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盐渍土盐分迁移规律研究

滴灌盐渍土盐分迁移规律研究

一、滴灌条件下盐渍化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蔺树栋[1](2021)在《膜下滴灌农田水盐肥分布特征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水资源匮乏,盐碱地分布广泛,导致农田水肥利用效率低。本论文运用地统计方法、灰色关联度模型、通径分析法以及灰色GM(1,1)模型等方法,对新疆膜下滴灌棉田水盐肥对棉花生长开展研究,为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提供指导,也为棉花生产过程中应对气候变化、有效规避气候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取得如下主要结论:(1)包头湖灌区土壤颗粒组成粉粒变异为弱变异程度,粘粒、砂粒变异为中等偏弱变异程度,Cv值显示砂粒>粘粒>粉粒。土层深度为0-20 cm和20-40 cm处土壤容重线性模型空间相关程度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他模型表现为强空间相关性;土层深度为40-60 cm处指数模型空间相关程度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他模型表现为强空间相关性。土壤含水量、含盐量以及养分含量空间相关程度都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2)在保障出苗基础上,土壤含水量对棉花产量起主要作用,与产量关联度较大月份多集中在5-8月份,土壤含盐量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月份多集中在8月和9月份,但不同年份水盐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另外,7月土壤含氮量和8月土壤含磷量对棉花产量的正直接作用最大,5月、8月土壤含盐量对棉花产量的负直接作用最大。(3)运用Logistic生长模型分析了棉花相对株高(RH)、相对叶面积指数(RLAI)、相对干物质积累量(RD)随有效积温(PGDD)的变化特征,当有效积温分别为793℃左右、1150℃左右、1300℃左右时,棉花RH增长速率、RLAI增长速率、RD增长速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在棉花生长前期(PGDD小于900℃左右),RH和RLAI的变化率大于RD的变化率;生长后期(PGDD大于900℃左右)RD的变化率大于RH和RLAI的变化率。(4)建立了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膜下滴灌水肥耦合与棉花产量模型。当耗水量在472.52-754.61 mm之间,灌水量在343.58-675.61 mm之间,施肥量在108.82-700.16 kg/ha之间时,棉花理论产量可达到5189.90 kg/ha至7839.60 kg/ha。不同棉区气象因子中平均气压(AAP)、平均最高气温(MAXT)、日照时数(SD)、平均气温(AT)和平均相对湿度(ARH)与棉花产量的关联度较大,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较大,而降雨量(RF)和平均最低气温(MINT)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较小。按月度分析结果显示4、5、10月份AAP与棉花产量的关联度较高;MAXT与棉花产量关联度较高的月份集中在4、5、9、10月份;SD与棉花产量关联度较高的月份集中在4、7、9、10月份;AT与棉花产量关联度较高的月份集中在4、5、6、7月份;ARH与棉花产量关联度较高的月份集中在5月、6月、7月和10月;而RF、MINT与棉花产量关联度较高的月份集中在6、7、8月份。

何婧[2](2021)在《沙穴条件下微咸水滴灌对异质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与番茄生长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全球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内蒙古河套灌区杭锦后旗为代表的农用地盐渍化严重,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灌区内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目前,“滴灌+沙穴”是一种新型改良盐碱土的种植结构模式,对龟裂盐碱土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而对河套灌区内不同土壤质地、不同矿化度微咸水灌溉的适用改良技术及可实施性有待进一步商榷。因此,本文以河套灌区杭锦后旗代表性盐渍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滴灌+沙穴”结构为前提条件,进行室内入渗试验以分析微咸水矿化度(0、2.0、3.0、4.0g/L)对土壤入渗特性、水盐空间分布的影响,结合室外蒸渗试验以探讨该灌区不同质地盐渍土壤(砂壤土、粉壤土、黏壤土)水热盐迁移规律、加工番茄水分耗散特征、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得出沙穴结构微咸水滴灌最优矿化度水平,明确沙穴结构种植最适宜盐渍土壤质地,为微咸水实施的可行性及改良盐渍土质的适用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沙穴结构土壤湿润锋比均小于1,垂直方向水分入渗占优,黏壤土入渗水矿化度对湿润体面积影响较粉壤土提升显着,在3.0g/L及4.0g/L入渗条件较蒸馏水提升了32.51%及55.42%,3.0g/L提高垂直方向上沙土-黏壤土交界面处瞬时下水分入渗速率及入渗范围,盐渍土范围内推进距离和速度与入渗时间均呈显着乘幂关系,并基于微咸水矿化度及入渗时间双变化因子,分别对沙穴结构的粉壤土及黏壤土范围内水平及垂直方向湿润锋推进距离建立模型。(2)沙穴结构土壤水分主要聚集在异质土壤交界处,且3.0g/L处理下粉壤土及黏壤土较蒸馏水处理含水率提升最为显着,增幅为12.3%及23.39%,土壤盐分在异质土壤交界深处至湿润锋边缘处聚集,脱盐范围主要分布于异质土壤交界处,当入渗水矿化度高于3.0g/L时,土壤湿润体盐分显着增加,表明3.0g/L微咸水灌溉最优。(3)沙穴种植结构可显着改善黏壤土土壤水分分布情况,在异质土壤交界以下增幅最大,为5.92%~9.14%,对砂壤土及粉壤土根层土壤持水性能的改善效果不理想,沙穴结构提升了粉壤土及黏壤土根层土壤盐分淋洗效果,相对原状结构土壤脱盐率分别为34.74%~58.17%及46.81%~79.16%。(4)番茄生育期内日耗水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坐果-始熟期达到峰值,沙穴结构对黏壤土种植下作物株高及茎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依次相对增加了8.79%~11.44%及47.57%~59.60%,同时显着提升果实产量,单株增产达0.97~1.10倍,并提升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增幅为54.24~61.17%,沙穴结构对粉壤土种植下番茄株高茎粗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提升受到抑制作用最显着,对黏壤土种植下番茄生长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次之,对黏壤土种植下果实品质具有较大幅度提升。综上所述,微咸水对沙穴结构土壤水分入渗起到促进作用,3.0g/L微咸水能够提高沙穴结构下粉壤土及黏壤土异质土壤交界深处含水率且提升脱盐区域范围;沙穴结构可有效改善河套灌区黏壤土种植番茄在根层土壤的水热盐环境,促进番茄生长发育进程,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结果表明微咸水沙穴滴灌异质土壤能够有效改善根层水盐环境及调节番茄生长响应,对河套灌区农业经济发展及农业生态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迟碧璇[3](2021)在《河套灌区控制暗管排水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壤盐渍化和干旱缺水是制约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抬高暗管排水出口高度,控制排水可减少田间排水输出,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在暗管自由排水基础上进行控制排水,对防治土壤盐渍化和缓解干旱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选取暗管排水试验区,进行为期两年的试验监测,探讨土壤水盐分布与空间变异状况受排水方式的影响;讨论控制排水的节水控盐效果;利用HYDRUS-2D模型对比不同出口控制高度和暗管间距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为今后干旱半干旱灌区实施暗管控制排水提供理论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控制排水具有较好的保墒作用,与自由排水相比,控制排水下土壤剖面的相对含水率提高8.27%,灌水期土壤相对含水率增幅提高53.64%,间歇期土壤相对含水率降幅降低8.98%。控制排水具有较好的脱盐效果,与自由排水相比,控制排水下土壤剖面的盐分含量降低36.73%,灌水期脱盐区域增加29.17%,间歇期积盐区域减少14.29%。控制排水减少暗管间距后保墒效果减弱,脱盐效果更明显。(2)控制排水在不同土层水平面上的盐分均质性较强,与自由排水相比,控制排水土壤盐分水平面变异系数在灌水前后分别降低了29.47%和47.11%。春灌使耕层的土壤盐分得到淋洗,自由排水的土壤脱盐率为10.11%;控制排水的土壤脱盐率为14.80%。与自由排水相比,控制排水下耕层的土壤脱盐率更高,水盐分布更为均匀,这有利于作物生长,保证产量稳定。(3)控制排水节水控盐效果较好。与自由排水相比,控制排水的土壤储水量高出15.19%。控制排水各层土壤电导率均较低,土壤电导率层间差异较小,经过两年的排水试验,田间土壤电导率持续降低,控制排水下剖面平均土壤脱盐率较高。与自由排水相比,控制排水地下水埋深较小,地下水中盐分较高。控制排水下玉米产量较自由排水提高7.17%,葵花产量较自由排水提高9.94%。(4)HYDRUS-2D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控制暗管排水下土壤水盐的运移特征。暗管间距越小,土壤含水率越低,土壤电导率越小,累计排水量也越大。与暗管水平距离越近,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的变幅越大。暗管出口控制高度越高,土壤含水率越高,土壤电导率越大,累计排水量越小。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土质情况,通过田间试验和模型模拟,同时根据作物的耐盐极限,结合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水要求,探寻适合的控制排水间距和出口调控高度。综合不同暗管间距和排水出口高度下的土壤水盐和排水量,暗管间距为50m、暗管排水出口高度为40cm为最优组合。

