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虚拟现实水下声学对抗系统研究

分布式虚拟现实水下声学对抗系统研究

一、分布式虚拟现实水声对抗系统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万威威[1](2020)在《基于水声信道预测的空时分组喷泉码组合传输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声信道多径效应明显、传输损耗大,严重影响了水声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了克服水声信道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多径效应,提高系统的差错控制能力,本文在水声传感器网络中构建了一种基于空时分组喷泉码的组合传输系统模型,并重点研究了该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误码性能,主要创新点如下:1. 在基于分簇算法的水声传感器网络中,引入虚拟多天线技术构建虚拟MIMO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STBC-OFDM/SC-FDE组合传输系统模型,解决了传统网络中单天线结构的中继节点无法获得分集增益的问题,采用组合设计能够更好发挥系统抗多径衰落的优势。上行和下行链路分别采用STBC-SCFDE和STBC-OFDM系统模型,将复杂的FFT/IFFT功能模块部署在能量非受限节点侧,可以降低传感器节点硬件复杂度和功耗。仿真研究表明通过发射和接收分集能够有效提高系统误码性能,且当部分充当虚拟天线的协同节点失效时,系统误码性能无明显降低。此外在信道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分簇算法改进的STBC-SCFDE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该系统误比特率有所提升。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研究了一种可达到满分集满速率的水声QOSTBC-SCFDE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传输速率和误码率条件下,该系统增益较水声STBC-SCFDE系统至少提升2d B以上。2. 针对水声信道传输延迟大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系统误码性能,选用具有前向纠错能力和无码率特性的LT码和Raptor码,与STBC-SCFDE系统进行串行级联编码,构建基于空时分组喷泉码的组合传输系统模型,解决了上行链路中水声STBC-SCFDE系统误码率偏高的问题,实现了信息的可靠传输。仿真分析表明,当译码开销增加至1.25倍时,即使在低信噪比情况下,串行级联系统误比特率也能快速降低至10-4以下,特别是对具有多发多收天线的STBC-SCFDE系统误码性能提升更明显。在相同译码开销和信噪比条件下,基于Raptor码的串行级联系统较基于LT码的串行级联系统误比特率低至少1个数量级以上。

陈娇娇[2](2020)在《基于云技术的地空电子对抗仿真》文中提出现代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实力的较量,也是科技水平的抗衡。在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作战力量,对其进行研究是现代化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仿真手段对电子对抗进行研究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与传统实际对抗实验相比,仿真的方法在效率和成本上有着巨大的优势。然而,传统的仿真平台存在资源利用率低、部署和扩展难度大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而以“云计算”理念为基础构建的云仿真平台正好解决了传统仿真平台所面临的问题,云平台硬件条件优越、计算速度快,同时数据访问不受地域限制,能实现资源共享。运用云平台进行仿真,将有效提高作战效率和作战力量。课题通过将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地空电子对抗的仿真,进而为军事决策提供辅助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学习作战仿真技术和云技术的理论知识,研究目前国内外这两方面技术的发展现况,将电子对抗和干扰技术的相关内容引入分布交互仿真系统中,完成了云仿真平台下电子对抗仿真系统的基本组成框架的分析。(2)学习研究了分布交互仿真系统的建模理论和方法,对参与地空电子对抗系统仿真的成员进行建模,主要包括地空雷达仿真模型、防空导弹仿真模型、飞机运动模型、电子干扰模型等。(3)基于坐标系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并构建了多个战场空间一致性坐标系,主要包括地面坐标系、弹体坐标系、弹道坐标系等,以应对仿真实体的移动、打击、姿态改变等动作,通过快速的坐标转换计算,实现了仿真实体在不同坐标系中的空间一致性,提高了仿真的效率。(4)应用Docker容器技术,对云平台的总体结构和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完成了仿真云平台的搭建。然后,从分布交互仿真体系和逻辑拓扑结构两个方面对仿真系统体系结构进行了设计,完成了仿真系统的模块设计和想定设计,并以流程图形式展示了地空电子对抗仿真系统整体的运行流程。通过作战仿真,可以实现仿真系统中飞机、雷达等实体的位置监测,以便更好地为军事决策提供辅助分析。可以看出,本仿真系统运行效果良好。

