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新生儿畸形临床分析

56例新生儿畸形临床分析

一、56例新生儿畸形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谢小芳[1](2021)在《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在妊娠期用药现状及安全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中药是我国妊娠妇女常用药物,但缺少孕妇使用中药的安全性临床研究数据。本研究旨在对妊娠期用药咨询人群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及随访,研究孕妇使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安全性,为孕妇安全使用中药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计算和手工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中药动物发育毒性试验的文献,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对文献进行评价和信息提取,分析中药对母体和胚胎的毒性。(2)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妊娠用药咨询门诊就诊的孕妇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用药信息,通过电话和微信的方式对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进行随访,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妊娠期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用药情况,探讨妊娠禁忌中药暴露组与妊娠禁忌中药非暴露组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3)以黄连素作为研究药物,研究组为妊娠早期暴露于黄连素的孕妇,根据暴露组信息匹配未暴露于黄连素的孕妇,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妊娠早期暴露于黄连素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1)纳入29篇文章涉及25种中药,以胚胎—胎仔发育毒性的动物实验为主。研究发现,雄黄、朱砂、千里光提取物、红花如意丸、环维黄杨星D注射液、黄芪甲苷可减少动物的活胎数;雄黄、朱砂、红花如意丸、银杏内酯B、滋肾育胎丸和汉黄芩素可延缓动物骨骼的发育。(2)在观察期内共纳入254名孕妇,人均使用2种中成药,人均使用12种中药饮片。约46.89%的孕妇在致畸敏感期服用中成药或中药饮片。约39.76%的孕妇在妊娠期至少使用一次妊娠禁忌中成药或中药饮片。孕妇服用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最主要原因是感冒病。本研究有效随访率为94.88%,其中有175例孕妇成功分娩,自然流产发生率为7.05%,选择性终止妊娠率为9.13%。暴露于妊娠禁忌中药的孕妇与非暴露组相比,其活产率、早产率和出生胎儿的体重无显着差异(P>0.05)。(3)妊娠早期黄连素暴露组的活产率低于未暴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素暴露组的胎儿出生时的胎龄和体重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加大对妊娠禁忌中药的体内发育毒性的研究,需要同时关注妊娠禁忌中药的致畸性和对母体的毒性。(2)亟需完善我国中药药品说明书中妊娠期用药信息,依据循证数据建立更为实用的妊娠期中药安全性的分级制度。(3)加强孕妇对妊娠禁忌中药的认识,减少意外暴露。(4)妊娠早期黄连素暴露不增加自然流产、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

杨芳[2](2021)在《消化系统畸形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消化系统畸形胎儿的产前诊断、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探讨消化系统畸形的遗传学病因、各类型消化系统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关联性及消化系统畸形胎儿的临床预后,以期为产前超声提示消化系统畸形的临床处理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20年12月因超声提示胎儿消化系统畸形,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三级甲等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知情同意后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胎儿样本137例。所选病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超声指标异常分为:A组单纯性消化系统畸形、B组消化系统畸形合并超声软指标异常和C组消化系统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分析胎儿产前超声诊断分类、遗传学检测结果、产前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以及各组胎儿的妊娠结局及活产儿的预后情况。90例活产儿排除3例新生儿期死亡及2例手术失败死亡,剩余85例婴幼儿根据生后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分为观察组1与观察组2,同时按照1:3的比例进行配比,随机选取255例胎儿期正常发育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儿童体格发育Z评分法分别比较三组婴幼儿的体格生长发育情况。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胎儿消化系统畸形的病例137例,涉及18种病种,前十位病种依次是:无胆囊、胃泡异常、十二指肠梗阻、胎粪性腹膜炎、肝胆管异常、小肠梗阻、肠重复、食管梗阻、肝血管瘤、肝内钙化灶,占本研究病例的81.75%(112/137)。34例(24.82%,34/137)胎儿消化系统合并其他系统结构畸形,其中多系统畸形及合并心血管畸形最常见,占比61.76%(21/34)。2.137例胎儿样本均进行常规核型分析,检出异常核型12例(8.76%,12/137),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10例,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A组、B组和C组的核型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59%(1/63)、5.00%(2/40)和26.47%(9/34)。122例胎儿样本进一步行CMA检测,检出CNV 18例(14.75%,18/122)。A组、B组和C组的致病性CNV检出率分别为1.92%(1/52)、5.41%(2/37)和27.27%(9/33)。三组相比,致病性CNV检出率及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的致病性CNV检出率及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致病性CNV检出率及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MA在染色体核型正常的胎儿中额外检出染色体微结构变异8例,排除1例可能良性CNV,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提高5.74%(7/122)。2例超声提示胎儿多发畸形而CMA及常规核型检测结果正常,进一步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到JAG1、CHD7基因变异。4.产前超声提示胃泡异常合并其他系统畸形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高,为36.26%(8/22);在各类型消化道梗阻的胎儿中,十二指肠梗阻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高,为21.05%(4/19)。5、127例完成妊娠结局随访,随访率为92.70%(127/137),其中,引产率为25.98%(33/127),胎死宫内率为3.15%(4/127),活产率为70.87%(90/127);早产率11.11%(10/90),儿科住院率52.22%(47/90)。A组、B组和C组的活产率分别为:89.66%(52/58)、77.78%(28/36)和30.30%(10/33),依次降低,引产率分别为:8.62%(5/58)、16.67%(6/36)和66.67%(22/33),依次升高。