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应式移动代理的主动网络故障检测

基于反应式移动代理的主动网络故障检测

一、基于反应式移动代理的主动网络故障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卢钊[1](2019)在《基于AdHoc网络的多机器人通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等学科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合,对机器人的研究不断深入,机器人具有感知环境信息、自主规划既定任务、智能任务控制等能力,可以获取、处理和识别多种信息,自主的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通信是多机器人之间彼此交换信息和相互协作的基础,本文对多机器人的通信和AdHoc网络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有的AdHoc网络路由算法不能很好的适用于多机器人通信系统,机器人故障的发生会影响整个机器人网络的连通性和同步性,本文将对多机器人系统通信路由和故障修复进行研究。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蚁群AODV路由协议的多机器人通信路由算法,该路由算法结合多机器人系统的特性,改进了蚁群算法和AODV路由算法,将机器人节点的移动速度和负载情况作为路由选择的考虑因素,提出了路由性能函数来衡量多机器人系统通信路由的优劣,该算法同时建立主路由和备用路由两条通信路由,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多机器人系统的分组投递率,降低了归一化路由开销和平均端到端延时。然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扩散机制的多机器人故障修复算法,通过梯度生成和扩散机制在多机器人系统中产生稳定的梯度分布,然后根据选举规则来选出最佳修复路径,使机器人通过局部的信息交互递归地修复网络拓扑,机器人节点额外维护二跳邻居节点表和最佳邻居机器人用以解决多个机器人故障引起的网络中断、修复路径冲突等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恢复故障系统的网络拓扑,保证多机器人网络的连通性和同步性,减少故障网络的修复时间。最后,本文实现了一套基于AdHoc网络的多机器人模拟系统,该系统包括机器人节点信息的设计以及本文提出的路由算法和故障修复算法的构成与实现,并通过系统测试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路由算法与故障修复算法应用于多机器人系统的可行性。

王兴[2](2014)在《Ad Hoc网络拓扑发现及定位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Ad Hoc网络是一种没有固定基础设施、临时自治、分布式的多跳网络,由具有无线通信以及路由功能的节点自组织形成。由于该网络中节点的移动性,导致网络拓扑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了解清楚网络拓扑结构对于网络优化、网络性能提高、网络健壮性增强以及网络管理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出了一种移动代理和数据报文相结合(MAMD)的拓扑发现协议。根据网络规模按最小ID号原则将网络合理分簇;在簇内,通过数据报文的方式,簇成员维护邻居信息,簇首收集簇成员的邻居表,形成簇内拓扑;在簇间,利用了移动代理在各个簇首之间漫游,收集和汇报拓扑信息;采用自适应心跳算法,通过计算节点邻居变化率来获取邻居节点的变化,动态调整簇成员向簇首汇报拓扑信息时间间隔,从而达到降低报文数量的目的,降低拓扑发现的开销;最后通过DV-Hop和RSSI定位算法进一步提高拓扑发现的准确性。采用NS2网络模拟软件对所提算法进行仿真,对比不同算法和外在因素,验证了加入自适应心跳算法的MAMD协议在各方面性能和减小开销上均能较好的适用于分簇Ad Hoc网络拓扑发现。

付文艳[3](2014)在《基于代理的空间信息网多业务路由研究与仿真》文中认为随着卫星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以卫星系统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战略地位日趋提高,为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和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与国家利益联系日益紧密。空间信息网具备高动态变化的拓扑、长传输时延、节点的星上负荷及资源处理能力有限、严重的时延抖动等特点。路由技术作为组网技术的核心,当具有不同类型的业务需要传送时,能够满足不同业务的区分服务路由技术面临巨大挑战。由移动代理部署进行采集,交互路由信息,动态更新和维护路由表。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多业务路由协议。方案包括路由发现、路由选择、路由维护三部分。依据业务的需求分为QOS业务(时延敏感、带宽敏感)和非QOS业务(尽最大努力交付型)。首先路由发现定义了以上不同类型业务的参数,根据应用的需求,针对时延敏感业务、带宽敏感业务、尽最大努力交付型等业务,寻找满足应用要求的且链路代价较小的路径;其次,针对QOS路由选择满足条件的多条路径中最优路径,动态调整路由,并为高QOS要求的特殊业务设计带宽预留机制,非QOS路由则选择满足要求的多条路径,实现通信过程负载均衡,降低网络的拥塞。可实现具备自配置、自适应及负载均衡能力的高效路由;最后,针对网络出现故障导致路由不可用时,采取主动维护路由方式。当有业务发送到节点时,故障节点拒绝接收消息并发给移动代理一个错误消息标识,移动代理根据之前的路由缓存进行截短路由或完全重路由。采用NS2网络模拟软件对所设计的算法仿真测试。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抗毁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代理的空间信息网多业务路由方案能够适应网络状况,满足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需求,实现通信过程负载均衡,提高路由容错性,降低网络的拥塞,且在端到端时延、平均归一化吞吐量、节能、网络吞吐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隋婧[4](2013)在《基于移动代理的异构网络故障检测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当今社会中所占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日益明显。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拓扑复杂性日益明显、系统多样性持续增加、异构网络逐步融合,导致网络管理难度以及复杂度显着增加。面向对象、智能化、综合化、高灵活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将是未来网络管理发展的方向。其中,故障检测便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如何高效地定位网络故障,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故障,及时发现未知故障,已成为当前故障检测的迫切需求。本文首先阐述了故障检测在异构网络环境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移动代理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络管理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详细介绍了移动代理系统并进行了改进,阐述了网络故障检测的内容,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异构网络的基于移动代理的交互式故障检测模型,并对各模块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域环的概念并评估了该模型的性能指标。再次,提出了自适应滤波故障检测方法,介绍了滤波的原理、检测方法的思想及流程,详述了归一化最小均方(NLMS)自适应滤波算法和异常评估方法,分析了算法的稳定性,理论上证明了该算法在异构网络环境下的可行性。最后,搭建仿真平台,设计实验场景,对本文提出的基于移动代理的故障检测模型和NLMS自适应滤波算法进行验证。

