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属属二新种(双翅目:马蝇科)的描述

甘肃属属二新种(双翅目:马蝇科)的描述

一、甘肃原虻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虻科)(论文文献综述)

周振杰[1](2021)在《山东蒙山地区蚜蝇科物种多样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的目的是查清山东蒙山地区蚜蝇科(Syrphidae)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分布及区系组成特点,进一步丰富国内蚜蝇科昆虫物种多样性,为利用蚜蝇科昆虫开展生物防治、传粉、指示物种等研究打下基础。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及农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2019-2020年以山东蒙山(费县天蒙山、蒙阴县椿树沟、蒙阴县石屋山、蒙阴县孟良崮、费县云瀑洞天、平邑县龟蒙顶)为研究区域,进行蚜蝇科昆虫系统调查。共采集3354号蚜蝇标本,经鉴定,隶属于3亚科15族46属75种,其中蚜蝇亚科5族21属41种,管蚜蝇亚科9族24属33种,巢穴蚜蝇亚科1族1属1种。研究发现蚜蝇科昆虫新种4种:山东长角蚜蝇Chrysotoxum shandongensis sp.nov.、黄纹皮毛蚜蝇Criorhina flavifasciata sp.nov.、蒙山缺伪蚜蝇Graptomyza mengshanensis sp.nov.、膨跗类巢穴蚜蝇Metadon inflatitarsus sp.nov.;山东新记录种32种:黑缘异巴蚜蝇Allobaccha nigricosta、洛河长角蚜蝇Chrysotoxum luohensis、黑腹宽跗蚜蝇Platycheirus albimanus、华小蚜蝇Paragus sinicus、爪哇异蚜蝇Allograpta javana、东方狭口蚜蝇Asarkina orientalis、西藏裸眼蚜蝇Citrogramma xizangensis、具带毛蚜蝇Dasysyrphus orsua、中条山边蚜蝇Didea zhongtiaoshanensis、线斑垂边蚜蝇Epistrophe gracilicincta、秦岭垂边蚜蝇Epistrophe qinlingensis、裂黑带蚜蝇Episyrphus cretensis、慧黑带蚜蝇Episyrphus perscitus、宽带优蚜蝇Eupeodes confrater、雅优蚜蝇Eupeodes lepidi、青优蚜蝇Eupeodes qingchengshanensis、林优蚜蝇Eupeodes silvaticus、宽带狭腹蚜蝇Meliscaeva latifasciata、金黄斑蚜蝇Syrphus fulvifacies、双顶突角蚜蝇Ceriana anceps、黑额鬃胸蚜蝇Ferdinandea nigrifrons、黄喙鼻颜蚜蝇Rhingia laticincta、粗腿小喙蚜蝇Neoascia podagrica、透翅管蚜蝇Eristalis hyaloptera、棕腿斑目蚜蝇Lathyrophthalmus arvorum、亮黑斑目蚜蝇Lathyrophthalmus tarsalis、中宽墨管蚜蝇Mesembrius amplintersitus、刺腿叉茎管蚜蝇Tigridemyia acanthfemorilis、小河平颜蚜蝇Eumerus xiaohe、黄盾长吻蚜蝇Lycastris flaviscutatis、黄跗黑毛蚜蝇Trichopsomyia flavitarsis、弦斑缺伪蚜蝇Graptomyza semicircularia;1种待定种:垂边蚜蝇Epistrophe sp.。通过对山东蒙山物种多样性分析:从种的层次上看优势种1种,常见种16种,稀有种58种;从属的层次上看3个优势属,9个常见属,34个稀有属;从族的的层次上看2个优势族,3个常见族,10个稀有族。从亚科上分析,该地区以蚜蝇亚科为主。在对各月份蚜蝇物种多样性分析中:该地区9月份蚜蝇科物种最为丰富。在各月物种相似度分析中:7、8、9月份物种相似度最高。通过对山东蒙山区系分析得出:该地区以两区共有种为主占比60.00%,东洋区占比17.33%小于古北区占比22.67%。在蚜蝇科属的地理分布上:单区属2属;多区属28属;亚世界属6属;世界属10属。首次在古北区发现叉茎管蚜蝇属Tigridemyia Bigot,刺腿叉茎管蚜蝇Tigridemyia acanthfemorilis;长吻蚜蝇属Lycastris Walker,黄盾长吻蚜蝇Lycastris flaviscutatis;裸眼蚜蝇属Citrogramma Vockeroth西藏裸眼蚜蝇Citrogramma xizangensis;金黄斑蚜蝇Syrphus fulvifacies、东方狭口蚜蝇Asarkina orientalis等东洋区属种,扩大了这些属种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研究蚜蝇科昆虫的系统进化与分布格局添加了新资源。

