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趣情境,寻找创业财富——Excel情境教学模式的尝试

创趣情境,寻找创业财富——Excel情境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创设趣味情境 寻找创业财富——Excel情境教学模式的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男[1](2021)在《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政府在教育改革与规划中提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探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要求。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是首要任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并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创客教育的产生丰富了教育资源,拓宽了教育活动的领域。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创客教育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研究了创客、创客教育的内涵,并分析创客教育在国内外的实施与发展情况。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创新理论等为指导,基于创客教育理念,探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本文将该创客教育设计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课堂满意度,学生的作品对比以及通过与师生的访谈,得出实验结论:将创客教育理念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最终得出基于创客理念的教学设计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叶雪婷[2](2021)在《PCK(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文中认为

罗翼[3](2020)在《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研”的能力,从而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但基于多数初中学生不喜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经过调研发现:教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确实缺乏趣味。于是提出此论题。目的在于研究一套在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比较系统的有效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策略,来解决这个难题。本研究主要以贵州边远山区31个乡镇内92个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趣味教学为载体,以培养该调研范围内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示范,主要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课堂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本课题进行分析、论证、实践。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写“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假设”、“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正文主要包括:第一部分,“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特征、及规律”主要阐释“趣味”“趣味教育”“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核心概念及其“趣味性”“创造性”“差异性”“持续性”“层次性”等相关特征和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及规律。第二部分分别从“文化传承价值、文学修养价值、教育培养价值、时代发展价值”方面来提炼“研究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意义”。第三部分分别从“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足,无法驾驭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教师教学目标较为模糊,没有理清语文趣味教学思路;教师教学方法刻板单一,导致学生放弃追寻语文趣味;教师教学氛围非常沉闷,难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激情。”方面来论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原因”。第四部分分别从“强化教师语文趣味教学技能,提升教师语文育人能力;明确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目标,理清教师趣味教学思路;改进教师刻板单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营造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氛围,创设学生趣味学习气氛。”方面来阐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应对策略”。第五部分分别从“巧用导课技法导入新课;抓住课堂契机灵活导学;善用结课技巧总结教学;结合学生学情布置作业”方面来列举“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趣味教学实践”。本研究的结论:这套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策略是在大量的理论支持下,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特点,运用多元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方法,集合大量的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来完成的;经过研究范围内的师生验证,确实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以下是本研究最大的亮点:首先,研究论证有理有据。借鉴了相关的“趣味”“趣味教育”“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孔子趣味教育观”“新课改要求”等相关理论;还借鉴了何炳骅、崔干行、张静怡、陈宝庆、闪世昌、龚如君、李吉林等前辈关于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这些材料为整个研究奠定了根基。其次,研究方向得以突破。本研究不是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原因归结于中考制度,社会势利、家长功利、学生偷懒等,然后去说中考制度的不足,教师急功近利等等一堆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片面应付,或者截取片段进行碎片研究,或者一笔带过,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在前辈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虚心拜读前人研究,集结前辈的相关研究,重新审视问题所在,因为教师是执行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本研究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执行者这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课例突显实效。研究课例都是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载体,以研究范围内的初中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强化教学技能,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育人能力,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模式,尝试创新,让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进一步去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最后,研究价值得以体现。整个研究都服务于“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文学修养价值、教育培养价值、时代发展价值”。可以说,整套比较系统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真正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进而培养了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总之,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在于运用多元课堂趣味教学技巧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教师轻松地教学,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要强调的是,在农村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实践中,要遵循趣味教学的“趣味性”“创造性”“差异性”“持续性”“层次性”等特征,也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之让教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有趣味,能更好地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当然,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初中语文的每个知识点都有它不同的趣味,目前我们教师的方法技巧还不是很娴熟,我们要在具体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总结,不断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才能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有趣。

