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绿洲特色农业及其发展策略

新疆绿洲特色农业及其发展策略

一、新疆绿洲特色农业及其开发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刘旸,侯岚芬,邢梦昆[1](2020)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文中指出通过构建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7年间新疆各城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有关面板数据,进行多层次因子分析,探究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新疆形成特色农产品优势特色区域、实现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2010—2017年间,新疆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生产基础条件水平不断上升,人均规模化水平发展平稳,市场化水平明显下降,产出绩效水平波动较大。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充分考虑新疆的实际情况,加大农业生产科研投入,稳定特色农作物的产量,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从而将独特农业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

张欣苗[2](2020)在《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开发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课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以地理实践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建议加强地理实践,故研学旅行成为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地理教学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而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为其顺利实施提供内容,若要开发各个地区特色研学旅行课程,其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关键,因此,研究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问题是时代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内容研究,二为策略研究。主要研究问题:有哪些高中地理内容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内容进行开发?呼和浩特市哪些地理资源可以作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如何开发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行动研究,提出了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及其开发策略。本文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依据课程标准和高中地理教科书,提出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主题40项,课题45项;第二,开发出呼和浩特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15处,其中自然地理类研学旅行课程资源5处,人文地理类研学旅行课程资源10处;第三,通过分析他人案例、设计自己案例、实施自己案例,提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的5条策略,包括:(1)开发宗旨: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为根本目的;(2)开发内容:以乡土地理资源为出发点;(3)开发方向: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当地乡土地理实际;(4)开发形式:主题——课题——任务单;(5)开发方案: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师生交流,修改完善;第四,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方案组成,包括课程简介、课程目标、主题与课题、课程安排、课程准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总结反思、注意事项和研学任务单等10个组成部分;第五,设计了5个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呼和浩特市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方案,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大类。

陈月含雨[3](2016)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市,由于地域辽阔,在其境内拥有各种风格迥异的旅游资源。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吸引力不仅来源于其自然景观,更来自于世代居住于此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业因其独特的魅力,完全有能力成为全新疆旅游业的支柱,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经过近几十年的开发,巴州的旅游业已经出具规模,其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已逐渐在西部旅游业中凸显出来,但其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设施老旧、配套不完备;交通不便;淡旺季表现明显;经营者管理水平低;旅游开发资金不足;旅游产品单一,这些问题己成为巴州旅游业发展的拦路石。本文将基于巴州旅游业的现状,综合分析其有利及不利因素,一方面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着重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资源目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关注。文章主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在讨论过程中与实践相结合,从资源利用、市场开发、产品配套、环境建设和政策扶持等多方面讨论,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进行了全面、整体、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国内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了简略分析,结合其它地区的经验,提出了适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开发策略。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理论基础,为后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以及目前相关的理论成果进行了介绍。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区域概况以及从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两个方面对巴州旅游资源进行总结分析。第四章主要是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当前的开发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发掘其存在的不足与劣势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主要是强调了巴州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之中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并对休闲生态旅游、探险体验旅游、民族文化旅游、西域城市旅游等开发思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许春花[4](2016)在《荷泽市生态承载力及其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显得更加重要。菏泽市地处鲁西南,“突破菏泽”和“鲁南经济隆起带”战略使得菏泽近期发展较快,但掠夺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致使菏泽市生态系统稳态失衡、污染加剧,阻碍了菏泽市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菏泽市生态承载力状况,找出其生态失衡的影响因素,提出生态承载力提升措施,为菏泽市未来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首先,本文在研究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归纳了生态承载力的内涵、特点及其研究对象,并对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结合相关理论,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频度统计法、专家咨询法,并结合菏泽市实际生态环境状况,构建了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其次,搜集2004-2013年菏泽市、2013年菏泽市各县区和2013年鲁南地区其它四市的指标数据,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加权求和计算得出生态承载力评价值,并运用分级评价模型和空间相关性聚类分析方法,从生态弹性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调节力四方面入手,评价分析了菏泽市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与鲁南其它四市进行横向对比研究。