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联合银行信息资源的监管功能

浅谈电子联合银行信息资源的监管功能

一、浅议电子联行信息资源的监管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奇[1](2021)在《自媒体传播的伦理失范与规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蔡骏祥[2](2020)在《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研究 ——以ZX银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行是现代金融业的中心,银行的经营发展情况和资产安全性,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情况,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很多商业银行由于操作失误造成资产损失,深入分析研究商业银行资产损失案件后,发现商业银行的会计操作风险是造成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说明商业银行并不重视会计操作管理问题,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不足。想要保证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减少商业银行的资产损失,就要重视会计操作风险的管理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问题,首先介绍内部控制、操作风险和会计操作的现有研究,之后围绕会计操作风险及内部控制进行理论分析,再以ZX银行为例,分析研究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情况,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从内部控制视角对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成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成因并基于内部控制视角对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提出对策及建议。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比较研究、案例分析及实地调研等方法。同时,为进一步加深对当前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了解及完善最终的对策建议,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结合了访谈问卷的形式,对ZX银行涉及会计业务的各条线人员进行了面访,整理分析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风险点、成因及改善意见。研究表明,虽然ZX银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但是ZX银行的会计操作风险依然比较突出,包括票据风险、身份识别风险、对账单风险、轮岗风险等。而这些会计操作风险都与内部控制息息相关,因此本论文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入手对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补充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控制会计操作风险的研究成果。

亢蓉[3](2020)在《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 ——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报道的比较》文中指出审计意见作为独立审计最终产品的核心组成要素,向市场各方传递着公司财务信息以及经营状况是否良好的信号,指导着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因而也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学者们的研究主要围绕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展开,且研究的目光主要聚焦于偿债能力、资产规模、审计收费等因素对于审计意见产生的影响。近年来,财经媒体在资本市场上屡屡曝出公司丑闻,引起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介入调查,使得媒体的监督治理功能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向市场传递上市公司的有关信息,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对上市公司起到外部监督治理的作用;而审计师作为媒体报道信息的受众之一,其意见决策是否也会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了初步研究。基于以上论述,本文围绕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展开研究。已有的文献通常以传统的报纸报道作为媒体报道的数据来源,未曾考虑迅速发展的社会化媒体报道的影响,鉴于上述两类媒体在传播模式、速度、范围以及受众群体等方面都存在显着差异,本文将媒体报道分为传统媒体以及新兴社会化媒体报道两大类展开后续研究。本文以特定行业近三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信号传递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等审计领域和传播学领域的经典理论对审计意见如何受媒体报道影响的具体路径进行理论分析,据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即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类型有显着影响、社会化媒体报道对本期审计意见的影响更显着、而下期审计意见更多受到传统媒体报道的影响;构建模型,运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运行预处理后的数据,对假设进行初步检验;为了保证初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本文结合优势分析法对假设进行进一步检验,探讨媒体报道与审计意见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回归分析结果以及优势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是传统媒体报道还是新兴社会化媒体报道,均会对当期审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产生显着影响,即媒体报道次数与标准无保留意见之间呈现显着的负相关关系;②就短期影响来看,社会化媒体报道对当期审计意见会会产生更为显着的影响;③就长期影响来看,传统媒体报道对于下期审计意见的影响要比社会化媒体报道的影响显着,即新兴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影响的持续时间不及传统的媒体报道。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围绕市场的信息传递方与接受方分别从独立审计、媒体报道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维护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

胡琳琳[4](2020)在《M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根据最高法2019年《金融诈骗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2017年全国法院新收金融诈骗一审案件1.1万余件,2018年新收案件为8400余件,其中涉及全国各类型的商业银行。由于银行内部风控系统存在严重纰漏导致这些问题源源不断发生,银行内部职员受到金钱诱惑,将客户转入银行的资金迅速转至他人账户。发生这种案件不但使客户资金遭受巨额损失,也使银行声誉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对柜面操作风险的研究一直是商业银行经常面临的问题。可见,研究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问题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操作风险问题以及柜面业务操作上面临的各类风险管理难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和详细研究,了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特点、分类及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界定、特征、分类。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和柜面操作风险予以定义。再次,本文选取M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M商业银行的柜面操作流程及风险管理体系,经由其内部员工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归纳了M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问题,主要问题涉及到柜面操作风险识别、管理方面、执行力度、内部控制等方面,针对问题同样从风险识别、管理、执行以及内部控制提出对策。最后为使对策能够得到更好的实行,对M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一定的保障措施,以期促进M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相关理论、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形式对M商业银行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现状提出问题,制定出M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对策,为行业内其他银行提供参考。