吴磊[3](2019)在《基于高层体系结构的潜艇作战仿真系统研究》文中认为现代潜艇具有良好的行动隐蔽性、攻击突然性和作战方式多样性,是水下作战的战略性武器,在海战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安装于潜艇平台的作战系统是整个潜艇的控制中枢,其功能十分庞大、组成结构复杂、高新技术运用多、信息化程度高,给潜艇的研制生产、人员训练、作战效能评估带来诸多难题。军事仿真技术是用于国防和军事领域的仿真技术,在潜艇作战系统仿真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itecture,HLA)是一种具有良好开放性的军事仿真架构,本文对基于HLA的潜艇作战仿真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针对仿真系统平台如何搭建的问题,对构建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潜艇作战系统的仿真需求,制定了仿真系统的整体框架,对联邦对象的对象类、接口服务、交互类以及参数进行了设计。针对如何开发联邦成员的问题,分析了军事仿真建模方法的特点,研究了潜艇作战各阶段仿真模型的建立。在分析潜艇作战决策过程的前提下,建立了基于随机Petri网的智能化作战决策模型。建立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和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效能评估模型。针对仿真系统如何实现并正常运行的问题,对仿真系统的运行流程进行了研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研究了仿真系统的实现过程,以单艘潜艇发射声自导鱼雷攻击水面舰艇为作战想定运行了仿真系统并分析了仿真运行结果。

王鹏[4](2018)在《虚实结合的武器装备试验方法的若干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武器装备及其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武器装备的作战样式,使其逐渐体现出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对抗和复杂电磁环境等新特点。武器装备试验必须适应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及其作战样式的转变,必须由注重单项性能指标评估向注重作战效能和作战适用性评估转变,必须由简单试验环境向复杂作战环境转变。因此,开展在近似实战环境下的武器装备试验方法的研究势在必行。目前,LVC一体化联合仿真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极大进展,被广泛应用于构建贴近实战的武器装备试验环境。但是如何以LVC一体化联合仿真的实现为基础,实现虚拟仿真试验资源和真实物理试验资源之间互利共生和深度融合,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如何在武器装备试验中充分发挥虚拟仿真试验方法的技术优势,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真实物理试验中的数据优势,也是当前武器装备试验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以LVC各类试验资源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为基础,以实现虚拟仿真试验资源和真实物理试验资源的互利共生和深度融合为主要研究目的,围绕虚实结合的武器装备试验方法的基本内涵、面向数据同化的仿真系统描述与分类、数据同化及其应用技术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同时本文通过大量的武器装备试验应用案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技术和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给出了虚实结合的武器装备试验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方法。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已有装备试验和装备作战试验理论的基础之上,全面阐述了虚实结合的武器装备试验方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原则和优势。同时,结合虚拟仿真试验与真实物理试验之间的交互特点,给出了开环形式的虚实结合和闭环形式的虚实结合两种分类方法。此外,我们也阐述了虚实结合的武器装备试验方法与平行系统技术、动态数据驱动应用系统技术的区别与联系。(2)研究了面向数据同化的仿真系统的基本要素和分类方法,并提出了面向数据同化的仿真系统的抽象化描述方法。为了支持与真实物理试验资源的结合,本文以虚实结合为出发点,面向数据同化的技术需求,对仿真系统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和规范化描述。本文以仿真模型、测量模型、测量数据、仿真状态、状态转移概率密度函数和相似性概率密度函数为仿真系统的基本要素,给出了面向数据同化的仿真系统的抽象化、规范化描述方法。同时,针对仿真系统的应用需求,给出了基于应用需求的仿真系统的分类方法,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仿真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分析。(3)提出了基于随机有限集的数据同化算法。数据同化技术是仿真系统有效利用真实物理试验数据的前提,同时也是实现虚实结合的武器装备试验方法的关键技术。现有数据同化算法不能适应武器装备试验过程中的动态性和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为此,本文提出基于随机有限集理论来建立仿真模型和测量模型,由此形成了基于随机有限集的数据同化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支持在武器装备试验中的数据同化,在其他应用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本文针对基于随机有限集的数据同化算法在数值计算方面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基于高斯混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基于序贯蒙特卡洛的数值计算方法。(4)提出了面向虚实结合的仿真模型校正算法。面向模型校正的仿真系统是开环形式的虚实结合的武器装备试验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仿真模型校正算法是其重要支撑技术之一。本文以已经提出的基于随机有限集的数据同化算法为基础,研究如何解决武器装备试验中的仿真模型校正问题,并提出了面向虚实结合的仿真模型校正算法。该算法能够很好地适应武器装备试验过程中的动态性和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效支撑了面向仿真模型校正的仿真系统的实现。(5)提出了面向虚实结合的传感器在线控制技术。传感器在线控制是面向决策支持的仿真系统的典型应用,也是闭环形式的虚实结合的武器装备试验方法的重要方面,本文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控制框架和核心算法。本文以基于随机有限集的数据同化算法为基础,提出了面向虚实结合的传感器在线控制技术,同时也给出了基于动态数据驱动技术的传感器在线控制框架。该控制框架和算法为面向决策支持的仿真系统解决传感器在线控制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