白艳[2](2020)在《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蚜蝇科物种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主要围绕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采集点(杨家沟、杉树坪、东坪、茅坪镇)进行系统地调查蚜蝇科(Syrphidae)昆虫,通过整理秦巴生物博物馆馆藏标本以及野外考察采获的蚜蝇标本,共2539号,经鉴定,隶属于3亚科15族47属125种,其中包括蚜蝇亚科6族25属64种,管蚜蝇亚科8族21属59种,以及巢穴蚜蝇亚科1族1属2种。本次调查发现3新种:华阳缺伪蚜蝇Graptomyza huayangens sp.nov.、双斑缺伪蚜蝇,新种Graptomyza bimaculata sp.nov.、斑腿平管蚜蝇Lejops punctulatus sp.nov.;发现中国新记录种1种:卡伦斯拟木蚜蝇Temnostoma carens Gaunitz,1936;陕西省新记录种15种:短斑宽跗蚜蝇Platycheirus clypeatus(Meigen,1822)、奥地利缩颜蚜蝇Pipiza austriaca Meigen,1822,金黄斑蚜蝇Syrphus fulvifacies Brunetti,1913、半月斑优蚜蝇Eupeodes latimacula(Peck,1969)、巴山垂边蚜蝇Epistrophe bashanensis Huo,Ren et Zheng,2007、单斑棒腹蚜蝇Sphegina univittata Huo,Ren et Zheng,2007、黄肩黑蚜蝇Cheilosia quarta Barkalov et Cheng,2004、异盾黑蚜蝇Cheilosia scutellata(Fallén,1817)、蓝泽黑蚜蝇Cheilosia sini Barkalov et Cheng,1998、毛斑胸蚜蝇Spilomyia manicata(Rondani,1865)、黄腹斑胸蚜蝇Spilomyia sulphurea Sack,1910、黄短喙蚜蝇Rhinotropidia rostrata(Shiraki,1930)、褐色羽毛蚜蝇Pararctophila brunnescens Huo et Shi,2007、老君山蜂蚜蝇Volucella laojunshanana Qian et Qin,2010、亮丽蜂蚜蝇Volucella linearis Walker,1852。通过对保护区分布的蚜蝇种类分析发现,黑带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De Geer)和灰带管蚜蝇Eristalis cerealis Fabricius是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蚜蝇科昆虫的优势种,常见种为长尾管蚜蝇Eristalis tenax(Linnaeus)和连带细腹蚜蝇Sphaerophoria taeniata(Meigen),蚜蝇属Syrphus、管蚜蝇属Eristalis和优蚜蝇属Eupeodes种类数量较为丰富。保护区内蚜蝇亚科较其余两亚科种类丰富。对不同月份所采集蚜蝇标本进行多样性研究,得出:八月份物种丰富度指数12.93,优势度集中指数0.94,均匀度指数0.67,均为最高,因此整体活跃度及种类丰富度方面,八月份均为最高,所以八月份是蚜蝇昆虫从五月份至八月份之间活动的高峰期。通过对不同月份之间进行聚类分析可知:七月与八月的相似性指数是最大的,因此七月与八月之间的蚜蝇种类相似性是最高的。对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蚜蝇科昆虫进行区系分析,发现保护区内蚜蝇科昆虫以古北区和东洋区共有种为主要组成部分,其次为只在东洋区分布的。因此保护区内蚜蝇科昆虫在物种组成上有两区互相渗透的现象。

