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技术论坛在北京正式成立

TD-SCDMA技术论坛在北京正式成立

一、TD-SCDMA技术论坛在京正式成立(论文文献综述)

邹思明[1](2015)在《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制造业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消失,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技术标准作为产业发展的前导规制与参与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在国家科技政策将技术标准推向战略高度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制造业发展至关重要。技术模块化趋势使得组织节点间相互依存,单一产品原本较小的效用因互联互通而迅速扩大,技术研发的复杂性与创新性使得单个企业不得不嵌入各种社会关系网络,获取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关键性资源,协作研发关系是外部资源获取的重要渠道。因此,从协作研发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的角度研究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至关重要。限于数据获取障碍,已有关于技术标准化的研究局限于理论推演、建模、仿真与案例等定性研究,仍缺乏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实证探讨;对社会资本的测度也通常采用问卷方式,且二级指标选择标准并不统一。本研究通过理论推演、案例论证等方式探讨协作研发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机理,明确社会资本测度的二级指标,并收集大样本数据开展实证检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协作研发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的形成与积累。根据协作研发网络中社会系统与技术系统的匹配,对比了协作研发网络与社会资本的联系与区别,探讨协作研发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形成的动因与条件,以中国汽车产业联合申请专利为例,构建了基于协作研发的社会关系网络,形象地描述了网络中各企业社会资本形成与积累的特征。基于最优投资视角分析社会资本投资模型,研究表明,贴现率、网络稳定性、折旧因子等对社会资本投资均产生正向影响,而企业的机会成本对社会资本投资产生负向影响,为选择合适的网络变量进行社会资本测度奠定了基础。(2)技术标准化能力形成与提升路径的研究。首先,介绍技术标准产生的重要机理,分析正式标准的制定过程及其与事实标准的相互转化路径;其次,探讨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形成的动力机制与核心构成要素;从技术、市场与政策的角度对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形成的基础应包括异质性资源、技术创新活动与协同管理活动,构建技术标准化能力形成的三螺旋结构;随后,针对以上问题指出社会关系网络是技术标准化能力的重要来源,并探讨不同情境下技术标准化能力的提升路径,阐明技术多元化的重要作用。(3)协作研发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不同维度对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根据社会资本投资影响因素,结合结构嵌入性与关系嵌入性的特征,选取二级指标。指出,“中心性”与“中间人”两个位置指标体现网络的非人格因素,适合测度结构嵌入性社会资本;关系嵌入性社会资本则反映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情况,可通过企业关系强度与关系广度来测度;随后分析了社会资本作用的四种一般模式,即整合与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基于网络权力的治理、节约交易成本;进一步阐述了不同维度社会资本对技术标准化能力的直接影响,探讨了社会资本在技术多元化中介作用下对技术标准化能力的间接影响,研究了技术创新水平对其的调节机理,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4)实证检验。收集汽车产业所有专利与标准数据,检验协作研发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发现,协作研发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不仅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产生直接影响,而且通过技术多元化产生间接影响。企业在协作研发网络中的位置越好,结构嵌入性社会资本越丰富,技术标准化能力越强;而关系嵌入性社会资本对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与其嵌入情况有关,关系强度大的企业对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不显着,而关系广度大的企业显着正向提升企业的技术标准化能力,但关系强度可通过相关多元化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标准化能力;强相关多元化主要中介于关系强度与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关系,并对技术标准化(主导者)能力影响更显着,弱相关多元化则中介于关系广度与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关系,对技术标准化(跟随者)能力影响更显着,研究还得出技术创新水平对技术多元化与技术标准化能力间的关系呈现倒U型调节作用。本研究以中国制造型企业为背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关系管理情境,顺应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时代需求,提出“社会资本—技术多元化—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路径,并研究技术创新水平的调节作用,其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社会资本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与标准经济学理论的应用价值,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在分析协作研发网络与社会资本间的联系与区别基础上,根据社会资本投资影响因素及不同社会资本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网络指标进行测度,丰富了社会资本的应用与测度方法;收集了汽车产业所有专利与标准数据,为探索技术标准与专利协同发展规律提供数据经验;为分析不同情境下的企业如何选择网络模式、如何开展技术多元化活动以提升技术标准化能力提供了决策参考,对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增强产业标准竞争力提供政策建议。