张少帅[5](2020)在《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髙速发展,金融业高收入的特征不断吸引着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其中。商业银行作为金融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的科学性评价研究正越来越受重视。然而,我国对于金融业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晚、发展慢、差距大,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文以M银行秦皇岛分行为研究对象,对其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评价,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献梳理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本文对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对该银行进行简介的基础上,介绍了M银行秦皇岛分行现行内控体系的模式和特点,并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方法、信息交流和内部控制体系监督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环境系统性不够、企业文化建设缺少内控核心、风险评估措施和应对手段欠缺、控制方法不完善、岗位分离和反洗钱教育实施不到位、信息交流和沟通效率不高、内控监督工作缺乏有效性等。对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AHP层次分析法、FCE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以内控五要素为支撑,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并从量化角度对最后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最终评价结果如下: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控环境总体评价较好;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得分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但高权重指标得分较高,总体评价较好;信息与交流得分在五要素中为最低,总体评价一般;内控体系监督得分较为均衡,总体评价较好。对以上五要素进行综合评价之后,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最终评价得分总体情况归属于“较好”。结论为M银行秦皇岛分行的内控体系虽然其中仍旧有一些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总体来说,分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最后,本文提出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改善建议。对如何改善分行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优化建议,包括内控环境改善、加强风险评估、优化内控方法、加强信息交流和监督管理等。

杨晶莹[6](2019)在《新华制药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医药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是我国特殊经济体之一。医药企业有一些独特的特点,比如药品的种类规格纷繁复杂,我国政府对其质量检测要求非常严格,销售的渠道比较少等。所以医药企业在内部控制的管理上,比较一般企业来说也更难。本文的案例新华制药是同时在深圳和香港上市的大型医药企业,企业规模一点点扩大,销量一直在上升,渐渐地新华制药在其内部控制的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多数是集中在销售与收款这一环节,例如新华制药多次对同一顾客重复授信,使得其赊销限额提高,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应收账款有很多都要不回来了。本文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包括内控理论、销售与收款的定义等,结合山东新华制药这一案例,首先分析了其公司内控的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新华制药企业管理层职责分离不明确,其次在销售与收款控制活动中发现其制定销售计划时考虑的不够具体全面等,最后发现其相关监督部门未能发挥其应该发挥的监管作用。为解决上述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首先明确管理层职责,其次要加强对销售与收款业务环节的监控,例如全面控制销售计划的制定,优化发货流程,严格把控发货手续,加强对应收账的管理等。本文从内控五要素着手分析奠定全文基础,但主要分析了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的那些环节,包括招标环节、制定销售计划、签合同、发货、应收账款管理等等。从这些具体的环节中发现问题并考虑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目前学术界对医药企业的销售与收款业务的研究角度一般都是从法律制度、政府方面进行的,很少有从企业内部出发,分析企业自身的。而且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新华制药实际业务活动中发生的问题,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不仅可以帮助新华制药能更好的管理内部控制的执行,对别的医药企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嘉琪[7](2019)在《广州市政府采购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的第十六周年。党的十九大以后,政府采购工作面临更高的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下,完善政府采购实务操作,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是采购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本文以广州市政府采购项目为例,对招标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强化政府采购招标管理,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财务预算的高效控制,而且有利于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反腐倡廉以及推动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基于政府采购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进行风险控制,本文将以项目管理理论及风险管理理论相结合,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等应用到广州市政府采购招标实践中,遵循“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推进过程,探索广州市政府采购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有效措施。结合本人在行政机关的工作经验,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希望能够通过广州市政府的采购实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回归到实践,从实践提升理论的顺利转化,探索出一些有效防范风险的对策。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风险管理概述及政府采购的内容特点及流程的理论分析,以广州市政府采购项目为例,详细分析广州市政府采购项目各环节,通过风险识别确定各环节可能的风险因素、采用评估方法和评估工具进行风险评估,最后对掌握风险管理对策实行风险控制。建议从三方面进行风险控制:一是从采购预算、计划、需求及审批过程进行风险控制,利用财务法和控制法相结合,实行内部控制。二是从招标文件编制进行风险控制,禁止品牌限制并选择正确的评标方法。三是从评标过程进行风险控制,引入招标代理评价体系、建立招标工作监督组、成立评标委员会监督管理小组等提升招标代理公司的服务专业性;建议业主不参与评标工作、充实专家库、建立专家评估考核体系等维护评标委员的独立性;强化平台监管力度、建立供应商电子信息采集库、扩大政府采购名录项目等完善电子平台管理。

周祖禹[8](2018)在《深圳市建筑工地智慧监管平台的建设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行业不断地向前发展,建筑信息化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成为推动行业转型的重要动力。在信息化时代,政府部门如何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监管,是建筑信息化的一项重要课题。新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诸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Web 2.0技术不断涌现,积极探索“智慧监管”项目建设,着力破除“人海战术”和“数据孤岛”的弊端,在创新监管方式、保障建设工程领域安全、助力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建立一套完善、实用的智慧监管体系实现对建筑工地的实时化监管,建立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建筑工地安全预警化,既符合建筑业信息化的要求,又能提高建筑工地的监管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深圳市建筑工地智慧监管平台的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收集政府监管部门、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监理工程师以及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的意见,提炼并初设了建筑工地智慧监管的9项监管内容;再向更大范围的建筑工地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内容,采用Kano模型分析法,对初设的监管内容进行筛选,从而得出建筑工地智慧监管的7大需求;针对这些智慧监管需求,列出了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内容和功能点,并画出了功能模块图;结合建筑工地实际,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了综合性的智慧监管平台;然后利用第三方软件对平台的安全漏洞情况进行检测,对系统漏洞进行了整改;接着,通过采取专家打分法对智慧监管平台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合现场打分,对平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提出了不足和改进的措施。