刘于雅[4](2019)在《情境教学法在《经济生活》教学中的流程构建 ——以某市S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三大基本理念,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填鸭式”“一味灌输”的教学做法。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生活中,确保学生更好的将知识内化。因此受到许多教师的青睐,且得以广泛运用。首先将通过整理已有的情境教学法相关理论,详细述说其演变过程、基本特征及其基本环节。其次,再对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材《经济生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进行分析。笔者以某市S中学为例,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整理出目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秉承着改进不足、提高课堂中情境教学法实效性原则,从备课、授课、课后巩固等对情境教学法进行流程再构建。最后,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得出总结的内容。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出情境教学法运用的完整流程。从课前准备、课堂中的运用以及课后拓展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不仅仅针对教学环节中的某一个点,再通过实践与理论进行对比反馈,使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达到最优化。

黄慧敏[5](2019)在《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为适应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矛盾的转变,以及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提升育人质量,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新课标对以往的三维教学目标进行了整合,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并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人文社科类的学科,不仅要学生去认识社会,还要学会如何去认识社会,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缺陷。情境教学适应了新课标构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课程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将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情境教学适应了新课标尊重学生身心规律,改进教学方式的理念,在课程实施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情境中,提升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情境教学适应了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通过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执行任务和运用学科内容,综合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本文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包括选题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在大量查阅情境教学资料基础上,梳理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情境教学的相关概念界定以及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为情境教学运用到高中思想课教学中的理论构想,包括情境教学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意义,它有利于拓展教育空间,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拉近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内容的心理距离,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进入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情境课堂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情境教学的操作步骤,包括课前准备、创设情境、参与情境、升华情境来阐述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要求。第四部分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为例进行组织和实施,对情境教学的实施进行了一定的反思,提出了在实施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第五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对策。

彭钰玲[6](2019)在《初中“图形与几何”内容领域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课程标准对数学文化的逐渐重视,数学文化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渗透也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图形与几何”内容领域是初中数学中占比较大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目前关于图形与几何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初中图形与几何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研究给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一点参考。本文首先对数学文化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数学文化可以理解为与数学相关的各个方面知识的总和,其内涵包括数学史、数学应用、数学语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美这五个方面。其次,分析了进行数学文化渗透的初中图形与几何教学应遵循的教育理论,如弗赖登塔尔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等。再次,利用文本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通过教科书中蕴含的数学文化情况,结合实际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情况,对当下图形与几何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数学文化的渗透程度浮于表面;2数学文化的渗透形式偏向应用;3数学文化的渗透方法相对被动这三方面的问题。针对分析出的问题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在初中图形与几何中渗透数学文化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教学设计原则:1渗透性原则;2趣味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在实践中可以运用的教学设计策略分为以下三类:1教学环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创设趣味情境策略、设置探究问题策略、回忆学习过程策略、布置自主作业策略;2教学内容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了解数学史料策略、基于数学应用策略、提炼数学语言策略、渗透思想方法策略、感悟数学之美策略;3教学方式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融入现代教育技术策略、设置自主活动课程策略。最后,根据提出的三个教学设计原则与策略进行了平行线的性质、平面直角坐标系、黄金分割这三个内容的教学设计,希望能给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聂晓颖[7](2017)在《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影响因素分析与培养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互联网+与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打通了以物质为媒介的传统人类交往模式所形成的壁垒。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素养有了更多的期许和挑战。数学师范生作为未来数学教师的主要来源,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数学教学的知识、技能与专业素养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未来。在数学师范生的知识、能力与专业素养中,教育技术已日益成为最活跃的因子。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师的必需专业素养。2006年,密歇根州立大学庞雅·米什拉(PunyaMishra)博士和马修·科勒(Matthew J.Koehler)博士对李·舒尔曼(Lee Shulman)教授的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进行了扩展,增加了技术这一新的维度,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 TPACK),旨在探索并理解在特定的学科教学领域内,教师有效地进行技术整合所需的知识。