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问答

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问答

一、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问答(论文文献综述)

于海鹏[1](2021)在《河北农村合作金融研究(1996~201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过去、现在、将来均如此。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至今农村经济依然比较落后和三农问题仍然很严峻。资金缺乏是困扰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题,就目前中国的体制和小农经济形态来说,合作经济才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成功之路。发展好合作经济根源在于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中国农村拥有合作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金融仍然是个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上下功夫,鼓励开展农民合作金融试点,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农村合作金融道路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很多国家普遍存在且发展很成功的选择。河北是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祥地,建国以来河北地区乃至全中国一直为农村合作金融事业而探索,目的就是解决三农问题。但是,河北乃至全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一直很缓慢,农村合作金融背离合作制发展方向,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名不副实,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都出现了异化,这并不能证明我国不需要合作金融和没有合作金融发展的条件,而是各种其他因素限制了其发展。河北省是农业大省,河北省三农问题关乎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农村合作金融问题已经成为河北乃至全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难点、热点,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势在必行。直到1996年,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走向独立发展道路,也标志着河北农村合作金融进入了独立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合作基金会曾作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重要补充、填补了农村金融空白。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不断进行改革深化,从名称中删除了“合作”二字,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兴起。到2015年,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初步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逐步走向商业化和股份制,成为向农村商业银行和股份制联社方向发展的走向异化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金融体系中,商业性金融成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发展不足,合作性金融逐步消失。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兴起,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大量存在,形成了以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多样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共同发展的局面。首先对农村合作金融进行了概念的界定,把河北农村合作金融分为独立发展、探索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历史阶段,探讨了河北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历程,进行了正面和负面分析,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原因和发展特点等问题。

贺显勇[2](2019)在《川东地区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推行研究(1949-1956)》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劳动保险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共制定颁布的一项旨在保障职工生计的福利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所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加上中共既定的国家工业化战略,使得“低工资”成为中共对企业职工长期的一项主导政策,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共不可能也无力对改善职工生活作出过多的允诺。但是为了尽可能的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生活,也为了促进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并获得广大职工的政治认同,从而达到生产积极、生计保障和政治认同三者的兼备,故有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之设。其旨在通过解决职工因遭遇生老病死伤残等特殊困难时而可能陷入生存危机的困境,保障和改善职工的物质生活,进而促使职工积极投身到生产建设的浪潮中,并拥护和支持中共及其新生政权。纵观川东地区劳动保险制度的推行历程,其并不是一帆风顺,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由于劳动保险制度是一个新事物,内容繁杂细致,从劳动行政机关、企业、工会、劳保干部再到职工等各个层面都产生了一些偏差,致使劳动保险工作一度陷入困境,阻碍了劳动保险制度在川东地区的落实。随着对劳动保险工作的大力推行,川东地区逐渐克服和纠正了其存在的错误偏向,使得劳动保险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具体来说,川东地区劳动保险制度的推行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劳动保险制度的组织推进。在川东地区劳动保险制度的组织推进中,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劳动保险组织机构以全面负责劳动保险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积极取得党政工团各组织的协同配合,逐步形成了以劳动保险委员会为主导,以党政工团各组织为辅助的上下联通,左右配合的组织网络。在这张网络中,各个组织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共同推进了劳动保险工作的进一步展开。选拔培训劳动保险干部干事也是组织推进中重要一环。通过对劳动保险干部干事的大力培训,川东地区逐步选拔培养了一批善于进行劳动保险工作的干部干事,充实了劳动保险组织,为劳动保险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干部基础。其次,劳动保险制度的宣传推进。宣传教育一直是川东地区劳动保险工作的重点,贯穿于劳动保险工作的始终。川东地区各级组织积极通过多种形式的会议层层宣传,充分利用诉苦会、典型事例等有力推进,辅之于丰富多彩的文字与文艺全方位深入,从而在劳动保险的宣传工作中编织了一张纵横交错的宣传网络,将劳动保险制度对政治、经济以及职工个人等多方面的意义都交织其中,充分实现了对企业职工的普遍教育和动员。再次,劳动保险制度的工作推进。随着劳动保险工作的逐步展开,川东地区各级组织在执行《劳动保险条例》时,围绕着劳动保险卡片的登记,劳动保险待遇的申请与支付,集体劳动保险事业的建立等各个方面,根据各厂矿企业实际情况积极对劳动保险各项具体工作进行调试,逐步建立并充实了各种工作制度,使得劳动保险制度能够较好的契合川东地区的地域特色进而落地生根。随着劳动保险工作的逐步深入以及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启,“为生产服务”逐渐被明确为劳动保险工作的方针任务,并在川东地区得以贯彻落实。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劳动保险工作逐渐变“消极的善后”为“积极的预防”。“预防为主”开始成为劳动保险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理念。随着劳动保险工作方针的确立,川东地区积极发挥劳动保险为“为生产服务”的作用,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制度,制定落实各种预防措施,极大地保障了职工的安全,维护了职工的身体健康,降低了职工的病伤率,提高了出勤率,进而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通过对劳动保险制度在川东地区的推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中共而言,劳动保险制度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为职工解决困难的福利事业,而是蕴含了政治、经济、个人三方面的综合考量,即政治上获得职工群众对中共及其新生政权的认同;经济上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职工个人生活上为其提供生计保障。