景昊[3](2017)在《山西中北部地区蚜蝇物种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山西中北部地区6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临汾市、晋城市)的蚜蝇科(Syrphidae)昆虫的系统调查。采集蚜蝇标本3850头,经鉴定隶属2亚科10族39属111种。其中蚜蝇亚科4族26属90种,管蚜蝇亚科6族13属21种。发现4新种:多鬃宽跗蚜蝇Platycheirus multisetus sp.nov.,六斑长角蚜蝇Chrysotoxum seximaculatum sp.nov.,狭带毛蚜蝇Dasysyrphus angusticincta sp.nov.,芦芽毛蚜蝇Dasysyrphus luyaensis sp.nov.;1中国新记录种:新月拟蚜蝇Parasyrphus macularis(Zetterstedt,1843);山西省新记录种28种。分析表明,山西中北部地区蚜蝇科昆虫的优势种为黄颜蚜蝇Syrphus ribesii(Linnaeus,1758)和长尾管蚜蝇Eristalis tenax(Linnaeus,1758),大灰优蚜蝇Eupeodes corollae(Fabricius,1794)和林优蚜蝇Eupeodes silvaticus He,1993为常见种;优蚜蝇属、食蚜蝇属和管蚜蝇属种类数量丰富;蚜蝇族为该地区的优势族;蚜蝇亚科较管蚜蝇亚科种类丰富。对不同月份进行多样性分析:八月是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最高的一个月,九月是均匀度指数最高的一个月,说明蚜蝇生命活动的高峰期集中在八月。不同月份的聚类分析得出:七月和八月的相似性指数最大,说明七月和八月之间蚜蝇种类的相似性最高。对不同地区进行多样性分析:忻州市的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是最高的地区,临汾市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均匀度指数最高的是大同市,生态完整的地区其蚜蝇也丰富多样。不同地区的聚类分析得出:大同市和朔州市的相似性指数最高,忻州市和吕梁市也较高。对该地区蚜蝇组成进行区系分析得出:该地区蚜蝇科昆虫种类成分以古北区和东洋区共有种为主,多区属为该地区蚜蝇的主体。

王佳璐,雷朝亮[4](2013)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特有昆虫名录》文中认为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该地区昆虫种群监测积累资料,记述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特有昆虫84种,分属12目37科,其中原尾目2种,等翅目1种,直翅目5种,缨翅目1种,同翅目2种,半翅目2种,脉翅目9种,鞘翅目4种,蚤目12种,双翅目29种,鳞翅目10种,膜翅目7种。

邢安辉,刘国平,任清明,王峰,王旭[5](2013)在《我国东北三省虻科昆虫的种类和区系分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调查研究我国东北三省虻科昆虫的种类及区系分布。方法采用动物诱、人帐诱和网捕法采集虻;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结果东北三省的吸血虻现知有6属88种,其中辽宁省6属70种,分布在39个县市;吉林省5属66种,分布在26个县市;黑龙江省6属59种,分布在28个县市。区系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区分布83种,其中大兴安岭亚区分布50种,长白山亚区分布76种,松辽平原亚区分布52种;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分布39种。东北三省分布广泛的15种虻分别为:玛氏斑虻、莫氏斑虻、合瘤斑虻、脱粉麻虻、斯氏麻虻、塔氏麻虻、土耳其麻虻、骚扰黄虻、淡跗黄虻、四列黄虻、黑胫黄虻、原野虻、佛光虻指名亚种、路氏虻、雁氏虻。结论该项研究为我国东北三省虻科的种类和区系分布研究提供了依据。

何静,刘增加,刘荣堂,张真[6](2011)在《虻科成虫雌性尾器亚生殖板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应用亚生殖板细微结构的鉴别方法,研究了虻科20种雌性成虫雌性尾器的亚生殖板。结果表明:虻科雌性成虫不同种其尾器亚生殖板整体大小,颜色,有无骨化现象、骨化部位及骨化程度,端缘、基缘凹陷深浅及宽窄,侧突位置、大小,基角大小及形状,毛和鬃的有无、着生位置及多少,皱褶的有无及位置等特征均有变化。虻科成虫雌性尾器亚生殖板的细微结构有种间鉴别的特异性。

