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建筑材料——草板

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建筑材料——草板

一、用再生资源生产建材──稻草板(论文文献综述)

徐慧博,张秀华,王奂,张晗,王一冰[1](2021)在《纸面稻草板抗压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提出依据《结构用人造板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31264-2014)设计了纸面稻草板材性试验。文章通过对其受压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得到了纸面稻草板顺稻草方向和垂直稻草方向的抗压强度及泊松比。试验结果表明:纸面稻草板属于正交异性板,沿稻草排布方向和垂直稻草排布方向性能有很大差异。纸面稻草板抗压过程明显分为弹性和塑性两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纸面稻草板力学性能完全可以满足作为轻钢结构覆面板的需要。研究结果对纸面稻草板的合理使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赵云[2](2019)在《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建筑墙体构造节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节能减排成为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政策。建筑行业作为我国耗能量最大的产业,其节能减排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我国环境治理的成果。新型墙板具有功能多样化、绿色环保、质轻高强、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市场上快速发展,因此不断开发和推广新型绿色墙体材料是我国建筑行业进行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为我国环境治理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文研究的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新型轻质墙体材料的一种,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多重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火、快速施工、降低墙体成本等优点。先介绍了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的施工原则、墙体性能等,由于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新型轻质墙板用作建筑墙体时,缺少相匹配的与结构主体的构造节点,本文主要介绍自己设计的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建筑内墙和外墙与结构主体的构造节点主要有于钢梁、地面、钢柱的节点。最后介绍了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最为内墙的缺点,使广大读者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在建筑中的应用。阐述了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实际工程项目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实际项目资料的收集、归纳、分析、研究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构架。经过认真总结施工经验,并通过和目前存在的轻质墙板与结构主体的构造节点相比较,来提出更加符合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板隔墙与结构主体的构造节点。

徐凡舒[3](2019)在《“绿色+文脉”理念下吉林省山区乡镇木结构建筑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相继拔地而起,国际化材料、结构的运用逐渐使地域建筑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材料、结构也在慢慢消失。时代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文脉的消失而停止,逐渐增大的分化导致了地域物质秩序、文化秩序等方面的紊乱。如今,城市已经逐渐失去了地域文化的气息,但在乡镇中还能找到一些地域建筑的“身影”,也使乡镇增加了文脉延续的可能性。吉林省山区是地域特色较为浓厚的区域,所以,文章重点探索了吉林省山区乡镇木结构建筑的建设策略,避免该地域继续走城市发展的老路。文章提出“绿色+文脉”建筑理念,将绿色技术与地域建筑结合,使地域建筑顺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更好的保护地域文脉的传承。这种理念的提出,可以为未来地域建筑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通过适宜性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本土化两种改善策略,设计出适应当代发展的山区乡镇地域建筑形式,解决了地域建筑文化消失的问题,为延续文脉提供了思路。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章“绪论”:分析研究对象的背景,概述国内外在地域建筑与绿色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绿色+文脉”理念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概况与现状”:对吉林省山区具有特色的乡镇进行调研后,对研究对象的环境等进行介绍,总结当地的发展现状和建筑基本型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适宜性技术的开发,引进技术的本土化。第三章“适宜性技术的开发”:针对当地的地域特征和条件,设计因地制宜的地域技术,延续地域文脉的发展。第四章“引进技术的本土化”:深入研究如何将引进的绿色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在外来技术的支撑下延续地域文脉。第五章“发展与展望”:归纳出“绿色+文脉”理念的设计思想、原则等。总结研究的心得和对未来的展望。

刘红光,罗斌,申士杰,李黎[4](2019)在《秸秆建材的研究与发展现状概述》文中认为简要介绍了中国的秸秆资源情况及国外秸秆建材的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国内秸秆加筋土、秸秆砖、稻草板、秸秆人造板材及秸秆-镁质胶凝材料复合板材等秸秆建材的研究与发展概况。秸秆建材对于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建筑能耗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张秀华,兰士承[5](2016)在《钢—稻草板组合墙体在建筑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介绍了新型建筑材料稻草板的由来及制作工艺,并根据稻草板受力特点,提出了钢管—稻草板排架柱组合墙体形式,指出该组合墙体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材质均匀、便于机械加工等优点,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于威[6](2013)在《辽宁省农村低碳住宅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城市工业生产、加工制造、交通建设等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往往消耗掉大量的一次性能源,排放出大量C02气体,其中建筑的碳排量在能源消费中占有重大比例。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环境迅速变暖问题的元凶,减少碳排量已经在国际上达成共识,发动全球各国人民从各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空间,全球已经进入“低碳”时代。在辽宁省农村住宅能耗的现状调查中,通过对农村住宅单位建筑面积全年生活情况统计,结果为辽宁农村住宅平均单位面积全年生活用能与城镇建筑单位面积消耗量不相上下,但在同样的消耗条件下农村住宅的生活舒适度却要低很多,室内温度也达不到舒适水平,如果要维持人体舒适温度,其消耗量要超过城镇水平。除此之外,农村消费的能源与结构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如何在改善室内环境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完善住宅设计体系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低碳设计理论的基础上,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从建筑的生产到废弃全过程计算温室气体的排放,首先通过理论研究确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的基本方法。然后采用该种方式计算现行几种农村住宅模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各个阶段的排放情况,提取出影响因子,并根据具体影响程度确定其在设计中优化设计的可行性,提出适当的优化策略。最后提出一个优化的设计方案,并将其与传统方案相比较,说明其低碳的优点和推广的优势。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范畴、方法以及研究的目的、意义。第二章首先介绍了相关概念、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状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在全生命周期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住宅的碳排量,并分析总结对于农村住宅碳排放影响的主要因素。第四章从低碳农村适宜建材的选择与营造、农村住宅的低能耗的空间布局、低碳节能电器与设备的应用、废弃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等方面提出辽宁省低碳农村住宅的设计策略。并在该研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辽宁农村住宅一个设计方案,作为该研究的实践总结。第五章,总结了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设计策略及对于农村住宅今后发展方向的展望。

