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农民与兼职农民劳动力研究

兼职农民与兼职农民劳动力研究

一、农民兼职与兼职农民劳动力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杜姣[1](2021)在《转型背景下兼职化村干部管理体制的适用性辨析——基于激励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村干部职业化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地村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所形塑的是一种职业化的村干部管理体制。相关研究认为,村干部职业化是通过对村干部激励系统中制度性激励的强化来解决村干部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实地调查表明,兼职化村干部管理体制中非制度性激励的存在使村干部位置对留守在乡村的村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是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乡村依然能够保持较为完整的村干部队伍的重要原因,而制度性激励只是补充。非制度性激励的吸引力源于兼职化村干部管理体制与乡村经济机会的亲和性。近几年,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之所以弥漫着村干部的不满和抱怨情绪,其原因在于过多的行政任务与有限的报酬之间的不匹配,以及治理资源的匮乏弱化了村干部身份非制度性激励中的社会价值和自我实现价值激励。针对该问题,应当做的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原有的兼职化村干部管理体制,而是在保留这一体制形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并予以解决。

魏语[2](2021)在《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向前江[3](2021)在《万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减贫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辛思静[4](2021)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府管理研究》文中指出

赵旭彤[5](2021)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天津市武清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臧其胜[6](2021)在《实践智慧、情境约束与乡村振兴:基于苏南D村的考察》文中研究说明在同样的政策环境与相似的资源禀赋条件下,按照理论推断与政策设计本应实现的农村均衡发展却并未全面实现,其主要原因在于强调实践合理性优先的实践智慧在不同乡村发展中存在差异。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方法,以苏南D村为例,以实践智慧为核心概念构建解释框架,深描实践智慧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乡村振兴的过程,正是在合法性与能力的双重约束下,各参与主体围绕生产要素形成联合、支配与交易关系的过程;乡村振兴需要挖掘基层实践智慧,索引与整合是其最重要的实践技能,自治则是其最重要的保证;而约束条件的情境动态性、多元主体的责任差异性、生产要素的权属离散性,使得基层实践智慧具有很强的情境性与权宜性。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端赖于理性选择与实践智慧的共同推动;在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的设计中需要重视实践智慧的作用。

孙小荣[7](2021)在《旬邑县高素质农民培育线上教育模式探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线上教育培训在全国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偏远地区的农业大县,农民线上教育意义非同寻常,文章选取陕西省旬邑县这一具有西北地区代表性的农业大县,从规范线上教育管理制度、搭建系统性培训平台、成效分析等方面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线上教育模式进行探究,并就发现的问题给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

江和平[8](2021)在《基于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和系统仿真分析的土地流转策究》文中认为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强化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稳步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自“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以来,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需求愈加强烈,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新时代“三农”发展与研究的核心议题。为此本文首先从文献计量入手,使用基于R语言的Bibliometrix和Biblioshiny软件包,梳理自1992年至2021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所涉及到土地流转相关研究的文献,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以便能够客观揭示土地流转研究态势,并把握当前研究热点。其次,本文将以土地流转中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地方政府、新型农户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并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由此探讨在何种条件下博弈系统会达到均衡状态,继而使用Matlab R2020a软件对上述结论进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发现:土地健康有序流转可以通过三方演化博弈的稳定策略加以控制,地方政府稳定策略的选择受其激励土地流转时所花费的成本大小以及新型农户选择“承包”策略和农民选择“流转”策略的意愿大小影响,新型农户稳定策略的选择主要受其在承包土地规模化经营中的净收益高低影响,农民的稳定策略选择主要受其流转土地所得租金以及在土地流转中所花费的成本影响,而且地方政府、新型农户和农民作为博弈的参与方,都在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从而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土地有效流转中,关键在于如何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选择最优策略,使得三方利益主体能够及时演化到稳定状态。最后,本文进一步从博弈参与方的视角提出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①建立健全财政扶持制度;②搭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③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价格体系;④继续加强农民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创造农民非农劳动就业渠道。

