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Visual C++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多串口通信程序

使用Visual C++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多串口通信程序

一、用Visual C++开发Windows环境下多串口通信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冉德纲[1](2019)在《Android平台下虚拟多串口并发通信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Android系统在智能控制、工业自动化、物联网等领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所运行的操作系统被Android系统取代。运行Android系统的控制器与传感器之间的通信方式越来越多,其中因串行通信协议比较简单并且兼容工业仪器仪表、设备多、成本低、占用系统资源少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Android系统没有支持串行通信的相关接口,为实现简单的串行通信,目前大多数方案是通过移植Google串口源码或使用JNI技术封装系统底层接口库实现。这些方案能够实现串口设备端到端的通信,却无法满足多个设备同时通过串口与控制器通信,成为限制Android系统在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广泛应用的一方面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Android系统平台下多串口并发通信方案,该方案一方面基于多路复用思想通过软硬件结合方式实现多路复用器,通过一条高速链路同时为多个低速设备提供串口服务,实现多个外接串口设备同时通信;另一方面,在Android系统端基于虚拟化思想通过软件方式虚拟出多个串口通道,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多串口服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资源受限的STM32微处理器端,为提高多串口并发通信时数据转发效率,提出最小剩余空间优先MRSF(Minimum Remaining Space First)调度算法,根据剩余缓冲区大小和等待时间长短确定任务优先级。缓冲区剩余空间越小、等待发送时间越长优先级越高,在就绪队列中的位置越靠前,优先被调度器调度。(2)针对数据接收和解析共用一个缓冲区导致数据丢失、缓冲区溢出问题,提出采用双缓冲机制将单接收缓冲区设置为两个,双缓冲区轮流用于数据的接收和处理,并设置单独的解析缓冲区将数据接收和解析工作分开,提高系统的稳定性。(3)针对Android系统没有支持串口通信相关API问题,提出在Android系统端利用Reactor事件处理模型、多线程和I/O多路复用技术构建虚拟多串口数据流分发软件,以命名管道实现虚拟多串口通道并利用JNI技术封装串口通信API,为应用层APP提供多串口服务。(4)基于STM32微处理器实现多串口物理扩展,完成裸机系统开发后移植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并进行相应的裁剪,使系统更加精简运行更加高效,提高微处理器端数据转发的实时性与稳定性。为评估与验证系统的有效性,本文在Android系统端开发了一款多串口并发测试APP,结合电脑端Uart Assist串口调试软件分别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满足智能家居、智能售货等领域不同串口设备对数据传输准确性、实时性的要求,并且可通过软件分别独立设置每个串口外设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串口参数,灵活方便、成本低和易于扩展新功能。

巩少峰[2](2018)在《缝纫花样生成算法及其数据分发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服装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缝纫设备的不断创新。电子花样机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工业缝纫设备,成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本课题依据当前花样机花样生成算法和花样文件传输研究现状,在分析用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改进了缝纫花样生成算法,设计了花样文件数据分发网络。以此来改善花样图案缝纫质量和缝纫花样文件传输效率低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作了如下3点研究:(1)改进了缝纫花样生成算法。在解析出AUTOCAD、COREDRAW和AI等绘图软件所制作的花样图案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花样图案数据的线转点算法,非闭合图形首尾倒缝和缩缝、闭合图形加固缝等定制算法,研究并提出了花样图案数据的拐点单侧减速的控制算法。(2)设计了缝纫花样文件数据分发网络。组建ZigBee网络,实现无线数据分发。PC端设计串口通信软件进行数据分发,花样机控制器ARM端进行数据接收,利用ZigBee无线网络,实现PC端无线数据分发给花样机控制器ARM端。(3)最后,在研究缝纫花样生成算法和数据分发的基础上,设计与实现了智能电子花样机打版软件。基于Windows平台上,利用VS2010开发工具,设计智能打版软件,包括常用图形文件解析、图形编辑、图形拟合、模拟缝纫、缝纫文件生成、串口数据分发等模块。目前,该算法和数据分发研究成果已在智能电子花样机打版软件“智慧打版软件”中得到应用。其制作的缝纫花样图形具有线迹均匀,生成效果好等优点;实现数据分发功能,不仅能够显着提高数据传输效率,而且可以联机多台花样机进行花样定制。

