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戈壁滩金异常检查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合理的取样介质及取样方法研究

浅谈戈壁滩金异常检查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合理的取样介质及取样方法研究

一、戈壁荒漠区金异常检查评价中存在问题探讨——合理采样介质及采样方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汉粮,张必敏,王学求,孙彬彬,张振海,刘东盛[1](2021)在《穿透性地球化学在干旱戈壁荒漠覆盖区的应用——甘肃花牛山铅锌矿试验实例》文中指出干旱戈壁荒漠区地处我国西北部地区,天山、北山、祁连山三大多金属成矿带横贯其中,成矿条件优越,找矿尤其是找隐伏矿的潜力巨大,但受风成砂土的影响,很难获知覆盖层下方的矿化信息。穿透性地球化学已被证实是有效寻找隐伏矿的方法,其被定义为能探测深部隐伏矿体发出的直接信息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笔者在花牛山铅锌矿开展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金属活动态测量(水溶态测量、黏土吸附态测量、铁锰氧化物态测量)和地电化学测量多种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实测工作,结果表明, 5种测量方法分析数据主成矿元素(铅、锌)异常衬度高,变异系数大,富集成矿可能性大,地球化学异常与深部隐伏矿体位置吻合,相比较而言,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效果最好,黏土吸附态测量、铁锰氧化物态测量和地电化学测量效果较好,水溶态测量效果稍差;所选方法技术针对干旱戈壁荒漠区寻找隐伏铅锌矿是有效的。气固介质中内生条件下的纳米金属微粒的发现为利用土壤作为采样介质的穿透性地球化学方法技术(土壤微细粒测量、金属活动态测量)提供了理论基础。电提取泡塑载体中大量的微米级的黏土矿物颗粒发现,以及微量元素异常与铁、铝等常量元素异常高度一致,初步推断地电化学测量提取过程是对黏土矿物颗粒选择性吸附过程。

鲁美[2](2019)在《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应用于覆盖区找矿及异常机理》文中研究说明金属矿床的发现越来越依赖于覆盖层下含矿信息在地表的表达,因此覆盖区找矿是国内外矿产勘查的研究热点与难点。为了迎接覆盖区地球化学勘查的挑战,人们发展了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目前形成土壤活动态测量、细粒级土壤全量测量、地气测量、地电测量和植物测量等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体系,然而穿透性地球化学异常机理还需要深入探讨。因此本文选取黄土覆盖区申家窑金矿床、干旱半干旱草原覆盖区努和廷铀矿床和紫金山矿集区中三个不同类型的矿床进行矿床矿物学、成矿元素赋存形式和穿透性地球化学研究。地气测量研究表明土壤气体中存在能够反映深部矿化的地球化学信息。地气中元素空间分布模式能够反映深部矿体、含矿岩体和断裂,地气元素组成响应矿石组成。地气测量能够用于黄土覆盖区隐伏金矿床的勘查,经过处理的聚氨酯泡沫塑料是合适的地气捕集载体。二连盆地努和廷铀矿床上覆运积物遭受中等风化。表层土壤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统计特征表明运积物中土壤Pb同位素组成受深部矿体影响。矿区和近矿区土壤在Pb同位素组成图解中相对远矿区土壤更靠近矿石Pb同位素组成,深部地质体中Pb同位素组成的高含量特征在矿区土壤中得以继承,说明土壤中穿透性地球化学异常来源于矿体。土壤和地气中的纳米金属微粒广泛存在,二者同为穿透性地球化学异常赋存形式之一。热液矿石中也存在亚显微或者纳米形式金、银。矿石、土壤、地气中分离出的纳米金属微粒形态相似,单个纳米颗粒以球形、椭球形为主,内部具有格子构造,常形成聚集体;纳米微粒成分在不同矿床具有显着差异,纳米微粒中Cu-Au组合能够指示金矿床,Mo-Re能够指示砂岩型铀矿床,纳米微粒成分明显受深部矿化控制。矿石—土壤—地气地质体中纳米微粒组成与结构表现出同源性,认为表生环境中纳米微粒能够反映深部矿化,是成矿及伴生元素在地表的活动态形式。纳米微粒在地质作用中活化与穿越地质体的性质是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能够识别覆盖区深部矿床信息的内在原因。

任华宁[3](2019)在《新疆若羌县白山地区勘查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区位于新疆若羌白山地区,地处塔里木板块东北部、敦煌陆块北缘被动陆缘带,处于古元古代变质基底上裂解形成的北山古生代裂谷构造带核部,具体在笔架山-红柳园晚泥盆世-二叠纪板内裂谷带。研究区属于无人区,研究程度低,地球化学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可以更有效直观的反映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研究区的作用和意义。根据研究区土壤中单元素异常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区土壤中Cu、Co、Mo、W元素异常个数较多,其异常个数可以达到50个以上,Cu、Ni、Co、Cr、As、Sb元素异常规模较大,As达到三级浓度分带。对研究区15种成矿元素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Cu、Ni、Co、Cr四种成矿元素属于一类并且相关性较好,反映了与基性-超基性岩相关的元素组合,As、Sb属于一类,相关性较好,反映了低温热液元素的组合特征。Cu、Ni、Co、Cr是研究区重要的元素组合。结合单元素异常和元素分析结果,及研究区地质条件,在研究区圈定3处综合异常:以Cu、Ni、Co、Cr为主的Hy-4综合异常,以Cu、Ni、Cr、Au为主的Hy-11综合异常以及以Mn、Ni、Co、Au、Cr为主的Hy-3综合异常,并对3个综合异常进行了解释和评价。本文从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入手,探讨了元素的分配、分布特征,研究了元素R型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分析了多元素组合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区域磁异常、重力异常以及异常查证结果,对综合异常区进行了解释推断,结合矿体产出情况,在研究区圈定成矿远景区3处,对指导若羌白山地区下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高君亮[4](2019)在《干旱区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戈壁是干旱区平坦地表由砾石覆盖的一类荒漠景观。我国的戈壁根据成因可分为剥蚀戈壁和堆积戈壁两种类型,其中,洪积扇上发育的堆积戈壁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约占戈壁总面积的70%。洪积扇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景观,是山地到平原之间的缓冲带,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众多洪积扇连接形成的山麓冲积平原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目前,戈壁研究基础比较薄弱,戈壁定义与分类仍存在争议,戈壁形成发育过程与演化规律还不清楚,戈壁地表沉积物研究还不够深入;同时,还有很多戈壁区域缺少相关研究,基础数据缺乏。