张曦沐[7](2011)在《采煤沉陷区稳定性区划与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文中提出采煤沉陷区的地质环境稳定程度,已成为制约我国沉陷区土地利用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难题。本文根据采煤沉陷区地表稳定性和工程地质条件,将采煤沉陷区分为稳定区、次稳定区和非稳定区三类,并结合人居环境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三种区域在空间发展、建筑设计和景观重建的适宜性。论文提出了基于稳定性区划的采煤沉陷区人居环境建设原则、不同区划空间发展的定位、空间功能重塑的途径、建筑设计的策略和思路以及生态景观重建的模式。该研究对改善采煤沉陷区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矿区具有重要意义。

温平威[8](2011)在《零甲醛大豆蛋白胶粘剂粘合的稻草纤维板研制》文中认为中密度纤维板因其良好的性能发展迅速,然而,木材原料的短缺严重影响了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另外,常用于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的三醛胶来源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在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和使用中会长期释放对人体及环境有害的甲醛。本文以稻草纤维和豆粕为研究对象,对豆粕进行预处理和改性,以获得环保型的胶黏剂,利用稻草纤维代替木材纤维来缓解木材原料的不足,热压制造出无甲醛的稻草纤维板,并对稻草纤维板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稻草板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为传统纤维板企业转型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符合绿色环保理念的要求,对稻草、豆粕的高质化利用提供了出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酶法处理大豆粗纤维制备大豆蛋白胶黏剂传统大豆蛋白胶的研究有很多,本文采用纤维素酶对豆粕中粗纤维进行预处理。研究表明,通过纤维酶预处理后的豆粕制备出来的大豆蛋白胶相比传统的两步法,减少了粉碎和均质步骤,更节能、低碳。2、稻草纤维板的研究采用波尔多液对稻草纤维进行预处理,通过电镜扫描成像和比色法测定其硅含量得出,处理后稻草纤维中硅含量明显减少,通过比色法的吸光度计算得出稻草处理前后的二氧化硅含量分别为6.613%和0.926%;通过对预处理前后稻草进行相同条件下压板,测得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能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力有显着差别,波尔多液处理后的稻草要优于处理前的;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表明,稻草碎料板的静曲强度在蛋白添加量为12%时最强,接近GB/T 21723-2008的要求,在蛋白添加量为18%时内结合力能接近GB/T 21723-2008的要求,稻草碎料的粒径对稻草板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力影响不大,稻草板的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力在一定压力范围之内随密度增大而增强。3、稻草板工艺参数优化研究采用Design Expert 7.1软件,运用RSM中的中心组合设计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以板材的主要机械性能指标-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力为响应值,研究了胚料含水率、热压温度及热压时间对利用大豆蛋白胶黏剂制造的稻草板主要机械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数学回归模型,对回归模型的显着性和失拟性进行了检验,绘制出相应曲面图及等高线图,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静曲强度及内结合力的二次多元回归模型,根据显着性检验和失拟性分析,模型显着、稳定性较好、失拟不显着,能较好的分析和预测响应值。根据各响应值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响应曲面图及等高线,在本试验范围内,随着含水率和热压温度的提高,板材的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力都增强,但是含水率超过30%后,均有所减弱;随着热压时间的增长,板材的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力都增强,时间达到10min后,增强的不是很明显。根据软件的优化功能并结合实际的生产成本考虑,优化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得出了最优工艺参数为含水率为25%,热压温度为175℃,热压时间为10mmin,在此条件下,板材的静曲强度的检测结果为14.3 MPa,内结合力的检测结果为0.42 MPa,都达到GB/T 21723-2008的要求(静曲强度>14 MPa,内结合力>0.4 MPa)。4、以稻草板为芯板的仿细木工板的初步研究为了推广稻草纤维板的应用,以稻草板为芯材制造细木工板,测得仿细木工板的横向静曲强度全部超过GB/T 5849-1999的要求,但胶合强度与GB/T 5849-1999的要求还相差比较远。

