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提交路票方式的设计

无线提交路票方式的设计

一、无线递交路票方式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余平[1](2019)在《美国广告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美国是目前世界广告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也是自近代以来对广告产业进行有效规制的典范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对广告的早期规制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其邮政署对邮件广告进行的直接和间接监管;之后在19世纪80年代的海报广告时代,美国国内也开始陆续出现广告行业自律组织。现代美国广告规制体系是以1911年“广告诚信运动”的兴起为开端,并以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成立为标志所全面建构起来的。时至今日,美国广告规制体系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经过漫长的制度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淀后,美国广告规制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已经赢得政府和产业利益相关者的接受和认同,亦成为世界广告产业监管和规制的典型与样板之一。规制主要分为他律和自律,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美国广告规制是在以国会、白宫、法院(分别代表立法、行政和司法)为主导的他律规制体系下,辅以广告产业参与者的自我约束而逐渐形成的规制模式。在这个体系中,国会和政府负责立法和行政(政府也有部分立法权),法院负责司法并同时形成案例法,成为规制体系的主体;而广告产业参与者参照法律法规形成自身的行业标准和自律纲领。在广告产业的规制机体中,他律就像是“生命机体”中的“中枢神经”,而自律则像是机体中的“神经末梢”。在政府规制失灵的领域,自我规制往往具备更强的适应力和有效性。美国广告规制是在宪政制度下运行的,权利法案是美国宪政制度的民主基石,宪法《第一修正案》就成为了广告表达最根本的法律依据,也成为了政府广告规制违宪审查的主要法理争议。从权利性质角度来看,广告作为商业言论,理应受到言论自由的保护;但由于其具有“逐利”性质,被认为无法提升社会福祉而被长期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宪政理念的发展、商业文明价值的提升,加上消费者知情权的日益被重视,使得广告言论逐渐有限制地纳入到了言论自由保护的范畴之内。这就使得广告权利具有“竞合性”的特征,并对现有权利分类理论体系构成了挑战,也使得政府广告规制必须放弃原先的单一标准而参照多标准体系。这就给广告规制的判例援引和司法解释提供了很大的弹性空间。媒介的发展是完善广告规制体系的又一重要参照。印刷广告技术比较简单,影响也很有限,广告规制只需对内容底线和事后救济进行限制,仅以宪法和普通法律即可基本建构。广播、影视为主的电子媒介则极大地拓宽了传播的空间,基于纸媒的规制体系已无法适应广电广告的现实需求,电子传媒法规开始颁布,广告规制也进入分类管理的时代。政府出于公共利益的规制理念,开始加大对广电广告的规制。而20世纪末新媒体的兴起,使得原先泾渭分明的传统分类监管机制不得不又重新解构。加之西方放松管制的思想思潮的影响,媒介融合势在必行。在媒介汇流的新媒体时代,广告规制进入了全新的调适期,传统广告规制体系依然适用,并积极纳入新媒体广告。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等独立监管机构将管理范围扩大至新媒体广告,在无法适用的领域通过新的成文法另行规制。广告形式的多样化、媒体的再升级、理念的多维度使得新媒体时代的广告规制体系更富张力和弹性。本论文共分为九个部分,由绪论、总结和七章主体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梳理广告规制的历史源起与流变;第二章重点阐述广告规制的理论动因和现实依据;第三章试图解构广告规制主体和框架;第四章全面分析广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第五章主要解析重点监管广告领域的规制;第六章力求阐述广告自律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第七章尝试探究新媒体广告带来的规制挑战与调适。本论文试图从广告他律和自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广告他律为重点,兼顾广告自律。同时,希望能够从广告规制的体系、要素、内容、渠道等角度展开分析,结合纵向的历史分析方法,展现美国广告规制的理念、框架、内容、方式等,最终归纳出美国广告规制体系的规律和特征。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美国广告规制嬗变的内在动因主要在于规制理念的转变。在法律规制上体现的是法理的转变,从最初的尊重财产权到后期的注重个人权利;在商业关系理念中体现的是从纯粹地“保护竞争者”到既“保护消费者”又“保护竞争者”;在规制上体现出来的是从注重“经济性规制”到更注重“社会性规制”;在公平导向上从强调“过程公平”到“结果公平”。另一方面,社会动因体现出的则是规制主体和反规制力量的反复博弈,这当中包含了两个规制维度:商业言论自由、市场竞争博弈;并且涵盖了众多价值导向:如言论自由、公平、促进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公共利益、健康权、隐私权等,这些都为规制的冲突和调适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由于美国广告规制体系过于庞杂和细密,本研究难免挂一漏万,文中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论文将在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中深入和细化。

陶健[2](2017)在《DTN中基于拥塞程度的概率路由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移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网络不断涌现出来,如星际网络、陆地移动Ad hoc网络、军事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它们不同于传统的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无端到端的路径存在,且间歇性连接、网络拓扑多变、长的可变延迟、非对称数据速率等。为了实现这类特殊的网络通信,在2003年SIGCOMM国际会议上,一种新的网络体系结构被KevinFall等DTN研究者提出,称为容滞网络(DTN:Delay Tolerant Network),这种网络体系结构是在传统的网络层与应用层之间加了一层聚束层(Bundle层),通过此层中的"存储-携带-转发"方式来完成报文的转发以实现最终递交。DTN中的路由算法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单拷贝路由算法,另外一类为多拷贝路由算法。多拷贝路由算法主要是通过增加报文的副本数目来实现的,即允许同一报文被多次复制转发给中继节点,通过多条路径最终递交到信宿节点。在递交率方面多拷贝路由比单拷贝路由要高且路由算法研究的重点也在多拷贝路由算法上,因此在受限的网络环境下,有效的多拷贝路由算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首先,概率路由算法是一种基于历史信息和可传递概率的路由算法,选择与信宿节点相遇概率高的节点作为中继节点,但未考虑历史相遇时每次的连接时间,如果历史相遇概率高但每次连接时间较短,也有可能导致报文无法顺利递交过去。因此本文提出了新的递交预期值,即考虑了相遇的概率,又增加了每次相遇时的连接时间。其次,当中继节点到信宿节点的相遇概率大于当前节点到信宿节点的相遇概率时,报文递交给中继节点,但此时并未考虑中继节点的拥塞程度,当中继节点拥塞时,即使中继节点到信宿节点的相遇概率大,中继节点接收报文也有可能导致更大的拥塞发生或者直接将接收的报文丢弃。因此本文提出了节点拥塞程度的概念,增加了转发时对中继节点拥塞程度的判断。综合了新的递交预期值和中继节点拥塞程度判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节点拥塞程度的概率路由算法,改善了报文的递交率和平均延迟等网络性能。2.本文在基于节点拥塞程度的概率路由算法基础上,增加了相应的拥塞检测机制和拥塞控制机制;当转发报文给中继节点时,优先依次转发丢弃策略因子D值较大的报文,当中继节点拥塞时,优先依次丢弃转发策略因子D值较小的报文,直到为新报文腾出足够的缓存空间。与未加入拥塞控制的基于节点拥塞程度的概率路由算法相比,提高了报文的递交率和降低了网络的开销率。3.本文使用The ONE仿真软件对所提出的一种改进的基于节点拥塞程度的概率路由算法及拥塞控制策略分别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与其它的路由算法进行比较分析。

