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滴水成泉——内蒙古节水增效灌溉示范工程建设总结

为使滴水成泉——内蒙古节水增效灌溉示范工程建设总结

一、为使滴水变涌泉──内蒙古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刘婧然[1](2021)在《青椒集雨调亏滴灌智能需水感知与节水灌溉决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灌溉用水约占全球水资源量的70%,发展智慧农业,进行作物需水量预测,实现智能灌溉,对节约用水,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重要。本文以河北工程大学精准灌溉试验场(原址)为试验地点,以青椒为试验对象,在2014~2018年进行了覆盖集雨调亏滴灌(MFR-RDI)和传统平作充分灌溉试验。搜集历年土壤、气象、作物的相关数据,针对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以作物需水量预测模型为基础,建立节水灌溉决策系统为目标,综合运用农水、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多学科技术,对区域农业智能需水感知与灌溉决策系统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选取MFR-RDI种植模式下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最高的种植方式进行了青椒需水量智能预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灌溉决策系统,最后搭建了决策系统平台,该研究成果对邯郸地区青椒种植的节水灌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将覆盖集雨技术与调亏滴灌技术相结合,通过田间试验,收集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在充分灌溉条件下,覆盖集雨滴灌比传统平作可以显着提高青椒果实的产量、Vc含量以及IWUE。在覆盖集雨滴灌种植中,调亏灌溉比充分灌溉(CK1R)可以显着提高果实Vc含量。其中,结果后期重度调亏处理(T8R)的IWUE在2014~2018年均为最高,并且该处理在2015~2018年与CK1R的青椒产量差异不显着,果实Vc含量较高。因此以IWUE最高的T8R得到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灌溉决策系统,最大限度地节约灌溉用水。(2)构建了由遗传算法(GA)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GA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思维进化算法(MEA)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的青椒需水量智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输入因素下,GA-Elman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优于GA-SVM,MEA-Elman的模型性能优于GA-Elman。在模型输入因素中引入冠层温度能够提高所构建的优化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精度。此外,在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选择不同的输入因素来进行作物需水量预测,可以使预测模型的精度进一步提高,该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纳什-萨克利夫系数(NS)值分别为0.359 mm/d,0.294 mm/d,0.941。(3)基于青椒需水量智能预测模型,构建了深度学习(DNN)的灌溉决策系统。以作物因素、气象因素、土壤因素作为模型的输入因素,以灌溉水量作为模型的输出。用2014~2017年的数据作为模型的训练数据,2018年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最佳DNN灌溉决策系统的隐含层包括4层,各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分别为:32、16、8、4。系统的激活函数采用“Re LU”,优化函数为“adam”,该决策系统可得到MFR-RDI种植模式下T8R的灌溉制度。与利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的实际值相比,该决策模型的RMSE,MAE,NS以及节水率分别为:0.898 mm,0.257 mm,0.758,1.3%。在2018年,使用该系统进行灌溉的青椒产量为12886.2 kg·hm-2,Vc含量为51.1 mg·100g,IWUE为32.6kg·hm-2·mm-1,与CK1R相比,其节水率约为26.4%。(4)搭建了基于Lo Ra技术的作物智能需水感知的灌溉决策系统平台。平台实现了农业气象、土壤墒情等数据的监测以及灌溉决策功能。

许亚荣[2](2021)在《框架理论视角下《甘肃日报》对民勤环境新闻报道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荒漠化成为全球重视的环境问题。甘肃民勤居于我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前沿,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之一,民勤绿洲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缩影。本文立足民勤环境实际,采用加姆森和恩特曼对框架研究的相关理论,将框架分为形式框架和内容框架两部分,选取《甘肃日报》作为研究对象,以《甘肃日报》创刊以来对民勤环境新闻的报道作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的形式框架(报道方式,即报道体裁、版面分布、报道结构等)做量化研究,以探究其对环境新闻的媒体认知、舆论导向、党报的新闻理念及社会职责;并用文本分析法对内容框架(即报道议题、报道倾向等)做质化研究,对治沙造林种草、水资源保护管理、环境治理成果、典型新闻人物、环境灾害、人居环境整治、环境政策措施、环境科学研究等议题的报道文本进行分析,以探究新闻报道框架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甘肃日报》关于民勤环境新闻的报道以正面报道框架、环境建设框架、数字事实框架为主,报道框架通过议程的设置、报道角度的选取和报道手法体现出来,其建构的民勤环境事实具有环境治理卓有成效、政府重视,政策有效、人民勤劳,任重道远三个特点。同时,本研究认为,《甘肃日报》在对民勤环境新闻报道中存在典型问题关注不够、缺乏问题导向、报道形式固化老化等不足,为此,建议《甘肃日报》在新时代新阶段,进一步重视对民勤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强化问题导向、创新报道方式、锤炼记者“四力”、提质增量,更好地担当起党报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

胡羊羊[3](2020)在《涌泉灌及涌泉根灌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文中认为涌泉灌与涌泉根灌作为两种节水灌溉技术,近年来在许多地区得到推广应用,并实现了节约水资源以及增加产量的目的,因此完善土壤水分运移理论研究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室内土箱(边长为50cm)试验,利用马氏瓶供水并控制流量大小(设1、1.5、2、2.5及3L/h五个流量),电子记录仪记录试验过程中水量变化,研究涌泉灌及涌泉根灌条件下不同流量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包括流量对湿润体的影响、湿润体含水率的变化以及湿润锋的运移情况,研究涌泉灌及涌泉根灌条件下不同流量水分再分布情况,包括湿润体水分再分布以及土壤含水率的再分布情况。通过比较两种灌溉方式的入渗特性和再分布特点,为江西地区灌溉系统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的研究结果为:(1)涌泉灌水分入渗方式为点源入渗,流量对湿润体形成及最终形态影响显着,随着流量的增加,土壤表层积水随之增多。灌水初期,水平方向水分受基质势影响运移速率明显快于竖直方向,含水率在各方向上呈下降趋势,灌水结束时流量越大,湿润锋水平向运移距离越远,而竖直向距离变化则相反,涌泉灌湿润锋各向运移距离及运移速率与时间符合幂函数关系。再分布期间,各流量竖直方向水分运移速率均大于水平方向,24h初始流量越大,竖直方向运移的距离越远,此时各取土点含水率基本相近,48h各流量条件下湿润锋运移量均为零,土壤含水率较之前整体稍有下降。(2)涌泉根灌水分入渗方式为柱面入渗,流量变化对湿润体的形成影响显着,随着流量增大,灌水器内积水深度也随之增大并呈线性关系。灌水初期,随着流量的增大,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运移距离的差距逐渐增大,含水率从出水口向三个方向递减,灌水结束时湿润锋运移距离不随流量变化而改变,各流量水平方向运移距离均为20cm,竖直向均为33cm,涌泉根灌湿润锋各向运移距离及运移速率与时间符合幂函数关系。再分布期间,各流量竖直向水分运移速率与水平向基本相等,24h湿润锋运移量2L/h最小,各流量运移量大小呈“V”型变化,各取土点含水率基本持平,48h各流量条件下湿润锋运移量均为零,土壤含水率较之前整体稍有下降。(3)通过比较两种微灌方式水分入渗特性,涌泉灌试验湿润体剖面变化由1/4椭圆逐渐变为1/4圆形,而涌泉根灌试验则经历了由半椭圆形到1/4椭圆形再到接近1/4圆形的转变,涌泉根灌湿润体形态变化较涌泉灌更为复杂,但涌泉灌及涌泉根灌含水率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由出水点向运移方向降低。(4)通过比较两种微灌方式水分再分布情况,涌泉根灌与涌泉灌在再分布过程中水分运移速率都明显减慢,湿润锋运移的距离在相同流量下存在显着差异,湿润体水分再分布达到平衡时形态也不相同,涌泉灌湿润体剖面最终接近于1/4圆形,涌泉根灌则为1/4椭圆。

刘妮雅[4](2018)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枣树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而枣产业已经成为全国两千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发展枣产业对于带动贫困山区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发展木本粮油的战略,枣产业作为五大木本粮油产业的代表产业之一,其还具有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作用。中国枣产业发展从迅速崛起到开始遭遇发展困境,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2000年后中国枣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枣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被推升至历史最高点;随着产量迅速增加,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得到了扭转,价格也随之急速下降,至此枣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解决枣产业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以中国枣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枣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找出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今后中国枣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市场从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当前的供过于求本质上是供求结构性失衡,即低端产品供过于求、高端产品供不应求,而市场有效需求并未真正得到完全满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新疆枣产区带动下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使得消费者对枣产品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是,随着产量继续增加,消费需求结构开始升级,中高端需求显着增加,而供给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为了解决枣产业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首先需要从供给侧层面解决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国枣产业生产情况看,生产呈现高度集中化和区域化的特点,生产重心已从传统枣产区转移至新兴枣产区新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枣产区的生产成本收益得出,新疆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但也存在品种结构单一、地区发展不均衡、人工成本偏高、土壤质量退化等问题。