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器产量将每年增长21%

平板显示器产量将每年增长21%

一、平板显示器产量将年增21%(论文文献综述)

周艳晶[1](2021)在《中国铟资源动态物质流研究》文中指出铟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将铟列入关键性矿产目录,在能源转型背景下,铟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未来可能成为资源竞争的焦点。中国是铟的资源、生产和贸易大国,深入分析中国铟资源流动规律和利用效率,把握未来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中国铟资源管理的政策建议,对于实现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文献调研,本文对铟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明确描述了铟的生命周期过程。在此基础上,首次构建了国家层面铟资源的动态物质流分析模型,定量分析2000-2019年铟在生产、加工制造、使用和废物管理过程的动态演变特征,测算流量及存量的变化规律。采用存量-驱动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模拟不同情景下2020-2050年铟的流动情况和供需趋势,并对供需两侧的影响因素进行政策模拟,探讨不同政策方案的改善效果,甄选有利于铟产业健康发展的最佳政策方案。本研究数据量大,数据来源广泛,对数据质量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结果相对可靠,可以作为铟产业管理决策的依据。论文取得的主要认识和结论如下:(1)2000年以来中国精铟消费快速增长,但消费水平仍然较低,2019年占全球消费量的比例为11%;全球范围内铟资源十分丰富,除中国外,澳大利亚、智利、玻利维亚等国都蕴藏大量铟资源;全球原生铟的供应主要集中在中国和韩国,2019年分别占比39%和31%,而考虑再生铟的供应格局则有所不同,2019年呈现韩国(32%)、日本(30%)、中国(29%)三足鼎立的局面;虽然有多种提铟原料,但目前原生铟的供应主要来自锌精矿,锌的生产活动对原生铟供应有重要影响。(2)铟在生产过程的综合回收率约21%,采选环节损失大量铟;供需不平衡导致目前国内市场有3316吨的精铟库存;我国已经从铟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00-2019年,中国经济社会系统中铟的使用存量从22.7吨增加到537吨,人均存量从0.02克/人增长到0.38克/人,未来还有较大增长空间;铟的报废量逐年增加,但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报废产品中的铟均没有被回收。(3)在“低于2℃”和“2DS”两种情景下,铟的使用存量和实际需求量都将保持明显增长;受锌精矿原料供应和当前回收水平限制,铟供应的增长空间有限,未来铟的供需缺口很大,供不应求的局面长期存在。(4)供给侧政策方案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一是因为锌精矿的供应增长空间有限,二是铟在终端产品的含量很低,技术、经济因素导致大规模回收不能马上实现。需求侧政策方案能够显着降低铟需求,但只有组合方案能有效缓解“2DS”情景的供需不足。供需两侧综合政策模拟效果最佳,既减少了对原生矿石的依赖,又提高了铟的回收利用水平,统筹兼顾供给和需求,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国铟产业的健康发展。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重视铟的综合回收利用,拓宽除锌精矿以外的原生铟供应来源;提高铟在生产过程的回收利用率;提高铟在ITO和CIGS加工制造过程的利用率,加强高端ITO靶材的研发;加强电子废弃物中铟的回收技术研发,提高二次资源利用水平。

薛首文[2](2014)在《中电熊猫液晶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2008年京东方开始宣布投资建立8.5代线以来,国内形成了一个液晶面板投资建厂的高潮,目前全球的液晶面板布局逐渐形成了韩国、台湾、中国大陆三分天下的趋势。国内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在面对液晶面板巨大市场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被垄断、上游产业链不完善以及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液晶面板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中电熊猫液晶公司作为电子行业的“国家队”,于2009年参与到液晶面板生产行业中,但需要面临从业经验短、产能低等诸多问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液晶行业中站稳脚跟、稳步成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研究的主题。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分别运用PEST、波特五力、SWOT等分析方法,对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梳理公司的优势、劣势并进行战略匹配,明确战略目标并制定战略方案。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为打造行业领导地位提供借鉴,同时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罗非[3](2012)在《我国稀土供需预测研究》文中指出稀土是我国的战略性保护资源,稀土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我国稀土行业目前存在非法开采、超采,冶炼分离产能过剩,出口秩序混乱等问题。在中国限制稀土生产和出口、稀土消费快速增长的情形下,国内稀土市场供需将出现新的特点,把握好我国稀土市场的生产和消费趋势,并进行正确的行业管理和引导,将能转变稀土行业的发展方式,实现稀土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本文首先对我国稀土供需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在矿产资源经济中常用的预测方法,考察其对我国稀土生产和消费预测的适用性,筛选出适合我国供需预测的方法。运用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和BP神经网络等对我国稀土生产总量、消费总量进行预测,并计算各稀土元素的预测值,以此判断国内稀土供需趋势,并依据供需发展趋势提出相关稀土政策建议。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成果如下:(1)指数平滑法能很好地适用于我国稀土供需的预测。总结三类预测方法对我国稀土生产量、消费量的预测结果,受限于我国稀土生产、消费数据的时间序列较短且有较大波动,考虑对历史数据的拟合程度和与预期是否一致两方面因素,指数平滑法对我国稀土上生产、消费预测的效果优于ARIMA模型和BP神经网络,本文采用指数平滑法作为最终预测结果。(2)国内、国际稀土市场将都出现新的供需特点。2015年前国内稀土生产增长放缓,同时国内稀土消费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前我国稀土总体将保持目前的供大于求的状况,但轻稀土元素镨、钕、铕和重稀土元素铽、镝将供不应求。我国稀土生产量在世界总量的比例下降,稀土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升高。(3)依据国内外供需趋势,本文认为我国现有的稀土生产、储备、应用和贸易政策可以进一步完善。本文研究认为控制我国稀土资源生产的形势仍然较为严峻,需要加强稀土市场流通监管,并健全行业管理体系;稀土行业应把握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巨大稀土新材料需求的机遇,大力提升稀土应用水平;国际市场出现新变化,制定出口配额应统筹考虑国内外市场。未来我国不同稀土元素将呈现不同的供需平衡状况,对于供给过剩的元素可考虑用于储备、加大研发应用力度或出口,对于需求不足的元素则考虑从国外进口,在国际贸易中要保护和利用好重稀土资源的优势。

