高校安全教育的相关经验启示
第一节 整体性:内容、人员、制度机制完善
    一、内容全面且有针对性
    二、人员专业且充足
    三、制度机制科学完备
第二节 开放性:教育形式多样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
    二、课堂与实践相结合
第三节 协同性:组织完备与协调
    一、纽卡斯尔大学的安全教育组织与协作经验
    二、香港大学的安全教育组织与协作经验
    三、台湾大学的安全教育组织与协作经验
    四、东京大学的安全教育组织与协作经验
第四节 层次性:多层面的安全文化建设
    一、物质层面
    二、制度层面
    三、精神层面 第七章 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优化路径及措施
第一节 优化安全教育系统的要素
    一、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的安全教育内容
    二、丰富多元、生动有趣的安全教育方式
    三、专业过硬、力量充足的安全教育队伍
第二节 完善安全教育系统的特征
    一、整体性:把握安全教育的理念
    二、层次性:健全安全教育的组织机构
    三、协同性:提升安全教育各层面的协作
    四、开放性:促进高校内外的合作与共享
第三节 强化安全教育系统的动力
    一、制度建设
    二、机制建设
    三、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
    四、经费投入与设施保障
第四节 扩大安全文化的影响
    一、安全文化与高校安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二、高校安全文化体系的功能和作用
    三、高校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校安全教育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二: 高校安全教育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三: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质量学生评价问卷
附录四: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质量学生评价指标问卷
附录五: 高校安全教育访谈提纲 后记

(4)美国高校校园警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概念辨析与研究范围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历史溯源
    2.1 殖民地时期:高校自治治理
        2.1.1 拓荒的殖民地学院
        2.1.2 “无名有实”的校园警察
    2.2 建国至20世纪50年代:市校合作治理
        2.2.1 蓬勃发展的高校
        2.2.2 美国警察的专业化与现代化
        2.2.3 新安全治理形态的尝试
    2.3 20 世纪50至80年代末:校园警察确立与发展
        2.3.1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2.3.2 现代校警的确立与发展
    2.4 20 世纪90年代至今:校园警察普及化和常态化
        2.4.1 美国高等教育变革
        2.4.2 美国警务改革
        2.4.3 普及化与常态化
3 美国高校校园警察源起的理论解释
    3.1 安全治理模式的定性比较
    3.2 安全治理模式的模型分析
        3.2.1 自治治理
        3.2.2 市校合作
        3.2.3 校园警察
        3.2.4 比较选择
    3.3 调试变迁的治理模式
4 美国高校校园警察的法律地位
    4.1 立法背景
    4.2 法律立法
        4.2.1 联邦立法
        4.2.2 州立法
    4.3 立法中的分权竞争
5 美国高校校园警察的机构设置
    5.1 领导体制
    5.2 组织结构
    5.3 部门设计
        5.3.1 特殊社区
        5.3.2 价值理念
        5.3.3 内设部门
    5.4 实践中的科层理论
6 美国高校校园警察人员及管理
    6.1 人员结构
    6.2 职业生涯
        6.2.1 选拔考试
        6.2.2 教育培训
    6.3 行为责任
    6.4 薪酬福利
    6.5 激励相容的制度设计
7 美国高校校园警察职能与运作
    7.1 执行法律职能
    7.2 维持秩序职能
    7.3 提供服务职能
    7.4 公仆角色定位
8 美国高校校园警察的特色与问题
    8.1 名正与时新
    8.2 矛盾与挑战
9 中美高校安全治理的比较及借鉴
    9.1 中国高校安全治理沿革
    9.2 中国高校安全治理选择
    9.3 中美高校安全治理比较
    9.4 借鉴与启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保卫工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保卫工作研究的意义
        1. 依法治国引领高校保卫工作研究
        2. 依法治国推动高校保卫工作研究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一、依法治国视角研究高校保卫工作
    (一) 高校保卫工作概述
        1. 高校保卫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2. 高校保卫工作的特殊性
        3. 高校保卫工作的重要性
    (二) 依法治国理论指引高校保卫工作
        1. 依法治国理论的创新发展
        2. 法治引领高校保卫工作改革
二、高校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当前高校保卫工作面临的形势
        1. 国际国内局势引发保卫工作高度紧张
        2. 改革转型期的矛盾冲突影响高校安全
        3. 高校快速发展增加安全防范难度
        4. 高校后勤社会化使高校保卫工作复杂化
    (二) 高校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保卫部门开展工作不力
        2. 保卫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3. 技防力量落后
        4. 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突出
    (三)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1. 国家没有专门的校园安全法
        2. 保卫部门缺乏执法权
        3. 保卫工作制度规定的落实和监督不够
三、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保卫工作的对策
    (一) 出台校园安全立法
        1. 校园安全立法构建和谐校园
        2. 校园安全立法实现有法可依
        3. 校园安全立法构思建议
    (二) 推进依法治校
        1. 依法实施办学活动
        2.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
        3. 依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 改革高校保卫制度
        1. 借鉴国外经验进行保卫制度改革
        2. 立足国情推进高校保卫制度改革
    (四)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驻校警察+高校内保+专业保安”高校保卫模式
        1. 建立高校驻校警察制度
        2. 推进高校内保建设
        3. 引入社会专业化保安队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论高校保卫机构的法律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保卫机构的历史沿革
    ( 一) 双重属性阶段
    ( 二) 名存实亡阶段
    ( 三) 改革探索阶段
    ( 四) 二元并存阶段
二、高校保卫机构的属性分析
    ( 一) 当前的法律规定
    ( 二) 主要职能
    ( 三) 权力来源
三、高校保卫机构的改革出路
    ( 一) 认清定位,统一组织结构
    ( 二) 完善立法、扩大法律职权
    ( 三) 注重创新,调动各方力量