TPACK是对教师整合技术的有效教学的概括性描述。由于数学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紧密关联,TPACK的理论框架与数学教学有着天然的亲和性。数学教师和数学师范生理应具有较高的TPACK素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技术对学科内容进行更为生动和有效的表征。只有运用合适的技术营造优良的教学环境,才能真正构建自己独特的教学文化,形成融技术与传统教学于一体的信息化教学。数学师范生是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来源,其TPACK的构成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培养并提高数学师范生的TPACK?就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关切。为此,首先对数学师范生与中小学数学教师的TPACK进行了比较,其研究预期是从中获取提高数学师范生TPACK的教学实践因素。其次,探究影响数学师范生TPACK的内在、可控的主要因素。最后,在对数学师范生TPACK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构能够有效提升数学师范生TPACK的培养模型并予以实践检验。本研究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通过综合已有的较成熟的TPACK调查量表,根据数学学科内容作出相应调整,形成了一套专门用于测试数学师范生及数学教师TPACK的量表。通过检验确认了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运用量表,结合访谈、观察等方法对数学师范生TPACK的真实状况及当前学科教学培养模式的效果进行了量化与质性分析。同时,应用该量表并结合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中小学数学教师TPACK现状及其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数学师范生与中小学数学教师TPACK的比较,为数学师范生TPACK的培养提供准备。主要研究结论是,数学师范生TPACK整体水平不高,技术知识水平偏低,与中小学数学教师在TK、PK、PCK、TCK、TPK、TPCK上具有显着差异,中小学数学教师显着高于数学师范生,但二者在CK上无显着差异。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数学师范生在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上较为重视TPK、PCK和TK,中小学数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重视TPK、PK、TK以及TCK。不同教龄、职称的教师在TPACK的主要维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教师的技术操作能力、教师技术整合的经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及教学思想与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真实情境下的技术整合,提示数学师范生TPACK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经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新型的教学思想及个体差异。相应的教学建议是,教师教育者应当帮助并培养师范生做好充分准备以进入并迅速适应信息技术影响下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做到职前与职后的良好衔接,为师范生能够在未来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下进行自主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第二个阶段,为了解数学师范生TPACK相关的影响因素,综合已有的较成熟的TPACK影响因素调查量表,检验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随后,探究了数学师范生技术访问、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技术应用态度、TPACK以及TPACK职业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数据拟合,确定了数学师范生TPACK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构发现影响数学师范生TPACK的主要因素有对技术应用的态度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而技术访问成为TPACK的间接预测力。数学师范生对技术应用的态度及TPACK也是其TPACK职业自我效能的直接影响因素。在第三个阶段,根据前述调查、分析、比较的结果,构建了数学师范生TPACK的“瀑布培养模型”,在“微格+微课”教学实践中实施并验证了该瀑布模型对于提高数学师范生TPACK的有效性。教学实践以及对数学师范生TPACK前-后测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构的提高数学师范生TPACK的“瀑布培养模型”,加之“任务驱动”、“微格+微课”混合型实践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数学师范生TPACK水平,并为未来发展更有效的教师教育计划提供必要的参考。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充实并深化了教师教育研究领域TPACK的研究。论文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张谦[8](2016)在《游戏在小学大班额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C县D小学中低年级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而游戏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等方面具有不可多得的作用,因此被一线教师广泛提倡和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受到了小学生的热烈欢迎。但由于现阶段大班额现象客观存在,教师于大班额当中应用游戏时,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游戏的优势与价值。论文以C县D小学中低年级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法与案例分析法对小学大班额英语教学中的游戏应用现状进行了现实考察与分析,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总结与反思三个阶段来呈现存在的问题,其中课前准备阶段的问题为对大班额游戏的设计不合理,欠缺全面性考虑;教学资源准备和利用不充分;教案编写设计不细致。课中实施阶段的问题为组织管理无序与对学生的关注和评价不到位等。课后总结与反思阶段的问题为总结片面化和表面化以及反思形式与方式的单一化。研究发现,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一是大班额本身不利于教学过程中的游戏运用和效果实现;二是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与定型;三是教师意识与能力有待强化与提升;四是学校物质条件有限与教学及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五是教育主管部门思想上重视不足与师资培养及建设不到位;六是家长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与行动上缺乏有力支持。论文最后认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与实施者,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应从自身出发提高大班额应用游戏的水平,课前准备阶段精心设计游戏、充分准备和利用教学资源以及详细细致地编写教案,课中实施阶段进行规范化的课堂管控与到位的对学生的关注和评价,课后总结与反思阶段进行全面深刻的总结与多元多样的反思。学校应提供实际物质支持、完善教学及管理制度以及增强家校沟通。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思想上提高重视与加强师资的建设和培养。

姚丽娜[9](2016)在《民族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游戏教学探究 ——以云南省迪庆州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逐步更新与完善,汉语拼音教学建议的比重逐年增加,国家于2011年公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其中关于汉语拼音的实施建议是“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于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汉语拼音的使用已经普及到整个小学课堂中,而且人们对汉语拼音的趣味性更加看重,这是汉语拼音教学发展的新方向。这项研究将探讨三个问题:第一,民族农村地区汉语拼音游戏教学现状;第二,怎样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汉语拼音的困难;第三,适合农村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游戏,围绕这三个问题,通过对民族农村小学维西县白济汛中心完小的语文教师进行调查,从师资水平、学生情况、游戏教学情况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这项研究的主要结论是:民族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游戏教学的实施不够广泛,民族语言、师资水平、教学方法都成为影响汉语拼音游戏教学的客观因素。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提升到意识层面,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游戏教学法的使用不够广泛,对游戏教学的方法、应用技巧等方面亟待提升。针对教师发展方面提出:增强民族农村地区教师自我认同感;提高教师实施游戏教学的水平。针对学生方面提出:培养学生喜爱学习的心里倾向;拿出汉语拼音难点学习攻坚破难的策略。针对汉语拼音游戏教学方面提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游戏;让汉语拼音回归生活;针对民族特色编制汉语拼音教学游戏。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真实反应出目前民族农村地区汉语拼音游戏教学情况,成为汉语拼音游戏教学的一手资料;也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可以为民族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思考。