刘倩[2](2015)在《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之研究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直以来,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发展引发的技术革命与信息革命,强烈地呼唤着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完善与优化,而对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的研究越来越重要。然而在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发展中,却存在很多问题:第一,虽然投入巨大,但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创新导向性存在问题。第二,规管机构内部存在矛盾,导致利益分化。第三,新媒体技术标准发展参与者关系不稳定,这其中存在国际化和本土实力的角逐,也有联盟引发的利益纷争。第四,用户需求和媒体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本文对CMMB,TD-SCDMA,HTML5等新媒体技术标准的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深度访谈,探寻了对新媒体技术标准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其影响过程,并讨论了如何合理有效促进新媒体技术标准形成与扩散的策略与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的缘起和背景以及意义。第二部分是第二章,文献探讨和理论框架。通过对新媒体技术标准相关的理论梳理以及对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回顾,对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是第三章,提出了具体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案例的选择依据,最后对访谈对象和信度效度评估也进行了描述。第四部分是第四,五章,也是本文的研究主体,分别对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形成期和扩散期,从行动者网络构成,以焦点行动者为中心的行动者网络关系稳定性分析,做出了研究和总结。第五部分是第六章,对前两章的发现进行了总结,认为:行动者网络没有共享好利益;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以及无法达到完全一致的共识是行动者网络发展的重要不稳定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规管系统需要更有效配置资源,协调不同机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创新资源应更多向中小企业倾斜;重视媒体运作和用户需求;市场系统需要遵守一定规律:关注尊重每一个参与者利益,不盲目扩张,联盟策略需注重长期利益。最后做了研究不足的补充和未来的展望。

