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虫夏草的真伪与栽培(论文文献综述)
李皓翔[1](2021)在《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针对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传统分析方法分析时间长、有机毒性试剂使用量大等缺点,本文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拟建立绿色环保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的分析方法。1.建立冬虫夏草绿色环保的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鉴别冬虫夏草正品及其常见伪品。2.建立绿色快速的冬虫夏草4种主要核苷类成分(尿苷、肌苷、鸟苷、腺苷)含量分析方法,可用于快速评价冬虫夏草的质量。方法:1.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指纹图谱分析样品采用离子液体超声提取。高效液相色谱采用Shimadzu Inert Sustain AQ-C18(150 mm×4.6 mm,2.7μm)反相色谱柱,以10 mmol/L乙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0 nm。25批冬虫夏草及其常见伪品的离子液体-水超声提取液进行HPLC指纹图谱分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和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相似度计算、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2.绿色快速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含量分析样品采用乙醇-水涡旋提取。高效液相色谱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AQ(50mm×4.6 mm,2.7μm)色谱柱,以0.1%甲酸-乙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m 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60 nm。采用建立的分析方法对12批冬虫夏草样品进行含量分析。结果:1.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指纹图谱分析建立了离子液体提取冬虫夏草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确定了9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14批冬虫夏草正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而其他冬虫夏草伪品的相似度在0.11~0.78之间;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4批冬虫夏草正品聚集的区域及类别有别于冬虫夏草常见伪品,能很好的区分11批冬虫夏草伪品。2.绿色快速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含量分析建立了绿色快速的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含量分析方法,冬虫夏草中4种主要的核苷类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8.63%~97.55%,RSD为2.00%~5.72%(n=6),所测的冬虫夏草中尿苷、肌苷、鸟苷、腺苷的含量为0.025%~0.072%、0.004%~0.062%、0.006%~0.025%、0.016%~0.058%,总含量在0.090%~0.182%之间,4种核苷类成分平均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尿苷(0.043%)、腺苷(0.040%)、肌苷(0.031%)、鸟苷(0.012%)。结论:(1)通过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分析实验,建立的方法绿色环保,稳定可靠,可用于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为冬虫夏草真伪鉴别技术的提升提供了依据。(2)通过绿色快速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含量分析实验,建立的方法绿色、快速、简便、准确,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灵敏度、重复性和线性,可用于测定冬虫夏草中4种主要核苷类成分,为冬虫夏草产业化生产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韩日畴,吴华,陶海平,丘雪红,刘桂清,饶中臣,曹莉[2](2019)在《中国冬虫夏草研发70年》文中指出冬虫夏草是具有食药用价值的传统名贵生物资源,其研发历史贯穿从实验室到产业的全过程。低海拔人工培植成功开创了传统资源现代化的壮举,对科学和产业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从冬虫夏草菌、蝙蝠蛾寄主昆虫、冬虫夏草活性成分和药理药效作用、安全性等方面综述我国冬虫夏草70年研发进展、现存问题和未来展望。
贠凯祎[3](2019)在《中成药儿童清肺丸和止嗽化痰丸物种组成鉴定研究》文中认为物种组成鉴定研究是中成药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中成药质量评价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技术等,对于形态相似的近缘物种和含有相同化学成分的物种难以区分,制剂中未知有毒有害或者濒危珍稀物种成分无法检测,因此,有必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中成药复杂的物种组成信息。马兜铃酸类物质(AAs)由于具有不可逆转的肾脏毒性被列为Ⅰ级致癌物,主要来自马兜铃属、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目前,一些含AAs植物仍作为传统药物使用,对公众健康的获益—风险评估值得关注。本论文首先选取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两种含马兜铃科植物的清肺化痰中成药——儿童清肺丸和止嗽化痰丸为研究对象,结合分子生物学及化学方法,以期建立一种准确、有效的中成药物种组成鉴定研究方法;然后,采取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法,验证重要组分是否存在,并以冬虫夏草及易混品,泽泻及近缘物种东方泽泻为例开展方法测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建立二代测序技术、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中成药儿童清肺丸的物种组成鉴定研究。