郴州市人民政府[4](2012)在《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郴州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及有关专项规划的通知》文中提出郴政发[2011]2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部门管理机构、直属事业单位,中省驻郴各单位:《郴州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及有关专项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郴州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Beijing Plastic Industry Association,Beijing 100000,China)[5](2011)在《中国塑料管道市场分析报告——钢增强塑料管道市场前景》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塑料管道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同时分析了国内管道行业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我国塑料管道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应用领域塑料管道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钢增强塑料管道现有技术水平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吕炜[6](2007)在《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产业盈利性实证研究 ——中国印制电路板(PCB)产业投资机会研究》文中认为投资的本质特征是通过投入获得盈利。为了保障投资能够获取满意的回报,无论是证券投资、风险投资,还是产权投资和项目投资,都需要对投资对象所在产业的盈利性和投资机会进行研究和判断。并且对产业盈利性的研究和投资机会的判断是进行投资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但是,以往对产业盈利性及其演变规律和产业投资机会的研究,一般均立足于还原论的思维模式和确定性的均衡假设,依据这种思维模式和假设所进行的产业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往往会有很大的差距,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非常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经济学演化范式的观点和原理,以新的视角提出了一个独创的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模式,并依据这一模式对PCB产业的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进行了实证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归纳如下:思维模式的转变产业研究中运用的还原论思维模式来源于传统的经典物理学。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科学认为,现实世界的规律能够和应该从简单的原理和普遍的规律出发加以解释。随着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为核心的现代物理学的诞生,使自然科学领域的思维模式开始发生转变,逐步从还原论转向整体论和系统论。开始注重从事物的整体和个体之间的联系去研究、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并认识到一个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之和”,许多系统“单个部分的性质与整体的性质存在极大的差异”。当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们不再以单纯的还原论和均衡论思维模式看待自然界事物时,在整体论和系统论的视角下,事物的复杂性就被呈现出来,复杂性科学及复杂性思维模式因此应运而生。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与经济学演化范式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和演化经济学就是在新的思维模式下产生的、新兴的复杂性科学和经济理论分支。CAS理论认为经济系统中的构成元素是具有适应性的主体,适应性的主体具有非线性、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动态性和非均衡性等复杂性特征。CAS理论针对CAS涌现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基于主体的多层次网络结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提出了深入认识和分析CAS的较为系统的思路和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针对均衡范式存在的局限性,演化范式提出将经济系统视为一个演化着的复杂系统,认为经济活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非均衡的演化过程,认识到理性的有限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形成了基于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的动态非均衡演化分析范式。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与经济学演化范式的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模式根据CAS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多层次网络结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我们将产业系统视为一个适应性主体或基于主体特征的机制,产业的盈利性则被当作产业系统的一个状态变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目标产业为核心的H型产业网络结构分析框架,将目标产业的盈利性放入到与目标产业直接连接的上下游产业所构成的H型产业网络中进行分析。在H型产业网络中,目标产业通过产量、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制等要素与上下游产业相连接,目标产业的盈利性状态与H型产业网络中所有产业的产量、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制等状态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同时,本文认为无论是产量和产业集中度,还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制,这些状态变量对目标产业盈利性的影响不取决于其绝对水平,而是取决于目标产业与上游产业之间及目标产业与下游产业之间的相对水平,即相互间的差异大小。本文提出通过将目标产业的产量、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制状态分别与上下游产业的对应状态进行对比分析或差异比较,来评价和推断目标产业的盈利性状态。因此,本文将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与经济学演化范式的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模式归结为:“H型产业网络”+“4个盈利性相关状态变量(产量、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制)”+“目标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状态对比分析”,这一模式为更加科学、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产业盈利性及产业投资机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思路。对PCB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的分析与判断PCB作为“电子系统产品之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使PCB产业成为电子元件产业中的主要支柱产业,且具有快速增长的朝阳产业特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PCB第一生产大国,PCB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地位。研究和探索国内PCB产业的演化规律和特征,认识和把握PCB产业发展过程的投资机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本文提出的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模式,针对PCB产业及其主要上下游产业(包括覆铜板(CCL)、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液晶面板、等离子面板、通信设备等产业),分别对PCB产业与其主要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产量增长率、产业集中度、产业技术创新成果、产业规制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以下分析结果:■产量增长率:绝大部分下游产业的产量增长率远远高于PCB产业,差异均在2倍以上,而上游产业则略高于PCB产业。产量增长率对PCB产业的盈利性产生有利影响,是对PCB产业盈利性贡献最大的状态变量。■产业集中度:无论从国内PCB产业看,还是全球PCB产业看,PCB产业的集中度均大幅低于上下游产业。从产业集中度来看,PCB产业相对于上下游产业处于完全不利的状态之中,产业集中度是对PCB产业盈利性贡献最小的状态变量。■技术创新成果:从各产业前5大厂商获得的专利总量来看,PCB产业相对于上游产业具有微弱的技术创新优势,而相对于下游产业则存在非常明显劣势。从各个产业专利数量增长变动情况来看,PCB产业与下游产业整体平均增长水平比较接近,均基本保持稳定和较快增长,仅上游CCL产业增长缓慢甚至近10年呈负增长。因此,技术创新成果状态变量对PCB产业盈利性的贡献不大,在H型产业网络中,基本处于被动跟随状态。■产业规制:在社会规制方面,各个产业都需要应对来自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制,没有大的差别。各个产业的规制状态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规制方面。其中,手机产业和通信设备(不包括手机)产业存在进入规制,液晶面板(LCD)与等离子面板(PDP)产业享受较多的产业优惠和扶持政策,其他产业(除LCD与PDP)的部分高端产品可享受产业优惠和扶持政策,覆铜板(CCL)产业的出口退税率被大幅调低,PCB产业、PC及数码相机产业则拥有相近且较为简单的经济规制环境。根据上述统计分析结果,可以进一步得出以下对PCB产业投资机会的认识和判断:■产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扩张和盈利提升机遇:在PCB产业及其下游产业均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的情况下,PCB产业与其下游产业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产量增长差异,而且是下游产业的产量增长远远快于PCB产业,这将有利于持续改善和提高PCB产业的盈利水平。■高端PCB细分领域的高成长与高回报机遇:未来PCB高端细分领域——HDI板和FPC板及其下游产业具有更好的成长性,并且由于HDI板和FPC板的工艺技术复杂、技术保障能力和机器设备投资要求较高,使这一产品领域具有相对较高的产业进入门槛。在相对较高的进入门槛保护下,有利于HDI板、FPC板厂商保持较高的盈利回报水平。■PCB产业集中度提升所带来机遇:PCB产业的低集中度,既为尚未进入PCB产业的厂商提供了低成本的进入机会,也为在位厂商通过产业重组和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以动态的视角看待PCB产业的低集中度,有利于发现其蕴藏的并购重组机会。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提出了独创的产业盈利性评价模式,并通过实证分析,获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分析成果。后续研究将主要在进一步完善产业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盈利性评价模型及机制转换函数模型的研究。