刘增加,施耀勇,王绪明,第五进学[7](2009)在《陇南地震灾区重要吸血昆虫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调查了解陇南地震灾区重要吸血昆虫的本底情况,为快速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帐诱法、畜诱法、灯诱法和网捕法。结果蠓科3属11种:库蠓属6种,细蠓属2种,蠛蠓属3种;虻科5属57种:斑虻属7种,黄虻属3种,麻虻属5种,瘤虻属18种,虻属24种;白蛉2属5种;白蛉属2种,司蛉属3种。结论初步掌握了陇南地震灾区重要吸血昆虫的本底情况,给蠓、虻和白蛉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何静[8](2008)在《甘肃虻科(双翅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虻科昆虫俗称牛虻,分类地位属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短角亚目(Brachycera)、虻科(Tabanidae)。在吸血双翅目昆虫中属个体大、种群数量大和吸血量大的类群,它不仅刺叮骚扰传播人畜共患疾病,而且通过对家畜刺叮吸血,造成皮毛质量下降和奶量减产,已对我国一些地区构成特有的危害。引起草业、林业、畜牧兽医卫生防疫和广大科技人员的重视与研究,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就,但与蚊、蠓、蚋、蝇、蚤等昆虫研究相比还比较滞后,仍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如在国内外至今还没有分类技术评价标准,许多种类的外部形态十分近似,仅用传统的形态分类很难区分,本底不清,地理信息不明,不仅制约虻类学科的发展,而且控制虻害缺乏依据性。因此,通过甘肃双翅目虻科昆虫的研究,进一步了解甘肃省虻科昆虫本底,掌握虻科的地理信息,探索虻科昆虫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雌性尾器亚生殖板细微结构的种间变化规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网捕法、人畜诱法、帐诱法、诱虻器诱捕法、形态描述、细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等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形态分类研究通过大量虻科昆虫标本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系列研究,发现甘肃虻科6属84种,即斑虻属10种、黄虻属6种、麻虻属9种、瘤虻属29种、虻属29种和指虻属1种;澄清了高原斑虻Chrysops plateauna、宽条斑虻C. semiignitus、日本斑虻C. japonicus、帕氏斑虻C. potanini、等额麻虻Haematopota hedini、苍白麻虻H. pallens、三重虻Tabanus trigeminus、中华虻T. mandarinus、高砂虻T. takasagoenis、华广虻T. signatipennis、双斑黄虻Atylotus bivittateinus和憎黄虻A. miser等12种虻长期以来在甘肃虻科分类上的混乱状态;发现麻虻属一新种——祁连山麻虻H. qilianshanensis He,Liu et Xu,在国际上尚属首次;发现确立翅痣瘤虻Hybomitra stigmoptera Olsufjev和汶川指虻Isshikia wenchuanensis Wang,在甘肃省尚属首次;依据亚科、属和种间的鉴别特征,研究并编写出甘肃双翅目虻科昆虫分亚科、分属和分种检索表。2.亚生殖板细微结构研究察哈尔斑虻(C.chaharicus Chen et Quo,1949)、中华斑虻(C.sinensis Walker,1856)、憎黄虻(A.miser Szilady,1915)、斜纹黄虻(A.karybenthinus Szilady,1915)、黄绿黄虻(A.horvathi Szilady,1926)、土麻虻(H.turkestanica Krober,1922)、甘肃麻虻(H.kansuensis Krober,1934)、祁连山麻虻(H.qilianshanensis He,Liu et Xu,2008)、坎苏瘤虻(Hy.kansuensis Olsufjev,1967)、黑带瘤虻(Hy.expollicata Pandelle,1883)、秘瘤虻(Hy.morgani Surcouf,1912)、蜂形瘤虻(Hy.mimapis Wang,1981)、六盘山瘤虻(Hy.liupanshanensis Liu,1990)、朝鲜虻(T.coreanus Shiraki,1932)、山东虻(T.shantungensis Ouchi,1943)、华广虻(T.signatipennis Portsch,1887)、庐山虻(T.lushanensis Liu,1962)、岷山虻(T.minshanensis Xu et Liu,1982)、日本虻(T.nipponicus Murdoch et Takahasi,1969)和布虻(T.budda Portschinsky,1891)等20种虻虫,外部形态十分近似,采用传统形态分类很难区分,故本研究对20种雌性虻虫尾器进行了解剖,并系统观察了亚生殖板的细微结构及特征,发现虻科雌性成虫不同种其尾器亚生殖板整体大小,颜色,有无骨化现象、骨化部位及骨化程度,端缘、基缘凹陷深浅及宽窄,侧突位置、大小,基角大小及形状,毛和鬃的有无、着生位置及多少,皱褶的有无及位置等特征有明显变化。3.区系研究通过对兰州军区虫媒病与媒介生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我国昆虫标本馆收藏的甘肃省虻科昆虫标本的整理鉴定和对部分地区的补充调查研究,发现甘肃省虻科昆虫2亚科6属84种,其区系特征:属于古北区成分57种,居首位,占全省已知虻种67.86%;属于广布种成分16种,次之,占19.05%;属于东洋区成分11种,居第3位,占全省已知虻种13.09%。各地理区虻科区系属性,陇南南部山地已知31种,其中东洋界成分11种,古北界成分8种,广布种成分12种,是甘肃省虻种分布最多的地区;陇南北部山地已知28种,其中古北界成分18种,广布种成分10种;甘南高原草原已知22种,其中古北界成分18种,广布种成分4种;陇东黄土高原已知5种,其中古北界成分2种,广布种成分3种,该区虻种组成简单,也是虻种数最少的分布区;中部黄土高原已知11种,其中古北界成分6种,广布种成分5种;河西走廊已知28种,其中古北界成分25种,广布种成分3种;祁连山地已知14种,其中古北界成分13种,广布种成分1种。从甘肃省已知虻科种类看,其虻种的组成与区系除与纬度有关外,还与垂直分布同样密切。其次,甘肃省地形复杂,处于两界和华北、蒙新、青藏及华中等的交汇地带,所以甘肃省虻科组成与区系除具有本区特有的种类外,跨界区分布的种类较多。甘肃省虻科昆虫区系特征由于受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及特殊的气候和土壤等生态条件差异的影响,虻科昆虫在种的分布区域方面具有复杂性、多元化和过渡性的特点。