C组的引产率高于A、B两组(P<0.0001),A组和B组的引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8例新生儿于生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存活26例,手术后死亡2例,手术成功率达92.86%(26/28),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4%(2/28)。消化系统畸形患儿术后总体预后良好,观察组1、2与对照组体格生长发育相比无显着差异(P均>0.05)。手术组术后诊断结果与未手术组生后超声结果显示,产前超声对十二指肠梗阻、胎粪性腹膜炎、小肠梗阻、肠重复、食道梗阻、肝内钙化灶和肝血管瘤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均达75%以上。结论:1.消化系统畸形与染色体异常之间存在相关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达13.87%,当合并其他系统异常时,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常规核型分析联合CMA检测可显着提高超声异常胎儿的致病检出率。二代测序技术可辅助CMA提高胎儿结构异常的分子诊断率。当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多发畸形,而染色体核型和(或)CMA结果阴性时,建议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2.不同类型的消化系统畸形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不同,产前超声提示胃泡异常合并其他结构畸形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高。3.在排除染色体致病性异常及严重结构畸形后,单纯性消化系统畸形和合并超声软指标异常的胎儿,新生儿期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多数预后良好,尤其是十二指肠梗阻,不建议盲目终止妊娠。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的胎儿,预后差别较大,应个体化分析,慎重决定胎儿去留。4.产前超声对于消化系统畸形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其对十二指肠梗阻、胎粪性腹膜炎、小肠梗阻、肠重复、食道梗阻、肝血管瘤和肝内钙化灶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当发现胎儿存在消化系统畸形的异常征象时,应反复仔细检查其他系统,对于不能确诊的异常发现,需动态观察。

牟彦沁[3](2021)在《天津地区孕妇妊娠期用药状况及其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天津地区孕妇一般情况、孕前及孕期生活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患病情况、妊娠期用药情况以及妊娠结局进行调查,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探究妊娠期用药(包括中药及西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为妊娠期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行政区划将天津市16个区划分为中心城区、郊区2个区域,采用抽签法从2个区域中各抽取4-5个市辖区,对所抽中市辖区1-2家医院产科2020年7月-2020年11月分娩的产妇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统一的《妊娠期用药状况调查表》对符合标准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将问卷信息录入Microsoft Excel,通过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共调查1912例产妇,有效问卷1798份,问卷合格率94.04%(1798/1912)。其中中心城区916份,郊区882份。1798例产妇年龄分布为19~45岁,平均年龄为(30.4±4.1)岁。自然受孕1756例(97.7%),辅助生殖受孕42例(2.3%);双胎妊娠10例(0.6%);GDM(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妊娠期糖尿病)304例(16.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8例(4.9%);合并贫血193例(10.7%)、合并甲状腺疾病95例(5.3%)、合并妇科疾病94例(5.2%)、合并乙肝16例(0.9%)、合并心脏疾病6例(0.3%)、合并STD(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性传播疾病)6例(0.3%)、合并精神/神经系统疾病4例(0.2%)。2.妊娠期用药情况:天津地区产妇妊娠期用药率为31.2%,其中西药用药率为24.5%,中药用药率为9.6%,同时应用中药、西药产妇为5.3%。孕激素是妊娠期使用率最高的西药,用药率为13.7%;中药以中成药形式使用为主,中药主要被用于保胎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3.妊娠结局:1798例产妇中,顺产743例(41.3%),剖宫产1055例(58.7%)。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产妇219例,发生率为12.2%。其中巨大儿117例(6.5%),早产59例(3.3%),出生低体重43例(2.4%),新生儿窒息12例(0.7%),死胎2例(0.1%),新生儿死亡1例(0.06%),新生儿畸形15例(0.8%)。4.妊娠期用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用药与未用药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13.19%VS11.72%),包括巨大儿(6.95%VS6.31%)、早产(3.74%VS3.07%)、出生低体重(2.67%VS2.26%)、新生儿窒息(0.53%VS0.73%)、死胎(0.36%VS0)、新生儿死亡(0VS0.08%)、新生儿畸形(0.53%VS0.97%)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妊娠期应用中药与未用中药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8.67%VS12.48%),包括巨大儿(5.78%VS6.55%)、早产(1.16%VS3.49%)、出生低体重(0.58%VS2.57%)、新生儿窒息(0VS0.73%)、死胎(0.58%VS0.06%)、新生儿死亡(0VS0.06%)、新生儿畸形(0.58%VS0.86%)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妊娠期应用西药与未用西药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13.84%VS11.57%),包括巨大儿(7.23%VS6.24%)、早产(3.93%VS3.04%)、出生低体重(3.10%VS2.13%)、新生儿窒息(0.62%VS0.68%)、死胎(0.41%VS0)、新生儿死亡(0VS0.08%)、新生儿畸形(0.41%VS0.99%)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5.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超重(BMI24-27.9kg/m2)及肥胖(BMI≥28kg/m2)(X2=18.428,P=0.000)、ART(X2=7.892,P=0.005)、双胎妊娠(X2=0.109,P=0.039)、心脏疾病(X2=4.893,P=0.02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X2=21.215,P=0.000)、GMD(X2=9.442,P=0.002)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超重及肥胖(X2=28.542,P=0.000)、GDM(X2=8.189,P=0.004)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超重及肥胖(X2=9.633,P=0.008)、不良妊娠史(X2=4.587,P=0.032)、剖宫产史(X2=8.025,P=0.005)、双胎妊娠(X2=31.877,P=0.000)、心脏疾病(X2=8.947,P=0.0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X2=19.044,P=0.000)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ART(X2=26.063,P=0.000)、双胎妊娠(X2=97.639,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X2=31.908,P=0.000)是出生低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一般情况、孕产情况、生活方式、妊娠合并症与新生儿畸形、新生儿窒息无明显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