丁运韬[4](2021)在《旱区膜下滴灌夹砂层农田土壤水分循环过程及玉米生长响应》文中指出河套灌区农田地下水埋深普遍较浅且年内波动较大,而且作为黄河冲积平原,灌区内分布着大量含有夹砂层的农田,其层状的土壤剖面结构使得水盐运移过程变得复杂。本研究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膜下滴灌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和深层土壤水分交换过程,旨在探明不同膜下滴灌条件下夹砂层农田土壤剖面水盐分布规律、深层土壤水分对根区的补给作用及作物根系吸水的响应差异,研究结果将有利于膜下滴灌技术的完善和推广。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河套灌区曙光试验站开展了连续2年田间定位试验。试区土壤剖面层次分明,60~100 cm深度为砂土层,其余为壤土或沙壤土。利用浅层地下水(电导率EC为1.7 d S m-1)膜下滴灌种植春玉米,共设置3个灌水下限处理,分别控制20 cm深度处土壤基质势下限为-10 k Pa(高水),-30 k Pa(中水)和-50 k Pa(低水),每次灌水10~20 mm。利用田间实测数据率定和验证HYDRUS-2D模型,然后模拟0~1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根层下边界(100 cm深度处)水分通量和作物根系吸水速率。主要结论如下:(1)夹砂层的存在影响剖面土壤水分入渗和盐分运移,造成土壤水、盐在剖面内的垂直分布的显着差异。玉米生育期内,0~60 cm深度根层土壤含水量较低,而100 cm及以下的夹砂层土壤含水量较高,一直保持在田间持水量附近;而土壤盐分在剖面内的垂直分布受水分运移影响,更多的聚集在夹砂层,此水盐分布规律在不同生育时期基本一致。(2)不同滴灌灌水下限处理显着影响剖面土壤水分、盐分分布及其在各土层的储量。砂层土壤对水分的运移有明显的阻拦作用,不同处理下的砂层土壤水分含量均小于上下层土壤;灌水下限越高,根层土壤含水量越高、EC1:5(土水比1:5浸提液电导率)值越低,而60~100 cm深度的砂层及以下土壤含水量和EC1:5在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土壤基质势的减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3)经过率定后的HYDRUS-2D模型对0~1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模拟结果的根均方差(RMSE)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0.039~0.042 cm3 cm-3和0.78-0.73,模拟结果可靠。模拟结果表明100 cm和120 cm深度处土壤含水量较高且处理间差异不大,说明不同滴灌条件对于100 cm以下深层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但不同处理显着影响根区下边界的水分通量和根系吸水速率。基质势下限控制水平越低,深层土壤水分对于根区的补给量(毛管上升)越大,不同处理生育期内累积补给量在31.9 mm~49.6 mm之间。低水处理根系吸水速率较低,根系吸水受到显着抑制,从而造成作物生长指标和产量显着低于高水和中水处理(P<0.05);因此,针对河套灌区具有夹砂层的农田,综合考虑根区水盐运移、深层土壤水分交换和根系吸水等,如选择膜下滴灌,建议将灌水下限控制为-30 k Pa,这样既可以维持根区合适的水盐环境,获得较高的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又具有较好的根系活力,有效利用深层土壤水分。

余天源[5](2021)在《盐碱地棉田水盐分布及氮素迁移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区,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绿洲灌溉农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大面积的土地次生盐渍化。一般采用加大灌溉定额,大水漫灌淋洗盐分,降低耕层土壤盐分的集聚,或者通过竖井暗管等水利方式进行淋洗排盐,保证作物正常生长。但随着水资源三条红线的施行,土地灌溉定额受到严格控制。难以保障水盐调控,进而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氮素能够缓解盐害,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但在规定的灌溉定额下,研究盐氮效应对土壤水盐氮分布和棉花的氮素积累与利用状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棉花“新陆中68号”为材料,设置土壤盐分含量为S1(2.5~3 g/kg)、S2(5~6 g/kg)和S3(8~9 g/kg),施氮量分别N1(105 kg/hm2)、N2(210 kg/hm2)、N3(315 kg/hm2)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通过HYDRUS模型分析土壤水盐分布和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对各器官生物量氮素累积进行拟合,分析盐氮对土壤水盐氮分布特征和棉花生物量氮素积累特征和棉花生长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盐碱土和施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通过试验土壤水盐数据分析,低盐土壤水分向下迁移速度较快,保水性相对较差;中高盐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相对较低,保水性相对较好。氮素方面3种处理土壤耕层无显着差异,但氮素增加增大了相邻土层盐分差异,促进土壤上层盐分向表层聚集和底层积盐。(2)利用HYDRUS模拟土壤水盐运移,检验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度高。模拟结果显示,土壤盐分对不同土层深度的水盐运移规律影响明显,生育期膜外裸地盐分持续表聚,膜内土壤缓慢持续脱盐。(3)通过试验土壤氮素数据分析,硝态氮(NO3--N)随土壤盐分增大而显着(P>0.05)减小,铵态氮(NH4+-N)含量随盐分增大而显着(P>0.05)增大。NO3--N和NH4+-N分布中大量聚集土壤表层。10-60 cm土层中从苗期的尖锥状分布随生育期逐渐平缓且峰值向下运移运动。(4)根据试验和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数据分析,盐分增大显着抑制棉花各器官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及最高累积速率Vm(P<0.5)。施氮量与土壤盐分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氮肥在盐分S1和S2中N2和在盐分S3中氮肥N3最利于生殖器官生物量积累量和速率Vm。盐分越高,氮素运转率越低。施氮量促进氮素运转率。各器官积氮量累积和营养器官氮分布使作物氮分布更均衡,导致产量的最优。(5)通过试验作物生长特征测量分析,土壤盐分增大显着抑制棉花生长和产量,并对生长有滞后作用。氮肥增施显着缓解盐害并促进棉花生长和产量。并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氮肥增大增产作用更显着。(6)通过试验中产量测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计算分析,S1N2产量最大达到6683 kg/hm2。在盐分S1和S2中N1处理氮利用效率最优,盐分S3中N2处理最利于氮利用效率。因此在盐分<6g/kg土壤施用氮肥105或210 kg/hm2,最利于棉花生产和效益。盐分在8~9 g/kg土壤应施用氮肥315 kg/hm2。

邹宇锋[6](2020)在《河套灌区不同覆膜灌溉方式对农田土壤水盐调控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内蒙古河套灌区地处黄河中上游,是全国特大型灌区之一,农业灌溉用水量占90%以上。该地区农田灌溉方式长期以地面灌为主,水分利用效率低下,且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土壤次生盐渍化日趋严重。因此,充分研究该地区农田土壤水盐运移分布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探究更加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提出相应灌溉管理调控对策,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发展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实现农业节水和盐渍化的有效治理,本文选取了河套灌区典型盐渍化农田布设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畦灌(BI)、沟灌(FI)和滴灌(DI)3个灌溉方式,其中畦灌为对照处理,依照当地黄河引水日期和传统灌溉习惯执行(仅设置一个灌溉水平);在沟灌和滴灌处理中分别设置高(H)、中(M)和低(L)3个灌水水平。本研究基于多年的土壤水热盐监测、作物生长和产量等试验数据,利用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和作物模型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水盐的时空分布、春玉米生长和对应的经济效益;利用土壤水分溶质运移过程模型HYDRUS-2D对不同情景下土壤水盐运移过程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利用玉米生长模型DSSAT-CERES-Maize探究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春玉米生长动态变化;基于实测数据和模型模拟,进一步提出了适合当地的节水策略与灌溉制度。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不同覆膜灌溉方式下土壤水盐年际分布变化。通过对不同处理下0~120 cm土壤剖面含水量、垂向电导率、土壤储水量和储盐量动态变化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和畦灌相比,垄膜沟灌在灌水量减少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并没有显着降低,起到了一定的保水效果。垄膜沟灌在抑制盐分方面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覆盖处理的土壤盐分在膜间表层聚集,垄膜沟灌覆盖处理保水抑蒸效果明显,起到了较好的压盐效果。(2)不同覆膜灌溉方式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通过比较滴灌与沟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实测值和模拟值,发现表层土壤的水分和盐分波动较大,在覆膜区域波动相对较小,深层土壤波动明显减小,主要原因是表层土壤受土壤蒸发和大气温度波动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与沟灌相比,滴灌在根区保水压盐表现更好。HYDRUS-2D模型对滴灌与沟灌的土壤水、盐运移过程的模拟较为准确,弥补了田间试验对于特定时空范围内观测上的不足。(3)不同覆盖灌溉方式对作物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畦灌处理下有10%左右的灌水通过深层渗漏损失掉;滴灌低水条件下约有10~29 mm地下水通过毛管上升补给根区供春玉米吸收;相对于传统畦灌处理,沟灌高水处理可以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净收益。与传统畦灌处理相比,沟灌中水处理可以在保持产量和净收益持平的情况下,可节约31%的灌溉水;滴灌条件下的高水和中水处理不仅可以显着提高春玉米籽粒产量和净收益,而且可分别节约19%和57%的灌溉水,均拥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当引水资源仍然相对充足时,可以选择沟灌360至450 mm,可以获得与畦灌相当,甚至略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灌溉水资源相对亏缺,且经济条件和农民接受程度较高的地区,建议选择更加节水的滴灌灌溉方式。