最后,结合两个具体案例,对建筑工地智慧监管平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论证。实践结果表明,建筑工地智慧监管平台在特殊气象灾害应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作用突出,实现了政府监管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弥补了监管短板,提高了监管效能。研究结果可以给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黄贤环[9](2018)在《财务公司职能、融资环境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确保实现“三去一降一补”战略目标,其中,“降成本”解决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为此,理论界探讨了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金融发展、政治关系与金融关联等外部因素以及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等内部因素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但鲜有文献考察财务公司作为内生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自1987年我国第一家集团财务公司成立以来的实践表明,财务公司在服务集团及其成员投融资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2004年中国银监会发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2004年)》,从法律上明确了集团财务公司的性质,规定“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地,2014年10月28日,国资委联合银监会出台的《关于中央企业进一步促进财务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财务公司应“充分发挥‘集团资金归集平台、集团资金结算平台、集团资金监控平台、集团金融服务平台’四个平台功能,促进集团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财务成本,保障资金安全,提升运行效率”。资金监控职能则主要依靠资金归集职能、资金结算职能和金融服务职能发挥得以实现。因此,依据前人研究和前述法规规定,本文将财务公司职能界定为:资金归集职能、资金结算职能、委托业务职能、贷款业务职能以及担保业务职能。那么,财务公司职能能否缓解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具体地,财务公司资金归集职能、资金结算职能、委托业务职能、贷款业务职能和担保业务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是否存在影响?进一步地,以上五项职能在不同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程度和金融发展水平等外部融资环境下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影响是否发生变化?产权性质、财务结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等内部融资环境对财务公司职能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关系又会产生什么影响?为此,本文构建“财务公司职能--内外部融资环境--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框架,并采用2009--2015年国泰安(CSMAR)和万得(WIND)等数据库以及《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年鉴》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财务公司职能、融资环境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关系。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以及融资优序理论等,从理论上分析财务公司职能发挥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机理,并实证检验财务公司资金归集职能、资金结算职能、委托业务职能、贷款业务职能以及担保业务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2)运用信贷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等分析不同外部融资环境下财务公司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并分组检验货币政策宽松程度、利率市场化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差异下,财务公司职能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关系。(3)基于信贷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等,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内部融资环境下财务公司职能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关系,并分组实证检验不同产权性质、财务结构、组织结构以及治理结构下,财务公司职能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关系存在的差异。首先,在不考虑内外部融资环境差异下研究发现:资金结算职能降低集团资金冗余、提升集团资金调拨速度和配置效率、盘活集团资金存量、用好资金流量的效应,贷款业务职能避免外部融资交易成本的效应以及担保业务职能“信贷偿付保证”和“信贷风险分散”的效应能够优化集团内部资金配置,提升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从而有效缓解其面临的融资约束;而资金归集职能、委托业务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并不显着。其次,在考虑外部融资环境时研究发现:(1)在货币政策紧缩时,资金结算职能、贷款业务职能以及担保业务职能的发挥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显着,且资金结算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强。(2)相对于利率市场化水平较高时,在利率市场化水平较低时,资金归集职能发挥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显着且作用更强;无论利率市场化水平如何,资金结算职能、贷款业务职能则都能够显着缓解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且作用强度不存在显着差异,而委托业务职能依然不显着;担保业务职能发挥则对利率市场化水平较高时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显着。(3)相对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样本,资金结算职能、贷款业务职能以及担保业务职能发挥能够更加显着地缓解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而资金归集职能与委托业务职能的发挥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都不显着。最后,考虑内部融资环境时研究发现:(1)资金归集职能、资金结算职能对国有控股的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更加显着;贷款业务职能以及担保业务职能则对非国有控股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更加显着;而委托业务职能对国有和非国有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缓解作用都不显着。(2)以资产负债率反映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财务结构,研究发现财务公司资金结算职能、委托业务职能以及贷款业务职能能够更加显着地缓解资产负债率较低组样本公司融资约束,而担保业务职能的发挥对资产负债率较高组和较低组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显着性水平一致。(3)以终极股权结构层级反映集团成员上市公司组织结构,研究发现资金结算职能、委托业务职能、贷款业务职能、担保业务职能能够更加显着地缓解终极股权结构层级较少的样本公司融资约束,而资金归集职能对两组样本融资约束的影响都不显着。(4)以终极股东现金流权反映治理结构,研究发现资金结算职能、贷款业务职能与担保业务职能能够更显着地缓解现金流权较高组样本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而资金归集职能和委托业务职能对现金流权较高组和较低组样本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都不显着。本文可能的创新在于:(1)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途径,从关注外部金融机构、内部公司治理向关注内部金融机构职能转变。本文从集团内生金融的视角,研究财务公司这一集团内部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视角上具有创新性,能够为后期研究财务公司这一集团内部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关系开辟新的研究视角。(2)对财务公司职能的研究实现由整体到具体的过渡。本文将财务公司职能划分为资金归集职能、资金结算职能、委托业务职能、贷款业务职能以及担保业务职能五项职能,并对其进行效能量化,较为系统、完整地分析了这五项职能发挥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并实证检验了这些职能发挥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3)对影响财务公司职能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关系的内外部融资环境的考虑实现由个别到全面的转变。本文既考虑了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发展等外部融资环境,又考虑了产权性质、财务结构、组织结构以及治理结构等内部融资环境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相比以往研究更加系统全面。