刘冰[9](2011)在《生物质复合板材表面装饰用秸秆贴面及饰面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使用农作物秸秆(麦秸、稻秸),经漂白、染色、编织等工艺研发具有装饰性能的贴面材料,然后与生物质复合板材进行胶合。研究最佳的漂白、染色及饰面工艺参数,优化生物质复合板材表面装饰性能。本研究成果可以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生物质秸秆资源,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物质材料的高要求,对环境保护、创造经济效益等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采用六种漂白剂配方对秸秆(麦秸、稻秸)进行漂白试验,使用NF333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测定表面材色,以CIE1976 L*a*b*表色系统表色,计算色度学指标,对优选漂白剂漂白机理进行分析,借助SEM、EDS、FTIR对漂白秸秆(麦秸、稻秸)外表面进行观察并分析,确定亚硫酸氢钠NaHS03为秸秆(麦秸、稻秸)材料理想漂白主剂。(2)选取考察因子进行正交实验,借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与极差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影响因子显着性分析,确定秸秆(麦秸、稻秸)以亚硫酸氢钠NaHS03为漂白主剂的最优工艺参数为:麦秸,浓度3%,温度40℃,频率45KHz,时间60min;稻秸,浓度1%,温度40℃,频率28KHz,时间40min。(3)对优化的漂白工艺进行验证实验,并对秸秆(麦秸、稻秸)、漂白后的秸秆(麦秸、稻秸)进行168h耐光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稻秸试材、稻秸漂白试材耐光性能分别优于麦秸试材、麦秸漂白试材;紫外光辐射对秸秆(麦秸、稻秸)表面色度学指标白度值W影响微弱。(4)选取直接染料、活性染料、碱性染料在低温浸渍超声辅助条件下对不同预处理后的秸秆(麦秸、稻秸)进行染色的探索性试验,根据色度学指标及染液上染率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对优选染料染色机理进行分析,借助SEM、EDS、FTIR对染色秸秆(麦秸、稻秸)外表面进行观察并分析,优选出低温条件下活性染料为秸秆(麦秸、稻秸)理想染色剂,并确定秸秆(麦秸、稻秸)染色的最佳预处理工艺为,麦秸,氢氧化钠(NaOH)浓度1%,温度50℃,频率45KHZ,时间60min;稻秸,亚硫酸氢钠(NaHS03)浓度1%,温度40℃,频率28KHz,时间40min。(5)通过正交试验,以色度学各指数与上染率为考核标准,确定活性艳红染料对麦秸染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浓度0.4%,温度45℃,频率28 KHz,时间20min;对稻秸染色最佳工艺为浓度0.3%,温度35℃,频率45 KHz,时间40min。活性嫩黄染料对麦秸染色最佳工艺为浓度0.3%,温度45℃,频率28 KHz,时间80min;对稻秸染色最佳工艺为浓度0.3%,温度45℃,频率100 KHz,时间80min。活性艳蓝染料对麦秸染色最佳工艺为浓度0.4%,温度45℃,频率45 KHz,时间40min;对稻秸染色最佳条件为浓度0.3%,温度35℃,频率45 KHz,时间40min。(6)对优化的染色工艺进行验证实验,并对不同染色秸秆(麦秸、稻秸)进行168h耐光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染料染色后的秸秆(麦秸、稻秸)试材变色现象呈现不同变化规律;染色稻秸试材耐光性能优于染色麦秸试材;辐射过程中各染色试材黄蓝轴色品指数b*值均呈上升的趋势,分析为秸秆(麦秸、稻秸)组分、浸提物和染料在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使材色发生变化,属紫外光诱发变色可能,该部分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7)以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的FRW阻燃型稻秸碎料板为基材,进行秸秆(麦秸、稻秸)贴面材料的饰面工艺研究,确定麦秸贴面材料最佳饰面工艺为冷压压力24Kpa,施胶量350g/m2,冷压时间12h;稻秸贴面材料最佳饰面工艺为冷压压力24Kpa,施胶量300g/m2,冷压时间12h。(8)对最佳工艺条件制得的秸秆(麦秸、稻秸)饰面材料贴面制得的稻草板试材的表面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用六种秸秆贴面材料(麦秸素材编织贴面、麦秸漂白后编织贴面、麦秸染色后编织贴面、稻秸素材编织贴面、稻秸漂白后编织贴面、稻秸染色后编织贴面)制得板材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均超过国家标准。