传统枣产区虽不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然而种植枣树仍具有比较优势,亟待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创新生产发展思路,通过特色发展实现传统枣产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另外,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枣产业的流通模式得出,当前枣产业存在组织化程度低、传统流通模式单一主导、流通效率不高、利润分配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创新流通模式提高流通效率和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不同流通主体间利润的合理分配。在当前流通模式下,本研究采用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深入剖析了枣的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得出市场价格呈现整体下滑、规律性波动的特征,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周期性波动规律呈现出波动频率逐渐增高而波幅逐渐减少的特点。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个体特征、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等需求特征,采用交叉因素法初步分析了消费者特征和偏好与枣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需求主要因素,得出消费者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均会影响其对枣产品的消费,而知名品牌产品、精深加工品和绿色有机产品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分别研究中国枣产业供给和需求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枣产业供给和需求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了不同消费结构下未来市场需求量,将其与供给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枣产品消费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通过对枣产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理论分析得出,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即为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而言,中国枣产业要通过“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增加供给”三步走的战略逐步实现长期供求均衡。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优化枣产业区域布局,各枣产区根据自身优势寻求特色发展;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发展生产,加大对科技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流通体制改革,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利润分配机制,大力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开拓国际市场,弘扬中国传统枣文化;强化枣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政策支持的效率。

唐洪松[5](2018)在《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及减排潜力研究》文中提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是土地利用过程中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的生态效率,能够衡量区域土地低碳利用的水平。中国西北地区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民生发展的双重考验,在中国全面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当下,如何通过调控土地利用强度、结构、规模来提高碳排放效率,对于协调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碳减排之间的矛盾以及全面建成低碳经济社会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为承上启下的关键问题,基于“土地利用碳排放—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土地利用碳减排潜力”的逻辑思路对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体系,运用碳排放系数法估算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并分析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特征。研究发现: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上升趋势明显,建设用地对碳排放总量的贡献程度远远大于农用地;工矿用地是建设用地碳排放的第一大来源,耕地是农用地碳排放的第一大来源;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农用地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耕地,青海农用地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牧草地;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建设用地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工矿用地,青海建设用地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用地;经济发展较好、资源丰富、人口规模大的省(区)碳排放量较大,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陕西、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第二,总结了生态效率的测算方法,运用比值法和超效率SBM-DEA模型从单要素和全要素两个视角测算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并分析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特征。研究发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碳排放效率时空差异显着。从单要素看,农用地单位能源、资金、水资源投入的碳排放量下降趋势显着,单位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投入的碳排放量变化幅度不大,单位经济产出碳排放量下降趋势明显;建设用地单位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投入的碳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单位资金投入和经济产出碳排放量下降趋势明显;单位劳动力投入碳排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特征。从全要素看,农用地碳排放效率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建设用地碳排放效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土利用地碳排放效率历年平均值大小的关系为:陕西>宁夏>新疆>青海>甘肃。第三,运用经济收敛理论和数学模型对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差异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西北地区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也各具特征,加之国家政策对各省区影响程度不同,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差异并未随着时间推移而缩小,总体上是朝着各自的稳态水平发展,“追赶效应”、“竞争效应”不明显,“锁定效应”反而较为明显,即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均不存在σ和绝对β收敛,而存在条件β收敛。第四,从经济、社会、自然三个方面对影响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影响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因素具有相同性,也存在不同性。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自然灾害、政府干预不利于农用地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有利于农用地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提升,而对外开放程度、人口规模、金融发展等变量对农用地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不显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人口规模、金融发展、外商投资不利于建设用地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政府干预有利于建设用地碳排放效率的提升,而对外贸易对于建设用地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不显着;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具有个性,研究结果证实了农用地碳排放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建设用地碳排放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不是很明显。第五,探究了土地利用技术效率进步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减排潜力。研究发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利用过程中,技术效率进步的碳减排潜力差距不大,但是建设用地碳减排的边际成本远远高于农用地,而且随着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碳减排边际成本会变得越来越昂贵;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减排潜力还存在一定空间,但在逐渐缩小,其中,甘肃和新疆还具有一定减排潜力,而陕西、青海、宁夏已经不具备结构调整的减排潜力。第六,西北地区可以采取制定土地低碳利用规划、科学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要素资源配置、加强应用土地低碳利用技术、强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功能、完善低碳土地利用法律法规等措施来提升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

