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数试题变化研究

高考复数试题变化研究

一、一道高考复数试题的变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邓翰香[1](2021)在《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数学运算素养作为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要素构成的综合体。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水平现状,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数学运算素养的内涵结构研究、现状测评研究、培养策略研究入手,研究主要解决问题为:(1)如何构建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测评框架?如何编制适合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测试卷和调查问卷?(2)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发展现状如何?(3)如何有效促进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发展?研究参照国内外已有测评框架的构建思路,从内容维度、成分维度、水平维度构建了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测评框架。基于此,编制了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测试题和调查问卷,并对天津市不同区五所学校的340名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测试卷302份,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此外,借助访谈来了解一线教师和相关专家学者对提高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水平的意见。根据调查结果,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具有以下特征:(1)高一学生达到数学运算素养水平一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1.5%,达到水平二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7.4%;(2)高一学生在数学运算素养水平一的得分情况好于数学运算素养水平二的得分情况;(3)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水平在性别维度、是否参加数学课外补习维度上均无显着差异;(4)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水平与学生对数学的喜欢程度、学生的运算心理、学生平时的数学成绩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与学生的计算器使用情况存在显着的负相关性;(5)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发展存在的典型错误:在关联或综合情境难以确定运算对象、对运算法则及适用范围难以准确掌握、难以依据问题特征构建清晰运算思路、计算能力薄弱导致难以获得正确运算结果。基于调查结果,提出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培养策略:(1)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构建数学双基层:掌握运算法则、训练基本技能、理解算法与算理;(2)以过程与方法为关键,构建数学思维层:创设综合情境、丰富运算方法、加强思维训练;(3)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核心,构建数学精神层:合理使用计算器、调动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

杨斯佳[2](2021)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变式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变式教学被许多一线教育者运用于教学中,“铺天盖地”地出现在中小学教育中,但缺少理论的指导,实践就很难良好发展下去,这项实践该如何上升为理论?在西方教育学中,以Marton教授为首提出的“变异理论”,以及布鲁纳的“脚手架理论”等可以提供理论依据,在国内,顾泠沅教授结合中国特色教学将“变式教学”分类为“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并引进了“潜在距离”的概念。实践与理论是相辅相成的。本文研究以“变异理论”和“脚手架理论”这两个理论为指导下的“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并采取“单元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实施的载体,来进行“变式教学”。为“变式教学”的实施提供新的范本,同时为理论的应用提供实践依据。本文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怎么做”,“效果如何”,具体问题如下:1、变异理论指导下的变式教学如何开展?2、脚手架理论指导下的变式教学如何开展?3、单元教学设计下的变式教学如何设计?4、变式教学是否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成绩?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实施“变式教学”,领会“单元教学设计”的思想,保证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将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内容重组,形成专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本文共设计六个研究课例,并实施教学,隶属于线性规划、圆锥曲线、简单几何体三个单元。课堂反馈良好。本次研究是在上海市一所市重点学校的高二年级开展,针对学习兴趣等情感方面的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变式教学实施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针对成绩方面,则是通过变式教学前后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以及问卷调查中的题目进行考察。同时也进行了个案研究,在实验组的班级选择了两位同学定期进行个别访谈,记录学习状态以及追踪学习成绩。基于以上的教学实践以及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在“变异理论”和“脚手架”理论指导下,以“单元教学设计”为载体的“变式”教学,在“概念性变式”中要构建合适的变异空间,在“过程性变式”中铺设适当的潜在距离。在教学实施中,提出三个教学策略:单元整体化策略,内容专题化策略和过程阶梯化策略。2、通过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变式教学后有提高;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教学实施前后的成绩分析,实验组的成绩显着性高于对照组的;通过对个案的追踪调查,学习兴趣和信心有明显提高,学习成绩也有显着性提高。所以变式教学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李超[3](2021)在《“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数学教师要理解与高中数学关系密切的高等数学内容,能够从更高的观点理解高中数学知识的本质,这对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数是连接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的重要桥梁,且部分导数试题的命制具有一定高等数学的背景.因此,这项研究选取高中导数内容,在“高观点”的指导下重点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揭示部分高考导数试题具有的高等数学背景;(2)如何将高等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渗透到中学数学中去;(3)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在“高观点”的指导下进行高中导数内容的解题和教学.这项研究通过对高中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在“高观点”指导下研究高中导数内容的解题和教学,得出了以下两方面的结论:在解题方面,整理分析了近十年(以全国卷为主)具有高等数学背景的高考导数试题,导数试题的命题背景主要有四个方面:以高等数学中的基本定义和性质为命题背景、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定理和公式为命题背景、以着名不等式为命题背景、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为命题背景;总结了用“高观点”解决高考导数试题时常犯的四类错误: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策略性错误、心理性错误;提出五项解题方法:创设引理破难题、洛氏法则先探路、导数定义避超纲、构造函数显神通、多元偏导先找点.在教学方面,通过对高中学生和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三个特点:衔接性、选择性、引导性;认为“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应遵循四项基本的教学原则:严谨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提出相应的五项教学策略:开发例题,拓展升华策略、引入四规则,知识呈现多样化策略、先实践操作,后说理策略、融合信息技术,直观解释策略、引导方向,自主学习策略.