贺英[7](2006)在《一维氧化锌纳米结构自组装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维ZnO纳米材料以其新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纳米器件中的潜在用途成为当今纳米技术的研究热点。而一维纳米结构ZnO材料大规模、低成本和简单有效的合成与组装无论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性能与应用的角度来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在一维ZnO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开展了一维ZnO纳米结构材料自组装合成技术、表征、形成机理、动力学和应用探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探讨了一维ZnO纳米结构材料的光学性能和光催化性能,得到了如下研究结果:1.探索出一种能在各种晶面的硅衬底上自组装取向生长ZnO纳米线的新方法。该方法提出了采用离子络合转换机理来制备ZnO纳米微晶的研究思想,建立了聚合物网络骨架控制ZnO纳米点成核和ZnO纳米线生长的新的ZnO纳米结构自组装生长模型——聚合物网络限域模型。该模型主要基于络合共价作用驱动ZnO/高分子(如PVA)自组装过程的假定,以PVA等均聚极性高分子作为配位体并充当自组装载体,通过高分子-金属配位络合反应,将构晶离子(Zn2+)结合在高分子侧链上;而当高分子(PVA)浓度达到亚浓溶液状态时,高分子链相互穿插交叠形成网眼均匀的高分子交联网络,因而具有了限制与之作用的纳米微粒尺寸和分布的网络限域效应。在ZnO晶体的极性生长特性和聚合物网络限域效应的双重作用下,可制得分布均匀、尺寸均一、定向性好的ZnO纳米线。此技术成功地克服了以往气相法定向生长中通常要求ZnO晶体晶面须与衬底表面匹配的限制,使得纳米线的生长对衬底不具有选择性,同时还可以实现在低温环境下的制备。2.利用离子络合转换机理和聚合物网络限域生长模型,分别采用高分子络合—气相生长法、高分子络合—溶液生长法和高分子络合—烧结法等三种自组装合成方法,在半导体硅衬底上自组装出了分布均匀、粒度单一性好的取向生长ZnO纳米线/棒等一维纳米结构材料。ZnO纳米线/棒的直径约为20~150 nm,长度为0.5~6μm,具有六方纤锌矿晶体结构,沿[0001]方向取向生长,其晶体质量与当前文献报道的最佳结果相当。3.分析研究了所制备ZnO纳米结构材料的尺寸、形貌、排列间距和晶体质量的控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ZnO纳米结构的自组装生长是由其极性生长特征和高分子网络骨架限域模型决定的,各种生长条件对ZnO纳米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控制ZnO形核和生长基元[Zn(OH)4]2-在先驱体溶液中的比例来实现的。采用不同的络合材料会影响ZnO纳米结构的形貌,利用PVA、PAM等高分子材料作为络合剂可以得到均匀直径的ZnO纳米线,而利用氨水、柠檬酸钠(TSC)和六亚甲基四胺(HMTA)等小分子材料作为络合剂,则分别得到ZnO纳米花、ZnO纳米片和棒槌状ZnO纳米棒;调节所用高分子亚浓溶液浓度,可控制ZnO纳米材料的粒径和分布;控制适度弱碱性的络合溶液pH值有利于ZnO纳米结构沿[0001]取向生长,在弱碱性溶液中易得到长柱状ZnO纳米线,而在强碱性溶液中易形成短的ZnO纳米棒以至颗粒。此外,分析比较了高分子络合法三种工艺对ZnO晶体形貌的影响,发现采用高分子络合—溶液生长法和高分子络合—烧结法得到的ZnO纳米线柱面光滑均匀,且高分子络合—烧结法制备的纳米线端面更平滑并呈现明显六角柱形结构;而采用高分子络合—气相生长法制得的纳米线呈现不等径生长的层(台阶)状结构,并应用晶体生长界面运动学和界面动力学理论解释了ZnO纳米结构晶体表面台阶的成因。4.研究了一维ZnO纳米结构的光致发光性能、紫外吸收性能和光催化性能。典型的ZnO纳米线室温下在325 nm激发光下的光致发光谱主要有两个峰:一个是383nm附近的近带边强紫外发射峰,半高宽为30.82 nm,另一个是445 nm处较弱的蓝光发射峰或506 nm处的弱绿光发射峰。紫外发射峰与ZnO的带间跃迁相关,主要来自ZnO材料中电子和空穴的直接复合,而蓝-绿光发射峰可能由ZnO中的氧空位或锌填隙等结构缺陷引起。所制备的样品晶体完整性较高,其光学性能与当前文献报道的最佳结果相当。同ZnO体材料(紫外吸收峰373 nm)相比,所制备的一维ZnO纳米结构材料的紫外吸收峰在~360 nm处,蓝移了~13 nm;且其紫外光吸收性能与粒径大小有关,随着ZnO粒径的减小,紫外吸收峰出现蓝移,呈现出室温量子尺寸效应。一维ZnO纳米结构材料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对染料甲基红具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作用,在光照120 min后,对甲基红的降解率几乎可达100%。一维ZnO纳米结构较好的光催化性能,使其能够直接利用太阳光和普通光源来净化环境,降解有毒有机物。5.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高分子络合—烧结法制备ZnO纳米线的结晶曲线,对其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推导出结晶动力学方程为:1-Xt=exp(-7.475×10-2t1.9);并利用热重(TG)测试结果,通过热分解反应,导出了反应动力学方程:da/dT=3.76×1023/φe-21340.8/T(1-α)2.8,从而得到了化学反应速度随时间、浓度和温度变化的关系。6.采用ZnO纳米线/棒作为阴极发射体制作了纳米ZnO场发射器件,考察了其电子场发射性能。研究表明,这种ZnO纳米结构具有优良的场发射性能,在开启电场为2.2 V·μm-1时,可测到10μA·cm-2的发射电流密度,接近目前有关ZnO纳米结构场发射报道的最佳结果,可应用于场发射纳米光电子器件。7.采用纳米改性涂料技术,首次制备了掺杂ZnO纳米线/棒的苯丙乳胶漆改性涂料,研究了掺杂量对改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由纳米ZnO改性的涂料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碱性、耐洗刷性和硬度,尤其在杀菌防霉性能方面有所提高,比未掺杂前抗菌性提高21.2%。当苯丙涂料中纳米ZnO的添加量为单体质量的0.06%时,纳米功能性苯丙涂料的耐水性可提高40.3%、耐碱性可提高32.6%、耐洗刷性可提高18.3%、涂料硬度可提高47.2%,使涂料综合性能达到最佳。