李志雄[6](2018)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文中指出典型的灌溉农业是新疆农业的特点,水资源稀缺且干旱时间长,水利灌溉是农业的主要依靠。在新疆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水资源的供求存在着极为突出的矛盾,节水已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关键举措。实际上在新疆,农业用水的占比和总用水量相比,已经高达96%。新疆是西北地区高效节水的重要领域,而南疆是新疆高效节水的重要区域。从1994年开始,因为水资源稀缺,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及其推广方法是新疆的首选。截至2014年,全疆灌溉面积已达485.766万hm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为227.358万hm2,占总灌溉面积的47%,微灌面积177.503万hm2,仅占总灌溉面积的37%。本文针对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推广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不仅揭示和阐述了麦盖提县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推广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还提出了基于关键影响因素相对应的对策与建议。第一章主要是导论部分,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既包括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也包括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明确指出当前水资源的严重匮乏才是限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特别是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解决节水问题是燃眉之急。除此之外,文章还简单阐释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主要内容就是针对具体的研究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相关理论提供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对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作了界定。并概述了农户行为理论,除此之外,也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公共产品理论等,由此架构本文的理论框架以用于展开更深层面分析。第三章阐述了麦盖提县的部分基本情况及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现状。为本文的后续写作打好基础。第四章对麦盖提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外部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水资源因素、投资因素、激励因素、机制和管理因素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五章对麦盖提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内部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也就是节水灌溉技术参与的主体——农户,针对农户这一主体因素展开了研究。本章中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基于农户因素所产生的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第六章基于关键影响因素视角,针对第四、五章中提出的制约因素,对麦盖提县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与建议。第七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本论文研究得出,为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麦盖提县更好的推广下去,应从水资源因素、投资因素、激励因素、机制和管理因素、农户因素这五个大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基于以上五个因素,针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提出了合理配置利用农业水资源;加强政府节水主导职能,大力度扶持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对农户进行激励;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体系和运行机制;积极充分的发挥当前基层水利管理部门的重要组织功能,从根本上提升农户的节水意识,掌握更高效的节水技能;立足于节水灌溉等相关技术有针对性的明确宏观制度环境;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方式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在全面推广农业节水技术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既包括水资源因素,也包括资金投入以及农户参与,甚至还包括激励因素等等,它们共同影响节水技术的推广。

陈胜辉[7](2016)在《“十二五”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加强建设项目评估工作,是推动规划项目实施的必要环节,也是强化和改善项目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开展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评价,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维护国家棉花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科学谋划今后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升政府投资决策水平和项目投资效益,全面、系统、科学评价新疆“十二五”优质棉基地项目实施完成后的建设效果,依据《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央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会议精神,该研究通过详细了解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项目布局、投资规模、资金到位、实施进度等概况,对项目分年度实施过程进行了总结,将项目可研批复建设内容与建成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确定基础技术经济参数,开展增量成本费用和增量效益测算等,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对“十二五”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包括技术水平评价、财务与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环境效益评价等),进一步总结提炼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今后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四大工程”、“两大体系”对策建议。通过开展“十二五”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评价,得出结论:无论从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建设效果和项目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还是从项目的典型性、示范性和项目运行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新疆优质棉基地项目均实现或超出了预期建设目标。实践表明,国家实施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是正确的,是符合新疆实际的,对进一步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控制全国棉花价格起落,确保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推动新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全疆农牧民增产增收发挥了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本文针对新疆棉花生产面临的新形势,以及生产成本攀升、水资源压力增大、土壤环境恶化、比较效益下降等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思路、目标及对策建议。

张刘洁[8](2016)在《玛纳斯县乐源农业合作社滴灌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认为玛纳斯县乐源农业合作社滴灌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此,本研究以新疆玛纳斯县乐源农业合作社滴灌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从管理模式角度出发,在分析总结文献、咨询专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把握严谨的逻辑脉络,对各个部分进行了详明的论述。首先,通过介绍玛纳斯县乐源农业合作社滴灌管理模式的管理主体--乐源农业合作社,概述了乐源农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旨在明确管理模式的管理主体、解决“谁来管”问题,为进一步分析管理模式现状奠定基础;其次,通过从管理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管理费用与来源等方面,深入剖析了玛纳斯县乐源农业合作社滴灌管理模式的现状,解决乐源农业合作社这一管理主体“怎么管”、“管什么”的问题;再次,通过构建管理模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农业合作社滴灌管理模式综合效果为核心,分别从管理效率、管理效果以及可持续性三方面展开,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验证了玛纳斯县农业合作社滴灌管理模式应用的实际效果,解决了“管理的效果如何”这一问题;最后,通过分析总结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提升该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苏荟[9](2013)在《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疆干旱缺水,农业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农业主要依靠水利灌溉,水是新疆干旱区最稀缺的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节水势在必行,新疆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6%,新疆节水关键在于农业。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疆在稀缺水资源诱导下大面积选择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现已成为了国内及世界最大的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示范区。