鞠杰[10](2010)在《哈尔滨市周边农村住宅建筑节能技术优化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形式不容乐观,呈现出了总量大、比例高、能效低、污染重的总体特点,住宅能耗过高已成为能源负担。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高速发展时期,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逐步富裕,继而乡村住宅建设增加,能源消耗量逐渐增长,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同时人们追求住宅的大空间,迫使乡村住宅开间、进深越来越大,层高越来越高,也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费。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导致乡村住宅在节能方面存在两大问题:建筑使用能耗过高和人们对于乡村住宅节能认识不足。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周边农村住宅现状及其节能情况的调研,了解农村住宅建筑能耗、节能现状及室内舒适度等问题,总结出哈尔滨周边农村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影响住宅节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基于国家授权的六项专利技术,设计适合在哈尔滨周边推广的农村节能住宅结构。使哈尔滨周边农村住宅从规划设计、体形系数、设计思想、平面节能、生物能源的利用等方面得到总体性、系统性的优化。充分利用哈尔滨当地的稻草、炉渣等农村秋后剩余物和工业废料,改善其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基于住宅建筑节能综合评价体系的理论,充分研究了相关的节能设计和检验标准及评价技术。通过体系结构设计、评价目标的分解、指标的筛选和确定、指标权重确定、指标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结果的确定、节能等级标志的建立等关键步骤,采用专家意见法、AHP法、灰色理论等方法,从综合能源利用、建筑品质、建筑经济性、建筑地域性四个总体指标方面成功的构建了哈尔滨周边农村住宅建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哈尔滨周边农村住宅建筑节能技术优化项目进行节能综合评价,验证了节能住宅优化设计的初步合理性、科学性。本论文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应用都有一定的研究,对指导哈尔滨周边节能农宅设计、完善和健全我国节能住宅评价指标体系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哈尔滨地区开展住宅建筑节能工作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二、用再生资源生产建材──稻草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再生资源生产建材──稻草板(论文提纲范文)

(1)纸面稻草板抗压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概况
    1.1 试件设计
    1.2 试验方法
2 受压试验破坏现象
3 抗压强度与泊松比
4 稻草板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5 结论

(2)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建筑墙体构造节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建筑产业化发展现状
    1.2 新型墙体材料的概述
        1.2.1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背景
        1.2.2 新型墙体材料的概念
        1.2.3 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1.2.4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意义
    1.3 新型墙板的研究动态
        1.3.1 单一材料板材
        1.3.2 复合材料板材
    1.4 新型墙板在建筑中构造节点的研究状况
        1.4.1 墙板与结构柱的连接节点
        1.4.2 墙板与钢梁的连接构造
        1.4.3 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1.4.4 墙板之间的连接构造
        1.4.5 阴阳角处的墙板节点
        1.4.6 门窗洞口处墙板连接节点
    1.5 聚苯颗粒发泡水泥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构造研究的意义
        1.6.1 存在的问题
        1.6.2 研究的工作和意义
第2章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外墙板的连接构造
    2.1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简介及板系研发
        2.1.1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外墙板板型
        2.1.2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的规格
    2.2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墙体的优点
        2.2.1 耐火性
        2.2.2 隔热性
        2.2.3 施工性
        2.2.4 成本低
        2.2.5 轻质
        2.2.6 无毒
        2.2.7 隔音性能
    2.3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墙体设计原则
    2.4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外墙的构造
        2.4.1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的排版
        2.4.2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阴阳角处构造
        2.4.3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门窗洞口处构造
        2.4.4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钢梁处连接
        2.4.5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外墙与建筑基础新型连接节点
        2.4.6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外包钢柱新型连接节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内墙板的连接构造
    3.1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形式
        3.1.1 截面形式
        3.1.2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安装
        3.1.3 构造设计要求
    3.2 厂家提供的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墙体构造节点
        3.2.1 单板竖向排板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与结构主体的连接
    3.3 单层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与钢梁连接节点的深化
        3.3.1 轻型墙板与钢梁现有的连接形式
        3.3.2 单板竖向排板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与钢梁的连接
    3.4 双层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内墙与钢梁新型连接节点
        3.4.1 双层轻型墙板与钢梁现有的连接形式
        3.4.2 双层板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内墙与钢梁的连接
    3.5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内墙与地面新型连接节点
    3.6 双层板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内墙与地面新型连接节点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墙体缺点及解决方案
    4.1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容易开裂
        4.1.1 墙板裂缝的种类
        4.1.2 开裂原因
        4.1.3 解决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开裂问题的主要措施
    4.2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防水性能差
        4.2.1 解决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防水问题的主要措施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绿色+文脉”理念下吉林省山区乡镇木结构建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地理位置
        1.1.2 历史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关键词解释
        1.5.1 乡镇建筑
        1.5.2 绿色
        1.5.3 文脉
        1.5.4 “绿色+文脉”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吉林省山区乡镇环境特征及木结构建筑技术概况
    2.1 吉林省山区环境特点
        2.1.1 自然环境特点
        2.1.2 人文环境特点
        2.1.3 社会环境特点
    2.2 山区建筑文脉的形成与发展
        2.2.1 山区建筑文脉的形成
        2.2.2 木结构建筑分布特点
        2.2.3 山区木结构建筑特征
    2.3 乡镇木结构建筑技术型制
        2.3.1 井干式建筑
        2.3.2 简易抬梁式建筑
        2.3.3 两种建筑技术型制的异同
    2.4 乡镇木结构建筑技术与文脉的关系
        2.4.1 文脉传承与绿色技术的联系
        2.4.2 技术与文脉的结合:“绿色+文脉”建设理念
    2.5 “绿色+文脉”理念下吉林省山区乡镇木结构建筑技术的提升策略
        2.5.1 适宜性技术的开发
        2.5.2 引进技术的本土化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色+文脉”理念下吉林省山区乡镇木结构建筑提升策略之适宜性技术的开发
    3.1 木材性能的适宜性改善
        3.1.1 保温性
        3.1.2 耐久性
    3.2 木结构技术的适宜性开发
        3.2.1 支撑结构
        3.2.2 墙体围护
        3.2.3 屋面围护
    3.3 设备设施的适宜性开发
        3.3.1 雨雪回收设备
        3.3.2 电热炕设备
    3.4 适宜性技术开发策略下的文脉延续途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绿色+文脉”理念下吉林省山区乡镇木结构建筑提升策略之引进技术的本土化
    4.1 木材性能的提升
        4.1.1 保温性
        4.1.2 耐久性
    4.2 木结构技术的本土化改造
        4.2.1 支撑结构
        4.2.2 墙体围护
        4.2.3 屋面结构
    4.3 设备设施的本土化改造
        4.3.1 太阳能应用设备
        4.3.2 风电一体化设备
    4.4 引进技术的本土化策略下的文脉延续途径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绿色+文脉”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发展
    5.1 “绿色+文脉”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5.1.1 建筑材料的绿色化
        5.1.2 建筑结构的地域化
        5.1.3 建筑设备的节能化
    5.2 “绿色+文脉”理念表达的设计思想
        5.2.1 延续地域文脉
        5.2.2 引入绿色技术
        5.2.3 体现时代精神
    5.3 吉林省山区“绿色+文脉”乡镇木结构建筑技术研究的启示
        5.3.1 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5.3.2 “绿色+文脉”理念在吉林省的发展前景
        5.3.3 “绿色+文脉”理念的发展与延续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秸秆建材的研究与发展现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秸秆资源概述
2 国外秸秆建材研究与发展概况
3 国内秸秆建材研究与发展概况
    3.1 秸秆加筋土
    3.2 秸秆砖 (草砖)
    3.3 稻草板
    3.4 秸秆人造板
    3.5 秸秆-镁水泥复合板材
4 国内秸秆建材发展前景