利用土壤基质势下限为-30 k Pa的中水处理,在增加籽粒产量和净收益的同时,可大幅节约灌溉用水。(4)不同降水年型下玉米生长动态与模拟。初步调参后的的DSSAT-CERES-Maize模型中各土层土壤水分动态模拟值和HYDRUS-2D模拟的土壤水分误差较大。通过试错法修正DSSAT-CERES-Maize土壤模块的根系生长参数SRGF、土壤排水性能参数SLDR和径流潜力参数SLRO,发现土壤水分的模拟值和观测值之间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减小,2017和2018年玉米产量的模拟值和观测值之间的误差缩小,模型模拟精度明显提高。基于修正后的DSSAT-CERES-Maize模型优化河套地区不同降水年型春玉米灌溉措施、综合产量和WUE,对丰水年、平水年和干旱年三种年型研究发现,当作物可获得土壤含水率低于10%时进行灌溉,可使得河套地区春玉米获得最优的WUE(12.3~27 kg hm-2m-1)和灌水量(286~311 mm)。因此,该研究基于修正后的DSSAT-CERES-Maize模型,可量化河套地区不同年型下垄膜覆盖玉米的最优灌水量。(5)不同灌溉方式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本研究基于河套历史气象数据(1961-2018)生成了29种气候变化情景的气象数据,驱动DSSAT-CERES-Maize模拟29种气候变化情景下ARR1-ARR9灌溉措施下春玉米产量、WUE和灌水量,为优化气候变化下河套地区春玉米水分管理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在温度升高0.5、1.0、1.5和2.0℃的情景下,9种灌溉措施下平均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211、942、943和1262 kg hm-2,这表明玉米产量变化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增温对该地玉米产量形成存在负效应。温度每增加0.5℃,9种灌溉措施下的WUE平均下降0.2 kg hm-2mm-1,降雨每增加5%,ARR1-ARR9灌溉措施下的WUE平均约增加0.42 kg hm-2mm-1。温度和降雨同时变化均使得不同灌溉措施下WUE值最小,其中+2.0℃&25%相比+1.5℃&25%情景下各灌溉措施下的WUE并没无明显下降,这表明温度和降雨同时变化对WUE形成交互影响。综上,本研究基于3年田间定位试验并结合模型工具,基本明确了不同覆膜灌溉方式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分析预测了不同情景下的玉米生长与产量及经济效益,从而提出了河套灌区不同灌溉方式的适宜灌溉水平。该研究成果可为河套灌区优化农业水土资源管理、制定节水灌溉制度提供较好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李萌[7](2020)在《南疆膜下滴灌棉花灌溉和施肥调控效应及生长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资源短缺及土壤盐渍化是困扰新疆棉花种植的主要问题,膜下滴灌以其增温保墒、减少土壤盐渍化等优点,已在新疆各地应用近25年。深入探讨膜下滴灌条件下滴灌施肥调控机理有助于优化促进膜下滴灌在盐碱地的应用。本文以棉花为研究对象,于2015-2016年在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尼尔镇水利管理处的水利部重点灌溉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灌溉制度根据当地棉花需水量及常规灌溉量500 mm。设置不同灌水处理(T1-T8),其中2015年充分灌溉处理为T6,其余处理按照T6成比例设置(T1-T5);2016年仅设置两个灌水处理,充分灌溉T7与亏缺灌溉T8。两个生育期内均根据当地农户推荐施肥量进行充分施肥。2018-2019年4-10月在南疆库尔勒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1团二连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灌溉调控和施肥量调控2个因素。灌溉调控处理灌水量以参考蒸发蒸腾量(ET0)为基础,在棉花生长过程中的蕾期、花铃期分别设置棉花参考蒸发蒸腾量的0.4、0.6和0.8倍(即0.4 ET0、0.6 ET0和0.8ET0,分别命名为W1-W6),同时设置充分灌溉处理ET0(CK);施肥量分别设置F1(450-157.5-67.5 kg/ha)N-P2O5-K2O、F2(360-126-54 kg/ha)N-P2O5-K2O、F3(300-105-45 kg/ha)N-P2O5-K2O、F4(240-84-36 kg/ha)N-P2O5-K2O、F5(150-52.5-22.5 kg/ha)N-P2O5-K2O和F6(0-0-0 kg/ha)N-P2O5-K2O(即1.5F、1.2F、F、0.8F、0.5F与0F),另设裸地处理LD,共计13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水肥调控方式处理下棉花生长发育、棉花耗水过程、土壤水盐离子运移的差异及变化,揭示了膜下滴灌棉田节水增产及农田水盐运移规律,提出了对应的调控策略;同时考虑到覆膜及水分胁迫的影响,利用2015-2016年试验数据针对DSSAT模型不能模拟覆膜条件下作物生长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利用2018-2019年试验数据针对模型对于水分胁迫模拟效果较差的缺陷进行了相应的改进。筛选出符合研究区域及棉花品种的遗传系数,模拟了试验年份棉花生长发育过程。本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揭示了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和施肥量对棉花生长、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不同灌溉调控处理间株高较大值出现在花铃期亏缺灌溉处理(W4、W5和W6),平均值为72.92cm,分别比蕾期亏缺灌溉处理(W1、W2和W3)及对照处理(CK)高36.63%和3.03%,W6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均为最高(分别为1.63kg/m3和1.52kg/m3)。干物质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花铃期,F1处理平均干物质质量为25880.75 kg/ha,分别比F0、F5、F4和F2高41.66%、40.6%、46%、14.19%和4.12%。产量与施肥量关系符合二次抛物线关系,临界点为1.2倍施肥量。不同调控方式对棉田肥料偏生产力、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极显着(P<0.01),对单铃重的影响显着(P<0.05)。两生育期内除CK处理、F1及F2处理马克隆值处于B级水平外,其余处理均低于标准级(C级),纤维长度也均处于标准级及以上级别,断裂比强度与灌水总量及施肥总量的大小成正比。(2)明确了不同灌水调控措施下棉田土壤水分运动及耗水规律。棉花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受到土面蒸发、根系吸水及地下水活动的影响较大,表层土壤含水量呈现窄行>宽行>裸地,20-40 cm呈现裸地>宽行>窄行的不同变化规律,深层土壤水分逐渐趋于稳定均匀。计算棉花耗水量得出该区域存在深层渗漏与地下水补给现象,2018、2019年棉花全生育期总耗水量(CK)分别为506.96 mm和509.52mm。与裸地处理相比,分别减少了43.6 mm和53.5 mm作物耗水量,但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处理相对于裸地处理能够显着减少生育期内棵间土壤蒸发量Es 41.4%和41.81%(对应量为163.16 mm和161.5 mm);增加43.4%和37.93%(对应量为119.56 mm和108 mm)的生育期植株蒸腾量T。棉花生育期内累计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分别为978.33 mm和955.99 mm,平均日参考腾发强度分别为6.2mm/d和6.1 mm/d。(3)探明了不同灌水施肥调控措施下棉田土壤盐分运移规律及Na+、Cl-离子演变规律。土壤盐分空间运移规律均表现为窄行>宽行>裸地的分布特征,垂直方向上,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灌溉调控处理间盐分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根据亏缺程度表现为:重度>中度>轻度,而积盐量最小出现在花铃期轻度亏缺处理;不同施肥处理间盐分同样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土壤含盐量随着施肥量的降低而增大,不施肥处理F0积盐量最高,达到3400 g/m2和4094 g/m2,积盐量最低处理发生在1.2倍施肥量F2处理,达到1574 g/m2和1976g/m2,较充分施肥处理F3分别降低25.7%和24.9%。土壤Na+与Cl-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与土壤含盐量基本一致,Cl-减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W6>W5>W3>W2>W4>CK>W1>LD;Na+增加率从高到低依次为:LD>W1>W2>W3>W4>CK>W5>W6。(4)提出了DSSAT模型中适应于研究区域棉花的品种参数,构建了亏缺灌溉条件下膜下滴灌棉花的生长发育模型。基于DSSAT模型中CSM-CROPGRO-COTTON棉花生长模块,根据棉花实际生产种植情况,对潜在蒸散量、土面蒸发量及水分胁迫因子的计算进行改进,利用多年试验数据对棉花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分干物质、产量、物候期及土壤水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膜下滴灌条件不同水分胁迫下棉花生长发育过程,是可持续农业灌溉管理的合理决策系统。同时,也可为未来水肥环境、气象及土壤环境变化情况下预测棉花产量及生长的提供研究手段。

