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周边主要荒漠植物种间联系的确定与分析

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周边主要荒漠植物种间联系的确定与分析

一、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主要荒漠植物种间联结测定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姜莹[1](2017)在《内蒙古不同地区沙拐枣群落特征及种群格局研究》文中提出沙拐枣(Calligonm mongolicum)为蓼科(Polygonaceae)沙拐枣属刺果组灌木,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沙拐枣属植物,为干旱荒漠区的重要建群种,是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本研究在探明内蒙古地区沙拐枣分布状况的基础上,采用野外调查、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空间点格局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沙拐枣群落特征与种群格局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旨在旨在为其生存现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为沙拐枣人工群落生境的确定及树种的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为:(1)内蒙古不同地区沙拐枣群落组成成分简单,共出现种子植物54种,隶属于13科43属,裸子植物1科1属1种,为膜果麻黄(Ephedraprzewalskii),占总种数的1.85%。单子叶植物3科11属12种,占总种数的22.22%;双子叶植物9科31属40种,占总种数的75.93%。其中藜科种数最多,为10属11种,占总种数的20.37%,其次为菊科,为4属8种,各占总种数的14.81%,豆科和蒺藜科,分别6属7种和5属7种,各占12.96%,为典型荒漠植物类型。(2)沙拐枣群落层次明显,层间植物较稀疏。主要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构成,草本层植物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9.26%,乔木层和灌木层占总种数的40.74%。(3)6个沙拐枣群落沙拐枣的重要值大小依次为:杭锦旗群落,阿拉善右旗群落,乌拉特后旗群落,鄂托克旗群落,阿拉善左旗群落,二连浩特群落。(4)内蒙古地区不同沙拐枣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沙拐枣群落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种多样性水平。且内蒙6个地区的沙拐枣所在群落的相似性普遍较低。(5)沙拐枣种群格局分布特征为小于10m随机,而大于14m聚集。种群聚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乌拉特后旗>杭锦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鄂托克旗>二连浩特。(6)不同沙拐枣种群在小于10m尺度范围内,幼株与成株表现为相关性低,随着尺度的增加,幼株与成株逐渐转变为显着正相关关系。揭示了种子传播或无性繁殖倾向于选择与母株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较高的生境异质性可能会使距离减小。(7)二连浩特、杭锦旗和阿拉善左旗群落稳定性相对较大,且沙拐枣人工群落中,与其最优配置树种为霸王和白沙蒿。

刘亚琦,刘加珍,陈永金,靖淑慧,冯若昂[2](2017)在《孔雀河下游断流河道的环境特征及物种间关系》文中指出基于孔雀河下游断流河道的环境因子和植被样地数据,采用聚类与CCA排序法,分析了生境的退化特征以及物种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断流河道退化生境分为绿洲-荒漠过渡类型、轻度荒漠化类型和盐土荒漠化类型。绿洲-荒漠过渡类型地下水位低、盐分含量相对较低,植被盖度相对较高,土壤维持着原砂质壤土,为潜在退化型;轻度荒漠化类型地下水位、土壤质地与含盐量与前者基本相同,土壤未明显退化,但植被盖度低于10%,植物种类与个体数目都较低,属于轻度退化型;盐土荒漠化类型地下水位高、盐分含量高,土壤机械组成中砂粒比重较大、无建群种幸存,属于重度退化型。2)绿洲-荒漠过渡类型总体联结性为显着正联结,正负联结比小于1,生态系统表现为建群种维系物种关系的不稳定状态;轻度荒漠化类型总体联结性为不显着负联结,正负联结比小于1,表现出生态系统进入退化演替的阶段;盐土荒漠化类型总体联结性为显着正联结,正负联结比大于1,表现出重度退化群落的种间平衡状态,物种间以达到稳定共存,其中,真盐生植物对这种平衡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3)CCA排序表明,绿洲-荒漠过渡类型形成以胡杨为中心的种间正联结,幸存于盐分适中、水分养分相对较高的生境;轻度荒漠化类型,形成以多枝柽柳与刚毛柽柳相互依存的不显着负联结,幸存于土壤养分、水分相对较低的生境;盐土荒漠化类型形成以盐爪爪、盐节木、盐穗木等真盐生植物维系的显着正联结,幸存于土壤贫瘠、地下水位浅、盐分含量高、沙化严重的生境。