易良弼[3](2016)在《电信公司无线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某省电信出于行业竞争的压力和庞大的业务要求开始考虑使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网络故障管理。构建一套电信网络设备故障管理系统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以信息化的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电信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通信网的告警管理现状,讨论了告警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阐述了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本人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电信运营商网络故障系统的整体需求进行分析,阐述网络故障管理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分析等;(2)结合所对每个模块的基本功能进行界定,在层次设计中,阐述了基于MVC架构的软件开发模式在模型、视图以及控制器相对独立的模块中分别实现不同操作的方法。系统分为三层:持久层、业务逻辑层、展现层。(3)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详细设计,以类图和流程图相结合的模式给出了每一项功能的设计过程。主要内容是结合系统需求分析,对所有的模块功能进行设计。(4)对系统的实现进行阐述,阐述了主要界面与实现流程,以及部分核心代码,设计测试过程的输入,考察系统的输出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系统投入运行之后,运营商日常网络故障管理事务均平移到网络平台上,各类数据实现了高度共享,节约了人力物力,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增强了电信运营商网络故障管理水平,减少了人力成本支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刘士局[4](2016)在《棋盘站安全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文中提出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是维护运输生产秩序正常、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货物完好的表现。保证铁路运输安全,这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首要任务。铁路车站作为铁路运输最基层的生产部门,承担着铁路客货运输、解编列车等重要的生产任务。铁路车站能否安全生产,关系到铁路能否安全生产,关系到能否按时完成运输任务。编组站一般设置于大量车流集散,港口、矿附近或若干铁路线路衔接的地点。其主要作业为解体和编组各种货物列车。所以,编组站在路网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编组站一旦作业组织不力,往往比其他车站的后果更为严重。棋盘站是吉林铁路枢纽的核心,在整个吉林地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棋盘站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车站中心线位于吉舒线自龙潭山站起13km+93m(九江线自新九站站起8km+260m),属沈阳铁路局吉林车务段管辖的二等站,站场布局为单向混合式二级三场。车站按技术性质为区域性编组站,按业务性质为仅办理整车到达的货运站,客运方面按无人售票乘降所作业。在吉林铁路枢纽中主要担负邻接区段直达、区段、摘挂及小运转货物列车编解及部分客车到发,负责段管线取送车任务。通过对棋盘站进行研究,着重讨论了安全管理的方法,分析了棋盘站在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最后提出了实现安全管理的途径。第一章介绍选题的背景及本文选题的意义。第二章对安全管理进行了理论研究,介绍了事故树的概念、特点以及符号表示。第三章利用事故树了对棋盘站目前存在的事故隐患问题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并得出预防的关键环节,即在所有因素中,最关键还是人的因素。第四章分析了棋盘站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习惯性违章的现象比较突出,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较大,基础资料的管理问题有待加强;设备、备品管理问题;非正常的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问题严峻。第五章给出了对提高棋盘站安全管理途径给出了一些建议,那就是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与管理,坚决杜绝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发生;加强对基础资料与设备、备品的管理;提高职工处理非正常行车的能力;预防车辆发生溜逸事故;卡控主要行车岗位安全关键点,包括车站调度员、调车长、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和信号员。

林维[5](2015)在《普速铁路调度集中区段行车组织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调度集中一经诞生,使铁路行车岗位大幅减员提效成为可能,并能明显提高铁路行车的安全性及其效率,因此也成为铁路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们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我国已在诸多普速线路上推广应用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并根据调度集中系统的功能对普速铁路在行车岗位设置及行车组织方面的变革进行了探索,实现了少量车站行车岗位的减员,同时对普速铁路调度集中区段既有的行车组织模式进行了改变。本文以南昌铁路局为例,对调度集中系统在普速铁路的应用进行了调研,从调度集中系统作用的发挥、接发列车、调车作业、系统安全保障功能的应用等方面分析了调度集中系统在普速铁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全面研究了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各项功能的应用,提出了普速铁路调度集中区段配套设备支持方案、行车岗位优化方案、接发列车作业优化方案、合理利用安全保障功能的建议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普速铁路调度集中的作用的建议。