贾咏霖[8](2020)在《不同灌溉方式下生物炭对土壤水热盐运移及春玉米生长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河套灌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农田水资源浪费严重。土壤盐渍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河套灌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问题。优化灌溉措施和农艺措施,对该地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秸秆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壤改良剂,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但生物炭对盐渍土改良的研究相对较少。不同的灌溉条件为土壤水、热、盐运移及作物产量带来不同影响。为了探究不同灌溉方式下施加生物炭对土壤水、热、盐运移状况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本文基于连续3年田间定位试验,以三种不同灌溉方式(地下水滴灌、地下水畦灌、黄河水畦灌)与生物炭(30t/hm2)耦合对土壤水热盐运移特征、作物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中长期综合影响效应,为河套灌区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水盐调控提供技术参考,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和盐渍化土壤可持续利用。本研究主要得出一下结论:1)通过对比不施加生物炭条件下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储水量、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规律可以发现,在相同灌溉方式下施加生物炭可以发现,滴灌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可提高土壤储水量(-6.8-3mm),畦灌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土壤储水量影响较小(-4.4-7.7 mm)。通过生物炭单次施用后第3年土壤含水率变化发现,相同灌溉条件下,生物炭对土壤储水量、含水率影响减弱。2)不同灌溉条件与生物炭耦合对土壤温度变化具有显着影响。滴灌高频灌水是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畦灌处理灌水间隔长,利于土壤积温,黄河水畦灌土壤积温效果优于地下水畦灌。在相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可有效促进土壤积温,黄河水畦灌施加生物炭最有利于土壤温度累积,平均每个生育期较未施加生物炭处理多积温140℃,地下水畦灌次之,平均每个生育期较未施加生物炭处理多积温119.8℃。3)不同灌溉条件与生物炭耦合对土壤盐分含量变化具有显着影响。滴灌条件下盐分主要集中在膜外及膜下60cm处,畦灌处理因为灌水量大,灌水均匀度高,土壤盐分低于滴灌土壤盐分,但畦灌处理灌水量大、时间间隔长,造成蒸发渗漏损失严重,同时在蒸发作用下土壤水分向上运动,盐分随水分向上运动,最终土壤盐分累积在30-60cm土层。在相同灌溉方式下,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盐分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其中滴灌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盐分抑制效果最好。滴灌下施加生物炭较未施加生物炭处理在0-40cm 土层平均每年减少盐分累积102.7kg/hm2,在0-100cm 土层平均每年减少盐分累积168.0kg/hm2。通过生物炭单次施用后第3年土壤积盐规律发现,生物炭对土壤盐分的减少仍有一定的影响。在经过3个生育期后,滴灌条件下施加生物炭相对脱盐率达到13.3%,地下水、黄河水畦灌条件下施加生物炭相对脱盐率分别为5.9%、3.1%。4)滴灌与生物炭耦合可以显着降低作物耗水量。在不同灌溉条件下,滴灌较畦灌平均每年减少作物耗水量28.5mm,其中在2017年增加39.9mm。相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可减少作物耗水量。滴灌条件下施加生物炭较未施加生物炭每年平均减少作物耗水量42.6mm,畦灌条件下施加生物炭较未施加生物炭作物耗水量差异较小,其中地下水畦灌减少29.4mm;黄河水畦灌减少22.1mm。滴灌条件下施加生物炭节水效果最好,作物耗水量减少最为显着,每年较不同处理平均减少37.1mm。在第3个生育期,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作物耗水量影响减弱。5)滴灌与生物炭耦合对作物干物质累积量、产量的增加效果最优。在不同灌溉条件下,滴灌对株高、干物质累积量增加显着,滴灌较畦灌在株高、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增加0.05-0.29m、612.3-10164.1 kg/hm2,而滴灌条件对茎粗、叶面积指数影响较小。滴灌条件下产量较畦灌增加1129.6-2434.3 kg/hm2,(p<0.05);水分利用效率较畦灌增加1.9-5.7 kg/m3,(p<0.05)。相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明显增加作物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累积量。滴灌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株高、作物干物质增加最为明显,平均每年分别增加0.09m、4105.3 kg/hm2;黄河水畦灌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产量增加最为明显,平均每年增加1252.4kg/hm2;滴灌施加生物炭较未施加生物炭对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最多,平均每年增加4.6 kg/m3,(p<0.05)。

陈文娟[9](2020)在《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表聚与淋洗的比例关系及其调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膜下滴灌技术形成的灌水-蒸发空间不均匀作用使农田土壤呈现“水盐空间交错”的分布状态,土壤盐分主要聚集在膜外位置,在蒸发作用下形成盐分表聚特征,减弱了灌水对膜外土壤盐分的淋洗;而膜下滴灌条件下农田土壤产生盐分表聚与盐分淋洗现象共存的这一事实,使土壤盐分表聚量与盐分淋洗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本文通过室内物理试验及田间试验的验证,研究了水汽两相流作用下土气界面盐分的结晶过程,讨论了膜下滴灌条件下膜内土壤盐分淋洗与膜外土壤盐分表聚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膜间土壤盐分聚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技术,定量分析了不同翻耕措施对覆膜滴灌土壤水盐分布的调控效果。论文研究不仅为揭示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表聚现象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有效治理这一现象提供参考及技术支撑,更为探明膜下滴灌技术可否长期持续使用提供有利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方法:本文以盐碱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2016~2018年的室内物理试验研究了温度处理对土-气界面盐分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蒸发强度处理下(高蒸发强度、低蒸发强度)土壤的水-热-盐迁移及转化机制,分析了灌水-蒸发空间分布不均匀作用下各影响因素(灌水量、灌水频率、翻耕模式)对土壤盐分表聚-淋洗比例分布的影响。通过2018~2019年的田间试验,探究了不同翻耕模式处理下灌水对土壤盐分淋洗效率的影响,揭示了水平翻耕模式对土壤盐分的抑制机理。结果:(1)盐分表聚是土壤中水-热-汽-盐耦合运动的结果,土壤水分在汽化过程中将土壤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相同温度及灌水量条件下,沙土的水分汽化速率比壤土快。土壤表层盐分含量与温度呈正相关,与土壤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对表层盐分含量的影响要高于温度对表层盐分含量的影响。两种土质在低温处理下表现出低盐分表聚速率特征,高温处理时,在土壤适宜含水率条件下表现出盐分表聚速率峰值。土壤盐分平均表聚速率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加快,20℃、25℃、30℃、35℃、40℃、45℃处理下,沙土的盐分平均表聚速率分别是1.74g·kg-1/h、2.02g·kg-1/h、6.01g·kg-1/h、7.13g·kg-1/h、7.17g·kg-1/h、8.67g·kg-1/h,壤土的盐分平均表聚速率分别是2.35g·kg-1/h、3.24g·kg-1/h、4.55g·kg-1/h、6.78g·kg-1/h、7.18g·kg-1/h、10.19g·kg-1/h。(2)灌水-蒸发空间不均匀作用下,提高蒸发强度可增加膜外土壤盐分表聚量。不同蒸发强度处理下,沙土的表聚盐分含量所占比例保持在28.56%~33.07%,壤土的表聚盐分含量所占比例保持在33.07%~44.12%;各蒸发强度处理下(低蒸发强度、高蒸发强度),壤土表聚盐分含量所占比例分别比沙土的值高5.14、11.05个百分点。增加灌水量虽然可以降低膜外土壤盐分表聚含量,却难以消除土壤的盐分表聚现象;不同灌水量处理下,沙土的表聚盐分含量所占比例保持在26.75%~40.64%,壤土的表聚盐分含量所占比例保持在39.82%~56.95%;各灌水量处理下(35mm、55mm、75mm),壤土表聚盐分含量所占比例分别比沙土的值高16.31、11.05、13.07个百分点。相同灌水量条件下,提高灌水频率可降低表土积盐量,但同时增加了表土积盐区范围;不同灌水频率处理下,沙土的表聚盐分含量所占比例保持在25.44%~33.61%,壤土的表聚盐分含量所占比例保持在38.45%~40.45%;各灌水频率处理下(F1、F2、F4),壤土表聚盐分含量所占的比例分别比沙土的值高6.84、8.09、13.01个百分点。(3)水平翻耕处理与膜下滴灌技术相结合对于降低膜间土壤盐分含量的效果最好。水平翻耕处理可将膜外高盐分土壤翻耕至膜内,提高膜内土壤灌溉前的初始含盐量,并利用膜内土壤温度及含水率高的特点,提高膜内土壤水分对盐分的溶解度及动力携带效果,使膜外土壤盐分在翻耕及灌水的综合作用下淋洗至膜内底层土壤,造成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由早期的“膜外表聚型”逐渐向后期的“膜内底聚型”转变,给膜外表聚的土壤盐分提供了淋洗出路。室内物理试验中,沙土和壤土在水平翻耕处理下的表聚盐分含量分别比垂直翻耕处理的值低12.53、11.87个百分点,分别比免耕处理的值低14.86、8.43个百分点。田间试验中,0~40cm土层深度范围内,灌水对水平翻耕20cm、水平翻耕30cm、水平翻耕40cm处理下土壤盐分的淋洗效率分别比相同翻耕深度下垂直翻耕处理的数值高0.11、0.09、0.29个百分点。