也正是因为如此,川东地区各级组织不断的通过各种形式对劳动保险工作进行纠偏和调试,以维持着劳动保险制度在职工生计、企业生产、政治认同三者目标之间的平衡。研究结果表明,劳动保险制度确实实现了中共对职工在政治、经济、个人三者间的多重目标,获得了职工的认同和支持,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保障了职工的生活。这也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任何一项制度的建构其目标都不是单一指向,存在着多重目标,这恰是革命战争思维指导下,所有社会主义改造统筹一盘棋下的具体呈现,而这也正是中共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各行各业的改造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石昭君[3](2019)在《YD保险经纪公司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保险电子商务,在过去的近20年里经历了兴起、发展以及不断成熟的过程。YD保险经纪公司成立于2001年,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业务收入稳步发展一直位居行列第一。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司的业绩规模已经到达了瓶颈,需要通过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亟需谋求变革来改变现况。首先,本文分析了 YD保险经纪公司电子商务营销现状,并且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公司现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自营业务方面和合作业务方面。自营业务方面,监管政策收紧对理财业务造成严重冲击,业务增速放缓;保障产品业务发展需要培育期,目前难以达到快速发展的要求;尚未建立完备的营销体系;电商业务在薪酬激励、绩效考核等方面需要公司更多政策扶持。合作业务方面,保监会对互联网平台销售保险产品审批门槛的提高,审批期限的延长,导致公司对合作的第三方网络平台资质报备不及时,制约了合作业务范围的扩大;公司目前外部合作业务收入来源单一。其次,针对YD保险经纪公司电子商务营销存在的问题以及内外部市场环境,使用SWOT分析模型对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依照YD公司目前所处的市场地位和运营目标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即以服务主业、服务行业为宗旨,打破保险经纪业务的局限,调整战略定位,实现由传统互联网保险经纪平台向“生活服务+金融服务+保险经纪”结合的全品类电商服务平台转型。提出了 YD保险经纪公司电子商务营销策略,主要是明确目标客户,通过线上线下营销相结合和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方式开展业务。通过三大服务平台定期上线保险、金融、生活类产品,不定期开展微信软文、节日促销、有奖问答等方式吸引客户。依靠自身资源,重点搭建聚合电网职工的网络场景,实现产品购买。最后,针对YD保险经纪公司三大电商服务平台具体营销策略从创新体制机制、人力资源机制、信息系统建设机制和制度建设机制着手,提出保障机制,保障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

汪姝[4](2018)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银发积分银行”养老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有效的养老模式成为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热点。近年来,体现积极老龄化理念的互助养老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银发积分银行”是互助养老模式的一种典型形式,这种养老模式虽然在国内外已经有了诸多成功实践案例,但是,学界政界对“银发积分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内涵特征、运营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较高的价值。论文聚焦互助养老模式,运用活动理论、人力资源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采用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估模型,从四个维度展开深入研究:首先,在理论上深入地阐释了互助养老和“银发积分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提出这类养老模式有助于推动老年人社会参与,体现了积极老龄化理念,进而论证了我国加快互助养老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分析了两种类型的互助养老模式以及不同特征,重点阐释了“银发积分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低龄帮助高龄,服务积分储蓄”的内涵和特征。再次,深入分析了“银发积分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典型实践案例,构建了“银发积分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评估模型,揭示了目前“银发积分银行”互助养老实践模式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发展“银发积分银行”互助养老实践模式的决策建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发展互助养老模式有助于推动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体现了积极养老的理念,并且将极大增强社会养老资源。“银发积分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是一种典型有效的互助养老模式,具有较大的实践推广价值。发展这种模式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行动:在政府层面,要建立老年人需求档案管理系统,确保有效需求得到满足;要加强互助模式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保证“银发积分银行”,系统的有效运作;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互助养老模式,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支持体系。在社区层面,需要加强积极老龄化理念的宣传,让互助养老思想深入人心;明确互助养老成员间的权利和义务;整合社区资源,动员社区人力物力参与互助。在家庭和个人层面,要鼓励老年人走出家庭,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提高老年人和帮扶对象的晚年生活品质。

郑子涵[5](2017)在《农民工公共政策传播效果研究 ——基于对外来女工劳动权益的调查》文中认为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城镇化进程。随着大量农村流动人口向城市转移,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社会不公问题日益突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成为今天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公共政策调节社会各阶层利益,以促进社会公正化为导向,是农民工实现城市化的基石。基于深圳这一中国城市化发展指数、农民工人口比例全国第一的城市所开展的公共政策传播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本研究以"5W"传播模式为框架展开,采用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针对农民工的公共政策传播路径和传播效果,总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探寻了农民工公共政策的传播路径,通过深度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自上而下地梳理了相关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等传播主体的线上和线下传播路径。再者,以孕产期劳动权益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考察外来女工的政策知晓度、信息获取渠道、对各主体传播路径的知晓情况等。研究结果认为,公共政策在外来女工中的传播基本失效,主要问题表现在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三个环节。第一,公共政策各传播主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政府部门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其传播职能相对弱化,在女工群体中的信任度不足;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避重就轻,漠视外来女工对公共政策信息的需求;社会公益组织在夹缝中求生存,影响力极为有限。第二,各主体的传播渠道几乎集体失效: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线上传播平台作用微乎其微;线下宣传活动覆盖面不足,满意度低。外来女工主要依赖网络和电视等大众传播渠道,以及老乡和工友为主的人际传播渠道了解政策信息。第三,外来女工普遍缺乏权益意识,阶层间的数字鸿沟依然显着。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互联网接入层面的差距有所缩小;然而,受限于其自身的媒介素养,在利用互联网关注公共事务,以及获取有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差距依然显着。