本文针对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不仅揭示和阐释了新疆成功选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内在动因、选择方式、行为表现和选择绩效,而且可以为其它地区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本文针对新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采用计量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调查分析的方法,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利用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国家理论、交易费用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和农户行为理论等,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新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原因,并将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主体——政府、企业、科研部门、农业基层组织和合作组织及农户作为技术选择的一个整体,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的视角运用理论和案例方法实证分析了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主体行为、运行机制以及选择方式和路径,并利用计量和模型的方法评价了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绩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部分提出了研究的背景、问题和思路等。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指出水资源稀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特别是农业节水势在必行,新疆成为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示范区,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原因、过程和绩效值得探讨。此外,本章还陈述了本文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第二章概述了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提出了理论分析框架,界定了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概述了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公共品理论等理论,提出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作了界定。第三章阐述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阐述了现代农业、农业技术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影响;概述了世界和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重点概述了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为后续研究作好了铺垫。第四章对新疆兵团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原因作了分析,利用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进行分析,以兵团棉花膜下滴灌技术为例建立模型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得出,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是兵团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动因。制度环境对新疆兵团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具有影响。本章又从制度视角分析了新疆兵团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优势,兵团特殊体制下的土地经营制度、农业生产制度、农业技术保障制度等对兵团农业高效节水技术选择有很大影响。第五章对新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供给主体行为进行了分析,并以案例方式对各主体行为作了深入剖析。本章分析了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供给主体的行为反应,通过政府、企业、公共科研部门、基层农业组织的案例分析和验证了各主体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发挥的重要作用。首先,分析了政府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以八师石河子市和玛纳斯县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案例分析了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利益目标、行动反应和反应成效,通过分析得出,政府是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核心,是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有效推动者。其次,分析企业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以新疆天业集团为案例,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产品供给企业的利益目标、行动反应和反应成效,指出企业是参与兵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大面积推广的关键主体。再次,分析科研部门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以兵团组织所属科研部门联合攻关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案例分析了公共科研部门的行为表现,公共科研部门是新疆兵团节水灌溉技术创新和推广的承担者,是节水灌溉技术供给的重要主体。此外,分析基层农业组织和合作组织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以玛纳斯县塔西河村和八师121团19连为案例,分析了基层农业组织行对节水技术选择的利益目标、行动反应和反应成效;通过分析得出,不同体制下的基层组织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采用方式和手段不同,因“制”和“地”而宜采用强制性、诱致性和合作组织参与等技术选择方式可发挥出很好的效果。最后,对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多主体参与的选择行为进行了评析。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是多主体参与下的动态反应,并形成了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机制,政府的强制性和诱致性技术选择及合作组织多方参与式选择等多种方式的运行和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了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各种技术推广方式的作用下,农户基于自身利益和理性会主动选择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多主体参与下多种方式的有效配合下,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可以应对市场失灵、降低交易成本、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弥补组织缺失等。第六章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需求主体——农户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对农户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以问卷方式得到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农户选择或没有选择滴灌技术的原因以及选择的意愿、方式和绩效进行了调查,结果得出,农户选择滴灌技术主要是由政府强制性技术推广方式决定的,诱致性技术选择也发挥重要作用,由最初的强制性选择到自愿选择,政府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对农户选择滴灌的决策有很大影响。其次,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得出,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受其个人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节水技术特征和政府组织动员力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第七章评价了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绩效。本章运用不同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制度下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绩效,首先,描述分析了新疆兵团与新疆地方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绩效;其次,通过对资源禀赋相似区域下制度环境不同的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绩效进行了分析,用计量和模型的方法从不同视角对它们的选择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改进和完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制度环境,提升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能力和绩效,提出解决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有重要意义。第八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结论得出,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的诱致性选择,是政府、企业、公共科研部门、基层农业组织、合作组织和农户等多主体参与行为下的共同反应的结果;制度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有重要影响,基于新疆兵团特殊体制和土地经营制度等影响,新疆兵团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绩效比新疆地方有明显优势。