二代测序结果显示,除法半夏、橘红、石膏和锻靑礞石外,市售两个批号中成药儿童清肺丸ET01和ET02均检测到其余16种处方药材。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细辛药材、中成药儿童清肺丸ET01和ET02均有典型S型扩增曲线。液质联用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中成药儿童清肺丸ET01和ET02两个批号均可检测到AAI,低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细辛项下AAI的限量规定10 μg/g,儿童清肺丸项下无AAI限量规定。为了消费者安全,建议《中国药典》将AAI含量作为评价儿童清肺丸的主要指标性成分之一。本研究证明二代测序技术、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适用于中成药儿童清肺丸的物种组成鉴定研究。2.应用二代测序技术、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成药止嗽化痰丸的物种组成进行鉴定研究。二代测序结果显示,市售两个批号中成药止嗽化痰丸ZS01和ZS02获得692和868条ITS2序列,Clean reads数分别为287177和280041;止嗽化痰丸ZS01和ZS02均检测到7种处方药材,其余处方药材未检出。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马兜铃药材、中成药止嗽化痰丸ZS01和ZS02均有典型S型扩增曲线。液质联用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中成药止嗽化痰丸ZS01和ZS02两个批号均可检测到AAI,而2015年版《中国药典》未对止嗽化痰丸中AAI进行限量。为了安全考虑,建议《中国药典》对马兜铃药材及止嗽化痰丸中的AAI进行严格限量。本研究表明二代测序技术、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相结合,可鉴定中成药止嗽化痰丸的部分物种组成。3.基于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进行冬虫夏草及其混伪品鉴定研究。从100份冬虫夏草及其混伪品中提取总DNA,通过Primer Premier 6.0软件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分别在两种实时荧光PCR仪(Genesig q16和Bio-Rad CFX96)上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鉴定研究。灵敏度研究显示,在Bio-Rad CFX96系统中,该方法对冬虫夏草DNA模版的检测下限为0.016 ng/μL,灵敏度高于Genesig q16系统1000倍。特异性鉴定研究显示,在两种系统上该方法对冬虫夏草均有良好的特异性,能与混伪品下垂虫草、古尼虫草、蛹虫草、蝉花、凉山虫草、新疆虫草明显区分。本研究表明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方法可准确鉴定同属变异较大的不同物种,为药材市场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对名贵中药材的鉴别具有较好应用前景。4.基于DNA条形码方法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法对植物药材泽泻进行鉴定研究。鉴定结果显示,ITS2序列能够成功区分泽泻和东方泽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泽泻和东方泽泻各自单独聚为一支,呈现出明显的单系性,由此可见,构建NJ树法可成功鉴别泽泻和东方泽泻。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所用的两对引物及探针组合对东方泽泻不具有特异性。本研究表明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鉴定同属单个变异位点的不同物种具有局限性。
王晓玥[4](2019)在《当归、肉苁蓉“分子身份证”建立及太白贝母异甾体类生物碱合成相关基因挖掘》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具有治疗与预防作用的“药食两用”药材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中药材的真伪与药用成分含量是保证药材品质与疗效的基础。一方面,近年来中药产品中原料药材掺假造假问题频发,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影响了中药在全球的声誉。DNA条形码已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中药材及饮片的鉴定,然而其不适合经过各种深加工,导致DNA严重降解的中药产品的鉴定。为解决DNA降解的材料的鉴定,本文提出了“分子身份证”的概念,即利用一段长为20-50bp特异性短片段,对混合物中某特定物种进行鉴定;本研究基于大样本量ITS2序列分析,开发了正品当归及肉苁蓉药材混淆品(锁阳、沙苁蓉、列当及草苁蓉)的分子身份证,并为当归、肉苁蓉产品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了依据。(1)当归是常见妇科用药,本文收集了 265份当归及其近缘种、混淆品样品。对ITS2序列进行分析,找到了当归特有的SNP位点,开发了一段长为37-bp的“分子身份证”片段(5’-AATCCGCGTCATCTTAGTGA GCTCAAGGAC CCTTAGG-3’),应用网上当归属72个物种的573条序列,对此“分子身份证”进行验证,证实为当归特有序列,未知物种与当归分子身份证序列100%一致,则判断为当归,若存在一个碱基以上的变异,则判断不是当归,并设计引物扩增获取此分子身份证区域。对当归粉、提取物和中成药的鉴定结果表明:网上购买的14份当归粉中,有7份被独活替代。对28批含当归中成药中,仅19个批次可判断含有当归,其他批次中还检出了独活、羌活等非标签成分。(2)肉苁蓉是常见滋补佳品,来源于肉苁蓉及管花肉苁蓉两种基原植物。本文对251份肉苁蓉和混淆品样品进行了 DNA提取,同NCBI中325条相关ITS2序列共同分析。以四种常见混淆品(锁阳、沙苁蓉、列当及草苁蓉)的SNP位点为基础,分别开发了 4个长度范围在30~37bp的肉苁蓉混淆品的“分子身份证”,并设计了 6对物种特异性引物扩增获取分子身份证区域,对66种肉苁蓉提取物和中成药的鉴定结果表明:“分子身份证”可成功鉴定混合物中的目标物种,约36.4%的产品中检测到非标签成分,其中肉苁蓉中掺杂锁阳是市场最常见现象。