杨剑[8](2005)在《产业大事记与年度产业回顾》文中提出中国3G提上日程,期待牌照启动3G市场;三星市占率紧追Intel,欲取而代之;2003年并购风潮不断,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成为2004年度整个信息产业最具影响力的并购事件;中芯国际进入90nm工艺制程,Wassenaar协议逐渐失去它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约束;半导体业界上演CEO大换血,新旧更迭2005年的半导体产业将何去何从;中国半导体产业标准之争刀光剑影,中国需要自己的行业标准;2005年半导体各产业众说纷纭……2004年给半导体产业酝酿了太多的悬而未决的前戏。 2004年年末印尼大海啸让人们感叹大自然的变幻莫测,灾难的到来是那么突然和无情。同样在2004年的半导体行业也是暗潮汹涌,市场是一样的无情,一样的变化莫测。只是此彭湃非彼彭湃,前者是天灾人祸而后者却是产业发展的自发规律。身处这场"大风暴"之中的媒体只能恪守职责,如实的记载下每一个细节。我们相信如实的描述和记载才是对产业最精彩的预测。限于篇幅,本刊只能尽自己所能还读者一个2004年半导体产业的轮廓……

王鲁南[9](2004)在《LCD产业项目投资机会分析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在从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发明至今的100多年中,新型的显示技术不断出现并得到发展。其中,液晶显示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液晶显示器件已经逐步形成显示器件中的主流产品。本文根据项目投资决策的原理,通过走访液晶显示器件产业中部分的生产厂家,参与技术研讨会,收集和引用了大量的资料数据,对全球液晶显示技术的水平、产业链的构成、产业的分布、液晶显示器件的应用市场、资源和发展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全球液晶显示器件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我国液晶显示器件产业链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对拟定投资液晶显示面板用彩色滤光片生产线的建设项目,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投资的机会进行经济评价、论证,给出分析评价结果和建议,供项目投资决策者参考。

田民波[10](2004)在《平板显示器产业化进展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从现在起,到2010年,FPD将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长。韩国第8代(2500mm×3000mm)生产线将于2007年投产,2004后半年台湾地区的TFT-LCD产能有可能居世界首位。PDP厂家纷纷扩大生产规模,PDP将成为大型彩电的主流,本文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平板显示器产业化进展和发展趋势。面对机遇和挑战,对我国发展平板显示器产业战略提出建议。