陈培炜[5](2011)在《移动Ad Hoc网络拓扑发现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没有固定基础设施、临时自治、分布式的多跳网络,由具有无线通信以及路由功能的节点自组织形成。由于该网络中节点的移动性,导致网络拓扑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了解清楚网络拓扑结构对于网络优化、网络性能提高、网络健壮性增强以及网络管理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研究分级移动Ad Hoc网络拓扑发现的角度出发,做了如下研究工作:1.在研究国内外Ad Hoc网络拓扑发现协议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分级移动Ad Hoc网络的拓扑发现协议——MAMD协议。该协议将移动代理和数据报文混合使用进行拓扑发现。在群内,群成员通过数据报文方式将拓扑信息发送给群首;而在群首级,则利用了移动代理来收集和汇报拓扑信息。2.在MAMD协议基础上,加入自适应心跳算法,又提出了AHB-MAMD协议。该协议通过计算节点邻居变化率,根据节点邻居变化,动态调整群成员向群首汇报拓扑信息时间间隔,从而达到降低拓扑发现报文数的目的。3.在OPNET仿真平台上,编程实现了MAMD协议和AHB-MAMD协议的仿真。通过仿真分析,AHB-MAMD协议在保持MAMD协议高连通性收敛度、低漏报率以及低虚报率的基础上,明显降低了拓扑发现报文数量。接着将AHB-MAMD协议同NLPC-NCR-MATD协议进行比较后证明AHB-MAMD协议性能更优。最后,通过改变节点移动速度、移动代理数量以及移动代理迁移频率来衡量这些参数对拓扑发现协议性能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AHB-MAMD协议不仅适用于低速运动环境,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环境。4.在Linux系统平台上,采用30台PC机和笔记本电脑搭建实验平台,用Java语言、MySQL数据库以及Python脚本语言实现了拓扑发现软件。该软件能够很好地向管理者展示整个网络拓扑结构,并能够统计出各个节点的拓扑发现时间。由于Java语言和MySQL数据库的可移植性,该拓扑发现软件也适用于Windows系统。

安红梅[6](2010)在《免疫agents在网络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应用的日益增加,原有的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由于功能单一、操作复杂、效率低下,已越来越难适应用户的需求。如何保证网络快速、安全、稳定地运行已成为当今研究人员所关注的热点。而网络故障产生的原因很多,现有网络结构复杂、信息量巨大,从而使已有的网络故障诊断工具以及相关技术难以解决所有网络故障问题。引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网络故障诊断领域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深入分析生物免疫机理和研究具有高度自适应、自控制、自学习的agent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目前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故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免疫算法与agent技术相结合的网络故障诊断模型。此模型主要由数据采集agent、诊断agent、通信agent、决策agent、知识管理agent以及系统管理agent组成,且agent职能不同,各有分工。该模型主要有两个特点:(1)利用了人工免疫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的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等特点使其能够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2)在分布式环境中,按照网络的不同特征和环境差异,利用不同功能、不同类别的agent进行故障诊断,同时各agent之间能够互相协作,彼此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对所获得的故障类型进行诊断,极大地提高了网络故障诊断实时处理效率。论文研究了agent的通信机制,并设计了免疫agent系统架构及免疫agent的模型,最后将疫苗的概念引入现有免疫克隆算法中,将其应用于该模型的中心抗体库中,实现对网络故障中接口组故障的诊断。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对网络接口组故障类型进行有效的判定。