刘征[3](2017)在《基于PCI9052的多串口通信卡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伴随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产品通过串行通信模式接入上位机或者测试设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所以目前多串口数据通信的研究是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多个串口的数据通信处理以及存储是比较集中的应用点。采用PCI总线技术标准的多串口数据通信板卡,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多个领域。在各种总线的技术中,PCI局部总线具有优异的数据传输性能,成为了微机总线的主流。但是,源于PCI总线协议的复杂性,直接为PCI总线设计数字逻辑的控制电路难度非常大。因此,本课题使用PLX公司的专用PCI接口芯片PCI9052,用来与PCI总线实现兼容。本文对PCI多串口通信卡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完成的工作主要是设计出了适用于PCI总线接口的电路,制作了该接口板,并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完成了相应驱动程序的编写。整个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硬件电路和软件驱动。硬件的设计成果主要有:选择PCI9052芯片接口与PCI总线实现兼容、运用CPLD设计了硬件电路内部的逻辑控制、用Cadence设计的原理图和PCB完成了电路板的制作以及相关的调试工作。通过本设计,满足了定制串口的需求,从而避免了购买通用设备造成的浪费;使用RS422标准来提升设备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及抗干扰能力;采用了多路并行的设计来保证较高的通信端口波特率;软件的设计成果主要有:采用Visual C++及DriverStudio设计适用于Windows系统的多串口设备的驱动程序。经过反复调试试验,本系统可以顺利的完成多串口下的数据传输,得以在工作予以应用。

任娜[4](2016)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AIS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是从事航运船舶必须配备的设备,对于确保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促进水上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无线电通信的覆盖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超出覆盖范围便无法完成通信,从而导致船舶在有些区域,尤其是远洋航行中,AIS不能有效的完成信息的播发和接收,无法实现对船舶的监控。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可在其服务区域内实时确定用户机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并提供精密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可以成功解决偏远地区数据通信的难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身定位和通信功能相结合的特点,尤其适用于船舶的远洋监控,将可弥补AIS监控所存在的盲区。因此本文在我国大力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应用的背景下,提出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AIS信息播发平台技术方案并进行研发。本文所研发的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AIS信息播发平台,其目的是对AIS电文进行解析处理,然后以北斗短报文的方式,将本船的AIS部分信息发送出去。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对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进行研究,提出GPS/BDS组合系统算法模型,并研究滤波算法在该模型中的应用;二是对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AIS播发平台进行总体设计,制定在Visual C++开发环境下播发平台的软件开发方案;三是对基于Visual C++软件开发平台的计算机串口通信方法进行研究,实现基于MSComm控件的串口通信;四是对AIS电文及其与计算机接口协议进行分析研究,实现电文信息的解析、提取;五是对北斗短报文格式及其与计算机接口协议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发送报文格式,实现AIS信息的发送;六是搭建试验硬件平台,对AIS信息播发平台进行调试运行,并记录播发平台运行结果。最终运行结果表明,本文所研发的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AIS信息播发平台达到了实时接收AIS信息的目标,实现了基于北斗的AIS信息发送。

傅亮[5](2015)在《移动机器人系统设计及定位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由于计算机与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进步,各种新型机器人不断出现,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在最近几十年内更是进入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而移动机器人凭借着自身的机动性、优越的可操作性等一系列优点,已经逐渐成为机器人研发的一个热点领域,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将精力投入到移动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当中。在本论文中阐述了如何利用一个现有的机器人本体构建出一个两轮驱动的移动机器人系统,其中包括移动机器人系统的硬件设计以及控制移动机器人的软件设计。利用机器人本体模块完成机器人系统的搭建,采集各个传感器的数据,采用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融合数据,对机器人的定位工作开展研究。1.首先,总结了移动机器人发展过程以及研究的意义,然后概述了国内外移动机器人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移动机器人定位的研究现状。2.系统的硬件开发。机器人系统整体上由这几个模块组成:机器人本体模块、主控模块、感知模块、电源模块、伺服驱动模块以及移动机器人的外壳。然后,具体说明每个模块所包括的元件、各个元件的电气特性和以及各个部分的连接情况,最终完成移动机器人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工作。3系统的软件开发。首先,说明编程所需的软件、工具以及如何构建起系统的编程环境,其中还会涉及交叉编译、在线调试等关键的编程技术;然后说明如何进行流式接口驱动程序的开发;最后给出具体的程序设计,应用程序的开发可分为这样几个部分:串口通讯部分、CAN通讯部分(包含对伺服器对电机的控制)、传感器接收信息的保存与提取。4.阐明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的原理,采用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对GPS接收机、惯性导航模块、里程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对比融合前后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完成对系统的一系列实验。