张洋[4](2021)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新高考数学试题研究 ——以2020年全国卷为例》文中指出数学核心素养一直是教育界的研究热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给出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种类,划分了具体的水平。与此同时,新高考方案也正逐步实施。本文基于课程标准,构建评价框架,分析新高考数学试卷,并与传统高考试卷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高考改革走向的理解,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具体来说,本研究以2020年高考数学八份全国卷为研究对象,对每份试卷中各知识主题内容考查情况、核心素养考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八份试卷均最重视对几何与代数主题知识的考查,函数主题次之,概率与统计主题知识紧随其后,三大知识主题的考查总计达到整体的90%;对预备知识和数学建模活动的考查较少。尽管各知识主题考查分布不平衡,但每一份高考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内容均与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相吻合。2.八份试卷非常重视对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三个核心素养的考查,三者比重之和达到了 80%,而对其余三个核心素养的考查很少。从素养水平的考查上看,八套试卷都是水平二最多、水平一次之、水平三最少。3.新高考卷在具体素养维度的考查上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素养的考查上比传统高考试卷多;而对于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的考查总和比传统高考试卷低;新高考更加重视对学生工具素养的要求,对于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素养的考查总和超过了 10%。同时,新高考卷也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传统高考文科卷对水平一考查最多,理科卷对水平二考查最多,而新高考卷则介于二者之间,这符合新高考模式下文理不再分科的特点;但在水平三的考查上,新高考卷明显增多,反映出新高考卷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基于以上结果,总结了新高考命题上的导向性,并对高考数学命题与高中数学教学提出建议。

廖红芳[5](2021)在《适合高三潜能生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高考是学生通过考试选拔进入大学的必经之路,也是现行制度下国家选拔优秀人才最公平的途径,对任何一个高三的学生而言都非常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高考模式下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更高。高中数学课程具有高度抽象、逻辑严谨、系统性强和应用广泛的特点,加之高三数学复习周期长、内容多,教学方式主要是讲授式教学,学生经常是被动的接受灌输,在课堂上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非常容易出现消极疲惫的状态,并且存在着相当比例的学生感觉数学学习困难,即数学潜能生,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复习效果提升不佳。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教学策略的选择来促进数学潜能生的成绩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表现,及针对学生高三数学复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经过调查得到数据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出数学潜能生的形成原因和数学学习现状。对教师进行有关高三数学教学现状的访谈,发现现下高三数学复习课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为主,反复练习的复习模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关注较少。基于以上情况,在进行本教学实践研究时以建构主义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元认知学习理论作为理论依据,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教学、变式教学、思维导图教学和迁移理论教学这四种不同教学策略的教学实践,探究几种教学策略对高三潜能生数学复习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得出四种教学策略对潜能生的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成绩提升有效果,同时有利于提升潜能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潜能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本文一共有六部分,第一部分综述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方法及思路。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及核心概念的界定。第三部分阐述了进行本教学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则论述了本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教学策略,通过阐述相应教学策略的定义、实施步骤、教学案例及作用与意义,指明如何结合具体教学策略有效地进行高三数学复习,进而达到提高潜能生的数学成绩及数学能力。第五部分介绍了本教学实践过程及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得到学生学习现状和教师教学现状,通过对前测数据和后测数据的分析,得出四种教学策略对潜能生的数学复习有效。第六部分是本研究对教学的意义与思考,通过实践研究得出,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时,首先教师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成绩和能力;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不同人学不同层次的数学,最后教师也需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此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胡美娟[6](2021)在《高二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水平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数学运算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其他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而且在高考中数学运算的占比也非常大,所以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需重视数学运算素养的培养。高二学生正处于能力提升的关键期,因此本文针对高二学生的运算素养水平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提高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针对性策略。本文根据相关理论研究,构建数学运算素养水平的评价框架并编制了高二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水平测试卷;选取高二理化生选科的实验班和普通班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进行数学运算素养测试并进行教师访谈,从而得出如下调查结论:高二学生整体数学运算素养水平一般,大多处在水平二阶段;高二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数学运算素养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实验班明显高于普通班。从数据分析得出,数学运算素养处于水平三的学生大多来自实验班;高二男生和女生的数学运算素养无论是均值、方差还是所处水平等级都没有明显差异;从学生具体题目的质性分析及教师访谈上可以得出,学生对于基本运算概念、运算法则和定理掌握不牢;在关联情境中存在思维定势,不能对运算方法进行迁移;对于综合情境下运算对象的确定和运算程序的创新存在一定问题;对数学运算不重视,求得运算结果不能够进行取舍,不能够运用结果说明和表达问题。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师访谈提出培养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建议:一是在常规教学阶段,教师要创设运算情境,提升学生应变能力;关注知识本质,夯实学生运算基础;锻炼运算思维,培养学生运算习惯。二是在复习教学阶段,运算教学要回归课本;要让学生提炼通性通法;要对学生进行运算专题训练。