(4)构建了“财务公司职能--内外部融资环境--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一般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框架,将财务公司职能、内外部融资环境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以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金融发展等外部融资环境以及产权性质、财务结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等内部融资环境作为环境变量,实证检验了不同融资环境下,财务公司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差异,对财务公司职能发挥的经济后果以及影响财务公司职能发挥的环境条件作了深入剖析。本文研究理论意义在于:(1)将财务公司职能界定为资金归集职能、资金结算职能、委托业务职能、贷款业务职能和担保业务职能,研究其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能够丰富财务公司职能发挥及其经济后果的理论研究。(2)运用大样本实证检验财务公司以上五项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内外部融资环境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深化财务公司职能发挥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关系的实证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经验证据。(3)将财务公司职能、内外部融资环境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纳入同一理论与实证分析框架,为宏微观融资环境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及其后果研究搭建了重要桥梁。现实意义在于:(1)在我国大力实施“三去一降一补”战略背景下,研究财务公司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优化财务公司职能配置,降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成本,为缓解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2)研究内外部不同融资环境下财务公司职能对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能够帮助集团和财务公司不断适应内外部融资环境,合理调整和优化职能配置,有效缓解集团成员面临的融资约束。(3)有利于政府监管部门根据外部环境因素对财务公司职能与融资约束关系影响,制定和修订相关政策制度,改进监管方式,更好地保障财务公司职能发挥。(4)有利于集团公司治理层和管理层根据内部环境对财务公司职能与融资约束关系的影响,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和方式,改善管理机制和方法,更好地发挥财务公司职能。

潘琳[10](2018)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多元协同监管研究》文中提出社会组织是当前公益事业的运作主体,其公信力好坏相当程度决定了公益事业能否获得长远发展。近几年,我国频出公益丑闻,不仅给我国的公益事业带来了空前的信任危机,也反映出我国社会组织在监管方面存在弊端。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全民公益文化正在逐步形成,公益活动在发起方、参与方式、宣传平台和捐赠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加强“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组织#监管理应得到各方足够重视。本研究以回应性监管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以社会组织监管事项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社会组织在内部治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现况,深入建构国内社会组织在“互联网+”背景下多元协同监管模式,并提出与之对应的促进社会组织监管的策略与手段。提升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和透明度,推动社会组织的长足发展。本论文共收集和分析的调查问卷有112份,访谈资料有34份,专家打分表13份。以混合研究方法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德尔菲法、熵权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资料分析方法。研究指出,我国当前社会组织的监管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强有力的监管力度和明确的监管主体等。在内部治理过程中,社会组织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监督评估机制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不完善;在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方面,财务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自我监管有待提高,外部监管主体缺位;政府角色定位偏移;在项目运作管理中,仍存在项目规范化水平不足,项目可持续发展机制不完善,项目评估机制不够健全;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信息公开透明度低,统一的信息公开方式缺乏标准规范,信息公开主体制度不健全和约束机制不完善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本土实际情况,提炼出适合本土社会组织的多元化、协同化监管模式。在内部治理方面,社会组织内部治理采取多元协同监管模式,涉及政府部门、自我监管、公众和第三方机构等多元监管主体,逐步实现社会组织内部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并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和策略,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在资金管理过程中,社会组织应综合运用政府、公众、第三方机构、捐赠者这四大要素协同监管,以促成社会组织在资金监管方面的公开透明化、规范化。社会组织应运用政府、第三方机构、捐赠者、行业监管四大要素协同监管,以此达到社会组织项目规范化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开展的公益项目的质量,并最终促进组织的社会服务能力更好的实现。在信息公开过程中,社会组织应综合运用政府、第三方机构、媒体、捐赠者等监管主体协同监管,提高社会组织的透明度。面向未来,社会组织监管应逐步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顺势而上,尽快推进保障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完善化,不断扩展政策合力,凭借互联网的先进技术,通过加强监管,切实促进社会组织良性、竞争和有序的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社会组织监管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组织众多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此研究将丰富国内社会组织监管领域的本土化理论体系,同时为指引社会组织行为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为政府作为顶层制度设计优化社会组织发展,为营造社会公益生态链起到一定指导参考作用。

二、浅议电子联行信息资源的监管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电子联行信息资源的监管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研究 ——以ZX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论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操作风险研究综述
        2.1.1 国外操作风险研究综述
        2.1.2 国内操作风险研究综述
    2.2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研究综述
        2.2.1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类型研究综述
        2.2.2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成因研究综述
        2.2.3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防范研究综述
    2.3 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2.4 文献综述小结
    2.5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相关理论
        2.5.1 界定范围
        2.5.2 特征
        2.5.3 分类
    2.6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及要素
        2.6.1 内涵
        2.6.2 要素
    2.7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8 内部控制对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影响
        2.8.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是提升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
        2.8.2 风险评估对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着现实性的促进作用
        2.8.3 控制活动的执行与实施是提升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性环节
        2.8.4 信息与沟通对提升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具有持续性的影响
        2.8.5 内部监督在会计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中具有综合性的刺激作用
3 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分析