马惠珠,宋朝晖,季飞,侯嘉,熊小芸[5](2013)在《项目计算机辅助受理的研究方向与关键词——2012年度受理情况与2013年度注意事项》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基金项目计算机辅助受理相关问题——申请代码、研究方向与关键词》一文基础上,根据统计分析数据,对2012年度信息一处项目计算机辅助分组的试点结果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2013年度项目计算机辅助受理方案调整情况,给出了信息一处制定的申请代码与研究方向及关键词的对应关系,特别强调了2013年度在关键词选择方面的一些变化;最后阐述了申请人在选择信息一处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王新晓,黄建国,闫伟,胡方[6](2005)在《基于DIS的水声对抗声学仿真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在分析了攻击武器、对抗装备、海洋声环境等水声对抗参与实体的声学特性、战技术性能及作战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水声对抗声学仿真系统方案,建立了水声对抗参与实体之间的数据交互及时序控制关系,利用系统仿真、网络通信、计算机仿真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建立了分布交互式的水声对抗声学仿真系统,利用校核、验证与确认(VV&A)技术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充分的校验。该系统的显着特点是在声信号的层次上实现了水声对抗双方的建模与仿真,可用于水声对抗系统的研制、性能检测、效能评估和技术改进,同时也可用于水声对抗过程的模拟训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胡方[7](2004)在《水声对抗三通道视景仿真系统研制》文中研究表明水声对抗三通道视景仿真系统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是目前海军装备发展和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面向工程应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仿真了有较高实用价值的虚拟水下作战环境,给出了整套系统的实现途径以及系统运行结果分析。本论文围绕“水声对抗三通道视景仿真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实现而展开,其主要研究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①基于MFC、OpenGL和OpenGVS联合的软件开发环境,建立了三维视景、声效及许多效果相结合的水声对抗虚拟环境。解决了OpenGVS下的汉字显示问题,以图文报表的形式辅助显示出水下武器的作战参数。 ②研究并实现了三通道显示技术。三个子通道节点既可一起拼接显示,使整个虚拟环境显示更广阔:三个子通道又可以独自显示场景中的一部分,完成了多角度同时观察虚拟环境的要求。 ③分析并研究了分形算法,实时生成了随机的海底地形模型。分析并研究了读取真实地形数据建造地形的方法,生成了真实的地形模型。用这两种方法实现的海底地形模型形象、逼真,且可在场景中任意切换。 ④设计并实现了多视点、多角度、全方位的实时视点观测方法,并建立了一整套随时任意控制视点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观测场景的方法。为用户进行宏观和微观观察仿真进程提供了便利的途径。 ⑤设计并完成了仿真过程的记录与重放功能,使观察者可重复地观察、评估和分析整个仿真过程。 水声对抗三通道视景仿真系统将传统的仿真计算和虚拟环境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是水下武器虚拟作战环境研究和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玉利,郭雷,赵俊渭,沈云涛[8](2002)在《基于DVR的水声对抗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分布式虚拟现实(DVR)、多媒体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现代海战为背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与现实世界相似的虚拟环境来描述水声对抗过程以及获取试验数据。主要对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网络支持下DVR的信息同步以及系统的融合技术进行了讨论。

沈玉利,沈云涛,赵俊渭,郭雷[9](2001)在《分布式虚拟现实水声对抗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对分布式虚拟现实(DVR)和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开发了一个以现代海战为背景的虚拟战场系统,该系统可作为水下武器的性能检验以及平时的战术模拟演练的平台。