魏福雄[7](2021)在《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实验研究 ——以“解三角形”二轮复习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人才的缺乏,成了我国正面临的挑战。与此同时,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应该如何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难题。应时代的要求,深度学习的理论出现了。深度学习的理论自从问世,便备受教育工作者的推崇。现阶段的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生大多还是在浅层学习。实际上,教师和学生都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复习的效果却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因此,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研究,可以完善我国对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教学研究的不足,能够为深度学习理论体系在高三数学二轮复习阶段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能够对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有所促进。为了探究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能否对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升有显着性的影响,本研究做了以下几个工作。第一,采用文献法,梳理了深度学习的相关研究,整理了已有的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整理了已有的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研究,得到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的教学现状并对它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第二,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的发生。第三,采用实验研究法,验证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是否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显着性的提升效果,具体做法是以马云鹏的深度学习理念的教学设计思路为基础,借鉴变式教学的教学方式,重建了深度学习理念应用于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将教学设计结合具体的学科知识应用在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中进行教学实验,利用SPSS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与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实验得到如下结果:在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中,学生产生了深度学习的动机,学生确实发生了深度学习;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显着性的提升;学生的性别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没有显着性的影响。最后,本研究得到的研究结论是: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对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升有显着性的影响,但学生的性别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没有显着性的影响。论文共七章,分别是绪论、文献综述、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设计、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实验研究、研究的结论与反思。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一,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教学设计构建视角的创新;第二,从深度学习理念的视角来看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中学生性别与学生成绩是否有显着性影响的视角新;第三,将高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新。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一,本研究仅以“解三角形”为例进行了实验,虽然具有代表性,但是可能并不全面;第二,本研究的实验时间的特殊性以及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比较特殊,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两倍多,缺乏推广性。

刘洋杰[8](2020)在《高中数学错题原因及矫正策略的研究》文中提出学生迈进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较多,需要掌握的知识面更加广阔,加之难度增大,所学的内容更富有抽象性,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触碰到犯错误的这根弦。所以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做错题,而且屡次犯错时常发生,这难免会困扰学生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作为一线教师,急切需要挖掘出这些学生屡次犯错的问题原因在哪里,为何总得不到有效地解决,有没有良好的偏方策略。这是本课题通过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拿高中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全国各地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发现,对于现在的高中学生在对待数学错题问题上的认识也是浅面的,更谈不上计划和条理的,大部分学生们只是注重停留在答案的错误上,对照答案后不了了之,根本不管出错的“病根”,常此以往,就像病魔一样吞噬自己,无法提高数学成绩。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事实现状。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错这道题,自己在做题的过程中哪一步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导致了没有做出这道题。实际上错题的原因是要挖掘出出错的根源之处在哪里。要真正地了解自己的错误原因,通过记下这道题来让学生们记住错误,才能在下一次遇到的时候不会犯错误。如果学生们不愿按要求这么做,老师讲得再多,也是累死自己,这无形当中明显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到头来,老师教的辛苦,学生也同样学得不轻松。常此下去,教学效果非常低。再者,对于老师层面来说,老师要根据学生们写的错误答案来了解学生们到底是在哪一个方面有问题,之后再做出有针对的教学,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却只单纯关注学生有没有完成布置的作业或试卷,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只停留在对照答案是否正确,往往很难找出真正导致发生这样错误的原因。甚至有些老师对待学生错题问题上根本不理会,让学生自生自灭,这严重违背了教师职责。这种现状的做法明显存在很大的偏离,也许是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出现严重不协调。为了全面了解高中学生的数学错因本质以及调查教师对待学生错题问题上的观点和做法,笔者对高中三个年级就高中错题现状作了一次比较全面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对学生在平时课堂中乃至练习作业、月考、周练等暴露出来的错题原因类型进行汇总分类,提炼出学生共性的问题,从根本上挖掘出学生出错的源头。以此同时出台收集错题集的统一制作方式,目的是要大大提高错题库的容量,这对提高教师教学备课措施上增强针对性。在师生之间不断磨合的基础上,教师之间共同摸索出一条适合高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新模式,提高本校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也对其他教学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与借鉴。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行动和研究探索,本研究得出了高中数学错因类型有:(1)心理素质因素;(2)做题马虎,粗心大意;(3)概念不清,知识不懂;(4)运算错误;(5)没有审清题意;(6)逻辑性推理错误;(7)受已有知识的负面干扰,相似的概念易发生混淆。根据高中数学解题错误的性质,我们可以把高中生数学错因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的来分。主要归类为三个层级,从低级、中级、高级之分,即第一层级错因、第二层级错因、第三层级错因。1、第一层级错因。属于低级错误,把心理素质因素;做题马虎,粗心大意归类为第一层级错因。2、第二层级错因。属中级错误,把没有审清题意;受已有知识的负面干扰,相似的概念发生混淆;运算错误归类为第二层级错因。3、第三层级错因。这层问题是属高级错误,就是完全不会做的题。由于自身概念不清,知识不懂;逻辑推理性错误,不能理解,更谈不上应用解答。学生智力、解题能力存在差异性,问题也是学生能力方面的因素。全面搞清楚学生错因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本校研究提出的改进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措施和建议,研究出一种新型课堂错因矫正教学策略模式,为检验矫正策略的教学效果,在本校高一新生中由笔者从教的两个重点班做教学研究,对其中的实验班的采取研究出的新型高中数学错题策略教学模式,而对另外的一个对照班只进行大众化的错题教学模式。在一个学期的教学研究对比中,实验班学生不仅仅从考试成绩,还有学生对待学习态度、热情等都优于另外的那个对照班。因此,我们可以说实验是成功的,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这对于日后不断完善教学措施又推进了一步。