何静,刘增加,刘荣堂[9](2006)在《甘肃省虻科昆虫区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网捕、畜诱、帐诱和诱虻器诱捕法对甘肃省虻科区系作了调查研究,并对所收藏标本进行整理和前人文献收集。记述甘肃省虻科6属82种(检视标本61种,另有21种依据文献资料,未见标本),即斑虻属10种、黄虻属6种、麻虻属8种、瘤虻属28种、虻属29种和指虻属1种。各分布区的虻种组成与数量不一,陇南南部山地虻科5属31种,其中东洋界成分11种,古北界成分8种,广布种成分12种,是甘肃省虻种分布最多的地区;陇南北部山地虻科5属28种,其中古北界成分18种,广布种成分10种;甘南高原草原虻科5属22种,其中古北界成分18种,广布种成分4种;陇东黄土高原虻科2属5种,其中古北界成分2种,广布种成分3种,该区虻种组成简单,也是虻种数最少的分布区;中部黄土高原虻科5属11种,其中古北界成分6种,广布种成分5种;河西走廊虻科5属28种,其中古北界成分25种,广布种成分3种;祁连山地虻科4属12种,其中古北界成分11种,广布种成分1种。

刘增加,石淑珍,宫占威,张继军[10](2006)在《秦岭南麓陕西留坝地区虻科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了解秦岭南麓陕西留坝地区虻科种群组成及一日觅血活动节律。方法网捕法和畜诱法。结果获得大批标本,经整理鉴定,共计虻科5属52种,即斑虻属6种,麻虻属9种,黄虻属4种,虻属23种和瘤虻属10种。种类组成:憎黄虻和鸡公山虻居首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24.254%和21.790%;日本虻、秦岭虻和山东虻次之,分别占捕获总数的9.468%、8.431%和8.042%;亚柯虻、副菌虻、察哈尔斑虻和甘肃麻虻居第3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318%、4.021%、3.502%和3.243%;其余19种密度最低,共占捕获总数2.464%。一日觅血活动节律,自早晨8:30时开始觅血活动,至晚21:30时觅血活动结束,以12:3017:30为觅血活动猖獗时域,16:30时为一日觅血活动之高峰。结论基本掌握了当地虻科种群组成及一日觅血活动规律,为防制提供了依据。