晁阳[6](2015)在《车务系统在铁路既有线施工维修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与应对措施》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铁路客货运的需求也不断加大,这就要求铁路不断扩大运输能力,加快建设发展步伐。既有线上的施工维修作业除了要安全正点,还要求对运输影响降到最低。车务系统在铁路既有线运输和施工维修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研究车务系统在铁路既有线施工维修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与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车务系统在铁路既有线施工维修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我国铁路具体情况和现代风险控制理论,提出了应对措施。其主要内容是:①介绍研究背景和我国铁路既有线施工维修安全管理现状,明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②研究铁路既有线施工维修的风险控制、对车务系统的影响、作业特点和基本模式;③分析车务系统在施工维修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④提出车务系统在铁路既有线施工维修安全管理应对;⑤结合典型案例对不同类型事故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工作和结论对铁路车务系统如何妥善处理好既有线施工维修期间的运输管理,理顺施工维修与运输管理的关系,提升施工维修期间铁路运输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王鹏辉[7](2014)在《中国近代边疆的转型时代 ——以九边处处蹄痕的吴禄贞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19世纪上半叶,西学东渐和西力东侵交汇而来,中国进入数千年尺度的历史变局,西北陆地边疆和东南海疆首当其冲。龚自珍和魏源从今文经学视野出发,共通发明西北一东南边疆轴向历史空间互动结构的边疆建设方略。康有为和梁启超从今文经学会通中西的君主立宪维新变法,以"五族合一"和"中华民族的大民族主义"进行中国现代国家的国家建设,吸收了 "龚魏"的边疆建设方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黄兴和章太炎的"排满革命"登上历史舞台,发动武装革命来推翻清王朝,创建共和国的中国,具体方略则为东南沿海的边疆革命方略,忽视了非汉族群聚居的西北陆地边疆。吴禄贞正在此时,从长江中游的武汉穿越东南海疆,东渡日本留学陆军士官学校,并与孙中山、唐才常、梁启超交游,投身自立军起义。吴禄贞毕业回国后又与黄兴交游,在武汉和长沙进行革命聚义。革命党人吴禄贞北上入职清廷中央练兵处,结束了他的东南革命。东三省爆发的日俄战争刺激清王朝进入预备立宪的新政阶段,边疆危机为前奏的国家和民族危机引发了清末中国改革与革命的双重变奏。1906年上半年,吴禄贞跟随理藩院尚书肃亲王善耆考察内蒙东四盟,亲历亲见了已经变为蒙汉杂居的传统塞北边疆,对内蒙东四盟进行了现代性的社会调查《东四蒙古实记》,并制定了一套经营蒙古的战略改革方略《经营蒙古条议》。吴禄贞以西方民族国家的观念来思考清王朝的边疆危机,依据近代国家主权、领土、人民的要素制定蒙古地区的改革方略。1906年下半年,吴禄贞得到练兵处的派遣穿越中原前往西北新疆的伊犁调查军政,而日本陆军少佐日野强和俄国陆军上校马达汉分别接受各自国家参谋部的派遣,与吴禄贞同时出现在中国西北边疆。吴禄贞的《沿途日记》与日野强的《伊犁纪行》及马达汉的《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互相参证,反映了民族国家国际体系和清王朝视野交互下的西北边疆历史面貌。1907年,东三省继新疆建省、台湾建省后从军府制变革为行省建制。吴禄贞以军事参议的官职跟随首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来到奉天任职,随后奉派前往吉林省延吉厅调查吉林与韩国界务。朝鲜与清王朝的宗藩关系在日本控制朝鲜主权后逐渐解体,两国的边界图们江经过重新确认而遗留江源边界的争议。日本随即寻找各种伪证制造"间岛问题",图谋侵占中国延吉厅领土。吴禄贞针对日本制造的"间岛问题",运用测绘等各种近代地理科学技术和近代社会调查手段勘查了延吉的历史、政权建设、地理、韩民越垦和入籍中国的历程以及吉韩界务的交涉历史,把日本提出的伪证一一推翻,证成延吉为中国领土,为清王朝提供了维护国家主权的依据。1907至1909年,吴禄贞先后任职吉林边务帮办和吉林边务督办,驻扎延吉厅,与日本在延吉非法建立的"统监府间岛派出所"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抵制日本对延吉中国主权的侵犯,同时展开各项内政建设,以民生为本确立越垦韩民的中国国民的法律地位,并参与清王朝中央外务部与日本的谈判,终于使日本在《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承认图们江国界,延吉厅为中国领土。吴禄贞在延吉的边疆建设以近代主权国家的原理依靠国民推进了边疆中国的近代国家建设。纵观革命党人吴禄贞的一生,身处清末改革与革命争锋的时代,在日本接受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洗礼,既有参加东南革命又有参加西北边疆建设的历史际遇。吴禄贞从最初的"排满革命"到经历内蒙东四盟、西北陕甘、东北延吉的边疆调查和国家建设,其国家疆域空间的观念比较孙中山、黄兴、章太炎更接近历史和现实,接上了龚自珍、魏源、康有为和梁启超的脉络。吴禄贞以革命党人和清王朝的官员双重身份,通过边疆建设追求中国现代国家的国家建设。吴禄贞深度介入了中国近代边疆的转型时代,体现了民族主义潮流中中国由王朝国家向主权国家转型历史进程中的历史连续性。

王鹏辉[8](2014)在《中国近代边疆的转型时代 ——以九边处处蹄痕的吴禄贞为中心》文中指出19世纪上半叶,西学东渐和西力东侵交汇而来,中国进入数千年尺度的历史变局,西北陆地边疆和东南海疆首当其冲。龚自珍和魏源从今文经学视野出发,共通发明西北一东南边疆轴向历史空间互动结构的边疆建设方略。康有为和梁启超从今文经学会通中西的君主立宪维新变法,以"五族合一"和"中华民族的大民族主义"进行中国现代国家的国家建设,吸收了 "龚魏"的边疆建设方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黄兴和章太炎的"排满革命"登上历史舞台,发动武装革命来推翻清王朝,创建共和国的中国,具体方略则为东南沿海的边疆革命方略,忽视了非汉族群聚居的西北陆地边疆。吴禄贞正在此时,从长江中游的武汉穿越东南海疆,东渡日本留学陆军士官学校,并与孙中山、唐才常、梁启超交游,投身自立军起义。吴禄贞毕业回国后又与黄兴交游,在武汉和长沙进行革命聚义。革命党人吴禄贞北上入职清廷中央练兵处,结束了他的东南革命。东三省爆发的日俄战争刺激清王朝进入预备立宪的新政阶段,边疆危机为前奏的国家和民族危机引发了清末中国改革与革命的双重变奏。1906年上半年,吴禄贞跟随理藩院尚书肃亲王善耆考察内蒙东四盟,亲历亲见了已经变为蒙汉杂居的传统塞北边疆,对内蒙东四盟进行了现代性的社会调查《东四蒙古实记》,并制定了一套经营蒙古的战略改革方略《经营蒙古条议》。吴禄贞以西方民族国家的观念来思考清王朝的边疆危机,依据近代国家主权、领土、人民的要素制定蒙古地区的改革方略。1906年下半年,吴禄贞得到练兵处的派遣穿越中原前往西北新疆的伊犁调查军政,而日本陆军少佐日野强和俄国陆军上校马达汉分别接受各自国家参谋部的派遣,与吴禄贞同时出现在中国西北边疆。吴禄贞的《沿途日记》与日野强的《伊犁纪行》及马达汉的《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互相参证,反映了民族国家国际体系和清王朝视野交互下的西北边疆历史面貌。1907年,东三省继新疆建省、台湾建省后从军府制变革为行省建制。吴禄贞以军事参议的官职跟随首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来到奉天任职,随后奉派前往吉林省延吉厅调查吉林与韩国界务。朝鲜与清王朝的宗藩关系在日本控制朝鲜主权后逐渐解体,两国的边界图们江经过重新确认而遗留江源边界的争议。日本随即寻找各种伪证制造"间岛问题",图谋侵占中国延吉厅领土。吴禄贞针对日本制造的"间岛问题",运用测绘等各种近代地理科学技术和近代社会调查手段勘查了延吉的历史、政权建设、地理、韩民越垦和入籍中国的历程以及吉韩界务的交涉历史,把日本提出的伪证一一推翻,证成延吉为中国领土,为清王朝提供了维护国家主权的依据。1907至1909年,吴禄贞先后任职吉林边务帮办和吉林边务督办,驻扎延吉厅,与日本在延吉非法建立的"统监府间岛派出所"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抵制日本对延吉中国主权的侵犯,同时展开各项内政建设,以民生为本确立越垦韩民的中国国民的法律地位,并参与清王朝中央外务部与日本的谈判,终于使日本在《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承认图们江国界,延吉厅为中国领土。吴禄贞在延吉的边疆建设以近代主权国家的原理依靠国民推进了边疆中国的近代国家建设。纵观革命党人吴禄贞的一生,身处清末改革与革命争锋的时代,在日本接受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洗礼,既有参加东南革命又有参加西北边疆建设的历史际遇。吴禄贞从最初的"排满革命"到经历内蒙东四盟、西北陕甘、东北延吉的边疆调查和国家建设,其国家疆域空间的观念比较孙中山、黄兴、章太炎更接近历史和现实,接上了龚自珍、魏源、康有为和梁启超的脉络。吴禄贞以革命党人和清王朝的官员双重身份,通过边疆建设追求中国现代国家的国家建设。吴禄贞深度介入了中国近代边疆的转型时代,体现了民族主义潮流中中国由王朝国家向主权国家转型历史进程中的历史连续性。