徐红霞[9](2020)在《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考数学试题对比研究》文中指出高考对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备受瞩目,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各地的教育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发挥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是我国一直在探索的问题;SOLO分类理论能够准确地反映出高考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笔者在SOLO分类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高考数学试题的SOLO水平的划分标准,并对2017-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全国卷Ⅰ、浙江卷和北京卷进行对比研究,宏观上对比三套试卷的题型分布,微观上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进行对比,研究近三年九套试卷的SOLO水平分布情况,并借助Excel和SPSS 24.0软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三种类别的高考试题的考试时间和总分相同,但每套试卷的题型分布和分值有所不同;2.三类试卷的高SOLO水平的试题所占分值逐步提高,这表明高考对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整合与应用;3.三年来各类型试卷的SOLO水平分布差异逐渐减小,三套试卷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维水平的要求趋于一致,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各地对考生的素质要求趋于一致,表明我国教育公平正稳步推进;4.试题的情境性更强,注重融入数学文化与数学史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内容,能够体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最后,笔者基于本文的分析,给出了几点建议:对中学教师的建议:1.研究高考试题,了解政策变化;2.深挖教材内容,夯实基础知识;3.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应用能力;4.培养学科素养,提升核心价值.对高考命题的建议:1.保证试题的基础性,注重试题的综合性;2.增强试题的应用性,实现试题的创新.

徐珊威[10](2020)在《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解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最值问题在高中数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既是高考数学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又是实际生活中最优化问题的重要基础。由于相关知识综合、复杂、灵活、抽象,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常找不到切入点,解题方法掌握不全面,考试时,遇题有畏难情绪。本论文旨在系统地对最值问题的主要类型进行分类,并研究各类型解题通法,从而给学生提供帮助,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从概念课、习题课与复习课的角度提出教学设计的策略,给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第一,通过对教师访谈、学生测试调查分析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最值问题的掌握情况,并找出学生求解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通过分析教材中最值问题的分布情况并建立起最值问题的分类依据,然后整理出与最值相关的知识(包括高等数学中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的方法)。第三,通过对近五年高考全国卷最值试题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主要考点,试题类型与题中主要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第四,由上述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最值问题的主要类型和相应解法。主要类型分为:(1)函数中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三角函数、高次函数、不含根号的分式型函数、含根号的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求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双重最值问题、函数最值的实际应用);(2)数列中的最值问题(求数列的最大(小)项、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nS的最值以及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3)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利用几何法求最值与利用代数法求最值);(4)不等式中的最值问题(线性规划、基本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第五,提出教学设计策略,并给出了概念课、习题课与复习课的三个教学设计。

二、一道高考复数试题的变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道高考复数试题的变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1.2 课程标准落实的必要
        1.1.3 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
        1.1.4 教师有效教学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重点难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运算
        1.5.2 数学运算
        1.5.3 数学运算能力
        1.5.4 数学运算素养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数学运算素养文献综述
        2.1.1 数学运算素养的历史脉络
        2.1.2 数学运算素养的测评框架研究
        2.1.3 数学运算素养的测验研究
        2.1.4 数学运算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2.1.5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2.2.2 元认知理论
        2.2.3 具身认知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统计分析法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工具
        3.4.1 数学运算素养测评框架
        3.4.2 数学运算素养测试题
        3.4.3 访谈提纲
    3.5 研究思路
第四章 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现状分析
    4.1 测试卷结果分析
        4.1.1 测试卷的信度分析
        4.1.2 测试卷的效度分析
        4.1.3 测试卷的区分度分析
        4.1.4 学生等级水平的总体分布
        4.1.5 测试题的总体得分分析
    4.2 数学运算素养水平现状差异性分析
        4.2.1 男女生在数学运算素养水平上无显着差异
        4.2.2 是否参加数学课外补习对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水平无显着差异
    4.3 数学运算素养水平现状相关性分析
        4.3.1 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水平与对数学的喜欢程度呈显着正相关