吴泽[6](2014)在《基于嵌入式的结晶器振动台振动形态测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结晶器振动状态正常与否是影响连铸生产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随着连铸和直接轧制的发展,不仅要求铸坯质量高,而且要求提高铸造速度。近年来,高效、近终形连铸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得连铸过程的监测与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对结晶器振动测试以及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高速铸造时,易出现漏钢。为了保证钢坯质量,及时发现振动不平稳或小幅度失控,避免“漏钢”事故,需要在使用之前测试监视振动器的振动情况。因此,对结晶器振动状态进行监测分析有着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研究结晶器振动台振动形态的测量方法,并提出了一套新型结晶器的离线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将整套系统分成传感器终端和手持终端两大主要部件,解决了现有检测过程中的部分技术难题,如低频微弱信号的测量与积分,振动形态的三维同步测量与显示等,使得振动轨迹的表达更直观。并简要阐述了相关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思想以及系统的工作流程。通过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振动台的三维同步测量,并经过二次数字积分得到的各轴对应位移数据,最终合成振动台的三维轨迹图像,从而更直观地显示出其空间振动轨迹,为评价结晶器真实振动状态提供了依据。硬件部分,传感器终端完成信号的采集,并集成无线收发电路;手持终端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接收从传感器终端得到的振动信号,并完成信号的预处理以及控制指令的发送。本文为传感器设计了信号调理与接口电路,研究了低频微弱信号的三维同步测量方法和其实现方式。软件部分,利用C语言编写信号的采集程序,实现两个三轴传感器的同步采样。移植嵌入式Windows操作系统,并在此系统平台上编制所需的设备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完成了对结晶器振动信号的处理。最后,对设计的测量电路以及相关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本系统能够对微弱的低频位移信号进行测量并能够三维可视化显示,解决了现有的结晶器振动台测量中的部分技术难题,具有很好的工程价值。

王维[7](2014)在《航拍图像海上目标定位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事管理部门应用航空器进行海上巡航和搜救,其快速和高效的特点弥补了巡航船海上监管、搜寻救助存在的诸多缺陷,但是航空器海上巡航仍然存在航拍图像海上目标不能直接定位、目标定位的相关信息与图像不能同步存储等不足,针对航空器海上巡航和搜救存在的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航拍图像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航拍图像海上目标定位的相关算法。通过定位算法数据需求的分析,研究了航拍图像海上目标定位计算所需的相关信息采集、图像信息与相关信息的同步存储以及图像信息与相关信息的同步回放显示等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问题,为航拍图像海上目标定位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航拍图像海上目标算法,分析了算法中内方位元素数据、外方位元素数据中直线元素数据和角元素数据的数据类型,提出了航拍图像海上目标定位所需的数据类型、内、外方位数据采集传感器选型原则和数据采集方法,并分析了数据采集精度对算法的影响;同时,本文通过数据采集传感器设备的研究分析,阐述了相关传感器设备输出的数据格式及相关通信协议,并解析采集到的数据包;针对视频图像数据与传感器数据采集、存储,提出了多线程多串口通信同步数据获取、视频采集卡SDK二次开发等方法,实现了传感器数据和视频图像数据的同步采集与存储;为实现航拍图像海上目标定位数据采集与同步显示的要求,基于传感器DEMO和SDK开发包应用C++语言设计开发了航拍图像海上目标定位的数据采集前端程序软件与回放显示系统。该软件系统经测试,数据采集前端程序软件实现了图像数据和海上目标定位两个外方位数据信息的同步获取、储存及显示,在回放显示系统中实现了单帧视频图像中目标定位相关信息的显示。

张烨[8](2013)在《炮点循迹定位监控方法及软件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地震勘探对庞大的采集道数、高性能的数字化检波单元和复杂的排列布设等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要求。在实际的地震勘探施工中,由于早期软、硬件设备功能的不完善导致施工人员对施工区域物理点(激发点、接收点)的监控十分困难,以至于对工区物理点实际参数不能全面掌握,常常导致地震数据提取错误,严重影响后期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结果,从而对区域地质构造情况作出错误的判断,大大提升了项目成本,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炮点循迹定位监控软件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开发的一款软件,它能够实时监控地震勘探施工区的物理点,解决施工人员在工作时遇到的这一困难。炮点循迹定位的方法是根据地震地理信息(SPS),爆炸机的GPS定位及通信系统,通过坐标转换将84坐标转换成54坐标。基于Visual Studio6.0和Qt的开发环境完成软件的开发。炮点循迹定位监控软件能够在软件界面中绘制工区地图和物理点理论位置,提取爆炸机串口数据中各物理点的实际参数,对比工区物理点的设计位置和实际位置,使施工人员能够准确掌握工区信息,为施工人员工作中提高数据采集质量提供了参考,从而更好的指导野外生产。