王雅娟[3](2012)在《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研究》文中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之下,企业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来源已经由物质资源转变为知识资源。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知识已成为关键的经济资源,而且是竞争优势的主导性来源,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来源”。但是,在目前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却大量存在“知识孤岛”现象。“知识孤岛”是指由于组织中知识和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交叉融合和知识共享,因而导致的知识板块之间相互割裂而形成的无序状态,仿佛大海中的一个个“孤岛”。在产业间、行业间及部门间存在着大量的“知识孤岛”现象,将导致企业整体知识资源浪费、低透明度和低效率,难以达到企业组织间的知识共享,并正在使企业组织自身逐渐丧失核心竞争力而难以获取知识竞争优势。严重的“知识孤岛”甚至成为一些代工企业陷入“OEM”锁定的原因之一知识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外部环境变化快速而迅猛,企业日益处于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信息化和知识化冲击之中,新技术革命对传统的企业组织理论及其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激烈的竞争也导致企业组织形式趋于复杂化和网络化演变,以企业流程或过程为中心的组织新模式应运而生,主要包括网络组织、虚拟组织、战略联盟、产业集群、价值星系等新兴中间组织形式。当代企业组织必须拥有高效及较高透明度的知识交流系统和知识共享平台才能应对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产业和市场竞争。企业组织间知识链的建立可以有效解决“知识孤岛”现象,企业组织应当建立组织间的知识关联,通过建立中间组织的知识链来进行知识获取和更新、知识求助和协作、知识创新和应用,整合来自中间组织的知识共享型专家经验、技术论坛和最佳实践等等,从而有效地使“知识孤岛”向“知识大陆”转换。然而,面对当前企业实践中所存在的大量知识链演化问题,理论研究领域却处于相对滞后的现状。在当前产业与市场竞争实践中,随着知识链载体组织形式的扩展,战略合作伙伴、战略联盟、产业联盟的知识链演化问题突出,而这些知识链载体间存在什么样的组织间关系?组织间关系又如何影响知识链演化?知识链演化的系统动力机制以及演化过程和演化阶段各是什么?如果研究者能够关注当前企业知识管理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对知识链演化的载体假设做出必要的扩展,对知识链演化的研究视角加以必要的调整,则可以在企业管理学领域构建起一个知识链演化研究的较为科学而完整的框架,对以上问题的现实思考也构成了本文写作的一个逻辑起点。本文根据相应的研究逻辑和研究脉络,将各章研究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绪论。主要围绕研究问题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2章,文献综述。主要对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了辨析;介绍了现有理论中不同研究视角对知识链研究的理论进展;对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组织间信任理论、中间组织理论、知识链生命周期理论以及系统演化理论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各个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了以上理论基础对本研究的启示。对知识链演化理论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现有知识链演化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本研究的立论依据。第3章,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动力系统研究。主要分析了知识链演化系统的基本内容、基本特征和基本演化机理。首先,提出了知识链演化系统的内涵。其次,根据系统演化中的转型演化理论及“势垒沟”理论,分析了知识链演化转型演化序列,探讨了因心智模式、习惯性防卫和组织惰性形成“势垒沟”的原因。通过对知识链演化系统内涵及演化形态的剖析,提出了知识链演化问题的实质是组织形态和组织形式的根本性变化的研究观点;指出了知识链演化系统所具有的非线性、自组织及耗散结构、系统动力性的特征;以系统动力学方法解析了组织间信任对知识链演化动力系统的作用机理。第4章,知识链演化中的组织间信任影响因素研究。进一步通过对基于知识基础观的组织间关系理论、基于社会交换观与交易成本的组织间信任理论及其分类的回顾,指出知识链演化中的组织间信任的动态变迁轨迹;提出了知识链、组织间信任和合作效果之间在本质上存在协同演化关系的研究观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SPSS17.0软件对所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最终得到包含由4个维度和9个影响因素构成的知识链演化中的组织间信任影响因素模型。第5章,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系统动力机制与演化过程研究。进一步通过对组织转型及其动力机制相关研究的回顾,分析了知识链演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构建起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系统动力机制;以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对组织间信任作用下的知识链演化进行分析,构建起知识链演化的分析框架:R-S-N-C(惯例-搜寻-新惯例-环境选择);通过对知识创新相关理论的回顾,揭示了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创新和变异的演化过程,并以福田汽车战略联盟和TD-SCDMA产业联盟的跨案例分析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得出了企业个体知识链管理对中间组织知识链管理有着显着的影响的研究结论,并由此得出了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整合模型。第6章,组织间信任对知识链演化作用的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进一步分析了企业个体知识链管理、环境动态性、组织间信任等知识链演化要素与中间组织知识链管理的关系。得出以下研究结果:组织间信任对企业个体知识链管理与中间组织知识链管理的中介效应成立;环境动态性对企业个体知识链管理与组织间信任的部分调节效应成立。第7章,结论与展望。归纳和总结了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研究展望并指出了研究尚存在的不足之处,依据本文所提出的研究结论为我国企业组织进行知识链管理实践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应用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两点:1.从组织间信任的研究视角对知识链演化载体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提出了一个知识链演化研究的新视角——组织间信任视角。“组织间信任”作为组织间关系中最为紧密的关系维度,是从组织的心理层面来深入研究知识链在不同层次和维度的信任关系下的演化过程与系统动力机制问题,是站在“组织内透视”的角度来探析知识链演化过程“黑箱”,对现有知识链演化文献中忽视组织间关系和合作机理的研究不足是一个较为有力的补充,并对当代动态环境下的企业间知识资源合作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对知识链演化问题从“理论模糊地带”到“实践清晰地带”的有益尝试。2.从知识链、合作效果和组织间信任的协同演化关系中进一步揭示出知识链演化的系统规律。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不仅是对知识链演化阶段具有“生命周期性”特征的一般性规律的揭示,更是进一步揭示出知识链成员组织间信任是随着知识链生命周期而逐步建立并具有层次演进性的,多层次的组织间信任又成为知识链渐进性演化的“系统动力机制”的内驱动因,即在本质上,组织间信任、知识链、合作效果具有动态的协同演化关系。对知识链演化规律的进一步揭示,是对知识链演化本质问题的“归核化”,是对知识链演化研究从单一化到系统化的有益尝试,一定程度上丰富并拓展了现有知识链研究的理论框架。

