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50例

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50例

一、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50例(论文文献综述)

赖德培(Thanakorn Theerakarunwong)[1](2020)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以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口服通痹灵片为对照组,观察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生存质量影响,为中医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提供临床证据,有利于中医药疗法在中泰两国乃至国际的推广与传播。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采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对照1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对照2组采用督脉排针法,对照3组采用口服通痹灵片,疗程均为4周,共28天。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AS患者实验室指标(ESR、CRP、TNF-α)、脊柱痛VAS评分、患者总体评价VAS评分(PGA)、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ASQo L)等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2.统计: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2检验、方差分析(正态性分布)或秩和检验(非正态性分布),检验水准均设为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纳入自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及风湿科、泰国那空拉差是玛府直辖县呵叻大学附属荫达宁中医诊所符合标准的AS患者共132例,其中共脱落9例,有效病例为123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1组30例,对照2组32例,对照3组30例。2.基线4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实验室指标(ESR、CRP、TNF-α)、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脊柱痛VAS评分、病人总体评价(PGA)、BASFI评分、BASDAI评分、BASMI评分、ASQo L、等指标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结束后,4组均未出现临床痊愈,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1组显效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2组显效0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9.38%。对照3组显效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4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1)红细胞沉降率(ESR)方面,组内比较,4组治疗前后ESR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治疗组治疗后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督脉排针法针刺、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C反应蛋白(CRP)方面,组内比较,4组CRP治疗前后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治疗组治疗后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其余三组对照组之间,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后与通痹灵片口服对比,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面,组内比较,4组治疗前后TNF-α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后与通痹灵片口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2组、对照3组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5.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PGA)方面(1)在脊柱痛VAS评分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进行组间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病人总体评价(PGA)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发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6.AS相关量表评分方面(1)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方面、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功能指数(BASFI)方面、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测量学指数(BASMI)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发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针刺、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ASQo L)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针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督脉排针法针刺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7.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关节肿胀、腰脊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肢体困重、腰膝酸软、发热汗出、中医证候积分总分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进行对比,在缓解关节肿胀程度方面,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腰脊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肢体困重、腰膝酸软、发热汗出、中医证候积分总分方面,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其余三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中,督脉排针能有效改善炎症指标ESR、CRP、TNF-α,其中对降低ESR水平疗效更为显着;可缓解脊柱及关节等躯体疼痛;能改善活动功能障碍。2.通痹灵片口服能降低炎症因子ESR、CRP、TNF-α的水平,能有效改善活动功能障碍,且能有效缓解脊柱疼痛,但单纯口服通痹灵片对缓解躯体疼痛效果不明显。3.常规针刺在治疗AS中,针刺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ESR、CRP、TNF-α,但与督脉排针相比,督脉排针法对降低ESR更明显,常规针刺对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障碍疗效不显着。