本文以东天山南北麓、阿尔金山北麓和狼山东麓的洪积扇堆积戈壁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地理学和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开展地面调查、采样与分析,系统研究了洪积扇戈壁表面砾石特征、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地球化学元素丰度和化学风化特征,揭示了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组成与分布规律,补充和丰富了戈壁研究的基础数据,为戈壁的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建立了一套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戈壁表面砾石特征提取方法。具体流程为:图像预处理(格式转换,裁剪,降噪,辐射校正),图像分类(设计决策树分类器,统计训练样本,确定分割阈值),分类后处理(聚类,去除,矢量化),砾石颗粒信息提取。采用手动矢量化方法对图像处理方法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精度达94.67%。该方法简便易行,不破坏地表,能够满足研究需要。(2)洪积扇戈壁表面砾石形状多为次圆状、近椭圆状或略呈长条状,平均粒径为2.21~17.44 mm,圆度均值为0.75~0.8,形状比率均值为1.5~1.7,粒径与圆度、形状比率的相关性不显着,圆度和形状比率之间为显着的反比关系,砾石覆盖度为10.90%~84.51%,以中砾石覆盖度(40%~70%)为主,约占71%。洪积扇戈壁表面砾石形貌特征参数及覆盖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其发育的地貌部位,从扇顶到扇缘,由于物源和搬运堆积的动力条件不同,粒度组成中的优势粒级由极粗砾和粗砾变为中砾和细砾,圆度增大、形状比率减小、覆盖度降低。海拔每降低100 m,圆度增大0.002~0.006,形状比率减小0.012~0.017,覆盖度降低2~6个百分点。由于洪积扇戈壁的形成时代、沉积环境、气候环境、砾石岩性存在差异,三个研究区砾石形貌特征参数及覆盖度均存在差异。(3)洪积扇戈壁表面松散层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为单峰态,峰值粒径为极粗砾或粗砾,粒度频率累积曲线为两段式;而下伏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多为双峰或三峰态,主峰峰值粒径为中沙或细沙,粒度频率累积曲线为三段式。洪积扇戈壁沉积物物源比较单一,山体基岩经物理风化后,在重力和水力作用下发生搬运与堆积。由于搬运动力条件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在洪积扇不同地貌部位有明显差异,扇顶主要以粗砾为主,而扇缘以细砾为主。洪积扇戈壁沉积物的母岩性质、洪积扇长度与坡度等存在差异,导致三个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东天山南北麓、阿尔金山北麓戈壁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中值粒径和d10粒径值均大于狼山东麓戈壁。(4)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中的常量元素氧化物以Si O2为主,其次为A12O3,除Si O2以外,其他元素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淋失或富集状态;微量元素Cl、Sr、Ba和Zr的含量较高,除了元素Ba和Sr以外,其他元素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淋失或富集状态,且淋失、富集程度与沉积物粒级关系密切。戈壁表层沉积物中粒径大于0.063 mm的粗颗粒为就地风化产物,而粒径小于0.063 mm的细颗粒除就地风化产物外,还有降尘存在。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缺少有效的化学风化过程,处在基本未受或较弱的大陆风化初期阶段。受沉积物母岩特性与气候环境的影响,狼山东麓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元素亏损程度和化学风化程度强于东天山南北麓和阿尔金山北麓两个研究区。

王永康[5](2019)在《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甘肃花牛山铅锌银矿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花牛山铅锌银矿位于甘肃省北山花牛山地区,为典型的干旱荒漠戈壁景观,由于受运积物的影响,传统化探方法很难获取覆盖层下方矿化信息。本文在矿区开展穿透性地球化学方法试验,验证地气测量对深部矿体的指示效果,探讨异常来源及物质形式。矿床地球化研究为穿透性地球化学测量提供异常解释依据,故本文研究包括矿床矿物学特征、矿床成因浅析及穿透性地球化学试验三个部分。花牛山铅锌银矿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矿石元素分析表明,Pb、Zn、Ag占主要地位,伴生有Au、Sb、Cd、Bi等元素。矿区银分为可见银和不可见银两种形式,可见银为两种含锑的独立银矿物,黝锑银矿和硫锑铜银矿,不可见银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方铅矿、黄铜矿等矿物中,少量赋存在毒砂、黄铁矿中。矿床成因浅析通过测试矿石中五种单矿物S、Pb同位素探讨成矿物质来源,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分析矿床成因。硫同位素呈现双峰式分布,矿石硫均一化程度较低,表明矿石中硫有多种来源,既有岩浆热液的贡献,也有地层硫的混入。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岩浆作用对成矿的重要影响,矿石铅来源既有上地壳铅,也有深部幔源铅。综合分析认为蓟县纪海底喷流沉积作用造成地层中成矿物质的初始富集,三叠纪岩浆作用带来深部成矿物质,并使地层中成矿元素载活化,最终在成矿有利部位成矿。地气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成矿元素异常衬度均在3左右,并且地气和土壤异常同源。主成矿元素Pb、Zn的地气异常明显,异常与隐伏矿体对应较好。地气异常元素组合Pb-Zn-Fe-Cu-Sb-Cd-Ni-Ti,可作为干旱荒戈壁覆盖区隐伏铅锌矿体指示元素。地气、矿石和围岩的化学组成分析表明,地气与矿石稀土元素配分特征一致,地气异常元素组合与矿区成矿元素组合一致,说明地气异常与深部矿体存在继承关系。观测地气、土壤、矿石三种不同介质中微粒形貌特征,元素组合一致,进一步证明地气中的异常源于隐伏矿体。纳米金属微粒是地气异常物质形式,地气测量能够捕集并检测出纳米金属微粒,达到预测深部矿化体的目的。

