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一、利用电脑多媒体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张宁[1](2021)在《农村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状况的调查研究 ——以大名县农村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廖光月[2](2021)在《基于微课的轻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以广东省汕头市M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是信息技术指数发展的世纪,智能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的普及,使得人们接受信息、输出信息变得容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融入信息技术,发挥科技的力量来提升课堂的质量,是时代发展的需求。“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便是教育结合信息技术的杰出代表,但它们都有拉长学生学习时间长度、过度依赖学生自律的弊端。“轻课堂”便是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的,它尝试平衡新式课堂与传统课堂之间的冲突。轻课堂是在知识系统化、制作标准化、可反复利用的微课基础上,以课堂应用为主,课后学习为辅的,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时反馈的教学模式。它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到课堂,在课堂上实现独立学习。同时,由于轻课堂的可重复利用性,教师可以减少无意义重复工作,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中。本文第一、二、三章通过文献综述法了解了微课的起源与发展现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PFS结构理论与人本主义理论的支撑下,借鉴了基于微课的其他教学理论,提出了轻课堂。第四章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了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实际应用情况,发现从理论到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同时分析了微课的优点与缺点。第五章阐述了轻课堂的内涵,其中包括了高中数学知识结构的系统化、课件制作统一化、微课制作流程化、细节要求具体化,规定了轻课堂模式下微课制作的具体步骤,介绍了轻课堂与其他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的区别,明确了轻课堂教学设计,并展示了轻课堂的实践成果。第六、七章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构建了轻课堂在“一般环境”下的实践操作,又基于科技发展展望了它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理想实践。然后分析了它的实践反馈,得到了它的教学效果不逊色于传统模式的结论。第八章是对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总结与反思,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轻课堂的理论与实际研究中,为高中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思路,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

曹斌华[3](2021)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数字化设计从普及到升级到变向的发展过程,当代设计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已然超越了简单的视觉图像层面而趋向于更为综合、系统与跨界。然而,大部分院校的设计基础教学却不容乐观,年级分段式的、简单化的、被分割的单元课程学习模式,依旧涵盖于几乎所有国内院校的设计教学之中,即所谓的素描、色彩、装饰及构成等课程。由此可知,专业化与碎片化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训练和当下综合性与交叉性的设计发展趋势的矛盾,已然对设计教育特别是设计基础课程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应对的方法及研究方向即是: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构,尝试建构起一种主题性、综合型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以课题整合与作业编排为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语法”、“手法”、“看法”为作业途径,从而对基础教学展开反思与实验。本论文首先以包豪斯设计基础教学的整合性、多元性特质为讨论的出发点,在其课程的整体架构中反思中国自身设计教育在诸多方面过于碎片化的问题;其次,依据教育学视野和学科学理的角度讨论专业发展、现实情境以及学生条件等三方面的设计现状;再次,以整合的角度对中外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建筑设计以及当代艺术等相关基础教学的课题展开参照性地描述;从此,以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作为出发点揭示出以“形式”为学理取向的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最后,以课程模式、课题设计、作业条件、主题切入等内容作为课程整统的要点,以此展开“整合”观念下的“物象”、“方法”、“交叉”、“专业”等四类方向的12个主题性、综合型设计教学案例的讨论,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记录与分析。本文所提及的主题性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课题整合手段,将原有以技法、材料为区分的课程内容重构于主题之下,并围绕简单到复杂的系列主题教学单元展开教学活动与实践。这一教学改革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传统课程模式,倡导教学理念回归到设计学交叉性、跨学科性的特质中,并与当下极具整合意义的设计趋向相吻合,因此,对于设计基础中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许振娟[4](2021)在《乡村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研究 ——以水城县Y中学为例》文中提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着现代化、信息化转型。在全面发展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代科技手段渐渐被广泛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如何有效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乡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为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素材、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对每一位乡村初中数学教师而言都责无旁贷。本研究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从水城县Y中学数学教研组24名数学教师中抽取6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围绕“使用什么信息技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三个问题对抽取的6名研究对象开展访谈和课堂观察。从而了解乡村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最终提出本文的研究启示。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发现乡村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现状为:使用的信息技术类型单一、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整合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根据访谈和课堂观察的现状进一步分析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教师自身信息素养水平不高、教师没有正确掌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意义、学校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不到位、学生自觉性及信息素养差阻碍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政策约束减小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信息技术相关培训未能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教科书中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并未真正融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限定现代数学工具作用的发挥。最后,笔者根据乡村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几点研究启示: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积极落实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学校加强管理,促进教师积极使用信息技术;组织专业培训,助力教师技术与教学整合能力的提升;教科书的编写设置数学软件与数学知识融合的内容;转变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教学有效开展。