    3.1 ZX银行基本情况介绍
    3.2 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3.2.1 ZX银行风险管理框架
        3.2.2 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报告管理办法
        3.2.3 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分类分级与数据标准
        3.2.4 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评价指标
    3.3 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点
        3.3.1 核算结算风险
        3.3.2 代理业务风险
        3.3.3 授信风险
        3.3.4 现金库箱风险
        3.3.5 互联网诈骗风险
    3.4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3.4.1 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3.4.2 风险评估不足
        3.4.3 控制活动不完善
        3.4.4 信息与沟通渠道不通畅
        3.4.5 内部监督虚置
4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银行内部控制环境
        4.1.1 培育风险内控文化
        4.1.2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4.2 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
        4.2.1 提升会计操作风险计量水平
        4.2.2 强化会计操作风险监测
    4.3 改进会计操作风险内控活动
        4.3.1 明确会计操作风险责任主体
        4.3.2 完善会计操作制度
        4.3.3 制定会计操作标准
        4.3.4 提升会计操作科技化水平
    4.4 疏通信息与沟通渠道
        4.4.1 建立健全会计操作风险报告制度
        4.4.2 建立会计操作风险交流平台
    4.5 构建完善的银行内部监督系统
        4.5.1 加强会计业务监督检查
        4.5.2 建立会计操作风险定期提示机制
        4.5.3 坚决落实违规处罚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问卷
致谢

(3)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 ——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报道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审计意见
        2.1.2 媒体报道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号传递理论
        2.2.3 沉默的螺旋理论
        2.2.4 议程设置理论
        2.2.5 声誉机制理论
    2.3 文献回顾
        2.3.1 关于审计意见的文献回顾
        2.3.2 关于媒体报道的文献回顾
        2.3.3 关于媒体报道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回顾
    2.4 研究述评
3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变量测度
        3.2.1 被解释变量:审计意见
        3.2.2 解释变量:媒体报道
        3.2.3 控制变量
    3.3 模型构建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行业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1.1 行业样本选择
        4.1.2 数据来源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相关性分析
    4.4 回归结果分析及优势分析
        4.4.1 假设H1的检验
        4.4.2 假设H2的检验
        4.4.3 假设H3的检验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3 本文贡献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M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5 主要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1.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定义
        2.1.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分类
        2.1.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特点
    2.2 操作风险相关理论
        2.2.1 内部控制理论
        2.2.2 风险防控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 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
        2.3.1 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定义
        2.3.2 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分类
        2.3.3 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特点
        2.3.4 柜面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2.4.3 研究评述
3 M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3.1 M商业银行的概述
        3.1.1 M商业银行的发展概况
        3.1.2 M商业银行的组织框架
        3.1.3 M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
    3.2 M商业银行的柜面操作流程
        3.2.1 柜面操作概述
        3.2.2 柜面操作流程
    3.3 M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3.3.1 柜面风险管理的类别
        3.3.2 柜面风险管理的评价
4 M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问题分析
    4.1 柜面操作风险识别不完善
        4.1.1 柜面操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4.1.2 风险识别易于形式化
        4.1.3 柜面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
    4.2 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以及管理流程不明确
        4.2.1 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4.2.2 管理流程不明确
        4.2.3 过于追求发展速度
    4.3 缺乏执行力
        4.3.1 制度执行力不足
        4.3.2 风险管理执行力不足
    4.4 内部控制建设不完善
        4.4.1 信息交流不畅通
        4.4.2 监督制度不足
5 M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
    5.1 健全风险识别管理体系
        5.1.1 树立全员风险意识
        5.1.2 实现员工培训体系
    5.2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5.2.1 完善规章制度
        5.2.2 规范问责标准
    5.3 增强执行力
        5.3.1 优化柜面操作管理
        5.3.2 升级商业银行操作系统
    5.4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
        5.4.1 内部控制队伍专业化
        5.4.2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5.4.3 加大监督力度
        5.4.4 计提准备金制度
6 M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6.1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6.2 开展人员培训
    6.3 改进操作风险管理的考核与激励制度
        6.3.1 改进柜员考核机制
        6.3.2 改进机构考核机制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5)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内部控制概述
        2.1.1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发展阶段
        2.1.2 内部控制的流程
        2.1.3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2.2 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2.2.1 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2.2.2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2.2.3 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2.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
        2.3.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构成
        2.3.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概述
        2.3.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控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M银行秦皇岛分行简介