李开明[10](2020)在《灌水量和暗管埋深对排水排盐规律的影响与数值模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中国的西北部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20世纪末,新疆地区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之后,逐渐荒废了原有的排水渠,形成了“滴灌无排”的模式。这种模式短期内可以湿润根系层,使得根系层暂时脱盐,但长期会使新疆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暗管排水工程是治理土壤盐渍化的重要手段,其中灌水量和暗管埋深是排水排盐效率的2个重要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基于暗管排水模型试验和HYDRUS数值模型,通过控制暗管埋深和灌水量,研究二者对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确定单指标优化的最佳暗管埋深和灌水量组合,验证数值模型后,利用优化后的数值模型参数,建立146团盐荒地的数值模型。结果:研究了暗管埋深和灌水量对农田各土层水盐运移的影响和总盐变化规律,确定出最优治理方案。结论:(1)土柱试验利用回归方程确定出各响应变量所对应的最优灌水量和暗管埋深组合,其中,D60W42.96(D代表暗管埋深,cm;W代表灌水量,L)处理下,060cm平均脱盐率达到最大,为83.15%;D73.88W42.45处理下,080cm平均脱盐率达到最大,为78.74%;D80.41W42.96处理下,0100cm平均脱盐率达到最大,为77.28%;D100W45处理下,暗管排盐率达到最大,为30.65%;D96.73W45处理下,地下水排盐率达到最大,为50.76%。(2)土柱和土槽在暗管排水的影响下,各土层脱盐显着。利用HYDRUS软件得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土柱含水率最大RMSE值和最小R2分别为1.677%和0.857,含盐量最大RMSE值和最小R2分别为1.720g·kg-1和0.865;土槽含水率最大RMSE值和最小R2分别为0.972%和0.731;土槽含盐量最大RMSE值和最小R2分别为0.205 g·kg-1和0.729,均在可接受范围内。(3)利用数值模型对146团盐荒地进行模拟显示,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土壤的脱盐程度越来越大,随着暗管埋深的增加,土壤的脱盐效果越来越好,但暗管埋深对土壤平均含盐量的影响较小。暗管埋深2.2 m和灌溉定额480 m3/亩处理下的0200 cm深度范围脱盐率最大,为最佳灌水量和暗管埋深组合,膜下和整体脱盐率分别达到了51.72%和16.67%。(4)随着距暗管水平距离的增加,各层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除了在数值上有一些微小变化之外,变化趋势几乎一致,这说明在相同暗管深埋条件下,距暗管水平距离对各层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较小。

二、滴灌条件下盐渍化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滴灌条件下盐渍化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膜下滴灌农田水盐肥分布特征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肥运移特征研究进展
        1.2.2 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变异特性研究进展
        1.2.3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进展
        1.2.4 水肥耦合及气象因素对棉花生长的研究进展
        1.2.5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试验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方案与数据收集
        2.2.2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2.3 研究方法
        2.3.1 空间变异理论
        2.3.2 灰色系统理论
        2.3.3 通径分析法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农田土壤水盐肥时空分布特征
    3.1 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变化特征
        3.1.1 土壤基本物理性质统计特征
        3.1.2 土壤基本物理性质空间变异特征
    3.2 土壤含水量时空分布特性
        3.2.1 土壤含水量特性统计特征
        3.2.2 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特征
        3.2.3 棉花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过程定量评估
    3.3 土壤含盐量时空分布特性
        3.3.1 土壤含盐量特性统计特征
        3.3.2 土壤含盐量空间变异特征
        3.3.3 棉花生育期土壤盐分变化过程定量评估
    3.4 土壤铵态氮时空分布特性
        3.4.1 土壤铵态氮特性统计特征
        3.4.2 土壤铵态氮空间变异特征
        3.4.3 棉花生育期土壤铵态氮变化过程定量评估
    3.5 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特性
        3.5.1 土壤硝态氮特性统计特征
        3.5.2 土壤硝态氮空间变异特征
        3.5.3 棉花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变化过程定量评估
    3.6 土壤速效磷时空分布特性
        3.6.1 土壤速效磷特性统计特征
        3.6.2 土壤速效磷空间变异特征
        3.6.3 棉花生育期土壤速效磷变化过程定量评估
    3.7 本章小结
4 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及棉花生长特征定量评价
    4.1 土壤水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4.1.1 土壤水盐与棉花产量灰关联分析
        4.1.2 土壤水盐与棉花产量通径分析
    4.2 土壤水盐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4.2.1 土壤水盐肥与棉花产量灰关联分析
        4.2.2 土壤水盐肥与棉花产量通径分析
    4.3 棉花生长特征定量评价
        4.3.1 有效积温计算方法和Logistic模型
        4.3.2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4.3.3 棉花株高变化特征
        4.3.4 棉花叶面积指数变化特征
        4.3.5 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变化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土壤水肥和气象因子作用的区域膜下滴灌棉花产量定量评估
    5.1 土壤水肥耦合与产量模型
    5.2 气象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5.3 土壤水肥和气象因子作用定量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沙穴条件下微咸水滴灌对异质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与番茄生长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微咸水对盐碱土壤入渗及水盐运移的影响研究
        1.2.2 异质土壤水分入渗及盐分运移的影响研究
        1.2.3 客土改良措施对作物生长影响研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内容、目标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技术路线
2 试验设计与材料与方法
    2.1 室内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土壤及试验装置
        2.1.2 试验设计及方法
    2.2 野外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区概况
        2.2.2 试验设计及方法
    2.3 试验观测指标及方法
    2.4 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2.5 数据分析与处理
3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滴灌对沙穴结构土壤水入渗特性研究
    3.1 沙穴结构土壤湿润比特征分析
    3.2 沙穴结构土壤湿润体面积变化分析
    3.3 沙穴结构土壤入渗速率变化分析
    3.4 沙穴结构土壤湿润锋推进规律分析
    3.5 讨论与小结
        3.5.1 讨论
        3.5.2 小结
4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滴灌对沙穴结构土壤水盐分布规律的影响
    4.1 沙穴结构土壤含水率变化分析
        4.1.1 沙穴结构土壤含水率水平方向变化分析
        4.1.2 沙穴结构土壤含水率垂直方向变化分析
        4.1.3 沙穴结构土壤含水率二维时空分布的分析
    4.2 沙穴结构土壤盐分运移规律及脱盐半径的影响
        4.2.1 沙穴结构土壤盐分水平方向变化分析
        4.2.2 沙穴结构土壤盐分垂直方向变化分析
        4.2.3 沙穴结构土壤盐分二维时空分布分析
        4.2.4 沙穴结构土壤EC值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4.3.1 讨论
        4.3.2 小结
5 沙穴结构对不同质地盐渍土壤水热盐迁移的影响
    5.1 土壤温度的变化
        5.1.1 日尺度下土壤温度变化分析
        5.1.2 各生育期土壤温度变化分析
        5.1.3 全生育期土壤剖面温度变化分析
    5.2 土壤含水率的变化
        5.2.1 各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变化分析
        5.2.2 全生育期土壤剖面含水率变化分析
    5.3 土壤EC值的变化
        5.3.1 全生育期土壤剖面EC值变化分析
        5.3.2 沙穴结构对土壤脱盐效果分析
    5.4 讨论与小结
        5.4.1 讨论
        5.4.2 小结
6 沙穴结构对不同质地盐渍土种植番茄耗水及生长影响
    6.1 对加工番茄耗水特征的影响
        6.1.1 全生育期日耗水量
        6.1.2 各生育期日耗水强度
        6.1.3 耗水量及耗水模系数
    6.2 沙穴结构对不同质地盐渍土种植加工番茄生长指标的影响
        6.2.1 对加工番茄株高的影响
        6.2.2 对加工番茄茎粗的影响
    6.3 沙穴结构对不同质地盐渍土种植加工番茄产量影响
    6.4 沙穴结构对不同质地盐渍土种植加工番茄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6.5 沙穴结构对不同质地盐渍土种植加工番茄品质的影响
    6.6 讨论与小结
        6.6.1 讨论
        6.6.2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河套灌区控制暗管排水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暗管排水下水盐运移特征研究
        1.2.2 控制排水下水盐运移特征研究
        1.2.3 水盐空间变异研究
        1.2.4 水盐运移模拟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试验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区气象资料
    2.3 试验区土壤性质
    2.4 试验设计
    2.5 试验监测内容与测定方法
    2.6 试验期间种植和灌水情况
    2.7 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3 控制暗管排水下土壤剖面水盐分布与变化特征
    3.1 土壤剖面水盐静态分布及分层变化
        3.1.1 土壤剖面相对含水率分布
        3.1.2 土壤含水率分层变化