韩洋[9](2021)在《农民合作社雇用农民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在推动产业振兴和组织振兴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民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通过走农民组织化和农村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合作社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模式,除需要投入经济资本外,还需要投入人力资本,这就促使合作社做出雇用农民的决策。合作社雇用农民能够解决农民本地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对搞活农村经济、稳定农村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影响农民合作社雇用农民的相关因素、提出扩大合作社雇工的建议,对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界定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雇用农民等概念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本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等为指导,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与人力资本因素对合作社雇用农民数量的影响。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农民合作社雇用农民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厘清影响因素对农民合作社雇用农民的作用机理,对比发现合作社雇用农民的作用程度与雇用农民时长显着相关。因此,为丰富研究成果,本研究分别运用最小二乘回归(OLS)方法和二项逻辑回归(二元Logit)方法,实证分析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与人力资本因素对合作社长期雇用农民和短期雇用农民的影响程度。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一方面,农民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合作社雇用农民行为。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和销售方式越复杂多样,雇用农民数量越多、雇用时间越长,合作社经营种植业雇用效果最明显,经营渔业只对短期雇用作用显着,而经营畜牧业的合作社对雇用农民无显着影响,合作社通过电商销售和龙头带动均未使其产生雇用农民决策行为。另一方面,农民特征也是影响合作社雇用农民决策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生产经营活动相对多样的合作社倾向于雇用女性、受过专业技能培训、青壮年和高学历农民,尤其合作社产业化、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农民素质要求越高。相比于已有研究,本研究的创新主要为拓展了研究视角,将农业生产经营的自然属性和产业经营特点纳入考量,区分合作社长短期雇用农民的影响因素和偏好,有利于探究合作社产业活动与雇用行为的相互关系。在丰富农民合作社经济研究领域、充实研究内容和拓展视角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边际学术贡献。

李冬慧[10](2021)在《集体化村庄的权威治理研究 ——基于山西省贾村的实证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社会的特点就是历经社会变迁而生生不息,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具有明显区域差异性的乡土社会。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乡土社会逐渐呈现出新变化,广大农村社会和谐有序、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大多数村庄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公共服务质量不高,集体所承担的村庄责任越来越少,农民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下降,村庄发展呈现出分散化趋势。与此同时,有一类村庄在基层党组织引领下,坚持合作化、组织化和集体化道路,践行集体主义精神和共同富裕理念,承担多方位、全覆盖的村庄社区责任,为集体成员提供公共服务和集体福利,从而形成牢固的集体凝聚力和村庄团结关系。这类村庄即集体化村庄,其发展路径与发展前景可成为透视中国农村道路的重要窗口。现有关于集体化村庄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集体经营、集体产权、集体产业等经济领域,本文则重点关注社会治理领域,意在强调集体化村庄治理过程中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效应。基于北方乡村“集体社会”底色的理论认知,以山西省典型集体化村庄为研究对象,构建“集体-权威”分析框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口述访谈等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从传统社会到当代社会,权威要素在具有集体底色的乡村社会中所经历的“缘起与萌芽、生成与激活、削减与重振、稳定与延续”的变迁过程;以外部国家政策环境变化为参照,以村庄内生权威影响力为线索,深入分析典型村庄从自发到自觉探寻适宜路径和治理模式的过程,进而从历史性制度起点、地域性社会文化性格、实践性客观条件等多维度剖析影响村庄发展路径的关键因素,探明集体组织、集体成员与集体权威在村庄发展过程中的交互关系,以及权威治理模式的运行特征与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一)集体化是一个集体组织变迁、权威类型转换、从自发到自觉的动态发展过程。权威是一种影响力,通过获得治理客体的认同和服从,形成内化于心的观念意识,进而指导个体行为。相较于经济、制度和资源等外部要素的强制性作用,权威要素·具有内部自愿服从性质,在治理实践中成员接受度高、行动阻碍小,对形成农民组织化具有现实意义。根据特定历史条件与环境因素形成基于不同目标的治理模式,表现为从“伦理型权威治理、依附型权威治理、教化型权威治理、互惠型权威治理”的转换过程。(二)集体社会是一种对当代集体化道路产生规制性影响的社会底色。从自然条件、历史事实、社会特征、文化传统等维度考察,北方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核心区,其社会形态受到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叠加影响,形成以“以户聚村”的集体社会形态。村庄中内生“大家长式”的集体权威,不断维系、巩固集体这一组织形态的延续。(三)集体化村庄是一种理性选择下的复合型村域共同体。村庄的再集体化是集体领导与集体成员共同选择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化模式能够创造更经济、更具规模、更强联系的村域综合体,以此完善村庄社区功能,增强文化凝聚力。集体化村庄为中国乡村发展道路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四)锦标赛治理作为权威治理的实践形式,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有益探索。较强的集体经济与集中的权力结构形成村庄“强压力-强激励”的锦标赛治理基础。呈现出集体权威压力、指标量化考核、锦标赛排名约束、福利分配激励等特征,形成程序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其动力来源于权威引导,又在一定程度上维系权威,形成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权威治理形式。(五)党组织引领集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引领力和组织力,协调好农村各基层组织的利益,突出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是新时代探索“一核多元”治理模式、开展乡村振兴实践的组织保障。总体上,探讨集体化村庄发展历程及其治理模式,并不等于对过去的怀念,更多的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发展集体经济,鼓励村民以多种形式入股,参与分红,享受集体经济红利;提供多样化集体福利,包括创造工作岗位、完善村庄设施、分配生活物资、实现集体赡养,为乡村扩展有效治理空间;在新权威体系下,按照“党业合一”的管理办法实行锦标赛治理模式,引导集体成员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实现集体成员组织化发展;在“一核多元”的治理体系下,突出党组织引领作用,协调村庄各方利益,整合集体多样资源,塑造集体团结格局。简而言之,通过总结集体权威生成与作用机制,阐明新时代背景下集体化村庄的治理模式,以期丰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理论,并为当前农村党组织全面领导和统筹村庄事务提供经验参考。