    3.2 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控体系的现状分析
        3.2.1 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控体系现行模式
        3.2.2 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控体系的特点
        3.2.3 内控五要素现状分析
    3.3 小型商业银行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3.3.1 内部控制环境缺乏系统性
        3.3.2 内部控制的风险文化普及度不高
        3.3.3 内部控制方法缺乏科学性
        3.3.4 信息沟通不畅
        3.3.5 内部控制的监督缺乏有效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
    4.1 评价体系的建立
        4.1.1 评价方法的确定
        4.1.2 评价指标分析
        4.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4.2 评价过程
        4.2.1 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
        4.2.2 控制环境评价
        4.2.3 风险评估评价
        4.2.4 控制方法评价
        4.2.5 信息与交流评价
        4.2.6 内控体系监督评价
    4.3 评价结果与分析
        4.3.1 控制环境评价结果分析
        4.3.2 风险评估评价结果分析
        4.3.3 控制方法评价结果分析
        4.3.4 信息与交流评价结果分析
        4.3.5 内控体系监督评价结果分析
        4.3.6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改善建议
    5.1 内部控制环境改善
        5.1.1 加强内部控制系统性建设
        5.1.2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内控文化相结合
    5.2 加强风险评估工作
        5.2.1 普及风险文化,完善内控理念
        5.2.2 提高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手段的专业性
    5.3 合理优化内部控制方法
        5.3.1 提高内部控制方法的科学性和完善性
        5.3.2 切实贯彻岗位分离原则,加强反洗钱教育
    5.4 建立科学的信息交流平台
        5.4.1 建设以网络化技术为核心的内部核算与信息沟通系统
        5.4.2 提升信息系统管理水平
    5.5 内外合力加强监督和管理
        5.5.1 提高内控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5.5.2 加大对于内控缺陷的管理力度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控体系评价调查问卷

(6)新华制药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制度
        1.2.2 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实践
        1.2.3 文献评述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贡献与不足
        1.4.1 本文的贡献
        1.4.2 本文的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2.1.1 内部控制的概念
        2.1.2 内部控制的构成
        2.1.3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点
    2.2 医药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概述
        2.2.1 医药企业的概念
        2.2.2 医药企业销售与收款的业务流程
        2.2.3 医药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特点
第3章 新华制药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3.1.1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3.1.2 公司组织框架及责任
    3.2 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3.2.1 新华制药内部环境现状
        3.2.2 新华制药风险评估现状
        3.2.3 新华制药销售与收款业务控制活动现状
        3.2.4 新华制药信息与沟通现状
        3.2.5 新华制药内部监督现状
    3.3 新华制药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制定销售计划时考虑不周
        3.3.2 授权政策不健全,信用政策落实不到位
        3.3.3 发货环节审批不规范,手续过于简化
        3.3.4 应收账款控制薄弱,资料管理不善
        3.3.5 信息沟通以及风险评估方面存在不足
    3.4 新华制药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职责分离不明确
        3.4.2 公司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3.4.3 应收账款追讨制度缺失
        3.4.4 信息与沟通体系不完善
        3.4.5 内部监控制度不健全
第4章 完善新华制药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4.1 优化销售计划控制
        4.1.1 基于药品流量信息制定销售计划
        4.1.2 加强对药品市场的关注
    4.2 建立健全的信息沟通和风险评估机制
        4.2.1 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健全的信息系统建设
        4.2.2 关注业务流程层面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3 加强发货流程控制,严格发货审批程序
    4.4 完善信息管理,加强应收账款追偿机制
        4.4.1 严格控制授信审批
        4.4.2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全过程管理
    4.5 明确职责划分,加强对各业务环节的监督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广州市政府采购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对以往研究的评议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综合评价法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2.1 项目风险
        2.1.1 风险的界定
        2.1.2 项目风险的概念内涵
        2.1.3 项目风险的分类
        2.1.4 项目风险的归类分析
    2.2 项目风险管理
        2.2.1 项目风险管理的主体
        2.2.2 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
    2.3 项目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
        2.3.1 项目风险管理内涵
        2.3.2 项目风险管理框架
        2.3.3 风险管理框架中的主要构成要素
    2.4 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分析
        2.4.1 风险识别
        2.4.2 风险评估
        2.4.3 风险控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政府招标采购的内容特点及风险管理流程分析
    3.1 政府招标采购的内容
    3.2 政府招标采购的特点
        3.2.1 项目需求及技术要求差异性大
        3.2.2 技术水平及专业性要求高
        3.2.3 时效性及服务型要求高
    3.3 政府采购风险源的分类和产生原因及传导机理
        3.3.1 政府采购风险源的分类和其产生原因
        3.3.2 政府采购风险传导机理
    3.4 政府招标采购的风险管理流程分析
        3.4.1 从政府采购招标方式确定环节进行流程分析
        3.4.2 从政府采购内容确定环节进行流程分析
        3.4.3 从政府采购程序进行流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政府采购项目管理的风险识别
    4.1 从广州市政府采购制度及采购方式的视角下进行风险识别
        4.1.1 从制度及规定上进行风险识别
        4.1.2 从采购归类上进行风险识别
        4.1.3 从采购方式上进行风险识别
    4.2 从广州市政府采购招标编制及审批程序的视角下进行风险识别
        4.2.1 从预算及计划审批程序进行风险识别
        4.2.2 从政府采购目录编制上进行风险识别
        4.2.3 从政府采购招标执行上进行风险识别
        4.2.4 从政府采购信息处理上进行风险识别
    4.3 从广州市政府采购项目招标全过程的视角下进行风险识别
        4.3.1 从采购前期过程进行风险识别
        4.3.2 从采购中期过程进行风险识别
        4.3.3 从采购后期过程进行风险识别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市政府采购项目管理的风险评估
    5.1 从采购计划及预算审批进行风险评估
        5.1.1 从文件要求是否把握准确进行风险评估
        5.1.2 从预算编制是否切合实际进行风险评估
        5.1.3 从流程步骤是否主次颠倒进行风险评估
    5.2 从招标文件的编制过程进行风险评估
        5.2.1 从是否变相指定品牌进行风险评估
        5.2.2 从是否盲目追求低价中标进行风险评估
    5.3 从评标全过程进行风险评估
        5.3.1 对招标代理机构是否管理不善进行风险评估
        5.3.2 对评标专家是否组成不恰当进行风险评估
        5.3.3 对采购平台是否有漏洞进行风险评估