罗乃熙[6](2016)在《长沙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研究》文中提出2006年以来,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也在逐步推进,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指日可待。但是,基本医疗保险提供的保障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和缺口,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矛盾日益明显,特别是城镇职工医疗压力较大。为了缓解职工医疗费用负担过高的问题,中华全国总工会推出了职工医疗互助计划,该项工作顺应时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职工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长沙市总工会积极响应,从2012年初开始筹备全市的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当年10月份正式启动长沙市的职工医疗互助计划。目前,参与职工人数已达到26万,累计发放救助金近4千万元,2万5千多名参与者通过互助保障享受到医疗费的救助,缓解了职工群众的医疗压力。互助医疗保险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发展已成熟,但中国起步较晚,国内目前对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社会基本保险等方面的研究中,针对互助类医疗救助的探索和思考不多。而且互助类医疗救助始终都只能是对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益补充,其组织管理的形式和参与对象的覆盖面都是限制其发展的基本原因。长沙市的职工医疗互助计划实施过程中就出现了诸如救助比例测算不科学、资金筹集渠道有限、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将运用公共经济、公共管理等理论对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的实施方案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以长沙市2012年-2015年实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的整体情况为研究主体,以大量真实的数据为基础,从参与对象的类型、社会覆盖面和救助金的发放等方面,综合分析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对缓解职工因病致贫、因病致困的情况的实际效果。同时,针对三期医疗互助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从职工医疗互助计划的组织方式、比例测算、资金管理、会计基础、宣传发动等方面,提出在当前现实环境下规范发展互助事业的意见建议,为提高医疗互助计划的社会效应出谋划策。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医疗互助工作机制,吸引更多的职工群众加入到互助计划中来,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尚待完善的过渡期,更好的缓解医疗费用过高的矛盾,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罗斌[7](2013)在《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使“三农”领域尤其是农村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导致农村民间借贷十分普遍。研究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对解决弱势农民的金融需求及规范农村民间借贷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我国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现状与发展历程来看,农村信用合作社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应为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于发展时间不长,问题较多,成长缓慢。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我国发展很快,本文分别把合会、农村基金会、社区型的资金互助会、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的资金互助会、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推进而产生的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和民间组织帮扶的资金互助组织等六种具有代表性的非正规合作金融组织的现状与发展历程都做了分析。认为除农村基金会出现组织异化问题被关闭外,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成员间信息较对称,贷款方式灵活、便捷,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为进一步探究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必要性,本文剖析了以赢利为目标的我国主要农村商业性银行,不愿涉足风险大、成本高的“三农”领域;农业政策性银行功能发挥不足,目前对弱势农户与农村小企业基本没有涉及。并在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及作者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合作金融需求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力发展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尤为重要。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构建中,本文引进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通过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特点,进而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村合作金融构建的作用机制,提出利用社会资本使农村民间借贷规范化、组织化的主要途径就是构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本文提出了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构建的目标与原则,以及它的的发起与设立、治理结构、组织体系等。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产生、规范与可持续发展做了研究。同时,依据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现实的考察,以及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经验,揭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三大发展趋势:一、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将会形成资金合作与生产合作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必然会建立一个自下而上,自我维护的组织体系;三、财务可持续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必然会引进市场机制,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另外,在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与帮扶是不可获缺的。为更好地发展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本文还在优化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环境、加强与其它金融组织形式的联合发展,以及对农村资金互助社与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对策措施。

巴杰[8](2012)在《民国时期的店员群体研究(1920-1945)》文中研究说明店员是近代中国颇具影响的一类职业群体,人数众多的店员对城市发展、商业繁荣及民国时期的政治走向都有着重要影响,轰轰烈烈的店员运动一度成为20年代大规模社会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职业群体,店员大多具备一定的教育程度,学历也与店员的职位高低相称。职位的高低、种类及店铺的经营状况则关系到店员的薪资收入,进而影响其生活状况。制度化管理模式规范了店员的工作、生活,店员逐渐成为有纪律、有组织的社会群体,在此基础上构建自身的职业与身份认同,但制度管理中的“人情”余绪,消弱了店员之于店铺的认同、归属感,薪金待遇往往成为这种不满情绪的发泄口。同侪间的复杂关系,导致店员的从众心理,不得不参与集体行动,否则就会孤立于集体氛围的职场文化之外。社会形象的塑造来自夸大的宣传、偏见及性别歧视,而不是店员自身陋习及不同观察视角的建构。以店员为主要关注对象的媒介出现,彰显了店员的群体影响力,也实现了报纸文人关注底层、训导店员进入“革命”道路的理想。当然,报纸媒介披露的多是编辑希望的应该如此的店员生活,专栏对店员生活的“再现”,其实是编辑、读者、被描述者(后二者可能重合)之间彼此妥协发言权的结果,反映的是三者对店员生活的建构与再建构。不过,报纸文人改造店员的方向与店员的自身主动性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报纸文人关注店员生活,侧重于规范生活内容,店员强调业余生活,着眼点在于趣味性及可取得性。店员工会是店员表达诉求的合法平台,店员的底层声音因而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活跃于店员工会的多不是普通店员,甚至于根本就不是店员,店员工会的立场也不完全是普通店员经济、政治利益的诉求体现。并且,店员工会并不成熟,工会的话语定位及阶级认同,更多的是精英份子生活观念及意识形态影响的结果。国民党对店员的身份归属、店员工会的会员资格及入会管理颇多争议,店员是否应组织工会,在总工会、总商会、商民协会以及国民党各级党部的工人部、商民部之间,纷争不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相关政策也是摇摆不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店员工会的职能范围及自律效果。共产党之于店员的认识,有国统区、根据地两个思路。国统区内,着重关注店员的日常生活,引导店员把生活中的日常苦难转换为阶级苦难;根据地内,店员的阶级斗争、政治动员被过度夸大,店员成了工人阶级内部不甚清晰一个符号。店员的政治参与既有被动的合作,又有主动的参与,并呈现出对国家政权的依附状态。店员的经济斗争集中于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限制店主辞退店员等经济诉求,且大多以罢工的激进方式进行。国民政府在处理店员、店主间的劳资争议时,着眼点在于维护社会稳定及其统治,有时会压制店员迎合店主,有时会压制店主偏向店员,并没有既定的政策考量。但模棱两可的劳资政策,很难圆满解决劳资间的纷争,有时甚至会激化彼此间的矛盾。店员救济主要是失业救济,包括职业介绍、协助川资、因公救济等;店员教育包括子弟教育和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主;店员保障以储蓄应对风险为主,一定程度上尝试社会保险及团体互助。店员参与的社会救济活动包括直接捐款、通过文娱活动募集资金进行慈善救济等,并存在着一定的强迫性。