马裕民[10](2005)在《水下对抗分布交互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论文跟踪国际上分布交互仿真技术的最新发展,结合“水下战对抗仿真系统”项目研究,完成了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itecture,HLA)的水下对抗仿真系统应用体系结构设计,并就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构建了包含11个联邦成员的水下多武器平台攻防对抗仿真环境,并基于该环境开展了多种对抗样式的仿真应用研究。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 一、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水下对抗分布交互仿真的发展状况,完成了水下对抗仿真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分析了作战实体对象的静态结构及交互关系,给出了标准化、通用的服务于各种水下对抗仿真应用的参考联邦对象模型。解决了系统时空一致性、联邦同步、数据采集与分析、统计仿真功能实现等技术问题。 二、建立了基于软件复用技术的水下对抗仿真联邦成员软件应用框架,给出了软件框架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该框架有效地解决了时间管理策略制定及公布/定购声明的自动化、RTI与仿真应用之间接口的一致性等技术问题。 三、首次采用pRTI2.0工具构建了基于HLA的水下对抗仿真系统,并实现了该网络环境下的统计仿真功能。 四、对所建成的水下战仿真综合环境开展了应用研究,分析了系统的性能及仿真运行效果。通过改进硬件配置和优化软件设计,使系统网上数据更新周期由100ms减小到30ms,提高了仿真精确性。构建出潜—舰、舰—潜和潜—潜等对抗样式的联邦应用。 本文所完成的水下对抗分布交互仿真系统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及可重构性,较好地解决了不同仿真应用之间的集成问题。上述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水下武器系统的性能论证及设计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国防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二、分布式虚拟现实水声对抗系统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布式虚拟现实水声对抗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水声信道预测的空时分组喷泉码组合传输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水声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
        1.3.2 喷泉码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
        1.4.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2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水声信道特性及模型研究
    2.1 水声信道的物理特性
        2.1.1 环境噪声
        2.1.2 传输损耗
        2.1.3 多径效应
        2.1.4 多普勒频移
    2.2 水声信道建模的理论基础
        2.2.1 波动方程
        2.2.2 射线理论
    2.3 基于BELLHOP模型的水声信道建模
        2.3.1 BELLHOP模型的原理
        2.3.2 基于BELLHOP模型的水声信道建模方法
        2.3.3 水声信道模型及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声OFDM和 SC-FDE技术简介
    3.1 水声OFDM通信系统
        3.1.1 OFDM基本原理
        3.1.2 循环前缀
        3.1.3 交织和编码
        3.1.4 空时编码技术
    3.2 水声SC-FDE通信系统
        3.2.1 SC-FDE基本原理
        3.2.2 训练序列
        3.2.3 信道估计与预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空时分组码的组合传输系统研究
    4.1 水声传感器网络中STBC组合传输系统设计
        4.1.1 水声传感器网络
        4.1.2 基于STBC-OFDM/SCFDE的组合系统模型
    4.2 基于STBC-OFDM的下行链路系统性能仿真
        4.2.1 STBC-OFDM系统模型
        4.2.2 水声STBC-OFDM通信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4.3 基于STBC-SCFDE的上行链路系统性能仿真
        4.3.1 STBC-SCFDE系统模型
        4.3.2 水声STBC-SCFDE通信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4.3.3 分布式STBC-SCFDE通信系统模型及性能仿真分析
        4.3.4 基于信道预测的分簇算法改进STBC-SCFDE系统模型及仿真分析
        4.3.5 水声QOSTBC-SCFDE通信系统模型及性能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喷泉码改进的系统性能研究
    5.1 FEC差错控制方案分析
    5.2 LT码的编译码算法和性能分析
        5.2.1 LT码的编译码算法
        5.2.2 LT码性能仿真与分析
    5.3 Raptor码的编译码算法和性能分析
        5.3.1 Raptor码编译码算法
        5.3.2 Raptor码性能仿真分析
    5.4 LT码改进的水声串行级联STBC-SCFDE系统性能仿真
        5.4.1 串行级联LT-STBC-SCFDE系统模型
        5.4.2 串行级联LT-STBC-SCFDE系统性能仿真
    5.5 Raptor码改进的水声串行级联STBC-SCFDE系统性能仿真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基于云技术的地空电子对抗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目的
    1.4 论文内容安排
2 电子对抗相关基础理论与干扰技术研究
    2.1 电子对抗基础理论概述
        2.1.1 电子对抗的定义
        2.1.2 电子对抗的基本内容
        2.1.3 电子对抗的分类
        2.1.4 电子对抗仿真系统概述
    2.2 雷达及雷达对抗基础理论概述
        2.2.1 雷达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2.2.2 雷达对抗的定义