综上所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改善AS患者活动功能;较单一疗法疗效更显着,能整体改善AS患者的症状、体征。该疗法操作安全性高,临床应用性广,患者经济负担小,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更有效地控制疾病进程、改善AS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陈轶玮[2](2019)在《针刀松解腰大肌联合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针刀松解腰大肌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方内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8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4周,试验组采用每周行针刀松解腰大肌疗法1次,联合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方内服,对照组每日内服中药,以0周、4周为观察节点,运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脊柱痛VAS评分、耳壁距、腰椎活动度、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测量指数(BASMI)、躯体功能指数(BASFI)、中医证候量化积分、中医疗效评定、ASAS20改善率、每周平均每日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使用总量、炎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等,客观地评价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干预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HLA-B27阳性情况、中医证型分布、脊柱痛VAS评分、耳壁距、腰椎活动度、BASDAI、BASMI、BASFI、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中医证候量化积分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②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试验组在改善耳壁距、腰椎活动度、BASDAI、BASMI、BASFI、中医疗效评定、ASAS20改善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脊柱痛VAS评分、降低中医证候量化积分、降低ESR和CRP方面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在试验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针刀松解腰大肌联合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方内服可有效改善AS患者的症状、体征,控制AS病情,尤其在改善脊柱功能方面有优势,且安全性较高,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李健阳[3](2018)在《脊得舒汤治疗肝肾不足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观察脊得舒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不足型)患者的BATH评分、BASFI评分、PGA、脊柱痛VAS评分、颈椎活动度、腰椎侧屈、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将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评价脊得舒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省中医院)风湿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共60例。将其随机分组后,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脊得舒汤口服。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化,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同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自的CRP、ESR指标数值,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两项指标相对于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ATH评分、BASFI评分、PGA、脊柱痛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后,其BATH评分、BASFI评分、PGA、脊柱痛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中医症候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SAS20疗效评定结果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过程中,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症状,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脊得舒汤治疗肝肾不足型强直性脊柱炎能明显减轻症状,降低炎症指标,改善活动度,减少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较高,疗效确切。研究结果显示,脊得舒汤配合西药,不仅能增强疗效,还有可能降低副作用,所以,脊得舒汤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究。然而,由于观察时间较短,样本容量有限,脊得舒汤的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许鹏[4](2017)在《补肾强督祛湿法干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MMP9和TIMP-1水平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补肾强督祛湿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MMP-9和TIMP-1水平,分析中药汤剂治疗AS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符合纳入标准的AS患者80例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疗程三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候积分,体征等的变化,判断补肾强督法的临床疗效。并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MMP-9和TIMP-1水平变化。结果:1.治疗后患者的ESR、CRP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t检验p<0.001。治疗后患者的体征积分、中医症候积分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达90%,中医证候有效率达90%。2.治疗后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MMP-9、TIMP-1水平明显下降,t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补肾强督祛湿法可以降低AS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MMP-9、TIMP-1水平。结论:1.补肾强督祛湿法治疗“肾虚督寒”型AS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及体征。2.补肾强督祛湿法可能通过下调AS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MMP-9、TIMP-1水平,来控制AS异常炎症反应,达到治疗目的。