田瑞云[9](2011)在《我国民间借贷监管及立法完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制定与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至今,国内已培育起了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民间借贷也伴随从无到有逐渐壮大起来,但长期以来民间借贷在我国并没有取得合法的地位,缺乏法律监管的民间借贷在国内呈无序发展状态,给我国金融市场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研究我国民间借贷监管及立法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课题按纵向和横向对比研究方法的思路设计,检索与复习了大量我国民间借贷发展历程和监管与立法完善研究资料、国外民间借贷立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将我国自建国以来至今民间借贷发展与监管历程大致划分为限制、探索、制度引导、法律引导和立法完善等五个阶段;同时借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在民间借贷立法与监管实践中取得成功经验,提出我国的民间借贷监管与立法时机已成熟,亟待采用合规监管与风险监管相结合的模式立法,以在实践中指导我国民间借贷向合法、规范的金融体系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课题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立题背景与意义;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民间借贷文献资料及给予简要评述;提出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民间借贷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条件,在理论上划分了我国民间借贷发展历程,提出我国民间借贷存在制度上的监管,当前通过立法监管民间借贷的时机已成熟。第三部分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业与民间借贷的监管现状及相关法律基础,提出我国当前民间借贷存在制度上的监管而非立法监管。第四部分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关于民间借贷立法实践的经验与监管模式比较研究,提出合规监管与风险监管相结合的模式更适合我国的民间借贷立法。第五部分重点阐述了我国民间借贷立法及其完善;监管制度建设;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等内容。提出了应建立新的民间借贷法律法规;构建多层次监管体系与混合的监管模式;建立行业准入、资金审核、破产、担保与税收等配套制度建设。

刘国民[10](2008)在《首席记者》文中指出一山雨欲来1哈尔滨老白党胡同的拆迁工程从三月份开始。下旬,胡同里有了动静,零零星星地有一些拆迁户搬出来。四月份,大批拆迁户往外搬,来

二、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问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问答(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农村合作金融研究(1996~201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理论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四 研究对象的基本说明
第一章 农村合作金融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合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一 现代合作思想的发展
        二 现代合作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合作金融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现代中国的农村合作金融
第二章 河北农村合作金融独立发展阶段
    第一节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
        一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背景
        二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走向独立发展
        三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独立发展阶段分析
    第二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
        一 农村合作基金会产生背景
        二 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历程
        三 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北农村合作金融探索发展阶段
    第一节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全面深化改革
        一 正面分析
        二 发展问题分析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一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背景
        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的资金互助
        三 其他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河北农村合作金融快速发展阶段
    第一节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制
        一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
        二 河北省农村商业银行
        三 石家庄汇融农村合作银行
        四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正面分析
        五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分析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一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快速发展
        二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整顿规范
第五章 河北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分析
    第一节 正面分析
        一 肩负了三农的历史责任和支持三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 推动了河北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三 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 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储蓄动员
        五 做出了很大的社会贡献
    第二节 发展问题分析
        一 正规农村合作金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二 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畸形发展
        三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难以承担三农历史重任
        四 农村合作金融历史问题复杂
        五 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不足
    第三节 发展特点分析
        一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二 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
        三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占主要地位
        四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2)川东地区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推行研究(1949-195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劳动保险制度的理论渊源及实践演变