    5.4 广州市政府采购项目的风险评估分析过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州市政府采购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
    6.1 采购预算、计划、需求编制及审批过程的风险控制
        6.1.1 对采购预算及计划过于粗放的风险控制
        6.1.2 对采购预算编制不合理的风险控制
        6.1.3 对以计划或需求代替预算的风险控制
    6.2 招标文件编制的风险控制
        6.2.1 对禁止品牌限制的风险控制
        6.2.2 对正确选择评标方法的风险控制
    6.3 评标过程的风险控制
        6.3.1 对招标代理公司专业性差的风险控制
        6.3.2 对影响评标委员会独立性的风险控制
        6.3.3 对采购平台的风险控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深圳市建筑工地智慧监管平台的建设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现有监管体系的不足及智慧监管的优点
        1.2.1 建筑工地现有监管体系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1.2.2 建筑工地智慧监管的优点及作用
    1.3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3.1 国外建筑信息化研究现状
        1.3.2 国内建筑信息化研究现状
        1.3.3 深圳市建筑业智慧监管的应用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建筑工地智慧监管的需求分析
    2.1 智慧监管内容的初步设定
        2.1.1 数据统计
        2.1.2 人员管理
        2.1.3 视频监控
        2.1.4 工地危险源管理
        2.1.5 大型设备的监控
        2.1.6 安全巡查
        2.1.7 信息管理
        2.1.8 材料进场情况
        2.1.9 CAD图纸共享
    2.2 智慧监管的需求分析
        2.2.1 Kano模型理论
        2.2.2 智慧监管的需求分析过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智慧监管平台模块建设
    3.1 智慧监管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3.1.1 指导思想
        3.1.2 建设原则
        3.1.3 建设目标
        3.1.4 总体技术路线的选择
        3.1.5 平台总体架构
    3.2 智慧监管平台功能模块建设
        3.2.1 数据统计模块
        3.2.2 人员管理模块
        3.2.3 视频监控模块
        3.2.4 设备监控模块
        3.2.5 信息管理模块
        3.2.6 危险源管理模块
        3.2.7 安全巡查模块
    3.3 智慧监管平台功能模块界面设计
        3.3.1 界面设计的原则
        3.3.2 界面设计的展示
    3.4 智慧监管平台的安全性评估
        3.4.1 互联网安全常见风险分析
        3.4.2 智慧监管平台安全漏洞检测情况
        3.4.3 智慧监管平漏洞修复的建议
    3.5 智慧监管平台的适用性评价
        3.5.1 专家的选择标准
        3.5.2 专家评审的过程
        3.5.3 专家评审的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工地智慧监管平台的实际应用
    4.1 台风天气应急管理
        4.1.1 台风天气对建筑工地的危害及预防
        4.1.2 智慧监管平台在台风天气的应用
    4.2 消除安全隐患
    4.3 智慧监管平台带来的改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附件

(9)财务公司职能、融资环境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财务公司
        1.2.2 集团成员上市公司
        1.2.3 融资约束
        1.2.4 融资环境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研究
        2.1.1 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
        2.1.2 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
    2.2 财务公司的经济后果研究
        2.2.1 财务公司对集团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
        2.2.2 财务公司对集团及其成员单位投融资的影响研究
        2.2.3 财务公司对集团成员单位绩效的影响研究
    2.3 融资环境对财务公司职能发挥的影响研究
        2.3.1 集团内部环境对财务公司职能发挥的影响研究
        2.3.2 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对财务公司职能发挥的影响研究
    2.4 研究述评
第3章 制度背景、理论基础与实践现状
    3.1 财务公司职能制度背景、理论基础与实践现状
        3.1.1 财务公司在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财务公司职能定位及其理论依据
        3.1.3 国内外财务公司职能的演变
        3.1.4 我国财务公司职能发挥的现状
    3.2 融资环境制度背景、理论基础与实践现状
        3.2.1 外部融资环境
        3.2.2 内部融资环境
    3.3 融资约束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3.3.1 上市公司融资优序理论与融资制度
        3.3.2 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产生的根源
        3.3.3 融资约束的测度模型和方法
    3.4 财务公司职能、融资环境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研究框架
第4章 财务公司职能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4.1.1 财务公司资金归集职能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
        4.1.2 财务公司资金结算职能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
        4.1.3 财务公司委托业务职能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
        4.1.4 财务公司贷款业务职能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
        4.1.5 财务公司担保业务职能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变量定义
        4.2.3 模型设计
        4.2.4 变量名称及其解释
    4.3 实证检验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变量相关性分析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4.4.1 关于变量度量误差的稳健性检验
        4.4.2 遗漏变量和样本自选择导致内生性问题的稳健性检验
        4.4.3 反向因果导致内生性问题的稳健性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财务公司职能、外部融资环境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
    5.1 货币政策对财务公司职能与融资约束关系的影响
        5.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1.2 模型设计与样本选取
        5.1.3 实证结果分析
        5.1.4 稳健性检验
        5.1.5 研究结论
    5.2 利率市场化对财务公司职能与融资约束关系的影响
        5.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2 模型设计与样本选取
        5.2.3 实证结果分析
        5.2.4 稳健性检验
        5.2.5 研究结论
    5.3 金融发展对财务公司职能与融资约束关系的影响
        5.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2 模型设计与样本选取
        5.3.3 实证结果分析
        5.3.4 稳健性检验
        5.3.5 研究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财务公司职能、内部融资环境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
    6.1 产权性质对财务公司职能与融资约束关系的影响
        6.1.1 研究假设提出
        6.1.2 模型设计与样本选取
        6.1.3 实证结果分析
        6.1.4 稳健性检验
        6.1.5 研究结论
    6.2 财务结构对财务公司职能与融资约束关系的影响
        6.2.1 研究假设提出
        6.2.2 模型设计与样本选取
        6.2.3 实证结果分析
        6.2.4 稳健性检验
        6.2.5 研究结论
    6.3 组织结构对财务公司职能与融资约束关系的影响
        6.3.1 研究假设提出
        6.3.2 模型设计与样本选取
        6.3.3 实证结果分析
        6.3.4 稳健性检验
        6.3.5 研究结论
    6.4 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公司职能与融资约束关系的影响
        6.4.1 研究假设提出
        6.4.2 模型设计与样本选取
        6.4.3 实证结果分析
        6.4.4 稳健性检验
        6.4.5 研究结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1.1 研究工作总结
        7.1.2 研究结论总结
    7.2 政策建议
        7.2.1 鼓励符合条件的集团成立财务公司以服务集团及其成员发展
        7.2.2 优化财务公司职能配置以充分缓解集团成员融资约束