楚光明[3](2015)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无叶假木贼生态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准噶尔盆地南缘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定点监测以及室内实验,分别研究了种子散播和种子萌发特征,覆沙厚度和种子大小对幼苗更新的影响,在木质部解剖和同化枝生理上对干旱的响应特征,植株对沙埋的响应,洪积扇和荒漠-绿洲过度区种群特征,种群空间格局及竞争关系,以便为准噶尔盆地无叶假木贼种群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洪积扇和风沙区,无叶假木贼种子雨的累积密度分别达到平均853粒/m2和751粒/m2。洪积扇和风沙区的种子散布的高峰集中在10月末期到11月初期的时间段,其落种量分别占整个种子雨的82.42%和76.03%,其后种子雨密度随时间逐渐减小。洪积扇和风沙区种子雨分别在8.97m和0.42m的有效变程内,种子雨具有明显的空间格局,洪积扇空间格局由空间自相关和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分别占45%和55%,而风沙区空间变异性主要由随机因素引起。2.无叶假木贼种子萌发率随着温度和盐分梯度的增加而减少,在15℃和100m M Na Cl的处理下种子萌发率最高,种子的恢复百分率最高可达16%,而100m MNa Cl溶液下仅仅只有5.5%。因此,无叶假木贼种子可以容忍适度盐分,但是这种容忍会受到温度和盐分交互作用的影响。果翅对种子的萌发有显着影响,尤其是带翅的种子影响更为严重,移除果翅之后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3.覆沙深度显着影响无叶假木贼的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幼苗存活率及生物量。在0.2和0.5 cm的浅层沙埋下,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幼苗存活率较高。在各个覆沙深度下,不同大小的种子间的萌发率、出苗率有显着差异。在同一覆沙深度下,大种子的出苗率显着高于中种子和小种子的出苗率。在0.22 cm的覆沙深度中,大种子萌发的幼苗的存活率显着高于同一沙埋深度下中种子和小种子萌发幼苗的存活率。4.在野外沙埋实验中,无叶假木贼植株显示了较高的存活率,在两年期间不同沙埋处理间的植株存活率没有差异。然而,12cm和18cm沙埋处理植株的老枝死亡率比较高。浅层沙埋对植物生长和生理响应上没有负面影响,而中度和重度沙埋对植株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导致同化枝数量和种子产量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并导致生理紊乱。深度沙埋后造成的机械摩擦以及沙层表面的高温在影响植株生长和同化枝生理响应方面造成了明显的负面效应。5.三种天然荒漠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比人工营造的荒漠植物的导管直径小、水力直径小、导管密度大、导管壁厚度大;导管直径分布中宽窄导管并存,而宽导管较少,对水分的输导率较小,但是对水分运输的安全性较强,机械强度也较大。天然生长的三种荒漠植物具有相似的导管特征,其中导管密度则是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最小、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最大、无叶假木贼次之,宽窄导管并存,但多枝柽柳宽导管较多,而梭梭、无叶假木贼窄导管较多,可以提高水分运输的安全性。在干旱环境条件下,梭梭、柽柳、无叶假木贼3种荒漠植物叶绿素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丙二醛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含量减少,比重大幅增加。6.无叶假木贼种群在全国的分布面积相对较小,景观斑块隔离程度高,并且核心斑块数只有107块,平均斑块面积287 hm2,最大的斑块也只有5668hm2。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种群株数随径级、高度级的变化呈“山峰型”,植株数随冠幅级变化成倒“J”型,种群年龄结构呈“凸”型。不同生境的种群因所处微环境各异,在径级、龄级、高度级、冠幅级结构、物种组成上表现出一定差异。种群的存活率随龄级的增大而降低,死亡率和消失率随龄级的增大而升高,其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Ⅰ。7.在3个生境中无叶假木贼种群均表现出聚集分布,其中陡坡和平缓坡在50 m的范围内聚集;各发育阶段和各存活状态在小尺度上的聚集分布特征都比较明显,随尺度增加种群的聚集强度减弱,其中缓坡各发育阶段均表现出偏均匀分布的趋势;幼苗具有明显的聚集分布和最大的聚集强度,从幼苗到成年植株则表现出聚集强度降低。各发育阶段和各存活状态之间在小尺度上强烈正关联,在大尺度上幼苗和幼株、成年植株之间表现出负关联或无关联,而幼株和成年植株间表现出正关联或无关联,其中缓坡各发育阶段和各存活状态之间在大尺度上的空间关联均趋于负关联。8.考虑到沙漠化的因素,梭梭和无叶假木贼在种群分布和空间格局方面有明显的区别,这也影响到到植株间关系改变。尽管在每一个样方梭梭和无叶假木贼均为聚集分布,但空间聚集和关联的原因在沙漠化的各阶段有所不同。在洪积扇,梭梭和无叶假木贼的表现出负的空间关联;在洪积-沙土区和沙土区植株间的竞争是由种间竞争和恶劣的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此外,研究也揭示了在沙漠化侵袭过程中梭梭幼苗比无叶假木贼有较强的补充潜力。9.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区,四种木本荒漠植物在小尺度上显示了有意义的聚集分布。无叶假木贼和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梭梭和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在小尺度上是空间正关联,而无叶假木贼和梭梭、无叶假木贼和红砂、红砂和白刺种对在中小尺度上呈现负关联。研究区的无叶假木贼枯立植株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由种内和种间竞争共同起作用造成的,而且沙漠化加剧了无叶假木贼植株的枯死。