除此之外,如何提高药材品质与疗效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提高药用成分即药材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成为其中的研究方向之一。“药食两用”药材川贝母资源匮乏,被列入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名单。近年雾霾天气频发,更加剧了对其资源的需求。其活性成分贝母辛、贝母甲素等属于异甾体类生物碱,目前关于其生物合成途径尚不明确。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是适合低海拔栽种的川贝母基原物种,且甾体生物碱种类含量与川贝母一致。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对太白贝母基因组、转录组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1)本研究对太白贝母进行了首次转录组测序。利用2×125 Pair End Illumina测序获得的94,396,694(~11.4 Gb)高质量reads,共组装成190,350个转录本。利用多个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识别出一系列与甾体类生物碱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以及其他次生代谢产物途径,包括甾醇和萜类生物合成途径,以及重要的下游氧化还原酶(如CYP450s)。(2)使用qRT-PCR对甾体类生物碱合成相关酶基因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些候选基因参与了组织特异性表达。通过对表达结果的分析,相对于叶片而言,鳞茎更有可能是甾体类生物碱上游生物合成途径的主要部位,同时推测包括CYP450s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在内的下游反应可能也发生在鳞茎中。(3)本文成功构建了甾体生物碱合成途径上的5个关键酶——HMGS,HMGR,DXS,ispH,CAS以及待选的氧化还原酶包括CYP450超家族酶(CYP90B1、CYP90D2),DWF5,DWF1,FK的基因及酿酒酵母或大肠杆菌的表达载体,并诱导了表达载体的蛋白表达,同时探讨了不同诱导条件对蛋白表达的影响。综上,本研究从两个角度对“药食两用”药材进行了研究,一方面开发了当归正品及肉苁蓉四种混淆品分子身份证,并建立了分子身份证鉴定中成药的方法,进一步拓宽了 DNA条形码的研究范畴;另一方面建立的完整的转录组数据将作为一个资源,用于识别潜在的候选基因操作靶向生物活性代谢物,也有助于开发功能相关的分子标记,加快对太白贝母的分子育种和保护工作。本文已构建成功了多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后续将对其催化活性进行分析并确定其功能,为进一步研究甾体生物碱的生物合成奠定基础。
郑峰[5](2017)在《真品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文中指出本文对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尤其是对冬虫夏草的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的作用做出了文献方面的论证。指出冬虫夏草在我们日常保健过程中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认为冬虫夏草作为名贵中药材,在当今市场中真假混杂,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妍[6](2016)在《云茯苓化学指纹图谱研究》文中认为中药质量评价是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药用资源质量安全可控有利于药材品质从源头上得到保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质量评价技术已成为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药用资源特有属性依赖于所含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及生物活性物质种类的多样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品质具有差异。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基于对物质群整体作用的认识,能较充分反映复杂混合体系特征性成分种类及含量的整体状况,在药用资源产地鉴别、质量评价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本论文以云南道地药材茯苓(Wolfiporia extensa (Peck) Ginns)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茯苓化学指纹图谱,辅以化学计量学方法解析不同产地、部位、野生及栽培茯苓样品图谱化学信息,探讨样品间的差异与联系,系统评价茯苓质量,为茯苓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茯苓资源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采用氯仿提取来源于云南楚雄、红河以及普洱地区的野生茯苓样品,构建茯苓低极性成分紫外特征指纹图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地对茯苓中低极性成分的累积具有一定影响,依据低极性成分紫外光谱信息能够对产地进行准确鉴别。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构建不同产地野生茯苓指纹图谱,获取整体化学成分信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样品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产地对茯苓化学成分具有一定影响,不同产地的样品具有明显差异,所有样品能够按照产地来源进行区分;采样地点的海拔可能与野生茯苓化学成分的累积相关,野生茯苓化学成分因海拔不同而具有差异。采用紫外指纹图谱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自云南5个地区野生茯苓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测定指纹图谱的同时,对茯苓酸进行量化分析,拟合指纹图谱数据和茯苓酸含量数据,辅以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从整体角度探讨不同部位野生茯苓质量与产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部位样品之间化学组成和茯苓酸含量具有差异,茯苓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和含量的差异大于采自不同产地相同部位样品的差异;产地来源对茯苓皮中化学成分的影响大于对白茯苓的影响:同一产地的样品,其质量亦存在差异。