方昌坦[6](2017)在《青海省绿梁山地区1:5万化探数据处理方法优选及异常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柴北缘缝合带是我国重要的金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在该成矿带中已发现了锡铁山超大型SEDEX型铅锌矿床以及滩间山大型造山型金矿床等。这些矿床在传统的地球化学异常图上反映出“高、大、全”的异常特征,但夹在锡铁山与滩间山中间的双口山南东一带地质情况复杂,为典型的荒漠戈壁景观区,风成沙十分发育,对找矿工作造成了严重干扰,化探异常往往呈现小而弱的特点,找矿工作一直以来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同时部分地段异常面积过大给异常查证带来困难。如何在柴北缘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特殊的地质景观下寻找与矿化相关的异常区,分析低背景场和弱小异常的成矿潜力,在没有传统“高、大、全”异常表征的条件下寻找有利成矿靶区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首先,本文针对柴北缘地区独特的地貌特征与成矿背景,采取了基于分形(多重分形)理论的含量-面积法(C-A)和能谱密度-面积法(S-A)分别求取单元素异常,对比传统化探处理方法结果,发现C-A模型中的低异常下限值较小,圈定的异常面积较大,不利于减小工作量和靶区优选工作,而高异常下限值可以包含大多数矿床,圈定异常面积小,有利于异常查证工作;S-A模型分离出的背景场能够很好的发现含矿地层,异常场可以很好的排除背景场的干扰因素,高异常场缩小了异常查证面积,低背景场突出了弱小异常。其次,分别运用元素相关性分析、经典主成分分析(PCA)和采用ilr变换的稳健性主成分分析法(RPCA),经典因子分析(FA)和采用clr变换的稳健因子分析(RFA)方法求取元素组合关系,发现对数比(clr、ilr)变换相比传统方法或log变换能有效地打开数据的闭包效应,充分提取出元素本身的相关关系;robust方法分析相比classical方法可以压制离群值影响;通过稳健主因子分析主要得到两组元素组合分别为Au、Ag、Pb、Sb、Hg和Cu、Zn、Cr、Ni、Co组合,分别代表该区存在的SEDEX型的Au、Ag、Pb矿和与基性超基性岩相关的Cr-Ni组合和与VMS型矿床相关的Cu-Zn-Co组合。最后,基于因子载荷求取组合异常并进行靶区圈定,验证并比较了与实际矿(化)点的关系,以此来评价对比组合异常的合理性和成矿潜力,最终为柴北缘相似地区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刘宏哲[7](2017)在《地球化学基准值在金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以大兴安岭中北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大兴安岭矿产资源丰富,是国家重点成矿带,德尔布干和大兴安岭两个成矿带横贯全区,是国家19个重点成矿带和3个重要找矿靶区之一。区内金矿资源丰富,经统计研究区内共有金矿110个,其中砂金矿约占66%,岩金矿及伴生矿占34%。砂金矿主要形成于第四纪,岩金矿主要形成于侏罗纪到早白垩纪之间的燕山期。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和找矿难度的加大,如何寻找金矿或者大型金矿成为一个难题。本文利用全国地球化学基准值项目在大兴安岭中北段地区浅层(0-25cm)和深层(100cm以下)“小比例尺、低密度”的采样数据,利用地球化学的手段,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区金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制作地球化学系列图件,了解研究区金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确定金元素的找矿远景区。研究发现:(1)大兴安岭中北段地区金元素的背景值整体偏低,低于全国水系沉积物和全国泛滥平原沉积物中金元素的背景值;(2)金元素在深层和浅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中金元素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森林沼泽区中金元素的背景值偏高;(3)已发现的金矿中约52%的金矿落在金元素浅层地球化学图的高背景区中,深层高背景区中只有39%,对比发现利用浅层数据圈定地球化学异常对于寻找金矿更为有利;(4)圈定金元素异常16个,并利用与金成矿有关的Ag、As、Hg元素制作组合异常图,利用流域对异常进行圈定,共圈定组合异常9个;(5)引入贡献率的概念对组合异常进行评序,结合组合异常规模、衬度、强度以及异常内发现金矿的数量,对异常进行优选,确定6个找矿远景区。

林鑫[8](2015)在《东天山荒漠戈壁多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对比解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荒漠戈壁覆盖区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景观条件,长期以来是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难点之一。随着国内外一些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在该类地区相继被发现,人们逐渐将其视为能够发现巨型隐伏矿床的最具潜力地区之一。因此,发展适宜有效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成为研究焦点。为避免风成沙与盐磐层的干扰,前人开发了表层粗粒风化岩屑(-4-+20目)与细粒沉积物(-120目)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本文以粗粒级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和细粒级深穿透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数据体系(统计参数特征、多元统计及空间变异分析)、地球化学体系(采样介质、制备与分析、质量控制)与地质体系(区域成矿建造模型、遥感ETM+地貌模型、ASTER数字高程模型)对上述两种方法展开对比研究,以发现各自的数据结构特征与空间分布模式,进而建立荒漠戈壁地球化学调查体系、数据处理及地质解译技术。研究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风成沙在大于830μm与小于96μm的粒级中所占比例极低,九成以上风成沙集中于120-830μm,其中最为“活跃”的集中于300μm左右(±100μm)。因此粗粒风化岩屑与细粒沉积物不受风成沙物质的干扰,均为指示地质和成矿作用的有效采样介质。此外,两套方法在高灵敏度与高精度多元素分析方法、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下获取的数据质量可靠且可对比。(2)基本统计参数显示多数元素含量(Ag、Co、Cr、Cu、Mn、Mo、Ni、Pb、Sr、Th、W、 Zn、 Al、Ca、Fe、Mg、K与Na)在粗粒风化岩屑与细粒沉积物中并无明显差异。Au、U、Li、 As与Sb在粗粒岩屑中贫化,而在细粒沉积物中富集,Hg呈相反趋势。主成分分析显示两组数据在与金、铀成矿有关的主成分上有明显差异。代表金成矿主成分中粗粒风化岩屑为Au-As-Sb组合,而细粒沉积物为Au-U-Li-As-Sr-Ca组合;代表铀成矿的U-Mo-Na元素组合仅在细粒沉积物出现。这是由于区域化探仅体现了出露的韧性剪切带型与岩浆热液型金矿成矿,除上述信息外,深穿透同时还涵盖了盆地隐伏Au、U成矿信息。空间变异分析显示所有主成分均在近EW向上空间连续性较好,近SN向上连续性较差,这与区域地质高度吻合。总体上细粒沉积物具有更好的空间连续性,易于在荒漠戈壁覆盖区超低密度-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中发现异常。(3)与基性-超基性元素有关的、与酸性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风化过程有关的主成分的空间分布模式在两组数据中分别呈现了惊人的相似性,其空间分布模式与区域地质建造、地形地貌特征十分吻合。基性-超基性元素(主要为Co, Cr、Ni、Cu、Fe、Mn、Mg与Zn)和酸性岩浆岩风化过程有关的元素(主要为Th、Pb、W、K与U)在粗粒风化岩屑与细粒沉积物中的高度相似指示这些元素在上述两种介质中地球化学继承的稳定性。(4)与金成矿有关的主成分空间分布模式在两种介质中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在基岩出露和半出露区,这两种介质对韧性剪切带型与岩浆热液型金矿成矿建造所表现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一致的。