        4.3.2 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水平与计算器使用情况呈显着负相关
        4.3.3 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水平与运算心理呈显着正相关
        4.3.4 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水平与数学成绩呈显着正相关
    4.4 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发展存在的典型错误分析
    4.5 研究结论
第五章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培养策略
    5.1 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构建数学双基层
        5.1.1 掌握运算法则,夯实数学基础知识
        5.1.2 训练基本技能,积累运算活动经验
        5.1.3 理解算法与算理,严格构造运算程序
    5.2 以过程与方法为关键,构建数学思维层
        5.2.1 创设综合情境,熟练确定运算对象
        5.2.2 丰富运算方法,灵活设计运算过程
        5.2.3 加强思维训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5.3 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核心,构建数学精神层
        5.3.1 合理使用计算器,树立规范运算习惯
        5.3.2 调动学习兴趣,领悟数学运算魅力
        5.3.3 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运算心理素质
第六章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创新点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测试卷(预测试)
    附录2 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测试卷
    附录3 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5 教师访谈记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变式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变式
        2.1.2 变异理论
        2.1.3 脚手架理论
        2.1.4 变式教学
        2.1.5 单元教学设计
    2.2 变异理论和变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2.3 单元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2.4 变式教学的理论指导
        2.4.1 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变式教学
        2.4.2 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与变式教学
    2.5 变式教学的原则
        2.5.1 整体性原则
        2.5.2 目标导向原则
        2.5.3 暴露过程原则
    2.6 实施变式教学的策略
        2.6.1 单元整体化策略
        2.6.2 内容专题化策略
        2.6.3 过程阶梯化策略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过程
第四章 测试结果与分析
    4.1 变式教学前后测试卷分析
        4.1.1 变式教学前测试卷分析
        4.1.2 变式教学后测试卷分析
    4.2 个案学习情况分析
    4.3 问卷设计及分析
        4.3.1 前测问卷结构设计
        4.3.2 后测问卷结构设计
    4.4 个案访谈实录
第五章 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课例
    5.1 基本概念的变式
        5.1.1 课例1 圆锥曲线求轨迹方程—“点差法”中的变式教学
        5.1.2 课例2“将军饮马”问题在圆锥曲线最值问题中的变式教学
    5.2 数学命题的变式
        5.2.1 课例3 利用“祖暅原理”推导“旋转体体积”的变式教学
        5.2.2 课例4 圆锥曲线问题中的“弦长公式”的变式教学
    5.3 问题解决的变式
        5.3.1 课例5“线性规划最优解”问题的变式教学
        5.3.2 课例6 圆锥曲线中距离问题的变式教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实验前的调查问卷
附录 B 实验后的调查问卷
附录 C 前测试卷
附录 D 后测问卷
致谢

(3)“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需要
        1.1.2 优秀高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1.1.3 导数在高中数学教学及高考中的地位
    1.2 核心名词界定
        1.2.1 高观点
        1.2.2 导数
        1.2.3 数学教学
        1.2.4 解题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计划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
    2.2 高观点下中学数学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2.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2.3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的现状
        2.3.2 国内研究的现状
    2.4 文献述评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目的
    3.2 研究的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案例研究法
    3.3 研究工具及研究对象选取
    3.4 研究伦理
    3.5 小结
第4章 调查研究及结果分析
    4.1 教师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4.1.1 调查问卷设计
        4.1.2 实施调查
        4.1.3 调查结果分析
        4.1.3.1 问卷的信度分析
        4.1.3.2 问卷的效度分析
        4.1.3.3 问卷的结果分析
    4.2 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4.2.1 调查问卷设计
        4.2.2 实施调查
        4.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4.3 调查结论
    4.4 小结
第5章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解题研究
    5.1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试题的命题背景
        5.1.1 以高等数学中的基本定义和性质为命题背景
        5.1.1.1 高斯函数
        5.1.1.2 函数的凹凸性
        5.1.2 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定理或公式为命题背景
        5.1.2.1 洛必达法则
        5.1.2.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5.1.2.3 拉格朗日乘数法
        5.1.2.4 柯西中值定理
        5.1.2.5 柯西函数方程
        5.1.2.6 泰勒公式与麦克劳林公式
        5.1.2.7 极值的第三充分条件
        5.1.2.8 两个重要极限
        5.1.2.9 欧拉常数
        5.1.3 以着名不等式为命题背景
        5.1.3.1 伯努利不等式
        5.1.3.2 詹森不等式
        5.1.3.3 对数平均不等式
        5.1.3.4 斯外尔不等式
        5.1.3.5 惠更斯不等式
        5.1.3.6 约当不等式
        5.1.4 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为命题背景
        5.1.4.1 极限思想
        5.1.4.2 积分思想
        5.1.4.3 (常微分)方程思想
    5.2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中常见的四类错误
        5.2.1 知识性错误
        5.2.1.1 柯西中值定理的误用
        5.2.1.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误用
        5.2.1.3 多元函数求最值,不注意边界情况
        5.2.1.4 不注意洛必达法则使用的前提
        5.2.2 逻辑性错误
        5.2.2.1 循环论证
        5.2.2.2 混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
        5.2.3 策略性错误
        5.2.4 心理性错误