    一、劳动保险制度的理论溯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保障的思想
        (二)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人关于劳动保障的思想
    二、劳动保险制度的实践演变
        (一)劳动保险制度的革命实践
        (二)1951 年劳动保险制度的延续
        (三)川东地区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的推行及期许
    小结
第二章 川东地区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的推行及阻滞
    一、劳动保险制度的初步推行
        (一)劳动保险工作的开启
        (二)劳动保险工作的全面推进
    二、劳动保险制度推行的阻滞困境
        (一)劳动行政机关与企业的困境
        (二)工会与劳动保险干部干事的困扰
        (三)众生相:企业职工的复杂面相
    小结
第三章 川东地区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的组织推进
    一、党政工团各组织的协同推进
        (一)党组织的积极领导
        (二)企业行政的协同发力
        (三)工会组织的全力推动
        (四)团组织的辅助配合
    二、劳动保险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完善
        (一)劳动保险委员会的成立
        (二)劳动保险工作组的设立
        (三)劳动保险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
    三、劳动保险干部干事的配备与培训
        (一)建国初期工会干部情况
        (二)劳动保险干部干事的发现与选拔
        (三)劳动保险干部干事的培训与教育
    小结
第四章 川东地区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的宣传推进
    一、多种会议的层层宣传教育
        (一)干部会议交代政策
        (二)群众会议宣讲政策意义
    二、诉苦和典型实例的有力推进
        (一)诉苦
        (二)典型实例
    三、文字与文艺的全方位深入
        (一)丰富详实的文字宣传
        (二)生动形象的文娱活动
        (三)趣味横生的知识竞赛
    小结
第五章 川东地区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的工作推进
    一、劳动保险卡片的登记、整顿和管理
        (一)劳动保险卡片的登记
        (二)劳动保险卡片的复查与整顿
        (三)劳动保险卡片的管理
    二、劳动保险待遇的申请与支付
        (一)申请与支付的手续
        (二)申请与支付的乱象
        (三)申请与支付的完善
    三、集体劳动保险事业的建立与完善
        (一)集体劳动保险事业的逐步建立
        (二)集体劳动保险事业的收容条件
        (三)集体劳动保险事业的规章制度
    四、劳动保险工作方针的确立及贯彻
        (一)为生产服务:劳动保险工作方针的确立
        (二)预防为主:劳动保险工作理念的形成
        (三)从“消极善后”到“积极预防”:劳动保险工作方式在川东的转变
    小结
第六章 川东地区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推行的成效
    一、提供“生存危机”下的制度保障
    二、促进企业生产的提高
        (一)激发企业职工生产积极性
        (二)降低病伤率,提高出勤率
    三、增强企业职工对中共及新政权的政治认同
        (一)中共革命的正当性论证
        (二)新政权的形象塑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3)YD保险经纪公司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概述
        1.2.2 国内研究概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保险经纪电子商务领域相关理论
        2.1.1 保险经纪电子商务特点
        2.1.2 保险经纪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2.2 理论基础与分析工具
        2.2.1 营销策略理论基础
        2.2.2 相关分析工具
    2.3 小结
第3章 YD保险经纪公司电子商务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YD保险经纪公司电子商务营销现状
        3.1.1 YD保险经纪公司简介
        3.1.2 YD保险经纪公司电商平台成立背景
        3.1.3 YD保险经纪公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3.1.4 YD保险经纪公司电子商务业务经营情况
    3.2 YD保险经纪公司电子商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3.2.1 市场化业务开拓能力不足
        3.2.2 自营业务发展后劲不足
        3.2.3 合作业务收入渠道单一
        3.2.4 产品与服务趋向同质化
        3.2.5 缺少职业化的电子商务保险人才
        3.2.6 营销策略不够丰富多样
    3.3 小结
第4章 YD保险经纪公司电子商务营销发展环境分析
    4.1 外部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产业环境分析
        4.2.1 互联网金融市场整体发展情况
        4.2.2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4.2.3 供应商与消费者议价能力分析
        4.2.4 潜在进入者分析
    4.3 内部条件分析
        4.3.1 内部资源分析
        4.3.2 内部能力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YD保险经纪公司电子商务营销策略选择
    5.1 SWOT综合分析
        5.1.1 YD保险经纪公司的优势
        5.1.2 YD保险经纪公司的劣势
        5.1.3 YD保险经纪公司的机会
        5.1.4 YD保险经纪公司的威胁
        5.1.5 SWOT分析总结
    5.2 YD保险经纪公司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策略选择
        5.2.1 整体发展策略
        5.2.2 具体营销策略
    5.3 保障机制
        5.3.1 优化公司的组织机制
        5.3.2 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5.3.3 健全统一的信息技术管理体系
        5.3.4 建立与互联网发展相匹配的制度体系
    5.4 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积极老龄化视角下“银发积分银行”养老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对老龄化的研究历程
        1.2.2 积极老龄化思想发展脉络
        1.2.3 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意义
        1.2.4 互助养老模式研究分析
        1.2.5 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发展互助养老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积极老龄化
        2.1.2 老年人社会参与
        2.1.3 互助养老
    2.2 理论基础
        2.2.1 活动理论
        2.2.2 人力资源理论
        2.2.3 需求层次理论
        2.2.4 心理契约理论
    2.3 发展互助养老的必要性分析
        2.3.1 从社会的角度
        2.3.2 从个人的角度
    2.4 发展互助养老的可行性分析
        2.4.1 从社会的角度
        2.4.2 从个人的角度
    2.5 小结
第三章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互助养老的多元模式
    3.1 现实型互助养老模式
        3.1.1 老人为主体的互助
        3.1.2 和谐互助养老
        3.1.3 “老年生活护理互助会”模式
    3.2 储蓄型互助养老模式
        3.2.1 养老服务储蓄模式
        3.2.2 爱心储蓄会员制模式
        3.2.3 “劳务银行”模式
        3.2.4 “时间储蓄银行”模式
    3.3 互助养老模式比较分析
        3.3.1 两类互助养老模式各具特色
        3.3.2 现实型互助养老模式发展存在桎梏
        3.3.3 储蓄型互助养老模式更具推广价值
    3.4 小结
第四章 “银发积分银行”养老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4.1 “银发积分银行”模式定义
        4.1.1 组织管理
        4.1.2 资金支持
        4.1.3 运作流程
        4.1.4 权利义务划分
        4.1.5 运行原则
    4.2 “银发积分银行”模式的运行机制
        4.2.1 系统内在动力机制
        4.2.2 系统外在驱动机制
        4.2.3 系统的保障机制
        4.2.4 系统的惩罚机制
    4.3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银发”互助模式
        4.3.1 “健康”维度视角下的“银发”互助模式
        4.3.2 “参与”维度视角下的“银发”互助模式
        4.3.3 “保障”维度视角下的“银发”互助模式
    4.4 小结
第五章 “银发积分银行”养老模式评估模型构建