史加鑫[5](2016)在《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文献与病案证治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和收集临床病案,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证治规律,以期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通过检索1996年-2016年中医内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文献,筛査并选取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运用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提取常用证型、方剂及药物,了解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证治规律。同时,收集60例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案,对其证型、方剂、药物,用上述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常用药物频次后,再用SPSS软件的关联规则分析法,进行数据挖掘整理、归纳、分析病案中蕴藏的证型与方药之间的关系。结果:文献研究共有17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治疗该病的常见证型有9种,常见方剂有9首,常用药物类别分8类。在临床60例病案研究中,得出常见证型3种,常用方剂3种,常见药物6类、37种。1.文献研究中常见证型是:肝肾不足证,湿热内蕴证,风寒湿痹证,痰瘀内阻证,肾虚督寒证,肾虚督空证,气血亏虚证,肾虚湿热证,肾虚血瘀证,其中肝肾不足证频次最高。常用的方剂有:补肾强督汤、四妙散、独活寄生汤、肾痹汤、强脊汤,其中补肾强督汤频次最高。常用的药物类别主要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其中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2.临床研究中得到常见证型有:肝肾不足证、痰瘀互结证、风寒湿痹证。常用方剂有:右归饮、身痛逐瘀汤、独活寄生汤。常用药物类别有6类:补虚药、活血药、温里药、祛风湿药、解表药、理气药,以补虚药为主。药物配伍方面最常见的二阶关联药物配伍是:甘草配熟地;杜仲配熟地;肉桂配熟地。最常见的三阶关联药物配伍是:杜仲配熟地、甘草;肉桂配熟地、甘草;熟地配肉桂、杜仲。最常见的四阶段关联药物配伍是:肉桂配熟地、甘草、杜仲;甘草配附子、干姜、熟地;杜仲配附子、干姜、熟地。结论:1.正气的强弱是决定AS发病与否的重要因素。2.AS基本治则为:补虚培元、清热利湿、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化痰软坚。3.运用关联分析法对病案进行数据挖掘,归纳AS的辨证论治观点、方法、药物、能直接指导广大医务工作者提高临床水平。

李鹤,周学龙,王明杰,徐世富,孙利伟[6](2015)在《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文中研究指明总结近12年来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内服、外治方法及其治疗效果,以期随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中药剂型等方面的改革,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元小红[7](2014)在《中医内外合治强直性脊柱炎的增效研究》文中提出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的炎症,常引起纤维性和骨性强直。我国AS的患病率在0.35%左右,主要累及青年男性,且起病隐匿,病程长,缠绵难愈,误诊率及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本研究在前期证实了中药辨证口服汤药治疗AS安全有效的基础上,仍以湿热瘀阻、肾虚瘀阻为两个基本证型,在中医“外治佐内治”思想的指导下,以中医外治穴位贴敷配合内治辨证施治口服汤药的中医内外合治方案治疗AS,并且与单纯内治辨证施治口服汤药治疗AS比较,评价中医内外合治AS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中医内外合治AS的增效作用。为中医内外合治AS提供的一个优效的方案,为中医药治疗AS的临床诊疗规范提供资料,以便AS中医内外合治方案推广,促进中医药临床特色应用的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将60例活动期AS患者随机分为合治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合治组予辨证服用清热强脊汤或补肾强脊汤配合外治穴位贴敷,对照组予辨证服用清热强脊汤或补肾强脊汤,疗程均为24周,选取治疗0、4、8、12、24周作为评价点进行评价。采用国际ASAS20评价标准、BASDAI50评价标准,结合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生活质量评价等多维疗效评价体系,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BASDAI、BASFI、BASMI以及一些主要的临床测量体征和单一的中医证候疗效,并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安全性指标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以监测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中医内外合治As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结果:1.西医疗效性指标:ASAS20:疗后4周、8周、12周、24周,合治组患者的ASAS20达标率分别为46.7%、86.7%,93.3%、93.3%,中药组的ASAS20达标率分别为36.7%、80%,86.7%、86.7%;两组治疗后ASAS20达标率均呈增长趋势且合治组均高于中药组。BASDAI50达标率:治疗4、8、12、24周后合治组患者的BASDAI50达标率分别为10%、43.3%,73.3%、86.7%,中药组患者的BASDAI50达标率分别为10%、36.7%,70%、80%;两组在治疗后BASDAI50均呈稳定增长趋势且治疗时间在8周、12周、24周时,合治组BASDAI50达标率均高于中药组。VAS评分:疗后两组的脊柱痛VAS评分、脊柱炎症VAS评分以及夜间痛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以上三项VAS评分改善均值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两组的髋关节痛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两组间髋关节痛VAS评分改善均值比较,在治疗4周、8周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治组优于中药组;在治疗12周、24周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SMI评分:疗后两组BASM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4、8、12、2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间BASMI评分改善均值比较,在治疗4周、8周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24周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治组改善情况优于中药组。