        2.2.3 雷达对抗的基本内容
        2.2.4 雷达对抗的作战对象
    2.3 电子干扰及其干扰技术
        2.3.1 电子干扰概述
        2.3.2 干扰技术概述
    2.4 本章小结
3 地空电子对抗仿真成员建模
    3.1 雷达电子对抗仿真模型库层次设计
    3.2 地空雷达探测模型
        3.2.1 雷达方程
        3.2.2 雷达探测与侦察距离的建模
        3.2.3 地空雷达探测模型
        3.2.4 目标检测
    3.3 导弹功能仿真模型
        3.3.1 常用的坐标系
        3.3.2 坐标系的转换
        3.3.3 导弹运动方程组
        3.3.4 导弹导引头概述
        3.3.5 导弹导引头探测模型
    3.4 飞机的运动模型
    3.5 干扰模型
        3.5.1 压制性干扰模型
        3.5.2 欺骗性干扰模型
        3.5.3 无源箔条干扰模型
    3.6 干扰条件下的雷达探测能力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云技术的地空电子对抗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Docker与容器
        4.1.1 容器技术简述
        4.1.2 Docker容器
    4.2 传统虚拟化技术与Docker容器架构对比
    4.3 基于Docker的云平台的设计与搭建
        4.3.1 总体架构设计
        4.3.2 功能模块设计
        4.3.3 云平台搭建和容器初始化部署流程
    4.4 仿真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4.1 分布交互仿真体系
        4.4.2 分布交互仿真逻辑拓扑结构
    4.5 地空电子对抗仿真系统整体设计
    4.6 模块设计
        4.6.1 仿真运行管理模块
        4.6.2 实验数据处理模块
    4.7 仿真系统运行效果想定设计
    4.8 仿真系统运行效果截图与分析
    4.9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3)基于高层体系结构的潜艇作战仿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关键技术分析
    2.1 引言
    2.2 军事仿真技术
    2.3 高层体系结构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潜艇作战仿真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潜艇作战仿真系统功能需求
    3.3 潜艇作战仿真系统框架
    3.4 联邦对象
    3.5 联邦接口服务
    3.6 本章小结
4 潜艇作战仿真建模研究
    4.1 引言
    4.2 声呐探测
    4.3 跟踪机动
    4.4 指控解算
    4.5 作战决策
    4.6 鱼雷攻击
    4.7 综合效能评估
    4.8 本章小结
5 仿真系统实现和结果分析
    5.1 引言
    5.2 系统仿真流程
    5.3 系统硬件实现
    5.4 系统软件实现
    5.5 仿真运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需要改进和深入的地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虚实结合的武器装备试验方法的若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与分析
        1.2.1 武器装备试验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方法
        1.2.2 武器装备试验的研究现状
        1.2.3 虚拟仿真试验方法的应用现状
        1.2.4 真实物理试验方法研究分析
        1.2.5 LVC一体化联合仿真技术与装备试验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与结构安排
        1.4.1 主要贡献
        1.4.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虚实结合的武器装备试验方法的概念研究
    2.1 虚实结合的武器装备试验方法的定义
    2.2 虚实结合的武器装备试验方法的分类
    2.3 虚实结合相关技术分析
        2.3.1 平行系统技术
        2.3.2 动态数据驱动应用系统技术
    2.4 数据同化及其应用技术
        2.4.1 面向武器装备试验的数据同化技术
        2.4.2 面向武器装备试验的数据同化应用技术
    2.5 面向数据同化的仿真系统描述方法
        2.5.1 仿真系统构成要素分析
        2.5.2 虚实之间信息交互的抽象化描述
        2.5.3 面向数据同化的仿真系统抽象化描述
        2.5.4 概率密度函数的生成方法
    2.6 基于应用需求的仿真系统分类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随机有限集的数据同化算法的基本原理
    3.1 现有数据同化算法概述
    3.2 随机有限集理论基础
        3.2.1 RFS的基本概念
        3.2.2 RFS的数学基础
        3.2.3 RFS在武器装备试验中的优越性
    3.3 基于RFS的测量模型
    3.4 基于RFS的仿真模型
    3.5 基于PHD的数据同化方程
        3.5.1 基于PHD的预测方程
        3.5.2 基于PHD的校正方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随机有限集的数据同化算法的数值计算
    4.1 现有数值近似计算方法分析
    4.2 基于高斯混合的计算方法
        4.2.1 高斯混合近似的基本原理
        4.2.2 基于无迹变换的非线性模型近似计算
        4.2.3 实验验证
    4.3 测量数据驱动的SMC计算方法
        4.3.1 测量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
        4.3.2 算法实现