    5.1 构建“银发积分银行”模式评估体系的理论框架
        5.1.1 理论基础:综合绩效评估理论
        5.1.2 “银发积分银行”模式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
        5.1.3 指标体系的内涵及构造
    5.2 “银发积分银行”养老模式评估体系设计
        5.2.1 评估初始指标的构建
        5.2.2 初始指标的筛选
        5.2.3 最终指标的确立和重新赋权
    5.3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的因素集、评语集和权重集
        5.3.1 构建因素集
        5.3.2 构造数值集和评语集
    5.4 模糊综合评价
    5.5 小结
第六章 “银发积分银行”养老模式实证研究
    6.1 调研方案设计
        6.1.1 区域选择
        6.1.2 对象选取
        6.1.3 调研方式
        6.1.4 时间安排
    6.2 调研数据相关分析
        6.2.1 基本概况
        6.2.2 调研内容分析
    6.3 评估结果与分析
        6.3.1 准则层各指标的综合模糊分析
        6.3.2 综合评价的评价结果及分析
    6.4 “银发积分银行”养老模式的优势
        6.4.1 对服务者而言:增进了身心健康,储备了养老资本
        6.4.2 对服务对象而言:丰富了养老资源,满足了养老需求
        6.4.3 对社区而言:缓解了养老压力,促进了社区和谐
    6.5 “银发积分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问题
        6.5.1 时间价值的衡量问题
        6.5.2 关于积分通存通兑的问题
        6.5.3 缺乏长效机制的问题
        6.5.4 缺乏后续保障的问题
    6.6 小结
第七章 推广“银发积分银行”模式的对策建议
    7.1 政府层面
        7.1.1 制定法律法规和诚信建设,为互助模式提供有力支撑
        7.1.2 整合社会多方资源,构建立体多元的保障体系
        7.1.3 建立老年人需求档案,满足个性化养老需求
    7.2 社区层面
        7.2.1 加强宣传推广互助理念,让积极老龄化深入人心
        7.2.2 协助建立“互助养老”小组,有效发挥集体力量
        7.2.3 合理利用社区资源,丰富互助养老参与内容
    7.3 家庭和个人层面
        7.3.1 打破观念局限,走出家庭养老
        7.3.2 丰富自身技能,提高参与程度
    7.4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互助养老模式效果评估调查问卷
    附录2 专家打分记录表
    附录3 互助养老模式访谈摘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1.发表的学术论文
    2.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农民工公共政策传播效果研究 ——基于对外来女工劳动权益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公共政策传播研究
        一、公共政策传播研究
        二、针对农民工的政策传播和公共事务信息传播研究
    第二节 农民工的公共事务信息需求和媒介使用研究
        一、知识沟与信息弱势群体
        二、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研究
        三、农民工的公共事务信息需求研究
        四、农民工信息获取渠道和媒介使用研究
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传播路径
    第一节 本章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政府部门
        一、政策制定:女职工孕、产期的劳动权益
        二、政策传播:深圳政府在线与深圳市社保局
    第三节 群团组织:妇女联合会、工会
        一、群团组织的性质与职能
        二、线下传播路径
        三、线上传播路径
    第四节 社会公益组织
        一、社会公益组织的性质与定位
        二、线下传播路径
        三、线上传播路径
第四章 女工劳动权益政策的传播效果及问题
    第一节 本章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外来女工的劳动权益政策知晓度
        一、孕产期劳动权益知晓度
        二、影响政策知晓度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外来女工的政策获取渠道和媒介使用
        一、了解公共政策的渠道
        二、日常媒介使用习惯
    第四节 政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主体缺位
        二、传播渠道失效
        三、外来女工的权益意识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深圳市妇联权益部访谈提纲
    附录二 深圳女职工媒介使用及公共政策传播调查问卷
    附录三 外来女工访谈对象一览表
    附录四 外来女工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长沙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
        一、社会保障
        二、社会救助
    第二节 工会和工会保障
        一、工会
        二、工会保障
    第三节 社会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
        一、社会医疗保险
        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
第二章 长沙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的启动和运行
    第一节 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的前期调研
        一、长沙市职工医疗救助的现实需求
        二、长沙市困难职工医疗保险和患病住院情况调研
        三、长沙市基本医疗保险医药费报销政策调研
    第二节 长沙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的平台建设
    第三节 长沙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的方案设计
        一、首期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方案设计
        二、后续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方案调整
    第四节 长沙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的实施概况
第三章 长沙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实际效果的分析
    第一节 长沙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的社会覆盖面
        一、参与职工的人数稳步增长
        二、参加单位的类型结构日趋合理
        三、全市各区县推进较为均衡
    第二节 长沙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的救助情况
        一、对因病致贫困难职工的帮扶资金大幅增长
        二、参与职工的回报率较高
        三、给予重病职工的救助力度较大
    第三节 长沙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的社会影响
        一、有效缓解了职工群众医疗费用较大的压力
        二、互助互济提高了职工群众的凝聚力
        三、充分发挥了工会作为党和职工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
第四章 长沙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第一节 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一、职工的参与率还不够高
        二、救助资金出现较大亏空
        三、救助金审核发放工作的效率偏低
    第二节 困难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互助保障项目的设计有缺陷
        二、资金筹集的渠道和政府支持的力度有限
        三、缺乏专业性管理人才
    第三节 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扩大职工受益面,提高社会影响力
        二、努力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政治资源
        三、引入专业团队进行规范化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农村金融理论研究
        1.3.2 农村合作金融研究的历程
        1.3.3 合作金融组织理论研究
        1.3.4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方向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思路
2 合作金融理论基础
    2.1 合作经济
    2.2 合作金融
    2.3 合作金融概念的重新界定
    2.4 社会资本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我国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现状与发展历程
    3.1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现状与发展历程
        3.1.1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现状