胡青丹[4](2010)在《战略联盟内的组织间学习研究——以TD—SCDMA产业联盟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组织间关系由单纯的竞争转向竞争中的合作。战略联盟作为组织间合作的重要形式,为组织间相互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企业通过参与联盟合作,开展有效的组织间学习,可以吸收大量的知识、经验和技巧,进行消化和创新,可以有效改善企业自身的流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以TD—SCDMA产业联盟为例,对联盟建立的动因和潜在优势、联盟内的组织间学习等内容做了经验上的分析和检验,最后还提出了完善企业间战略联盟的一些对策建议。

张丹[5](2007)在《TD-SCDMA产业联盟的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企业联盟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悄然兴起,借助企业联盟这一新型组织形式,通过其成员之间的业务调整或合并,可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从而获取单个企业所无法获得的、持续的竞争优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联盟已经成为企业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的一种重要策略。然而在形成企业联盟之后,如何采取战略有效地优化资源、争夺消费者,则是关系到联盟乃至于其成员企业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本文从企业战略联盟的相关定义、分类及相关理论出发,分析了企业联盟的特点与企业联盟间竞争的实质,探讨了企业联盟竞争战略与企业竞争战略的区别。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联盟竞争战略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企业联盟作为一种特殊的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仍然要考虑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争夺消费者。第二,企业联盟可能具备较大的通过标准或政策的制定等来影响外部环境的能力,为取得更好的竞争地位,企业联盟需要更多考虑如何获取与优化外部资源的问题。第三,企业联盟在组织结构上往往并非一种标准的科层结构,为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企业联盟需要找到更好的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在企业联盟竞争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TD-SCDMA产业联盟为例,对TD-SCDMA产业联盟的竞争战略及实施给出了建议。首先,本文分析了TD-SCDMA产业联盟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并运用SWOT分析工具对TD-SCDMA产业联盟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随后,对TD-SCMDA网络进行定位分析,最后结合企业联盟竞争战略分析框架,提出了TD-SCDMA产业联盟的消费者争夺战略为:总成本领先发展基础业务、差异化竞争发展增值业务。围绕这一核心战略,TD-SCMDA产业联盟的获取外部资源战略为提升TD-SCDMA产业联盟的发展到主导全球通信标准主导权的高度,争取国内和国际政策支持,并从知识产权和组织管理等角度来实现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战略。

武映峰[6](2003)在《翻·阅2003——中国信息化学习之另类词典[SE·2003版]》文中研究表明

钟慧[7](2003)在《中国3G标准开拓国际空间》文中指出TD-SCDMA技术论坛由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大唐、华为、摩托罗拉、北电网络和西门子公司发起,于2000年12月成立。自成立以来,TD-SCDMA技术论坛作为中立的交流合作平台,经过两年多的成长和发展,配合TD-SCDMA技术做了许多推动工作。 TD-SCDMA技术论坛在推动TD-SC

宋福晓[8](2001)在《TD-SCDMA技术应用前景》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概述了TD-SCDMA的发展历程及TD-SCDMA的特点,指出了TD-SCDMA的商用化前景,剖析了TD-SCDMA在同WCDMA和cdma2000的竞争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TD-SCDMA对我国移动通信业发展的影响。

张旭军[9](2000)在《国际标准 中国有份》文中认为谈到国际标准,中国人的反映是:欧美、日本人来定,我们去遵守。难道我们只有遵守的份吗?通信、IT的快速发展充满了大量机会,中国人就不能搞出个国际标准吗?TD-SCOMA的诞生给了一个响亮的回答:

支少婷[10](2020)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复杂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下移动生态产业中,企业为了适应技术的快速创新、消费者和企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及产业加速融合的趋势,需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生态系统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制定发展策略。本文不同于学界中已有的对于产业中产业链、价值链的理论的分析研究,而是借用生态学中成熟的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的复杂性进行分析,帮助企业准确理解所处的网络环境,确定自身身份并识别企业所处的位置,以期助力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能够有序稳定地发展。本文在研究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网络复杂性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复杂性的分析思路,进而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进行了复杂性的分析:宏观层面梳理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并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探究了产业生态系统中的角色组成及成员分类;微观层面则是在社会网络分析法的量化分析下,探究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为实现研究目标,本文运用了生态建模、数学公式等方法构建不同时期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模型、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中企业间关系的可视化模型等。

二、TD-SCDMA技术论坛在京正式成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D-SCDMA技术论坛在京正式成立(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1.2.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2 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的界定
        1.2.3 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界定
    1.3 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2 研究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标准经济学
        2.1.2 资源基础理论
        2.1.3 网络嵌入性理论
        2.1.4 社会资本理论
    2.2 社会网络分析法
        2.2.1 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发展历程
        2.2.2 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特点
    2.3 社会资本理论在技术创新管理中的研究
        2.3.1 协作研发网络与企业社会资本
        2.3.2 协作研发网络中社会资本的测度
        2.3.3 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综述
    2.4 技术标准化相关研究
        2.4.1 技术标准化及其过程综述
        2.4.2 社会资本对技术标准的影响综述
        2.4.3 技术标准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2.5 技术多元化相关文献综述
        2.5.1 技术多元化概念与内涵
        2.5.2 技术多元化的影响因素综述
        2.5.3 技术多元化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综述
第3章 协作研发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的形成与积累
    3.1 协作研发网络与社会资本的关联分析
        3.1.1 协作研发网络中社会系统与技术系统的匹配
        3.1.2 协作研发关系网络与社会资本的联系
        3.1.3 协作研发关系网络与社会资本的区别
    3.2 协作研发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形成机理
        3.2.1 协作研发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形成的动因
        3.2.2 基于重复博弈的协作研发网络合作关系形成的条件
    3.3 汽车产业协作研发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形成与积累分析
        3.3.1 基于协作研发的社会关系网络构建
        3.3.2 汽车产业协作研发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累积趋势分析
    3.4 协作研发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投资与仿真
        3.4.1 协作研发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的特征
        3.4.2 协作研发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的投资机理
        3.4.3 协作研发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投资模型构建
        3.4.4 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形成与提升路径研究
    4.1 企业技术标准的形成与制定
        4.1.1 技术标准及其形成机制
        4.1.2 事实标准与正式标准的转化路径
        4.1.3 正式标准制定程序
    4.2 技术标准化能力形成的动力机制
        4.2.1 环境不确定性的推动作用
        4.2.2 技术标准带来的超额经济收益的拉动作用
    4.3 技术标准化能力的构成与影响因素分析
        4.3.1 技术标准化能力的核心构成
        4.3.2 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技术标准化能力形成的基础
        4.4.1 技术标准化能力形成的基础
        4.4.2 技术标准化能力形成的三螺旋结构
        4.4.3 基于闪联标准的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形成
    4.5 基于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的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提升路径
        4.5.1 技术标准化能力的来源
        4.5.2 不同网络情境下的技术标准化能力提升路径
        4.5.3 技术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作用
        4.5.4 大唐电信的嵌入性社会资本与技术标准化能力提升路径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直接影响机理
    5.1 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的维度分析
        5.1.1 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一级指标划分
        5.1.2 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二级指标选择困境
        5.1.3 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二级指标选择
    5.2 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作用的一般模式
        5.2.1 知识整合与集成创新
        5.2.2 协同创新
        5.2.3 基于网络权力的治理
        5.2.4 节约交易成本
    5.3 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不同维度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
        5.3.1 结构嵌入性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
        5.3.2 关系嵌入性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间接影响机理
    6.1 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对技术多元化的影响机理
        6.1.1 结构嵌入性社会资本对技术多元化的影响
        6.1.2 关系嵌入性社会资本对技术多元化的影响
    6.2 技术多元化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机理
        6.2.1 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
        6.2.2 强相关多元化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主导者)能力的机理
        6.2.3 弱相关多元化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跟随者)能力的机理
    6.3 技术多元化对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中介作用
        6.3.1 技术多元化对结构嵌入性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中介作用
        6.3.2 技术多元化对关系嵌入性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中介作用
    6.4 不同技术创新水平下技术多元化的中介效应研究
        6.4.1 低技术创新水平下技术多元化的中介效应
        6.4.2 高技术创新水平下技术多元化的中介效应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7.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7.1.1 变量选择与测度
        7.1.2 样本选取与数据搜集
    7.2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7.2.1 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直接影响实证研究
        7.2.2 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间接影响实证研究
        7.2.3 技术创新水平的调节效应实证分析
    7.3 实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3.1 实证研究结论
        7.3.2 管理启示与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相关课题