智勇,黄海平,王汝传,孙正林[7](2009)在《网络故障管理中基于模型驱动的移动代理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传统的网络管理都是采用集中式方式,存在很多缺陷,例如执行效率低下。文中针对传统网络管理系统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故障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心理学"刺激-反应"原理的模型驱动的移动代理开发方法。通过对该心理学原理的模拟,来指导移动代理的开发,并将"刺激-反应"模型贯穿移动代理开发中的分析、设计及实现过程。最后将移动代理应用到网络故障管理的实例中,并详细介绍了基于模型驱动的移动代理在网络故障管理中应用的开发过程。

周逊[8](2007)在《基于Ad Hoc的无人机网络及其路由协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代战争的经验表明:信息对赢得局部战场的胜利或整个战争至关重要,因此现代战争被军事学家视为“以信息为中心的战争”。由于网络在信息交换、处理与存储上的重要性,现代战争也被视为“以网络为中心的战争”(简称“网络中心战”)。在过去的20多年中,无人驾驶飞行系统(UAS)由于用途广、制造成本低、无驾驶员及人员伤亡,受到军方的高度重视,在未来的战争中将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就是本论文选择“与无人驾驶飞机作战网络相关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的动因。本论文的创新性贡献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①提出了3个与无人机群作战网络相关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设计,即GDSN、UAS-COM和DRNA:②提出并初步验证了适合未来无人机作战网络应用环境的三个有特色的路径算法。根据未来“网络中心战”的动态特性,本文将全局作战网络抽象为“全局可动态重组战略网”(GDSN-Global Dynamically-reconfigurable Strategic Network)。与飞行器相关的GDSN由总部系统(HS)、通信中继系统(CRS)以及成群的有人与无人驾驶系统战术网络(MAS/UAS-TN)动态地构建而成,以满足战略和战术上的需求。在GDSN框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在无人机网络模式下机间或网间的协同作战模式(Coordinated Operation Mode)并简要地介绍了笔者运用该模式在微波协同干扰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根据无人机小型化发展趋势、高速移动特点、无线通信条件和高安全性的需求,本文基于未来无人机群战术作战网络的新模式提出了无人机“动态可重定义网络体系结构”(DRNA-Dynamically Re-defi nable Network Architecture)的初步框架。第3章到第6章是本论文的主体,其重点是无人机作战网络路由协议与算法。无人机作战网络的通信条件和工作特点决定了该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无线移动自组网络(MANET-Mobile Ad-hoc NET),因此,第3章较全面地分析和介绍了MANET典型路由算法,分析了无人机群作战网络的特殊需求,为后续章节提出新的路由算法做准备。第4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源路由和多路径OLSR协议”(SRMP-OLSR)。仿真结果表明SRMP-OLSR特别在重负载的环境下吞吐量得到提高,丢包率和传输延迟可以减少。第5章提出“负载度。”的概念并进一步改进了多路径策略。即根据低层的近期传输特性自适应性地为各条路径设置相应的“负载度”,并以此来平衡网络的负载和改善其传输能力。该算法被称为“基于负载度的自适应多路径选径”(LAMP-DSR)。第6章介绍了基于移动代理的混合多路径路由算法(MAH-MPR)。该算法结合移动代理的概念,综合了蚁群优化算法(ACO)、先验路由算法和按需路由算法的优点。仿真表明MAH-MPR协议是比AODV(Ad-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协议更好的路由策略。第7章在对全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今后有待研究工作的将重点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廖小飞[9](2006)在《主动网络在移动IPv6、无线网络、移动代理环境中的协议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网络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要求传输的信息种类越来越多,要求提供的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传统网络的弊端日益突出,甚至限制了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主动网络是近年来针对传统网络的弊端和不足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结构,它允许用户或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对网络进行客户化编程。这种新型的网络体系结构把更多的计算处理任务放到廉价的网络节点中,可实现网络性能优化,加速新技术、新协议标准的开发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它对Internet遗留的问题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被称为21世纪的网络。主动网络的主要特征是网络中间节点可动态编程,因此网络的行为、性能可以随用户的编程而动态地变化,适应不同应用的需要,呈现柔性的特点。 本论文的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90104011,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模型与机制)的支持,对主动网络的原理与特点、主动网络体系结构、主动网络平台与仿真、主动网络协议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重点研究如何将主动网络与现有的传统网络进行融合,这样即兼容延伸了传统网络,又具有主动网络的灵活性,不但使得两种本质不同的网络相互融合,而且还使得在传统网络中更快、更好地实现该技术,或者利用该技术的新特性。这对于网络的演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论文主要研究主动网络在移动IPv6、无线网络、移动代理环境中的协议与机制,通过仿真和分析等手段,创新性的进行了如下研究: 近年来,随着高性能便携式计算机的使用和无线局域网技术的进步,移动IP技术已经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的移动IPv6协议在移动切换过程中具有许多缺点,例如切换延时过大,等待时间太长,旧接入路由器的报文缓冲区容易溢出等。针对IETF制定的移动IPv6协议在切换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改善移动IPv6的性能。通过网络仿真,证明这种方案具有更多的优点和更高的性能。 由于互联网用户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无线通信网络迅速发展,以及各种便携式终端大量使用,使得人们在无线环境下对互联网业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成为未来无线通信(包括移动通信)发展的大趋势。然而,由于无线网络的特性使得这种类型的网络存在许多问题,例如TCP在这种混合网络中性能会下降。针对无线网络的特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架构AWA,以解决无线链路的问题;并以一种执行环境为例,来解决无线链路的高比特误码率(Bit-error Rate)特性和存在的移动切换所导致的TCP在无线环境中性能下降问题,该方案可以根据无线链路和客户节点的特性,自动选择最适合的TCP,改善无线链路上的TCP性能。通过网络仿真,证明这种架构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多的优点。 由于移动代理技术已经很成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移动代理实现在应用层,着重于灵活性和更多的功能;在性能和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尤其对于所有的业务如何构建一个通用的平台比较困难,需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针对移动代理与主动网络的结合问题,提出了一个通用的架构ANMA,解决了当前各种不同实现方案的兼容性问题和互操作性问题。并在此架构上给出了一个原型应用——主动搜索引擎。这种架构对于业务具有通用性,更适合于下一代网络,而且更适合应用在主动网络环境、移动代理环境以及传统网络环境中。并通过引入应用层组播模型,将应用层组播和移动代理相结合,对搜索引擎模型进行改进,提