        3.1.2 改革开放后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历程
    3.2 农村资金互助社现状与发展历程
        3.2.1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现状
        3.2.2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历程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主要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现状与发展历程
    4.1 合会
        4.1.1 合会的运作模式与特征
        4.1.2 合会的现状与发展历程
    4.2 农村合作基金会
        4.2.1 产生背景
        4.2.2 发展历程
    4.3 社区型的资金互助会
        4.3.1 社区型资金互助会现状
        4.3.2 社区型资金互助会发展历程
    4.4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的资金互助会
        4.4.1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的资金互助会现状
        4.4.2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的资金互助会发展历程
    4.5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
        4.5.1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现状
        4.5.2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发展历程
    4.6 民间组织帮扶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4.6.1 民间组织帮扶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现状
        4.6.2 民间组织帮扶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历程
    4.7 本章小结
5 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与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述评
    5.1 我国农业商业性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5.1.1 农业银行发展历程与存在问题
        5.1.2 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历程与存在问题
        5.1.3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5.1.4 商业性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5.2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5.2.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展历程
        5.2.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存在问题
    5.3 本章小结
6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需求分析
    6.1 农村金融总需求分析
        6.1.1 农村公共物品的金融需求
        6.1.2 农村企业的金融需求
        6.1.3 农户的金融需求
    6.2 实地问卷调查案例分析
        6.2.1 问卷调查的样本选择
        6.2.2 样本县经济社会状况
        6.2.3 样本农户主要特征
        6.2.4 农户资金需求特征
        6.2.5 农户社会资本情况与农村资金互助情况
        6.2.6 农户借贷需求能否满足的影响因素分析
        6.2.7 实地问卷调查主要结论
    6.3 本章小结
7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7.1 法律地位缺失
    7.2 农村信用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原
        7.2.1 历史债务包袱仍旧沉重
        7.2.2 存在严重的体制机制问题
        7.2.3 背离合作制原则
    7.3 农村资金互助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7.3.1 门槛设立过高
        7.3.2 监管措施过严
        7.3.3 融资渠道不畅
    7.4 合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7.5 农村合作基金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7.5.1 产权关系不明晰
        7.5.2 行政干预严重,官办色彩浓厚
        7.5.3 内部管理不规范
        7.5.4 非农化严重,赢利性增强
    7.6 社区型的资金互助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7.6.1 管理过于依靠能人
        7.6.2 内部管理不规范
    7.7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的资金互助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7.7.1 管理过于依靠能人
        7.7.2 管理手段落后,不规范
        7.7.3 资金困境问题突出
    7.8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7.8.1 贫困村选择有局限
        7.8.2 人才缺乏
    7.9 民间组织帮扶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7.9.1 监管与扶持较弱
        7.9.2 发展方向不明确
    7.10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7.10.1 资金渠道不畅
        7.10.2 监管无序
        7.10.3 规模尚未形成
        7.10.4 人员素质较低
    7.11 本章小结
8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8.1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
        8.1.1 美国农村合作金融
        8.1.2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
        8.1.3 法国农村合作金融
        8.1.4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
    8.2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8.2.1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特点
        8.2.2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8.3 本章小结
9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构建
    9.1 构建农村合作金融的目标与原则
        9.1.1 构建农村合作金融的目标
        9.1.2 构建农村合作金融的原则
    9.2 社会资本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构建的作用
        9.2.1 中国农村的社会资本
        9.2.2 社会资本对农村合作金融构建的作用机制
        9.2.3 利用社会资本使农村民间借贷规范化、组织化
    9.3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起与设立
    9.4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治理结构
        9.4.1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
        9.4.2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三会”制度
        9.4.3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风险控制机制
    9.5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资金来源与运用
        9.5.1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资金来源
        9.5.2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资金运用
    9.6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构建
        9.6.1 农村合作金融基层组织的构成与发展趋势
        9.6.2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构建
    9.7 本章小结
10 促进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对策措施
    10.1 加强商业性金融与农村合作金融的联合发展
    10.2 加强政策性金融对农村合作金融的支持
    10.3 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加强与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联合发展