而在烟墩-哈密与鄯善泥质平原覆盖区细粒沉积物还捕获了可能在地气与地下水作用下沿隐伏断裂迁移至地表的深部Au矿化信息,形成两处Au的地球化学省。(5)与盆地砂岩型铀矿有关的主成分(U-Mo-Na)仅存在于细粒级沉积物中,并在烟墩-哈密、鄯善与吐鲁番圈定三处U-Mo地球化学省。水成铀矿成矿理论指示深部U矿化信息可在地下水作用下沿断裂迁移至地表被细粒沉积物吸附。由于吐哈盆地为泥质平原,因此无法采集粗粒岩屑样品。(6)统计参数特征、多元统计分析、空间变异特征与分布模式的剖析指示两组数据具有“既相似,又差异”的特征,细粒沉积物具有比粗粒岩屑更为丰富的地质信息。粗粒岩屑主要是继承了基岩原地物理风化产物,而细粒沉积物不仅继承了原地基岩物理和化学风化产物,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覆盖层下方迁移上来的成矿元素。因此,粗粒岩屑只含有“浅源”基岩风化信息,细粒沉积物则包含了“浅源”基岩风化与“深源”迁移的双重信息。据此本文建立了荒漠戈壁地球化学样品信息量概念模型,细粒级沉积物具有全景观(盆地、山间覆盖区和基岩出露区)的适用性,但在基岩区信息相对要弱一些;而粗粒岩屑仅适用于基岩出露和半出露区,但信息强度大。经典统计学、多元统计学与地质统计学能够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区域地质模型、遥感ETM+地貌模型与ASTER数字高程模型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展现化探数据的地质解译。

龙立学[9](2014)在《新疆准东纸房东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范杰[10](2013)在《北山金窝子金矿和公婆泉铜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文中指出在我国,由于人口、资源、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等问题的存在和需求,造成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已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地表和近地表的矿产已被发现。因此,就目前情况,我们应该将寻找地下深部隐伏矿床的工作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上。经研究证实我国西部北山地区含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然而,该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条件落后,工作环境较差等诸多原因,导致地质勘查工作一直没有足够深入的开展。故我们以西部北山地区为测区来进行化探方法研究。论文是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北山重要成矿带1:5万地球化学勘查新方法技术研究”项目,对该区典型的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探索,论文查明了金窝子金矿和公婆泉铜矿1:5万面积性地球化学异常情况,研究了该区-4目~+20目粒级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以及金窝子金矿穿越主矿脉剖面上金属气溶胶中含有元素的异常特点,公婆泉铜矿剖面上-4目~+20目土壤的异常特点,结合地质情况,对各异常进行解释和评价,通过类比分析与研究,为戈壁覆盖区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研究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指导地球化学找矿实践。根据本论文的研究得出:在北山地区进行1:5万地球化学勘查工作,面积性土壤测量采样粒级为-4目~+20目,深度为10cm至30cm,通过分析测试得到数据所形成的各元素异常与已知矿体吻合度很高,通过大气采样器所采集的金属气溶胶,进行分析测试得出数据所形成的异常亦可基本准确的反映各隐伏矿体的位置和范围。从而说明本次化探方法在戈壁覆盖区地质勘查工作中实为有效,可以广泛采用。

二、戈壁荒漠区金异常检查评价中存在问题探讨——合理采样介质及采样方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戈壁荒漠区金异常检查评价中存在问题探讨——合理采样介质及采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穿透性地球化学在干旱戈壁荒漠覆盖区的应用——甘肃花牛山铅锌矿试验实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景观与地质特征
    1.1 干旱戈壁荒漠景观特征
    1.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 样品采集与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地球化学参数统计
    3.2 面积性试验
    3.3 穿透性地球化学微观证据
4 结论

(2)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应用于覆盖区找矿及异常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 论文工作总结
    1.5 创新点
2 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
    2.1 土壤活动态及细粒级全量测量技术
    2.2 地气测量技术
    2.3 地电测量技术
    2.4 植物测量技术
    2.5 地球化学异常迁移模型
        2.5.1 离子扩散迁移
        2.5.2 地下水迁移
        2.5.3 电化学迁移
        2.5.4 地气流迁移
        2.5.5 湿润条件下的“还原囱”迁移模型
        2.5.6 多营力接力迁移模型
        2.5.7 综合模型
3 申家窑金矿床地气测量研究
    3.1 矿床学研究
        3.1.1 矿石化学组成
        3.1.2 矿物组成与成矿元素赋存形式
    3.2 采样及测试
        3.2.1 采样
        3.2.2 化学分析
        3.2.3 TEM测试分析
    3.3 地气中元素组成与空间分布
        3.3.1 泡塑样品
        3.3.2 5%王水样品
    3.4 纳米微粒特征
    3.5 讨论与结论
        3.5.1 讨论
        3.5.2 本章结论
4 紫金山矿集区矿床学与穿透性地球化学研究
    4.1 矿区地质背景
        4.1.1 大地构造背景
        4.1.2 岩浆岩演化
    4.2 矿床学研究
        4.2.1 紫金山铜金矿床
        4.2.2 悦洋银多金属矿床
    4.3 流体包裹体研究
    4.4 穿透性地球化学研究
        4.4.1 罗卜岭测区地气测量研究
        4.4.2 纳米微粒同源性特征研究
    4.5 讨论与小结
5 二连盆地努和廷铀矿床同位素识别异常源
    5.1 矿床地质特征
    5.2 采样及测试
        5.2.1 采样
        5.2.2 测试分析
    5.3 土壤主、微量元素特征
        5.3.1 主量元素特征与CIA
        5.3.2 微量元素特征
    5.4 同位素异常源识别
        5.4.1 同位素分布特征
        5.4.2 铅同位素组成图解
        5.4.3 数学统计规律