主要临床测量体征:合治组颈椎旋转度治疗前后均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除治疗8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评价点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颈椎旋转度均值比较,差异在治疗8周、12周、24周时均具有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耳屏-墙距、腰椎侧弯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均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果均较明显;两组评分改善均值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屈合治组治疗前后均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均值比较,除治疗4周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评价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腰椎前屈评分改善均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两组患者踝间距均呈增长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踝间距评分改善均值比较,在治疗24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SFI评分:疗后两组BASF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4、8、12、2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间BASFI评分改善均值比较,在治疗4周、8周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治组优于中药组,在治疗12周、24周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总体评价(PGA)评分:疗后两组PGA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4、8、12、2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PGA评分改善均值比较,在治疗4周、8周、12周、24周时具有不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疗后4周、12周、24周,两组CRP及ESR分别与疗前比较,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RP及ESR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价:在治疗4周、8周、12周、24周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价的总有效率:合治组为60%、93.3%、96.7%、100%,中药组为73.3%、73.3%、93.3%、93.3%,合治组均高于中药组。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疗效均较显着。单一中医症候疗效:两组的腰骶、胸背、颈部疼痛评分总有效率在治疗4周、8周、12周、24周后,中药组分别为0%、16.7%、20%、23.3%;合治组有效率分别为6.7%、43.3%、43.3%、46.7%,两组有效率均呈增长趋势并且合治组高于中药组。两组的腰脊、颈部活动受限总有效率在治疗4周、8周、12周、24周后,中药组分别为6.7%、6.7%、6.7%、10%;合治组有效率分别为6.7%、6.7%、13.3%、16.7%,合治组在治疗12周、24周均高于中药组。两组的晨僵评分总有效率在治疗4周、8周、12周、24周后,中药组分别为23.3%、23.3%、23.3%、26.7%;合治组有效率分别为33.3%、40%、53.3%、56.7%,合治组均高于治疗者。两组的疼痛夜甚症状的总有效率在治疗4周、8周、12周、24周后,中药组分别为0%、13.3%、16.7%、23.3%;合治组有效率分别为6.7%、40%、40%、50%,合治组均高于中药组。3、HAQ生活质量评价: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效(P<0.01或P<0.05),并且治疗4周、8周、12周、24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治组的疗效优于中药组。4、安全性指标:本次临床研究期间,合治组和中药组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指标均未出现明显的异常。两组也未见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局部皮肤刺激征,表明该中医内外合治的治疗安全性良好。结论:经研究发现,治疗12周、24周后,合治组在ASAS20、BASDAI50、BASMI、HAQ评分、中医症候疗效评价的达标率或改善情况均优于中药组。尤其是在改善患者的功能活动、缓解髋关节、腰骶、胸背、颈椎疼痛、疼痛夜甚,以及改善患者的颈椎旋转度、踝间距和晨僵症状等方面具有同单纯辨证口服汤药比较的明显优势,并且本次临床研究期间,合治组和中药组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指标均未出现明显的异常。两组也未见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局部皮肤刺激征。表明该中医内外合治方案治疗AS具有增效作用并且安全性良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皖东,盛长健,曹云祥,葛瑶,范海霞,杨红,刘健[8](2011)在《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opudylity,AS)是与感染、遗传和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以侵犯骶髂关节和中轴关节为特征,也可不同程度累及眼、肺、肾脏等器官及心血管系统。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

张建英[9](2010)在《强直性脊柱炎证治规律研究与补肾中药治疗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病机特点与用药规律,探索其证治规律,并初步形成治疗AS方药;针对AS基本病机,系统评价补肾中药治疗该病的疗效与安全性,从而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20年中药治疗AS的随机、半随机文献,筛选文献并建立证治规律数据库与系统评价数据库;通过频率分析及因子分析研究其病机特点;通过频率分析研究其临床用药规律;通过Meta-分析评价补肾中药治疗该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证治规律纳入文献115篇;病机研究显示肾虚占纳入文献的82.61%,湿邪占79.13%,瘀血占75.65%,其余渐次为风邪、寒邪、气虚、热邪、肝虚、痰浊、血虚;病机形成5个因子,F1包括寒邪、热邪,F2包括风邪、湿邪、经络不通,F3包括肾虚、肝虚、血虚,F4包括瘀血、痰浊、经络不通,F5包括气虚、血虚;用药特点以补肾、祛风湿、活血化瘀和止痛药为主;补肾药主要为狗脊、杜仲、续断等,祛风湿药主要为独活、威灵仙、川乌等,活血化瘀药主要为当归、赤芍、川牛膝等,止痛药主要为细辛、全蝎、地龙等,清热药主要为黄柏、知母、银花等,利湿药主要为薏苡仁、茯苓、土茯苓,健脾益气药主要为黄芪、白术、党参,化痰药主要有白芥子、南星、陈皮。系统评价共纳入研究33项;以总有效率为判效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肾中药治疗AS疗效显着;以不良反应为判效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肾中药治疗AS安全性高。结论:AS病机以肾精不足、肾阳亏虚为本,以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瘀血、痰浊阻滞督脉为标;治疗宜补肾益精、温肾壮阳以治其本,祛风散寒(清热)除湿、疏通经络以治其标,活血止痛以缓其急;补肾中药治疗AS疗效可靠,副作用小。本研究为中医药辨治AS提供了参考,进一步证实了补肾中药治疗该病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为进一步采用补肾中药治疗本病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冯皓[10](2010)在《温肾壮督、散寒活血中药内外合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温肾壮督、散寒活血中药内外合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通过设立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横向比较,以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的方法。