        3.1.3 土壤剖面盐分分布
        3.1.4 土壤电导率分层变化
    3.2 土壤剖面水盐动态变化及分层变化
        3.2.1 土壤剖面含水率变化
        3.2.2 含水率变幅分层变化
        3.2.3 土壤剖面盐分变化
        3.2.4 脱盐率分层变化
    3.3 本章小结
4 控制暗管排水下土壤水盐空间变异特征
    4.1 土壤水盐的空间分布
        4.1.1 土壤剖面水盐空间分布
        4.1.2 土壤耕层水盐空间分布
    4.2 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异
        4.2.1 土壤水盐在不同土层的水平面变异性
        4.2.2 土壤水盐在两方向的水平变异性
        4.2.3 土壤水盐垂向变异性
    4.3 土壤水盐的空间结构
    4.4 本章小结
5 控制暗管排水的节水控盐效果
    5.1 控制暗管排水的节水效果
        5.1.1 不同排水方式对土壤储水量影响
        5.1.2 不同排水方式对地下水埋深影响
    5.2 控制暗管排水的控盐效果
        5.2.1 不同排水方式对土壤盐分影响
        5.2.2 不同排水方式对地下水盐分影响
    5.3 控制暗管排水对作物产量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控制暗管排水下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拟与应用
    6.1 HYDRUS模型介绍
    6.2 HYDRUS模型建立
        6.2.1 土壤水盐运移基本方程
        6.2.2 初始条件的确定
        6.2.3 边界条件的确定
        6.2.4 时空离散
    6.3 HYDRUS模型率定验证
        6.3.1 模型参数
        6.3.2 模型验证
    6.4 HYDRUS模型情景分析
        6.4.1 模拟情景设置
        6.4.2 暗管间距对土壤剖面水盐分布的影响
        6.4.3 暗管间距对排水量的影响
        6.4.4 暗管出口调控对土壤剖面水盐分布的影响
        6.4.5 暗管出口调控对排水量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控制暗管排水下土壤剖面水盐分布与变化特征
        7.1.2 控制暗管排水下土壤水盐空间变异特征
        7.1.3 控制暗管排水的节水控盐效果
        7.1.4 控制暗管排水下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拟与应用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旱区膜下滴灌夹砂层农田土壤水分循环过程及玉米生长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地下水与土壤水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1.2.2 层状土壤水分运动研究进展
        1.2.3 膜下滴灌研究进展
        1.2.4 HYDRUS模型研究进展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水文与气候条件
        2.1.3 土壤条件
    2.2 试验设计
        2.2.1 农艺措施
        2.2.2 试验设计与灌水
    2.3 观测项目与方法
        2.3.1 降雨量、蒸发量及土壤水基质势
        2.3.2 土壤水盐特性
        2.3.3 植物生长与产量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夹砂层土壤水分运移特征
    3.1 根层边界处土壤水基质势随时间的变化
    3.2 深层土壤水势随时间的变化
    3.3 根层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
    3.4 土壤剖面水分分布随时间的变化
    3.5 土壤剖面贮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3.6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不同膜下滴灌处理夹砂层土壤盐分运移特征
    4.1 土壤剖面盐分分布随时间的变化
    4.2 土壤剖面储盐量随时间的变化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基质势水平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5.1 玉米株高和叶面积
    5.2 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
    5.3 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地下水与土壤水交互过程与根系吸水模拟
    6.1 模型构建
        6.1.1 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
        6.1.2 作物根系吸水方程
        6.1.3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6.1.4 模型评价指标
    6.2 模拟结果
        6.2.1 模型准确性验证
        6.2.2 不同膜下滴灌水平深层土壤含水量和边界水分通量
        6.2.3 不同膜下滴灌水平玉米根系吸水速率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盐碱地棉田水盐分布及氮素迁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膜下滴灌水盐运移规律
        1.2.2 盐渍土中氮素的迁移转化
        1.2.3 盐分和氮素及协同对作物的生长的影响
        1.2.4 土壤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研究
    1.3 研究主要内容
        1.3.1 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1.3.2 盐碱地氮素迁移转化研究
        1.3.3 盐氮互作对棉花的影响及调控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土壤理化性质测量
        2.3.2 环境因子的测定
        2.3.3 棉花生长生理指标测量
        2.3.4 相关指标计算方式
    2.4 数据处理及分析
第三章 盐碱地膜下滴灌水盐分布特征研究
    3.1 不同处理土壤水分分布
        3.1.1 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特征
        3.1.2 生育期内0-40cm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
    3.2 不同处理土壤盐分分布
        3.2.1 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
        3.2.2 生育期内0-40cm土壤盐分变化特征
    3.3 土壤水盐数值模拟
        3.3.1 模型基本方程
        3.3.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3.3 蒸发与蒸腾
        3.3.4 数值模拟参数率定
        3.3.5 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盐碱地棉田膜下滴灌氮素转化迁移及利用研究
    4.1 盐分胁迫下氮素转化迁移
        4.1.1 不同盐氮处理下土壤氮素转化
        4.1.2 不同盐氮处理下土壤氮素分布
    4.2 棉花氮素累积,转运及分布
        4.2.1 不同处理根、茎、叶片和铃的生物量
        4.2.2 不同处理根、茎、叶片和铃的氮素积累量
        4.2.3 不同处理下棉花花后氮素分布及转运
        4.2.4 不同处理下棉花生物量和积氮量
    4.3 盐碱地棉田膜下滴灌氮素转化迁移及利用分析
        4.3.1 不同盐氮处理对硝态氮和铵态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4.3.2 盐氮效应对棉花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4.3.3 盐氮效应对棉花氮素积累、分配与转运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盐氮协同对棉花的生长和产量影响及调控
    5.1 盐氮协同对棉花的生长的影响
        5.1.1 不同处理棉花进程差异
        5.1.2 不同盐氮处理下棉花生长特征
    5.2 盐氮协同对棉花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5.3 盐氮协同对棉花的生长和产量影响及调控的相关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河套灌区不同覆膜灌溉方式对农田土壤水盐调控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河套灌区节水灌溉现状
        1.2.2 传统地面灌溉下土壤水盐过程研究进展
        1.2.3 垄膜沟灌下土壤水盐过程研究进展
        1.2.4 膜下滴灌下土壤水盐过程研究进展
        1.2.5 模型模拟的进展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农艺措施
        2.2.2 试验设计与灌水管理
        2.2.3 田间管理
    2.3 观测项目与方法
        2.3.1 气象数据
        2.3.2 土壤水盐
        2.3.3 地下水位
        2.3.4 玉米生长与产量
        2.3.5 作物水分利用
        2.3.6 经济效益分析
    2.4 模型介绍
        2.4.1 HYDRUS模型
        2.4.2 DSSAT模型
        2.4.3 模型输入数据
        2.4.4 模型的校正和验证
    2.5 生育期降水年型确定
    2.6 情景模拟设置
    2.7 数据计算与分析处理
第三章 不同覆膜灌溉方式下的土壤水盐变化
    3.1 不同措施农田土壤水盐动态
        3.1.1 农田收获前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3.1.2 农田收获前后电导率动态变化
    3.2 农田逐年土壤水盐储量变化
        3.2.1 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
        3.2.2 农田逐年土壤储水量变化
        3.2.3 农田逐年土壤储盐量变化
    3.3 不同生育时期盐分分布
        3.3.1 2016年
        3.3.2 2017年
        3.3.3 2018年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情景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模拟
    4.1 数学模型
        4.1.1 土壤水分运动方程
        4.1.2 盐分运动方程