如要获得质量相对稳定一致的茯苓原药材,采样地点应当相对统一。基于仪器联用技术对茯苓品质进行分析,包含较丰富的样品信息,可作为一种系统评价茯苓资源的方法。结合红外光谱与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优势特征,对云南不同产地栽培茯苓进行质量评价,同时辅以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拟合数据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栽培茯苓皮中化学成分可能与其生长环境的土壤有关,产地土壤颜色相同的样品,质量差异较小;在选择茯苓栽培产地时,可以考虑土壤性质对其的影响。此外,产地土壤颜色不同的白茯苓也会聚为一类,以此推测,土壤性质对茯苓皮和白茯苓成分的影响不一致。对不同药用部位分析发现,对于栽培茯苓而言,白茯苓的质量比茯苓皮有更好的一致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野生、栽培茯苓进行质量评价,通过两种仪器的优势特征,辅以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初步研究野生与栽培茯苓品质的差异与联系,结果表明,野生与栽培茯苓样品质量差异较大,无论是茯苓皮还是白茯苓,均能较好区分;不同部位野生茯苓的差异较明显,栽培样品差异相对较小,推测可能由样品生长环境以及人为因素造成。
丘雪红,曹莉,韩日畴[7](2016)在《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现存问题与研究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非常重要的食用与药用价值。本文从天然冬虫夏草的地理分布与形态特征,冬虫夏草菌的分离、分类、遗传与进化、大量培养,寄主昆虫蝠蛾的分类、分布、生物学与人工饲养,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与药效作用等方面综述了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冬虫夏草研究现存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李妍,张霁,金航,王元忠[8](2016)在《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在食(药)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化学指纹图谱依据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的综合信息,从整体层面上对物质群进行研究,克服单一成分或几个化合物对样品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局限性,是目前食(药)用真菌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在物种和产地鉴别、质量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在食(药)用真菌研究方面的国内外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食(药)用真菌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李珊,廖建萍,欧阳荣,刘红宇,张裕民[9](2015)在《我院中药质量验收中几种常见中药品质辨识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总结了西洋参、冬虫夏草、天麻、山药、绞股蓝、金银花等6种常用中药的品质辨识方法,将其用于中药实际验收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张喜库,刘桐辉[10](2015)在《冬虫夏草特异性PCR鉴定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建立一种准确、简便的方法鉴别冬虫夏草真伪。方法采用改良CTAB法从冬虫夏草样品中提取总DNA,根据r DNA中ITS1区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对虫草样品进行特异性扩增。结果冬虫夏草标准品和部分市售虫草样品能扩增出255bp大小的目的片段,其余虫草样品未能扩增出相应条带。结论改良CTAB法提取DNA所需时间短对DNA分子破坏性小。特异PCR鉴别冬虫夏草真伪的方法准确快捷,对珍贵药材的甄别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冬虫夏草的真伪与栽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虫夏草的真伪与栽培(论文提纲范文)
(1)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及评定意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冬虫夏草的本草考证 |
1.1 冬虫夏草的名称来源 |
1.2 冬虫夏草的种类考证 |
1.3 冬虫夏草的野生分布及生态繁育研究 |
1.4 冬虫夏草的功效考证 |
2 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的研究概况 |
2.1 冬虫夏草的核苷类成分种类 |
2.2 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
2.3 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的提取方法 |
2.4 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的分析检测方法 |
3.结语 |
第二章 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指纹图谱分析 |
1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与试剂 |
1.1 实验材料 |
1.2 仪器设备 |
1.3 主要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色谱条件 |
2.4 提取方法优化 |
2.5 方法学考察 |
2.6 冬虫夏草指纹图谱建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提取条件优化 |
3.2 方法学考察 |
3.3 样品指纹图谱分析 |
4 小结和讨论 |
4.1 色谱条件的优化 |
4.2 本分析技术的优势 |