付翔[9](2013)在《云制造数控设备适配接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云制造环境下实现数控设备适配接入技术的适配接入系统为研究对象,对适配接入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研究。利用嵌入式等相关技术开发了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云制造数控设备适配接入系统,Web用户通过internet可查看适配器所连接数控设备的运行状况。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介绍论文的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简述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的组织结构。第二章进行了云制造数控设备适配接入系统总体设计。设计了适配接入系统的总体框架,在分析适配接入系统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适配接入系统的功能模型,最后进行了CARA适配器的结构设计。第三章搭建了CARA适配器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平台。首先,以S3C6410处理器作为核心,搭建了硬件开发平台;其次,选择Windows CE6.0作为适配器操作系统,完成了系统的定制、移植工作;最后对数据传输方案进行了研究。第四章设计了云制造数控设备适配接入系统的功能软件。首先,设计了适配器数据采集程序,完成了数控设备、GPS设备信息和USB摄像头图像信息采集工作,以及对视频、图像的处理工作;其次,在实现适配器GPRS拨号功能的基础上,对系统Socket通信程序进行了设计;最后设计了系统数据库,阐述了远程Web用户访问的实现过程。第五章对云制造数控设备适配接入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了系统的数据采集、传输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并利用浏览器远程查看设备监控页面,验证了适配接入系统的设计结果符合设计目标。第六章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本系统下一步改进的方向。

樊亚宁[10](2013)在《SUPMAX800D控制系统智能I/O卡的开发设计》文中提出当今分散控制系统的各项技术都已经发展到了很成熟的阶段,并且代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现场应用中的最高水平。但是在大型的复杂逻辑控制系统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普通的DCS往往没有专用的逻辑控制卡件,使得在控制系统的主控制器发生故障时整个控制系统将失去逻辑控制功能。智能I/O卡是指在I/O卡中也配置CPU,使它不仅可以用于对数据的I/O处理,还可以执行相关的控制策略的运算,即系统的控制功能从主控制器往下拓展到I/O卡层。智能I/O卡能够支持两块不同的类型的通道板,通道板组态可以从ARM9中获取,也可以从主控制器中获取,实现了独立的逻辑控制功能。随着I/O卡对工作环境要求的不断下降,就可将其灵活地布置到现场的各个角落,从而实现了整个系统的控制功能和物理布置的分散化,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在大型的复杂逻辑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具有逻辑控制功能的智能I/O卡的开发方案。首先,本文介绍了DCS的发展、特点和结构以及SUPMAX800D控制系统;然后,详细地阐述了智能I/O卡的硬件设计和相关的通讯协议设计,并且重点地研究了上位机组态软件的设计;最后,在VC++2008开发平台下完成对上位机组态软件的开发。其中,在智能I/O卡的硬件设计中采用ARM9来完成与上位机的RS-232串行通信以及实现组态控制策略的运算功能;采用Cortex来完成数据的I/O处理以及实现与主控制器的RS-485串行通信。在上位机组态软件的设计中本文对软件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介绍了基于XML数据库和RS-232串口通信的编程实现,并且提出了模块优先级值的分配算法。最后,对上位机组态软件进行了功能测试,主要是测试与下位机间的通信以及下载组态、激活模块、控制命令等功能,实验数据表明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二、用Visual C++开发Windows环境下多串口通信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Visual C++开发Windows环境下多串口通信程序(论文提纲范文)

(1)Android平台下虚拟多串口并发通信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2.1 串行通讯协议概述
        2.1.1 接口定义与连接方式
        2.1.2 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
        2.1.3 串行通信传输模式
    2.2 实时调度算法
        2.2.1 实时操作系统
        2.2.2 实时调度算法分类
    2.3 缓冲区管理技术
        2.3.1 缓冲区分类
    2.4 Android系统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度算法与缓冲区设计
    3.1 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
    3.2 最小剩余空间优先MRSF调度算法
    3.3 缓冲区设计
        3.3.1 单接收缓冲区存在的问题
        3.3.2 双接收缓冲区设计与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虚拟多串口并发通信系统实现
    4.1 引言
    4.2 Android系统端软件设计
        4.2.1 多串口数据流分发软件设计与实现
        4.2.2 JNI接口设计与实现
        4.2.3 多串口服务自启动实现
    4.3 STM32微处理器端软件设计
        4.3.1 μC/OS-Ⅱ系统移植
        4.3.2 USART设备驱动设计
        4.3.2.1 驱动配置细节
        4.3.2.2 驱动程序实现
        4.3.3 应用层任务设计
        4.3.4 任务优先级反转
        4.3.4.1 任务优先级反转问题
        4.3.4.2 优先级反转解决办法
    4.4 私有通信协议
        4.4.1 私有通信协议内容