樊昆仑[9](2014)在《一种基于ARM与RFID技术的停车场控制器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机动车数量开始突飞猛进,导致停车问题也随之出现。而我国进入汽车时代的时间相对较短,在停车场管理上还存在诸多技术弊端。在对当前的国内停车场主流控制器进行调研,并对比各种停车场识别技术的优劣之后,本文在现有停车场主流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停车场控制器设计方案。使用射频识别技术之后,所有车辆的收费都是进过电脑确认和统计,杜绝了人工操作的失误和作弊,一卡一车,资料存档,保证停车场停放车辆的安全,车主的相关信息均在数据库中进行存档,并且卡丢失后可及时补办和处理,在配有图像对比设备的情况下,更加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本文选择了三星公司的S3C2440芯片作为主控CPU,该款ARM芯片具有高速度、低功耗、价格低等优点。整个系统的设计分为入口控制器和出口控制器两大核心控制器。主要控制模块为地感线圈、摄像头模块、RFID模块、计时模块、语音模块和无线电台。地感线圈负责检测车辆信号,摄像头负责进行车辆信息的采集和核对,语音模块负责对车主进行操作提示,计时模块负责捕获车主入场时间,RFID模块负责进行卡数据的写入和读取。在入口控制器和出口控制器中,都还外接有无线数传电台,该电台功能是将车辆入场和出场时控制器所采集到的入场时间、车辆信息、卡信息等重要数据传送到数据库中,便于停车场数据的管理。在对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完成之后,还对整个系统进行了细致的制作和调试,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各个技术指标均正确、工作稳定,具有了停车场系统所应具有的主要功能,系统工作较为理想。

刘凤凤[10](2013)在《网络闭塞法行车调度辅助系统》文中研究表明地铁信号系统是整个地铁运行系统的核心。它能够在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基本前提下,满足运行性能、实效及稳定性的要求。目前大多数地铁系统基本上都配置了先进的列车自动控制设备和系统。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必须是一个安全、稳定、先进的,能够适应地铁复杂环境的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操作的方便性和灵活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地铁信号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也得到的大幅提高。电话闭塞法是当基本信号系统故障时,保持列车正常进行的一种手段,是地铁行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补充,但是该方法也存在着弊端,比如:电话闭塞法效率低,区间通过能力低,而且容易引起列车晚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在电话闭塞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效率更高的半自动化网络闭塞法行车调度辅助系统。本系统通过安装在轨道区间内的列车位置感应设备采集列车的位置信息,通过控制信号发车表示器来指挥列车的运行。接着本文对所提出的半自动化网络闭塞法行车调度辅助系统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半自动化网络闭塞法的设计原理、光电传感技术、异步TCP、双缓冲技术、.NET等作了相应的介绍。并详细介绍了网络闭塞法行车调度辅助系统的设计思路,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得出了实际可行的框架。论文实现了系统设计的各个功能模块,达到了半自动化的降级运行。最后,本文对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尾对研究课题的实际意义和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无线递交路票方式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线递交路票方式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广告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重要概念的厘清
        一、广告的概念与厘定
        二、规制的内涵与适用
        三、广告规制的界定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二、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探究与溯源:美国广告规制的源起与流变
    第一节 广告规制的“前制度化”时期(1776-1911)
        一、殖民地阶段美国的广告规制萌芽
        二、美国初期的广告规制初建
    第二节 广告规制体系全面建构时期(1911-1946)
        一、广告规制框架初现
        二、规制向保护消费者倾斜
        三、媒体规则(Media regulation)开始建立
    第三节 广告规制的持续繁荣时期(1946-1980)
        一、政府部门监管全面升级
        二、加速监管的1970年代
    第四节 去规制和调整时期(1980年后)
        一、全面放松管制的时代
        二、现代广告法规的大量涌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效率与公平:规制理论与美国广告规制的依据
    第一节 传统规制理论的运用
        一、公共利益规制理论
        二、利益集团规制理论
    第二节 现代规制理论的发展
        一、激励性规制理论
        二、规制框架下的竞争理论
    第三节 表达与约束的博弈
        一、商业言论权的全面限制
        二、商业言论表达自由的法理之争
        三、商业言论自由的全面保护
    第四节 效率与公平的衡平
        一、早期规制中的“效率优先”
        二、规制转型后的“公平导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导与制衡:美国广告规制的主体与框架
    第一节 美国广告的规制者
        一、规制主体身份的界定
        二、FTC的机构与职能
        三、FCC的职能与履行
        四、其他的广告规制部门
        五、规制者的主要法律依据
    第二节 广告规制模式的建构
        一、广告规制动因解析
        二、广告规制的理念诉求
        三、广告管制模式解析
    第三节 广告规制的运行路径
        一、广告规制运行的法律渊源
        二、主要规制部门的运行和手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碰撞与规范:美国政府对不正当竞争广告的监管
    第一节 法理向伦理的转变——对于虚假广告的规制
        一、广告欺骗行为的认定扩张
        二、从“理性”到“无知”的消费者标准——规制立场的转变
        三、网状表达(Net impression)原则
    第二节 规制与反规制之争——不公平广告的规制尺度
        一、“公共利益”标准取代传统“公平”标准
        二、矫正广告的“矫枉过正”?