胡晋宾[10](2015)在《基于数学课程知识观的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知识毫无疑问是课程和教学的核心。而从历史上来看,知识观决定着课程观和教学观,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是在特定的知识观影响下展开的,知识观是历次课程改革的分歧焦点。对于课程物化载体的教科书来说,它的编写也是知识观指导下的创作活动。基于当下的高中数学课改现实,研究教科书编写策略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从数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这样3个视角来透视知识观发现:数学哲学视角的知识观强调对宏观的数学知识发生、确证、发展、结构、属性、应用等方面的反思和追问,心理学视角的知识观强调对微观的认知过程与机制、知识分类与传递等方面的解析和实证,教育学视角的知识观强调对学校中的数学知识的价值、筛选、组织、传递、教授、习得等方面的关切和侧重。数学知识观是隐藏在数学课程观和数学教学观背后的前提性根源,有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数学课程观、数学教学观和数学学习观。在数学教育领域,数学观和数学知识观不是一个概念,但是经常被混淆着使用。本文认为,前者是有关数学发展的“世界观”,使用场合主要是数学研究,隶属于“数学哲学”;后者是关照数学教育的“知识观”,使用场合主要是数学教育,隶属于“数学教育哲学”。如果把数学教育当作基于数学知识的教育,并从知识的角度来考察和反思数学教育的话,那么形成的关于数学知识的看法就是数学知识观。而数学课程知识观是数学知识观的一个子集,就是指关于数学课程知识的观念,它是立足数学课程、关照数学课程、服务数学课程的一种数学知识观。数学教科书中体现的数学课程知识不同于数学科学知识,不同于生活数学知识,而是学校教育中的数学知识。同时,它是以客观的、共同的数学科学知识为基础,整合了同龄人中的生活情境、个人知识中的共性成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如物理、化学等)等知识形态,揉进了教学法加工和编辑技术等元素,预设教学方式并以纸质文本呈现出来的整合知识。数学教科书知识的特点是,它假借以静态陈述的数学知识为躯壳,负载了教育理念的课程价值,预设有知识获得的教学方式。借鉴有关知识观的理论框架研究,我们赋予数学学科含义,认为数学课程知识观有3个维度,即数学知识本质观、数学知识价值观和数学知识获得观。理想的数学课程知识观理论图景是:数学知识本质是一种模式化的思维创造,数学知识价值是一种辩证性的复杂谱系,数学知识获得是一种参与式的社会建构。特别地,我们指出,应该强调借助数学教科书的编写去引导师生形成全面的、辩证的、现代的数学知识观。基于上述三维框架,对历史上数学教科书中隐匿的数学知识观进行了考察,对现实中教科书作者和数学教师的数学课程知识观以及数学教科书编写策略认同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相关分析。无论是从历史上6个版本教科书的文本考察来看,还是从现实中26名中学数学教科书作者和515名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来看,知识观都影响了教科书编写策略;反过来,教科书编写策略中预设了不同的知识本质、知识价值和知识获得观念,从而又导致教学中不同数学知识观的形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辩证的。对于教科书作者来说,不同知识观导致了编写策略的不同认同,这种认同直接影响了编写策略,从而导致不同的教科书编写方式,间接影响了使用教科书的广大师生的数学知识观。正因为编写策略导致不同的教科书编写方案,因此优质的教科书编写应该寻求或者采用先进的数学课程知识观来做为指导。数学教科书编写是教科书作者在数学课程知识观显性或者隐性影响下的创造性活动,有什么样的数学课程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策略认同——持有传统的、机械的、静态的数学课程知识观,认同传统的、机械的、静态的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策略(大致强调知识、结果、显性、学科、传授、内部等);持有现代的、辩证的、动态的数学课程知识观,认同现代的、辩证的、动态的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策略(大致强调文化、过程、隐性、活动、建构、外部等)。基于数学课程知识观理论图景,对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策略进行了理论建构,并以3个课时的内容进行了微型实证和验证反思。首先,本文认为基于数学课程知识观视角的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策略的指导思想有3个,即:数学教科书应该具有学科性,数学教科书应该具有教学性,数学教科书应该具有人文性。其次,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6条具体的编写设想。第一条,经历数学化:衔接知识的过程与结果样态。第二条,揭示潜隐性.:兼顾知识的外显和内敛价值。第三条,渗透心理化:整合知识的逻辑和心理顺序。第四条,创设关联性:搭建知识的内部和外部链接。第五条,彰显主体性.:协调知识的科学和人文特质。第六条,体现交互性:铺设知识的传授和建构渠道。对于我国实际来说,数学教科书编写以前主要是国家行为,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现在教科书多元化以后,编写策略是教科书建设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我们主张高中数学教科书在编写的时候,立足于数学知识的结果、显性、逻辑、内部、传授维度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数学知识的过程、隐性、心理、外部和建构维度,把它们辩证地平衡起来,防止矫枉过正的简单化和一分为二的片面性,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最大教育价值和最佳育人效果。

二、创设趣味情境 寻找创业财富——Excel情境教学模式的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设趣味情境 寻找创业财富——Excel情境教学模式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评述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创客的内涵
        2.创客教育的内涵
        3.创客教育的发展
        4.创客教育的特征
    (二)创客教育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
        3.创新教育理论
    (三)Scratch创意编程的概述
二、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原则
        1.教学内容可视化
        2.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3.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4.教学评价多元化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三)教学内容的分析设计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设计理念
        2.基于创客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设计
        1.软件资源
        2.硬件资源
    (五)教学模式的设计
    (六)教学策略的设计
        1.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化教学策略
        2.设置具有吸引力的任务并拓展任务
        3.灵活分组,建立学习共同体
        4.关注课堂动态性
    (七)教学评价的设计
三、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验
    (一)实验前的准备
        1.选取样本
        2.前端分析
        3.实验前的调查
        4.实验目的与假设
        5.实验步骤
    (二)实验过程
        1.教学过程
        2.实验效果评价
    (三)实验结论
        1.实验班与对照班对Scratch软件相关知识点的调查
        2.实验班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
        3.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作品对比
        4.与师生的交流与访谈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信息技术初始知识水平掌握情况问卷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角色和舞台》教学满意度调查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3)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假设
    (五)研究目的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文献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4.行动研究法
        5.课堂实验法
        6.案例分析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特征及其规律
    (一)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
        1.“趣味”的衍变
        2.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内涵
    (二)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特征
        1.“趣味”的特征
        2.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特征