梁凤超[4](2011)在《干旱区人工杨树林群落同荒漠灌木群落蒸腾耗水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为了比较分析干旱区人工林建设前后优势树种蒸腾耗水的变化,于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利用热扩散技术(Prober12TDP)和热量平衡技术(Flow4)分别对克拉玛依人工林俄罗斯杨、新疆杨和人工林外围荒漠灌木梭梭、柽柳的树干液流进行了观测,同时还观测了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风速等环境因子,比较分析了人工林乔木和荒漠灌木液流变化特征,液流同环境因子的关系,在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乔木林、灌木林林分蒸腾耗水进行推算。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乔木和荒漠灌丛日液流通量均呈现单峰值变化,峰值时出现小幅波动,并随径级的增大波动幅度增大;人工乔木液流通量日动态曲线平滑,荒漠灌木液流通量日动态曲线曲折。(2)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风速、空气湿度对人工乔木和荒漠灌木液流起都到主要影响作用。影响梭梭和柽柳液流的主导影响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其次为风速;影响俄罗斯杨和新疆杨液流主导因子为空气温度,其次为光合有效辐射。多个环境因子、单个主导环境因子均可以用来拟合液流通量,多个环境因子的拟合效果优于主导环境因子,但主导环境因子的拟合方程较为简单,使用方便。(3)在降雨天气下的人工乔木和荒漠灌丛日液流通量均比晴天有所降低,白天降雨时液流通量降低,降低的幅度较小;晚上有降雨时刻液流通量增大,增大的幅度较大。在夜晚降雨时乔木在降雨前后出现液流通量增大的现象,其它情况均减小;在夜晚降水前和白天降水后的当天晚上荒漠灌木会出现液流增大的现象,其它情况均减小。在雨天,柽柳液流较梭梭液流变化剧烈。(4)人工林乔木和荒漠灌木液流速率同胸径或枝直径的关系可以用不同的函数进行拟合。俄罗斯杨胸径同液流速率的关系可用对数函数来拟合,新疆杨的可用一元线性函数来拟合;梭梭枝液流速率同枝直径可以使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柽柳的可用幂函数拟合。(5)当胸径小于14.46cm时,俄罗斯杨的蒸腾耗水能力大于新疆杨,反之则蒸腾耗水能力小于新疆杨。克拉玛依碳减排基地杨树以胸径小于10cm的树木为主,就目前林木生长状况,新疆杨较俄罗斯杨更为节水。(6)通过胸径-边材面积可作为转化纯量来推算人工林林分蒸腾耗水量。经计算克拉玛依人工碳汇林日蒸腾耗水量为30.84t/hm2d。枝基径-冠幅做为转换纯量,可以推算荒漠灌木林分蒸腾耗水量。梭梭液流速率同枝直径可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丛蒸腾耗水量同冠幅可用幂函数进行拟合;经计算克拉玛依造林碳汇基地蒸腾耗水量的背景值为1.62t/hm2d。人工杨树林是荒漠梭梭林蒸腾耗水的19.04倍。基地每天蒸腾耗水为92451.54t/d,比造林前增大了84433.72t/d,水成本为2760.49元/d(按0.03元/m3计算)。从生长季内由蒸腾耗水所造成的总花费为42.24万元。(7)同种种植模式下,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林分蒸腾耗水量差异较大。单沟单植模式的4.5×2的种植方式下俄罗斯杨林分的蒸腾耗水最高,蒸腾耗水量为49.65t/hm2d。单沟双植模式为4.5×0.75×0.5,蒸腾耗水量为60.86t/hm2d。八米一带的模式为8×2×2,蒸腾耗水量为8.39t/hm2d。同一种植密度下,单沟双植蒸腾耗水量最大,其次为单沟单植,八米一带最小,蒸腾耗水量依次为:48.06 t/hm2d,34.36 t/hm2d,24.88 t/hm2d。本文的结论可为生态学的干旱区生态承载力,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可为区域生态管理提供参考。

徐敏,高翔,吕光辉,傅德平,杨晓东[5](2010)在《克拉玛依典型植物群落种间关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为了正确认识克拉玛依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为克拉玛依地区植被的经营管理、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应用χ2检验、Ochiai关联指数、种间联结系数AC对克拉玛依11个典型植物群落进行了种间联结分析,【结果】克拉玛依11个典型植物种间呈显着或极显着的种对约占了全部种对的近4/5,极显着、显着负联结对数均多于正联结对数;猪毛菜和其他典型种的关联性最高,无叶假木贼和其他典型种的关联性最低。【结论】各植物种群生长相对比较集中,存在一定的斑块现象,各个群落稳定性较差,集群分布;群落趋向于独立分布。群落内各植物间对水分等资源的竞争较为激烈,群落未达到演替的顶级群落。