    5.5 纳米微粒特征
    5.6 讨论与小结
6 穿透性地球化学异常机理探讨
    6.1 纳米金属微粒与成矿
    6.2 表生环境中纳米微粒
    6.3 穿透性地球化学机理
    6.4 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新疆若羌县白山地区勘查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区概况
    1.2 选题依据及项目依托
    1.3 研究现状与主要存在问题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研究区以往研究程度
        1.3.3 主要存在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完成工作量
    1.6 主要认识和进展
2 成矿地质条件
    2.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2 区域典型矿床
    2.3 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
        2.3.1 地层
        2.3.2 岩浆岩
        2.3.3 变质岩
        2.3.4 构造
3 勘查地球化学特征
    3.1 土壤地区化学样品的采集
        3.1.1 采样方法
        3.1.2 样品加工及样品管理
        3.1.3 样品分析
    3.2 研究方法及质量评价
        3.2.1 分析质量监控方案
        3.2.2 分析质量评估
    3.3 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
        3.3.1 元素含量概率分布
        3.3.2 元素地球化学参数与异常下限
    3.4 各元素的相关性及组合特征
        3.4.1 R型聚类分析
        3.4.2 相关分析
    3.5 主要成矿元素异常空间分布特征
4 地球化学异常解释与评价
    4.1 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及分布规律
        4.1.1 Cu、Ni、Co、Cr地球化学异常分布
        4.2.2 Au、As、Sb、Mn地球化学异常分布
        4.2.3 Ag、Pb、Zn地球化学异常分布
        4.2.4 W、Sn、Mo、Bi地球化学异常分布
    4.2 综合异常的圈定及评序
        4.2.1 综合异常的圈定
        4.2.2 综合异常的评序
    4.3 综合异常地球化学特征及评价
        4.3.1 Hy-4综合异常
        4.3.2 Hy-11综合异常
        4.3.3 Hy-3综合异常
    4.4 主要异常特征及评价
        4.4.1 Hy-4异常特征及评价
        4.4.2 Hy-11异常特征及评价
        4.4.3 Hy-3异常特征及评价
5 成矿远景分析
    5.1 成矿远景区圈定
        5.1.1 成矿远景区划分原则
        5.1.2 成矿远景区划分结果
    5.2 成矿远景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干旱区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戈壁研究进展
        1.2.1 戈壁研究回顾
        1.2.2 戈壁概念
        1.2.3 戈壁成因
        1.2.4 戈壁类型与分布
        1.2.5 戈壁地表沉积物特征研究
        1.2.6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提取地表沉积物信息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区确定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质地貌
    2.2 气候
    2.3 水文
    2.4 土壤
    2.5 植被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野外调查样线布设
    3.2 戈壁表面沉积物数字图像调查方法
        3.2.1 数字图像采集设备
        3.2.2 数字图像采集
        3.2.3 数字图像处理
        3.2.4 砾石特征参数计算
        3.2.5 砾石砾向计算
    3.3 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方法
        3.3.1 沉积物样品采集
        3.3.2 沉积物样品粒度测定
    3.4 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研究方法
        3.4.1 沉积物样品采集
        3.4.2 沉积物样品预处理
        3.4.3 沉积物样品测定
        3.4.4 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分析
    3.5 数据处理
第四章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洪积扇戈壁表面砾石特征
    4.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流程及精度验证
        4.1.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流程
        4.1.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精度验证
    4.2 洪积扇戈壁表面砾石特征
        4.2.1 东天山南北麓洪积扇戈壁表面砾石特征
        4.2.2 阿尔金山北麓洪积扇戈壁表面砾石特征
        4.2.3 狼山东麓洪积扇戈壁表面砾石特征
        4.2.4 不同研究区洪积扇戈壁表面砾石特征
    4.3 讨论
        4.3.1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洪积扇戈壁地表砾石信息的精度评价
        4.3.2 洪积扇戈壁表面砾石特征的地貌部位差异
        4.3.3 洪积扇戈壁表面砾石特征的研究区差异
    4.4 小结
第五章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5.1 东天山南北麓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5.1.1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颗粒级配特征
        5.1.2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
        5.1.3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之间的关系
    5.2 阿尔金山北麓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5.2.1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颗粒级配特征
        5.2.2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
        5.2.3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之间的关系