廖小飞,李津生,洪佩琳,刘梦娟,修志华[10](2005)在《基于移动代理技术的通用主动网络架构及原型应用》文中认为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技术的通用主动网络架构,并给出了一种基于此架构的原型应用——主动搜索引擎。通过对原型应用的仿真,证明该架构在完成任务所需时间和网络负载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改善和显着的优点。

二、基于反应式移动代理的主动网络故障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反应式移动代理的主动网络故障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dHoc网络的多机器人通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多机器人通信研究现状
        1.3.2 多机器人路由算法研究现状
        1.3.3 多机器人故障修复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AdHoc网络的多机器人通信概述
    2.1 多机器人通信方式
    2.2 AdHoc网络路由协议概述
        2.2.1 AdHoc网络的特点
        2.2.2 AdHoc网络路由协议分类
        2.2.3 AODV路由协议
        2.2.4 蚁群算法
    2.3 多机器人通信相关技术概述
        2.3.1 改进多路径AODV协议
        2.3.2 多目标蚁群优化路由协议
        2.3.3 多路径拥塞控制路由协议
        2.3.4 基于梯度的机器人编队自修复算法
        2.3.5 保持机器人运动同步自修复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改进蚁群AODV协议的多机器人通信路由算法
    3.1 IAAODV路由算法设计
        3.1.1 IAAODV路由算法规则设计
        3.1.2 IAAODV路由算法控制报文设计
    3.2 IAAODV路由算法工作原理
        3.2.1 路由发现
        3.2.2 路由维护
    3.3 IAAODV路由算法性能分析
        3.3.1 性能指标
        3.3.2 仿真实验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梯度扩散机制的多机器人网络故障修复算法
    4.1 故障修复算法模型建立
        4.1.1 网络模型
        4.1.2 多跳邻居模型
    4.2 基于梯度扩散机制的修复算法
        4.2.1 机器人状态描述
        4.2.2 梯度生成与扩散机制
        4.2.3 故障修复规则
    4.3 故障修复算法性能分析
        4.3.1 性能指标
        4.3.2 仿真实验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AdHoc网络的多机器人系统的软件实现
    5.1 多机器人系统架构设计
    5.2 IAAODV路由算法模块
        5.2.1 数据控制报文实现
        5.2.2 路由算法实现
    5.3 故障修复算法模块
        5.3.1 梯度扩散实现
        5.3.2 故障修复实现
    5.4 系统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程序清单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竞赛获奖
致谢