傅德平[6](2008)在《艾比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文中认为新疆艾比湖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温带干旱区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在我国内陆荒漠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和较高的保护价值,在调节气候、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对艾比湖湿地荒漠植被的典型群落调查及其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手段,对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影响荒漠植物群落分布的土壤理化因子进行研究,同时定量计算群落内主要种群的生态位,旨在为该地区荒漠植被的保育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研究区选取的42种植物,分属16科36属,多数为典型荒漠植被,归属于16个植物群落类型,在整个研究区荒漠植物群落中,盐穗木、盐节木、白梭梭、梭梭和盐爪爪等物种有较高的重要值,草本的重要值较低。各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白梭梭>胡杨>盐穗木>盐豆木>罗布麻>琵琶柴>花花柴>白刺>柽柳>白麻>芦苇>芨芨草>梭梭>骆驼刺>甘草>盐节木。通过不同测度指标对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表明,在荒漠地区以重要值为测度指标计算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比以盖度和多度为测度指标计算群落物种的多样性指数更合理,但以三者为测度指标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能反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变化。通过对11种多样性测定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受物种均匀度和丰富度影响较大,但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比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要高,说明物种组成相对稀少的荒漠植物群落其物种多样指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物种在群落中的分布状况,即物种均匀度。通过对艾比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土壤含盐量与Pielou均匀度指数、McIntosh多样性指数、McIntosh均匀度指数呈显着负相关;土壤酸碱度与Margalef指数、Monk丰富度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显着正相关,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显着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11种多样性指数显着程度均不明显。通过对艾比湖湿地典型的16个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测度分析,从土壤酸碱度、含盐量和有机质3个维度上得出:所有群落类型中,种群中最占优势的种的生态位宽度是最大的,表明它们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占据了多数资源位,能适应特定生态环境,对环境资源利用最为充分,竞争能力最强,因而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越宽,与其它种群的生态位重叠机会就越大;生态位宽度越窄,与其它种群的生态位重叠机会就越小,说明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与其它种的生态位重叠也较大。

姚晓蕊[7](2008)在《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水土环境特征与人工栽培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地下水监测和土壤采样分析,并与土地开发前地下水和土壤理化数据对比,揭示了土地开发后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水土环境特征;通过土壤剖面调查和采样测定,以土壤条件作为限制因素,采用土成分分析(PCA)分析了开发区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并采用PCA三维排序对造林地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同时,通过建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不同立地类型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采用典型样地法通过对开发区内各类人工栽培目的树种(生态防护林树种、经济林树种和庭院观赏树种)生长指标的测定,建立了多目的多指标的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体系;通过设置典型试验地,测定比较了各类目的树种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Ⅱ最大光能转化潜力(Fv/Fo)4个叶绿素荧光参数全天不同时间的变化以及不同作用光强下从初始荧光上升到最大荧光一半所需时间(T1/2)的变化特征,揭示了不同树种生理生态适应性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土地开发后开发区水土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变,集中体现在浅层地下水位抬升并伴随矿化度的降低、耕作层脱盐并伴随土壤肥力的下降。开发区内灌溉区浅层地下水受灌溉回归水的补给有持续上升的态势,并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远离开发区的荒漠区受灌溉水影响较小,浅层地下水位变化不大;开发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受灌溉影响虽有所淡化,但矿化度依然很高。已开垦土地受灌溉冲洗土壤盐分含量明显下降,但由于重用轻养,土壤肥力也明显下降,而且养分含量呈现出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开发区造林地士壤总盐、Cl-、K+Na+、Mg2+、SO42+、Ca2+、CO32-离子、pH值、有机质、速效N和土壤容重是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造林地可划分为轻盐渍化型、轻盐渍化-碱化型、轻盐渍化-板结型、中盐渍化型、强碱型、盐土型、中盐渍化-钙积型和轻盐渍化-氮丰型8个立地类型,各立地类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范围为0.279~0.494,属中低水平。总体而言,开发区造林地整体处在一种低质水平,而盐碱化、低养分和板结是造成土壤质量差的主要障碍因子。以生长量和抗逆性作为树种生态适应性主要评价指标,天演杨在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上均高于新疆杨和少先队杨,但易风折。沙拐枣属的3个树种长势差,存活率低,对土壤要求严格。刺槐、国槐、梓树的抗寒性差,容易发生冻害。庭院栽植的银杏、香椿等存活率低,基本不适宜开发区的自然环境和立地条件。胡杨、沙枣等乡土树种及一些原生树种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此外,开发区引进的经济林树种大多开始进入盛果期,树体旺盛,结果率高,达剑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叶绿素荧光特征反映出,大多数生态防护林树种的Fv/Fm日动态表现出上午随空气相对湿度的降低,太阳总辐射的增强,空气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下午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太阳总辐射的减弱,空气温度的降低而上升的态势。大叶白蜡、梓树、圆冠榆、苦杨的Fv/Fm全天处于较低值状态,胡杨、沙枣、饯头柳、沙棘、金丝柳、垂柳的Fv/Fm全天处于较高值状态,而且胡杨、沙枣和沙棘在10:00左右出现光合“小憩”现象。除胡杨、沙枣、馒头柳、沙棘等树种的T1/2下午相比上午变化不很明显外,其它树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测定的防护林灌木树种、经济林树种和庭院观赏树种全天二时段的Fo、Fm、Fv/Fm、Fv/Fo值及T1/2的综合表现看,除宁夏枸杞、毛樱桃、疏花蔷薇、地锦等树种外,人多数树种虽受中午强光、高温以及低空气湿度的影响,PSⅡ光合活性下调,但至傍晚时PSⅡ反应中心可恢复到活性水平,即表现为可逆性恢复。