    5.3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的方法
        5.3.1 创设引理破难题
        5.3.2 洛氏法则先探路
        5.3.3 导数定义避超纲
        5.3.4 构造函数显神通
        5.3.5 多元偏导先找点
    5.4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研究的案例
        5.4.1 “高观点”视角研究解题方法
        5.4.2 “高观点”视角研究试题的命制
    5.5 小结
第6章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研究
    6.1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特点
        6.1.1 衔接性
        6.1.2 选择性
        6.1.3 引导性
    6.2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原则
        6.2.1 严谨性原则
        6.2.2 直观性原则
        6.2.3 因材施教原则
        6.2.4 量力性原则
    6.3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策略
        6.3.1 开发例题,拓展升华策略
        6.3.2 引入四规则,知识呈现多样化策略
        6.3.3 先实践操作,后说理策略
        6.3.4 融合信息技术,直观解释策略
        6.3.5 引导方向,自主学习策略
    6.4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案例
        6.4.1 常微分方程视角下的教学案例
        6.4.2 微积分视角下的教学案例
        6.4.3 “泰勒公式”的教学案例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7.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B 学生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新高考数学试题研究 ——以2020年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
        二、关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试题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新高考数学
        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分类
    第六节 核心素养评价框架
        一、评价框架的设计
        二、评价标准的确定
    第七节 试题实例分析
第四章 高考试题内容的分析
    第一节 不同试卷的分析
        一、新高考全国Ⅰ卷、Ⅱ卷的分析
        二、理科数学全国Ⅰ、Ⅱ、Ⅲ卷的分析
        三、文科数学全国Ⅰ、Ⅱ、Ⅲ卷的分析
    第二节 试卷考查知识主题内容对比分析
第五章 核心素养层次水平的分析
    第一节 每份试题的内部分析
        一、新高考全国Ⅰ卷的分析
        二、新高考全国Ⅱ卷的分析
        三、理科试卷的分析
        四、文科试卷的分析
    第二节 试题间的比较分析
        一、试题总体比较分析
        二、核心素养不同水平的比较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高考试题考查的知识主题内容以及核心素养情况与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相吻合
        二、高考试题所考查的各核心素养种类和水平层次存在差异
        三、新高考卷在核心素养的考查上呈现出自身的特征
    第二节 新高考数学试题命题上的导向性
        一、更加注重数学思维,同时减少繁杂运算
        二、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渗透德育,弘扬文化
        三、命题上呈现“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的特点
    第三节 研究建议
        一、对高考数学命题的建议
        二、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建议
    第四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适合高三潜能生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2.研究综述
    2.1 文献综述
    2.2 核心概念界定
3.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理论
    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3.3 元认知学习理论
4.适合高三潜能生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4.1 学案教学策略
    4.2 变式教学策略
    4.3 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4.4 迁移理论教学策略
5.教学实践及效果分析
    5.1 教学实践设计
    5.2 教学实践过程
    5.3 教学实践数据及分析
    5.4 教学实践结论与不足
6.研究对教学的意义与思考
    6.1 研究对教学的意义
    6.2 教学实践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三数学复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
致谢

(6)高二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水平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
        1.1.2 基于高中教学现状的要求
        1.1.3 基于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数学运算概念的相关研究
        2.1.2 数学运算素养的现状调查研究
        2.1.3 数学运算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2.1.4 数学运算素养的测评研究
        2.1.5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波利亚解题理论
3 高二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水平调查设计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测试卷的编制与修改
    3.4 测试卷的内容及评分标准
        3.4.1 测试卷内容
        3.4.2 测试卷的评分标准
        3.4.3 分数与水平的对应
    3.5 预测及分析
        3.5.1 难度与区分度
        3.5.2 信效度分析
4 高二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水平调查与分析
    4.1 学生调查数据收集
    4.2 学生调查数据分析
        4.2.1 数学运算素养水平的总体分析
        4.2.2 数学运算素养水平的班级差异性分析
        4.2.3 数学运算素养水平的性别差异性分析
    4.3 学生调查质性分析
    4.4 教师访谈分析
        4.4.1 访谈过程
        4.4.2 访谈分析
    4.5 小结
5 提高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基本策略
    5.1 常规教学策略
        5.1.1 创设运算情境,提高学生应变能力
        5.1.2 关注知识本质,夯实学生运算基础
        5.1.3 锻炼运算思维,培养学生运算习惯
    5.2 复习教学策略
        5.2.1 运算教学要回归课本
        5.2.2 提炼通性通法
        5.2.3 进行运算专题训练
6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测试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后记(含致谢)

(7)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实验研究 ——以“解三角形”二轮复习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现实背景: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现状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际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设计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深度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
        2.1.1 文献检索情况说明
        2.1.2 关于深度学习的概念界定研究
        2.1.3 关于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对比研究