        7.2.3 适应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充分发挥财务公司职能
        7.2.4 优化内部融资环境助推财务公司职能发挥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3.1 关于财务公司职能的定位研究
        7.3.2 关于财务公司职能发挥程度的测度研究
        7.3.3 关于融资环境对财务公司职能与融资约束关系的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10)“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多元协同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制度创新环境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
        1.1.2 信任危机事件有损社会组织公信力
        1.1.3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监管的机遇与挑战
        1.1.4 社会组织亟需规范与监管
    1.2 研究价值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非营利组织监管研究综述
        1.3.2 国内社会组织监管研究综述
        1.3.3 研究总结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社会组织监管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社会组织
        2.1.2 “互联网+”
        2.1.3 社会组织监管
    2.2 社会组织监管理论基础
        2.2.1 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及志愿失灵理论研究
        2.2.2 公民社会理论
        2.2.3 多中心治理理论
    2.3 社会组织监管理论视角
        2.3.1 回应性监管理论基本观点
        2.3.2 回应性监管理论核心理念
        2.3.3 分析框架
第3章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监管
    3.1 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现状分析
        3.1.1 管理机制正逐步完善
        3.1.2 依法自治与协同服务共存
        3.1.3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新尝试
    3.2 社会组织内部治理问题分析
        3.2.1 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
        3.2.2 监督评估机制不完善
        3.2.3 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缺乏
        3.2.4 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不完善
    3.3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监管模式
        3.3.1 内部治理监管要素
        3.3.2 监管主体
        3.3.3 监管内容
        3.3.4 监管模式
    3.4 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监管策略
        3.4.1 健全社会组织法律体系
        3.4.2 创新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3.4.3 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
        3.4.4 实现“互联网+”内部治理监管
第4章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资金监管
    4.1 资金合法筹集的来源与监管
        4.1.1 政府的财政资助
        4.1.2 基金会
        4.1.3 社会捐赠
    4.2 资金的管理
    4.3 资金的使用
    4.4 社会组织资金监管问题分析
        4.4.1 财务监督管理律法有待完善
        4.4.2 社会组织自我监管有待提高
        4.4.3 外部监管主体缺位
        4.4.4 政府角色定位偏移
    4.5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资金监管模式
        4.5.1 资金监管要素
        4.5.2 监管主体
        4.5.3 监管内容
        4.5.4 监管模式
    4.6 增强社会组织资金监管策略
        4.6.1 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4.6.2 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估
        4.6.3 构建合理内部资金管理制度
        4.6.4 “互联网+”助推资金监管
第5章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项目运作监管
    5.1 社会组织项目运作管理现状
        5.1.1 项目申请与策划
        5.1.2 项目启动
        5.1.3 项目的组织实施
        5.1.4 项目控制
        5.1.5 项目评估
        5.1.6 项目总结与持续性
    5.2 社会组织项目运作管理问题分析
        5.2.1 项目规范化水平不高
        5.2.2 项目可持续发展机制尚待完善
        5.2.3 项目评估机制不够健全
    5.3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项目运作监管模式
        5.3.1 项目监管要素
        5.3.2 监管主体
        5.3.3 监管内容
        5.3.4 监管模式
    5.4 促进社会组织项目运作监管策略
        5.4.1 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引进与培训
        5.4.2 建立和完善评估机制
        5.4.3 加强项目与社会组织使命匹配
        5.4.4 “互联网+”促进项目监管
第6章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监管
    6.1 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现状
    6.2 社会组织信息公开问题分析
        6.2.1 信息公开透明度低
        6.2.2 信息公开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
        6.2.3 信息公开主体制度不健全
        6.2.4 信息公开约束机制不完善
    6.3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监管模式
        6.3.1 信息公开监管要素
        6.3.2 监管主体
        6.3.3 监管内容
        6.3.4 监管模式
    6.4 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监管优化策略
        6.4.1 规范组织信息公开方式
        6.4.2 完善组织信息公开外部监督
        6.4.3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6.4.4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社会组织监管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2: 《社会组织监管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3: 被访社会组织基本信息表
附录4: 专家打分表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四、浅议电子联行信息资源的监管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媒体传播的伦理失范与规避研究[D]. 李奇. 南京财经大学, 2021
  • [2]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研究 ——以ZX银行为例[D]. 蔡骏祥.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3]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 ——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报道的比较[D]. 亢蓉.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M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胡琳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5]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研究[D]. 张少帅. 燕山大学, 2020(01)
  • [6]新华制药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杨晶莹.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7]广州市政府采购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李嘉琪. 广州大学, 2019(01)
  • [8]深圳市建筑工地智慧监管平台的建设与实践[D]. 周祖禹.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9]财务公司职能、融资环境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D]. 黄贤环. 山西财经大学, 2018(11)
  • [10]“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多元协同监管研究[D]. 潘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11)

标签:;  ;  ;  ;  ;  

浅谈电子联合银行信息资源的监管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