陶大勇[8](2007)在《盐穗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盐穗木是生长在荒漠、半荒漠盐碱地上的一类重要的半灌木植物资源。综述了盐穗木在生态学、形态学、生理学以及药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李基才[9](2007)在《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数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根据2005、2006年7-10月对塔里木河(简称塔河)下游断流区6条样带38块样地和塔河中游未断流区3条样带12块样地外业调查数据,应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河畔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特征,结论如下:1在外业调查期内,塔河中游有高等植物13科24种,塔河下游有高等植物10科15种。2运用种-面积曲线等模型对塔河中、下游植物群落最小取样面积研究表明:当P取包括群落50%、80%和90%的植物种类时,下游最小取样面积分别为418㎡、1702㎡和2656㎡;中游则为1129㎡、5112㎡和7493㎡。②随离河距离增大,下游群落最小面积变化呈“U”形,中游则呈增加趋势。3对塔河下游植物群落个体数量特征的研究表明:随离河距增大,物种数、密度、草本盖度和频度与地下水埋深相关不显着;乔灌木盖度、最小面积与地下水埋深关系分别为“S”型和对数曲线。要正确描述输水河畔植物恢复与地下水埋深关系,应研究合适取样方法和样本量大小。4塔河中、下游植物群落主要物种种间亲和性研究表明:①下游各物种总体关联性为不显着的正联结。植物种间绝大多数不存在显着、极显着的正联结或负联结,种间无相关的种对数较多。②中、下游主要物种种间联结对比,表现显着的和无关联的中游为29.1%、71%;下游为13.6%、69.7%。这种种间联结性随空间的变化是群落水平结构特征和不同种对环境条件适应的间接反映。5对重要值>0.01的塔河下游14种和中游11种主要植物进行有序样方聚类:①下游植被可分为3个群系7个群丛;中游分为2个群系7个群丛。②用有序样方聚类与TWINSPAN分类两种方法对下游植物群落分类,结果均具有极显着的关联。但对样方不合理的划分前者有6%,后者有21%。这表明有序样方聚类用于荒漠河岸植被带的划分优于TWINSPAN法。③对下游河岸植被带进行FA排序表明,该地区植物群落分布、种类组成与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深和地下水pH之间关系密切。6对塔河中、下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表明:①中、下游乔灌木群丛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草本层群丛。②下游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取决于灌木层和草本层。在地下水埋深较高的地段,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及多样性指数较高,反之较低。③对下游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征关系的研究表明,随植物多样性增加,植物个体密度呈直线上升,植物个体平均高和盖度增加也与之有关。7对塔河下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表明:①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并结合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各环境因子对群落多样性作用重要程度的排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pH>全盐>土壤60㎝含水量>矿化度。②聚类分析表明,地下水埋深在7个群丛取样尺度上与多样性的相关性较显着,地下水pH值、土壤含水量、地下水矿化度、全盐在群丛1~4上与多样性相关性显着。地下水埋深是影响群落多样性的最重要环境因子。

常静,潘存德,师瑞锋[10](2006)在《梭梭-白梭梭群落优势种种群分布格局及其种间关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梭梭-白梭梭群落(Ass.Haloxylon persicum+H.ammodendron)是梭梭群落与白梭梭群落之间的过渡类型,在新疆仅见于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河下游一带沙漠边缘地区。采用空间点格局Ripley’sK(r)函数分析方法,对其优势种种群的分布格局及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梭梭种群和白梭梭种群在所研究的空间尺度范围内(050 m)均呈现聚集分布;白梭梭种群最大聚集规模小于梭梭种群,但最大聚集强度大于梭梭种群;在所研究的空间尺度范围内(050 m)梭梭与白梭梭的种间关系呈负相关,种群以缀块镶嵌形式分布,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株间混交”。

二、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主要荒漠植物种间联结测定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主要荒漠植物种间联结测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不同地区沙拐枣群落特征及种群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物群落特征
        1.2.2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1.2.3 种间关系研究
        1.2.4 沙拐枣的研究进展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貌类型
    2.2 气候特征
    2.3 土壤与植被
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野外调查与样地设置
        3.2.2 物种多样性分析方法
        3.2.3 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
        3.2.4 点格局分析方法
    3.3 技术路线
4 沙拐枣群落结构特征
    4.1 沙拐枣群落的种类组成
    4.2 沙拐枣群落垂直结构及物种组成
        4.2.1 沙拐枣群落垂直结构及物种组成
        4.2.2 沙拐枣群落不同层片盖度
        4.2.3 沙拐枣群落不同层片密度
    4.3 沙拐枣群落物种重要值
    4.4 沙拐枣群落多样性研究
        4.4.1 群落多样性分析
        4.4.2 植物群落相似性
5 沙拐枣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5.1 沙拐枣种群的空间分布
    5.2 沙拐枣种群大小级的空间分布
    5.3 沙拐枣群落中种间的关联性分析
        5.3.1 群落中优势种或建群种空间分布
        5.3.2 群落中优势种或建群种与沙拐枣空间关联
6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孔雀河下游断流河道的环境特征及物种间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布设与数据采集
    2.2 数据分析
        2.2.1 联结性分析
        2.2.2 聚类与排序
3 结果与分析
    3.1 断流河道生境退化类型
    3.2 不同退化类型的环境因子特征
        3.2.1 地下水埋深
        3.2.2 土壤盐分
        3.2.3 土壤养分与颗粒组成
    3.3 不同退化类型下的种间关系
        3.3.1 植物种间联结性
        3.3.2 种间联结的类群差异
4 讨论
    4.1 断流河道地下水变化
    4.2 断流河道盐分变化
    4.3 种间正负联结比与生态稳定性
    4.4 断流河道群落结构变化
5 结论