基于以上研究和结论,针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提出了合理配置利用农业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稀缺对节水行为的诱导作用;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升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各主体的选择能力,加强政府节水主导职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科研部门服务作用,加大基层部门组织能力,发挥合作组织动员能力,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技能;优化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制度环境,改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宏观制度环境,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方式,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刘敏杰[10](2013)在《哈密地区葡萄和大枣滴灌毛管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是以“哈密特色林果业节水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滴灌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为背景,针对哈密的成龄葡萄树和大枣树,其根系在多年漫灌条件下分部已经相当广泛,采用一般的一行一管或一行两管的毛管布设方式恐怕满足不了果树对水分的需要,所以通过试验研究为哈密地区的节水灌溉项目工程提供指导,同时也为即将实施的“水利部公益性科研专项项目”-“新疆特色经济农林作物高效用水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提供实验依据。在实验小区分别以四种方式铺设滴灌毛管:一行一管,一行两管,一行三管,一行四管。通过监测大田中葡萄和大枣在不同毛管布置条件下的枝条基径、枝条长度、叶片面积、果粒大小等生长指标和每次灌水前后垂直方向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情况,结合最终采摘果实后折合的产量效益,总结分析得出滴灌系统收益最高、投入最少的最优毛管铺设方案。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对于葡萄园,在四种毛管铺设方式下滴灌系统管带及水电的每公顷投入分别为:¥1245/hm2、¥2400/hm2、¥3480/hm2、¥4545/hm2,与传统的沟灌¥4950/hm2的投入而产量为32.25t/hm2相比,其产量分别为27.9t/hm2、34.97t/hm2、36.3t/hm2、37.8t/hm2,故一行三管的毛管铺设方式最为经济合理;而对于大枣园,四种毛管铺设方式下滴灌系统管带及水电的每公顷投入分别为:¥1080/hm2、¥1860/hm2、¥2565/hm2、¥3375/hm2,与传统的沟灌¥3225/hm2的投入而产量为12t/hm2相比,其产量分别为10.35t/hm2、13.95t/hm2、14.4t/hm2、20.55t/hm2,故一行四管的毛管铺设方式最为经济合理。(2)果树的生长量随着毛管铺设数量的增多而表现出更快更好的增长态势,但并非呈线性增长,而是趋于平缓,说明果树生长并不是铺设的毛管数量越多越好和灌水越多越好;葡萄和大枣的最优毛管设计和最优灌水定额分别是一行三管时610m3和一行四管的450m3。(3)土壤中垂向含水量随着毛管铺设数量的增多而升高,水分主要集中在20cm-70cm的土层深度时被果树的根系所吸收,而且哈密地区每次灌水前土壤含水率都较低,建议把灌水周期适当缩短。(4)哈密葡萄和大枣应用该滴灌系统,其生长发育状况较传统沟灌并无明显差异,其节水增产效益显着,葡萄和大枣的纯经济效益可以分别提高4%和8%左右,而且还节约了大量的劳动量。结合哈密地区实施滴灌系统工程的简便实用性,在后续的果树滴灌工程系统中有以下建议:建议对葡萄和大枣分别将平均灌水周期缩短为5天和9天,平均灌水定额分别为25m3和15m3左右;其次是本实验中所选用的滴灌毛管带(黑色HDPE材质的16mm外径的农业专用滴灌带),在滴灌使用过程中容易堵塞,建议选择质量好点的滴管带,或者加强滴灌水质的过滤。

二、为使滴水变涌泉──内蒙古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使滴水变涌泉──内蒙古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青椒集雨调亏滴灌智能需水感知与节水灌溉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滴灌
        1.2.2 调亏灌溉
        1.2.3 覆盖集雨种植
        1.2.4 人工智能
        1.2.5 灌溉决策支持系统
    1.3 发展动态分析及问题的提出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2.2.1 试验设计与布置
        2.2.2 田间管理
    2.3 观测项目和测定方法
        2.3.1 气象数据观测
        2.3.2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2.3.3 作物生长指标、冠层温度及产量、品质(V_c)的测定
        2.3.4 作物需水量(ET)及灌水量的计算与测定
        2.3.5 灌溉水利用效率及节水率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灌溉处理对青椒产量、品质(V_c)、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3.1 不同试验处理对青椒产量的影响
        3.1.1 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的青椒产量分析
        3.1.2 2018 年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的青椒产量分析
    3.2 不同试验处理对青椒品质(V_c)的影响
        3.2.1 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的青椒品质(V_c)分析
        3.2.2 2018 年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的青椒品质(V_c)分析
    3.3 不同试验处理对青椒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的影响
        3.3.1 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的青椒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分析
        3.3.2 2018 年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的青椒水利用效率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人工智能优化算法的青椒需水量预测模型
    4.1 作物需水量、数据预处理及模型性能评价指标
        4.1.1 作物需水量
        4.1.2 数据预处理
        4.1.3 预测模型性能评价指标
    4.2 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预测模型
        4.2.1 支持向量机原理
        4.2.2 遗传算法原理
        4.2.3 GA-SVM青椒需水量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比较分析
    4.3 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4.3.1 Elman神经网络模型原理
        4.3.2 思维进化算法原理
        4.3.3 MEA-Elman、GA-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青椒节水灌溉决策系统
    5.1 灌溉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灌溉决策系统模型的建立
        5.2.1 深度学习(DNN)原理
        5.2.2 基于DNN的青椒实时节水灌溉决策系统的建立
        5.2.3 DNN决策系统应用效果分析与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长距离通信技术的决策系统平台
    6.1 LoRa概述
        6.1.1 LoRa发展简史
        6.1.2 LoRa技术特点
    6.2 总体结构
    6.3 数据采集与传输
        6.3.1 LoRa模块的选择
        6.3.2 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
        6.3.3 LoRa终端和LoRa网关
        6.3.4 终端节点及LoRa通信
        6.3.5 云端智能控制系统
        6.3.6 系统测试
    6.4 主要功能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2)框架理论视角下《甘肃日报》对民勤环境新闻报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基于报道方式的形式框架分析
    第一节 报道数量:在曲折中增长
        一、起步期:民勤环境问题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二、相持期:报道数量在曲折中下降
        三、发展期:报道规模继续下降
        四、逆势发展期:在曲折中上升
        五、加速发展期:急剧上升后回落,数量总体较多
    第二节 报道体裁:消息和通讯为主
    第三节 版面分布:前两版占比超六成
    第四节 报道篇幅:以短篇和中篇为主
    第五节 报道结构:“倒三角”突出新闻价值
    第六节 稿件来源:注重本报采写
    第七节 消息来源:突出政府和群众的主体角色
第二章 基于议题分布的内容框架分析
    第一节 报道倾向:正面报道为基调
    第二节 报道议题:关注范围广泛且不断扩展
        一、治沙造林种草:活动介绍为主,成果展示为辅
        二、水资源保护管理:突出工程建设
        三、环境治理成果:突出数字描写
        四、典型新闻人物:领导与平民并重
        五、环境灾害:突出救灾工作
        六、人居环境整治:发挥宣传作用
        七、环境政策措施:着眼于政策效果
        八、环境科学研究:分量较轻
    第三节 典型环境报道对比分析:尚有进步空间
        一、“国家领导关心民勤治沙”报道分析
        二、“红崖山水库建设”报道分析
        三、“沙尘暴灾害”报道分析
第三章 报道框架与事实建构
    第一节 《甘肃日报》对民勤环境的报道框架
        一、正面报道框架
        二、环境建设框架
        三、数据事实框架
    第二节 《甘肃日报》对民勤环境的事实建构
        一、环境治理卓有成效
        二、政府重视,政策有效
        三、人民勤劳,任重道远
    第三节 报道框架的体现
        一、议程的设置
        二、报道的视角
        三、报道的手法
第四章 问题与改进措施
    第一节 《甘肃日报》对民勤环境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改进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涌泉灌及涌泉根灌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涌泉灌研究进展
        1.3.2 涌泉根灌研究进展
        1.3.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4.1 流量对涌泉灌及涌泉根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1.4.2 流量对涌泉灌及涌泉根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影响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试验条件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装置
        2.2.2 试验方案
    2.3 试验方法
第三章 涌泉灌及涌泉根灌入渗水分分布规律
    3.1 涌泉灌条件下水分入渗规律
        3.1.1 流量对湿润体的影响
        3.1.2 湿润体含水率的分布规律
        3.1.3 流量对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3.1.4 流量横纵比分析
    3.2 涌泉根灌条件下水分入渗规律