        三、广告主和行业的“反规制”与“再反制”
    第三节 监管宽松与自律审慎的互补——比较广告的规制模式
        一、“肯定模式”下的规制标准
        二、比较广告“正当性”的法理之争
        三、媒体的行业规制平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责任与担当:美国广告重点监管领域的规制
    第一节 儿童广告的规制
        一、广播电视时期的儿童广告规制
        二、互联网时代的儿童广告规制
        三、儿童保护和言论自由的冲突与妥协
    第二节 烟草广告的规制
        一、烟草广告规制与商业言论自由
        二、公共健康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和利益表达
        三、烟草利益集团对广告规制的限制
    第三节 酒类广告的规制
        一、宪法框架下的分类规制与平衡
        二、酒类广告政府管控和行业自律
        三、对未成年人的重点保护
    第四节 药品广告的规制
        一、药品广告规制的流变
        二、多头管理与分工协作——FTC与 FDA的广告管辖权之争
        三、新型药品广告DTC的争议与规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省与协同:美国广告行业的自我规制
    第一节 广告行业自律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一、行业自律的理论依据
        二、行业自律的现实依据
    第二节 广告行业自律的发展历程
        一、工业革命中的自发觉醒时期
        二、舆论推动下的建章立制时期
        三、体系完备中的成熟理性时期
    第三节 广告行业自我规制结构与流程
        一、行业自律组织系统的结构
        二、行业自律系统的操作流程
        三、行业自律体系流程的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失范与调适:美国新媒体广告规制面临的时代挑战
    第一节 数字化带来的规制挑战
        一、网络空间是否需要规制的学术争辩
        二、新媒体广告的监管困境
        三、新媒体广告他律的规制梳理
    第二节 网络中立框架下的规制传承与融合
        一、“网络中立”原则的确立
        二、网络广告规制的传承与调适
        三、广告媒介规制融合
    第三节 垃圾电子邮件的规制
        一、择入模式和择出模式的选择
        二、反垃圾邮件规制的必要性与合法性
        三、反垃圾邮件规制的经验与不足
    第四节 在线行为广告和隐私权保护
        一、FTC的自我规制导向
        二、OBA行业的自我规制
        三、在线行为广告规制的框架及举措
        四、在线行为广告自律体制的特点
    本章小结
结语 美国广告规制:宪政体制下产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2)DTN中基于拥塞程度的概率路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DTN概述
        1.1.1 DTN研究背景
        1.1.2 DTN的基本特征
        1.1.3 DTN的体系结构
        1.1.4 DTN的应用
    1.2 论文的选题与意义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DTN路由算法和移动模型
    2.1 DTN中单拷贝路由算法
        2.1.1 首次接触路由
        2.1.2 直接递交路由
    2.2 DTN中多拷贝路由算法
        2.2.1 蔓延路由算法
        2.2.2 概率路由算法
        2.2.3 散发等待路由算法
    2.3 移动模型
        2.3.1 节点移动模型的设计规则
        2.3.2 移动模型的构成
        2.3.3 随机移动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种改进的基于节点拥塞程度的概率路由算法
    3.1 传统的概率路由算法
    3.2 改进的基于节点拥塞程度的概率路由算法
        3.2.1 节点的拥塞程度
        3.2.2 递交概率的改进
        3.2.3 路由过程
    3.3 仿真平台介绍
        3.3.1 仿真工具The ONE
        3.3.2 The ONE软件结构
        3.3.3 仿真参数设置
    3.4 路由性能评判标准
    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节点拥塞程度的概率路由的拥塞控制策略
    4.1 引言
    4.2 DTN拥塞控制策略
        4.2.1 基于发送方的拥塞控制策略
        4.2.2 基于接收方的拥塞控制
    4.3 基于节点拥塞程度的概率路由的拥塞控制策略
        4.3.1 拥塞检测机制
        4.3.2 拥塞控制机制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1 仿真工具
        4.4.2 仿真参数设置
        4.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电信公司无线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主要内容与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
    2.1 J2EE架构
    2.2 基于MVC的体系
    2.3 Struts架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整体需求
    3.2 设备状态管理功能需求
    3.3 告警预处理功能需求
    3.4 告警分析功能需求
    3.5 故障处理票管理模块需求
    3.6 统计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结构层次设计
        4.1.1 信息系统视图层的设计
        4.1.2 信息系统控制层与逻辑层的设计
        4.1.3 信息系统数据层的设计
    4.2 系统功能设计
    4.3 故障诊断设计
        4.3.1 告警信息的采集
        4.3.2 告警分析
    4.4 系统详细设计
    4.5 数据库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实现
    5.1 设备状态管理功能实现
    5.2 告警预处理功能的实现
    5.3 告警分析模块的实现
    5.4 故障处理票管理模块的实现
    5.5 统计分析管理功能实现
    5.6 系统测试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4)棋盘站安全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铁路车站安全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铁路车站安全研究的背景
        1.1.2 铁路车站安全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
2 关于安全管理的研究
    2.1 铁路安全系统的研究
    2.2 事故树基础知识
        2.2.1 事故树的概念
    2.3 符号
        2.3.1 事件符号
        2.3.2 逻辑门符号
3 事故树分析法在棋盘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 在接发列车作业中的应用
        3.1.1 接发列车引发的事故
        3.1.2 利用事故树分析
    3.2 在调车作业中的应用
        3.2.1 调车作业引发事故的种类
        3.2.2 利用事故树分析
4 棋盘站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1 棋盘站概况
        4.1.1 棋盘站的位置、性质、等级和任务
        4.1.2 棋盘站组织指挥系统
    4.2 棋盘站安全生产现状