(3)准噶尔盆地南缘无叶假木贼生态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植物种子散播
        1.2.2 植物种子萌发
        1.2.3 种子大小和覆沙对植物幼苗更新的影响
        1.2.4 种群年龄结构与动态
        1.2.5 植物种群空间格局
        1.2.6 沙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7 无叶假木贼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区概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无叶假木贼种子雨散播特征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种子雨样品收集
        2.2.2 种子散播距离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无叶假木贼种子雨密度
        2.3.2 无叶假木贼种子雨动态
        2.3.3 无叶假木贼种子雨的空间特征
    2.4 讨论
        2.4.1 无叶假木贼种子雨密度
        2.4.2 无叶假木贼种子雨的时间格局
        2.4.3 无叶假木贼种子雨的空间格局
    2.5 小结
第三章 无叶假木贼种子萌发对环境因素的响应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种子采集
        3.1.2 温度和盐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3 无叶假木贼种子恢复实验
        3.1.4 无叶假木贼果翅影响实验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温度和盐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2.2 盐分抑制后种子恢复萌发分析
        3.2.3 果翅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温度和盐分对无叶假木贼种子萌发的影响
        3.3.2 果翅对无叶假木贼种子萌发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覆沙对无叶假木贼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种子来源与研究地点
        4.1.2 实验设计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覆沙厚度和种子大小对无叶假木贼种子萌发的影响
        4.2.2 覆沙厚度和种子大小对无叶假木贼幼苗出土的影响
        4.2.3 覆沙厚度和种子大小对无叶假木贼幼苗存活和生物量的影响
        4.2.4 种子出苗数规律
    4.3 讨论
        4.3.1 覆沙厚度对无叶假木贼出苗的影响
        4.3.2 种子大小对无叶假木贼出苗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无叶假木贼植株对沙埋的生长适应和生理响应
    5.1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5.1.1 研究地点
        5.1.2 试验设计
        5.1.3 指标测量
        5.1.4 数据分析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无叶假木贼对沙埋的生态适应
        5.2.2 无叶假木贼对沙埋的生理响应
    5.3 讨论
        5.3.1 无叶假木贼植株对沙埋的生长响应
        5.3.2 无叶假木贼对沙埋的生理响应
    5.4 小结
第六章 无叶假木贼导管特征及其对干旱的生理响应
    6.1 研究方法
        6.1.1 材料采集
        6.1.2 木质部导管测定方法
        6.1.3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6.1.4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三种荒漠植物导管解剖特征
        6.2.2 同化枝生理特征分析
    6.3 讨论
        6.3.1 荒漠植物导管特征及生态适应分析
        6.3.2 荒漠植物对干旱的生理响应
    6.4 小结
第七章 无叶假木贼种群对环境梯度的适应
    7.1 研究方法
        7.1.1 中国无叶子假木贼种群分布概况图制作
        7.1.2 中国无叶假木贼种群斑块特征要素选择及其计算方法
        7.1.3 准噶尔盆地南缘样地设置与数据采集
        7.1.4 准噶尔盆地南缘无叶假木贼种群结构特征和生命表
    7.2 结果与分析
        7.2.1 中国无叶假木贼种群分布的土壤类型
        7.2.2 中国无叶假木贼种群的斑块特征
        7.2.3 无叶假木贼种群的海拔分布特征
        7.2.4 准噶尔盆地南缘无叶假木贼群落物种组成特征
        7.2.5 准噶尔盆地南缘无叶假木贼种群主要数量特征
        7.2.6 准噶尔盆地南缘无叶假木贼种群结构特征
        7.2.7 静态生命表编制及存活曲线的绘制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洪积扇无叶假木贼种群空间格局和种内关联
    8.1 研究方法
        8.1.1 调查方法
        8.1.2 无叶假木贼不同发育阶段划分标准
        8.1.3 无叶假木贼不同存活状态划分标准
        8.1.4 点格局分析方法
        8.1.5 最近邻体分析
        8.1.6 数据分析与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无叶假木贼种群特征
        8.2.2 无叶假木贼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空间分布格局
        8.2.3 无叶假木贼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关联
        8.2.4 无叶假木贼不同存活状态的空间分布格局
        8.2.5 无叶假木贼种群不同存活状态的空间关联
        8.2.6 最近邻体分析
    8.3 讨论
        8.3.1 无叶假木贼种群聚集的空间格局
        8.3.2 生境对无叶假木贼种群空间格局的影响
        8.3.3 无叶假木贼枯立植株空间格局的生态意义
    8.4 小结
第九章 荒漠-绿洲过渡带优势物种种群空间格局和竞争关系
    9.1 材料和方法
        9.1.1 研究地点
        9.1.2 数据收集
        9.1.3 数据分析
    9.2 结果
        9.2.1 无叶假木贼和梭梭种群竞争分析
        9.2.2 洪积–沙土区优势物种种群空间格局与种间关联
    9.3 讨论
        9.3.1 荒漠木本植物聚集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9.3.2 无叶假木贼和梭梭种群竞争关系分析
        9.3.3 荒漠优势木本植物空间关联分析
    9.4 小结
第十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10.1 主要结论
    10.2 可能的研究创新点
    10.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干旱区人工杨树林群落同荒漠灌木群落蒸腾耗水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液流研究概述
        1.2.2 液流研究方法
        1.2.3 植物液流运输机制研究
        1.2.5 影响植物液流的外界因素
        1.2.6 林分蒸腾耗水量的尺度转换
    1.3 植物液流研究中的问题
        1.3.1 植物液流特征研究中的问题
        1.3.2 林分蒸腾耗水尺度中的问题
    1.4 本研究的切入点
    1.5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研究思路
    1.7 本文特色
第二章 干旱区人工乔木和荒漠灌木液流特征对比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热扩散技术
        2.2.2 热平衡技术
        2.2.3 实验的布设
    2.3 液流日变化特征
        2.3.1 人工林乔木液流特征
        2.3.2 荒漠灌木液流特征
    2.4 不同天气下液流变化特征
        2.4.1 人工林乔木雨天液流特征
        2.4.2 荒漠灌木雨天液流特征
    2.5 生长季内液流变化特征
        2.5.1 人工林乔木生长季内液流变化特征
        2.5.2 荒漠灌木生长季内液流变化特征
    2.6 小结
第三章 干旱区人工杨树林和荒漠灌木液流影响因子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及方法
        3.1.1 研究区概况
        3.1.2 研究方法
    3.2 影响因子分析
        3.2.1 相关系数
        3.2.1.1 荒漠植被相关系数
        3.2.1.2 人工植被相关系数
        3.2.2 回归方程
        3.2.2.1 荒漠灌木回归分析
        3.2.2.2 人工植被回归分析
    3.3 人工林杨树和荒漠梭梭、柽柳液流的影响因子对比
    3.4 小结
第四章 人工乔木同荒漠灌木林分蒸腾耗水对比分析
    4.1 研究区概况
    4.2 研究方法
        4.2.1 实验方法
        4.2.2 人工乔木林分蒸腾耗水计算公式
        4.2.3 荒漠灌木林分蒸腾耗水计算公式
    4.3 人工杨树林液流总量的估算
        4.3.1 边材面积同胸径的关系
        4.3.2 液流速率同胸径的关系
        4.3.3 林分耗水量同密度的关系
        4.1.3.1 俄罗斯杨和新疆杨耗水能力对比
        4.3.4 人工林林分蒸腾耗水量
    4.4 荒漠植被液流总量的估算
        4.4.1 基径同液流的关系
        4.4.2 冠幅同液流的关系
        4.4.3 林分耗水量的计算
    4.5 人工杨树林液流量对不同种植方式的响应
    4.6 人工杨树林同自然植被液流总量对比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5)克拉玛依典型植物群落种间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地调查和设置
    1.3 数据处理
        1.3.1 成对物种间亲和性测度
        1.3.2 种间关联度的测度
        1.3.3 种间联结系数AC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对物种的关联性
    2.2 成对物种的关联测度
    2.3 种间关联强度
3 讨论
    3.1 猪毛菜和其他典型种的种间关联分析
    3.2 无叶假木贼和其他典型种的种间关联分析
    3.3 克拉玛依典型种关联综合讨论分析
4 结论