然后,结合菏泽市相关规划的内容,利用灰色预测方法、回归模型和多目标规划预测模型,预测得出菏泽市未来8年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将2013年菏泽市生态承载力与鲁南其它四市进行横向对比得出,菏泽市生态承载力处于最低水平,并且其分目标的值均不高,尤其是资源承载力和社会经济调节力处于最低水平;时间上,2004-2013年菏泽市生态承载力及其分目标生态弹性力、环境承载力和资源承载力均不容乐观,大体上呈下降趋势,只有社会经济调节力呈上升趋势;空间上,2013年菏泽市各县区的生态弹性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调节力差异明显,但是综合起来其生态承载力的区际间稍有差异。通过多目标预测分析得出,不论是现状型方案还是改进型方案,在未来8年菏泽市生态承载力状况较2013年均有提升,生态弹性力水平先升后降,社会经济调节力均呈上升态势;但是按照现状型发展,菏泽市生态承载力水平上升速度较缓慢且有下降趋势,环境承载力呈现持续下降态势;按照改进型方案发展,菏泽市生态承载力及其各分目标均有较大幅度上升。最后,本文从生态弹性力、资源利用、人口控制、环境治理、经济发展、社会调控六方面,提出了菏泽市生态承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郑家利[5](2016)在《大渡河河谷文化旅游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众旅游的时代已经到来。而从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来看,自然景区的发展已经面临着瓶颈,文化旅游成为了旅游发展的新风向。河谷地区的文化旅游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实地调研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以大渡河河谷文化旅游为例,探讨了我国河谷文化旅游的发展。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以及本文中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章主要是对我国河谷文化旅游资源的分析,包括对河谷文化旅游的类型的分析、以及其特点的分析;第三章是通过对大渡河河谷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当前大渡河河谷文化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通过对国内外河谷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提出大渡河河谷文化旅游的开发原则和对策;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之一,通过丹巴河谷嘉绒文化旅游带、大渡河阳光休闲旅游带两个河谷旅游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来论证第四章中对大渡河河谷文化旅游开发思路的正确性;最后是本文的结语,总结了全文的观点,以及提出了对于本文的不足与未来的展望。通过对大渡河河谷文化旅游的探索分析,并针对自然环境以及地理地形复杂的大渡河河谷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建议。最终,对其他河谷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杨晓青[6](2015)在《基于ASEB分析的新疆库车县旅游体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旅游是人们利用余暇在异地进行的一种休闲体验活动。旅游体验一方面是指游客对旅游世界中客观存在和现象的体验行为;另一方面,旅游体验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和旅游世界中获得的心理感受,是一种体验行为之后的结果。本文试图运用ASEB分析方法来呈现游客对库车的旅游体验,从而验证和丰富旅游体验理论;同时,期望审视库车旅游开发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库车发展旅游业提供建议。首先,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旅游体验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从旅游体验的动机、旅游体验的类型、旅游体验质量与影响因素总结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其次,本文对库车县旅游资源做了调研。丝绸之路上的库车县是龟兹文化发祥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库车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点、龟兹文化遗存、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众多遗产旅游资源。围绕库车县旅游体验问题,本文进行了游客体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本文运用ASEB分析法,将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与曼宁—哈斯—德赖弗—布朗需求层次理论的活动、环境、体验、收益四个方面结合起来,形成16个单元的系统分析,找出其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旅游目的地意象、旅游动机、旅游消费、人际互动、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认知体验七个方面对库车旅游体验做了总结。最后,在ASEB分析的基础上,从游客体验需求出发,立足于旅游开发理论,提出库车旅游体验提升对策:构建旅游产品谱系;完善旅游设施与旅游服务;构建非遗旅游产业化发展模式;推进旅游纪念品产业化。

李伟静[7](2015)在《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文中认为敦煌作为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其石窟文化及壁画艺术早已闻名遐迩。文化产业作为敦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首选,其石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受到了当地政府及学界的高度重视。笔者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其中定量研究部分为本文重点,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构建敦煌石窟保护性开发评价体系,在实地调查及专家组帮助的基础上,进行指标选择、指标构建以及模型计算,分析敦煌六个石窟群保护性开发的优点及不足。并在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游客感知价值理论,独创视角,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所构建的石窟文化旅游者感知价值模型分析其感知差异性入手,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出发分析该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中的优缺点。研究表明,敦煌六个石窟的保护性开发情况各自存在优点及不足,其中,敦煌莫高窟在敦煌地区的六个石窟群中其保护性开发情况较好,各石窟的保护性开发情况为未来敦煌石窟保护性开发提供了借鉴。在第三章个体评价中,对敦煌莫高窟的游客感知价值及感知差异性探索研究中,结合敦煌石窟的游客感知价值包括四个方面:情感及认知价值、资源价值、成本价值、社会价值,从游客感知价值的差异性入手有针对性的分析得出不同类型游客对于敦煌莫高窟的感知价值存在差异性。因而,根据方法研究及实证分析,结合保护性开发的定义,笔者认为,应当结合总体评价中的专家打分参与及个案评价中的游客感知参与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基于总体评价及个案评价的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建议,主要建议包括: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利用高新科技保护、加强石窟保护得国际合作、合理控制客流量、提升情感及认知价值、提升社会价值、提升资源价值、提升成本价值、拓宽游客市场,提升不同游客感知价值。

商尧[8](2014)在《张家口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需要提高农民收入,因此要加快发展农业经济。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农业经济,进而促进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既需要利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改造现存的落后农业技术,还需要充分利用区域间不同资源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使特色变为发展的重点内容,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道路,提高农业附加值,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张家口市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独特,具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张家口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凸显出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本文以特色农业产业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张家口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提出今后张家口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统筹部门规划合作、完善企业发展链条、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和健全发展体制机制,以期为促进该市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周亚[9](2013)在《新时期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功能拓展战略探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这一基础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多功能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人们既要求农业提供充分的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收等传统功能,同时也要求农业提供良好的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拓展性功能。