    5.3 狼山东麓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5.3.1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颗粒级配特征
        5.3.2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
        5.3.3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之间的关系
    5.4 不同研究区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差异
    5.5 讨论
        5.5.1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地貌部位差异
        5.5.2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的研究区差异
    5.6 小结
第六章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6.1 东天山南北麓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6.1.1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组成
        6.1.2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UCC标准化
        6.1.3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
        6.1.4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化学风化特征
    6.2 阿尔金山北麓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6.2.1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组成
        6.2.2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UCC标准化
        6.2.3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
        6.2.4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化学风化特征
    6.3 狼山东麓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6.3.1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组成
        6.3.2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UCC标准化
        6.3.3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
        6.3.4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化学风化特征
    6.4 不同研究区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比较
        6.4.1 不同研究区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化学元素组成
        6.4.2 不同研究区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UCC标准化
        6.4.3 不同研究区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
        6.4.4 不同研究区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化学风化特征
    6.5 讨论
        6.5.1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组成及含量差异
        6.5.2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UCC标准化
        6.5.3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物源
        6.5.4 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化学风化特征差异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5)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甘肃花牛山铅锌银矿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矿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穿透性地球化学综述
    1.4 研究区概况
    1.5 研究内容与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3.1 矿区地质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1.4 矿体特征
    3.2 矿石特征
        3.2.1 矿石的矿物组成、结构与构造
        3.2.2 矿石化学成分
    3.3 金属硫化物组成特征与银的赋存状态
        3.3.1 金属硫化物特征
        3.3.2 银的赋存状态
    3.4 成矿阶段
    3.5 矿床成因浅析
        3.5.1 硫同位素组成
        3.5.2 铅同位素组成
        3.5.3 本节小结
第四章 深穿透地球化学试验
    4.1 地气样品采集
        4.1.1 地气样品采集装置及捕集介质
        4.1.2 地气采样前处理
        4.1.3 野外地气样品采集
    4.2 地气测量结果分析
        4.2.1 地球化学参数统计及与土壤对比
        4.2.2 典型测线元素分布特征
    4.3 穿透性异常源识别研究
        4.3.1 地气稀土元素特征
        4.3.2 地气异常元素组合与矿石元素对比
        4.3.3 地气异常物质形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青海省绿梁山地区1:5万化探数据处理方法优选及异常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来源、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勘查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
        1.2.2 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1.3 研究区前人成果与存在问题
        1.3.1 研究区简介
        1.3.2 研究区以往工作及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与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与方案
    1.5 主要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区域地质特征