        3.2.1 流量对湿润体的影响
        3.2.2 湿润体含水率的分布规律
        3.2.3 流量对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3.2.4 流量横纵比分析
    3.3 涌泉灌及涌泉根灌水分分布规律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涌泉灌及涌泉根灌入渗水分再分布规律
    4.1 涌泉灌条件下水分入渗再分布规律
        4.1.1 湿润体水分再分布规律
        4.1.2 土壤含水率再分布规律
    4.2 涌泉根灌条件下水分入渗再分布规律
        4.2.1 湿润体水分再分布规律
        4.2.2 土壤含水率再分布规律
    4.3 涌泉灌及涌泉根灌水分再分布规律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说明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3 中国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枣产业发展概况
        3.1.1 发展历史
        3.1.2 产量和面积
        3.1.3 品种结构
        3.1.4 区域布局
        3.1.5 市场流通
        3.1.6 产品加工
        3.1.7 国际贸易
    3.2 传统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3.2.1 产量波动增长
        3.2.2 种植面积稳定
        3.2.3 具有生产优势
        3.2.4 品种资源丰富
        3.2.5 栽培区域集中
    3.3 新兴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3.3.1 新疆各地市发展现状分析
        3.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现状分析
        3.3.3 新疆各地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比较分析
    3.4 传统枣产区与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3.4.1 资源禀赋优势比较分析
        3.4.2 专业化程度比较分析
        3.4.3 组织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枣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4.1 供大于求结构失衡
    4.2 缺乏科技创新引领
    4.3 品种结构单一,亟需更新换代
    4.4 加工产品初级,技术水平落后
    4.5 流通效率较低,利润分配不均衡
    4.6 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4.7 国际市场亟待开发
    4.8 本章小结
5 中国枣产业生产成本和收益分析
    5.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5.1.1 调研方法
        5.1.2 数据来源说明
        5.1.3 调研问卷设计
    5.2 不同枣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5.2.1 成本比较分析
        5.2.2 收益比较分析
    5.3 与其他农作物的比较分析
        5.3.1 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5.3.2 传统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5.4 影响中国枣产业成本收益的因素分析
        5.4.1 自然因素
        5.4.2 技术因素
        5.4.3 经济因素
        5.4.4 政策因素
    5.5 案例分析:酸枣产业
        5.5.1 酸枣产业发展概述
        5.5.2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分析
        5.5.3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与市场价格分析
    6.1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现状分析
        6.1.1 流通主体
        6.1.2 流通渠道
        6.1.3 流通模式
        6.1.4 主要流通模式对比分析
        6.1.5 主要流通模式案例分析
    6.2 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
        6.2.1 传统流通模式的利润分配
        6.2.2 “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6.2.3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6.2.4 网络平台模式的利润分配
    6.3 市场流通特征分析
    6.4 市场价格波动分析
        6.4.1 数据来源
        6.4.2 市场价格水平描述性分析
    6.5 基于HP滤波法的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6.5.1 研究方法
        6.5.2 季节调整法下的价格特征分析
        6.5.3 基于HP滤波法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分析
    6.6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6.1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
        6.6.2 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中国枣产业的消费需求分析
    7.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7.1.1 调研方法
        7.1.2 数据来源说明
        7.1.3 调研问卷设计
    7.2 枣产品的消费现状与特征分析
        7.2.1 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7.2.2 消费行为变量分析
        7.2.3 消费态度变量分析
    7.3 枣产品的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7.3.1 实证模型构建
        7.3.2 交叉因素分析
        7.3.3 变量选择说明
        7.3.4 模型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均衡分析
    8.1 有效需求分析
        8.1.1 市场需求现状与需求特征分析
        8.1.2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市场需求量预期
        8.1.3 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2 市场供给分析
        8.2.1 供给总量激增,增速呈放缓趋势
        8.2.2 低端初级加工品供应过多
        8.2.3 高端精深加工品供应严重不足
    8.3 市场供求均衡理论分析
        8.3.1 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分析
        8.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的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8.4 市场供求均衡路径分析
        8.4.1 市场供求的差距分析
        8.4.2 市场供求均衡的路径分析
    8.5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承担科研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详细摘要

(5)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及减排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碳排放效率的经济学根源
        2.2.2 碳排放效率的相关理论
第3章 土地利用碳排放及效率的核算方法
    3.1 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体系构建
        3.1.1 核算体系的构建原则
        3.1.2 核算体系的构建思路
        3.1.3 核算体系内的温室气体类型
        3.1.4 核算体系的边界和排放范围
        3.1.5 核算方法及碳排放系数确定
    3.2 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研究方法
        3.2.1 物质流法
        3.2.2 生态服务价值法
        3.2.3 能值法
        3.2.4 生产前沿分析法
        3.2.5 综合指标体系法
    3.3 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测算方法
        3.3.1 单要素视角下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测算方法
        3.3.2 全要素视角下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测算方法
        3.3.3 单要素和全要素核算方法对比分析
第4章 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格局分析
    4.1 研究区域概况
        4.1.1 自然地理概况
        4.1.2 社会经济概况
        4.1.3 土地利用概况
    4.2 西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的时序变化特征
        4.2.1 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的时序变化特征
        4.2.2 农用地碳排放量的时序变化特征
        4.2.3 建设用地碳排放量的时序变化特征
    4.3 西北地区不同省(区)碳排放的时序变化特征
        4.3.1 各省(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的时序变化特征
        4.3.2 各省(区)农用地碳排放的时序变化特征
        4.3.3 各省(区)建设用地碳排放的时序变化特征
    4.4 西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
        4.4.1 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4.4.2 农用地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
        4.4.3 建设用地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特征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单要素视角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
        5.2.1 单要素视角下各省(区)农用地碳排放效率
        5.2.2 单要素视角下各省(区)建设用地碳排放效率
    5.3 全要素视角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
        5.3.1 全要素视角下各省(区)农用地碳排放效率
        5.3.2 全要素视角下各省(区)建设用地碳排放效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6.1 收敛的概念及分类