二、农民兼职与兼职农民劳动力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民兼职与兼职农民劳动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转型背景下兼职化村干部管理体制的适用性辨析——基于激励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村干部非制度性激励的实践形式与特征
    (一)制度性激励与非制度性激励
    (二)村干部非制度性激励的实践形式
    (三)村干部非制度性激励的特征:嵌入乡土社会
三、村干部非制度性激励的生成基础:乡村经济机会的非正规性
    (一)乡村社会巨变与村干部非制度性激励中经济价值重要性的凸显
    (二)人口流出与乡村经济机会的释放
    (三)乡村经济机会的非正规性
四、兼职化村干部与乡村经济机会的亲和性
    (一)村干部与乡村经济机会的捕获
    (二)村干部兼职化与乡村经济机会的亲和性
结语

(6)实践智慧、情境约束与乡村振兴:基于苏南D村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 问题提出
二、 解释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 解释框架
    (二) 分析模型
    (三) 研究方法
三、 乡村振兴中的资源配置
    (一) D村基本情况
    (二) 资源配置
        1. 土地约束
        2. 资本约束
        3. 劳动力约束
四、 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智慧
    (一) 激活情境
        1. 政策变迁制造的风险与机遇
        2. 资源依赖形塑的优势与劣势
        3. 项目驱动面临的平衡与冲突
        4. 利益博弈催生的动员与团结
    (二) 实践技能
        1. 政策资源的索引与整合
        2. 吸纳干扰与重组结构的抗逆力
    (三) 行动策略
        1. 手段—目的分离带来的非道德性
        2. 权利—责任区隔带来的选择性
    (四) 输出结果
        1. 马太效应
        2. 蝴蝶效应
    (五) 检验标准
五、 实践智慧的作用机制
六、 结论与讨论

(7)旬邑县高素质农民培育线上教育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模式探究归纳
    2.1 规范线上教育管理制度
        2.1.1 建立师生管理机制
        2.1.2 建立网络考核制度
        2.1.3 落实线上教育“三抽查”工作机制
    2.2 整合资源,搭建系统性培训平台
        2.2.1 微信建群做好信息发布及日常管理
        2.2.2 钉钉直播建立师生互动及后台动态管理
        2.2.3 抖音、快手直播+短视频打造典型
        2.2.4 微信、美篇、头条做好宣传报道
3 成效分析
    3.1 从培训内容上看成效,农民的知识面扩大,知识水平提高快
    3.2 从培训时间、地点上看成效,网络培训打破了时间、地点的约束,让农民自主听课的意愿更强烈
    3.3 从解放思想上看成效,农民意识普遍提高
    3.4 从培育规模上看成效,农民培训对象数量剧增,培训规模迅速扩大
    3.5 从农民收入上看成效,通过培育,农业思想转变、素质提高、技术进步,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4 存在问题
    4.1 部分农民接受培训的意愿不强
    4.2 缺少线下面对面指导的“质感”
    4.3 专项经费有限,培训方心有余而力不足
5 对策建议
    5.1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参与积极性
    5.2 争取线上线下相结合
    5.3 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财力支持