(5)钢—稻草板组合墙体在建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墙体的现状
2 稻草板
    2.1 稻草板的由来与展望
    2.2 稻草板的工艺
    2.3 稻草板的优缺点
3 钢管—稻草板组合墙体
    3.1 钢管—稻草板墙体的组合形式
    3.2 钢管—稻草板组合墙体优点
    3.3 钢管—稻草板组合墙体发展前景
4 结论与期望

(6)辽宁省农村低碳住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关注
        1.1.3 能源与建筑消耗
    1.2 低碳建筑发展现状
        1.2.1 低碳建筑内涵
        1.2.2 低碳建筑发展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全生命周期理论
        1.3.1 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1.3.2 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1.3.3 建筑碳排放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
        1.5.1 研究的内容
        1.5.2 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 辽宁农村住宅现状调研
    2.1 辽宁农村住宅调研基本情况
        2.1.1 调研范围
        2.1.2 调研内容
        2.1.3 调研方法
    2.2 辽宁省农村住宅的现状调研统计分析
        2.2.1 辽宁省农村住宅能源消耗统计
        2.2.2 辽宁农村住宅的布局调研分析
        2.2.3 辽宁农村住宅的构造形式调研分析
        2.2.4 辽宁农村住宅的采暖方式调研分析
    2.3 辽宁省农村住宅的现状存在问题
    2.4 辽宁省农村低碳住宅发展的必要性及优势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辽宁农村住宅的碳排量分析
    3.1 辽宁农村住宅建材生产阶段碳排量的分析
        3.1.1 农村住宅使用建材现状调研
        3.1.2 农村住宅生产建材消耗统计与分析
        3.1.3 农村住宅使用建材碳排分析
    3.2 农村住宅建造施工阶段碳排量的分析
        3.2.1 农村住宅建造施工能耗分析
        3.2.2 农村住宅建造施工碳排分析
    3.3 农村住宅居住使用阶段碳排量的分析
        3.3.1 农村住宅采暖能耗与碳排量计算
        3.3.2 农村住宅炊事能耗与碳排量计算
        3.3.3 农村住宅其他能耗与碳排量计算
        3.3.4 农村住宅使用阶段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4 农村住宅拆除阶段碳排量的分析
        3.4.1 农村住宅拆除阶段能耗分析
        3.4.2 农村住宅拆除阶段碳排分析
    3.5 农村住宅废料回收和废物处理阶段碳排量的分析
        3.5.1 农村住宅废料回收和废物处理阶段能耗分析
        3.5.2 农村住宅废料回收和废物处理阶段碳排分析
    3.6 分析的结果与局限性
        3.6.1 结果分析
        3.6.2 分析的局限性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辽宁省农村低碳住宅设计策略
    4.1 选择低碳排的适宜建筑材料
        4.1.1 选择低能耗建筑材料
        4.1.2 选择新型建筑材料
        4.1.3 利用可再生与可回收材料
    4.2 简化施工方式,遵从地域特色
        4.2.1 简化施工工艺
        4.2.2 遵从地域特色减少材料运输距离
    4.3 降低居住过程中的能耗
        4.3.1 合理布置建筑空间
        4.3.2 控制热来源与消耗
    4.4 应用低碳节能电器与设备
        4.4.1 家用电器
        4.4.2 照明设备
        4.4.3 炊事及热水供应
        4.4.4 采暖设备
    4.5 促进回收再利用废弃材料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辽宁省农村低碳住宅设计方案
    5.1 辽宁省农村低碳住宅方案概述
        5.1.1 方案设计原则
        5.1.2 方案设计构思
        5.1.3 方案设计
    5.2 辽宁省低碳住宅设计方案与传统住宅方案的比较分析
    5.3 低碳农村住宅应用与可行性分析
        5.3.1 低碳农村住宅应用
        5.3.2 低碳农村住宅可行性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未来辽宁农村住宅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课题来源