        2.1.4 关于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的研究
        2.1.5 关于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2.1.6 关于深度学习的评价方式的研究
        2.1.7 研究小结
    2.2 关于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研究
        2.2.1 关于变式教学研究
        2.2.2 关于“学为中心”研究
        2.2.3 关于微专题研究
        2.2.4 关于主题探究教学研究
        2.2.5 关于专题复习研究
        2.2.6 研究小结
    2.3 关于解三角形的研究
        2.3.1 文献检索情况说明
        2.3.2 关于“解三角形”二轮复习课的特点的研究
        2.3.3 关于“解三角形”二轮复习课教学方式的研究
    2.4 研究述评
第3章 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3.3 变式教学理论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整体设计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对象
        4.1.3 研究过程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研究法
        4.2.2 实验研究法
        4.2.3 问卷调查法
    4.3 研究工具
第5章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5.1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特征
        5.1.1 深度学习的特征
        5.1.2 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5.1.3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的特征
        5.1.4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教学设计
    5.2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解三角形”二轮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5.2.1 高考考试大纲及高考真题分析
        5.2.2 学情分析
        5.2.3“解三角形”二轮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5.3 边和角的计算问题教学设计
    5.4 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教学设计
    5.5 边和角范围问题教学设计
    5.6 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范围问题教学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验研究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对象
    6.3 实验变量
    6.4 实验过程
        6.4.1 实验时间
        6.4.2 实验前测
        6.4.3 实验后测
        6.4.4 实验流程
    6.5 实验结果分析
        6.5.1 深度学习调查问卷的前测与后测成绩分析
        6.5.2 边和角的计算问题前测与后测成绩分析
        6.5.3 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问题前测与后测成绩分析
        6.5.4 边和角范围问题前测与后测成绩分析
        6.5.5 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范围问题前测与后测成绩分析
        6.5.6 性别对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反思
        7.2.1 研究的创新点
        7.2.2 研究的不足
    7.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深度学习调查问卷
附录B 2010——2019 年全国卷新课标高考理科数学解三角形真题归纳
附录C 边和角的计算问题前测与后测
附录D 三角形周长与面积计算问题前测与后测
附录E 边和角的范围问题前测与后测
附录F 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范围问题前测与后测
附录G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设计模板
附录H 教学实验数据前测与后测成绩统计汇总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8)高中数学错题原因及矫正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错题的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数学错题的研究现状述评
        2.2.1 国内外对数学错题认识观点的研究现状述评
        2.2.2 国内外对数学错题原因归类的研究现状述评
        2.2.3 国内外对数学错题矫正策略的研究现状述评
    2.3 数学错题原因、矫正策略研究的总体状况评述
第3章 研究的思路结构
    3.1 研究的内容
    3.2 研究的方法
    3.3 实验的组织和实施
        3.3.1 实验的组织
        3.3.2 实验研究的实施
        3.3.2.1 研究起始和论证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3.3.2.2 实验实施阶段(2018年2月—2019年2月)
        3.3.2.3 研究总结阶段,撰写论文(2019年3月—2020年3月)
    3.4 实践进度安排
第4章 调查实施与分析
    4.1 调查实施
        4.1.1 调查背景
        4.1.2 问卷调查编制
        4.1.2.1 教师的问卷调查编制
        4.1.2.2 学生的问卷调查编制
        4.1.3 问卷调查的信度说明
        4.1.3.1 教师的问卷调查的信度
        4.1.3.2 学生的问卷调查的信度
        4.1.4 问卷调查的效度说明
        4.1.4.1 教师的问卷调查的效度
        4.1.4.2 学生的问卷调查的效度
        4.1.5 问卷的组成形式
        4.1.5.1 教师的问卷的组成形式
        4.1.5.2 学生的问卷的组成形式
        4.1.6 调查范围及数据收集和整理
        4.1.6.1 问卷调查的教师版
        4.1.6.2 问卷调查的学生版
    4.2 调查问卷结果数据分析
        4.2.1 教师问卷结果及分析
        4.2.2 学生问卷结果及分析
    4.3 调查结论与策略建议
        4.3.1 调查结论
        4.3.2 收集错题集策略建议
        4.3.2.1 怎样收集学生群体中的错题信息
        4.3.2.2 怎样收集教师自身学习、研究出来的学生易错题
    4.4 本章结语
第5章 高中数学学生错因案例
    5.1 导言
    5.2 案例分析
        5.2.1 学生收集的错题案例(以高一学生为例)
        5.2.2 教师讨论的错题案例(以高一学生为例)
        5.2.3 高中生整理汇总错题本案例
        5.2.4 高中教师收集错题库案例
第6章 高中数学错因优化矫正策略课堂教学
    6.1 导言
    6.2 课堂教学框架
    6.3 错因课堂教学案例
    6.4 小结
第7章 实验研究
    7.1 实验目的
    7.2 实验设计思路
    7.3 实验过程
    7.4 实验结果分析
        7.4.1 第一次月考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教学数学学习成绩
        7.4.2 中期期中考试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教学数学学习成绩
        7.4.3 后期期末考试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教学数学学习成绩
    7.5 实验的成效
    7.6 实验的体会和存在的不足
        7.6.1 实验的体会
        7.6.2 实验存在的不足
第8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的创新之处
    8.3 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数学错题原因及优化矫正策略问卷调查(教师版)
附录 B 高中数学错题原因及优化矫正策略问卷调查(学生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获奖
致谢

(9)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考数学试题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与问题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SOLO分类理论的提出
    2.2 SOLO分类理论的研究动态
        2.2.1 国外关于SOLO分类理论的研究动态
        2.2.2 国内关于SOLO分类理论的研究动态