    4.3 棋盘站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4.3.1 习惯性违章的现象比较突出
        4.3.2 基础资料的管理问题有待加强
        4.3.3 设备、备品管理问题
        4.3.4 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问题严峻
    4.4 棋盘站安全生产问题原因分析
        4.4.1 个别职工的安全意识薄弱
        4.4.2 对基础资料在安全生产中重要作用没有足够重视
        4.4.3 设备、备品管理问题
        4.4.4 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
5 实现棋盘站安全生产的对策
    5.1 加强对职工的教育与管理,坚决杜绝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发生
        5.1.1 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
        5.1.2 加强作业中的监督和考核
        5.1.3 充分发挥自控型班组的作用
    5.2 加强对设备、备品与基础资料的管理
    5.3 提高职工处理非正常接发列车的能力
        5.3.1 加强职工的日常学习、业务培训
        5.3.2 坚持非正常模拟演练
        5.3.3 常见的非正常情况处理程序
    5.4 预防车辆溜逸事故的发生
        5.4.1 防线一道不减少
        5.4.2 室内室外互控清
        5.4.3“两先两后”不颠倒
    5.5 卡控主要行车岗位安全关键点
        5.5.1 车站调度员(调车区长)
        5.5.2 调车长
        5.5.3 车站值班员
        5.5.4 助理值班员
        5.5.5 信号员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普速铁路调度集中区段行车组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序言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 调度集中系统
    2.1 调度集中系统简介
        2.1.1 传统调度集中系统
        2.1.2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
        2.1.3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体系结构
        2.1.4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控制模式
    2.2 普速铁路CTC条件下的行车组织
        2.2.1 CTC系统的主要应用功能
        2.2.2 岗位设置原则
        2.2.3 行车组织
3 南昌局普速铁路CTC系统应用的现状综合分析
    3.1 CTC系统应用现状
        3.1.1 CTC系统应用范围
        3.1.2 行车岗位设置
        3.1.3 行车人员岗位职责
        3.1.4 行车闭塞法
    3.2 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分析
4 普速铁路CTC系统应用行车组织优化研究
    4.1 CTC区段的其他设备条件
    4.2 车站控制模式及行车岗位设置
        4.2.1 车站控制模式及操作方式的确定
        4.2.2 行车岗位的确定
        4.2.3 CTC控制模式及操作方式的转换
    4.3 接发列车
        4.3.1 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4.3.2 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作业
    4.4 调车工作
    4.5 行车设备施工检修及CTC系统故障处理
        4.5.1 行车设备施工和检修
        4.5.2 CTC系统故障处理
    4.6 CTC系统安全保障功能的应用
        4.6.1 列车属性、设备状态设置
        4.6.2 车站操作方式下进路办理的方式
        4.6.3 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作业
    4.7 充分发挥普速铁路CTC的作用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详细摘要

(6)车务系统在铁路既有线施工维修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与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立题意义
    1.2 研究背景
    1.3 铁路既有线施工维修安全管理现状研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2章 铁路既有线施工维修的风险控制研究和过程分析
    2.1 风险控制的思路与方法
        2.1.1 风险控制的目的
        2.1.2 风险控制的分类
        2.1.3 风险控制技术措施
        2.1.4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
        2.1.5 风险控制措施评估矩阵
    2.2 铁路既有线施工维修作业内容对车务系统的影响
    2.3 铁路既有线施工维修作业特点
    2.4 铁路既有线施工维修基本模式
        2.4.1 施工作业基本模式
        2.4.2 维修作业基本模式
第3章 车务系统在施工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3.1 车务系统在施工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3.1.1 施工维修前的准备不足
        3.1.2 施工维修进行中存在的问题
        3.1.3 施工维修结束后存在的问题
    3.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相关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缺陷
        3.2.2 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不够全面
        3.2.3 防护设备较为落后
        3.2.4 施工维修现场管理人员的侥幸心理、工作态度、业务素质等方面
        3.2.5 作业维修人员的思想重视程度、业务素质等方面
第4章 车务系统在铁路既有线施工维修的安全管理应对研究
    4.1 及时修改、整合铁路既有线施工维修相关的规章和制度
    4.2 铁路既有线施工维修期间相关区域的行车作业调整
    4.3 增加采用相关现代化技术设备
    4.4 施工维修会议制度
    4.5 天窗时间的利用
    4.6 车务系统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
    4.7 施工维修组织协调和现场把关作业的流程
    4.8 车务系统对施工单位驻站联络人员的盯控
    4.9 施工维修督导制度
    4.10 问责制度和经济处罚制度
第5章 事故类型案例分析
    5.1 施工维修作业延时开通事故
    5.2 施工维修现场作业人身安全事故
    5.3 列车运行安全事故
    5.4 影响后续施工事故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表格
学位论文数据集
详细摘要

(7)中国近代边疆的转型时代 ——以九边处处蹄痕的吴禄贞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的背景说明和问题意识
    二、研究综述
    三、核心史料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中国近代边疆危机的时代回应
    第一节 重整陆海边疆—以龚自珍和魏源的舆地学为中心的考察
        一、龚自珍的"天地东南西北"舆地学
        二、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舆地学