第三章 绿色快速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含量分析 |
1 实验材料、试剂与设备 |
1.1 实验材料 |
1.2 仪器设备 |
1.3 主要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色谱条件 |
2.4 提取条件优化 |
2.5 方法学考察 |
2.6 12批冬虫夏草样品的核苷类成分含量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提取条件优化 |
3.2 方法学考察 |
3.3 冬虫夏草样品繁育品与野生品的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 |
4 小结和讨论 |
4.1 色谱条件考察 |
4.2 实验结果的分析 |
4.3 本实验分析方法的优势 |
结语 |
结论 |
特色与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参编书籍 |
获得奖励及荣誉 |
致谢 |
附件 |
(2)中国冬虫夏草研发7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冬虫夏草分布 |
1.1 分布特点 |
1.2 关键影响因子 |
2 冬虫夏草真伪鉴定 |
3 冬虫夏草菌 |
3.1 培养和产业化 |
3.2 群体遗传 |
3.3 分子操作 |
4 冬虫夏草菌寄主昆虫 |
4.1 蝙蝠蛾昆虫分类 |
4.2 生物学和人工培育 |
4.3 肠道微生物 |
4.4 分子操作 |
5 冬虫夏草 |
5.1 菌群多样性 |
5.2 人工培育 |
5.3 生物化学与分子操作 |
6 冬虫夏草成分 |
7 冬虫夏草药效作用 |
7.1 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疲劳 |
7.2 抑菌和抗病毒 |
7.3 抗炎和抗肿瘤 |
7.4 免疫调节 |
7.5 动物模型和临床应用 |
8 安全性 |
9 问题与展望 |
9.1 冬虫夏草菌的遗传操作 |
9.2 蝙蝠蛾昆虫的生殖调控 |
9.3 冬虫夏草菌与蝙蝠蛾昆虫的交互作用 |
9.4 冬虫夏草人工培育的智能化 |
9.5 冬虫夏草活性成分 |
9.6 冬虫夏草与环境的作用 |
9.7 保护与利用的协调 |
(3)中成药儿童清肺丸和止嗽化痰丸物种组成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AAs抗肿瘤活性 |
2 AAs及含AAs药材的肝脏毒性 |
3 AAs的肾毒性及致癌机制 |
4 控制Ⅰ级致癌物AAs的方案 |
5 结语及展望 |
6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目的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物种组成鉴定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药材及饮片基原物种的鉴定 |
3.2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DNA质量检测 |
3.3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PCR产物文库构建 |
3.4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二代测序数据分析 |
3.5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的特异性 |
3.6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AAI含量测定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中成药止嗽化痰丸物种组成鉴定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药材及饮片基原物种的鉴定 |
3.2 中成药止嗽化痰丸DNA质量检测 |
3.3 中成药止嗽化痰丸PCR产物文库构建 |
3.4 中成药止嗽化痰丸二代测序数据分析 |
3.5 中成药止嗽化痰丸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的特异性 |
3.6 中成药止嗽化痰丸AAI含量测定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基于便携式和CFX96实时荧光PCR仪的冬虫夏草及其混伪品鉴定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样品DNA质量 |
3.2 实时荧光PCR鉴定的灵敏度 |
3.3 实时荧光PCR特异性鉴定研究 |
3.4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法快速鉴别冬虫夏草标准流程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基于DNA条形码和实时荧光PCR法的泽泻药材鉴定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样品DNA浓度及纯度 |
3.2 样品PCR扩增、鉴定情况 |
3.3 东方泽泻和泽泻的种内种间变异分析 |
3.4 东方泽泻和泽泻的聚类分析 |
3.5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鉴定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1 主要结论 |
2 展望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当归、肉苁蓉“分子身份证”建立及太白贝母异甾体类生物碱合成相关基因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药食两用”药材应用现状 |
2. 中药材及其产品真伪研究现状 |
2.1 中药材及其产品混伪掺伪现状 |
2.2 造成中药材真伪掺杂的原因 |
2.3 DNA条形码优缺点及“分子身份证”方法开发 |
3. 中药材质量影响因素 |
4. 转录组学及RNA-Seq技术概述及其应用 |
4.1 转录组学概述 |
4.2 RNA-Seq技术及其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
4.3 RNA-Seq在药材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中的应用 |
5. 展望 |
6. 本研究目的与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当归“分子身份证”的开发及其在中成药鉴定中的应用 |
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所用试剂及其配制方法 |
2. 实验方法 |
2.1 当归“分子身份证”标准数据库构建 |
2.2 当归“分子身份证”验证及市售药材鉴定 |