目前,西部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根据农业产业化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特点,开展农业功能拓展与对策,科学划分西部地区农业不同区域的功能,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体要求,它对西部地区区域农业优化布局、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扎实推进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遵照农业现代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将特色产业、生物质产业、生态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农业文化产业等新的产业形态纳入农业产业的范畴,基于对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状况、人文景观和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功能定位,以农产品供给、就业与生活保障、生态调节和文化传承与休闲4个农业主导功能为主线,提出我国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的拓展战略。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拓展战略的成功实施与有效运行。第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即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第二,增加农业投入力度,改善农业功能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包括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和继续完善财政补贴制度等。第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功能区可持续发展,包括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力度、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管理。第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功能区发展的持久动力,包括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和推广应用工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完善农业技术储备和研究机制。第五,强化农业制度建设,为农业多功能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包括继续完善农业法律制度、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制度等。

马强[10](2012)在《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内蒙古自治区既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经济欠发达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动内蒙古农业现代化,实现增产、增收、增绿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探讨了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认为现代特色农业相对于传统特色农业: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背景不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逐步加大。二是功能不同,更加关注农业多功能融合。三是特色的内容不同,创造特色的环节和途径更加广泛。四是发展方式不同,发展主要依靠现代集约型方式。五是在区域发展中的任务与地位不同,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本文认为区域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打破大宗粮食作物与特色农产品的传统界限,将优质、专用粮食作物按照比较优势就是特色、差异化就是特色的理念,作为特色农产品发展,可以从根本上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巩固粮食安全。本文基于对新时代农业基本特性的新认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现代特色农业基本内涵的分析研究,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内容包括: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以及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创新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方法:以城乡统筹理论为指导,综合内蒙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农业功能区布局、基于比较优势的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以及内蒙古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研究结果,从点、区、带多层次相结合,优化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所处的各种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提出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施“收缩集中,集约发展”战略:促进农业发展战略重点向农业主体功能区集中,特色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业开发重心向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主要以综合应用科技投入和机械化、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创新为支撑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区域化、特色产品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协调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协调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化、从业人员知识化、服务信息化。

二、新疆绿洲特色农业及其开发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绿洲特色农业及其开发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多层次因子分析法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第一层因子分析 (二)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第二层因子分析 三、讨论 四、建议

(2)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1.研究方法
        2.研究路线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二、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内容与呼和浩特市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分析
    (一)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内容分析
    (二)呼和浩特市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分析
三、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分析
    (一)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分析说明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的几点启示
四、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
    (一)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案例组成
    (二)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案例开发
    (三)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五、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实施
    (一)案例实施
    (二)案例实施启示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呼和浩特市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