    6.2 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收敛的理论解释
        6.2.1 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追赶效应
        6.2.2 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锁定效应
        6.2.3 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竞争效应
        6.2.4 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梯度效应
    6.3 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空差异的实证分析
        6.3.1 研究方法
        6.3.2 数据来源
        6.3.3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7.1 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7.1.1 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
        7.1.2 社会因素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
        7.1.3 自然因素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
    7.2 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7.2.1 研究方法
        7.2.2 变量选取
        7.2.3 数据来源
        7.2.4 结果分析
    7.3 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深入分析
        7.3.1 理论分析
        7.3.2 研究方法
        7.3.3 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碳减排潜力及减排成本估计
    8.1 土地利用效率进步的减排潜力
        8.1.1 土地利用减排潜力的估计方法
        8.1.2 结果分析
    8.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减排潜力
        8.2.1 土地利用碳汇的概念
        8.2.2 土地利用碳汇的估算方法
        8.2.3 结果分析
    8.3 土地利用碳减排成本估算
        8.3.1 减排成本的概念
        8.3.2 减排成本的估计方法
        8.3.3 结果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碳减排及效率提升的措施
    9.1 基本原则
        9.1.1 节约高效性
        9.1.2 优质环保性
        9.1.3 现代集约性
    9.2 基本思路
        9.2.1 规模调控
        9.2.2 结构调控
        9.2.3 强度调控
    9.3 具体措施
        9.3.1 尽快制定土地低碳利用规划
        9.3.2 科学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9.3.3 优化土地利用要素资源配置
        9.3.4 加强推广土地低碳利用技术
        9.3.5 强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功能
        9.3.6 完善低碳土地利用法律法规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及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文献综述
第3章 麦盖提县高效节水的基本情况分析
    3.1 自然概况
    3.2 社会经济状况
    3.3 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第4章 麦盖提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外部制约因素分析
    4.1 水资源因素
    4.2 投资因素
    4.3 激励因素
    4.4 机制和管理因素
    4.5 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选择理论依据
第5章 麦盖提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内部因素分析
    5.1 农户参与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5.2 制约农户参与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因素的调查设计
    5.3 数据来源及样本分析
第6章 基于关键影响因素视角促进麦盖提县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
    6.1 基于外部因素的推广对策建议
    6.2 基于农户的推广对策意见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7)“十二五”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 研究目标及创新
第2章 “十二五”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批复与建设概况
    2.1 项目建设目标
    2.2 项目建设内容
    2.3 项目投资规模
    2.4 项目资金来源
第3章 “十二五”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与完成对比分析
    3.1 项目运行管理
    3.2 项目实施情况
    3.3 完成情况分析
第4章 “十二五”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的效果评价
    4.1 项目技术水平评价
    4.2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4.3 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4.4 项目环境效益评价
第5章 “十二五”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的目标评价
    5.1 目标实现总体表现
    5.2 目标实现具体表现
    5.3 项目持续能力评价
第6章 “十二五”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评价结论和经验教训
    6.1 项目评价结论
    6.2 项目主要经验
    6.3 项目主要教训
第7章 “十三五”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7.1 发展现状
    7.2 建设思路
    7.3 建设目标
    7.4 建设重点
    7.5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玛纳斯县乐源农业合作社滴灌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拟解决关键问题
    1.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依据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
    2.3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第3章 玛纳斯县乐源农业合作社滴灌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3.1 玛纳斯县乐源农业合作社概况
    3.2 滴灌管理模式概况
第4章 玛纳斯县乐源农业合作社滴灌管理模式效果分析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 评价方法与基本原理
    4.3 资料来源与基础数据
    4.4 评价指标计算
第5章 玛纳斯县乐源农业合作社滴灌管理管理经验与问题
    5.1 经验
    5.2 问题
第6章 玛纳斯县农业合作社滴灌管理能力提升和推广对策建议
    6.1 能力提升对策建议
    6.2 模式推广对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4.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5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6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理论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技术选择理论
        2.2.2 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2.2.3 公共产品理论
        2.2.4 集体行动理论
    2.3 理论分析框架
        2.3.1 新疆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主体的界定
        2.3.2 基本假设
        2.3.3 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章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
    3.1 现代农业、农业技术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3.1.1 现代农业、农业科技革命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3.1.2 我国现代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与节水灌溉技术
    3.2 世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
        3.2.1 世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
        3.2.2 世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特征和趋势
    3.3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
        3.3.1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
        3.3.2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前景
    3.4 新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
        3.4.1 新疆兵团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
        3.4.2 新疆地方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
第四章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原因及制度影响分析
    4.1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要素稀缺诱致性选择分析
        4.1.1 要素稀缺对新疆兵团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分析
        4.1.2 新疆兵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要素稀缺诱致性选择的实证分析
    4.2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市场需求诱致性选择分析
        4.2.1 市场需求对新疆兵团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分析