        2.1.1 大地构造背景
        2.1.2 地层概况
        2.1.3 研究区构造
        2.1.4 区域岩浆岩与变质作用
        2.1.5 区域矿产
    2.2 区域遥感特征
    2.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第3章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3.1 景观特征概况
    3.2 测区1:20万地球化学特征
        3.2.1 元素的数据结构特征
        3.2.2 元素在不同地质单元中的分布特征
        3.2.3 异常带分布与区域矿产的关系
    3.3 测区1:5万地球化学数据特征
        3.3.1 化探数据源与采样布置
        3.3.2 分析方法及质量评述
        3.3.3 主成矿元素分布特征
    3.4 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关系分析
        3.4.1 元素相关性分析
        3.4.2 主成分分析
        3.4.3 因子分析
        3.4.4 组合关系对比
第4章 地球化学单元素异常提取
    4.1 传统方法单元素异常分析
        4.1.1 异常下限的确定
        4.1.2 异常特征
    4.2 分形含量-面积法(C-A)
        4.2.1 C-A分形模型
        4.2.2 处理步骤与结果
    4.3 分形能谱密度-面积法(S-A)
        4.3.1 S-A分形模型
        4.3.2 处理步骤与结果
    4.4 异常结果对比分析
第5章 组合异常提取与找矿潜力评价
    5.1 基于因子载荷的组合异常提取
        5.1.1 方法与原理
        5.1.2 处理步骤与结果
    5.2 靶区圈定与评价
    5.3 靶区验证与找矿效果
    5.4 下一步工作建议
第6章 结语
    6.1 主要认识和结论
    6.2 存在问题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地球化学基准值在金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以大兴安岭中北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项目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貌、气候及水系
    2.2 地质背景特征
        2.2.1 地质构造背景
        2.2.2 地层概况
        2.2.3 岩浆岩概况
        2.2.4 矿产概况
    2.3 景观地球化学分区
第三章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3.1 样品的采集
        3.1.1 主要任务
        3.1.2 采样原则
        3.1.3 采样介质
        3.1.4 野外样品采集
        3.1.5 质量检查
    3.2 分析方法
第四章 研究区金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 金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4.2 金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4.2.1 金元素的浅层分布特征
        4.2.2 金元素的深层分布特征
        4.2.3 金元素地表与深层分布特征的对比
    4.3 研究区金矿类型及成矿基本特征
    4.4 研究区金矿与高背景区的关系
第五章 主要异常特征
    5.1 异常的圈定
        5.1.1 单元素异常
        5.1.2 元素组合异常
    5.2 组合异常特征
        5.2.1 Z01组合异常
        5.2.2 Z02组合异常
        5.2.3 Z03组合异常
        5.2.4 Z04组合异常
        5.2.5 Z05组合异常
        5.2.6 Z06组合异常
        5.2.7 Z07组合异常
        5.2.8 Z08组合异常
        5.2.9 Z09组合异常图
    5.3 组合异常评序
第六章 成矿远景评价
    6.1 Y01重点找矿远景区
    6.2 Y02重点找矿远景区
    6.3 Y03重点找矿远景区
    6.4 Y04重点找矿远景区
    6.5 Y05一般找矿远景区
    6.6 Y06一般找矿远景区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8)东天山荒漠戈壁多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对比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荒漠戈壁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与成矿
    第一节 地层
    第二节 区域构造
    第三节 岩浆岩
    第四节 构造演化与成矿
    第五节 成矿建造与典型矿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荒漠戈壁覆盖区特征
    第一节 荒漠戈壁自然地理
    第二节 Landsat ETM+遥感地貌模型
    第三节 ASTER数字高程模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天山区域地球化学勘查
    第一节 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
    第二节 深穿透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特征
    第一节 数据预处理
    第二节 统计分布概述
    第三节 多元统计特征
    第四节 空间结构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区域地球化学空间分布模式
    第一节 基性-超基性元素
    第二节 酸性岩浆岩风化
    第三节 金成矿作用
    第四节 盆地隐伏铀成矿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荒漠戈壁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讨论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旳学术论文

(9)新疆准东纸房东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论文选题依据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区位置与荒漠景观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工作量
    第五节 主要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第一节 区域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层
        二、火山岩
        三、侵入岩
        四、变质岩
        五、构造
    第二节 区域地球化学
        一、元素背景变化趋势
        二、元素分散富集特征
第三章 纸房东地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 地层