(7)采煤沉陷区稳定性区划与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矿区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矿区的土地资源
        1.1.2 矿区的生态环境
        1.1.3 矿区的社会经济
        1.1.4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基本概念
        1.2.2 相关学科的研究
        1.2.3 国内外的实践
    1.3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点
2 采煤沉陷区稳定性分析及其人居环境适宜性
    2.1 采煤沉陷的形成机理
        2.1.1 采煤沉陷区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陷
        2.1.2 采煤沉陷区沉陷稳定过程
        2.1.3 采煤沉陷区地表沉陷的形式与特征
    2.2 影响采煤沉陷区地表稳定性的因素
        2.2.1 地质构造与覆岩力学因素
        2.2.2 采矿技术因素的影响
        2.2.3 其他因素
    2.3 采煤沉陷区稳定性区划
        2.3.1 采煤沉陷区的分类与稳定性区划
        2.3.2 稳定区的特点
        2.3.3 次稳定区的特点
        2.3.4 非稳定区的特点
    2.4 基于区划的沉陷区人居环境建设原则及城镇建设模式
        2.4.1 基于区划的沉陷区人居环境建设原则
        2.4.2 基于区划的沉陷区城镇开发模式
    2.5 沉陷区土地稳定性区划实例分析
        2.5.1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稳定性区划——以北京门头沟东龙门为例
        2.5.2 一般地质条件下的稳定性区划——以兖州北宿煤矿为例
    2.6 本章小结
3 稳定区人居环境建设适宜性
    3.1 稳定区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3.1.1 稳定区分类的必要性
        3.1.2 影响稳定区分类的主要因素
        3.1.3 稳定区的分类及其特点
    3.2 稳定区的空间发展适宜性
        3.2.1 空间发展
        3.2.2 采煤沉陷区的空间发展特殊性
        3.2.3 国外煤炭地区人居环境更新改造的探索
        3.2.4 稳定区空间发展对策
    3.3 稳定区建筑设计适宜性
        3.3.1 引起沉陷区建筑破坏的因素
        3.3.2 沉陷区建筑物损坏的等级和类型
        3.3.3 稳定区的建筑实践
        3.3.4 稳定区的建筑设计对策
    3.4 稳定区人居环境建设适宜性实例分析
        3.4.1 门头沟东龙门煤矿沉陷区社会环境概况
        3.4.2 东龙门沉陷区地质稳定性区划的空间特征
        3.4.3 东龙门稳定区人居环境建设适宜性
        3.4.4 东龙门人居环境规划设想
    3.5 本章小结
4 次稳定区人居环境建设适宜性
    4.1 次稳定区的空间发展适宜性
        4.1.1 次稳定区土地特点与价值
        4.1.2 次稳定区的空间发展实践
        4.1.3 次稳定区的空间发展前景
    4.2 次稳定区建筑设计思路
        4.2.1 适应性
        4.2.2 建筑的适应性
        4.2.3 采煤沉陷区适应性建筑设计
        4.2.4 建筑结构选型的适应性
        4.2.5 建筑材料的适应性
    4.3 本章小结
5 非稳定区人居环境建设适宜性
    5.1 对采煤沉陷区景观价值的再认识
        5.1.1 景观与景观设计
        5.1.2 景观的种类及构成要素
        5.1.3 采煤沉陷对景观的影响
        5.1.4 采煤沉陷区景观价值的再认识
    5.2 沉陷区景观重建的思想背景与技术
        5.2.1 沉陷区景观重建的思想背景
        5.2.2 沉陷区景观重建的技术措施
    5.3 非稳定区景观重建的对策与模式
        5.3.1 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思想
        5.3.2 建设生态湿地的模式
        5.3.3 大地艺术的模式
        5.3.4 构建场所精神的模式
        5.3.5 地质公园或地质旅游的模式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主要获奖