研究方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柳氮磺胺吡啶片+中药熏蒸配合温肾壮督,散寒活血中药水煎剂;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柳氮磺吡啶片,制定观察表,通过对患者体征的改善情况、BASDAI、BASFI评分及ESR、CRP、血流变等的测定,并采用国际ASAS工作组制定的ASAS20、BASDAI50标准及中医证候疗效标准,评价温肾壮督、散寒活血中药内外合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研究结果通过对40例患者12周的观察,温肾壮督、散寒活血中药内外合用在Bath病情活动指数、Bath功能指数、疼痛、炎症指数等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P<0.05), ESR、CRP和血流变指标亦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肾壮督、散寒活血中药内外合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疾病活动性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5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50例(论文提纲范文)

(1)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强直性脊柱炎的西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定义
        1.1.2 流行病学
        1.1.3 自然病程
        1.1.4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5 病理变化
        1.1.6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
        1.1.7 诊断标准
        1.1.8 活动性评价
        1.1.9 西医治疗
    1.2 中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现代中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2.3 辨证论治
        1.2.4 中医药疗法
    1.3 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研究依据
        1.3.1 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机理研究
        1.3.2 督脉排针刺法的选择依据
        1.3.3 通痹灵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
        1.3.4 针药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1.4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标准
        2.2.6 脱落标准
    2.3 分组方法
        2.3.1 样本量
        2.3.2 随机化
        2.3.3 对照
        2.3.4 盲法
    2.4 治疗方案
        2.4.1 治疗耗材
        2.4.2 治疗组(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组)
        2.4.3 对照1 组(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组)
        2.4.4 对照2 组(督脉排针法组)
        2.4.5 对照3 组(通痹灵片组)
        2.4.6 疗程
    2.5 异常情况预防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观察时间
    2.8 不良事件及处理
        2.8.1 针刺不良事件及处理
        2.8.2 药物不良事件及处理
    2.9 疗效评价标准
    2.10 统计学分析方法
    2.11 临床研究的流程图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情况
    3.2 一般资料分析
    3.3 实验室检查指标
        3.3.1 治疗前检查指标基线比较
        3.3.2 血沉
        3.3.3 C反应蛋白
        3.3.4 肿瘤坏死因子-α
    3.4 中医证候积分
    3.5 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
        3.5.1 治疗前评分基线比较
        3.5.2 脊柱痛VAS评分
        3.5.3 病人总体评价
    3.6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功能指数、测量学指数
        3.6.1 治疗前评分指数基线比较
        3.6.2 疾病活动性指数
        3.6.3 功能指数
        3.6.4 测量学指数
    3.7 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3.8 临床疗效评价
    3.9 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强直性脊柱炎旳病因病机
    4.2 督脉排针法的规律及治疗作用
        4.2.1 督脉排针法学术背景简介
        4.2.2 学术内涵
    4.3 通痹灵片的组方、配伍规律及治疗作用
        4.3.1 通痹灵片的方义
        4.3.2 药对配伍
    4.4 结局指标选择
        4.4.1 实验室检查指标选择
        4.4.2 量表选择
    4.5 结果分析
        4.5.1 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
        4.5.2 中医证候积分方面
        4.5.3 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方面
        4.5.4 AS相关量表指标方面
    4.6 结果讨论
    4.7 研究的创新性
    4.8 不足与展望
    4.9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2)针刀松解腰大肌联合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诊断标准
        (二) 纳入标准
        (三) 排除标准
        (四) 剔除标准
        (五) 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病例分组
        (二) 治疗器械及药物规格
        (三) 治疗方法
        (四) 观察指标
        (五) 疗效评价标准
        (六) 统计分析方法
        (七) 质量控制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一. 一般情况
        (一) 完成情况
        (二) 两组基线情况的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一) 两组治疗前后脊柱痛VAS评分比较
        (二) 两组治疗前后脊柱活动度指标比较
        (三) 两组治疗前后BASFI得分比较
        (四) 两组治疗前后BASDAI得分比较
        (五) 两组治疗前后BASMI得分比较
        (六) 两组治疗前后ESR、CRP比较
        (七) 两组患者NSAIDs每周平均每日使用总量比较
        (八) 中医证候量化积分
