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典型技术及应用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典型技术及应用

一、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典型技术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军强,廖健飞[1](2014)在《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标准化及其作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标准已成为影响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众多的"最后一公里"接入解决方案中,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以其易于实施和经济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述了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国际、国内标准化进展情况。同时简要说明了标准化对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刘春玫,李素钰[2](2010)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得到了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通信系统之间以及通信基站内部的EMI现象越来越严重。研究无线接入系统的EMC,首先必须了解无线接入技术的种类、组成以及各组成部件本身的电磁特性、工作的电磁环境。本章将对无线接入系统EMC进行分析。

张馨予[3](2010)在《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当前的移动通信技术中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是一种点对多点、提供宽带业务的无线技术。它适用于中小企业用户和集团用户。这种可透明传输业务可以为用户提供Internet的接入、本地用户的数据交换、语音业务和VOD视频点播业务。文中将3.5GHz宽带接入系统与有线接入系统比较和与LMDS系统的特性进行比较,显示其具有多重方面的优势。

杨晓源[4](2007)在《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网络规划工具的研究和开发》文中认为随着通信的发展及“信息高速公路”概念的提出,用户对宽带综合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特别是3.5G固定无线接入网络的应用最为广泛。无线网络规划是整个网络工程实施的第一步,网络规划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运营商对网络的接入、网络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以及网络的发展潜力。当前存在各种适用于GSM和WCDMA网络的网络规划工具,但专门针对无线宽带接入网络的规划工具还比较少。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开发应用程序能够在真实的地图上显示各种系统数据,如网络性能指标、覆盖预测等,使用者可以更直观地发现问题。因此我们运用GIS技术研究了专门针对3.5GHz无线宽带接入网络的规划工具,主要实现了对网络的覆盖预测。本文针对固定无线接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重点论述了无线传播模型的概念和校正方法,根据作者自身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固定无线接入网络规划的实现思想,并阐述了利用GIS技术和VB语言开发网络规划工具的实现过程。本文将分为六章进行论述:第一章简要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第二章简要介绍了本课题相关领域迄今为止的发展,并对主要的相关技术作了介绍,其中包括对3.5G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无线网络规划以及GIS技术的概念和实现方法的介绍。第三章详细论述了本次研究在无线传播方面的理论基础——无线传播模型,并对模型的选择和优化进行了探索。第四章详细阐述了对固定无线接入网络规划工具的实现规划流程的研究以及系统的研究平台,研究结构和主要功能。第五章详细描述了使用GIS技术和Visual Basic语言实现固定无线接入网络规划工具软件的具体方法。第六章对本课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阐述了课题研究的创新和特点,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余爱民[5](2005)在《宽带无线接入基站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21世纪宽带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是解决“最后一公里”接入问题、第三代个人移动通信用户“带宽瓶颈”问题的关键技术。同时,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还是快速解决城市老区的网络综合布线问题和边远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最佳方案。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广泛应用,通信系统之间以及通信基站内部的电磁干扰(EMI)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中,宽带无线接入基站的电磁兼容(EMC)问题以及3G通信系统中的系统间的频率干扰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下列研究:第一,综合讨论了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分析了各种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特点,总结了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三大EMC特点:1.雷电电磁脉冲(LEMP)对基站的干扰;2.信息设备的宽频带辐射干扰;3.3G通信系统中的系统间频率干扰。第二,对雷电电磁脉冲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雷电电磁脉冲的产生机理以及雷电电磁脉冲的频谱特性,讨论了雷电电磁脉冲对宽带无线接入基站的袭击形式。对避雷针(接闪器)的保护范围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提出了通过采用“球形五针避雷器”,提高基站对侧击雷和感应雷的防范能力的观点。根据法拉第屏蔽笼的屏蔽原理,对基站建筑物的屏蔽接地、防雷地网提出了采用“混合接地体辅助地网”对基站建筑物的“基础接地”进行改进,提高了基站接闪器“引雷”放电时的快速泻电能力。“球形五针避雷器”和“混合接地体辅助地网”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第三,通过引入“广义的高斯定理”,建立了计算地球表面电场的数学模型,对雷电期间地面电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根据参阅的大量参考文献,分析了地面电场、空间大气电场在雷电期间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地面临界电场”的概念。根据地面临界电场的概念,在雷电期间进行了长期的地面电场变化监测试验,获取了大量的实测试验数据。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根据地面临界电场的下限值对首次雷电闪击进行预测的观点,研制了利用地面电场预测雷电闪击的“无线局域网基站智能型防雷电源”,并在课题组的研究试验基地——清新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具有多个远程无线接入的WLAN,以下简称“清新网”)中进行了实际应用试验,实验获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防雷电源在2004年7月14日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专利号: ZL 03 2 26526.3;专利证书号:626604);利用地面电场预测雷电首次闪