        一、泥盆系(D)
        二、石炭系(C)
        三、二叠系(P)
        四、侏罗系(J)
        五、白垩系(K)
        六、古近系(E)
        七、第四系(Q)
    第二节 构造
        一、褶皱构造
        二、断裂构造
    第三节 侵入岩
    第四节 火山岩
    第五节 遥感特征
        一、线性构造解译
        二、环形构造解译
        三、遥感异常及解释
        四、成矿地质体遥感特征
    第六节 矿产特征
        一、矿(床)点特征
        二、成矿特征
第四章 纸房东地区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节 1:5万岩屑测量方法
        一、1:5万岩屑测量方法选择与采样布局
        二、1:5万岩屑测量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三、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
        四、数字处理系统及相关图件制作
    第二节 元素分配特征
        一、地质单元划分
        二、元素在不同地层中的分配特征
        三、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分布特征
    第三节 元素的富集特征
        一、富集系数、变化系数的地质意义及计算方法
        二、元素不同地质单元中的富集特征
    第四节 元素组合特征
        一、相关关系
        二、元素组合
    第五节 地球化学异常的特征
        一、异常分类及分布概况
        二、重要异常的剖析
第五章 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
    第一节 新发现矿化点
        一、新疆准东纸房东地区红石滩铜矿点
        二、新疆准东纸房东地区大长沟铜矿化点
        三、新疆准东纸房东地区条山矿化点
        四、新疆准东纸房东地区条山黄铁矿化点
    第二节 成矿规律
        一、矿床(点)空间分布规律
        二、成矿时间演化规律
    第三节 主要矿种的区域找矿模型
        一、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二、找矿标志分析
        三、区域找矿模型建立
    第四节 矿产预测
        一、成矿区(带)的划分
        二、成矿远景区特征
        三、找矿靶区的优选圈定
        四、资源量预测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发表文章

(10)北山金窝子金矿和公婆泉铜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测区以往的地球化学工作
    1.4 研究内容和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戈壁区地球化学景观特征及覆盖层结构特点
        2.1.1 戈壁荒漠景观特征
        2.1.2 北山覆盖层垂向结构特点
    2.2 金窝子地质概况
    2.3 金窝子矿床地质特征
    2.4 公婆泉地质概况
    2.5 公婆泉矿床地质特征
第3章 金窝子金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1 面积性地球化学测量异常分类与评价
        3.1.1 野外工作方法
        3.1.2 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的确定
        3.1.3 异常分类依据
        3.1.4 面积性地球化学异常分述
        3.1.5 地球化学异常地质推断解释
    3.2 剖面线地球化学测量
        3.2.1 野外工作方法
        3.2.2 Ⅰ线剖面异常研究
第4章 公婆泉铜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4.1 面积性地球化学测量异常分类与评价
        4.1.1 野外工作方法
        4.1.2 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的确定
        4.1.3 异常分类依据
        4.1.4 面积性地球化学异常分述
        4.1.5 地球化学异常地质推断解释
    4.2 剖面线地球化学测量
        4.2.1 野外工作方法
        4.2.2 Ⅱ线剖面异常研究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戈壁荒漠区金异常检查评价中存在问题探讨——合理采样介质及采样方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穿透性地球化学在干旱戈壁荒漠覆盖区的应用——甘肃花牛山铅锌矿试验实例[J]. 刘汉粮,张必敏,王学求,孙彬彬,张振海,刘东盛. 地球学报, 2021(04)
  • [2]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应用于覆盖区找矿及异常机理[D]. 鲁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3]新疆若羌县白山地区勘查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D]. 任华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4]干旱区洪积扇戈壁表层沉积物特征研究[D]. 高君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
  • [5]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甘肃花牛山铅锌银矿床试验研究[D]. 王永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6]青海省绿梁山地区1:5万化探数据处理方法优选及异常评价[D]. 方昌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6)
  • [7]地球化学基准值在金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以大兴安岭中北段为例[D]. 刘宏哲. 河北地质大学, 2017(12)
  • [8]东天山荒漠戈壁多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对比解析[D]. 林鑫.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5(08)
  • [9]新疆准东纸房东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研究[D]. 龙立学. 南京大学, 2014(08)
  • [10]北山金窝子金矿和公婆泉铜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D]. 范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S2)

标签:;  ;  ;  ;  ;  

浅谈戈壁滩金异常检查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合理的取样介质及取样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