        4.1.3 初始条件
        4.1.4 边界条件
        4.1.5 模型评价指标
    4.2 模型模拟
        4.2.1 土壤水分
        4.2.2 土壤盐分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覆膜灌溉方式下的作物生长与产量响应
    5.1 春玉米产量与生物量
    5.2 春玉米水分利用
    5.3 经济效益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不同降水年型下玉米生长过程的模拟
    6.1 模型的校正和验证
    6.2 基于DSSAT-CERES-Maize模型的土壤水分模拟
    6.3 河套地区不同降水年型灌溉优化
    6.4 气候变化情景下作物优化管理
    6.5 讨论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南疆膜下滴灌棉花灌溉和施肥调控效应及生长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动规律研究
        1.2.1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
        1.2.2 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运动
    1.3 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响应机制研究
        1.3.1 灌溉调控对土壤水盐运移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1.3.2 施肥调控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1.3.3 作物对水分的响应机制
        1.3.4 作物对养分的响应机制
    1.4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进展
        1.4.1 DSSAT模型简介
        1.4.2 DSSAT模型应用研究进展
        1.4.3 覆膜条件下土壤水分及作物生长模拟研究
        1.4.4 水分胁迫条件下作物生长模拟研究
    1.5 存在问题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灌溉调控措施试验设计
        2.2.2 施肥调控措施试验设计
        2.2.3 试验农艺措施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土壤理化指标测定
        2.3.2 棉花生理生长指标测定
        2.3.3 棉花物候期的监测
        2.3.4 气象数据指标测定
第三章 水肥调控对棉花生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3.1 水肥调控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3.1.1 棉花株高和茎粗
        3.1.2 棉花叶面积指数
    3.2 水肥调控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3.2.1 棉花地上部分干物质
        3.2.2 棉花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3.3 水肥调控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不同灌溉条件下棉田土壤水分运动及耗水规律
    4.1 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运动规律
        4.1.1 充分灌溉处理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分布
        4.1.2 蕾期各处理土壤水分分布
        4.1.3 花铃期各处理土壤水分分布
        4.1.3 吐絮期各处理土壤水分分布
    4.2 膜下滴灌棉田耗水规律研究
        4.2.1 深层渗漏量的计算
        4.2.2 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
        4.2.3 耗水量的计算
        4.2.4 参考作物腾发量的计算
    4.3 膜下滴灌棉田耗水与节水增产效应分析
        4.3.1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计算
        4.3.2 作物养分生产函数的计算
    4.4 讨论
第五章 灌溉施肥调控对棉田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
    5.1 灌溉调控对棉田土壤盐分的影响
        5.1.1 生育末期棉田含盐量
        5.1.2 生育末期棉田积盐量
        5.1.3 0-100cm土层脱盐率
    5.2 施肥调控对棉田土壤盐分的影响
        5.2.1 生育末期棉田含盐量
        5.2.2 生育末期棉田积盐量
    5.3 棉田Na~+、Cl~-变化规律
    5.4 讨论
第六章 基于CSM-CROPGRO-COTTON模型的覆膜棉花生长发育过程模拟
    6.1 模型数据
    6.2 模型率定与验证
    6.3 模型的改进
        6.3.1 CSM-CROPGRO-COTTON模型模拟中存在的不足
        6.3.2 覆膜条件下潜在蒸散发的改进
        6.3.3 潜在蒸散发分配过程中消光系数的改进
        6.3.4 覆膜条件下土面蒸发的改进
    6.4 模型模拟结果
        6.4.1 模型校准
        6.4.2 模型验证
    6.5 讨论
第七章 亏缺灌溉条件下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过程模拟
    7.1 模型的改进
        7.1.1 CSM-CROPGRO-COTTON模型中的水分胁迫因子
        7.1.2 RZWQM2模型中的水分胁迫因子
        7.1.3 CSM-CROPGRO-COTTON模型水分胁迫模拟的改进效果
    7.2 模型模拟结果
        7.2.1 模型校准
        7.2.2 模型验证
    7.3 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论文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一、个人简介
    二、参与的课题项目
    三、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在校期间获奖情况
    五、参加会议及培训

(8)不同灌溉方式下生物炭对土壤水热盐运移及春玉米生长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物炭发展历程
        1.2.2 生物炭对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影响的研究
        1.2.3 生物炭对作物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标
    1.5 技术路线
2 试验设计与材料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状况
        2.1.2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1 常规气象数据
        2.4.2 土壤水分
        2.4.3 土壤盐分
        2.4.4 土壤温度
        2.4.5 株高、茎粗和叶面积
        2.4.6 干物质质量
        2.4.7 产量
    2.5 计算公式
    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土壤水热效应的影响
    3.1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3.1.1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
        3.1.2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持续效应对土壤含水率垂直分布特征
        3.1.3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持续效应对土壤储水量的影响
    3.2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耕层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
        3.2.1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耕作层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3.2.2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耕层土壤积温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4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4.1 盐分动态变化
    4.2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土壤水盐运移中长期效应
    4.3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盐分累积情况影响
        4.3.1 2016-2018年脱盐量效果分析
        4.3.2 不同灌溉方式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土壤脱盐量持续效果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5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作物需水量变化特征研究
    5.1 水量平衡法计算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作物需水量
        5.1.1 有效降雨量
        5.1.2 地下水补给量
        5.1.3 深层渗漏量
        5.1.4 土壤储水量变化量
        5.1.5 水量平衡法计算作物需水量
    5.2 Penman-Monteith法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
    5.3 作物系数变化规律研究
    5.4 作物各生育期缺水量变化特征
    5.5 讨论
    5.6 小结
6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作物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6.1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植物株高、茎粗的影响
    6.2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植物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的影响