的协变量,结果显示,超重、肥胖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比BMI正常(BMI<24kg/m2)产妇高0.561倍、0.776倍,双胎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比单胎妊娠、未合并心脏疾病、未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未患GDM产妇高9.199倍、5.602倍、1.522倍、0.515倍;超重、肥胖产妇发生巨大儿的风险比BMI正常产妇高0.827倍、2.232倍,GDM产妇比未患GDM发生巨大儿的风险高0.572倍;与无剖宫产史、单胎妊娠、未合并心脏疾病、未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相比,有剖宫产史、双胎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发生早产的风险高1.172倍、24.251倍、11.095倍、3.563倍;单胎妊娠、为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相比,双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发生出生低体重的风险高27.435倍、5.588倍。结论1.天津地区产妇妊娠期用药率为31.2%,其中西药用药率为24.5%,中药用药率为9.6%,同时应用中药、西药产妇为5.3%。孕激素是妊娠期使用率最高的西药,用药率为13.7%。中药以使用中成药为主,主要被用于保胎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2.妊娠期用药(包括以补肾、解表为主的中药及以孕激素为主的西药)与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巨大儿、早产、出生低体重、新生儿窒息、死胎、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畸形)无明显相关性。但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故还需对妊娠期用药进行长期监测,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3.肥胖、双胎妊娠、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肥胖、GDM与巨大儿的发生密切相关,剖宫产史、双胎妊娠、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早产密切相关;双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出生低体重密切相关。因此,妊娠期应注重体重的管理,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等妊娠并发症,减少双胎妊娠,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王官玺[4](2021)在《建立多中心多学科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提高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ritic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出生后早期就可能呈现危重状态,如不及时干预,自然病死率极高。随着先心病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低龄、低体重先心病的救治已成为当前心脏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此外,随着胎儿超声心动图等产前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分娩前即可明确诊断。然而,目前我国不同医疗单位对围产期心脏畸形的诊治水平存在差异,产科医生和新生儿科医生对先心病,尤其是复杂先心病的认识相对不足。因此,为患者家属提供明确的咨询和指导,开展适当有效的围产期转运机制和多学科临床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团队结合阜外医院自身特点,联合多家医院妇产科、新生儿科,超声科等多学科,创建危重胎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救治平台”,包括“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和“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两种模式,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治疗结果。本研究通过总结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120例新生儿救治经验,探索建设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危重先心病患儿救治体系,在最佳时间提供最优治疗,切实提高我国危重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水平。方法和结果该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阜外医院以小儿心脏外科为主体,联合多家医院妇产科、新生儿科、超声科等开展多中心多学科“产前诊断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共同救治CCHD的经验,即宫内诊断、产前咨询、围产期管理、出生后急诊转诊及外科干预后有效长期随访等。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共47例CCHD在胎儿期诊断并在新生儿期获得有效救治,院内“零”死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论文第二部分,即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通过“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和“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模式”收治的CCHD新生儿病例资料,总结两种新生儿救治方式的患儿特点及外科治疗结果,明确“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优势,可节省出生后诊断及住院等待时间,并及时进行外科干预,降低死亡风险。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患儿经过及时的外科干预,也可取得不错的治疗结果。产前产后一体化救治是当前中国胎儿新生儿先心病领域的热门内容。第三部分综述分析当前胎儿超声心动图对CHD的影响,宫内介入治疗,新生儿期外科治疗,并探索未来中国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展方向。可以明确的是随着未来中国产前诊断技术的普及,打造高水平“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平台”,提升不同区域诊疗服务“同质化”水平是进一步提升未来我国先心病救治能力的重点任务。结论“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和“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两种模式的“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平台对于救治危重先心病患儿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前者更有提高救治率的优势,可以在全国进一步推广,整体提升我国危重先心病的治疗水平。