(8)基于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和系统仿真分析的土地流转策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土地流转相关概念
    2.2 土地流转的文献计量分析
    2.3 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研究
    2.4 参与主体土地流转策略研究
    2.5 博弈模型和仿真分析方法在土地流转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关理论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3.2 地租理论
    3.3 博弈理论
        3.3.1 经典博弈论
        3.3.2 演化博弈理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地流转参与主体及其博弈行为
    4.1 土地流转参与主体
        4.1.1 土地流转激励者——地方政府
        4.1.2 土地流转承包者——新型农户
        4.1.3 土地流转提供者——农民
    4.2 土地流转参与主体的利益
        4.2.1 地方政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2.2 新型农户——规模经济效益
        4.2.3 农民——经济效益
    4.3 三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
        4.3.1 地方政府与新型农户之间的博弈
        4.3.2 新型农户与农民之间的博弈
        4.3.3 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4.3.4 三方博弈均衡利益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及仿真
    5.1 模型假设
    5.2 模型构建
        5.2.1 三方主体博弈矩阵树
        5.2.2 三方主体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分析
        5.2.3 策略矩阵
        5.2.4 复制动态方程
    5.3 模型求解及分析
        5.3.1 基于复制动态方程的演化稳定策略求解
        5.3.2 演化稳定策略(ESS)分析
    5.4 MATLAB数值试验及仿真
    5.5 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农民合作社雇用农民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一般农业经营主体雇用农民的相关研究
        1.4.2 农民合作社雇用农民的相关研究
        1.4.3 文献述评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5.3 数据来源
    1.6 创新与不足
        1.6.1 研究创新
        1.6.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民合作社
        2.1.2 农民合作社雇用农民
    2.2 人力资本理论
    2.3 规模经济理论
    2.4 分析框架
        2.4.1 理论假说
第三章 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及雇用农民基本情况分析
    3.1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3.1.1 数量及分布
        3.1.2 经营行业
        3.1.3 雇用农民的类型及结构
    3.2 农民合作社雇用农民的基本情况
        3.2.1 独立样本t检验
        3.2.2 变量选择及说明
        3.2.3 农民合作社雇用农民数量
        3.2.4 农民合作社雇用农民时长倾向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民合作社长期雇用农民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4.1 变量选择及说明
    4.2 模型构建
        4.2.1 农民合作社长期雇用农民数量决策模型构建
        4.2.2 农民合作社长期雇用农民选择性偏好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农民合作社长期雇用农民数量决策实证结果分析
        4.3.2 农民合作社长期雇用农民选择性偏好的实证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民合作社短期雇用农民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5.1 变量选择及说明
    5.2 农民合作社短期雇用农民决策模型构建
        5.2.1 模型选择
        5.2.2 模型构建
    5.3 农民合作社短期雇用农民决策实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提升农民合作社灵活性,加强对普通农户的包容性
        6.2.2 拓宽合作社产销渠道,提升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6.2.3 政府加强资金扶持,鼓励合作社雇用农民
        6.2.4 开发全面的补贴制度,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集体化村庄的权威治理研究 ——基于山西省贾村的实证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
        (一)乡村治理的类型、要素及阶段特征
        (二)权威基础理论及权威治理研究
        (三)集体化村庄的相关研究
        (四)中国区域社会底色的相关研究
        (五)研究评述与启示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集体
        (二)权威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章节安排
        (三)研究方法
    五.案例基本概况
    六.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第一章 集体社会底色:缘起、演变及伦理型权威生成
    1.1 集居型村庄的形成