(6)艾比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1 定义和概念
        1.1.1 物种多样性
        1.1.2 生态位理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种多样性
        1.2.2 生态位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2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植被调查
    3.2 土壤调查
    3.3 物种多样性计算
        3.3.1 物种丰富度指数
        3.3.2 物种优势度指数
        3.3.3 物种多样性指数或生态多样性指数
        3.3.4 物种均匀度指数
    3.4 生态位测度
        3.4.1 生态位宽度
        3.4.2 生态位重叠值
第四章 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4.1 群落结构及其物种组成
    4.2 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
    4.3 不同测度指标下的群落物种多样性
    4.4 群落物种多样性相关分析
第五章 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5.1 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
    5.2 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
    5.3 物种多样性与土壤酸碱度的关系
第六章 群落物种生态位分析
    6.1 种群生态位宽度分析
    6.2 种群生态位重叠分析
第七章 结论
第八章 荒漠植被保育与恢复的建议
    8.1 植被恢复与生态恢复
    8.2 植被恢复原则
    8.3 植被恢复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7)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水土环境特征与人工栽培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水土环境研究现状
    2.2 树种适应性评价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采集
    3.1 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采集
第四章 土地开发后开发区水土环境特征分析
    4.1 数据处理
    4.2 结果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开发区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及其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5.1 立地类型分类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5.2 结果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基于生长表现的开发区人工栽培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
    6.1 评价方法
    6.2 结果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开发区人工栽培树种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
    7.1 数据处理
    7.2 11种防护林树种的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试验地一)
    7.3 5种防护林树种的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试验地二)
    7.4 6种防护林灌木树种的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试验地三)
    7.5 13种经济林树种的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
    7.6 35种庭院观赏树种的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
    7.7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第九章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水土管理与树种选择的建议
    9.1 节水灌溉,控制地下水位抬升
    9.2 种养结合,提高土壤肥力
    9.3 适地适树,增强防护、经济、美化效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8)盐穗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盐穗木形态学方面的研究
2 盐穗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3 盐穗木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4 盐穗木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5 盐穗木药物化学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
6 结语