    (三)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及规律
        1.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
        2.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点应遵循的规律
二、研究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意义
    (一)文化传承价值
    (二)文学修养价值
    (三)教育培养价值
        1.提升了教师育人能力
        2.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3.调动了学生学习气氛
        4.培养了学生思想品质
    (四)时代发展价值
        1.语文发展新时代需求
        2.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
        3.初中语文新课改趋势
        4.语文教学新挑战规律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主要原因
    (一)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足,无法驾驭初中语文趣味课堂
        1.教师教学理念不够扎实
        2.教师学习效率特别低下
        3.教师知识储备有待扩容
        4.教师教学技巧还不娴熟
    (二)教师教学目标较为模糊,没有理清语文趣味教学思路
        1.语文教学目标主体定位错误
        2.语文教学目标设定过于繁杂
        3.语文教学目标脱离课程实际
    (三)教师教学方法刻板单一,导致学生放弃追寻语文趣味
        1.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刻板
        2.教师不去反思教学课堂
        3.教师不能解决学生困难
        4.教师逼着学生主动学习
    (四)教师教学氛围非常沉闷,难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激情
        1.教师难以集中学生精力
        2.教师教学语言平淡无味
        3.教师教学情境枯燥无味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教师语文趣味教学技能,提升教师语文育人能力
        1.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2.不断提升教师学习效率
        3.不断储备教师语文知识
        4.培养教师多种教学技巧
    (二)明确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目标,理清教师趣味教学思路
        1.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
        2.教学目标需要细化成任务
        3.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因素
    (三)改进教师刻板单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开启学生学习思维,变“死板学习”为“灵活学习”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努力学习”为“快乐学习”
        3.疏通学生学习思路,变“困难学习”为“容易学习”
        4.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四)营造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氛围,创设学生趣味学习气氛
        1.教师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
        2.教师教学语言要灵动有效
        3.教师教学情境要生动有趣
五、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趣味教学实践
    (一)巧用导课技法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趣味
        2.引用导入趣味
        3.图片导入趣味
        4.歌曲导入趣味
        5.视频导入趣味
    (二)抓住课堂契机灵活导学
        1.设疑刺激趣味
        2.对比教学引趣
        3.创设悬念激趣
        4.情境熏陶趣味
        5.角色转换激趣
    (三)善用结课技巧总结教学
        1.在总结时留有趣味
        2.在过渡中引入趣味
        3.在煽情时熏陶趣味
        4.在召唤时激发趣味
        5.在续写中开启趣味
    (四)结合学情布置趣味作业
        1.注重多变性,提高学生作业趣味
        2.注重实践性,满足学生学习欲望
        3.注重差异性,激发学生作业兴趣
结论
    (一)研究论证有理有据
    (二)研究方向得以突破
    (三)研究课例突显实效
    (四)研究价值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学位类
    (三)期刊类
    (四)会议类
    (五)报纸类
附件
    附件一: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教师问卷调查
    附件二: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学生问卷调查
    附件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经典咏流传》歌目
    附件四:《陋室铭》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五:赏陋室之雅,品古人德馨——《陋室铭》趣味教学说课稿
    附件六:《口语交际---复述与转速》趣味教学案例
    附件七:《口语交际---复述与转速》趣味教学说课稿
    附件八:《与朱元思书》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九:《蚊子和狮子》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藤野先生》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一:《皇帝的新装》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二:《回忆我的母亲》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三:《我的叔叔于勒》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五:《再塑生命的人》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六:《发挥联想和想象》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七:《西游记》趣味教学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一)主持课题
    (二)出版着作
    (三)发表论文
致谢

(4)情境教学法在《经济生活》教学中的流程构建 ——以某市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情境教学法的西方理论渊源
        1.3.2 情境教学法的本土理论渊源
        1.3.3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 情境教学法相关研究理论分析
    2.1 情境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2.1.1 情境
        2.1.2 情境教学
        2.1.3 思想政治情境教学
    2.2 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2.2.1 生活性
        2.2.2 直观性
        2.2.3 启发性
        2.2.4 趣味性
        2.2.5 情感性
    2.3 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2.3.1 创设情境
        2.3.2 导入情境
        2.3.3 凭借情境
        2.3.4 拓展情境
第3章 《经济生活》课程情境教学的运用现状分析
    3.1 情境教学适合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材的特点
        3.1.1 与生活密切联系
        3.1.2 知识点较为抽象
        3.1.3 突出能力的培养
    3.2 在《经济生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3.2.1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2 有利于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3.2.3 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
    3.3 某市《经济生活》课程情境教学现状访谈
        3.3.1 访谈背景
        3.3.2 访谈问题设置
        3.3.3 访谈结果分析与总结
第4章 《经济生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流程构建
    4.1 课前准备
        4.1.1 “新”——挑选素材
        4.1.2 “书”——编排素材
        4.1.3 “控”——模拟情境
    4.2 课堂教学实施
        4.2.1 “扣”——紧扣教学知识点
        4.2.2 “主”——师生课堂关系的正确定位
        4.2.3 “拓”——价值观及能力培养
    4.3 课后延展
        4.3.1 “忆”——加深记忆
        4.3.2 “评”——学生反馈
        4.3.3 “思”——教师不断完善自身
第5章 情境教学法在《经济生活》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
    5.1 情境教学法在《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实践方案