(2)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之研究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和背景:新媒体技术标准研究的重要性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1.3.1 技术标准的传播学研究
        1.3.2 技术标准的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1.3.3 技术标准的自然科学研究
        1.3.4 技术标准的科学哲学研究
    1.4 研究视角与创新点
        1.4.1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分析的优势
        1.4.2 创新点分析
    1.5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
2 文献探讨和理论框架
    2.1 文献探讨
        2.1.1 新媒体与新媒体技术
        2.1.2 新媒体技术标准及其形成扩散
        2.1.3 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的特殊性
    2.2 理论框架
        2.2.1 行动者网络理论概述
        2.2.2 本文关键概念界定
        2.2.3 新媒体技术标准发展的理论框架的推演
        2.2.4 论框架说明
    2.3 本文理论框架以及在行动者网络理论基础上的改进
3 研究设计和方法
    3.1 研究问题以及范围界定
    3.2 研究方法
        3.2.1 本研究涉及的研究方法及其使用
        3.2.2 访谈的问题的得出
    3.3 案例选择
        3.3.1 自主产权的新媒体技术标准介绍
        3.3.2 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案例选择原因
        3.3.3 案例分类和介绍
    3.4 访谈对象
    3.5 信度效度评估
4 形成期的研究发现
    4.1 形成期的行动者网络构成
        4.1.1 形成期的行动者
        4.1.2 形成期焦点行动者的判断:规管系统和创新系统
        4.1.3 形成期行动者网络的形成
    4.2 形成期行动:行动者网络关系稳定性分析
        4.2.1 焦点行动者创新系统行为及其反馈:创新导向
        4.2.2 焦点行动者规管系统行为及其反馈
    4.3 形成期的行动者网络角度总结
5 扩散期的研究发现
    5.1 扩散期行动者网络构成
        5.1.1 扩散期的行动者变化:市场影响力提升,用户为王
        5.1.2 扩散期焦点行动者的判断:市场系统成为主力
        5.1.3 扩散期行动者网络的形成
    5.2 扩散期行动:行动者网络关系稳定性分析
        5.2.1 焦点行动者行为及其反馈:盲目扩张
        5.2.2 焦点行动者行为及其反馈:只注重短期利益的联盟策略
    5.3 扩散期的行动者网络角度总结
6 总结和建议
    6.1 研究发现总结
        6.1.1 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影响力分类
        6.1.2 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的策略总结
        6.1.3 总结发现的回归理论考量
    6.2 研究建议
        6.2.1 形成期的建议
        6.2.2 扩散期的建议
    6.3 不足和展望
        6.3.1 局限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3.2 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3)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结构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本文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关键概念辨析与界定
        2.1.1 知识链与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概念与内涵
        2.1.2 知识链与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关系
    2.2 主要文献综述
        2.2.1 知识链理论相关研究回顾
        2.2.2 组织间关系与组织间信任相关研究回顾
        2.2.3 中间组织相关研究回顾
        2.2.4 系统演化理论研究回顾
    2.3 知识链演化研究评述及立论依据
        2.3.1 知识链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展研究对象
        2.3.2 组织间知识链研究需要系统化研究框架
        2.3.3 组织间知识链研究需要组织间关系的研究视角
        2.3.4 组织间知识链研究需要定量和案例的研究方法
3 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动力系统
    3.1 知识链演化系统基本内容
        3.1.1 知识链演化系统内涵界定
        3.1.2 知识链演化系统形态分析
        3.1.3 知识链演化系统阻力分析
    3.2 知识链演化系统的基本特征
        3.2.1 知识链演化系统的非线性特征
        3.2.2 知识链演化系统的自组织与耗散结构特征
        3.2.3 知识链演化系统的动力性特征