郭史荣[5](2020)在《支气管镜在45例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45例存在呼吸道症状的新生儿进行病因诊断分析,并探讨先天性呼吸道结构和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可弯曲支气管镜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新生儿,存在呼吸道症状且符合支气管镜检查适应证的患儿共45例,经家长同意后行支气管镜检查,应用外径2.8mm支气管镜(Olimpus,BF-XP260)依次观察患儿鼻腔、咽腔、会厌、声门、气管、隆突、主支气管及各叶、段支气管情况,同时于镜下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1、根据支气管镜检查适应证,本组新生儿行支气管镜检查的主要原因如下:喉鸣17例,呼吸困难7例,持续鼻塞5例,撤机困难4例,置入胃管失败4例,口鼻腔分泌物多3例,气管插管困难2例,声嘶2例,肺炎1例。2、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本组45例支气管镜检查患儿中检出不同类型的呼吸道结构或功能异常共计43例,阳性率为95.56%,余2例均提示为炎症。43例呼吸道结构或功能异常中,不同类型的异常分别为:喉软化8例,鼻道狭窄6例,声带麻痹4例,气管食管瘘4例,气管支气管软化4例,气管狭窄3例,后咽腔软化3例,声门关闭不全3例,环后区肿胀3例,声门下狭窄2例,声门裂狭窄2例,会厌活动受限2例,会厌关闭不全1例,会厌囊肿1例,舌根囊肿1例,鼻脑脊液膨出1例,襞裂运动减弱1例,舌根后坠1例,喉噗1例。单发呼吸道结构或功能异常共34例,较多见的有:鼻道狭窄6例,喉软化5例,气管食管瘘4例,气管支气管软化1例,气管狭窄2例,声门裂狭窄2例,声带麻痹2例,环后区肿胀2例,声门关闭不全2例。混合呼吸道结构或功能异常共9例:喉软化合并声门关闭不全,喉软化合并气管软化,喉软化合并环后区肿胀,气管狭窄合并声门下狭窄、气管软化合并声带麻痹、后咽腔软化合并鼻脑脊膜膨出、后咽腔软化合并会厌关闭不全、后咽腔肿物合并会厌活动受限、声门下狭窄合并声带麻痹各1例。43例存在呼吸道结构或功能异常的患儿中合并呼吸道外异常共12例:气管软化合并室间隔缺损;支气管软化合并先天性腭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漏斗胸;喉软化合并胃食管反流;喉软化、环后区肿胀合并胃食管反流、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喉软化合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气管食管瘘合并先天性食道闭锁、房间隔缺损;气管食管瘘合并先天性食道闭锁、六指畸形;气管食管瘘合并先天性食道闭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会厌活动受限合并先天发育异常(特殊外貌);舌根后坠合并小颌畸形、腭裂、双耳外耳廓畸形,考虑为Pierre Robin综合征;双侧鼻道狭窄合并唇血管瘤;环后区肿胀合并六指畸形各1例。3、支气管镜下治疗:43例患儿于镜下诊断存在呼吸道结构或功能异常,7例予以相应的治疗。2例气管食管瘘合并先天性食道闭锁予以食管吻合术、食管气管瘘修补术,1例重度气管软化予以硅酮支架置入术,1例气管狭窄予以硅酮支架置入术,1例舌根囊肿予以钬激光舌根囊肿消融术、会厌成形术,1例脑脊膜膨出予以脑脊膜膨出修补术,1例喉噗予以镜下前联合分离术。1例气管狭窄合并声门下狭窄患儿,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余35例呼吸道结构或功能异常患儿均于院内治疗好转后出院。结论:1、先天性呼吸道结构或功能异常在新生儿中具有较高检出率。2、对于存在不明原因呼吸困难、喉鸣等表现的新生儿,应积极行支气管镜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先天性呼吸道结构或功能异常。3、支气管镜在新生儿中不仅可用于诊断疾病,还可协助进行相应的治疗。

杨广娣[6](2020)在《42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新生儿(newborn)系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是胎儿的延续,当其从宫内向宫外环境过渡时,由于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新生儿的死亡率与发病率均居人的一生之首[1].绝大多数新生儿死亡报告来自于发展中国家[2]。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公报,2007-2018年新生儿的死亡率依次为 10.7%、10.2%、9.0%、8.3%、7.8%、6.9%、6.3%、5.9%、5.S4%、4.9%、4.5%、3.9%,整体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率不仅是衡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该社会的经济、文化、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3]。由于不同区域、不同医院的经济、医疗卫生水平发展不平衡,新生儿死亡率不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任重道远,需要社会、政府、医疗卫生保健者、孕产妇及其家庭长期共同努力。目的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住院新生儿的死亡率、死亡原因。探讨早产的高危因素,为今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1)对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422例死亡新生儿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2)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相关因素后,结合临床情况选取部分相关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的高危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07-2018年共有35028例住院新生儿,其中422例于生后28天内死亡,死亡率是1.20%;新生儿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死亡新生儿构成比中,低出生体重儿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的2.20倍;早产儿是足月儿的2.33倍;男婴是女婴的1.67倍;早期新生儿是晚期新生儿的4.15倍。3)死亡新生儿的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死亡构成比也越高。4)新生儿前5位的主要死亡原因依次是NRDS(23.9%)、新生儿窒息(14.7%)、出生缺陷(14.2%)、新生儿肺炎/败血症(9.2%)、早产儿(8.5%)。5)NRDS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的首位;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居新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6)影响早产的高危因素有: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胎盘早剥、双胎妊娠、宫内感染、母亲携带乙肝病毒、脐带绕颈。结论1.我院2007-2018年间住院新生儿死亡率为1.20%,整体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原因的前5位依次为NRDS、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早产儿。2.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新生儿的救治是目前本地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点内容。3.规范产检,早期发现、早期处理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胎盘早剥、双胎妊娠、宫内感染、母亲携带乙肝病毒、脐带绕颈等妊娠期并发症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提高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甘姣[7](2019)在《44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围产期影响因素及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第一部分 44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产前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目的探讨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产前影响因素,为筛查出危重先天性心脏病高危人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01月01日——2019年04月30日期间经我院心脏彩超确诊的44例住院的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病例组,按照配对条件,选取同期非先心病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产妇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同一个医生通过查阅病例及电话回访的方式完成。内容包括:新生儿基本情况、产妇孕前与孕期情况及家族史等。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孕次、文化程度、孕期呼吸道感染、孕期叶酸服用、孕早期胎盘出血/流产症状、孕期妊娠并发症、孕期居住地环境污染源、产妇异常生育史等与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关联;多因素条件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孕期呼吸道感染、孕期叶酸服用等作为独立因素与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关联。