        三、西北陆疆与东南海疆互动的边疆建设方略
    第二节 康有为的边疆建设方略研究
        一、国际视野下的东北边疆
        二、世界格局中的中国历史空间结构
        三、维新变法新政中的边疆因素
        四、边疆为重心的"五族合一"国家建设方略
        五、清末民初之际边疆民族分裂危机的回应
        六、未来大同世界中的中国边疆
    第三节 边疆、民族与梁启超"新中国"的建构
        一、东南诸省与西北腹地:中国疆域历史空间的结构
        二、西域与南海:古今中国与旧新域外交流的边疆枢纽
        三、边疆危机与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的建国方略
        四、东三省、蒙古与西藏、新疆:西北陆地边疆轴向的危局
        五、边疆残局与共和国:从帝国遗产到现代国家政略
第二章 吴禄贞的东南革命
    第一节 晚清革命党人的边疆与革命方略—以孙中山、黄兴、章太炎为中心
        一、孙中山的边疆革命方略
        二、黄兴的边疆革命实践
        三、章太炎的边疆舆地知识与排满革命
    第二节 吴禄贞东游日本与东南的革命聚义
        一、吴禄贞投入张之洞的湖北新军
        二、吴禄贞在日本东京的武备留学生生涯
        三、吴禄贞投身孙中山和康有为、梁启超共谋的自立军起义
        四、吴禄贞受训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五、吴禄贞在两湖的革命聚义
第三章 吴禄贞的内蒙古东四盟边疆调查
    第一节 吴禄贞入职中央练兵处
        一、吴禄贞在练兵处的职事活动
        二、吴禄贞随理藩院尚书善耆考察内蒙东四盟
    第二节 吴禄贞的内蒙东四盟调查
        一、清王朝治下的内蒙东四盟社会政治制度
        二、内蒙东四盟社会的生计与资源配置
        三、内蒙东四盟社会的风俗民情
        四、内蒙东四盟的社会危机
    第三节 吴禄贞的蒙古经营方略
        一、内蒙东四盟的边疆危机
        二、内蒙古政治和军事的改革方案
        三、内蒙古宗教与教育改革方案
        四、内蒙古经济与民生改革方案
        五、塞北边疆的近代国家建设
第四章 吴禄贞的西北边疆调查
    第一节 穿越古中原的边疆感怀
        一、吴禄贞有志于边疆
        二、吴禄贞在中原的边疆怀古与考察
    第二节 西北甘肃境内的沿途调查
        一、吴禄贞所见兰州以东的社会经济风貌
        二、吴禄贞在兰州遭遇的政治陷害
    第三节 俄日军官视野中的中国新疆
        一、马达汉、日野强呈现的新疆内外危机
        二、马达汉与日野强对新疆省府乌鲁木齐的调查
        三、马达汉考察所见西北边疆的多元族群
第五章 吴禄贞的东北边疆建设
    第一节 日本在东北边疆制造的"间岛问题"
        一、吴禄贞任职东北边疆
        二、吉林延吉厅与"间岛问题"
        三、日本对延吉厅的特殊调查
        四、日本侵占延吉厅政策的酝酿
    第二节 吴禄贞对延吉中国主权和领土的证成—以延吉边务调查为中心
        一、中国历史体系中的延吉历史空间
        二、清王朝对延吉厅的政权建设
        三、延吉厅的地理空间
        四、韩民在延吉厅的越垦历程和"垦民"的入籍中国
        五、中国和朝鲜关于吉韩界务交涉的历史分期
        六、吴禄贞对日本"间岛问题"的纠谬
        七、日本侵占中国延吉主权和领土的政策
    第三节 吴禄贞在延吉的边疆建设
        一、吴禄贞与吉林边务公署的设置
        二、吴禄贞面对日本越境延吉的筹谋
        三、吴禄贞在延吉的边疆建设—以外交为重心
        四、吴禄贞在延吉的边疆建设—以内政为重心
        五、吴禄贞参与中央外务部与日本的延吉交涉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8)中国近代边疆的转型时代 ——以九边处处蹄痕的吴禄贞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的背景说明和问题意识
    二、研究综述
    三、核心史料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中国近代边疆危机的时代回应
    第一节 重整陆海边疆—以龚自珍和魏源的舆地学为中心的考察
        一、龚自珍的"天地东南西北"舆地学
        二、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舆地学
        三、西北陆疆与东南海疆互动的边疆建设方略
    第二节 康有为的边疆建设方略研究
        一、国际视野下的东北边疆
        二、世界格局中的中国历史空间结构
        三、维新变法新政中的边疆因素
        四、边疆为重心的"五族合一"国家建设方略
        五、清末民初之际边疆民族分裂危机的回应
        六、未来大同世界中的中国边疆
    第三节 边疆、民族与梁启超"新中国"的建构
        一、东南诸省与西北腹地:中国疆域历史空间的结构
        二、西域与南海:古今中国与旧新域外交流的边疆枢纽
        三、边疆危机与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的建国方略
        四、东三省、蒙古与西藏、新疆:西北陆地边疆轴向的危局
        五、边疆残局与共和国:从帝国遗产到现代国家政略
第二章 吴禄贞的东南革命
    第一节 晚清革命党人的边疆与革命方略—以孙中山、黄兴、章太炎为中心
        一、孙中山的边疆革命方略
        二、黄兴的边疆革命实践
        三、章太炎的边疆舆地知识与排满革命
    第二节 吴禄贞东游日本与东南的革命聚义
        一、吴禄贞投入张之洞的湖北新军
        二、吴禄贞在日本东京的武备留学生生涯
        三、吴禄贞投身孙中山和康有为、梁启超共谋的自立军起义
        四、吴禄贞受训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五、吴禄贞在两湖的革命聚义
第三章 吴禄贞的内蒙古东四盟边疆调查
    第一节 吴禄贞入职中央练兵处
        一、吴禄贞在练兵处的职事活动
        二、吴禄贞随理藩院尚书善耆考察内蒙东四盟
    第二节 吴禄贞的内蒙东四盟调查
        一、清王朝治下的内蒙东四盟社会政治制度
        二、内蒙东四盟社会的生计与资源配置
        三、内蒙东四盟社会的风俗民情
        四、内蒙东四盟的社会危机
    第三节 吴禄贞的蒙古经营方略
        一、内蒙东四盟的边疆危机
        二、内蒙古政治和军事的改革方案
        三、内蒙古宗教与教育改革方案
        四、内蒙古经济与民生改革方案
        五、塞北边疆的近代国家建设
第四章 吴禄贞的西北边疆调查
    第一节 穿越古中原的边疆感怀
        一、吴禄贞有志于边疆
        二、吴禄贞在中原的边疆怀古与考察
    第二节 西北甘肃境内的沿途调查
        一、吴禄贞所见兰州以东的社会经济风貌
        二、吴禄贞在兰州遭遇的政治陷害
    第三节 俄日军官视野中的中国新疆
        一、马达汉、日野强呈现的新疆内外危机
        二、马达汉与日野强对新疆省府乌鲁木齐的调查
        三、马达汉考察所见西北边疆的多元族群
第五章 吴禄贞的东北边疆建设
    第一节 日本在东北边疆制造的"间岛问题"
        一、吴禄贞任职东北边疆
        二、吉林延吉厅与"间岛问题"
        三、日本对延吉厅的特殊调查
        四、日本侵占延吉厅政策的酝酿
    第二节 吴禄贞对延吉中国主权和领土的证成—以延吉边务调查为中心
        一、中国历史体系中的延吉历史空间
        二、清王朝对延吉厅的政权建设
        三、延吉厅的地理空间
        四、韩民在延吉厅的越垦历程和"垦民"的入籍中国
        五、中国和朝鲜关于吉韩界务交涉的历史分期
        六、吴禄贞对日本"间岛问题"的纠谬
        七、日本侵占中国延吉主权和领土的政策
    第三节 吴禄贞在延吉的边疆建设
        一、吴禄贞与吉林边务公署的设置
        二、吴禄贞面对日本越境延吉的筹谋
        三、吴禄贞在延吉的边疆建设—以外交为重心
        四、吴禄贞在延吉的边疆建设—以内政为重心