    10.4 加强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对策措施
        10.4.1 降低准入门槛,放松监管措施
        10.4.2 加强政策引导,拓宽资金渠道
        10.4.3 运用多种政策,出台扶持措施
    10.5 对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对策措施
        10.5.1 政府应加强引导与扶持
        10.5.2 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组织的监管主体
    10.6 优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环境
        10.6.1 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法制环境
        10.6.2 完善促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
    10.7 本章小结
11 研究结论、创新与展望
    11.1 研究结论
    11.2 论文的创新之处
    11.3 尚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8)民国时期的店员群体研究(1920-1945)(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旨趣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第一章 民国时期店员的群体概况
    第一节 清末民初商业的发展及店员群体的壮大
    第二节 店员的数量
    第三节 店员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
    第四节 店员的籍贯分布
    第五节 店员的性别比例
第二章 店员的生存实态
    第一节 店员的工作情况
        一、工作时间及例假制度
        二、工作内容
    第二节 店员的收入情况
        一、薪金待遇
        二、企业福利
    第三节 店员的生存抗争
        一、缩短工作时间的斗争
        二、改善待遇的斗争
第三章 店员的职场文化与业余生活
    第一节 店员的职场文化
        一、制度与人情:店员的日常管理
        二、冲突与合作:店员的人际关系
        三、性别与偏见:店员的社会形象
    第二节 店员的业余生活
        一、娱乐活动
        二、进修学习
第四章 店员的言论诉求
    第一节 店员的言论诉求——《申报·店员通讯》、《伙友》、《永安月刊》
        一、刊物简介
        二、主要栏目
        三、发行量、传播渠道及影响力
    第二节 阶级动员与纪律塑造
        一、《申报·店员通讯》、《伙友》、《永安月刊》的政治倾向
        二、《申报·店员通讯》、《上海伙友》、《永安月刊》的宗旨、定位
    第三节 力图改造与店员的自我认同
第五章 店员组织及其治理结构
    第一节 店员团体的组织沿革
        一、公所、手工帮
        二、伙友联合会、工商友谊会
        三、从组织工会到加入同业公会
    第二节 店员工会的组织网络及其治理机制
        一、会员资格及强制入会问题
        二、店员工会内部的权力运作
        三、店员工会的内部结构及其活动
    第三节 店员工会的运行实效
        一、经费问题
        二、领导层的分析
        三、行业主体
第六章 店员与政党的群众动员
    第一节 店员与国民党的社会动员
        一、店员的工商界限之争
        二、店员工会的存废之争
    第二节 店员与共产党的阶级动员
        一、阶级动员与政治动员
        二、赤色店员工会(中国店员手艺工人工会)
第七章 国民革命时期激烈的店员运动
    第一节 店员的政治参与
        一、店员与民族主义运动
        二、店员与地方及国内政局
        三、店员与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塑造
        四、维护店员自身政治权益的活动
    第二节 店员与劳资争议
        一、店员的经济斗争
        二、国民党调和劳资的努力
    第三节 长沙市苏广业店员捣毁市商民协会会所案
        一、劳资纠纷案例经纬
        二、劳方、资方、党方
        三、国民党调和劳资的超然定位
第八章 店员的救济活动
    第一节 店员的自我救济
        一、扶贫助弱与职业介绍
        二、职业教育与子弟教育
        三、“储蓄保险”与团体互助
    第二节 店员参与的社会救济
结语
    一、店员与近代中国的城市生活
    二、公民、国家与地方社会
附录
参考文献
博士阶段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9)我国民间借贷监管及立法完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2 我国民间借贷的产生与发展
    2.1 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历程
    2.2 我国民间借贷存在的原因
        2.2.1 金融机构信贷政策的影响
        2.2.2 利益驱动影响
        2.2.3 社会转型与外来因素影响
    2.3 我国民间借贷特点
        2.3.1 我国民间借贷主体的多样化
        2.3.2 资金来源的广泛性与复杂性
        2.3.3 民间借贷的形式和用途多样性
        2.3.4 民间借贷的高效率与高风险并存
        2.3.5 民间借贷区域发展不平衡
    2.4 民间借贷的社会影响
        2.4.1 积极影响
        2.4.2 消极影响
    2.5 民间借贷发展的趋势
        2.5.1 民间借贷向产业化发展
        2.5.2 民间借贷法制化趋势
        2.5.3 民间借贷向正规金融发展
3 我国民间借贷的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民间借贷的监管现状分析
        3.1.1 政府对民间借贷的态度
        3.1.2 传统金融业的严格管制制度
        3.1.3 民间借贷的严格管制制度
        3.1.4 我国现行民间借贷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概况
    3.2 我国民间借贷监管存在的问题
        3.2.1 我国民间借贷监管的法律缺陷
        3.2.2 我国民间借贷的监管机制缺位
4 境外和中国香港地区民间借贷监管的经验
    4.1 境外及香港地区的民间借贷监管立法状况
        4.1.1 美国的民间借贷
        4.1.2 日本的民间借贷
        4.1.3 印度的民间借贷
        4.1.4 我国香港地区的民间借贷
    4.2 境外民间借贷监管立法之借鉴
        4.2.1 通过立法确定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
        4.2.2 确立正式监管机构、职权及程序
        4.2.3 建立并发挥民间借贷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
        4.2.4 建立合规监管与风险监管相结合的模式
        4.2.5 完善民间借贷的准入制度
5 我国民间借贷监管及立法完善的制度设计
    5.1 我国民间借贷的立法完善
        5.1.1 确立民间借贷合法地位
        5.1.2 建立新的法律或法规规章
        5.1.3 现有法律法规的修改
    5.2 我国民间借贷的监管制度建设
        5.2.1 构建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5.2.2 建立混合监管模式
    5.3 其它相关配套制度建设
        5.3.1 行业准入制度
        5.3.2 资金来源与用途审查制度
        5.3.3 破产法律制度
        5.3.4 担保、税收法律制度
6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问答(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农村合作金融研究(1996~2015)[D]. 于海鹏.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川东地区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推行研究(1949-1956)[D]. 贺显勇. 西南大学, 2019(12)
  • [3]YD保险经纪公司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研究[D]. 石昭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4]积极老龄化视角下“银发积分银行”养老模式研究[D]. 汪姝.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8(04)
  • [5]农民工公共政策传播效果研究 ——基于对外来女工劳动权益的调查[D]. 郑子涵. 深圳大学, 2017(07)
  • [6]长沙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研究[D]. 罗乃熙.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7]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D]. 罗斌. 北京林业大学, 2013(10)
  • [8]民国时期的店员群体研究(1920-1945)[D]. 巴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2)
  • [9]我国民间借贷监管及立法完善研究[D]. 田瑞云. 兰州商学院, 2011(05)
  • [10]首席记者[J]. 刘国民. 当代, 2008(04)

标签:;  ;  ;  ;  ;  

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问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