张彦昭[6](2004)在《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在郑州铁通的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对3.5GHz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其性能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在郑州铁通组网中的应用。

邓永红[7](2004)在《3.5GHz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概况》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3.5GHz宽带无线接入的系统配置、频段选择、提供的业务、用户信息安全保证、3.5GHz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与LMDS接入技术比较与分析、3.5GHz宽带无线接入的地位、3.5GHz宽带无线接入在中国的招标概况、中国3.5G无线设备市场竞争格局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3.5GHz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唐菁[8](2004)在《CECC公司基于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业务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骨干网、城域网已具相当规模的今天,接入网的窄带问题日渐突出,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瓶颈”。由于接入网是直接连接最终用户的一段网络,而所有的商业模式归根结底其利润都要来自最终用户,所以成为各网络运营商争夺的焦点。但对于大部分运营商和新进入的新兴运营商来说,都缺乏接入网资源。2001年6月及2003年1月,我国信息产业部前后两次以招标的方式,在南京、厦门、青岛、武汉、重庆等36个城市对3.5GHz频段地面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频率进行了分配,这是我国对长期以来采用单一的行政审批方式分配无线频率资源的一次重要改革。CECC公司在两次投标中共计获得29个城市该频点的使用运营权,成为全国最有代表性的固定无线接入运营商。然而3.5GHz运营之路并不平坦,随着一些仅在个别城市获得频率资源的普天等大型非电信企业的退出,CECC公司也走向困境。本论文就是基于此种背景下,对CECC公司在3.5GHz项目上所进行的战略分析。论文主要运用PEST分析模型、五力分析模型对3.5GHz项目进行了评估;然后运用VRIO框架对CECC公司的资源及价值链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分析CECC公司的现状,继而运用SWOT模型,对CECC所面临的环境机会、威胁以及自身资源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终指出公司在本项目实施中的战略决策。

徐玉[9](2004)在《中国3.5GHz固定无线接入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文中提出

党梅梅[10](2004)在《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文中提出

二、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典型技术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典型技术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标准化及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国际标准及其作用
2 国内行业标准及其作用
结语

(2)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分类
二、主要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结构组成分析
    1、3.5GHz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1) 系统结构。
        (2) 基本特性。
        ①覆盖范围。
        ②系统容量。
    2、MDMS微波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1) MDMS系统的组成。
        (2) MDMS系统的主要特点。
        ①工作频率。
        ②调制和接入方式。
        ③无线链路覆盖。
        ④较小的发射功率。