    3.3 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动力系统结构
        3.3.1 企业个体知识链包含业务层面基本元素及多层次组分
        3.3.2 中间组织知识链包含企业个体层面基本元素及多层次组分
    3.4 组织间信任对知识链演化动力系统作用机理
        3.4.1 计算型信任影响知识链合作成员的合作预备阶段
        3.4.2 制度型信任影响知识链合作成员的合作确定阶段
        3.4.3 市场型信任影响知识链合作成员的合作固定阶段
        3.4.4 联结型信任影响知识链合作成员的合作延续或终止阶段
4 知识链演化中的组织间信任影响因素
    4.1 知识链演化中的组织间信任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4.1.1 知识链演化中组织间信任的提出
        4.1.2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4.2 知识链演化中的组织间信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2.1 调研方法和样本统计结构
        4.2.2 研究变量测量
        4.2.3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4.2.4 探索性因子分析
        4.2.5 主成分因子提取
        4.2.6 验证性因子分析
    4.3 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4.3.1 数据分析
        4.3.2 模型修正与研究结果
    4.4 知识链演化中组织间信任的培育途径
        4.4.1 在知识链酝酿期加强对计算型信任的培育
        4.4.2 在知识链组建期加强对制度型信任的培育
        4.4.3 在知识链运行期加强对市场型信任的培育
        4.4.4 在知识链更新期(或解体期)加强对联结型信任的培育
5 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系统动力机制与演化过程
    5.1 组织转型的动力与阻力研究回顾
        5.1.1 组织转型内在动力相关研究
        5.1.2 组织转型外在阻力相关研究
    5.2 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分析框架:R-S-N-C
        5.2.1 惯例(Rule):企业个体知识链
        5.2.2 搜寻(Search):组织间信任
        5.2.3 新惯例(New Rule):中间组织知识链
        5.2.4 环境选择(Choose):动态环境
    5.3 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系统动力机制构建
        5.3.1 演化系统内在动力因素
        5.3.2 演化系统动力机制:以组织间信任为内驱动因
    5.4 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过程:创新过程与变异过程
        5.4.1 知识创新过程相关研究回顾
        5.4.2 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过程分析
    5.5 基于福田汽车战略联盟和TD-SCDMA产业联盟的跨案例分析
        5.5.1 目标案例选择标准
        5.5.2 目标案例选择步骤
        5.5.3 研究信度与效度
        5.5.4 目标案例具体分析
        5.5.5 目标案例模型构建
    5.6 本章研究小结
6 组织间信任对知识链演化作用的实证分析
    6.1 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理论模型与理论假设
        6.1.1 理论模型
        6.1.2 理论假设
    6.2 研究设计
        6.2.1 调研设计
        6.2.2 变量测量
        6.2.3 研究样本
        6.2.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6.2.5 数据分析方法
    6.3 研究结果
        6.3.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6.3.2 回归分析结果
    6.4 本章研究讨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企业知识链管理实践建议
    7.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4)战略联盟内的组织间学习研究——以TD—SCDMA产业联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战略联盟背景下的组织间学习
    (一) 组织学习过程描述
    (二) 战略联盟内的组织间学习效应分析
二、战略联盟建立的背景——案例介绍
三、联盟建立的动因和潜在优势
    (一) 获取3G新技术资源
    (二) 降低3G研发的成本和风险
    (三) 获得3G国际标准的先发优势
    (四) 实现3G技术研发的自主创新
四、TD—SCDMA产业联盟内的组织间学习
    (一) 组织学习方式
        1. 以产业链为基础
        2. 产业联盟内的知识共享
        3. 创建TD—SCDMA联盟技术论坛
        4. 集体测试
        5. 标杆学习
    (二) 组织间学习障碍和促进措施
        1. 培养联盟内部的学习氛围
        2. 实施战略性学习
        3. 标杆学习和联盟内企业的有效激励
        4. 知识联盟模式
五、结束语