        (九)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十) ASAS20改善的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一、中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 对病因的认识
        (二) 对病机的认识
        (三) 强直性脊柱炎与经络的关系
    二、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三、针刀疗法
        (一) 针刀器械
        (二) 针刀疗法的操作
        (三) 针刀疗法的主要作用机制
        (四) 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优势
    四、选取腰大肌治疗AS的意义
        (一) 选取腰大肌的现代医学依据
        (二) 选取腰大肌的中医理论探讨
    五、独活寄生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探讨
    六、研究结果分析
        (一) 疗效评定
        (二) 脊柱活动度
        (三) 两组BASFI、BASDAI、BASMI得分比较
        (四) 实验室指标
        (五) NSAIDs消耗量
        (六) 安全性评价
    七、结论
    八、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针刀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3)脊得舒汤治疗肝肾不足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目标及方法
    2 临床研究方案
        2.1 临床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标准
        2.4 研究方法
        2.5 治疗周期、观察时点
        2.6 伦理问题
        2.7 不良事件的记录及处理
        2.8 统计学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项目
        3.2 临床观察指标
        3.3 安全性观测指标
    4 疗效评价标准
        4.1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4.2 中医症候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结果
    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2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
        3.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的变化
        3.3 临床疗效评定
    4 安全性评估
讨论
    1 中医学对AS研究
        1.1 中医学对AS的认识
        1.2 临床分型
    2 现代医学对AS的认识
    3 治疗方法
        3.1 中医学的治疗方法
        3.2 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
        3.3 本研究药物的选择
        3.4 实验室指标的选择
        3.5 观察指标的选择
    4 脊得舒汤治疗AS(肝肾不足型)的方义、方药分析
    5 问题与不足
        5.1 中医药治疗AS的不足
        5.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6 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病人总体评价(PGA)
    附录3 巴氏AS功能指数(BASDAI)
    附录4 巴氏AS疾病活动性指数(简称BASFI)
    附录5 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表
    附录6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附录7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8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4)补肾强督祛湿法干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MMP9和TIMP-1水平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现代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与治疗
        1.1 现代中医对AS病机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对AS的治疗
        1.2.1 内治法
        1.2.2 外治法
    2 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与治疗
        2.1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
        2.2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2.2.1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
        2.2.2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
        2.3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2.3.1 非药物治疗
        2.3.2 药物治疗
        2.4 AS与MMP-9和TIMP-1相关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 治疗方案
    5 观察指标
    6 检测PBMC培养上清中MMP-9及TIMP-1水平
        6.1 主要设备及试剂
        6.2 试验方法
    7 疗效判定
    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AS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体征积分比较
    2 治疗前后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ESR、CRP)比较
    4 临床疗效判定
    5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6 PBMC培养上清中MMP-9和TIMP-1水平变化
    7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历代中医对AS类疾病的认识与治疗
    2 组方立意分析
    3 组方药物药理学分析
    4 治疗结果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5)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文献与病案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1 强直性脊柱炎的定义
        1.2 流行病学特点
        1.3 病因
        1.4 治疗
    2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
        2.3 病机
        2.4 内治法
        2.5 外治法
    3 文献数据分析
        3.1 数据来源
        3.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3.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4 结果
        3.4.1 强直性脊柱炎证型计量分析
        3.4.2 强直性脊柱炎方剂计量分析
        3.4.3 强直性脊柱炎药物类别计量分析
    4 讨论