        4.2.2 新疆兵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市场需求诱致性选择的实证分析
    4.3 兵团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制度影响分析
        4.3.1 兵团特殊体制和农业生产制度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优势
        4.3.2 新疆兵团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制度安排
        4.3.3 兵团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非正式制度影响
第五章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供给主体行为分析
    5.1 政府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分析
        5.1.1 政府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的动因
        5.1.2 国家(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强制性选择
        5.1.3 国家(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诱致性选择分析
        5.1.4 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制度安排
        5.1.5 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主体之一:政府行为的案例分析
    5.2 企业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分析
        5.2.1 企业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动因
        5.2.2 企业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的特征
        5.2.3 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主体之二:企业行为的案例分析
    5.3 科研部门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分析
        5.3.1 科研部门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动因
        5.3.2 科研部门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特征
        5.3.3 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主体之三:公共科研部门行为的案例分析
    5.4 基层农业组织和合作组织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分析
        5.4.1 基层农业组织参与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
        5.4.2 合作组织参与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
        5.4.3 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主体之四:基层农业组织行为的案例分析
    5.5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多主体参与选择行为评析
        5.5.1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多主体参与下的动态反应
        5.5.2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主体动态反应的运行机制
        5.5.3 新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主体动态反应行为评价
第六章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需求主体—农户行为分析
    6.1 农户参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的利益取向和行动反应
        6.1.1 农户行为理论和农户技术选择行为
        6.1.2 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利益取向
        6.1.3 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行动反应
    6.2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农户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6.2.1 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原因的描述性分析
        6.2.2 农户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意愿和方式的描述性分析
        6.2.3 农户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绩效的描述性分析
    6.3 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6.3.1 研究假设
        6.3.2 模型选择、数据描述和计量分析
        6.3.3 结论和启示
第七章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绩效分析
    7.1 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绩效的描述性评价
        7.1.1 新疆兵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绩效的描述性评价
        7.1.2 新疆地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绩效的描述性评价
    7.2 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绩效的计量和模型分析
        7.2.1 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绩效的计量分析
        7.2.2 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绩效的“结构-行为-绩效”模型分析
    7.3 新疆兵团和新疆地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绩效分析简评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的诱致性选择
        8.1.2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是多主体参与的选择行为
        8.1.3 制度对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具有明显影响
    8.2 政策建议
        8.2.1 合理配置利用农业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稀缺对节水行为的诱导作用
        8.2.2 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体系和运行机制
        8.2.3 提升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各主体的选择能力
        8.2.4 优化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制度环境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导师评阅表

(10)哈密地区葡萄和大枣滴灌毛管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研究
    1.2 本实验实施的工程背景依据
    1.3 国外本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及实验方法
    2.1 项目区概况
    2.2 哈密农十三师滴灌葡萄工程总体设计
    2.3 项目建设管理及建后运行管护
    2.4 施工组织设计
    2.5 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2.6 项目效益分析及经济评价结果
    2.7 编制依据
    2.8 存在的问题及欲解决的问题
    2.9 试验小区概况
第三章 毛管铺设方式对果树生育期土壤水分影响
    3.1 不同的毛管铺设方式在葡萄各生育期土壤中水分分布状态
    3.2 不同的毛管铺设方式在大枣地土壤中的水分分布规律
    3.3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滴管毛管铺设方式对果树生长状况的影响
    4.1 不同的毛管铺设方式对葡萄树各生长量指标的影响
    4.2 不同的毛管铺设方式对大枣树各生长量指标的影响
    4.3 依据本实验研究滴灌系统毛管优化设计工程投资核算
    4.4 工程总投资概算
    4.5 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建议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特色林果滴灌系统管网的优化设计中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5.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为使滴水变涌泉──内蒙古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椒集雨调亏滴灌智能需水感知与节水灌溉决策研究[D]. 刘婧然.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2]框架理论视角下《甘肃日报》对民勤环境新闻报道的研究[D]. 许亚荣. 兰州大学, 2021
  • [3]涌泉灌及涌泉根灌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D]. 胡羊羊. 南昌工程学院, 2020(06)
  •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刘妮雅.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4)
  • [5]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及减排潜力研究[D]. 唐洪松.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6]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D]. 李志雄.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6)
  • [7]“十二五”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 陈胜辉.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6)
  • [8]玛纳斯县乐源农业合作社滴灌管理模式研究[D]. 张刘洁.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9]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研究[D]. 苏荟. 石河子大学, 2013(01)
  • [10]哈密地区葡萄和大枣滴灌毛管优化设计研究[D]. 刘敏杰. 石河子大学, 2013(03)

标签:;  ;  ;  ;  

为使滴水成泉——内蒙古节水增效灌溉示范工程建设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