(7)行政法学视域下公立高校保卫机构的权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我国高校保卫机构的权力属性
    (一) 高校保卫机构行使的是国家警察权
    (二) 高校保卫机构的权力来源
        1. 法律授权
        2. 行政委托
    (三) 高校保卫机构的法律地位及属性
        1. 高校保卫机构和高校、公安机关的关系
        2. 高校保卫机构的法律责任
    (四) 高校保卫机构与类似组织的比较
        1. 与地方公安派出所比较
        2. 与治安联防队(协警队)的比较
        3. 与社区物业保安的比较
二、 我国高校保卫机构权力具体形式及运行现状
    (一) 高校保卫机构行使公安性质的权力和职能
        1. 治安管理
        2. 户籍管理
        3. 消防管理
        4. 交通管理
    (二) 保卫机构作为高校内部机构的特殊职能和权力
        1. 学生管理及教育
        2. 学生思想动态的管理
    (三) 当前我国高校保卫机构权力运行当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 权力来源分散、执法权限模糊
        2. 所依据的法律位阶较低、法规之间相互冲突
        3. 领导关系复杂、机构性质不明确
        4. 缺少对保卫部门侵权的救济途径
        5. 校园执法队伍法律意识不强、工作方式不规范
三、 对我国高校保卫机构权力运行法治化的建议
    (一) 针对高校保卫机构现存问题的对策
        1. 健全校园安全法律体系
        2. 完善校园保卫工作的监督救济机制
    (二) 对未来高校保卫机构改革发展方向的构想
        1. 外国高校保卫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2. 我国高校保卫制度的发展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8)我国高校保卫机构法律地位及改革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综述
    4. 研究思路
    5. 研究方法
    6.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
第一章 高校公安保卫机构的历史演变及不同时期的法律地位
    1.1 高校公安保卫机构的成立期
    1.2 破坏及恢复期
    1.3 职能转变期
    1.4 改革期
第二章 高校公安保卫机构的现状和困境
    2.1 高校公安保卫机构的现状(除已改革完成和被授权的高校公安保卫机构)
    2.2 高校公安保卫机构面临的困境
第三章 国内外高校公安保卫机构改革制度考察
    3.1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高校安全保卫制度
    3.2 我国高校的公安机构改革
    3.3 目前我国高校公安保卫机构改革的经验和不足
第四章 我国高校公安保卫机构改革探索
    4.1 高校公安保卫机构改革是各方面发展的必然趋势
    4.2 各类专门公安保卫机构的改革对高校公安保卫机构的借鉴意义
    4.3 高校公安保卫机构改革设想
    4.4 对高校公安保卫机构改革可能造成的经济成本增加的理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高校社区警务建设研究 ——以广州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核心概念厘清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
    2.1 高校公共安全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及职权演变
        2.1.1 高校保卫机构的创立时期
        2.1.2 高校保卫机构的职权明确时期
        2.1.3 高校公安机构的职权变化时期
    2.2 高校公安机构改制的三种模式
        2.2.1 上海模式
        2.2.2 武汉模式
        2.2.3 江西模式
    2.3 高校公安机构的特点
    2.4 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困境