(3)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组成
    1.1 中心站
    1.2 终端站
    1.3 接力站
    1.4 网管系统
        1.4.1 基本原则
        1.4.2 基本功能
        1.4.2.1 配置管理
        1.4.2.2 故障管理
        1.4.2.3 性能管理
        1.4.2.4 安全管理
        1.4.2.5 计费信息的采集
2. 3.5GHz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
    2.1 多址方式的演变
    2.2 采用灵活多样的调制方式
    2.3 选择TDD or FDD的双工方式
    2.4 采用OFDM技术
    2.5 实现动态分配带宽
    2.6 满足多种需求的业务接口
3. 3.5GHz系统关键技术
    3.1 无线资源分配技术
    3.2 调制解调技术
    3.3 天线技术
    3.4 网络管理技术
    3.5 系统扩展技术
4.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和LMDS系统的比较
    4.1 系统概述
    4.2 两种系统的共同点
    4.3 两种系统的区别
        4.3.1 覆盖范围
        4.3.2 系统容量
        4.3.3 业务能力
        4.3.4 适用范围
5.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应用与优势
    5.1 接入系统应用分类
    5.2 宽带无线接入的实际应用
        (1) 城域网接入应用
        (2) 社区宽带接入网
        (3) 政府机关、中小企事业用户专线接入
    5.3 3.5GHz系统与有线接入手段比较

(4)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网络规划工具的研究和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社会背景
        1.1.1 固定无线接入网络技术的发展
        1.1.2 无线网络规划软件的发展
    1.2 课题的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研究的技术背景
    2.1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网络参考模型
        2.1.1 中心站(Central Station,CS)
        2.1.2 终端站(Terminal Station,TS)
        2.1.3 接力站(Relay Station,RS)
        2.1.4 网管系统
        2.1.5 工作频段
        2.1.6 波道配置
    2.2 无线网络规划
        2.2.1 无线网络规划进程
        2.2.2 无线小区
        2.2.3 电波传播效果和参数
        2.2.4 链路预算
    2.3 GIS 技术特点
    2.4 本次研究中采用的GIS 研究方法
    2.5 MapInfo 软件简介
        2.5.1 MapInfo 表的概念
        2.5.2 栅格图像
    2.6 MapX 控件简介
        2.6.1 MapX 的主要功能
        2.6.2 图层概念
        2.6.3 GeoSet 集合
    2.7 小结
第三章 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传播模型的研究
    3.1 常用的无线传播模型
    3.2 固定无线接入网络的传播模型
        3.2.1 斯坦福大学的中期(SUI)模型
        3.2.2 COST231-Hata 模型
        3.2.3 ECC-33 模型
    3.3 三种传播模型的比较
    3.4 系统采用的传播模型
    3.5 无线传播模型校正的研究
        3.5.1 传播模型校正的原理介绍
        3.5.2 线性传播模型校正算法
    3.6 小结
第四章 固定无线接入网络规划工具的研究和分析
    4.1 固定无线接入网络规划的步骤的研究
    4.2 固定无线接入网络规划工具实现规划流程的研究
        4.2.1 规划过程描述
        4.2.2 对系统的主要输入数据的研究
        4.2.3 系统的主要输出数据的研究
    4.3 系统研究平台分析
        4.3.1 系统数据库
        4.3.2 系统研究的GIS 工具
        4.3.3 系统研究采用的编程工具
    4.4 系统的研究结构
    4.5 系统功能的研究
    4.6 系统的数据库结构设计
    4.7 小结
第五章 固定无线接入网络规划工具的研究和实现
    5.1 系统电子地图的研究和实现
        5.1.1 运用MapInfo 制作系统地图图层
        5.1.2 MapX 地图生成的具体步骤
    5.2 系统功能的编程实现
        5.2.1 系统开发涉及的MapX 主要对象
        5.2.2 加载地图文件(导入地图文件,保存地图文件)
        5.2.3 对地图的操作(放大地图,缩小地图,移动地图)
        5.2.4 基站的设置(新建基站,删除基站,生成蜂窝网络)
        5.2.5 系统参数的配置:通用参数终端参数基站参数
        5.2.6 覆盖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的归纳总结
    6.3 将来的工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科研论文