(8)零甲醛大豆蛋白胶粘剂粘合的稻草纤维板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大豆蛋白胶的研究现状
    1.3 稻草纤维板的研究
        1.3.1 稻草纤维的特点
        1.3.2 无胶工艺
        1.3.3 有胶工艺
    1.4 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大豆蛋白胶的制备
    2.1 试验材料和仪器
        2.1.1 原材料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 检测方法
        2.2.1 胶合强度的测定
        2.2.2 粘度测定
    2.3 实验方法
        2.3.1 传统两步法豆胶制备工艺
        2.3.2 新型两步法豆胶制备工艺
        2.3.3 豆胶三合板的制备工艺
        2.3.4 传统豆胶工艺与新两步法比较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抗拉强度的测定结果
        2.4.2 粘度测定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豆蛋白胶稻草纤维板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和仪器
        3.1.1 稻草
        3.1.2 大豆蛋白胶
        3.1.3 仪器设备
    3.2 方法
        3.2.1 稻草预处理与前后电镜扫描
        3.2.2 压板流程
        3.2.3 实验设计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稻草预处理前后的电镜扫描图
        3.3.2 稻草硅含量的测定结果
        3.3.3 稻草预处理前后稻草板主要物理性能比较
        3.3.4 稻草预处理前后稻草板防霉性能比较
        3.3.5 蛋白添加量对稻草碎料板性能的影响
        3.3.6 稻草粒径对稻草板性能的影响
        3.3.7 密度对稻草板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响应面设计的稻草纤维板性能试验及优化研究
    4.1 试验材料和仪器
        4.1.1 稻草
        4.1.2 大豆蛋白胶
        4.1.3 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压板流程
        4.2.2 实验设计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试验结果
        4.3.2 静曲强度
        4.3.3 内结合力
        4.3.4 工艺条件优化与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以稻草板为芯板的仿细木工板的初步研究
    5.1 试验材料和仪器
        5.1.1 材料
        5.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5.2 制造方法及工艺
    5.3 试验设计及成品检测
        5.3.1 试验设计
        5.3.2 成品检测
    5.4 结果与讨论
        5.4.1 部分成品
        5.4.2 稻草芯板厚度对仿细木工板性能的影响
        5.4.3 稻草坯料含水率对仿细木工板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生物质复合板材表面装饰用秸秆贴面及饰面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生物质复合板材的研究现状
        1.2.2 贴面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1.3.1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本文的创新点
        1.3.4 发展前景
2 秸秆(麦秸、稻秸)材料材性分析
    2.1 秸秆宏观构造特性
        2.1.1 麦秸的宏观构造特性
        2.1.2 稻秸的宏观构造特性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材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秸秆微观构造特性
        2.3.1 麦秸的微观构造特性
        2.3.2 稻秸的微观构造特性
    2.4 秸秆化学成分分析
        2.4.1 秸秆的化学组成
        2.4.2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秸秆(麦秸、稻秸)漂白工艺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试材
        3.1.2 实验药品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设计与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实验方法
    3.3 漂白剂选择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漂白剂对秸秆漂白效果的主观分析
        3.3.2 不同漂白剂对秸秆漂白效果的定量分析
        3.3.3 适宜漂白剂漂白原理分析与验证
        3.3.4 漂白剂的确定
    3.4 秸秆漂白工艺的优化研究
        3.4.1 麦秸漂白工艺的优化研究
        3.4.2 稻秸漂白工艺的优化研究
    3.5 漂白秸秆材料耐光性研究
        3.5.1 漂白麦秸光变色规律研究
        3.5.2 漂白稻秸光变色规律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秸秆(麦秸、稻秸)染色工艺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试材
        4.1.2 实验药品
        4.1.3 染料
        4.1.4 实验仪器
    4.2 实验设计与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实验方法
    4.3 染料选择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染料染色效果分析
        4.3.2 不同预处理工艺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4.3.3 适宜染料染色原理分析与验证
        4.3.4 染料的确定
    4.4 秸秆(麦秸、稻秸)染色工艺优化研究
        4.4.1 活性艳红染料对秸秆染色工艺优化研究
        4.4.2 活性嫩黄染料对秸秆染色工艺优化研究
        4.4.3 活性艳蓝染料对秸秆染色工艺优化研究
    4.5 染色秸秆(麦秸、稻秸)材料耐光性研究
        4.5.1 活性艳红染料染色后秸秆的光变色规律研究
        4.5.2 活性嫩黄染料染色后秸秆的光变色规律研究
        4.5.3 活性艳蓝染料染色后秸秆的光变色规律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秸秆(麦秸、稻秸)贴面材料编制工艺研究
    5.1 秸秆材料前期预处理工艺
    5.2 秸秆贴面材料编织工艺研究
        5.2.1 平行编织工艺
        5.2.2 90°交错编织工艺
        5.2.3 有秩序交错编织工艺
        5.2.4 无秩序复杂编织法
        5.2.5 图案编织工艺
    5.3 秸秆(麦秸、稻秸)贴面材料图案的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秸秆(麦秸、稻秸)贴面材料饰面工艺研究
    6.1 实验材料及仪器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6.2 实验设计、方法与评价指标
        6.2.1 实验设计
        6.2.2 实验方法
        6.2.3 评价指标
    6.3 胶黏剂的确定
        6.3.1 表面胶合强度与浸渍剥离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6.3.2 经济性分析
        6.3.3 界面结合特征红外光谱分析
        6.3.4 胶黏剂的确定
    6.4 不同麦秸贴面材料饰面工艺的研究
        6.4.1 工艺因子对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
        6.4.2 工艺因子对浸渍剥离性能的影响
        6.4.3 工艺因子对表面透胶现象的影响
        6.4.4 最优工艺因子的确定
        6.4.5 最优工艺因子的检验
    6.5 不同稻秸贴面材料饰面工艺的研究
        6.5.1 工艺因子对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
        6.5.2 工艺因子对浸渍剥离性能的影响
        6.5.3 工艺因子对表面透胶现象的影响
        6.5.4 最优工艺因子的确定
        6.5.5 最优工艺因子的检验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哈尔滨市周边农村住宅建筑节能技术优化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建筑节能思潮的必然要求
        1.1.2 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
    1.2 建筑节能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节能的概念
        1.2.2 国外节能研究现状
        1.2.3 国内节能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哈尔滨市周边农村住宅现状及节能情况调查
    2.1 哈尔滨周边农宅的环境特征
        2.1.1 文化环境特征
        2.1.2 地域特征
        2.1.3 气候特征
    2.2 住宅特色
    2.3 哈尔滨周边农宅能耗分析
        2.3.1 农村建筑能耗现状
        2.3.2 农宅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3 农宅节能潜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哈尔滨市周边农村住宅的节能技术优化
    3.1 朝向及选址
    3.2 外围护结构优化及材料选择
        3.2.1 农宅体形系数设计
        3.2.2 窗的优化研究
        3.2.3 墙体保温设计
        3.2.4 框架结构
        3.2.5 屋顶保温设计及材料应用
        3.2.6 配套设施选择和应用
    3.3 太阳能在哈尔滨周边农村住宅中的应用
        3.3.1 传统农宅中利用太阳能的历史
        3.3.2 哈尔滨周边农村利用太阳能的有利条件
        3.3.3 太阳能在哈尔滨的应用情况
        3.3.4 适宜在哈尔滨周边农村推广应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类型
        3.3.5 被动式太阳房的应用概述
    3.4 沼气在哈尔滨周边农村住宅中的开发利用
    3.5 经济性评价
    3.6 建筑能耗模拟分析
        3.6.1 DeST软件简介
        3.6.2 计算方法
        3.6.3 模型建立
        3.6.4 模拟能耗数据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节能建筑综合评价研究
    4.1 节能建筑评价概念及国内外现有评价体系
        4.1.1 节能建筑评价的概念
        4.1.2 国内外现有的节能建筑评价体系
    4.2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部分的权重
    4.3 节能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4.3.1 指标层次结构划分
        4.3.2 确定节能住宅指标权重
    4.4 农村住宅建筑节能综合评价
        4.4.1 农村住宅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
        4.4.2 灰色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评价过程
        4.4.3 农村住宅建筑节能评价模型
        4.4.4 哈尔滨农村住宅建筑节能优化综合评价
        4.4.5 评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用再生资源生产建材──稻草板(论文参考文献)