        1.1.1 集居型村庄的历史演变
        1.1.2 集居型村庄的结构与关系
    1.2 集居型村庄内部分工与集体互助
        1.2.1 集居型村庄中的劳作分工
        1.2.2 集居型村庄的内生性互助传统
    1.3 村庄外部民族交融与乡村社会管控
        1.3.1 政治辐射与民族融合造就杂姓集居
        1.3.2 基层制度变迁下的乡村外部管控
    1.4 等级观念延伸与伦理权威形成
        1.4.1 等级观念维护家庭权威
        1.4.2 权威服从的社会关系网络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从观念到实体:行政性集体与依附型权威治理
    2.1 式微的集体与权威激活
        2.1.1 动荡环境下的集体生存
        2.1.2 从革命权威到生产权威
        2.1.3 生存理性下的权威偏好
    2.2 觉醒的集体与权威生长
        2.2.1 劳动实践与权威引导下规则创新
        2.2.2 权威引领下内生凝聚力与集体认同
        2.2.3 建构性权威与内生性权威转化
    2.3 实体化的集体与权威主导
        2.3.1 秩序重塑:模式管理造就集体权威
        2.3.2 行政吸纳:村庄合并与权威扩展
        2.3.3 经济增量:集体决策与循环农业
        2.3.4 精英动员:集体行动与荣誉感塑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分化到集合:经营性集体与教化型权威治理
    3.1 分化的集体与权威危机
        3.1.1 国家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
        3.1.2 政策落地中的弹性运作
        3.1.3 个人崛起与权威消减
    3.2 聚拢的集体与权威重振
        3.2.1 以企业回填守住集体底线
        3.2.2 再集体化中农民行动选择
        3.2.3 从集体主义到共同富裕
    3.3 集体再造与权威引领
        3.3.1 集体权威再造经济集体
        3.3.2 集体权威搭建政治集体
        3.3.3 集体权威引导文化集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单向到互动:利益性集体与互惠型权威治理
    4.1 当代集体化村庄运行实践与关键要素
        4.1.1 经济改制下产业发展与多主体参与
        4.1.2 组织整合下“党业合一”实践
        4.1.3 价值共享中的集体主义观念维系
        4.1.4 声誉回报中集体认同与社会资本利用
        4.1.5 福利纽带连接下的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
    4.2 当代集体化村庄的权威延续
        4.2.1 村庄集体中的集体情感与“家长权威”
        4.2.2 政党身份与家族身份重合下的权力延续
        4.2.3 权威代际传递中的认同建构与责任承担
    4.3 当代利益性集体的发展及特征
        4.3.1 新集体经济:当代集体化村庄的经济保障
        4.3.2 新权威体系:多种身份重叠下的治理主体
        4.3.3 新治理格局:“一核多元”结构下的新集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集体化村庄的权威影响及其治理逻辑
    5.1 集体化村庄的权威要素与带动效应
        5.1.1 集体权威的多维面向:来源、内涵与性质
        5.1.2 集体权威、集体成员与集体组织间的互动关系
        5.1.3 权威治理的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
    5.2 集体化村庄的权威治理机制与逻辑进路
        5.2.1 治理前提:“经济基础-利益相关-福利获取”的类型村庄
        5.2.2 治理技术:“约束-激励”的双轨治理机制
        5.2.3 治理资源:“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
        5.2.4 治理过程:“压力-考核-约束-激励”构成村治锦标赛
        5.2.5 治理绩效:治理有效的实践结果
    本章小结
结论与讨论
    一、基本结论
    二、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农民兼职与兼职农民劳动力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转型背景下兼职化村干部管理体制的适用性辨析——基于激励的视角[J]. 杜姣.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1(04)
  • [2]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研究[D]. 魏语. 东北石油大学, 2021
  • [3]万州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减贫效应研究[D]. 向前江. 重庆三峡学院, 2021
  • [4]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府管理研究[D]. 辛思静.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 [5]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天津市武清区为例[D]. 赵旭彤. 北京邮电大学, 2021
  • [6]实践智慧、情境约束与乡村振兴:基于苏南D村的考察[J]. 臧其胜.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2021(02)
  • [7]旬邑县高素质农民培育线上教育模式探究[J]. 孙小荣. 基层农技推广, 2021(06)
  • [8]基于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和系统仿真分析的土地流转策究[D]. 江和平.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9]农民合作社雇用农民的影响因素分析[D]. 韩洋.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10]集体化村庄的权威治理研究 ——基于山西省贾村的实证调查[D]. 李冬慧. 山西大学, 2021

标签:;  ;  ;  ;  ;  

兼职农民与兼职农民劳动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