        4.4.2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协议解析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实验环境搭建
        5.1.1 硬件测试环境
        5.1.2 软件测试环境
    5.2 功能测试
    5.3 性能测试
        5.3.1 一对一场景
        5.3.2 一对多场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2)缝纫花样生成算法及其数据分发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1.2.1 花样生成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花样数据传输国内外发展现状
        1.2.3 文献评论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应用场景
    1.4 论文框架安排及各章节内容
        1.4.1 论文的总体框架
        1.4.2 论文各章节内容
2 缝纫花样生成算法的改进设计
    2.1 改进算法概述
    2.2 专用名词约定及数据存储结构
        2.2.1 关键点和缝纫点
        2.2.2 数据存储结构
    2.3 花样图案关键点数据提取
        2.3.1 数据解析说明
        2.3.2 保存数据
    2.4 花样缝纫点生成及实现
        2.4.1 线转点算法
        2.4.2 定制算法
        2.4.3 拐点单侧减速的控制算法
    2.5 FZF花样格式定义
        2.5.1 文件头信息
        2.5.2 文件体信息
        2.5.3 控制针结构
    2.6 本章小结
3 数据分发网络设计
    3.1 串口通信协议及接口概述
        3.1.1 串行通信协议
        3.1.2 通信协议接口标准
    3.2 组网通信方案论证
    3.3 Zigbee通信技术分析
        3.3.1 Zigbee标准概述
        3.3.2 Zigbee网络拓扑结构
        3.3.3 Zigbee自组网过程
    3.4 无线数据分发平台设计
        3.4.1 PC端串口通信软件设计
        3.4.2 组网程序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智能电子花样机打版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
    4.2 软件需求分析
    4.3 总体设计
    4.4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4.4.1 界面框架
        4.4.2 常用图形文件解析模块
        4.4.3 图形编辑模块
        4.4.4 图形拟合模块
        4.4.5 模拟缝纫模块
        4.4.6 缝纫文件生成模块
        4.4.7 串口数据发送模块
    4.5 本章小结
5 应用功能测试
    5.1 软件功能测试
        5.1.1 常用花样文件导入测试
        5.1.2 花样编辑测试
        5.1.3 图层拟合测试
        5.1.4 模拟缝纫测试
        5.1.5 数据分发导入测试
        5.1.6 实际缝纫效果测试
    5.2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等评价情况

(3)基于PCI9052的多串口通信卡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进展
        1.2.1 总线的演变
        1.2.2 PCI串口卡的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改进
        1.3.1 研究内容
        1.3.2 开发所需条件
        1.3.3 创新及改进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PCI局部总线
    2.1 PCI总线的优势
    2.2 PCI配置空间简介
    2.3 PCI总线设备的信号分配
    2.4 PCI总线的传输协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CI通信卡的硬件设计
    3.1 PCI总线接口芯片的选择
        3.1.1 PCI9052的功能实现
        3.1.2 PCI9052接口信号设计
    3.2 PCI通信卡的硬件设计
        3.2.1 接口模块
        3.2.2 逻辑控制模块
        3.2.3 输入输出模块
    3.3 PCB板的绘制的关键问题
        3.3.1 PCI板卡电源要求
        3.3.2 PCI板卡走线
    3.4 原理图信号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设备驱动程序
    4.1 系统结构设计
    4.2 驱动体系设计
        4.2.1 驱动模式
        4.2.2 WDM体系
        4.2.3 驱动程序层次设计
    4.3 驱动程序架构设计
        4.3.1 设计工具
        4.3.2 架构开发
    4.4 驱动程序的底层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功能的实现与验证
    5.1 模块功能的实现
        5.1.1 拓展与添加设备模块
        5.1.2 串行处理模块
    5.2 测试项目
        5.2.1 发控接口通信协议
        5.2.2 加电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AIS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2章 GPS/BDS组合定位滤波算法研究
    2.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2.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
        2.1.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成
    2.2 卫星导航定位
        2.2.1 导航定位原理
        2.2.2 导航定位语句
    2.3 GPS/BDS组合定位
        2.3.1 坐标系统统一
        2.3.2 GPS/BDS组合定位模型