  • [1]纸面稻草板抗压性能试验研究[J]. 徐慧博,张秀华,王奂,张晗,王一冰. 安徽建筑, 2021(11)
  • [2]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建筑墙体构造节点研究[D]. 赵云.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7)
  • [3]“绿色+文脉”理念下吉林省山区乡镇木结构建筑技术研究[D]. 徐凡舒. 吉林建筑大学, 2019(01)
  • [4]秸秆建材的研究与发展现状概述[J]. 刘红光,罗斌,申士杰,李黎.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9(05)
  • [5]钢—稻草板组合墙体在建筑中的应用[J]. 张秀华,兰士承. 山西建筑, 2016(27)
  • [6]辽宁省农村低碳住宅设计研究[D]. 于威. 沈阳建筑大学, 2013(05)
  • [7]采煤沉陷区稳定性区划与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D]. 张曦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12)
  • [8]零甲醛大豆蛋白胶粘剂粘合的稻草纤维板研制[D]. 温平威. 南昌大学, 2011(05)
  • [9]生物质复合板材表面装饰用秸秆贴面及饰面工艺研究[D]. 刘冰. 东北林业大学, 2011(05)
  • [10]哈尔滨市周边农村住宅建筑节能技术优化及评价研究[D]. 鞠杰. 东北林业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建筑材料——草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