结论(1)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有:产妇年龄,孕次,孕期呼吸道感染、孕早期胎盘出血/流产症状、孕期妊娠并发症、孕期居住地有环境污染源、产妇异常生育史等。(2)降低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病风险的保护因素是:母亲文化程度高、按时服用叶酸。(3)孕妇孕期适度工作对患儿无明显影响。第二部分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目的对近3年来我院住院的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初诊症状、入院方式、手术治疗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对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率的影响及围产期危重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一体化体系在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诊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住的44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基本信息(姓名、住院号、娩出方式、胎数、体重、性别)、入院情况(入院时的日龄、主诉、既往诊治情况、呼吸次数、入院诊断、体格检查)、心超报告(产前心超、入院后心超)、手术情况(手术时的日龄、住院天数、手术名称)、预后(自动出院、死亡、治愈)等5各方面,对以上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及卡方检验等表示。结果(1)患儿初诊情况:对44例CCHD患儿初诊状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①39例(88.6%)发现经皮血氧饱和度<95%,其中33例(75.0%)出现不同程度青紫,生后24小时内出现青紫占27例(61.4%);②30例(68.2%)听诊可及心脏杂音,其中16例(36.4%)于生后24小时出现;③2例(4.5%)伴有心外畸形;④皮肤黄染为6例(13.6%);⑤22例(50%)出现不同程度呼吸道症状,其中20例(45.5%)有呼吸急促,2例(4.5%)出现咳嗽。(2)诊疗及预后:将患儿检出心脏畸形的时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产前筛查、新生儿期筛查、非新生儿期筛查三组。并对三组的诊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①对三组患儿的治愈率及死亡率用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产前筛查组患儿治愈率最高,其次为新生儿期、非新生儿期筛查组,三组患儿死亡率情况则与之相反。②对其死因分析,结果示:非新生儿期筛查组患儿术前、术后死亡率在三组中最高,其次为新生儿筛查组,而产前筛查组并无术前、术后死亡病例;三组中产前筛查组拒绝手术治疗的比例最高。③术后恢复情况分析:产前筛查、新生儿筛查、非新生儿筛查三组治愈的患儿分别为8例、18例、3例,对其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出重症监护室(ICU)及总住院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产前筛查组的患儿在术后0~6天内拔除气管插管、10天内转入普通病房及总住院时间小于20天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新生儿期及非新生儿期筛查组。(3)转诊与预后:对44例CCHD患儿的入院时间与预后关系统计分析,结果示:在生后24小时内转入儿童心脏专科医院进行专业治疗的患儿,其住院平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比超过24小时的患儿低。结论(1)POX、及心脏杂音在CCHD的筛检中灵敏度最高。(2)新生儿CCHD围产期早期诊断及治疗,能有效降低CCHD患儿死亡率、并降低其家庭经济负担。(3)产科医院与儿童心脏专科医院之间及时、有效的转运,有助于提高CCHD患儿纠治成功率。

赵乌云[8](2019)在《脉氧简易筛查法在新生儿先心病筛查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随着近代医疗水平的提高,我们逐渐意识到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在新生儿或儿童中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小儿生命安全及生长发育的疾病。本文通过对我院的新生儿进行简易先心病筛查方案,并将取得的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有关资料,对此次筛查方案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的可行性、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按排除标准及纳入标准选择于2016年12月1日-2018年11月10日期间于我院分娩的活产新生儿及因病收住新生儿科的新生儿。分组:根据筛查阳性结果分为经皮氧饱和度组、心脏杂音组、经皮氧饱和度联合心脏杂音组。纳入筛查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72小时内接受经皮血氧饱和度筛查,24小时后接受心脏杂音听诊检查,筛查出阳性者当天完善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各组阳性者做好记录。随访:各组中假阴性结果通过后期临床随访获得,例如筛查后的阴性新生儿在随访过程中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则为假阴性,确诊阳性所有患儿6个月时复查心脏彩超。结果此次研究总共筛查新生儿8622例,经皮氧饱和度联合心脏杂音听诊筛查先心病和重症先心病的灵敏度分别为78.7%和88.5%。经皮氧饱和度筛查先心病和重症先心病的灵敏度分别为56.6%和69.2%。经筛查获得本院此时间段内的新生儿先心病发病率为15.8‰,随着部分先心病如:动脉导管未闭、小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的自然闭合,随访至6个月时先心病发病率降低至9.3‰。结论1.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联合心脏杂音听诊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灵敏度高于两者单独筛查所得灵敏度,尤其是在重症先心病筛查中。此简易筛查方案对重症先心病的及早识别,对其早期诊断、治疗及及时进行抢救有重要意义。2.相比其他文献的统计,本次研究得到的先心病发病率略不同,但能反映本时间段内,我院新生儿先心病的较真实发病率和构成比。

王启闯[9](2019)在《苏州地区住院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情况及预后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病死率、类型、临床特点等,了解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1.1-2017.12.31期间经心脏彩超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早产儿为观察组,足月儿为对照组。对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类型、临床症状及体征、孕母情况、实验室器械检查结果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对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在不同胎龄、出生体重发生情况及一周岁时各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预后情况进行临床分析。选取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心脏杂音、母亲孕期宠物接触史、母亲年龄等27项作为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住院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10.7%,早产儿和足月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分别为18.7%、8.