(2)Ad Hoc网络拓扑发现及定位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Ad Hoc网络特点
        1.1.2 Ad Hoc网络应用
        1.1.3 Ad Hoc网络通信方式
    1.2 Ad Hoc网络拓扑发现及定位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
第2章 Ad Hoc网络拓扑发现及定位相关知识和技术
    2.1 Ad Hoc网络拓扑发现研究现状
        2.1.1 移动代理技术的应用
        2.1.2 基于移动代理的拓扑发现
        2.1.3 基于数据报文的拓扑发现
        2.1.4 两种拓扑发现算法的比较
    2.2 两种结构的Ad Hoc网络拓扑发现
        2.2.1 Ad Hoc网络拓扑结构
        2.2.2 两种结构的网络拓扑发现
    2.3 基于测距的定位技术
        2.3.1 节点间距离或角度的测量方法
        2.3.2 各测距方法的比较
        2.3.3 节点定位计算方法
        2.3.4 RSSI定位技术的原理
    2.4 免于测距的定位技术
        2.4.1 质心算法原理
        2.4.2 DV-Hop算法原理
    2.5 现有定位算法比较
    2.6 小结
第3章 Ad Hoc网络拓扑发现及定位算法
    3.1 算法基本思想
        3.1.1 移动Ad Hoc网络拓扑发现及定位
        3.1.3 算法结构框图
    3.2 网络分簇算法
        3.2.1 基于最小ID号分簇算法
        3.2.2 簇维护算法
    3.3 簇内拓扑发现及定位算法
        3.3.1 基于数据报文转发的簇内拓扑发现
        3.3.2 基于RSSI定位技术的拓扑定位
    3.4 簇间拓扑发现及定位算法
        3.4.1 基于移动代理的拓扑发现
        3.4.2 基于改进的DV-Hop算法的拓扑定位
    3.5 小结
第4章 仿真及性能分析
    4.1 仿真工具
    4.2 性能指标定义
    4.3 不同拓扑发现算法性能分析
        4.3.1 仿真参数设置
        4.3.2 拓扑发现各算法间性能分析
    4.4 不同因素对拓扑发现性能的影响
        4.4.1 节点移动速度对拓扑发现的影响
        4.4.2 移动代理数量对拓扑发现的影响
        4.4.3 移动代理迁移频率对拓扑发现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总结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3)基于代理的空间信息网多业务路由研究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空间信息网概述
        1.1.1 空间信息网组成
        1.1.2 空间信息网特点
    1.2 代理技术概述
        1.2.1 代理概念
        1.2.2 代理的技术优势
        1.2.3 现有移动代理系统
        1.2.4 基于移动代理的路由技术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空间信息网路由协议
    2.1 卫星轨道分类
    2.2 卫星网典型技术
    2.3 空间信息网路由设计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代理的空间信息网多业务路由
    3.1 方案设计
    3.2 空间信息网代理路由体系结构
    3.3 基于代理的空间信息网多业务路由算法
        3.3.1 时延敏感业务路由建立
        3.3.2 带宽敏感业务路由建立
        3.3.3 负载均衡路由建立
        3.3.4 基于代理的路由维护策略
    3.4 小结
第4章 仿真与性能分析
    4.1 NS2仿真平台模块及功能介绍
    4.2 评价指标
    4.3 有效性分析
        4.3.1 平均丢包率
        4.3.2 路由开销
        4.3.3 端到端时延
        4.3.4 新呼叫阻塞率
    4.4 抗毁性分析
        4.4.1 分组投递率
        4.4.2 路由开销
        4.4.3 平均时延
    4.5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移动代理的异构网络故障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移动代理综述
        1.2.1 代理和移动代理
        1.2.2 移动代理特性
        1.2.3 移动代理技术标准化
        1.2.4 移动代理技术优势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基于移动代理的异构网络故障检测模型
    2.1 移动代理系统
        2.1.1 移动代理运行环境
        2.1.2 移动代理体系结构
        2.1.3 移动代理生命周期
    2.2 网络故障检测相关概念
        2.2.1 故障管理定义
        2.2.2 故障检测模型概述
    2.3 基于移动代理的异构网络故障检测模型
        2.3.1 网络故障检测模型设计
        2.3.2 基于域环的异构网络检测模型
        2.3.3 系统的工作流程
        2.3.4 模型的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适应滤波故障检测算法
    3.1 自适应滤波器
    3.2 自适应滤波故障检测方法
        3.2.1 基本思想
        3.2.2 故障检测流程
    3.3 归一化 LMS 自适应算法
        3.3.1 目标函数
        3.3.2 归一化 LMS 算法描述
        3.3.3 归一化 LMS 的稳定性
    3.4 归一化评估方法
        3.4.1 异常评估体系
        3.4.2 归一评估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4.1 网络仿真工具 NS2
        4.1.1 模拟的实现机制
        4.1.2 模拟的基本流程
    4.2 仿真实验设计
        4.2.1 实验场景设计
        4.2.2 仿真需要的 NS2 扩展
    4.3 仿真结果与比较分析
        4.3.1 移动代理性能分析
        4.3.2 算法的检测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移动Ad Hoc网络拓扑发现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论文的重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移动Ad Hoc网络中拓扑发现相关知识和技术
    2.1 移动Ad Hoc网络拓扑发现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基于移动代理的拓扑发现
        2.1.2 基于数据报文的拓扑发现
        2.1.3 两种拓扑发现方法的比较
    2.2 两种结构的移动Ad Hoc网络的拓扑发现
        2.2.1 移动Ad Hoc网络拓扑结构
        2.2.1.1 平面结构
        2.2.1.2 分级结构
        2.2.2 两种结构的移动Ad Hoc网络的拓扑发现
        2.2.2.1 平面结构移动Ad Hoc网络的拓扑发现
        2.2.2.2 分级结构移动Ad Hoc网络的拓扑发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级移动Ad Hoc网络拓扑发现协议的设计
    3.1 分级移动Ad Hoc网络拓扑发现协议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3.1.1 移动Ad Hoc网络随机移动模型
        3.1.2 移动Ad Hoc网络分群算法
        3.1.2.1 基于最大链路数分群算法
        3.1.2.2 基于最小ID号分群算法
        3.1.3 移动代理技术的应用
        3.1.3.1 移动代理的定义与性质
        3.1.3.2 移动代理与节点的信息交换
        3.1.3.3 移动代理的迁移策略
        3.1.3.4 移动代理迁移时间
    3.2 分级移动Ad Hoc网络拓扑发现协议MAMD和AHB-MAMD的设计
        3.2.1 分级拓扑发现算法——MAMD协议
        3.2.1.1 地理位置辅助的基于最小ID号的分群算法
        3.2.1.2 地理位置辅助的基于最小ID号的群维护算法
        3.2.1.3 群内拓扑发现算法
        3.2.1.4 群间拓扑发现算法
        3.2.1.5 移动代理的漫游策略
        3.2.2 拓扑发现性能的优化——AHB-MAMD协议
        3.2.2.1 邻居变化率
        3.2.2.2 自适应心跳算法
    3.3 分级移动Ad Hoc网络拓扑发现协议信息收敛的判断
        3.3.1 网络拓扑的图定义
        3.3.2 拓扑发现协议信息的统计
        3.3.2.1 实际拓扑与感知拓扑
        3.3.2.2 链路的关联度和链路的平均连通性收敛度
        3.3.2.3 拓扑漏报率与拓扑虚报率