二、平板显示器产量将年增21%(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板显示器产量将年增21%(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铟资源动态物质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1.3.1 科学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物质流研究现状
        2.1.1 物质流分析的概念和分类
        2.1.2 物质流分析的发展历程
        2.1.3 物质流分析的方法体系
        2.1.4 物质流分析研究现状
    2.2 铟物质流研究现状
    2.3 与铟相关的其他研究
        2.3.1 关键性研究
        2.3.2 供需趋势及资源可得性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中国铟产业发展现状
    3.1 铟的性质与用途
    3.2 铟消费概况
    3.3 铟资源类型及分布
        3.3.1 铟资源类型
        3.3.2 铟资源分布
    3.4 铟生产情况
        3.4.1 提铟原料
        3.4.2 生产工艺
        3.4.3 铟生产格局
第四章 2000-2019 年中国经济社会系统铟流量和存量演变
    4.1 铟物质流分析方法
        4.1.1 分析软件
        4.1.2 确定系统边界
        4.1.3 铟的生命周期解析
        4.1.4 流量核算
        4.1.5 存量核算
        4.1.6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4.1.7 不确定性分析
    4.2 累计总量分析
    4.3 纵向对比分析
    4.4 2000-2019 年铟流量及其结构变化
        4.4.1 生产阶段的历史变化
        4.4.2 消费量的历史变化
        4.4.3 含铟产品贸易流变化
        4.4.4 铟终端产品报废量的变化
    4.5 2000-2019 年中国铟存量变化
        4.5.1 精铟存量变化
        4.5.2 使用阶段存量变化
        4.5.3 损失存量变化
    4.6 不确定性分析结果
    4.7 小结
第五章 2020-2050 年中国铟使用存量与供求情景分析
    5.1 铟物质流情景分析模型
    5.2 2020-2050 铟使用存量及铟需求情景分析
        5.2.1 ITO领域铟使用存量、终端需求量
        5.2.2 CIGS技术及其铟使用存量、终端需求量
        5.2.3 其他领域铟终端需求量及使用存量
        5.2.4 中国铟需求量及使用存量
    5.3 2020-2050 年中国铟资源供应情景
        5.3.1 原生铟产量
        5.3.2 再生铟产量
        5.3.3 铟供应模式分析
    5.4 2020-2050 年中国铟供求情景分析
    5.5 2020-2050 年中国铟流动情景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促进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模拟
    6.1 供给侧政策模拟
        6.1.1 单一变量—原生铟的回收利用率
        6.1.2 单一变量—再生铟的回收利用率
        6.1.3 组合变量模拟
    6.2 需求侧政策模拟
        6.2.1 单一变量—ITO废靶的回收率
        6.2.2 单一变量—CIGS加工制造过程的回收率
        6.2.3 单一变量—CIGS技术市场占有率
        6.2.4 组合变量
    6.3 供需两侧综合政策模拟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中电熊猫液晶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综述
2.1 企业战略
    2.1.1 战略、企业战略及战略管理的概念
    2.1.2 企业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关系
2.2 战略分析方法
    2.2.1 PEST 分析方法
    2.2.2 波特五力分析
    2.2.3 SWOT 分析 第三章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政治环境分析
    3.1.1 国家对平板产业的支持政策
    3.1.2 地方政策及集团公司的支持
3.2 经济环境分析
3.3 社会环境
3.4 技术环境分析
3.5 产业宏观环境分析
    3.5.1 产业链分布
    3.5.2 全球产业分布
    3.5.3 高世代面板投资趋势
3.6 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3.6.1 新的竞争对手
    3.6.2 替代品
    3.6.3 买方议价能力
    3.6.4 卖方议价能力
    3.6.5 现有竞争者 第四章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概况
    4.1.1 公司简介
    4.1.2 公司组织机构
4.2 公司资源分析
    4.2.1 人力资源
    4.2.2 品牌与产品
    4.2.3 企业文化
    4.2.4 企业口号
4.3 公司能力分析
    4.3.1 管理能力分析
    4.3.2 技术与创新能力分析
    4.3.3 生产能力分析
    4.3.4 营销能力分析 第五章 公司战略制定
5.1 公司的 SWOT 分析
    5.1.1 公司优势
    5.1.2 公司劣势
    5.1.3 外界机遇
    5.1.4 外部威胁
5.2 公司战略匹配
5.3 公司战略愿景与使命
    5.3.1 公司战略愿景
    5.3.2 公司使命
5.4 公司战略目标
5.5 竞争战略的选择
    5.5.1 差异性战略
    5.5.2 成本领先型战略
    5.5.3 目标集中化战略 第六章 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6.1 提升产能
    6.1.1 提升现有 6 代线产能
    6.1.2 积极建设高世代线、加强产品多元化
6.2 打造国内最完整的产业链
6.3 加强企业内部修炼
    6.3.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6.3.2 加强组织、流程建设提高办事效率
    6.3.3 提升产品品质、完善质量体系
6.4 做好市场预测、积极开发销售渠道
6.5 加强品牌建设、重塑熊猫品牌
6.6 布局下一代液晶显示技术布局 致谢 参考文献