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中无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占比最高的均为单纯性房间隔缺损,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位列第二位,且早产儿发生率均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在早产儿和足月儿均为首位,并且早产儿占比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占比均较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mm以上的单纯性房间隔缺损早产儿发生率低于足月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早产儿组气促、三凹征、孕母高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低脉氧、宫内生长发育受限、试管婴儿、流产史、剖宫产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早产儿中28~29+6周(出生体重<1000g)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最高。在先天性心脏病构成方面,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在<28周早产儿中所占比例最高,且在各胎龄组中占比总体呈递减趋势。单纯房间隔缺损在各胎龄中所占比例最高(<28周组除外),其在各胎龄组中占比总体在50%左右波动。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在各胎龄中占比最高,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均为近足月儿。6.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一周岁时随访结果,愈合率69.8%,(其中自然愈合66.5%,药物愈合1.4%,手术愈合1.9%),尚未愈合占16.6%,死亡占2.8%,失访占 11%。7.单因素分析表明母亲孕期宠物接触史,患儿胎龄、出生体重、气促、发绀、心脏杂音、三凹征、胸片心影改变、经皮氧饱和度<93%同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脏杂音(OR=27.767)、气促(OR=1.982)、母亲孕期宠物接触史(OR=10.201)、胸片心影改变(OR=1.930)、出生体重(OR=0.999)是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1.住院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发病率为18.7%,病死率为2.8%。2.住院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以单纯房间隔缺损及单纯动脉导管未闭为主,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较低。3.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自愈率较高,绝大部分预后良好,但复杂性先天性心脏及严重性先天性心脏病,若不进行干预,预后差。4.母亲孕期应避免宠物接触,降低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5.临床医生应当对存在心脏杂音、气促、胸部平片提示心影改变、出生体重低的早产儿尽早完善心脏彩超检查,筛查先天性心脏病。

韩姗姗[10](2019)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GRADE研究方法,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参考当前最佳证据,制定中国《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减少母婴分离,增加人文关怀。方法:1.召开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进行结局指标的重要性排序。2.运用网络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中成药的检索,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9.1.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获得最终目标文献,并形成文献证据登记表和文献特征提取表。3.对于不同的研究类型应用不同的条目/量表进行偏倚评估:对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予AMSTAR-2量表评估;对于RCT予ROB风险偏倚评估,对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予MINORS量表评估。4.运用Revman5.3软件对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获得相应森林图。5.专家共识:1)德尔菲法:遴选不少于30个全国各地正高职称以上的儿科/新生儿科中西医专家,以邮件方式对其展开三轮问卷,统计其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指标,同时针对中成药的推荐意见进行投票表决;2)共识会议:对通过问卷仍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再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成一致。6.运用GRADE系统对经循证研究和专家共识达成一致的中成药进行质量评价形成证据总结表,并综合德尔菲票数、患者利益对中成药作出最终推荐。结果:1.循证研究:最终10种中成药67项研究纳入证据,包括41项茵栀黄制剂研究(口服液23、颗粒18)、9项清肝利胆口服液、4项四磨汤口服液、6项黄疸茵陈颗粒、2项清开灵冲剂、2项茵陈五苓糖浆、1项消炎利胆片、1项黄栀花口服液、1项肝舒乐颗粒。2.专家共识:明确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适用人群对象、时机和范围、优势证型、用法用量、副作用相关等描述。3.质量评价:最终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黄疸茵陈颗粒、茵陈五苓糖浆、四磨汤口服液5种中成药纳入GRADE研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的总体质量证据等级为C级,其余均为D级。4.形成推荐意见:推荐单独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光疗发生率(1B);推荐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1C),降低黄疸消退失败率(2C),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考虑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失败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效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日均胆红素下降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湿重于热。推荐服用茵陈五苓糖浆治疗新生儿黄疸(IV类证据,D级推荐),中医属阳黄,小便不利(专家共识)。暂不建议黄疸茵陈颗粒(2D)、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2D)。结论:依据GRADE系统和共识结果,最终对茵栀黄口服液予以强推荐,对茵栀黄颗粒、清肝利胆口服液给予弱推荐,对茵陈五苓糖浆给予D级推荐,暂不推荐黄疸茵陈颗粒和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黄疸。

二、56例新生儿畸形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6例新生儿畸形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在妊娠期用药现状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妊娠期中药用药安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1.4 本研究的贡献与创新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中药在动物体内发育毒性的系统评价
    2.1 资料与方法
        2.1.1 文献检索
        2.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1.3 文献筛选
        2.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2.1.5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2.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2.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2.2.4 中药对动物生育力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2.2.5 中药对动物胚胎发育的影响