    2.5 设立高校社区警务室的必要性
        2.5.1 公安机关层面
        2.5.2 高校层面
    2.6 高校警务室设立的原则
    2.7 高校警务室的职责
    2.8 高校社区警务的定位
    2.9 高校社区警务的工作内容
第三章 广州市高校社区警务实践分析
    3.1 广州地区高校社区警务概况
        3.1.1 广州市高校社区概况
        3.1.2 广州高校社区警务建设现状
    3.3 广州市高校社区警务建设存在问题
        3.3.1 社区民警自身素质及积极性不高
        3.3.2 社区民警的社区工作用时得不到保障
        3.3.3 考核监督和奖惩机制不完善
        3.3.4 社区民警与高校内保组织沟通不畅
        3.3.5 社区群防群治力度亟待提高
第四章 高校社区警务建设研究
    4.1 合理规划高校社区警务,优化配置警力资源
    4.2 科学分配高校社区民警的工作用时
    4.3 正确处理高校社区警务中的各种公共关系
    4.4 组建高校社区群防群治防范网络
    4.5 建立高校社区民警的教育培训及考核激励机制
    4.6 完善高校社区警务法律法规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10)我国高校保卫组织的历史变迁及其改革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校保卫组织的历史沿革
    (一) 清末及民国时期高校保卫组织
    (二) 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苏区高校保卫组织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校保卫组织
        1. 改造建设期, 指1950年至1966年期间。
        2. 破坏停顿期, 指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革期。
        3. 恢复建设期。
        4. 改革发展期。
二、我国高校保卫组织变迁的法理分析
    (一) 安全需要是高校保卫组织变迁的源动力
    (二) 社会价值观变化是高校保卫组织变迁的思想基础
    (三) 法律法规是高校保卫组织变迁的直接依据与体现
三、我国高校保卫组织的改革发展方向
    (一) 社会公共管理结构的优化
    (二) 高校安全保卫方式的择取
    (三) 相关法律制度的引导

四、机构改革与高校保卫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治安管理优化研究 ——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为例[D]. 白柏. 兰州大学, 2021(02)
  • [2]高校保卫部门的治安功能研究[D]. 徐放.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1)
  • [3]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研究[D]. 詹伟峰. 厦门大学, 2018(12)
  • [4]美国高校校园警察研究[D]. 邓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8(04)
  • [5]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保卫工作问题研究[D]. 李革伟. 河北师范大学, 2016(04)
  • [6]论高校保卫机构的法律定位[J]. 汤自军,付理丽. 现代教育科学, 2016(04)
  • [7]行政法学视域下公立高校保卫机构的权能分析[D]. 王铜.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2)
  • [8]我国高校保卫机构法律地位及改革方向[D]. 王毅. 西北大学, 2012(05)
  • [9]高校社区警务建设研究 ——以广州地区为例[D]. 吴信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10]我国高校保卫组织的历史变迁及其改革发展方向[J]. 周静菊. 铜陵学院学报, 2011(01)

标签:;  ;  ;  ;  ;  

体制改革与高校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