        五、吴禄贞参与中央外务部与日本的延吉交涉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9)一种基于ARM与RFID技术的停车场控制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的研究背景
    1.2 目前国内技术现状
    1.3 项目的研究意义
    1.4 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相关技术
    2.1 停车场系统结构
        2.1.1 系统设备组成
        2.1.2 系统工作流程
    2.2 ARM技术
        2.2.1 ARM简介
        2.2.2 ARM内核分类
        2.2.3 S3C2440A处理器
    2.3 RFID技术
        2.3.1 RFID简介
        2.3.2 RFID系统分类
        2.3.3 RFID系统工作原理
        2.3.4 RFID核心模块介绍
        2.3.5 RFID数据校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整体框架
    3.2 系统设计流程
    3.3 RFID工作流程
    3.4 IC卡数据格式设计
    3.5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5.1 地感检测模块
        3.5.2 RFID模块
        3.5.3 摄像头模块
        3.5.4 语音播报模块
        3.5.5 无线通信模块
    3.6 RFID端开发环境简介
    3.7 ARM端开发环境简介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调试与功能实现
    4.1 RFID端的调试
        4.1.1 写卡功能测试
        4.1.2 读卡功能测试
    4.2 ARM端的调试
        4.2.1 摄像头功能测试
        4.2.2 语音播放测试
        4.2.3 RTC功能测试
    4.3 无线数传模块的调试
    4.4 系统整体调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履历

(10)网络闭塞法行车调度辅助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概述
    1.2 ATC 系统概述
        1.2.1 ATC 系统功能介绍
    1.3 ATC 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3.1 ATC 系统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1.3.2 ATC 系统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1.3.3 ATC 系统的发展趋势
    1.4 选题的意义和论文研究的内容
    1.5 论文安排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
    2.1 半自动化的网络闭塞方式
        2.1.1 电话闭塞方法概述
        2.1.2 电话闭塞法的“两站两区间”模式
        2.1.3 电话闭塞法的低效率
        2.1.4 改进的半自动化网络闭塞法
        2.1.5 程序实现
    2.2 光电传感技术
        2.2.1 列车定位技术
        2.2.2 光电传感器技术
        2.2.3 用于本系统列车定位的光电传感器
    2.3 异步 TCP
    2.4 双缓冲绘图技术
    2.5 .NET
        2.5.1 .Net 概述
        2.5.2 .Net 框架
        2.5.3 .NET 语言
        2.5.4 本论文还要用到的.Net Framework2.0 相关技术
    2.6 “故障-安全”原则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框架
    3.1 系统特性和设计原则
        3.1.1 系统特性
        3.1.2 行车调度辅助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软件的分析与设计
        3.2.1 软件设计架构
        3.2.2 系统的网络结构
        3.2.3 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
        3.2.4 服务器端 8 大功能模块的具体设计
        3.2.5 客户端 7 大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3.3 硬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3.1 系统特性
        3.3.2 设备的安装布局
        3.3.3 光电传感器设计原理
        3.3.4 信号采集控制板设计原理
        3.3.5 专用 PC 机的安装方案
    3.4 串口通信模块的详细设计
        3.4.1 串口通信简介
        3.4.2 MSComm 控件
        3.4.3 通信方案设计
        3.4.4 通信格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控制中心服务端的实现
        4.1.1 系统登陆
        4.1.2 系统主界面
        4.1.3 通信参数设置
        4.1.4 系统参数设置
        4.1.5 计划与实际运行图
        4.1.6 48 小时调档
        4.1.7 交出控制与收回控制
        4.1.8 故障报警
        4.1.9 屏幕录像
        4.1.10 重启令解
        4.1.11 强制复位
        4.1.12 换屏
    4.2 车站级客户端的实现
        4.2.1 系统主界面
        4.2.2 控制权交接
        4.2.3 请求发车和允许发车
        4.2.4 轨区逻空与强制占用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目的
    5.2 测试环境
    5.3 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四、无线递交路票方式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广告规制研究[D]. 余平. 上海大学, 2019(03)
  • [2]DTN中基于拥塞程度的概率路由研究[D]. 陶健. 安徽大学, 2017(08)
  • [3]电信公司无线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易良弼. 南昌大学, 2016(06)
  • [4]棋盘站安全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D]. 刘士局. 兰州交通大学, 2016(04)
  • [5]普速铁路调度集中区段行车组织优化研究[D]. 林维.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5(06)
  • [6]车务系统在铁路既有线施工维修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与应对措施[D]. 晁阳.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5(06)
  • [7]中国近代边疆的转型时代 ——以九边处处蹄痕的吴禄贞为中心[D]. 王鹏辉.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6)
  • [8]中国近代边疆的转型时代 ——以九边处处蹄痕的吴禄贞为中心[D]. 王鹏辉.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6)
  • [9]一种基于ARM与RFID技术的停车场控制器的设计[D]. 樊昆仑. 大连海事大学, 2014(09)
  • [10]网络闭塞法行车调度辅助系统[D]. 刘凤凤. 华南理工大学, 2013(S2)

标签:;  ;  ;  ;  

了解 【分类】更多文章
无线提交路票方式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