        4.1 证型分析
        4.2 方剂分析
        4.3 药物分析
    5 总结
第二部分 临床病案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收集
        1.2 病案纳入标准
        1.3 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内服
2 中药外治
3 结 语

(7)中医内外合治强直性脊柱炎的增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一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现代研究进展
    1. 概况
    2. 针灸推拿
    3. 中药外治法
    4. 讨论
    参考文献一
综述二 强直性脊柱炎西医治疗进展
    1. 非药物治疗
    2. 药物治疗
    3. 讨论
    参考文献二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4. 研究方案
    5. 观察指标
    6. 评价指标
    7. 安全性观测
结果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2. 疗前基线比较
    3. 研究结果
    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中医对AS的认识
    2. 前期研究证实以清热强脊汤和补肾强脊汤的中医内治AS安全有效
    3. AS中医外治法治疗
    4. 穴位贴敷疗法
    5. 本研究的特色
    6.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强直性脊柱炎证治规律研究与补肾中药治疗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强直性脊柱炎研究概况
    一、西医研究概况
        (一) 病名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 病理
        (四) 诊断
        (五) 治疗
    二、中医研究概况
        (一) 病名
        (二) 病机与证候
        (三) 中医外治
        (四) 中药内治
第二部分 证治规律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检索
        (二) 文献选择标准及方法
        (三) 信息采集及药物分类
        (四) 统计及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文献检索及选择结果
        (二) 统计结果
    四、讨论
        (一) 病机特点分析
        (二) 用药规律分析
        (三) 常用药物分析
        (四) AS三期辨治
    六、小结
第三部分 系统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检索:文献检索范围及策略同证治规律部分
        (二) 文献选择标准及方法
        (三) 信息采集及文献编号登记
        (四)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五) 统计方法及主要统计过程
    三、研究结果
        (一) 文献检索、选择结果
        (二) 纳入研究概述
        (三)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
        (四) 统计结果
    四、讨论
        (一) 疗效分析
        (二) 安全性分析
        (三) 异质性分析
        (四) 纳入研究质量分析
        (五) "倒漏斗"图形分析
    五、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科研成果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任务书
详细摘要

(10)温肾壮督、散寒活血中药内外合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1 古代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和治疗原则
        2.1 物理治疗
        2.2 药物治疗
        2.3 外科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诊断标准
        1.2 试验病例标准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选择
        2.2 治疗方案
        2.3 观测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统计方法
        2.6 研究结果
    3 讨论
        3.1 中医治则治法探讨
        3.2 内外合治方法的确立
        3.3 温肾壮督、散寒活血内服中药药物组成及疗效机制
        3.4 温肾壮督、散寒活血熏蒸药物组成及疗效机制初探
        3.4.1 药物组成
        3.4.2 组方立意分析
        3.4.3 疗效机制分析
        3.5 问题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5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 赖德培(Thanakorn Theerakarunwo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2]针刀松解腰大肌联合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D]. 陈轶玮.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3]脊得舒汤治疗肝肾不足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 李健阳.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8(02)
  • [4]补肾强督祛湿法干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MMP9和TIMP-1水平的基础研究[D]. 许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4)
  • [5]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文献与病案证治规律研究[D]. 史加鑫.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 [6]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 李鹤,周学龙,王明杰,徐世富,孙利伟.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5(03)
  • [7]中医内外合治强直性脊柱炎的增效研究[D]. 元小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8]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研究进展[J]. 张皖东,盛长健,曹云祥,葛瑶,范海霞,杨红,刘健.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05)
  • [9]强直性脊柱炎证治规律研究与补肾中药治疗系统评价[D]. 张建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12)
  • [10]温肾壮督、散寒活血中药内外合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临床研究[D]. 冯皓.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4)

标签:;  ;  ;  ;  

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5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