        3.3.2.4 拓扑发现报文数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级移动Ad Hoc网络拓扑发现协议的仿真
    4.1 仿真软件介绍
    4.2 主要仿真功能模块介绍
        4.2.1 网络场景
        4.2.2 移动模型
        4.2.3 节点模型
        4.2.4 进程模型
    4.3 分级移动Ad Hoc网络拓扑发现协议仿真及分析
        4.3.1 仿真场景设计与统计量
        4.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2.1 AHB-MAMD协议和MAMD协议性能比较
        4.3.2.2 AHB-MAMD协议与NLPC-NCR-MATD协议的分析比较
        4.3.2.3 节点移动速度对拓扑发现的影响
        4.3.2.4 移动代理数量对拓扑发现的影响
        4.3.2.5 移动代理迁移频率对拓扑发现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Linux的分级移动Ad Hoc网络拓扑发现软件的实现
    5.1 分级无线移动Ad Hoc网络中拓扑发现软件的设计
        5.1.1 分级网络结构的设计
        5.1.2 拓扑发现数据库的设计
    5.2 网络管理数据库系统的实现
        5.2.1 MySQL数据库介绍
        5.2.2 数据库与各语言接口的实现
        5.2.2.1 Java接口与MySQL数据库连接
        5.2.2.2 Python接口与MySQL数据库连接
    5.3 拓扑发现软件的实现
    5.4 基于Linux的分级移动Ad Hoc网络拓扑发现软件测试
        5.4.1 测试目的
        5.4.2 测试环境
        5.4.3 测试方法与结果
        5.4.3.1 拓扑发现功能测试
        5.4.3.2 拓扑发现时间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6)免疫agents在网络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网络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3 免疫AGENT 技术在网络故障诊断中的研究现状
        1.3.1 人工免疫系统在网络故障诊断中的研究现状
        1.3.2 agent 技术在网络故障诊断中的研究现状
        1.3.3 免疫agent 技术在故障诊断中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4.1 本文研究内容
        1.4.2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免疫理论与AGENT 技术
    2.1 生物免疫理论
        2.1.1 生物免疫系统基本特征
    2.2 人工免疫系统
        2.2.1 人工免疫系统概述
        2.2.2 免疫算法
        2.2.3 免疫网络模型
    2.3 AGENT 技术
        2.3.1 agent 技术研究现状
        2.3.2 多agent 系统
        2.3.3 移动agent 技术
    2.4 基于免疫的多AGENT 技术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故障诊断
    3.1 故障诊断概述
    3.2 网络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3.2.1 传统的网络故障诊断方法
        3.2.2 智能网络故障诊断技术
    3.3 网络故障诊断的发展趋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免疫AGENT 的网络故障诊断模型
    4.1 基于免疫AGENT 的网络故障诊断系统
        4.1.1 系统总体架构
        4.1.2 免疫agent 网络模型
    4.2 AGENT 各功能模块介绍
    4.3 AGENT 间的通信机制
        4.3.1 通信机制
        4.3.2 通信基本过程
    4.4 与传统网络故障诊断系统的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开发及其部分实现
    5.1 实验平台——AGLETS 介绍
        5.1.1 aglet 系统框架
        5.1.2 aglet 对象模型
        5.1.3 aglet 基本操作
    5.2 抗体库中算法的设计
        5.2.1 引入算法的介绍
        5.2.2 算法的具体实现
    5.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3.1 训练样本集
        5.3.2 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8)基于Ad Hoc的无人机网络及其路由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笔者的主要贡献
    1.3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无人机及无人机网络设计
    2.1 引言
    2.2 无人机概况
        2.2.1 无人机发展现状
        2.2.2 无人机发展趋势
    2.3 国外作战网络与无人机通信网络现状
        2.3.1 国外军队网络现状
        2.3.2 美国无人驾驶飞机使用的典型通信技术
        2.3.3 国外无人驾驶机群网络技术
        2.3.4 国外作战网路与无人机战术网络分析
    2.4 基于无线自组网络(Ad Hoc)的无人机网络技术
        2.4.1 MANET概述
        2.4.2 移动自组网的结构
        2.4.3 无人机网络的物理层技术
        2.4.4 无人机网络的数据链路层技术
        2.4.5 无人机网络的网络层技术
        2.4.6 无人机网络的TCP/UDP及高层技术
    2.5 无人机战术作战网络概念设计
        2.5.1 全局动态可重构战略网络(GDSN)
        2.5.2 无人机协同作战网络模型(UAS-COM)
        2.5.3 动态可重定义网络体系结构(DRNA)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自组网AD HOC路由协议与多路径策略
    3.1 引言
    3.2 移动自组网Ad Hoc路由协议
        3.2.1 研究现状
        3.2.2 各种路由协议间的性能比较
        3.2.3 路由的组播问题
        3.2.4 路由协议研究的新动向
    3.3 多路径策略
        3.3.1 问题描述
        3.3.2 多路径研究现状
        3.3.3 多路径算法的数学模型
        3.3.4 多路径算法的策略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源路由与多路径机制的路由协议研究
    4.1 引言
    4.2 OLSR路由协议
        4.2.1 OLSR协议对链路状态算法的改进
        4.2.2 OLSR协议的路由机制
    4.3 问题描述
        4.3.1 网络模型及假设
        4.3.2 问题描述
    4.4 SRMP-OLSR路由协议
        4.4.1 协议的基本思想
        4.4.2 协议的基本实现
    4.5 性能分析与仿真试验
        4.5.1 性能评估
        4.5.2 仿真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负载度的自适应跨层多路径路由协议研究
    5.1 引言
    5.2 DSR路由协议
    5.3 问题描述
        5.3.1 网络模型及假设
        5.3.2 网络负载表征的问题
        5.3.3 跨层优化的问题
    5.4 LAMP-DSR路由协议算法
        5.4.1 负载度
        5.4.2 LAMP-DSR路由协议的跨层机制
        5.4.3 LAMP-DSR路由协议的主要设计机制
    5.5 性能分析与仿真试验
        5.5.1 性能评估
        5.5.2 仿真试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移动代理的混合式多路径路由协议研究
    6.1 引言
    6.2 问题描述
        6.2.1 网络模型及假设
        6.2.2 问题描述
    6.3 路由耦合
        6.3.1 路由耦合概念
        6.3.2 路由耦合影响的量化分析
        6.3.3 实际不相交性和耦合因子概念
    6.4 移动代理
    6.5 蚁群优化算法
        6.5.1 蚁群优化算法与信息素概念
        6.5.2 蚁群算法研究现状及在Ad Hoc路由算法中运用
        6.5.3 蚁群算法的原理解析
        6.5.4 蚁群算法的基本数学模型
    6.6 跨层MAH-MPR路由协议
        6.6.1 协议基本思想
        6.6.2 MAH-MPR路由协议的基本特点
        6.6.3 路由发现
        6.6.4 路由选择
        6.6.5 路由维护
    6.7 性能分析与仿真试验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所获成果
学术专着