(3)我国稀土供需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稀土供需现状研究
        1.2.2 稀土供需预测研究
        1.2.3 经济预测方法应用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我国稀土供需现状
    2.1 稀土及其应用
    2.2 国内稀土市场
        2.2.1 国内稀土市场供需
        2.2.2 国内稀土市场价格
    2.3 国际稀土市场
第3章 我国稀土供需预测方法选择
    3.1 相关经济预测方法概述
        3.1.1 ARIMA模型
        3.1.1.1 平稳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
        3.1.1.2 非平稳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
        3.1.1.3 ARIMA模型的建模步骤
        3.1.2 指数平滑法
        3.1.2.1 一次指数平滑法
        3.1.2.2 二次指数平滑法
        3.1.2.3 三次指数平滑法
        3.1.2.4 指数平滑法参数设置
        3.1.3 趋势外推法
        3.1.4 BP神经网络
        3.1.4.1 神经网络概述
        3.1.4.2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3.1.4.3 BP神经网络的设计
        3.1.4.4 BP神经网络的限制与不足
        3.1.4.5 BP神经网络的建模步骤
        3.1.5 系统动力学模型
        3.1.6 灰色时间序列预测
    3.2 我国稀土供需预测方法选择
        3.2.1 我国稀土供需预测方法评析
        3.2.2 我国稀土供需预测方法选用
第4章 我国稀土供需量预测
    4.1 我国稀土生产量预测
        4.1.1 我国稀土生产总量预测
        4.1.1.1 中国稀土生产量序列
        4.1.1.2 中国稀土生产量预测
        4.1.2 我国各稀土元素产量预测
    4.2 我国稀土消费量预测
        4.2.1 我国稀土消费总量预测
        4.2.1.1 中国稀土消费量时间序列
        4.2.1.2 指数平滑法
        4.2.1.3 ARIMA模型
        4.2.1.4 BP神经网络
        4.2.1.5 预测模型结果对比分析
        4.2.2 我国各稀土元素消费量预测
        4.2.2.1 冶金机械领域
        4.2.2.2 石油化工领域
        4.2.2.3 玻璃陶瓷领域
        4.2.2.4 其他行业
        4.2.2.5 稀土新材料
        4.2.2.6 我国稀土消费预测汇总
        4.2.2.7 我国各稀土元素消费预测
    4.3 我国稀土供需预测小结
第5章 我国稀土供需发展趋势与政策完善
    5.1 国内稀土供需趋势
    5.2 国际稀土供需趋势
    5.3 现有稀土政策的完善
        5.3.1 稀土生产和储备政策
        5.3.2 稀土应用政策
        5.3.3 稀土贸易政策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中国塑料管道市场分析报告——钢增强塑料管道市场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塑料管道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1 我国塑料管道高速发展的20年
    1.2 塑料管道市场分类及分析
    1.3 国外塑料管道行业的现状
2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的发展特点
    2.1 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塑料管道行业的发展
    2.2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三大材料占据主流市场, 新技术、新产品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2.3 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宽
    2.4 塑料管道的相关行业在同步发展
    2.5 塑料管道科技进步成果累累
    2.6 标准化工作得到极大加强
    2.7 行业中大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产业集中度提高, 规模企业不断壮大
    2.8 塑料管道生产重心在向中西部转移
    2.9 品牌建设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2.10 市场国际化趋势逐步明显
3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市场不规范, 有的企业产品质量低劣, 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3.2 工程施工质量应进一步提高
    3.3 市场推广工作有待提高
    3.4 产品创新方面还有待加强
    3.5 塑料原料、助剂、加工设备等方面也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3.6 产品生产的地域布局相对不合理
    3.7 我国塑料管道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不强
    3.8 应用量还有待提高
4 主要应用领域塑料管道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情况
    4.1 建筑物内给水 (建筑给水) 管道
    4.2 建筑物内排水 (建筑排水) 管道
    4.3 室外 (城乡) 给水 (室外给水) 管道
    4.4 室外埋地排水 (室外排水) 管道
    4.5 HDPE燃气管道
    4.6 护套管领域
    4.7 工业用塑料管领域
    4.8 农业用塑料管领域
5 塑料管道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5.1 原材料价格和管材价格的变动关系
    5.2 我国塑料管道原料市场分析
    5.3 我国PVC树脂发展现状
    5.4 我国聚烯烃树脂发展现状
    5.5 我国塑料管道生产装备发展现状和趋势
6 我国塑料管道市场前景分析
    6.1 总体情况
    6.2 塑料管道主要品种的市场前景分析
        6.2.1 我国城镇化过程带来建筑用塑料管道市场的繁荣
        6.2.2 塑料管道在室内排水管道领域继续占据优势
        6.2.3 新技术和新的应用领域为塑料室外给水管道开拓宽阔的市场
        6.2.3.1 节约用水将推动城镇给水管网更多采用塑料管道
        6.2.3.2 农村饮水安全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6.2.3.3 非开挖铺设、无沙铺设等新的应用技术带动塑料管道扩大了市场
        6.2.3.4 水中铺设塑料管道市场
        6.2.3.5 再生水 (中水) 管网和海水淡化工程的市场
        6.2.3.6 排海工程
        6.2.4 埋地排水管将是塑料管道各领域中增长最快的
        6.2.5 燃气管领域将稳步发展
7 塑料管道市场竞争
    7.1 现代市场竞争理论
    7.2 塑料管道业中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分析
        7.2.1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7.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7.2.3 替代品的威胁
        7.2.4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7.2.5 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7.3 我国塑料管道市场竞争趋势