(5)TD-SCDMA产业联盟的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综述
    2.1 企业战略联盟定义及分类
    2.2 竞争战略理论
    2.3 企业联盟竞争战略分析
第三章 TD-SCDMA 产业联盟外部环境分析
    3.1 移动通信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3.2 中国3G 行业现状分析
    3.3 TD-SCDMA 产业联盟的竞争对手分析
第四章 TD-SCDMA 产业联盟内部环境分析
    4.1 TD-SCDMA 产业联盟现状
    4.2 TD-SCDMA 技术水平及特点
    4.3 TD-SCDMA 产业联盟的管理水平及特点
第五章 TD-SCDMA 产业联盟竞争战略分析
    5.1 SWOT 分析
    5.2 TD-SCDMA 产业联盟定位分析
    5.3 TD-SCDMA 产业联盟竞争战略
第六章 TD-SCDMA 产业联盟竞争战略实施
    6.1 消费者争夺战略实施
    6.2 外部资源优化配置战略实施
    6.3 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战略实施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复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思路和论文框架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社会网络分析
        2.1.2 移动通信产业
        2.1.3 产业生态系统
        2.1.4 网络复杂性
    2.2 文献回顾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历程
    3.1 第一阶段: 产业发展初期(1987-1993)
    3.2 第二阶段: 2G-2.5G时代(1994-2008)
    3.3 第三阶段: 3G时代(2009-2013)
    3.4 第四阶段:4G时代(2014-2019)
    3.5 第五阶段: 5G时代
    3.6 小结
第四章 宏观分析——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结构
    4.1 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4.1.1 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非生物因子——环境分析
        4.1.2 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角色组成
    4.2 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特征分析
第五章 微观分析——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复杂性分析
    5.1 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相关概念
        5.1.1 ELM理论
        5.1.2 社会网络分析法
    5.2 数据处理
    5.3 社会网络分析法中常用评价指标
    5.4 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复杂性分析
        5.4.1 中心性分析
        5.4.2 平均路径长度
    5.5 网络可视化复杂性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复杂性分析结论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的研究机会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TD-SCDMA技术论坛在京正式成立(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嵌入性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研究[D]. 邹思明. 湖南大学, 2015(02)
  • [2]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之研究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D]. 刘倩. 武汉大学, 2015(01)
  • [3]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研究[D]. 王雅娟.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 [4]战略联盟内的组织间学习研究——以TD—SCDMA产业联盟为例[J]. 胡青丹. 现代交际, 2010(04)
  • [5]TD-SCDMA产业联盟的竞争战略研究[D]. 张丹.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4)
  • [6]翻·阅2003——中国信息化学习之另类词典[SE·2003版][J]. 武映峰. 软件工程师, 2003(12)
  • [7]中国3G标准开拓国际空间[N]. 钟慧. 中国电子报, 2003
  • [8]TD-SCDMA技术应用前景[J]. 宋福晓. 移动通信, 2001(09)
  • [9]国际标准 中国有份[J]. 张旭军.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0(40)
  • [10]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复杂性分析[D]. 支少婷.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TD-SCDMA技术论坛在北京正式成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