(9)主动网络在移动IPv6、无线网络、移动代理环境中的协议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1 传统网络的发展与弊端
        1.1.1 传统网络的发展
        1.1.2 传统网络技术需求特征
        1.1.3 传统网络的局限性
    1.2 主动网络的产生与特点
        1.2.1 主动网络的产生背景
        1.2.2 主动网络概念引入
        1.2.3 主动网络与端到端设计准则
        1.2.4 主动网络与传统网络的比较
        1.2.5 主动网络的特点
        1.2.6 主动网络的优势
        1.2.7 主动网络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4 论文结构和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主动网络体系结构
    2.1 主动网络总述
        2.1.1 主动节点功能模块
        2.1.2 主动分组处理过程
        2.1.3 主动报文封装格式
        2.1.4 主动网络实现方案
    2.2 主动网络节点操作系统
    2.3 主动网络执行环境
    2.4 主动应用
    2.5 主动网络网络管理架构
        2.5.1 SENCOMM设计结构
        2.5.2 SENCOMM模块
    2.6 主动网络安全架构
        2.6.1 主动节点的安全架构
        2.6.2 主动网络的安全架构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动网络实现及仿真平台
    3.1 主动网络试验床Abone
        3.1.1 Abone简介
        3.1.2 Abone组件
        3.1.3 Abone网络访问方式(Network Access Mode)
        3.1.4 ASP(Active Signaling Protocol)EE
    3.2 主动网络仿真平台
        3.2.1 NS网络仿真
        3.2.2 NS中的节点结构和分组转发
        3.2.3 支持主动网络的NS仿真系统扩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动移动IPv6切换协议模型
    4.1 移动IPv6介绍
        4.1.1 移动IPv6导入背景
        4.1.2 移动IPv6工作原理
        4.1.3 移动IPv6的缺点
    4.2 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移动IPv6协议模型
        4.2.1 主动路由器架构
        4.2.2 切换过程
    4.3 仿真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动网络技术应用在无线网络中的协议模型
    5.1 无线网络概述
    5.2 AWA架构
    5.3 AWA架构执行环境范例:ActiveTCP
        5.3.1 TCP在无线网络中的性能问题
        5.3.2 ActiveTCP执行环境规范
    5.4 仿真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移动代理技术的主动网络协议模型
    6.1 移动代理介绍
    6.2 基于移动代理技术的主动网络通用架构ANMA
        6.2.1 ANMA主动路由器
        6.2.1 ANMA架构
    6.3 原型应用:主动搜索引擎
        6.3.1 主动搜索引擎
        6.3.2 性能仿真与分析
    6.4 基于应用层组播的原型应用改进
        6.4.1 应用层组播简介
        6.4.2 基于应用层组播的搜索引擎模型
        6.4.3 性能仿真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的项目
致谢
缩略语索引