        2.2.6 中药对围生期动物胎仔发育的影响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在妊娠期的用药现状及随访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资料来源
        3.1.2 资料的录入和清洗
        3.1.3 随访方式
        3.1.4 统计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纳入妊娠期用药咨询人群的基本信息
        3.2.2 妊娠期用药咨询人群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用药情况
        3.2.3 妊娠期用药咨询人群的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用药安全性评价
        3.2.4 纳入人群的随访结果
    3.3 讨论
        3.3.1 妊娠期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使用
        3.3.2 妊娠期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随访研究
        3.3.3 本研究得创新点与局限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妊娠早期暴露于含黄连素中成药的安全性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暴露组人群
        4.1.2 对照组人群
        4.1.3 随访方式
        4.1.4 结局指标
        4.1.5 统计分析
    4.2 研究结果
        4.2.1 黄连素暴露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用药情况
        4.2.2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
        4.2.3 两组妊娠患者妊娠结局的比较
        4.2.4 两组妊娠患者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消化系统畸形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2.2 产前超声诊断结果
    2.3 遗传学分析
    2.4 妊娠结局
    2.5 出生后情况
    2.6 胎儿消化系统畸形产前超声诊断的符合率
讨论
    3.1 消化系统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3.2 各类型的消化系统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3.3 产前超声对消化系统畸形诊断的符合率
    3.4 胎儿消化系统畸形妊娠结局及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3.5 典型的微缺失/微重复病例详细说明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胎儿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天津地区孕妇妊娠期用药状况及其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目标人群
        1.2 入选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抽样方法
    3 调查研究内容
        3.1 设计调查表
        3.2 调查方法
        3.3 质量控制
    4 不良妊娠结局的定义
    5 统计方法
结果
    1 抽样结果
    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1 人口学特征
        2.2 孕产情况
    3 调查对象生活方式
    4 调查对象妊娠情况
        4.1 受孕方式
        4.2 单/双胎
        4.3 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5 妊娠期用药情况
        5.1 妊娠期用药情况概述
        5.2 妊娠期西药用药情况
        5.3 中药使用情况
    6 妊娠结局
        6.1 分娩方式
        6.2 分娩孕周
        6.3 胎儿/新生儿情况
    7 不良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
        7.1 不良妊娠结局
        7.2 不良妊娠结局产妇妊娠期用药情况
        7.3 妊娠期用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单因素分析
        7.4 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7.5 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药在妊娠期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建立多中心多学科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提高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研究部分一: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建立
    背景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部分二: 两种新生儿危重先心病救治方式的对比研究
    背景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进展:从胎儿到新生儿
    1.精细产前诊断降低危重先心病出生率,提高治疗效果良好先心病出生率
    2.产前诊断促进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
    3.新生儿先心病外科的治疗水平的提高
    4.宫内介入治疗
        4.1 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伴有进展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4.2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伴有进展的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4.3 房间隔完整或限制型房间隔缺损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简历
致谢

(5)支气管镜在45例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综述
    1.1 新生儿气道发育异常的概述
    1.2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气道发育异常类型
        1.2.1 气管软化
        1.2.2 气管狭窄
        1.2.3 喉软化症
        1.2.4 鼻道狭窄
        1.2.5 声带麻痹
    1.3 可弯曲支气管镜在新生儿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1.3.1 诊断作用
        1.3.2 治疗应用
    1.4 儿科支气管镜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检查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麻醉方法
        2.2.3 检查过程
第3章 结果
    3.1 本组中支气管镜检查适应证
    3.2 镜下检查结果
        3.2.1 各种呼吸道结构或功能异常类型分析
        3.2.2 单发呼吸道结构或功能异常种类
        3.2.3 混合呼吸道结构或功能异常种类
        3.2.4 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的分析
        3.2.5 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的分析
    3.3 合并呼吸道外异常
    3.4 经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因后相关治疗病例
第4章 讨论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镜下检查结果
        4.2.1 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分析