2.3 目的片段克隆鉴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当归“分子身份证”的开发及特异性验证 |
3.2 当归“分子身份证”扩增效率验证及其在市售当归中成药中的鉴定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肉苁蓉混淆品“分子身份证”的开发及其在中成药鉴定中的应用 |
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所用试剂及其配制方法 |
2 实验方法 |
2.1 四种肉苁蓉混淆品“分子身份证”标准数据库构建 |
2.2 物种特异性引物设计及DNA降解产品鉴定 |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引物灵敏度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肉苁蓉“分子身份证”及特异性引物的开发 |
3.2 “分子身份证”序列及引物特异性验证 |
3.3 通过“分子身份证”与物种特异性引物检测中成药掺伪情况 |
4. 讨论 |
4.1 含有肉苁蓉市售药品监管新方法的开发 |
4.2 “分子身份证”法可高效鉴定肉苁蓉产品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基于RNA-Seq转录组数据解析太白贝母生物碱合成途径相关基因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样品RNA提取及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 |
2.2 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2.3 HPLC-ELSD方法检测太白贝母样品生物碱含量 |
3. 结果与分析 |
3.1 RNA样品提取及测序文库构建 |
3.2 RNA测序及de novo组装 |
3.3 转录组数据功能注释与分类 |
3.4 不同年份太白贝母鳞茎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及次生代谢途径基因分析 |
3.5 甾体生物碱合成途径基因表达模式及荧光定量PCR分析 |
3.6 太白贝母甾体生物碱合成途径可能涉及的氧化还原酶分析 |
3.7 甾体类生物碱含量与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甾体生物碱合成相关酶基因克隆与表达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候选基因克隆 |
2.2 候选基因蛋白结构预测 |
2.3 重组质粒构建 |
2.4 重组质粒表达及检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候选基因克隆及结构分析 |
3.2 甾体生物碱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同源性分析 |
3.3 克隆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及表达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真品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 冬虫夏草的基本情况 |
2 全国最大的冬虫夏草交易中心-青海省西宁市 |
3 真品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 |
4 结语 |
(6)云茯苓化学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野生茯苓低极性成分紫外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3.1 样品供试液的制备及紫外光谱测定 |
1.3.2 提取条件的优化 |
1.3.3方法学实验 |
1.3.4 数据处理 |
1.4 结果与讨论 |
1.4.1 最佳提取条件 |
1.4.2 方法学考察 |
1.4.3 茯苓低极性成分紫外特征指纹图谱 |
1.4.4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
1.4.5 聚类分析 |
1.5 结论 |
第二章 不同产地野生茯苓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2 仪器与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红外光谱的采集 |
2.3.2 光谱预处理及数据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茯苓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指纹图谱 |
2.4.2 红外光谱预处理方法的优化以及判别分析 |
2.4.3 主成分分析 |
2.4.4 聚类分析 |
2.5 结论 |
第三章 紫外指纹图谱结合特征性成分量化分析在茯苓质量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
3.1 实验材料 |
3.2 仪器与试剂 |
3.3 实验方法 |
3.3.1 样品前处理 |
3.3.2 紫外光谱测定及预处理 |
3.3.3 色谱条件 |
3.3.4 方法学实验 |
3.3.5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紫外光谱和液相色谱方法学考察 |
3.4.2 不同产地茯苓紫外指纹图谱 |
3.4.3 茯苓酸量化分析 |
3.4.4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
3.4.5 聚类分析 |
3.5 结论 |
第四章 基于红外光谱-液相色谱联用技术的云南栽培茯苓评价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2 仪器与试剂 |
4.3 实验方法 |
4.3.1 样品前处理 |
4.3.2 红外光谱测定 |
4.3.3 色谱条件 |
4.3.4 数据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不同产地栽培茯苓红外指纹图谱 |
4.4.2 特征性成分茯苓酸定量分析 |
4.4.3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
4.4.4 聚类分析 |
4.5 结论 |
第五章 野生与栽培茯苓品质差异性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2 仪器与试剂 |
5.3 实验方法 |
5.3.1 样品前处理 |
5.3.2 红外光谱采集 |
5.3.3 色谱条件 |
5.3.4 数据分析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野生与栽培茯苓平均红外指纹图谱 |
5.4.2 特征性成分定量分析 |