附录2 呼和浩特市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理由
附录4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分析汇总表
附录5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开发策略汇总表
附录6 呼和浩特市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附录7 蒙草草博园研学旅行学生设计调查问卷
致谢

(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综合述评分析
二、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基础研究
    2.1 旅游资源概念界定
    2.2 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及解析
    2.3 理论基础
        2.3.1 区位论
        2.3.2 系统论
        2.3.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巴州旅游资源概况
    3.1 巴州区域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历史背景
        3.1.3 自然地理环境
    3.2 巴州旅游资源概述
        3.2.1 人文旅游资源
        3.2.2 自然旅游资源
        3.2.3 水体景观资源
        3.2.4 生物景观资源
    3.3 巴州旅游资源总体评述
四、巴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巴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4.1.1 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监管方面
        4.1.2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4.1.3 旅游品牌
        4.1.4 宣传促销方面
        4.1.5 各类旅游活动
    4.2 巴州旅游资源自身存在劣势
        4.2.1 远离发达地区,交通成本高昂
        4.2.2 旅游资源的观赏性受气候制约大
    4.3 巴州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
        4.3.1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旅游资源开发整合低
        4.3.2 旅游产业链不完善开发程度低
        4.3.3 旅游促销薄弱,缺乏旅游品牌意识
五、巴州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5.1 提出旅游精品战略原则
        5.1.1 突出独特性原则
        5.1.2 注重保护环境原则
        5.1.3 注重景观协调原则
    5.2 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思路
        5.2.1 城市观光型旅游景区开发思路
        5.2.2 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开发思路
        5.2.3 水域休闲型旅游景区开发思路
        5.2.4 特种探险体验型旅游景区开发思路
    5.3 巴州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及建议
        5.3.1 完善基础设施系统
        5.3.2 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
        5.3.3 完善旅游配套产业体系的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荷泽市生态承载力及其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主要方法
        1.3.3 数据来源
    1.4 技术路线
2 生态承载力研究综述
    2.1 承载力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2.1.1 资源承载力
        2.1.2 环境承载力
        2.1.3 生态承载力
    2.2 生态承载力的内涵、特点及其研究对象
        2.2.1 生态承载力的内涵
        2.2.2 生态承载力特点
        2.2.3 生态承载力研究对象
    2.3 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综述
        2.3.1 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进展
        2.3.2 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评价
    2.4 生态承载力研究的相关理论
        2.4.1 系统论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3 人地关系论
    2.5 生态承载力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其发展趋势
        2.5.1 不足之处
        2.5.2 发展趋势
3 菏泽市区域概况
    3.1 自然地理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概况
        3.1.3 水文概况
        3.1.4 气候概况
        3.1.5 土壤类型
    3.2 经济社会概况
        3.2.1 行政区划和人口
        3.2.2 经济发展现状
        3.2.3 社会发展现状
    3.3 主要资源概况
        3.3.1 水资源
        3.3.2 土地资源
        3.3.3 矿产资源
        3.3.4 生物资源
        3.3.5 旅游资源
    3.4 生态环境概况
        3.4.1 水环境
        3.4.2 大气环境
    3.5 存在的主要问题
        3.5.1 大气污染严重
        3.5.2 水资源短缺
        3.5.3 水土流失严重
        3.5.4 盐碱地分布广泛,危害作物生长
4 菏泽市生态承载力评价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指标的选取方法
        4.1.3 菏泽市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
    4.2 菏泽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
        4.2.1 极差法
        4.2.2 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
        4.2.3 综合分级评价法
    4.3 菏泽市生态承载力的计算
        4.3.1 指标数据处理
        4.3.2 各层指标权重计算
        4.3.3 菏泽市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
    4.4 菏泽市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4.4.1 菏泽市生态承载力横向对比研究
        4.4.2 菏泽市生态承载力时间序列评价分析
        4.4.3 菏泽市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评价分析
    4.5 主要问题
        4.5.1 生态弹性力有待提高
        4.5.2 人口压力大
        4.5.3 环境污染严重
5 菏泽市生态承载力预测分析
    5.1 参数设定与模型检验
        5.1.1 参数设定
        5.1.2 模型检验
    5.2 菏泽市生态承载力多目标预测
        5.2.1 菏泽市规划目标
        5.2.2 预测方案设计
        5.2.3 预测结果分析
6 菏泽市生态承载力提升对策
    6.1 提高生态弹性力策略
    6.2 合理调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3 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4 治理环境污染,构建合理的环保监控体系
    6.5 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
    6.6 加快政府职能变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5)大渡河河谷文化旅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本文内容框架、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
    1.4 相关概念界定
2 河谷文化旅游概述
    2.1 河谷文化旅游发展前景
    2.2 河谷文化旅游类型
    2.3 河谷文化旅游的特点
3 大渡河河谷地区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大渡河河谷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3.2 大渡河河谷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
    3.3 大渡河河谷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4 大渡河河谷文化旅游开发思路
    4.1 国内外河谷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4.2 大渡河河谷文化旅游开发原则
    4.3 大渡河河谷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5 大渡河河谷文化旅游开发案例分析
    5.1 丹巴河谷嘉绒文化旅游带
    5.2 大渡河阳光休闲旅游带