二、甘肃原虻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虻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甘肃原虻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虻科)(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蒙山地区蚜蝇科物种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蚜蝇科昆虫系统学研究现状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蚜蝇科昆虫生物学及研究意义
    1.3 关于山东蚜蝇科昆虫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
第2章 山东蒙山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蒙山自然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设计
        2.2.2 野外采集方法
        2.2.3 标本制作
        2.2.4 鉴定与保存
        2.2.5 蚜蝇科昆虫多样性研究方法
        2.2.6 区系分析
第3章 山东蒙山蚜蝇科物种多样性研究及分析
    3.1 山东蒙山昆虫种类组成及优势度分析
    3.2 山东蒙山蚜蝇科昆虫在各个月份物种多样性分析
    3.3 山东蒙山各月蚜蝇科昆虫物种相似性分析
第4章 山东蒙山蚜蝇科区系分析
    4.1 山东蒙山蚜蝇科种的区系分析
    4.2 山东蒙山蚜蝇科昆虫属的区系分析
第5章 山东蒙山蚜蝇科种类记述
    5.1 蚜蝇亚科Syrphinae
        5.1.1 巴蚜蝇族Bacchini
        5.1.2 长角蚜蝇族Chrysotoxini
        5.1.3 墨蚜蝇族Melanostomini
        5.1.4 小蚜蝇族Paragini
        5.1.5 蚜蝇族Syrphini
    5.2 管蚜蝇亚科Milesiinae
        5.2.1 突角蚜蝇族Cerioidini
        5.2.2 黑蚜蝇族Cheilosiini
        5.2.3 金蚜蝇族Chrysogasterini
        5.2.4 管蚜蝇族Eristalini
        5.2.5 平颜蚜蝇族Eumerini
        5.2.6 迷蚜蝇族Milesiini
        5.2.7 缩颜蚜蝇族Pipizini
        5.2.8 蜂蚜蝇族Volucellini
        5.2.9 丝蚜蝇族Sericomyiini
    5.3 巢穴蚜蝇亚科Microdoniniae
        5.3.1 巢穴蚜蝇族Microdontini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蚜蝇科种类记述
    6.2 蚜蝇科物种多样性分析
    6.3 蚜蝇科物种区系分析
    6.4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蚜蝇科物种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蚜蝇科昆虫系统学研究概述
        1.1.1 国外蚜蝇研究现状
        1.1.2 国内蚜蝇研究历史
    1.2 蚜蝇科昆虫其他领域的研究
        1.2.1 分子系统学的研究
        1.2.2 生物学特性及生态防治的研究
        1.2.3 其他方面的研究
    1.3 陕西蚜蝇科昆虫研究历史
    1.4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标本采集
        2.2.2 馆藏标本的整理
        2.2.3 标本的制作及鉴定
        2.2.4 多样性研究
        2.2.5 区系分析
第3章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蚜蝇科物种多样性分析
    3.1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蚜蝇种类组成及数量分析
    3.2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不同月份蚜蝇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分析