    2.4 滤波算法研究及仿真
        2.4.1 算法理论研究
        2.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北斗的AIS信息播发平台总体设计
    3.1 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3.2 平台总体设计
        3.2.1 平台研发流程设计
        3.2.2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3.3 硬件平台开发
        3.3.1 AIS构成及连接
        3.3.2 北斗通信终端
    3.4 软件平台开发
        3.4.1 主程序设计
        3.4.2 Visual C++ 6.0 简述
        3.4.3 MFC消息映射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平台通信的实现及数据的处理
    4.1 串口通信
        4.1.1 串口通信开发流程
        4.1.2 串口通信实现方法比较
        4.1.3 基于MSComm控件的串口通信实现
    4.2 AIS电文语句分析与解码
        4.2.1 AIS输出信息
        4.2.2 AIS接口协议
        4.2.3 AIS电文解析实现
    4.3 北斗短报文设计
        4.3.1 北斗终端接口协议
        4.3.2 北斗短报文编码
        4.3.3 目标信息短报文编码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运行与测试
    5.1 硬件平台搭建
    5.2 系统运行与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5)移动机器人系统设计及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移动机器人发展概况
        1.2.1 国外移动机器人发展概况
        1.2.2 国内移动机器人发展概况
    1.3 移动机器人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1 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
        1.3.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1.4 本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移动机器系统硬件设计及实现
    2.1 移动机器人系统的组成
    2.2 机器人系统各组成模块
        2.2.1 机器人本体模块
        2.2.2 机器人主控模块
        2.2.3 机器人伺服控制模块
        2.2.4 感知模块
        2.2.5 无线接收模块
        2.2.6 电源模块
    2.3 移动机器人模块接口设计
        2.3.1 感知模块接口设计
        2.3.2 CAN通讯模块接口设计
        2.3.3 串口通讯模块接口设计
    2.4 移动机器人空间设计及实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机器人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3.1 移动机器人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3.1.1 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3.1.2 Wince6.0 操作系统
        3.1.3 系统其它开发相关软件
        3.1.4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
    3.2 底层驱动程序设计
        3.2.1 流式接口驱动开发的一般过程
        3.2.2 串口驱动程序设计
        3.2.3 CAN驱动程序设计
    3.3 软件程序设计
        3.3.1 串口程序设计步骤
        3.3.2 GPS接收机程序设计
        3.3.3 超声波传感器程序设计
        3.3.4 惯性导航模块程序设计
        3.3.5 伺服控制模块程序设计
        3.3.6 无线接收模块程序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的定位仿真
    4.1 常用定位方法简介
    4.2 感知模块及机器人系统的数学模型
        4.2.1 感知模块的数学模型
        4.2.2 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
    4.3 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
    4.4 自适应加权融合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移动机器人定位实验与分析
    5.1 GPS数据处理及在地图中的显示
    5.2 实验系统构成及数据处理
    5.3 自适应加权融合定位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嵌入式的结晶器振动台振动形态测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结晶器振动测量发展现状
    1.3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系统总体架构
    2.1 主从机的工作流程
    2.2 主从机通信方式
    2.3 通信元件的选择
    2.4 PTR2000 工作流程
    2.5 主机与 PC 机的通信
    2.6 滤波器的选择
    2.7 积分方式的选择
    2.8 本章小结
3 传感器终端结构
    3.1 总体框架
    3.2 硬件结构
        3.2.1 传感器选型
        3.2.2 传感器接口电路
        3.2.3 信号调理电路
        3.2.4 AD 转换
        3.2.5 CPU 的选择
        3.2.6 无线通讯电路
        3.2.7 电源模块
    3.3 信号的采集
        3.3.1 收到采集指令
        3.3.2 采集数据
    3.4 信号发送
    3.5 定时器方式设定
    3.6 本章小结
4 手持端结构
    4.1 手持端硬件架构
        4.1.1 核心芯片选择
        4.1.2 无线通讯电路