(6)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产业盈利性实证研究 ——中国印制电路板(PCB)产业投资机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基本观点及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科学研究思维模式的转变
        2.1.1 还原论
        2.1.2 整体论
        2.1.3 复杂性科学
    2.2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综述
        2.2.1 适应性主体
        2.2.2 受限生成过程
        2.2.3 多层次网络结构
    2.3 经济学的均衡范式与演变范式
        2.3.1 经济学均衡范式的局限性
        2.3.2 经济学的演化范式及其主要观点
        2.3.3 产业组织理论及其演化思想
    2.4 产业盈利性相关理论综述
        2.4.1 产业及产业盈利性定义
        2.4.2 产业盈利性相关理论与观点
第3章 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框架的构建
    3.1 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的整体框架思路
    3.2 产业供求关系
        3.2.1 产业供求关系网络
        3.2.2 供求关系与产业盈利水平
        3.2.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产业盈利水平实证分析
    3.3 产业集中度
        3.3.1 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
        3.3.2 国内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3.3.3 产业间集中度差异对产业盈利水平的影响
    3.4 产业进入壁垒
        3.4.1 技术创新
        3.4.2 产业规制
    3.5 产业盈利性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
        3.5.1 产业盈利性影响因素间的整体关系
        3.5.2 产业间各个盈利性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
        3.5.3 产业内各个盈利性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
第4章 PCB产业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研究
    4.1 PCB产业及其地位
        4.1.1 PCB产业的界定
        4.1.2 PCB产业的地位
    4.2 PCB产业的适应性特征
        4.2.1 PCB产业重心转移
        4.2.2 PCB产品结构调整
        4.2.3 PCB厂商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4.3 PCB产业的自组织特征
        4.3.1 美国及欧洲PCB产业的重组整合
        4.3.2 全球PCB产业的多层次组织架构
        4.3.3 PCB产业的集群效应
    4.4 PCB产业的共同演化特征
        4.4.1 PCB厂商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演化
        4.4.2 厂商与客户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演化
        4.4.3 厂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演化
    4.5 PCB产业的非线性特征
        4.5.1 产业主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4.5.2 产业主体演化过程的非线性关系
    4.6 PCB产业的路径依赖性特征
        4.6.1 研发能力薄弱的演化路径
        4.6.2 缺少民族品牌的路径分析
第5章 PCB产业盈利性分析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
    5.1 PCB产业盈利性分析评价方法
        5.1.1 基于理论与基于数据方法的区别
        5.1.2 基于理论与基于数据方法的联系
        5.1.3 PCB产业盈利性分析评价方法选择
    5.2 PCB产业供求关系网络分析
        5.2.1 PCB产业的主要上游产业
        5.2.2 PCB产业的主要下游产业
        5.2.3 PCB产业供求关系网络
    5.3 PCB产业盈利性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5.3.1 产量增长率指标
        5.3.2 产业集中度指标
        5.3.3 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及技术成果指标
        5.3.4 产业规制指标
        5.3.5 毛利润率指标
第6章 PCB产业盈利性评价及投资机会实证分析
    6.1 PCB及相关产业产量增长分析
        6.1.1 PCB产业产量增长率分析
        6.1.2 下游产业产量增长率分析
        6.1.3 上游产业产量增长率分析
    6.2 PCB及相关产业集中度分析
        6.2.1 PCB产业集中度分析
        6.2.2 上游产业集中度分析
        6.2.3 下游产业集中度分析
    6.3 PCB及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分析
        6.3.1 PCB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分析
        6.3.2 上游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分析
        6.3.3 下游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分析
    6.4 国内PCB及相关产业的产业规制状况分析
        6.4.1 国内PCB及 CCL产业规制
        6.4.2 国内PCB下游产业规制
    6.5 PCB产业盈利性评价及投资机会分析
        6.5.1 PCB及相关产业产量增长差异及敏感性分析
        6.5.2 PCB及相关产业集中度比较分析
        6.5.3 PCB及相关产业专利数量比较分析
        6.5.4 PCB及相关产业的产业规制比较
        6.5.5 PCB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6.6 PCB产业盈利性评价数据的有效性分析
第7章 总结与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7.1 总结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7.2.1 后续研究工作
        7.2.2 关于产业盈利性评价模型与自组织数据挖掘方法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图表索引

(7)一维氧化锌纳米结构自组装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纳米 ZnO的意义
    1.2 纳米 ZnO的基本性能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一维ZnO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
        1.3.1.1 气相生长法
        1.3.1.2 液相生长法
        1.3.1.3 自组装法
        1.3.2 一维 ZnO纳米结构材料的应用
        1.3.2.1 纳米激光器
        1.3.2.2 纳米场效应晶体管
        1.3.2.3 纳米传感器
        1.3.2.4 其它应用
    1.4 课题来源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依据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一维 ZnO纳米结构自组装机理
    2.1 高分子络合法的研究思想及其制备机理
        2.1.1 高分子亚浓溶液提供的网络限域作用
        2.1.2 高分子极性基团与过渡金属离子的络合
        2.1.2.1 高分子-金属配位络合反应
        2.1.2.2 络合能力比较
        2.1.2.3 络合程度的确定
        2.1.2.4 高分子配位体的选择
        2.1.2.5 络合反应的影响因素
    2.2 高分子络合法制备一维 ZnO纳米结构
        2.2.1 Si衬底的表面处理
        2.2.2 纳米 ZnO的成核机理
        2.2.3 一维 ZnO纳米结构的生长
    2.3 测试原理
        2.3.1 场发射扫描电镜
        2.3.2 透射电镜
        2.3.3 原子力显微镜
        2.3.4 X射线衍射仪
        2.3.5 X射线能谱仪
        2.3.6 拉曼光谱
        2.3.7 红外光谱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维 ZnO纳米结构自组装—高分子络合—气相生长法
    3.1 实验部分
        3.1.1 Zn(OH)_2纳米籽晶的形成
        3.1.2 纳米籽晶在气相中生长为ZnO纳米棒
    3.2 结果与讨论
        3.2.1 ZnO纳米材料的结构形貌
        3.2.2 衬底温度对 ZnO纳米结构形貌的影响
        3.2.3 退火温度对 ZnO纳米结构完整性的影响
    3.3 高分子络合—气相生长法自组装一维ZnO纳米结构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维 ZnO纳米结构自组装—高分子络合—溶液生长法
    4.1 实验部分
    4.2 结果与讨论
        4.2.1 ZnO纳米材料的结构形貌
        4.2.2 高分子链长度对ZnO纳米结构形貌的影响
        4.2.3 高分子材料对 ZnO纳米晶生长过程的影响
        4.2.4 溶液pH值对 ZnO纳米结构形貌的影响
    4.3 高分子络合—溶液生长法自组装一维ZnO纳米结构机理
        4.3.1 ZnO纳米晶在溶液中的成核机理
        4.3.2 ZnO纳米晶的生长界面模型
        4.3.3 ZnO纳米晶在溶液中的生长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维 ZnO纳米结构自组装—高分子络合—烧结法
    5.1 实验部分
    5.2 结果与讨论
        5.2.1 ZnO纳米材料的结构形貌
        5.2.2 烧结气氛对 ZnO纳米结构形貌的影响
        5.2.3 烧结温度对 ZnO纳米结构形貌的影响
    5.3 高分子络合—烧结法自组装一维ZnO纳米结构机理
        5.3.1 ZnO纳米结构生长机理研究
        5.3.2 聚合物网络骨架对 ZnO纳米线生长的限域作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一维 ZnO纳米结构自组装工艺的影响因素
    6.1 络合材料对 ZnO纳米结构的影响
        6.1.1 采用甲壳素为自组装介质
        6.1.2 采用聚丙烯酸为自组装介质
        6.1.3 采用聚乙烯醇为自组装介质
        6.1.4 采用聚丙烯酰胺为自组装介质
        6.1.5 采用其它小分子材料为自组装介质
    6.2 络合工艺参数对 ZnO纳米结构的影响
        6.2.1 高分子溶液浓度的影响
        6.2.2 络合配比的影响
        6.2.3 络合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6.2.4 溶液pH值的影响
    6.3 晶体生长工艺路线对 ZnO纳米结构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ZnO纳米线的光学性能研究
    7.1 纳米 ZnO的光致发光性能
        7.1.1 纳米 ZnO光致发光原理
        7.1.2 纳米 ZnO光致发光性能
        7.1.3 生长条件对纳米ZnO发光性能的影响
        7.1.3.1 烧结温度对纳米ZnO发光性能的影响
        7.1.3.2 烧结气氛对纳米ZnO发光性能的影响
        7.1.3.3 退火温度对纳米ZnO发光性能的影响
    7.2 纳米ZnO的紫外吸收性能
        7.2.1 紫外吸收原理
        7.2.2 纳米ZnO紫外吸收性能研究
        7.2.3 粒径对纳米 ZnO紫外吸收性能的影响
    7.3 纳米ZnO的光催化性能
        7.3.1 纳米ZnO光催化实验
        7.3.2 光催化机理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ZnO纳米结构自组装动力学研究初探
    8.1 ZnO纳米结构材料的结晶动力学
        8.1.1 结晶动力学实验原理
        8.1.2 结晶动力学分析
    8.2 ZnO纳米结构材料的生成动力学
        8.2.1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实验原理
        8.2.2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ZnO纳米结构材料的应用探索
    9.1 纳米ZnO在场发射器件中的应用
        9.1.1 场发射的基本原理
        9.1.2 纳米ZnO场发射器件及性能研究
    9.2 纳米ZnO在乳胶漆中的应用
        9.2.1 纳米ZnO改性苯丙涂料的制备
        9.2.2 纳米ZnO改性苯丙涂料的性能
    9.3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承担的研究项目
致谢