        5.1.1 实践课时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5.1.2 实践过程
        5.1.3 实践评价
    5.2 实践效果对比
    5.3 实践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5)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背景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和不足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情境教学相关概念界定
    (二) 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 脑科学理论
二、情境教学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理论构想
    (一) 情境教学运用到高中政治课中的意义
        1. 拓展教育空间,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2. 拉近心理距离,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
        3. 调动学生参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4. 培养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情境教学的实施步骤
        1. 重视课前的准备
        2. 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 调动学生参与情境,综合探究
        4. 升华情境,注重价值引领
三、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一) 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
        1. 情境教学的课前准备
        2. 情境教学的课堂实施
    (二) 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的反思
    (三) 情境教学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运用存在的问题
        1. 情境运用不合理
        2. 过度注重参与,忽视核心素养的培养
        3. 缺乏提问技巧,情境分析浅显
        4. 教师语言缺乏激情和感染力
        5. 忽视情境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6. 教学评价过于简单和随意
    (四) 原因分析
        1. 教师相应能力和意识的欠缺
        2. 学生主体性意识的缺失
        3. 教育环境应试和功利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优化建议
    (一) 突出情境教学的主题,使情境之间联系密切
        1. 重构教学内容
        2. 创设情境串
        3. 突出学科特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 改进提问的策略
        1. 明确提问目的,构建问题情境
        2. 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和节奏
        3. 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合作学习
        4. 课堂提问要环环相扣,善于引导
        5. 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提问
    (三) 提高情境课堂掌控能力
        1. 提高情境活动的组织能力
        2. 提高情境课堂的反馈能力
    (四) 提高情境课堂语言感染力
    (五) 合理利用情境中的生成性资源
        1. 精心的预设和应变的准备
        2. 利用生成性资源创设新情境
    (六) 团队合作,打造精品情境课
        1. 建立情境教学的资源库
        2. 教与研相结合,打造精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实施的学生访谈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实施的教师访谈
致谢

(6)初中“图形与几何”内容领域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数学文化是现代数学基础教育的趋势
        1.1.2 实际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较为薄弱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数学文化内涵的相关研究
    2.2 各国课程标准对数学文化的要求
    2.3 几何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相关研究
    2.4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相关研究
3 关键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3.1 理论依据
        3.1.1 弗赖登塔尔教育理论
        3.1.2 建构主义理论
        3.1.3 人本主义理论
    3.2 数学文化的界定
4 初中“图形与几何”内容领域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现状分析
    4.1 教科书中蕴含数学文化的情况分析
        4.1.1 教科书中蕴含数学文化的情况
        4.1.2 分析结果
    4.2 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情况分析
        4.2.1 分析框架
        4.2.2 课例分析
        4.2.3 分析结果
        4.2.4 教学改进
    4.3 图形与几何内容领域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4.3.1 数学文化的渗透程度浮于表面
        4.3.2 数学文化的渗透形式偏向应用
        4.3.3 数学文化的渗透方法相对被动
5 初中“图形与几何”内容领域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原则
    5.1 渗透性原则
    5.2 趣味性原则
    5.3 主体性原则
6 初中“图形与几何”内容领域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策略
    6.1 教学环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6.1.1 创设趣味情境
        6.1.2 设置探究问题
        6.1.3 回忆学习过程
        6.1.4 布置自主作业
    6.2 教学内容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6.2.1 了解数学史料,深入数学文化
        6.2.2 基于数学应用,联系数学文化
        6.2.3 提炼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文化
        6.2.4 渗透思想方法,体会数学文化
        6.2.5 感悟数学之美,展现数学文化
    6.3 教学方法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6.3.1 融入现代教育技术
        6.3.2 设置自主活动课程
7 初中“图形与几何”内容领域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7.1 《平行线的性质》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
    7.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
    7.3 《黄金分割》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
8 总结与反思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7)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影响因素分析与培养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技术在教育研究与发展中日益增长的作用
        1.1.2 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
        1.1.3 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素养结构提出新挑战
        1.1.4 信息技术作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一个新维度
    1.2 概念界定
        1.2.1 数学师范生
        1.2.2 信息技术
        1.2.3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
    1.3 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1.3.1 研究意义与目标
        1.3.2 研究的设想与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依据
        2.1.1 建构主义理论
        2.1.2 认知弹性理论
        2.1.3 同侪互助理论
        2.1.4 TPACK框架
    2.2 关于TPACK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本研究的预期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本研究的侧重点与实践预期
第3章 数学师范生与中小学数学教师TPACK现状的比较研究
    3.1 数学师范生TPACK及培养现状调查
        3.1.1 数学师范生TPACK现状调查
        3.1.2 数学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及微格教学效果调查
        3.1.3 数学师范生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3.2 中小学数学教师TPACK现状及实施信息化教学访谈