        4.1.3 触摸屏连接电路
        4.1.4 USB 接口电路
        4.1.5 SD 卡接口电路
        4.1.6 电源模块
        4.1.7 JTAG 接口电路
        4.1.8 时钟电路
        4.1.9 蜂鸣器电路
        4.1.10 复位电路
    4.2 嵌入式系统简介
    4.3 系统的移植
    4.4 驱动程序的开发
        4.4.1 系统需要的驱动
        4.4.2 驱动程序简介
        4.4.3 串口设置
        4.4.4 驱动程序开发流程
    4.5 应用程序开发
        4.5.1 采样频率和采样长度的选择
        4.5.2 控制指令发送
        4.5.3 信号接收
        4.5.4 信号的判别
        4.5.5 信号的计算
        4.5.6 三维空间曲线的显示
        4.5.7 数据保存
    4.6 本章小结
5 模拟仿真
    5.1 滤波器仿真
        5.1.1 交直流隔离仿真
        5.1.2 低通滤波器仿真
    5.2 接收数据仿真
        5.2.1 通信设置
        5.2.2 数据仿真
    5.3 系统仿真
        5.3.1 单片机端设置
        5.3.2 虚拟串口连接
        5.3.3 设备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6.3 待解决的问题
    6.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航拍图像海上目标定位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航拍图像海上目标定位相关数据采集的研究
    2.1 航拍图像海上目标定位算法简介
    2.2 航拍图像海上目标定位所需数据类型
    2.3 数据采集方法
        2.3.1 内方位数据采集方法
        2.3.2 外方位数据直线元素采集方法
        2.3.3 外方位数据角元素采集方法
    2.4 数据采集设备选型
        2.4.1 视频图像采集设备
        2.4.2 直线元素数据采集设备
        2.4.3 角元素数据采集设备
        2.4.4 数据采集的要求及其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航拍图像海上目标定位数据处理与储存的研究
    3.1 定位相关数据处理
        3.1.1 内方位数据处理
        3.1.2 外方位直线元素数据的处理
        3.1.3 外方位角数据的处理
    3.2 采集设备接口与同步存储
        3.2.1 多线程多串口数据采集存储方法
        3.2.2 数模转换技术同步存储方法
        3.2.3 应用视频采集卡 SDK 二次开发同步存储数据
    3.3 视频采集卡及其二次开发
        3.3.1 视频采集卡简介
        3.3.2 应用 VC++对视频采集卡的二次开发
        3.3.3 视频图像 SDK 开发上位机程序设计
    3.4 应用视频采集卡 SDK 二次开发实现数据同步存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航拍图像海上目标定位数据综合显示系统研究
    4.1 综合显示模块组成
    4.2 综合显示主要功能及关键程序设计
        4.2.1 综合显示主要功能
        4.2.2 关键程序设计
    4.3 综合显示系统的应用
        4.3.1 数据采集的局限性
        4.3.2 数据采集程序与综合显示系统的不足之处
        4.3.3 综合显示系统进一步开发——基于嵌入式技术并实现“一键”定位功能系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炮点循迹定位监控方法及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来源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炮点循迹定位监控的方法原理
    2.1 地理信息系统
    2.2 爆炸机地震仪通信
        2.2.1 爆炸机定位功能简介
        2.2.2 爆炸机的串口通信
    2.3 地震地理信息系统(SPS)
        2.3.1 点记录
        2.3.2 关系记录
        2.3.3 实例说明
    2.4 GPS 坐标转换
        2.4.1 坐标系统
        2.4.2 WGS84 坐标
        2.4.3 BJ54 坐标
        2.4.4 WGS84 转换到 BJ54 的算法
    2.5 关于系统开发环境的介绍
        2.5.1 Visual C++6.0
        2.5.2 Qt 简介
第三章 系统设计及软件实现
    3.1 系统的总体设计
        3.1.1 系统层次结构模型
        3.1.2 系统设计思路
    3.2 模块各种功能类的设计和实现
        3.2.1 文档功能实现类
        3.2.2 物理点存储基类
        3.2.3 图像绘制基类
        3.2.4 SPS 文件扫描类
        3.2.5 主界面类
        3.2.6 串口通信基类
    3.3 软件界面及功能介绍
        3.3.1 软件的调试及主要功能介绍
        3.3.2 软件的辅助功能
第四章 软件应用实例分析
    4.1 三维工区的应用实例
    4.2 二维工区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 结论与认识
    5.1 结论
    5.2 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9)云制造数控设备适配接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1.3 云制造数控设备适配接入技术研究现状
        1.3.1 嵌入式终端的远程监控技术
        1.3.2 数控设备数据采集方式
        1.3.3 面向云制造平台的适配接入技术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小结
第二章 云制造数控设备适配接入系统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云制造数控设备适配接入系统总体框架
    2.3 云制数控设备适配接入系统功能分析
        2.3.1 系统需求分析
        2.3.2 系统功能模型
    2.4 CARA适配器的总体结构设计
    2.5 小结
第三章 CARA适配器软硬件开发平台搭建