    3.3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月蚜蝇昆虫物种相似性分析
第4章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蚜蝇科区系分析
    4.1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蚜蝇科种的区系分析
    4.2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蚜蝇科昆虫属的区系分析
第5章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蚜蝇科种类记述
    5.1 蚜蝇亚科Syrphinae
        5.1.1 巴蚜蝇族Bacchini
        5.1.2 长角蚜蝇族Chrysotoxini
        5.1.3 墨蚜蝇族Melanostomini
        5.1.4 小蚜蝇族Paragini
        5.1.5 缩颜蚜蝇族Pipizini
        5.1.6 蚜蝇族Syrphini
    5.2 管蚜蝇亚科Eristalinae
        5.2.1 短腹蚜蝇族Brachyopini
        5.2.2 黑蚜蝇族Cheilosiini
        5.2.3 管蚜蝇族Eristalini
        5.2.4 平颜蚜蝇族Eumerini
        5.2.5 迷蚜蝇族Milesiini
        5.2.6 丝蚜蝇族Sericomyiini
        5.2.7 蜂蚜蝇族Volucellini
        5.2.8 木蚜蝇族Xylotini
    5.3 巢穴蚜蝇亚科Microdontinae
        5.3.1 巢穴蚜蝇族Microdontini
结论
    1 蚜蝇科昆虫多样性特点
    2 蚜蝇科昆虫区系特点
    3 蚜蝇科昆虫种类
    4 新种及新记录种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山西中北部地区蚜蝇物种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蚜蝇科昆虫系统分类学研究
        1.1.1 国外蚜蝇研究历史
        1.1.2 国内系统分类历史
    1.2 有关蚜蝇科昆虫的其他研究
        1.2.1 分子系统学
        1.2.2 蚜蝇与其它物种相互适应
        1.2.3 蚜蝇生物学研究
    1.3 蚜蝇科昆虫山西省研究现状
    1.4 蚜蝇科昆虫多样性研究
第2章 研究概况
    2.1 山西中北部地区概况
    2.2 研究意义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标本采集
    3.2 标本制做与鉴定
    3.3 多样性研究
    3.4 区系分析
第4章 山西中北部地区蚜蝇种类记述
    4.1 蚜蝇亚科SYRPHINAE
        4.1.1 巴蚜蝇族Bacchini
        4.1.2 小蚜蝇族Paragini
        4.1.3 缩颜蚜蝇族Pipizini
        4.1.4 蚜蝇族Syrphini
    4.2 管蚜蝇亚科ERISTALINAE
        4.2.1 突角蚜蝇族Cerioidini
        4.2.2 黑蚜蝇族Cheilosiini
        4.2.3 短腹蚜蝇族Brachyopini
        4.2.4 管蚜蝇族Eristalini
        4.2.5 迷蚜蝇族Milesiini
        4.2.6 木蚜蝇族Xylotini
第5章 山西中北部地区蚜蝇物种多样性研究与分析
    5.1 山西中北部地区蚜蝇种类组成及数量分析
    5.2 山西中北部地区不同月份蚜蝇物种多样性分析
    5.3 山西中北部地区各地蚜蝇物种多样性分析
第6章 山西中北部地区蚜蝇区系分析
    6.1 山西中北部地区蚜蝇科种的区系分析
    6.2 山西中北部地区蚜蝇科昆虫属的区系分析
结论
    1 蚜蝇种类记述
    2 蚜蝇多样性研究
    3 区系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陇南地震灾区重要吸血昆虫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人帐诱法
        1.2.2 畜诱法
2 调查结果
    2.1 蠓科 (Ceratopogonidae)
    2.2 虻科 (Tabnidae)
    2.3 白蛉科Phlebotomidae
    2.4 蠓、虻、白蛉的组成与活动规律
3 讨论
    3.1 与疾病的关系
    3.2 种群组成
    3.3 危害规律