张思宇[5](2020)在《基于PAD的初中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PAD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工具,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融合了现代媒体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和多媒体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类似传统的“粉笔和黑板”课堂教学环境的新模式,改善了传统课堂上相对单一的互动现状,提升了一线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时代[1]。教育信息化的持续进步、交互式PAD、触控一体机等多种教学媒体手段进入初中课堂,这样大大的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和生动感。所以,构建基于PAD的新型交互策略模型已成为研究者和实践教师关注的焦点,未来的教学会变得越来越有趣。我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了基于PAD的初中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并以案例的形式探讨了PAD在初中数学互动教学中实施的具体方法和原则。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基于PAD的互动式数学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实验准备阶段、实验实施阶段和改进总结阶段。本文从教师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讨论、当堂检测与反思评价的执行等方面展开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与论证。通过分析和比较实验类和非实验类,得出基于PAD的初中数学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反映学生的主导地位,使数学教学更直观、情境化,并能提供在线练习和实时反馈。希望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借助PAD进行教学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参考,能为PAD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初步的准备阶段:通过回顾大量的文献,我了解到最新的研究现状PAD交互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方向,并总结了PAD课堂教学平台的功能和其交互式数学教学模式的优点。实施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PAD课堂教学平台的设计。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数学课程的特点,设计与实施了课堂教学案例,展现了课堂教学过程的视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阶段:通过录像视频和课堂的笔记,剖析教学过程;通过教学测验,掌握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分析调查问卷,了解PAD对教学的意义。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侯丽娜[7](2020)在《多媒体在乡镇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调查研究与实践 ——以吉林省公主岭地区为例》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使得教育不断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多媒体设备的购进、资源的分配、技术的创新,在教育领域占据重要的作用.根据数学学科总体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充分分析了多媒体的教学作用,使原本抽象、静态、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通过研究有利于在理解数学本质的基本上实现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结合.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初中数学教学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研究是以公主岭乡镇中学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为入手点,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调查研究主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等为主要理论依据.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初中数学一线教师以及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xcel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汇总,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多个独立样本变量进行样本频率分析、spearman二列等级相关分析性以及?2分析等,以表格、条形图、饼图、直方图等多种形式呈现,经过对数据处理筛选,当渐进显着性小于0.05时,概括结论并找出目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相应影响因素.在建构主义观点的学习理论指导下,笔者结合日常相关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多媒体教学中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学习模式,给予合理化建议,优化现有数学教学模式,使得多媒体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储艺[8](2020)在《智慧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作为基础,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塑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本质取决于动态学习数据的分析,以及利用云网络和终端实现数据教育决策、实时评价反馈、三维沟通和互动以及智能资源的使用。智慧的教与学可以促进全体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和研究,发现目前关于智慧课堂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关于实践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所以本文主要研究智慧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和分析评价。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系统阐述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研究目的,了解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研究动态;其次,阐述了智慧课堂实施的理论基础,与传统课堂进行比较,并设计了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最后,通过实践研究法设计和实施了符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收集、整理和统计了教师和学生对智慧课堂教学实施的意见和看法,并分析得出结论和发现一些问题。通过对智慧课堂的研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教师和学生都很喜欢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非常支持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而且对新事物的接受心态和能力都比较好,教师和学生都愿意采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2)教师和学生都比较擅长运用平板电脑等硬件和智慧校园等学习软件,基本能熟练操作各种学习软件。(3)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智慧课堂比传统课堂更有优越性,教学效果更好。在智慧课堂里,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更多,课堂气氛活跃,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复习等方面的效果更好。(4)与传统课堂相比,智慧课堂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通过科大讯飞的畅言智慧平板电脑向学生推送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线上批改作业也很方便和快捷。

邓鹏成[9](2020)在《革命老区高中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信息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强,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新世纪至今,各级政府不断加强建设和完善现代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作为备受中央重视的革命老区,教育信息化刻不容缓,高中教学信息化水平如何,教师能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升教育质量,如何提高高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摆在革命老区的教育改革之路上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河南省固始县三所具有代表性的高中的部分数学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多角度深入研究了当前高中数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寻根溯源,最终形成提升高中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研究发现固始县高中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以下五个亟需解决的问题:1.信息化设施不够健全;2.教师应用能力不强;3.教师应用意思淡薄;4.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足;5.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不够。针对上面的问题,作者分别从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数学教师三个角度提出了多项提升策略,其中包括“学校要配备专用教师,开足信息技术课程,给教师减负”,“教育主管部门要增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容量”,“数学教师自身要多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等符合固始县高中数学教育实情的建议。

刘奕[10](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二、利用电脑多媒体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电脑多媒体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微课的轻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以广东省汕头市M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文献检索情况
    1.2 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1.2.1 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微课的由来
        2.1.1 国外微课的起源
        2.1.2 国内微课的起源
        2.1.3 微课的界定
    2.2 微课的发展
        2.2.1 翻转课堂
        2.2.2 智慧课堂
        2.2.3 其他微课课堂
    2.3 轻课堂的界定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理论
    3.2 CPSF结构理论
    3.3 人本主义理论
    3.4 小结
4 高中数学使用微课情况调查问卷分析
    4.1 高中数学微课使用极少
    4.2 学生对借助微课学习数学反馈不佳
    4.3 学生对借助微课学习数学认知的现状
    4.4 微课的优点与缺点
        4.4.1 微课的优点
        4.4.2 微课的缺点
5 轻课堂的进一步阐述
    5.1 轻课堂的提出
    5.2 轻课堂的内涵
    5.3 轻课堂微课制作标准化
        5.3.1 标准化的意义
        5.3.2 标准化的内涵
        5.3.3 轻课堂微课制作具体步骤
    5.4 轻课堂与其他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的区别
    5.5 轻课堂教学设计
    5.6 轻课堂的实践成果
6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案例
    6.1 教学设计
    6.2 微课视频成果概况及例题练习
        6.2.1 微课视频成果概况
        6.2.2 例题练习
    6.3 轻课堂的实践操作
    6.4 教学反馈
    6.5 轻课堂的实践展望
7 轻课堂实践效果反馈
    7.1 轻课堂教学效果数据分析反馈
    7.2 学生访谈反馈
    7.3 教师访谈反馈
    7.4 自身反馈
8 结论与反思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的创新之处
    8.3 研究的不足
    8.4 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高中学生使用微课进行数学学习的调查问卷
    附录 B 教学实践相关例题练习
    附录 C 两个班级的三次考试成绩