        3.2.1 中小学数学教师TPACK现状调查
        3.2.2 教师人口学变量与TPACK各维度关系分析
        3.2.3 对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的访谈及结果
        3.2.4 中小学数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3.3 数学师范生与中小学数学教师TPACK的比较
        3.3.1 数学师范生与中小学数学教师在TPACK不同维度上的分布
        3.3.2 数学师范生TPACK的不足
第4章 数学师范生TPACK影响因素分析
    4.1 数学师范生TPACK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建构
        4.1.1 研究设计
        4.1.2 研究结果
        4.1.3 数学师范生TPACK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构
    4.2 数学师范生TPACK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5章 数学师范生TPACK的瀑布培养模型建构
    5.1 建立数学师范生TPACK培养模型的依据与论证
        5.1.1 数学师范生TPACK培养的紧迫性
        5.1.2 TPACK瀑布培养模型的提出和理由
    5.2 TPACK瀑布培养模型的建构
        5.2.1 TPACK瀑布培养模型原型—软件工程瀑布模型内涵及特征
        5.2.2 TPACK瀑布培养模型涵义与特征
第6章 TPACK瀑布培养模型的实施与实证
    6.1 TPACK瀑布培养模型的实施
        6.1.1 技术培训
        6.1.2 TPACK瀑布培养模型的应用
    6.2 数学师范生TPACK瀑布培养模型实施结果
        6.2.1 来自数学师范生总结与反思层面的结果
        6.2.2 TPACK瀑布培养模型实施前后测的量化检验结果
第7章 结论、建议与局限
    7.1 结论
        7.1.1 数学师范生TPACK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7.1.2 TPACK瀑布培养模型实施结果
    7.2 师范生TPACK培养建议
    7.3 局限与展望
        7.3.1 研究局限
        7.3.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8)游戏在小学大班额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C县D小学中低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1. 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游戏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2. 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游戏在小学大班额英语教学中应用存在各种问题
        3. 游戏在小学大班额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深入探究
    (二)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 研究的理论价值
        2. 研究的实践意义
    (三) 研究的方法
        1. 文献法
        2. 调查法
        3. 观察法
        4. 案例分析法
    (四) 文献综述
        1. 何为游戏
        2. 何为大班额
        3. 关于游戏在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4. 国内关于大班额英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五) 研究的理论基础
        1. 愉快教育理论
        2. 建构主义理论
        3.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
二、小学大班额英语教学中的游戏:调查现状
    (一) 学生调查现状
        1. 调查问卷的设计
        2. 调查对象概况
        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二) 教师调查现状
        1. 访谈提纲的设计
        2. 访谈对象概况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三) 课堂教学现状
        1. 课堂游戏观察表格的设计
        2. 课堂游戏观察对象概况
        3. 课堂游戏观察案例呈现与分析
        4. 课堂游戏观察总结
三、小学大班额英语教学中的游戏:问题分析
    (一) 游戏在小学大班额英语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 课前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2. 课中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
        3. 课后总结与反思阶段存在的问题
    (二) 归因分析
        1. 大班额本身不利于教学过程中的游戏运用和效果实现
        2. 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与定型
        3. 教师意识与能力有待强化与提升
        4. 学校物质条件有限与教学及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5. 教育主管部门思想上重视不足与师资培养及建设不到位
        6. 家长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与行动上缺乏有力支持
四、小学大班额英语教学中的游戏:策略建议
    (一) 教师方面
        1. 教师自身
        2. 课前准备阶段
        3. 课中实施阶段
        4. 课后总结与反思阶段
        5. 大班额可应用的游戏推荐
    (二) 学校方面
        1. 精神物质,双向支持
        2. 因校制宜,增加课时
        3. 教学评鉴,方式多元
        4. 组织教研,互通互补
        5. 培养先进,引领促进
        6. 全面了解,合理分班
        7. 避免磨合,教师跟班
        8. 家校互动,密切联系
    (三) 教育主管部门方面
        1. 加强重视,多向解决
        2. 鼓励应用,给予奖励
        3. 评价机制,规范指导
        4. 提供培训,加强引领
        5. 校际教研,缩小差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调查工具
附录Ⅱ 教学案例
附录Ⅲ 部分课堂游戏照片展示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9)民族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游戏教学探究 ——以云南省迪庆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术语及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的内容
        三、研究的范围
        四、研究的对象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的工具
        四、研究的伦理
        五、论文的结构
    第四节 文献研究综述
        一、文献搜集的途径
        二、国外关于游戏教学的研究
        三、国内关于游戏教学的研究
        四、国内汉语拼音游戏教学的研究
        五、评述与小结
第二章 汉语拼音游戏教学现状的分析
    第一节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二、学生基本情况调查数据分析
        三、教师采用汉语拼音游戏教学情况
    第二节 学生测试卷结果分析
        一、学生测试卷成绩统计
        二、具体题目学生错误率统计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汉语拼音游戏教学案例研究
    第一节 汉语拼音游戏教学“优质课”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四、使用教具
    第二节 汉语拼音游戏教学“常态课”案例分析
        一、“常态课”案例一
        二、“常态课”案例二
    第三节 汉语拼音“优质课”和“常态课”的特征
        一、汉语拼音“优质课”特征
        二、汉语拼音“常态课”特征
第四章 民族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游戏教学策略的讨论
    第一节 民族农村小学教师发展策略的讨论
        一、心系民族农村地区教师所想提升教师自我认同感
        二、通过培训、进修提升民族农村地区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二节 民族农村小学生学习策略的讨论
        一、主动思考、探究——增强民族地区学生学习动机
        二、民族农村小学汉语拼音难点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民族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游戏教学的策略的讨论
        一、在民族农村小学汉语拼音课堂教学中使用游戏
        二、让汉语拼音回归民族农村小学生生活
        三、针对民族特色编制汉语拼音教学游戏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一、以多元游戏理论作为民族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支持
        二、充分挖掘民族农村地区文化资源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以游戏教学作为民族农村地区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 研究结论的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的反思
        二、研究的展望