    5.3 大渡河两大河谷旅游带的对比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6)基于ASEB分析的新疆库车县旅游体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基本概念界定
        1.1.1 体验
        1.1.2 旅游
        1.1.3 旅游体验
    1.2 ASEB 分析法简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旅游体验研究现状
        1.3.2 ASEB 分析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旅游体验研究的基础理论
    2.1 旅游体验的动机
        2.1.1 基于需求层次论的旅游动机
        2.1.2 基于推—拉理论的旅游动机
    2.2 旅游体验的类型
        2.2.1 基于 4E 模型的分类
        2.2.2 根据体验主题的分类
    2.3 旅游体验质量与影响因素
        2.3.1 旅游体验质量
        2.3.2 旅游体验影响因素
第3章 库车县旅游体验 ASEB 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库车县历史与文化概况
        3.1.2 库车旅游资源开发概况
    3.2 库车县旅游体验实地调研
        3.2.1 深度访谈
        3.2.2 问卷调查
    3.3 ASEB 分析在库车县旅游体验中的应用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遇分析
        3.3.4 威胁分析
    3.4 库车县旅游体验总结
第4章 库车县旅游体验提升对策
    4.1 构建库车县旅游产品谱系
    4.2 完善旅游设施与旅游服务
    4.3 构建非遗旅游发展模式
    4.4 推进旅游纪念品产业化
附录
    附表1:库车县游客体验调查问卷
    附表2:库车县游客体验访谈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7)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内容框架及研究的重难点
    五、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章 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一、敦煌地区概况
    二、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第二章 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总体评价
    一、评价原理及方法
    二、指标选择及指标体系
    三、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模型和计算
    四、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三章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敦煌石窟保护性开发个案评价
    一、问卷调查及分析
    二、基于模型的游客感知情况分析
    三、评价结果
第四章 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建议
    一、基于总体评价的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建议
    二、基于个案评价的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建议
第五章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敦煌莫高窟文化旅游游客感知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2专家组对敦煌六个石窟群不同评价指标打分情况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8)张家口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资料分析法
        1.3.2 调查研究法
        1.3.3 比较分析法
        1.3.4 统计分析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2章 特色农业产业概述
    2.1 特色农业概念及构成要素
        2.1.1 特色农业定义
        2.1.2 特色农业构成要素
    2.2 特色农业类型及产业发展模式
        2.2.1 特色农业类型
        2.2.2 我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张家口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3.1 张家口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历程
        3.1.1 早期发展状况
        3.1.2 快速发展阶段
    3.2 张家口市特色农业产业管理
        3.2.1 制定特色农业产业规划
        3.2.2 加强地方性法规引导
    3.3 张家口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3.3.1 发展趋势
        3.3.2 发展重点
        3.3.3 发展案例——赤城县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张家口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4.1 张家口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1 政府管理不善
        4.1.2 发展热情不足
    4.2 张家口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4.2.1 规模化发展,相关单位增多
        4.2.2 目标不同,规划不统一
        4.2.3 政策转型,积极性下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张家口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5.1 张家口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目标
    5.2 张家口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原则
        5.2.1 市场导向原则
        5.2.2 统筹协调原则
        5.2.3 农民自主原则
        5.2.4 科技创新原则
    5.3 张家口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对策
        5.3.1 统筹部门规划合作
        5.3.2 完善企业发展链条
        5.3.3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5.3.4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
        5.3.5 健全发展体制机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新时期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功能拓展战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转型的经济背景
        1.1.2 新时期西部地区农业发展转型的优势和要求
    1.2 选题意义
        1.2.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2.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1.2.3 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1.2.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西部地区农业资源现状与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西部地区农业资源现状概述
    2.2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产业现状
        2.2.1 种植业
        2.2.2 畜牧业
        2.2.3 林果业
        2.2.4 加工业
        2.2.5 旅游业
    2.3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3.1 历史地理因素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
        2.3.2 农业的不合理开发加剧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
        2.3.3 交通、信息闭塞,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2.3.4 农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致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低水平均衡
        2.3.5 少数民族聚居,科技文化素质低下
3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主导功能定位
    3.1 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特色农产品功能区
        3.1.1 区域范围与比较优势
        3.1.2 农业功能定位
    3.2 云贵高原功能区
        3.2.1 区域范围与比较优势
        3.2.2 农业功能定位
    3.3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特色农牧产品功能区
        3.3.1 区域范围与比较优势
        3.3.2 农业功能定位
    3.4 汾渭平原农产品供给功能区
        3.4.1 区域范围与比较优势
        3.4.2 农业功能定位
    3.5 河套灌区农产品供给功能区
        3.5.1 区域范围与比较优势