    3.1 引言
    3.2 硬件方案设计
        3.2.1 CARA适配器硬件总体架构
        3.2.2 S3C6410处理器
        3.2.3 OK6410嵌入式开发板及其外设
        3.2.4 外围接口电路
    3.3 软件方案设计
        3.3.1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型
        3.3.2 Windows CE 6.0体系结构
        3.3.3 Windows CE开发框架
    3.4 Windows CE平台下数据传输方案设计
    3.5 小结
第四章 云制造数控设备适配接入系统的功能软件实现
    4.1 引言
    4.2 CARA适配器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2.1 CARA适配器串口通讯程序设计
        4.2.2 FANUC数控设备数据采集
        4.2.3 Siemens 840D数控设备数据采集
        4.2.4 GPS地理信息采集
        4.2.5 USB摄像头视频图像采集
    4.3 云制造数控适配接入系统的视频图像处理
        4.3.1 CARA适配器图像处理的实现
        4.3.2 CARA服务器视频文件的生成
    4.4 CARA适配器与CARA服务器的通信程序设计
        4.4.1 适配器自动接入GPRS网络
        4.4.2 CARA适配器与CARA服务器的Socket通信程序设计
    4.5 云制造数控设备适配接入系统数据库设计
    4.6 远程Web用户访问
    4.7 小结
第五章 云制造数控设备适配接入系统测试
    5.1 引言
    5.2 数控设备数据采集的实现
        5.2.1 FANUC数控设备
        5.2.2 Siemens 840D数控设备
    5.3 现场CARA适配器
    5.4 CARA服务器运行情况
    5.5 远程Web用户访问
        5.5.1 现场实时查看
        5.5.2 视频查看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家标准申报函
附录B 云接入适配器技术文件项目建议书
附录C 云接入资源适配器技术要求

(10)SUPMAX800D控制系统智能I/O卡的开发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分散控制系统概述
        1.2.1 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1.2.2 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
        1.2.3 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
    1.3 课题来源和本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SUPMAX800控制系统介绍
    2.1 SUPMAX800系统硬件组成
        2.1.1 工作站
        2.1.2 通信网络
        2.1.3 分散处理单元
        2.1.4 过程I/O卡件
    2.2 SUPMAX800系统软件组成
        2.2.1 监控软件
        2.2.2 组态软件
        2.2.3 服务器软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I/O卡的设计与实现
    3.1 硬件设计
        3.1.1 主要器件选型
        3.1.2 资源分配
        3.1.3 外围电路设计
    3.2 通讯协议设计
        3.2.1 Cortex与ARM9通讯协议
        3.2.2 Cortex与DPU通讯协议
    3.3 ST编译器设计
        3.3.1 纯ST文本编译
        3.3.2 生成ARM9运行代码
        3.3.3 生成组态运行链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功能设计
    4.2 读写XML文件
        4.2.1 DOM技术
        4.2.2 DOM基本接口
        4.2.3 核心代码
    4.3 模块运算顺序表
    4.4 RS-232串行通信
        4.4.1 通讯协议设计
        4.4.2 基于VC++串口通信实现
        4.4.3 核心代码
    4.5 程序运行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用Visual C++开发Windows环境下多串口通信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 [1]Android平台下虚拟多串口并发通信的研究与实现[D]. 冉德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2]缝纫花样生成算法及其数据分发的研究与实现[D]. 巩少峰. 西安理工大学, 2018(12)
  • [3]基于PCI9052的多串口通信卡研究与实现[D]. 刘征.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7(04)
  •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AIS中的应用研究[D]. 任娜. 集美大学, 2016(04)
  • [5]移动机器人系统设计及定位技术研究[D]. 傅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6)
  • [6]基于嵌入式的结晶器振动台振动形态测量研究[D]. 吴泽. 郑州大学, 2014(03)
  • [7]航拍图像海上目标定位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研究[D]. 王维. 集美大学, 2014(01)
  • [8]炮点循迹定位监控方法及软件开发[D]. 张烨. 西安石油大学, 2013(08)
  • [9]云制造数控设备适配接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付翔. 浙江大学, 2013(S2)
  • [10]SUPMAX800D控制系统智能I/O卡的开发设计[D]. 樊亚宁.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使用Visual C++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多串口通信程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