(8)甘肃虻科(双翅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1章 前言
    1.1 鉴别形态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2.3 甘肃省现状
    1.3 展望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与步骤
        2.2.1 采集方法
        2.2.2 区系研究法
        2.2.3 亚生殖板分类方法
        2.2.4 成虫形态分类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区系研究
        3.1.1 种群组成
        3.1.2 区系
    3.2 分类研究
        3.2.1 新物种的研究
        3.2.2 亚生殖板分类研究
        3.2.2.1 亚生殖板细微结构的观察
        3.2.2.2 常见种亚生殖板鉴别特征
    3.3 疑难种的研究
    3.4 甘肃虻科分亚科及分属、分种检索表
        3.4.1 斑虻亚科Subfamily Chrysopsinae
        3.4.1.1 斑虻属Genus Chrysops Meigen,1803 分亚属及分种检索表
        3.4.2 虻亚科Subfamily Tabaninae
        3.4.2.1 麻虻属 Genus Haematopota Meigen,1803 分种检索表
        3.4.2.2 黄虻属 Genus Atylotus Osten-Sacken,1876 分种检索表
        3.4.2.3 瘤虻属 Genus Hybomitra Enderlein,1922 分种检索表
        3.4.2.4 虻属Genus Tabanus Linnaeus,1758 分种检索表
    3.5 种类研究与描述
        3.5.1 斑虻属Genus Chrysops Meigen,1803
        3.5.2 麻虻属Genus Haematopota Meigen,1803
        3.5.3 黄虻属Genus Atylotus Osten-Sacken,1876
        3.5.4 瘤虻属Genus Hybomitra Enderlein,1922
        3.5.5 虻属Gemus Tabanus Linnaeus,1758
        3.5.6 指虻属Genus Isshikia Shiraki,1918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分析
        4.1.1 新物种
        4.1.2 虻科种类
        4.1.3 区系分布
        4.1.4 亚生殖板分类
    4.2 结论
第5章 创新点与存在的问题
    5.1 创新点
    5.2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新种祁连山麻虻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9)甘肃省虻科昆虫区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2 结果
    2.1 虻科种类
    2.2 虻科区系
        2.2.1 陇南南部山地和陇南北部山地虻科区系分布:
        2.2.2 中部黄土高原和陇东黄土高原虻科区系分布:
        2.2.3 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地区虻科区系分布:
        2.2.4 甘南高原草原虻科区系分布:
3 讨论
    3.1 陇南南部山地和陇南北部山地虻科区系
    3.2 中部黄土高原和陇东黄土高原虻科区系
    3.3 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地虻科区系
    3.4 甘南高原草原虻科区系
4 小结

(10)秦岭南麓陕西留坝地区虻科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虻科种类
    2.2 种类组成
    2.3 觅食吸血活动节律
3 讨论
    3.1 危害性
    3.2 虻科种群组成
    3.3 刺叮指数与吸血习性
    3.4 一日活动节律

四、甘肃原虻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虻科)(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蒙山地区蚜蝇科物种多样性研究[D]. 周振杰.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2]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蚜蝇科物种多样性研究[D]. 白艳.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0)
  • [3]山西中北部地区蚜蝇物种多样性研究[D]. 景昊. 陕西理工大学, 2017(04)
  • [4]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特有昆虫名录[J]. 王佳璐,雷朝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13(12)
  • [5]我国东北三省虻科昆虫的种类和区系分布研究[J]. 邢安辉,刘国平,任清明,王峰,王旭.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3(02)
  • [6]虻科成虫雌性尾器亚生殖板的研究[J]. 何静,刘增加,刘荣堂,张真. 动物分类学报, 2011(01)
  • [7]陇南地震灾区重要吸血昆虫的调查研究[J]. 刘增加,施耀勇,王绪明,第五进学.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9(03)
  • [8]甘肃虻科(双翅目)研究[D]. 何静. 甘肃农业大学, 2008(08)
  • [9]甘肃省虻科昆虫区系研究[J]. 何静,刘增加,刘荣堂.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06(04)
  • [10]秦岭南麓陕西留坝地区虻科调查研究[J]. 刘增加,石淑珍,宫占威,张继军.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6(05)

标签:;  ;  ;  ;  ;  

甘肃属属二新种(双翅目:马蝇科)的描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