        3.5.2 农业功能定位
    3.6 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
        3.6.1 区域范围与比较优势
        3.6.2 农业功能定位
    3.7 “关中-天水”功能区
        3.7.1 区域范围与比较优势
        3.7.2 农业功能定位
    3.8 “成都-重庆”就业和生活保障功能区
        3.8.1 区域范围与比较优势
        3.8.2 农业功能定位
    3.9 甘新生态保护和多样性农牧功能区
        3.9.1 区域范围与比较优势
        3.9.2 农业功能定位
4 我国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的拓展战略
    4.1 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特色农产品功能拓展战略
        4.1.1 生态调节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1.2 农产品供给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1.3 就业和生活保障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1.4 文化传承和休闲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2 云贵高原现代农业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2.1 生态调节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2.2 农产品供给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2.3 就业和生活保障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2.4 文化传承和休闲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3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特色农牧产品功能区拓展战略
        4.3.1 生态调节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3.2 农产品供给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3.3 就业和生活保障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4 汾渭平原农产品供给功能区拓展战略
        4.4.1 农产品供给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4.2 文化传承和休闲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5 河套灌区农产品供给功能区拓展战略
    4.6 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拓展战略
        4.6.1 生态调节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6.2 文化传承和休闲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7 “关中-天水”功能区拓展战略
        4.7.1 生态调节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7.2 农产品供给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7.3 就业和生活保障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7.4 文化传承和休闲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8 “成都-重庆”就业和生活保障功能区拓展战略
        4.8.1 生态调节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8.2 农产品供给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8.3 就业和生活保障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8.4 文化传承和休闲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9 甘新生态保护和多样性农牧功能区拓展战略
        4.9.1 生态调节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9.2 农产品供给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4.9.3 就业和生活保障主导功能拓展战略
5 我国西部地区现代农业成功转型与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5.1 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功能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5.1.1 加大农业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力度
        5.1.2 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5.1.3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
    5.2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5.2.1 调整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
        5.2.2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5.2.3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5.3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改善功能区发展的基础条件
        5.3.1 进一步增加政府财政投入
        5.3.2 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
        5.3.3 继续完善财政补贴制度
    5.4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功能区发展的持久动力
        5.4.1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5.4.2 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和推广
        5.4.3 完善农业技术研究和储备机制
    5.5 强化农业制度建设,提供功能区发展的制度保障
        5.5.1 贯彻落实农业法律法规
        5.5.2 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
        5.5.3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
    5.6 建设七大工程,确保功能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5.6.1 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为抓手
        5.6.2 重点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创业工程
        5.6.3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预期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代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1.1.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1.1.3 发展特色产业是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1.4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为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2.2 丰富区域现代特色农业研究理论与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特色农业研究
        1.3.2 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研究
    1.4 理论方法和研究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内容与框架
    1.5 特色与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的构建
    2.1 对农业基本特性的新认识
        2.1.1 新时代农业的基本特性
        2.1.2 从农业基本特性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
    2.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2.3 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
        2.3.1 共同特征
        2.3.2 主要区别
    2.4 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基本内容
        2.4.1 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2.4.2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
        2.4.3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2.4.4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研究