        4.2.2 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分析
    4.3 合并呼吸道外异常
    4.4 经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因后相关治疗病例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42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新生儿死亡率
    1.2 新生儿死亡原因
    1.3 早产儿
    1.4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5 新生儿窒息
    1.6 出生缺陷
    1.7 感染性疾病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相关定义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新生儿死亡率的整体变化
    3.2 不同出生体重、出生胎龄、性别、日龄的死亡构成比
    3.3 新生儿死亡原因的变化情况
    3.4 早产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新生儿死亡率
    4.2 新生儿死亡与出生体重、胎龄的关系
    4.3 新生儿死亡与性别、日龄的关系
    4.4 死亡原因分析
    4.5 分析死亡新生儿中早产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44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围产期影响因素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44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产前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调查医院个案表》
    附录2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特征收集表
中英文缩略表
致谢

(8)脉氧简易筛查法在新生儿先心病筛查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9)苏州地区住院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情况及预后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及相关定义
    3. 研究内容
    4. 统计学方法
二 结果
    1. 一般情况
        (1)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
        (2) 先天性心脏病类型
    2. 住院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特点分析
        (1) 临床表现
        (2) 母亲孕期情况
        (3) 实验室器械检查
        (4) 其他
    3. 住院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不同胎龄发病率及构成
        (1) 不同胎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
        (2) 不同胎龄先天性心脏病构成情况
    4. 住院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不同出生体重发病率及构成
        (1) 不同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
        (2) 不同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构成情况
    5. 住院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预后
    6. 住院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
        (1) 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单因素分析
        (2) 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三 讨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影像学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和缩略语
2.0 引言
2.1 研究现状
    2.1.1 流行病学
    2.1.2 机制
    2.1.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1.4 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增高的原因
    2.1.5 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类型
    2.1.6 诊断
    2.1.7 治疗
    2.1.8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2.1.9 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及不足
2.2 指南制定过程
    2.2.1 构建临床问题
    2.2.2 循证研究
    2.2.3 专家共识
    2.2.4 形成证据概要表
    2.2.5 形成推荐意见
    2.2.6 形成初稿
2.3 讨论
    2.3.1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类分析
    2.3.2 关于中医证型、时机问题
    2.3.3 关于原始研究的设计质量
    2.3.4 关于干预措施的相关问题
    2.3.5 关于结局指标的相关问题
    2.3.6 关于发表偏倚的问题
    2.3.7 关于调查问卷的问题
    2.3.8 关于指南制定方法学问题
2.4 结论
    2.4.1 茵栀黄口服液
    2.4.2 茵栀黄颗粒
    2.4.3 清肝利胆口服液
    2.4.4 茵陈五苓糖浆
2.5 创新点及意义
2.6 不足与展望
    2.6.1 存在不足
    2.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56例新生儿畸形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在妊娠期用药现状及安全性评价研究[D]. 谢小芳.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消化系统畸形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研究[D]. 杨芳.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天津地区孕妇妊娠期用药状况及其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牟彦沁.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建立多中心多学科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提高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治疗效果的研究[D]. 王官玺.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5]支气管镜在45例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应用[D]. 郭史荣. 吉林大学, 2020(08)
  • [6]42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D]. 杨广娣.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7]44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围产期影响因素及临床分析[D]. 甘姣. 苏州大学, 2019(04)
  • [8]脉氧简易筛查法在新生儿先心病筛查中的应用分析[D]. 赵乌云.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9]苏州地区住院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情况及预后调查[D]. 王启闯. 苏州大学, 2019(02)
  • [10]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韩姗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56例新生儿畸形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