(5)宽带无线接入基站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磁兼容概述
        1.1.1 电磁兼容的发展历程简述
        1.1.2 电磁兼容的主要研究内容
        1.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基础
        1.2.1 本文研究的意义
        1.2.2 本文研究的基础和资助本文的科研项目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EMC特性分析
    2.1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分类
    2.2 主要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结构组成分析
        2.2.1 3.5GHz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2.2.2 MDMS微波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2.2.3 LMDS固定宽带无线接入
        2.2.4 WLAN系统
    2.3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EMC特性分析
        2.3.1 雷电电磁脉冲对接入基站的威胁
        2.3.2 以WCDMA为代表的3G系统EMC特点分析
        2.3.3 WCDMA系统间干扰仿真分析
        2.3.4 宽带无线接入的辐射干扰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宽带无线接入基站的LEMP防护技术
    3.1 LEMP的产生机理
        3.1.1 LEMP的成因分析
        3.1.2 LEMP的特性分析
    3.2 LEMP的频谱分析
        3.2.1 雷电流峰值比率的频率分析
        3.2.2 雷电流峰值比率积累的频率分布
        3.2.3 雷电电磁脉冲能量比率积累的频率分布
    3.3 雷电电磁脉冲(LEMP)的传播途径
        3.3.1 传导耦合
        3.3.2 辐射耦合
        3.3.3 电磁脉冲对架空电缆等长导体的耦合
    3.4 宽带无线接入基站LEMP的防护
        3.4.1 防护标准
        3.4.2 避雷针的设计技术
        3.4.3 避雷针保护范围的仿真
    3.5 法拉第笼屏蔽和等电位体接地技术
        3.5.1 法拉第屏蔽笼技术的应用
        3.5.2 等电位体与接地技术
    3.6 宽带无线接入基站的抗LEMP实践
        3.6.1 避雷针的设计应用
        3.6.2 “法拉第屏蔽笼”与接地技术的应用
        3.6.3 智能型雷电保护检测装置、智能型基站防雷电源的应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屏蔽技术的分析与应用
    4.1 国际上屏蔽材料的研究动态
        4.1.1 电磁屏蔽涂料
        4.1.2 表面敷层型屏蔽材料
        4.1.3 纤维类复合材料
        4.1.4 金属化织物
    4.2 信息设备的电磁干扰分析
        4.2.1 辐射干扰
        4.2.2 传导干扰
        4.2.3 抑制传导干扰的数字滤波器技术
        4.2.4 数字滤波器的类型及实现
    4.3 屏蔽技术的理论分析
        4.3.1 屏蔽理论
        4.3.2 电子设备外壳屏蔽材料的分析
        4.3.3 电子设备外壳屏蔽效能的理论分析
    4.4 屏蔽效能的仿真试验与EMC实际检测
        4.4.1 屏蔽效能的仿真试验
        4.4.2 屏蔽效能的EMC实际检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雷电闪击与地面电场的关系研究
    5.1 地面电场
        5.1.1 地球表面电场的计算
        5.1.2 地球表面电场的计算模型
    5.2 雷电期间环境电场的变化
        5.2.1 雷电期间大气电场的变化
        5.2.2 雷电期间地面电场的变化
    5.3 雷电期间地面电场的变化规律
        5.3.1 雷电活动期间地面电场的测量实验
        5.3.2 地面临界电场概念的提出
    5.4 地面临界电场在雷电预警中的应用
        5.4.1 空间触发电场与地面临界电场的分析
        5.4.2 地面临界电场的影响因素分析
        5.4.3 地面临界电场在基站雷电预测中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能型防雷电源与雷电保护检测装置的研究
    6.1 WLAN基站供电特性的分析
        6.1.1 供电方式的分析
        6.1.2 WLAN基站供电方式的改进
    6.2 WLAN基站智能型防雷电源的设计
        6.2.1 防雷电源的检测报警系统
        6.2.2 防雷电源的控制电路系统
    6.3 防雷电源的电磁兼容设计
        6.3.1 电路板(PCB)板的干扰分析与设计
        6.3.2 防雷电源的屏蔽与接地设计
        6.3.3 智能型防雷电源样机的试制
    6.4 智能型雷保护检测装置研究与开发
        6.4.1 雷电保护检测装置的研究背景
        6.4.2 智能型雷电保护检测装置的设计
        6.4.3 工作原理与电路设计
        6.4.4 主要模块电路的组成与控制程序模块
        6.4.5 雷电保护检测装置样机的制作
    6.5 智能型防雷电源与雷电保护检测装置的应用试验
    6.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本文的研究工作总结
    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论文中主要英文缩略词汇表
附录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专利、发表的论文
附录三: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承担的科研项目
致谢