        2.4.5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战略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特色农业的理论基础
    3.1 特色农业理论基础
        3.1.1 比较优势理论
        3.1.2 “钻石”模型
        3.1.3 创新理论
        3.1.4 垄断、竞争理论
        3.1.5 产品差别化理论
    3.2 现代农业的理论基础
        3.2.1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3.2.2 制度创新理论
        3.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3.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5 城乡一体化理论
        3.2.6 中国传统农业改造与转型理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4.1 内蒙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分析
        4.1.1 内蒙古农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趋向下降
        4.1.2 内蒙古农业产值份额下降与劳动力份额下降不对称
    4.2 对新时代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新认识
        4.2.1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国家食物安全中的作用
        4.2.2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国家生态安全中的作用
        4.2.3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4.3 内蒙古多功能农业价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
    5.1 内蒙古农业发展成就
    5.2 内蒙古农业发展阶段分析
        5.2.1 数量发展阶段
        5.2.2 优化农业阶段
        5.2.3 现代农业阶段
    5.3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综合评价
        5.3.1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测算
        5.3.2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算
    5.4 内蒙古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
        5.4.1 城乡一体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5.4.2 较长时期稳定增长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态势
        5.4.3 多功能性成为农业功能拓展的主要特征
        5.4.4 制度创新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5.4.5 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成为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趋势
        5.4.6 现代要素投入成为农业增长的主要依靠
        5.4.7 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
        5.4.8 惠农政策体系成为政府支农的主要形态
        5.4.9 非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6.1 内蒙古区域农产品产量构成
        6.1.1 内蒙古农作物产量构成
        6.1.2 内蒙古畜产品产量构成
    6.2 内蒙古农产品比较优势测算
        6.2.1 分析思路与方法
        6.2.2 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6.2.3 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
    6.3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的选定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
    7.1 内蒙古国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特征
        7.1.1 区位独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7.1.2 地域辽阔,适宜开发面积少,空间结构不合理
        7.1.3 资源富集,开发利用效率低,环境压力日益加大
        7.1.4 生态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
        7.1.5 生产力快速发展,区域发展不均衡,人口与经济集聚不协调
    7.2 内蒙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农业功能区布局
        7.2.1 农业主体功能区
        7.2.2 农业辅助功能区
    7.3 内蒙古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
        7.3.1 内蒙古水土资源分布特点
        7.3.2 内蒙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研究
    7.4 基于比较优势的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7.4.1 特色农作物区域布局
        7.4.2 特色畜产品区域布局
    7.5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及区域重点产业
        7.5.1 现代特色农业战略重点区
        7.5.2 现代特色农业一般区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战略选择
    8.1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8.1.1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 SWOT 分析的技术路线
        8.1.2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8.1.3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组合分析
    8.2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选择
        8.2.1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8.2.2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化
        8.2.3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区域化、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
        8.2.4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
        8.2.5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
        8.2.6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化、从业人员知识化、服务信息化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全文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与特色
    9.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四、新疆绿洲特色农业及其开发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J]. 刘旸,侯岚芬,邢梦昆. 技术经济, 2020(09)
  • [2]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为例[D]. 张欣苗.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策略研究[D]. 陈月含雨.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4)
  • [4]荷泽市生态承载力及其提升对策研究[D]. 许春花.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3)
  • [5]大渡河河谷文化旅游研究[D]. 郑家利. 四川师范大学, 2016(02)
  • [6]基于ASEB分析的新疆库车县旅游体验研究[D]. 杨晓青. 塔里木大学, 2015(07)
  • [7]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D]. 李伟静. 石河子大学, 2015(01)
  • [8]张家口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D]. 商尧. 燕山大学, 2014(02)
  • [9]新时期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功能拓展战略探析[D]. 周亚. 陕西科技大学, 2013(S2)
  • [10]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 马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标签:;  ;  ;  ;  ;  

新疆绿洲特色农业及其发展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