    2.3 高考数学的研究动态
        2.3.1 国外关于高考数学的研究动态
        2.3.2 国内关于高考数学的研究动态
    2.4 高考数学对比研究的研究动态
        2.4.1 中外高考数学对比研究的研究动态
        2.4.2 国内高考数学对比研究的研究动态
第三章 试题划分的主要依据及试题结构的对比
    3.1 高考数学试题中涉及的四大主题
    3.2 SOLO分类理论的内容及在本研究的具体应用
        3.2.1 SOLO分类理论的内容
        3.2.2 高考数学试题SOLO水平的划分标准
        3.2.3 各试题SOLO水平划分的范例分析
    3.3 高考数学试卷的题型和分值的对比
第四章 高考数学试题的SOLO水平分析
    4.1 2017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Ⅰ的SOLO水平分析
    4.2 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Ⅰ的SOLO水平分析
    4.3 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Ⅰ的SOLO水平分析
    4.4 2017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的SOLO水平分析
    4.5 2018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的SOLO水平分析
    4.6 2019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的SOLO水平分析
    4.7 2017年高考数学北京卷的SOLO水平分析
    4.8 2018年高考数学北京卷的SOLO水平分析
    4.9 2019年高考数学北京卷的SOLO水平分析
第五章 高考数学试题SOLO水平的比较研究
    5.1 高考数学试题SOLO水平的纵向对比
        5.1.1 2017-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Ⅰ的SOLO水平对比
        5.1.2 2017-2019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的SOLO水平对比
        5.1.3 2017-2019年高考数学北京卷的SOLO水平对比
    5.2 高考数学试题SOLO水平的横向对比
        5.2.1 2017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Ⅰ、浙江卷、北京卷的SOLO水平对比
        5.2.2 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Ⅰ、浙江卷、北京卷的SOLO水平对比
        5.2.3 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Ⅰ、浙江卷、北京卷的SOLO水平对比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给出的建议
        6.2.1 对中学教师的建议
        6.2.2 对高考命题的建议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解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最值问题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
        1.1.2 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对数学最值的具体要求
        1.1.3 最值问题分类研究解法的必要性
    1.2 核心名词界定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
        1.4.1 研究计划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本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研究现状
        2.2.2 其它最值问题的研究现状
    2.3 文献评述
        2.3.1 高中最值问题解题的研究成果
        2.3.2 高中最值问题解题研究的不足之处
        2.3.3 本论文解题研究的思路
    2.4 理论基础
        2.4.1 波利亚解题理论
        2.4.2 模式识别理论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4.4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2.4.5 现代认知迁移理论
        2.4.6 建构主义理论
        2.4.7 数学思想方法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的选取
    3.3 研究工具的说明
        3.3.1 学生测试卷设计
        3.3.2 教师访谈提纲设计
    3.4 研究的伦理
第4章 高中生最值问题的学习情况调查
    4.1 调查的目的
    4.2 调查对象
    4.3 学生测试的分析
        4.3.1 学生测试的情况
        4.3.2 学生解题的出错分析
    4.4 学生测试的结果
    4.5 教师访谈
        4.5.1 访谈教师的选取
        4.5.2 个案的资料
        4.5.3 访谈结果与分析
        4.5.4 关于教师访谈的总结
    4.6 小结
第5章 高中最值问题的分析
    5.1 教学中的最值问题
        5.1.1 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
        5.1.2 教材中的最值问题
    5.2 高考中的最值问题
        5.2.1 题型的分值分析与题量统计
        5.2.2 最值试题的考点与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5.3 高中最值问题的主要类型与解法
        5.3.1 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5.3.2 数列中的最值问题
        5.3.3 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5.3.4 不等式中的最值问题
    5.4 小结
第6章 最值相关的教学设计
    6.1 教学设计策略
        6.1.1 概念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6.1.2 习题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6.1.3 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6.2 “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概念课的教学设计
    6.3 “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习题课的教学设计
    6.4 “最值的求解”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反思
        7.2.1 研究的创新之处
        7.2.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最值问题测试卷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一道高考复数试题的变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邓翰香.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变式教学的策略研究[D]. 杨斯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D]. 李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新高考数学试题研究 ——以2020年全国卷为例[D]. 张洋.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5]适合高三潜能生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研究[D]. 廖红芳. 西南大学, 2021(01)
  • [6]高二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水平的调查研究[D]. 胡美娟.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7]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实验研究 ——以“解三角形”二轮复习课为例[D]. 魏福雄.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高中数学错题原因及矫正策略的研究[D]. 刘洋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0(02)
  • [9]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考数学试题对比研究[D]. 徐红霞. 青岛大学, 2020(01)
  • [10]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解题研究[D]. 徐珊威.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高考复数试题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