    6.3 不同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植物产量性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6.4 讨论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表聚与淋洗的比例关系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膜下滴灌农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控盐方法
        1.2.2 土壤盐分表聚的影响因素
        1.2.3 土壤水盐运移的理论发展
    1.3 论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温度与土-气界面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
        1.4.2 灌水-蒸发空间不均匀作用与土壤盐分定向表面运移之间的关系
        1.4.3 灌水-蒸发空间不均匀作用下的盐分表聚-淋洗比例关系
        1.4.4 翻耕措施对膜外土壤盐分表聚的抑制原理及调控效率
    1.5 研究目标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温度与土-气界面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试验
    2.2 灌水-蒸发空间不均匀作用与土壤水盐运移之间的关系试验
    2.3 灌水-蒸发空间不均匀作用下的盐分淋洗-表聚比例关系试验
    2.4 翻耕措施对覆膜滴灌土壤盐分表聚的抑制原理试验
    2.5 翻耕措施对覆膜滴灌土壤水盐分布的调控效果试验
    2.6 测定指标及相关计算
        2.6.1 土壤水分、盐分的测定及相关计算
        2.6.2 田间指标测定
第三章 温度对土-气界面盐分含量的影响
    3.1 试验内容
    3.2 温度对不同土质水分汽化速率的影响
    3.3 温度对不同土质盐分溶解-离析过程的影响
    3.4 温度对不同土质土-气界面盐分离析速率的影响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灌水-蒸发空间不均匀作用与土壤盐分定向表面运移之间的关系
    4.1 试验内容
    4.2 灌水-蒸发空间不均匀作用下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4.2.1 低蒸发强度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4.2.2 高蒸发强度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4.3 灌水-蒸发空间不均匀作用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
        4.3.1 低蒸发强度处理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
        4.3.2 高蒸发强度处理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
        4.3.3 蒸发强度对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4.4 灌水-蒸发空间不均匀作用下土壤盐分运动规律
        4.4.1 低蒸发强度处理下土壤盐分运动规律
        4.4.2 高蒸发强度处理下土壤盐分运动规律
        4.4.3 蒸发强度对不同质地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
    4.5 蒸发强度对土壤盐分表聚-淋洗比例关系的影响
    4.6 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灌水-蒸发空间不均匀作用下土壤盐分表聚-淋洗比例关系
    5.1 试验内容
    5.2 灌水量对土壤盐分表聚-淋洗进程速度的影响
        5.2.1 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的影响
        5.2.2 灌水量对土壤盐分分布特征的影响
    5.3 灌水频率对土壤盐分表聚-淋洗进程速度的影响
        5.3.1 灌水频率对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的影响
        5.3.2 灌水频率对土壤盐分分布特征的影响
    5.4 灌水-蒸发空间不均匀作用下土壤盐分表聚-淋洗比例分配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翻耕措施对覆膜滴灌土壤盐分表聚的调控原理
    6.1 试验内容
    6.2 翻耕方式对土壤水盐分布特征的影响
        6.2.1 翻耕方式对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的影响
        6.2.2 翻耕方式对土壤盐分分布特征的影响
    6.3 翻耕次数对土壤水盐分布特征的影响
        6.3.1 翻耕次数对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的影响
        6.3.2 翻耕次数对土壤盐分分布特征的影响
    6.4 翻耕措施对土壤水盐关系的影响
    6.5 翻耕措施对土壤盐分表聚-淋洗比例关系的影响
    6.6 讨论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翻耕模式对覆膜滴灌棉田土壤水盐分布的调控效果
    7.1 试验内容
    7.2 翻耕深度对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影响
        7.2.1 翻耕深度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7.2.2 翻耕深度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7.3 翻耕深度对土壤水分分布的调控效果
        7.3.1 翻耕深度对棉花生育期内水分分布的影响
        7.3.2 翻耕深度对棉花生育期内耗水量的影响
    7.4 翻耕模式对土壤盐分的调控效果
        7.4.1 翻耕模式对土壤盐分分布特征的影响
        7.4.2 翻耕模式对各土层盐分含量之间相关性的影响
        7.4.3 翻耕模式对棉花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
        7.4.4 翻耕模式对土壤盐分淋洗效率的影响
        7.4.5 翻耕模式对土壤返盐率的影响
        7.4.6 翻耕模式对棉花生育期内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的影响
    7.5 讨论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膜下滴灌条件下翻耕模式对棉花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8.1 试验内容
    8.2 翻耕模式对棉花生长状况的影响
        8.2.1 翻耕模式对棉花生育阶段的影响
        8.2.2 翻耕模式对棉花生长状况的影响
    8.3 翻耕模式对棉产量的影响
    8.4 不同翻耕模式处理的经济效益评价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10)灌水量和暗管埋深对排水排盐规律的影响与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数据处理及方法
    2.5 试验数据处理
第三章 灌水量和暗管埋深对暗管排水排盐规律的影响
    3.1 灌水量对土壤盐分运移影响
    3.2 暗管埋深对土壤盐分运移影响
    3.3 不同处理下土壤脱盐率显着性分析
    3.4 不同处理下各土层水盐动态变化
    3.5 灌水量和暗管埋深对排盐量和地下水的影响
    3.6 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柱和土槽数值模型的建立及参数验证
    4.1 HYDRUS模型简介
    4.2 模拟内容
    4.3 模型基本方程
    4.4 数值模型建立和边界条件
    4.5 数值模型参数率定
    4.6 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田暗管排水数值模拟与分析
    5.1 模拟工程概况
    5.2 数值模型建立
    5.3 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随时间变化规律
    5.4 灌水量对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
    5.5 暗管埋深对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
    5.6 棉花生育期内土壤平均含盐率的变化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滴灌条件下盐渍化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膜下滴灌农田水盐肥分布特征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D]. 蔺树栋.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沙穴条件下微咸水滴灌对异质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与番茄生长响应[D]. 何婧.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3]河套灌区控制暗管排水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模拟研究[D]. 迟碧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4]旱区膜下滴灌夹砂层农田土壤水分循环过程及玉米生长响应[D]. 丁运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5]盐碱地棉田水盐分布及氮素迁移规律研究[D]. 余天源.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6]河套灌区不同覆膜灌溉方式对农田土壤水盐调控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D]. 邹宇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7]南疆膜下滴灌棉花灌溉和施肥调控效应及生长模拟研究[D]. 李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8]不同灌溉方式下生物炭对土壤水热盐运移及春玉米生长影响研究[D]. 贾咏霖.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9]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表聚与淋洗的比例关系及其调控技术研究[D]. 陈文娟. 石河子大学, 2020(02)
  • [10]灌水量和暗管埋深对排水排盐规律的影响与数值模拟[D]. 李开明. 石河子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滴灌盐渍土盐分迁移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