(10)基于移动代理技术的通用主动网络架构及原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ANMA架构
3 原型应用
4 仿真与性能分析
5 小结

四、基于反应式移动代理的主动网络故障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dHoc网络的多机器人通信研究[D]. 卢钊.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2]Ad Hoc网络拓扑发现及定位算法研究[D]. 王兴. 东北大学, 2014(08)
  • [3]基于代理的空间信息网多业务路由研究与仿真[D]. 付文艳. 东北大学, 2014(08)
  • [4]基于移动代理的异构网络故障检测方法研究[D]. 隋婧.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05)
  • [5]移动Ad Hoc网络拓扑发现技术研究与实现[D]. 陈培炜.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8)
  • [6]免疫agents在网络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安红梅.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 [7]网络故障管理中基于模型驱动的移动代理应用[J]. 智勇,黄海平,王汝传,孙正林.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9(10)
  • [8]基于Ad Hoc的无人机网络及其路由协议研究[D]. 周逊.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6)
  • [9]主动网络在移动IPv6、无线网络、移动代理环境中的协议与机制研究[D]. 廖小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04)
  • [10]基于移动代理技术的通用主动网络架构及原型应用[J]. 廖小飞,李津生,洪佩琳,刘梦娟,修志华. 通信学报, 2005(09)

标签:;  ;  ;  ;  ;  

基于反应式移动代理的主动网络故障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