(9)LCD产业项目投资机会分析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2 项目投资机会评价与决策的理论基础
    2.1 项目投资研究分析
    2.2 项目投资分析的经济评价
    2.3 投资项目决策理论
        2.3.1 投资项目决策概念
        2.3.2 投资项目分析与决策的理论基础
        2.3.3 投资项目风险分析
        2.3.4 投资项目决策方法
3 全球LCD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3.1 全球显示器件发展与竞争趋势
    3.2 全球TN/STN-LCD产业发展状况及分析
        3.2.1 TN/STN-LCD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3.2.2 TN/STN-LCD产品应用市场发展与分析
        3.2.3 全球TN/STN-LCD市场发展分析
    3.3 全球TFT-LCD产业发展状况及分析
        3.3.1 TFT-LCD产业发展历程
        3.3.2 全球TFT-LCD应用市场发展分析
        3.3.3 全世界主要TFT-LCD产业区划分
    3.4 LCD产业链竞争分析
        3.4.1 LCD产业链结构及分布
        3.4.2 LCD产业的成本分配
        3.4.3 全球LCD产业链竞争分析
        3.4.4 主要国家和地区LCD产业竞争发展策略
    3.5 中国大陆LCD产业状况及市场竞争分析
        3.5.1 中国大陆LCD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
        3.5.2 中国大陆LCD的市场状况分析
        3.5.3 中国大陆LCD产业技术水平与竞争力综合评价
4 彩色滤光片产业竞争分析
    4.1 彩色滤光片市场供需状况
    4.2 彩色滤光片产业竞争分析
        4.2.1 产业竞争强度
        4.2.2 客户议价能力
        4.2.3 供应商议价能力
        4.2.4 替代产品
        4.2.5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4.2.6 综合评价分析
5 彩色滤光片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
    5.1 项目的主要内容
    5.2 项目的技术分析
    5.3 项目的经济分析
        5.3.1 项目投资估算
        5.3.2 项目资金筹措
        5.3.3 项目财务评价
    5.4 不确定性分析
    5.5 风险因素及防范
    5.6 评价结果与指标
6 分析评价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10)平板显示器产业化进展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迅速发展的平板显示器产业
    1.1 FPD的世界市场发展状况
    1.2台湾的TFT-LCD产业状况
2 2004年LCD产业的投资计划
    2.1 韩国企业的投资计划
    2.2 台湾地区的投资计划
    2.3 日本的投资计划
3 PDP将成为大屏幕彩电的主流
4 平板显示器的发展趋势
5 对我国平板显示器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四、平板显示器产量将年增21%(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铟资源动态物质流研究[D]. 周艳晶. 中国地质大学, 2021(02)
  • [2]中电熊猫液晶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薛首文.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3)
  • [3]我国稀土供需预测研究[D]. 罗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1)
  • [4]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郴州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及有关专项规划的通知[J]. 郴州市人民政府. 郴州政报, 2012(01)
  • [5]中国塑料管道市场分析报告——钢增强塑料管道市场前景[J]. (Beijing Plastic Industry Association,Beijing 100000,China). 塑料工业, 2011(11)
  • [6]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产业盈利性实证研究 ——中国印制电路板(PCB)产业投资机会研究[D]. 吕炜. 同济大学, 2007(02)
  • [7]一维氧化锌纳米结构自组装及性能研究[D]. 贺英. 上海大学, 2006(04)
  • [8]产业大事记与年度产业回顾[J]. 杨剑. 电子与电脑, 2005(Z1)
  • [9]LCD产业项目投资机会分析评价[D]. 王鲁南.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2)
  • [10]平板显示器产业化进展及发展趋势[J]. 田民波. 现代显示, 2004(05)

标签:;  ;  ;  ;  ;  

平板显示器产量将每年增长2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