        4.3.3 实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虚实结合的仿真模型校正算法研究
    5.1 现有仿真模型校正方法综述
    5.2 仿真模型校正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5.2.1 算法的公式推导
        5.2.2 基于模拟回火的重要性密度函数生成算法
    5.3 雷达模型应用案例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与传统MH采样算法的对比
        5.5.1 情形一:均匀分布的先验信息
        5.5.2 情形二:高斯分布的先验信息
    5.6 灵敏度分析
        5.6.1 粒子数目N
        5.6.2 样本数M
        5.6.3 模拟回火参数φ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面向虚实结合的传感器在线控制技术研究
    6.1 基于DDDAS的传感器在线控制基本原理
        6.1.1 基于DDDAS的控制框架设计
        6.1.2 性能指标的选取
    6.2 基于SMC的性能指标计算
    6.3 实验设计
    6.4 实验结果
    6.5 灵敏度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基于RFS的似然函数推导

(5)项目计算机辅助受理的研究方向与关键词——2012年度受理情况与2013年度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 2012年度基金项目计算机辅助受理情况统计分析
2 2013年度研究方向与关键词
3 三级代码、研究方向、关键词的选择
    3.1 申请代码的选择
        3.1.1 关注代码的应用背景
        3.1.2 项目申请代码的确定方法
        3.1.3 高级别代码的选择
        3.1.4 民航联合基金代码的选择
    3.2 研究方向的选择
        3.2.1 应用领域优先的原则
        3.2.2 普适研究方向慎选的原则
        3.2.3 关于“其它研究方向”
    3.3 关键词的选择
        3.3.1 黑体字关键词
        3.3.2 宋体字关键词
        3.3.3“其它研究方向”中关键词的选择与确定
4 申请代码和研究方向选择不当的问题
    4.1 未考虑应用背景
    4.2 未注意代码领域的划定
    4.3 未准确把握代码、方向、关键词之间的对应关系
5 快速选择代码和研究方向的建议
    5.1 研究具有应用背景或者是解决某个应用领域的具体问题
    5.2 研究不具有应用背景的基础问题
6 结束语

(7)水声对抗三通道视景仿真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视景仿真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视景仿真技术的发展
    1.3 视景仿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中的视景仿真
    2.1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对视景的需求
        2.1.1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的总体概述
        2.1.2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的硬件结构
        2.1.3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各节点的功能作用及软件设计要求
        2.1.4 对水声对抗三通道视景仿真系统的需求
    2.2 三通道视景仿真的实施方案论证
        2.2.1 仿真软件开发环境的选择
        2.2.2 低层次三维图形编程接口的选择
        2.2.3 高层次三维图形开发平台的选择
        2.2.4 三维几何建模工具的选择
    2.3 三通道视景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2.3.1 三通道视景仿真系统的总体概述
        2.3.2 三通道视景仿真系统的硬件构成
        2.3.3 三通道视景仿真系统软件的功能模块组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通道视景仿真系统的软件设计
    3.1 仿真实体的几何建模
        3.1.1 使用Multigen Creator软件建模的基本过程
        3.1.2 建模中的关键技术和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3.2 开发工具的联合使用
        3.2.1 视景仿真工具OpenGVS的使用
        3.2.2 编程工具VC的使用
        3.2.3 OpenGVS与MFC的连接
    3.3 场景的建造
        3.3.1 场景显示的原理
        3.3.2 水上场景的建造
        3.3.3 水下场景的建造
    3.4 特效模块
        3.4.1 光晕特效
        3.4.2 爆炸、火焰等动画特效
        3.4.3 动态海特效
    3.5 视点管理模块
        3.5.1 三种不同的视点
        3.5.2 场景中视点的管理
        3.5.3 场景中视点运动的控制
    3.6 图文数据显示模块
        3.6.1 数字信息和图表信息的屏显
        3.6.2 汉字信息的屏显
        3.6.3 轨迹信息的显示
    3.7 声音效果模块
        3.7.1 DirectSound的使用
        3.7.2 DirectSound编程
        3.7.3 声像同步技术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通道视景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4.1 三通道显示技术
        4.1.1 三通道显示的设计思路
        4.1.2 网络组建
        4.1.3 网络互联协议选择
        4.1.4 网络编程