5.4.3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
5.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文献综述 |
1 光谱指纹图谱 |
1.1 红外光谱指纹图谱 |
1.2 拉曼光谱指纹图谱 |
1.3 紫外光谱指纹图谱 |
1.4 核磁共振指纹图谱 |
2 色谱指纹图谱 |
2.1 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
2.2 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
2.3 气相色谱指纹图谱 |
2.4 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 |
3 多元化学指纹图谱 |
4 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
4.1 监督模式识别方法 |
4.2 无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7)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现存问题与研究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冬虫夏草的地理分布 |
1. 1 分布特点 |
1. 2 影响地理分布的关键因素 |
2 冬虫夏草形态特征 |
2. 1 冬虫夏草的形态特征 |
2. 2 不同虫草的差异 |
2. 3 冬虫夏草的鉴别 |
3 冬虫夏草真菌 |
3. 1 冬虫夏草真菌的分离 |
3. 2 冬虫夏草菌的形态 |
3. 3 冬虫夏草真菌的分类 |
3. 4 冬虫夏草真菌的遗传和进化 |
3. 5 冬虫夏草菌丝的大量培养 |
4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 蝠蛾 |
4. 1 蝙蝠蛾的分类 |
4. 2 蝙蝠蛾分布规律 |
4. 3 蝙蝠蛾的生物学 |
4. 4 蝙蝠蛾的人工饲养 |
5 冬虫夏草子实体的人工培育 |
6 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和药效作用 |
6. 1 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 |
6. 2 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
6. 3 抗氧化作用 |
6. 4 抗肿瘤作用 |
6. 5 免疫调节作用 |
6. 6 抗衰老作用 |
7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
7. 1 拉丁学名的命名与使用 |
7. 2 研究材料的可靠性 |
7. 3 冬虫夏草菌与寄主昆虫之间的关系 |
7. 4 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 |
(8)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在食(药)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光谱指纹图谱 |
1.1红外光谱指纹图谱 |
1.2拉曼光谱指纹图谱 |
1.3紫外光谱指纹图谱 |
1.4核磁共振指纹图谱 |
2色谱指纹图谱 |
2.1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
2.2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
2.3气相色谱指纹图谱 |
2.4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 |
3多元化学指纹图谱 |
4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
4.1监督模式识别方法 |
4.2无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 |
5结语 |
(9)我院中药质量验收中几种常见中药品质辨识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西洋参 |
2冬虫夏草 |
3天麻 |
4山药 |
5绞股蓝 |
6金银花 |
(10)冬虫夏草特异性PCR鉴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主要化学试剂 |
1.3 仪器 |
2 方法 |
2.1 样品前处理[14] |
2.2 模板DNA的提取[15-17] |
2.3 DNA的纯度、浓度检测[18] |
2.4 特异性引物设计及PCR扩增反应 |
2.5 PCR产物检测[19] |
3 结果与分析 |
3.1 DNA纯度及浓度检测结果 |
3.2 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 |
4 讨论 |
四、冬虫夏草的真伪与栽培(论文参考文献)
- [1]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 李皓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中国冬虫夏草研发70年[J]. 韩日畴,吴华,陶海平,丘雪红,刘桂清,饶中臣,曹莉. 应用昆虫学报, 2019(05)
- [3]中成药儿童清肺丸和止嗽化痰丸物种组成鉴定研究[D]. 贠凯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
- [4]当归、肉苁蓉“分子身份证”建立及太白贝母异甾体类生物碱合成相关基因挖掘[D]. 王晓玥.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5]真品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J]. 郑峰.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56)
- [6]云茯苓化学指纹图谱研究[D]. 李妍. 云南中医学院, 2016(02)
- [7]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现存问题与研究展望[J]. 丘雪红,曹莉,韩日畴. 环境昆虫学报, 2016(01)
- [8]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在食(药)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J]. 李妍,张霁,金航,王元忠. 食品科学, 2016(01)
- [9]我院中药质量验收中几种常见中药品质辨识经验总结[J]. 李珊,廖建萍,欧阳荣,刘红宇,张裕民. 中医药导报, 2015(14)
- [10]冬虫夏草特异性PCR鉴定方法研究[J]. 张喜库,刘桐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