    第三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教师问卷调查表及统计表
附录B 学生汉语拼音测试卷及错题统计表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D“常态课”课堂教学照片
附录E“优质课”教学案例
附录F“常态课”教学案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基于数学课程知识观的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缘起和目标: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问题
        1.1.1 研究缘起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价值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概念界定
        1.3.1 数学课程知识观
        1.3.2 高中数学教科书
        1.3.3 编写策略
    1.4 研究路径及方法
        1.4.1 研究路径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综述和评论:相关研究及其进展
    2.1 关于知识观及数学(知识)观的研究
        2.1.1 关于知识观的研究
        2.1.2 关于数学(知识)观的研究
    2.2 关于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策略的相关研究
        2.2.1 关于功能目标和编写原则的研究
        2.2.2 关于内容素材和组织呈现的研究
        2.2.3 关于语言图表和教材评价的研究
        2.2.4 关于编辑技术和其他学科的研究
    2.3 关于知识观、数学(知识)观和课程教材关系的研究
        2.3.1 课程和教材对数学(知识)观形成的影响
        2.3.2 课程和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观前提及其体现
        2.3.3 利用课程和教材去培养数学(知识)观的建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梳理和考察:多维视角的知识观审视及其对数学课程和教科书的影响
    3.1 知识与知识观
        3.1.1 知识
        3.1.2 知识观与认识论、知识论
    3.2 多维视角下的知识观审视
        3.2.1 数学哲学视角下的知识观
        3.2.2 心理学视角下的知识观
        3.2.3 教育学视角下的知识观
    3.3 知识观对数学课程和教科书编写的影响
        3.3.1 从数学哲学视角来看
        3.3.2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
        3.3.3 从教育学视角来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厘清和界定:数学课程知识观涵义、图景及其观照下的高中数学教科书
    4.1 数学观与数学知识观辨析
        4.1.1 数学观是有关数学发展的“世界观”
        4.1.2 数学知识观是面向数学教育的知识观
    4.2 数学课程知识观的提出及其图景
        4.2.1 数学课程知识观的概念及其特点
        4.2.2 数学课程知识观是知识教育立场的价值综合
        4.2.3 数学课程知识观的理论图景概述
    4.3 数学课程知识观下的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透视
        4.3.1 基于数学课程知识观精选的学科知识
        4.3.2 作为编写策略加工过的课程知识
        4.3.3 借助教科书编写引导数学(知识)观发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检视和辩驳:数学课程知识观及教科书编写策略的历史存在和现实认同
    5.1 中外教科书里隐匿的数学课程知识观
        5.1.1 以《几何原本》和《九章算术》为例:1949年以前的典型
        5.1.2 以SMP版和人教大纲版为例:1970年前后的典型
        5.1.3 以CPMP版和苏教课标版为例:2000年以来的典型
    5.2 数学课程知识观及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策略问卷设计
        5.2.1 理论维度设计
        5.2.2 项目鉴别度、信度和效度
    5.3 对中学数学教科书作者的调查
        5.3.1 教科书作者的数学课程知识观
        5.3.2 教科书作者的编写策略认同
        5.3.3 教科书作者的数学课程知识观和编写策略认同的相关研究
    5.4 对高中数学教师的调查
        5.4.1 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课程知识观
        5.4.2 高中数学教师的编写策略认同
        5.4.3 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课程知识观和编写策略认同的相关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反思和建构:数学课程知识观下的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策略设想
    6.1 数学课程知识观下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策略的指导思想
        6.1.1 数学教科书应该具有学科性
        6.1.2 数学教科书应该具有教学性
        6.1.3 数学教科书应该具有人文性
    6.2 数学课程知识观下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策略的具体设想
        6.2.1 经历数学化:衔接知识的结果与过程样态
        6.2.2 揭示潜隐性:兼顾知识的外显与内敛价值
        6.2.3 渗透心理化:整合知识的逻辑和心理顺序
        6.2.4 创设关联性:搭建知识的内部和外部链接
        6.2.5 彰显主体性:协调知识的科学和人文特质
        6.2.6 体现交互性:铺设知识的传授和建构渠道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尝试和探索:基于策略设想编写的3个微型实证研究案例
    7.1 微型实验1:棱柱、棱锥和棱台(课时)
        7.1.1 实验设计
        7.1.2 信息处理
        7.1.3 研究启示
    7.2 微型实验2:两个基本计数原理(课时)
        7.2.1 实验设计
        7.2.2 信息处理
        7.2.3 研究启示
    7.3 微型实验3:基本不等式(课时)
        7.3.1 调查设计
        7.3.2 信息处理
        7.3.3 研究启示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和展望:结论、不足及前景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
    8.3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1 数学课程知识观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策略认同调查问卷
    附录3 棱柱、棱锥和棱台(静态陈述式)
    附录4 棱柱、棱锥和棱台(动态发生式)
    附录5 棱柱、棱锥和棱台(测试问卷)
    附录6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旁观式)
    附录7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参与式)
    附录8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测试问卷)
    附录9 基本不等式(孤立式)
    附录10 基本不等式(关联式)
    附录11 基本不等式(访谈问卷)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创设趣味情境 寻找创业财富——Excel情境教学模式的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D]. 张亚男. 渤海大学, 2021(02)
  • [2]PCK(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 叶雪婷. 宁夏大学, 2021
  • [3]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D]. 罗翼.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4]情境教学法在《经济生活》教学中的流程构建 ——以某市S中学为例[D]. 刘于雅. 湖南理工学院, 2019(01)
  • [5]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黄慧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初中“图形与几何”内容领域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研究[D]. 彭钰玲. 重庆师范大学, 2019(08)
  • [7]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影响因素分析与培养模型研究[D]. 聂晓颖.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4)
  • [8]游戏在小学大班额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C县D小学中低年级为例[D]. 张谦. 天水师范学院, 2016(05)
  • [9]民族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游戏教学探究 ——以云南省迪庆州为例[D]. 姚丽娜.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10]基于数学课程知识观的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策略研究[D]. 胡晋宾.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5)

标签:;  ;  ;  ;  ;  

创趣情境,寻找创业财富——Excel情境教学模式的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