(9)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数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2.1 植物群落分析
        2.1.1 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
        2.1.2 植物群落物种种间亲和性研究
        2.1.3 植物群落数量分类
    2.2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2.2.1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方法
        2.2.2 α物种多样性指标测度
        2.2.3 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的影响因子研究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2 外业调查及数据分析方法
        3.2.1 样方设置及数据调查方法
        3.2.2 数据分析
第四章 塔河下游植物群落最小取样面积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样方设置及调查
        4.1.2 群落最小取样面积的确定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塔河中、下游植物物种与结构组成
        4.2.2 塔河下游不同离河距离植物群落最小面积的确定
        4.2.3 不同离河距离植物群落的最小面积变化趋势分析
        4.2.4 参照断面与研究断面植物群落最小面积对比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塔河下游植物群落个体数量特征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样方设置及调查内容
        5.1.2 群落数量特征计算公式
        5.1.3 地下水埋深与群落数量特征关系的曲线估计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离河距离植物群落个体数量特征及变化趋势
        5.2.2 地下水埋深与植物群落个体数量特征关系
        5.2.3 模型的合理性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塔河下游植物群落主要物种种间亲和性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多物种间联结显着性的测度及方差分析
        6.1.2 成对物种间亲和性测度
    6.2 结果
        6.2.1 主要物种种间关联及相关分析
        6.2.2 参照断面与研究断面植物群落主要物种种间关联性对比分析
        6.2.3 生态种组
    6.3 小结
第七章 塔河下游植物群落数量分类
    7.1 研究方法
        7.1.1 样方设置及调查内容
        7.1.2 数据处理
        7.1.3 植物群落及其植物种的排序与分类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
        7.2.2 样地排序及环境解释
    7.3 小结
第八章 塔河下游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8.1 研究方法
        8.1.1 外业样地调查
        8.1.2 数据的统计分析
    8.2 结果与分析
        8.2.1 植物群落内多样性指数的变化
        8.2.2 参照断面与研究断面植物群落的群落多样性比较
        8.2.3 塔河下游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征间关系
    8.3 小结
第九章 塔河下游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环境因子分析
    9.1 研究方法
    9.2 模型与结果
        9.2.1 环境因子的缩减
        9.2.2 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9.2.3 聚类分析
    9.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梭梭-白梭梭群落优势种种群分布格局及其种间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采集
    1.2 分析方法[9]
2 结果与分析
    2.1 梭梭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2.2 白梭梭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2.3 群落种间关系分析
3 讨 论

四、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主要荒漠植物种间联结测定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不同地区沙拐枣群落特征及种群格局研究[D]. 姜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01)
  • [2]孔雀河下游断流河道的环境特征及物种间关系[J]. 刘亚琦,刘加珍,陈永金,靖淑慧,冯若昂. 生态学报, 2017(08)
  • [3]准噶尔盆地南缘无叶假木贼生态适应性研究[D]. 楚光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9)
  • [4]干旱区人工杨树林群落同荒漠灌木群落蒸腾耗水对比研究[D]. 梁凤超. 新疆大学, 2011(11)
  • [5]克拉玛依典型植物群落种间关联分析[J]. 徐敏,高翔,吕光辉,傅德平,杨晓东. 新疆农业科学, 2010(05)
  • [6]艾比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D]. 傅德平. 新疆大学, 2008(02)
  • [7]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水土环境特征与人工栽培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研究[D]. 姚晓蕊. 新疆农业大学, 2008(10)
  • [8]盐穗木研究进展[J]. 陶大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07(20)
  • [9]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数量分析[D]. 李基才. 新疆农业大学, 2007(02)
  • [10]梭梭-白梭梭群落优势种种群分布格局及其种间关系分析[J]. 常静,潘存德,师瑞锋.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6(02)

标签:;  ;  ;  ;  ;  

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周边主要荒漠植物种间联系的确定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