        4.1.5 图象显示
    4.2 演示过程的记录与重放
        4.2.1 记录
        4.2.2 重放
    4.3 海底地形模型的建造技术
        4.3.1 算法生成地形模型
        4.3.2 读取真实地形数据生成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及调试分析
    5.1 软件的使用界面
    5.2 软件的运行环境
    5.3 软件的操作说明
    5.4 软件调试及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9)分布式虚拟现实水声对抗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系统要求
2 系统的开发与构成
    2.1 本系统建模
    2.2 VR的基本构成及分布式VR信息同步
    2.3 系统主要功能与指标
        系统指标:
    2.4 系统主要模块任务
    2.5 系统信息流与仿真
3 分布式多媒体数据库的研究
4 结束语

(10)水下对抗分布交互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分布交互仿真技术
    1.3 HLA/RTI协议标准
        1.3.1 HLA概述
        1.3.2 RTI体系结构
        1.3.3 RTI进程处理模式
    1.4 面向对象分析工具(UML)
    1.5 国内外水下作战分布交互仿真的发展概况
    1.6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水下对抗分布交互仿真系统需求分析
    2.1 用况分析
    2.2 系统研制目标
    2.3 联邦概念模型的开发
    2.4 系统运行开发环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下对杭分布交互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3.1 水下对抗仿真开放式应用体系结构设计
    3.2 水下对抗仿真系统的数学模型
        3.2.1 系统模型总体分析
        3.2.2 红/蓝方作战平台模型
        3.2.3 鱼雷武器及对抗器材模型
    3.3 水下对抗仿真参考联邦对象模型(FOM)设计
        3.3.1 HLA对象模型分析
        3.3.2 参考联邦对象模型
    3.4 时空一致性解决办法
        3.4.1 时间管理
        3.4.2 基准坐标系
    3.5 联邦同步策略
    3.6 仿真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
        3.6.1 数据采集与存储
        3.6.2 水下武器作战效果统计仿真
        3.6.3 仿真过程回放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软件复用技术的联邦成员软件设计
    4.1 面向对象的应用框架技术
        4.1.1 框架与设计模式
        4.1.2 应用框架设计方法
    4.2 联邦成员软件分析
        4.2.1 RTI接口功能分析
        4.2.2 结合领域特点的基本设计策略
        4.2.3 软件分层结构
    4.3 联邦成员应用框架设计与实现
        4.3.1 RTI接口组件设计
        4.3.2 框架的UML建模
        4.3.3 线程同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下对抗仿真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集成目标
    5.2 系统的软硬件实现
        5.2.1 软硬件配置环境
        5.2.2 网络拓扑结构
    5.3 联邦运行性能测试分析
        5.3.1 不同硬件配置下RTI性能测试比较
        5.3.2 不同软件实现对联邦运行性能的影响
        5.3.3 联邦性能综合测试
    5.4 系统典型应用
        5.4.1 应用实例1:潜-舰(舰-潜)水下对抗仿真演练
        5.4.2 应用实例2:鱼雷武器作战效果统计仿真
    5.5 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分布式虚拟现实水声对抗系统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水声信道预测的空时分组喷泉码组合传输技术研究[D]. 万威威.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基于云技术的地空电子对抗仿真[D]. 陈娇娇.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4)
  • [3]基于高层体系结构的潜艇作战仿真系统研究[D]. 吴磊.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4]虚实结合的武器装备试验方法的若干技术研究[D]. 王鹏.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5]项目计算机辅助受理的研究方向与关键词——2012年度受理情况与2013年度注意事项[J]. 马惠珠,宋朝晖,季飞,侯嘉,熊小芸.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3(01)
  • [6]基于DIS的水声对抗声学仿真系统设计[J]. 王新晓,黄建国,闫伟,胡方. 系统仿真学报, 2005(11)
  • [7]水声对抗三通道视景仿真系统研制[D]. 胡方. 西北工业大学, 2004(03)
  • [8]基于DVR的水声对抗系统的研究[J]. 沈玉利,郭雷,赵俊渭,沈云涛. 计算机工程, 2002(06)
  • [9]分布式虚拟现实水声对抗系统的研究[J]. 沈玉利,沈云涛,赵俊渭,郭雷. 系统仿真学报, 2001(S2)
  • [10]水下对抗分布交互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马裕民. 西北工业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了解 【分类】更多文章
分布式虚拟现实水下声学对抗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