(7)3.5GHz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3.5GHz宽带无线接入系统配置
2 3.5GHz宽带无线接入的频段选择
3 3.5GHz宽带无线接入提供的业务
    3.1 面向连接业务
    3.2 无连接业务
4 3.5GHz宽带无线接入用户信息安全保证
5 3.5GHz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与LMDS接入技术比较与分析
    5.1 工作频段
    5.2 覆盖范围
    5.3 系统容量
    5.4 业务能力
    5.5 适用范围
6 3.5GHz宽带无线接入的地位
7 3.5GHz宽带无线接入在中国的招标概况
8 中国3.5G无线设备市场竞争格局

(8)CECC公司基于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业务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1.1 3.5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简介
        1.1.2 立项背景
        1.1.3 国外固定无线宽带运营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CECC公司项目运营现状
    2.1 公司介绍
    2.2 CECC项目运营情况
    2.3 暴露出来的问题
        2.3.1 市场判断乐观,环境变化估计不足
        2.3.2 整体网络效应不够
        2.3.3 品牌效应不足
        2.3.4 单一频谱资源限制用户发展
        2.3.5 技术、设备局限
        2.3.6 投资不足,制约网络质量
        2.3.7 成本高居不下,价格难以下调,缺乏竞争力
        2.3.8 业务种类单调
        2.3.9 商业模式不明确
3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3.1 政治政策环境分析
    3.2 经济环境分析
    3.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4 技术环境分析
    3.5 小结
4 五种力量分析
    4.1 进入威胁
        4.1.1 行业壁垒
        4.1.2 生产要素壁垒
        4.1.3 结构性壁垒
        4.1.4 行为性壁垒
    4.2 竞争对手分析
        4.2.1 竞争格局
        4.2.2 主要竞争对手比较
    4.3 设备供应商分析
    4.4 替代品分析
        4.4.1 窄带与宽带的竞争
        4.4.2 宽带领域里的技术竞争
    4.5 消费者分析
    4.6 小结
5 CECC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VRIO分析)
    5.1 公司资源分析
    5.2 公司价值链分析
    5.3 小结
6 CECC公司SWOT分析
    6.1 机会
    6.2 威胁
    6.3 优势
    6.4 劣势
    6.5 SWOT 战略组合
7 CECC公司的发展战略分析
    7.1 SO战略决策
    7.2 加强宽带产业链中资源整合的能力
    7.3 增强资本运作能力
    7.4 突出差异化服务
    7.5 增强对大客户的营销能力
    7.6 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本
8 结 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中国3.5GHz固定无线接入市场发展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3.5 GHz固定无线接入频率招标启动市场
二、业务发展重点转移
三、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发展趋势

四、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典型技术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标准化及其作用[A]. 孙军强,廖健飞. 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2014
  • [2]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特性分析[J]. 刘春玫,李素钰. 知识经济, 2010(15)
  • [3]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研究[J]. 张馨予. 科技信息, 2010(06)
  • [4]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网络规划工具的研究和开发[D]. 杨晓源. 上海交通大学, 2007(S2)
  • [5]宽带无线接入基站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D]. 余爱民. 华南理工大学, 2005(11)
  • [6]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在郑州铁通的实现[J]. 张彦昭. 电信技术, 2004(11)
  • [7]3.5GHz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概况[J]. 邓永红. 有线电视技术, 2004(20)
  • [8]CECC公司基于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业务的发展战略研究[D]. 唐菁. 重庆大学, 2004(02)
  • [9]中国3.5GHz固定无线接入市场发展趋势分析[J]. 徐玉. 现代电信科技, 2004(09)
  • [10]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J]. 党梅梅. 电信技术, 2004(09)

标签:;  ;  ;  ;  ;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典型技术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