(3)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缘由
        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综合性、交叉性特征
        二、设计基础教学瓶颈与深化实验
        三、团队教学实验平台与个人实践基础
    第二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的意义、价值的认知
        二、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实验的整理
        三、对设计基础学理的反思与知识系统的重构
    第三节 关于论文的准备
        一、对设计基础教学相关文献的解读
        二、有关设计教学发展与现状的反思
        三、论文撰写所参考的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延伸与发展
    第一节 整体性与碎片化的演绎,关于包豪斯基础课的延伸
        一、发端与演化: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若干特征
        二、理性与消解:乌尔姆基础课程的变向及终结
        三、变革与升华:阿尔伯斯在美国的基础课程教学
        四、回望与纪念:包豪斯百年主题教学工作坊
    第二节 关于国外基础课程的发展
        一、多元与个性:多样教学思想主导下的教学景观
        二、形式与散发:美国基础课程的体系构成
        三、逻辑与功能:雷曼的产品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第三节 关于中国设计基础课程的历程与现状
        一、发端与缺失:绘画+图案模式
        二、引进与误解:对构成教学的反思
        三、程式与格局: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
        四、变异与修补:局部改革与片断探索
        五、介入与挑战:数字化情景中的新课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育学视野与学理解读中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条件
    第一节 外生性:艺术设计发展的专业氛围
        一、发展认知:提升与设计功能扩展
        二、数字媒体:从辅助设计到智能化设计
        三、走向综合:从单一化设计到系统设计
    第二节 内生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一、程式与单一:绝大多数院校的重复单一
        二、改革实践:极少数院校的改革实践
        三、工科介入:理性建构中的技术性与工具性
        四、改写因素: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及教学形态的渐变
    第三节 原生性: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基础条件
        一、基础的标准:入学专业统考条件下的命题及应试
        二、修订与确立: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改写
        三、矛盾与理想:教与学的局限与愿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主题性设计基础课程的参照与启示
    第一节 知识的综合与媒介的交叉
        一、侯世达:《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
        二、莫霍利·纳吉:《新视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的基础》及教学实验
        三、“透明性”:时空交错中的多维视觉设计启示
    第二节 来自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的示范
        一、案例1:“笔记与思维”设计创意工作坊
        二、案例2:“从绘画到设计”综合设计工作坊
        三、案例3:“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坊
        四、案例4:“在障碍中行动”舞台空间工作坊
        五、案例5:“二十四节气”实验艺术工作坊
    第三节 来自建筑教育的参照与启示
        一、现代空间模型与现代性练习设计
        二、AA建筑学院中当代艺术与空间教学的交叉
        三、鲁安东的建筑电影与空间认知课题
        四、顾大庆的制图/构成/绘画/模型的综合课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学理取向
    第一节 关于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
        一、造型:从结构性造型到主题性造型
        二、色彩:从自然色彩到数码色彩
        三、形式:从方法主题到哲理主题
        四、装饰:从经典图式到图案构成
        五、材料:从真实材质到抽象质感
    第二节 关于课程的知识谱系与表现要素
        一、构成语法:从和谐关系到解构拼贴
        二、视觉维度:从超写实描绘到超现实表现
        三、形式要素:从平面表现到运动时空交错
        四、媒介技法:从材料手工到声音媒体运用
        五、数字媒体:从辅助手段到思维导向
    第三节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理取向
        一、对形式概念的解读与分析
        二、多元形式的内涵意义与图式表现
        三、“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
        四、形式的戏剧性展开与形式感的生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关于课程模式的反思与教学结构的设计
        一、关于对单元制课程体系的反思
        二、关于对片断式教学实验的小结
        三、关于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四、关于对主题性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第二节 关于建构主题性、综合型课程结构
        一、变单元设置为结构整合
        二、主题切入:物象/方法/交叉/专业
        三、内容整合:形式/要素/维度/媒介
    第三节 关于课题设计的要素与法则
        一、资源与情境:从对象到内容的认知
        二、切入与转换:从主题到课题的变异
        三、叙述与媒介:从视觉到形式的演绎
        四、方法与游戏:从理性到趣味的改写
    第四节 关于作业系列的编排与组合
        一、规定性与自由性的结合
        二、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三、分析性与发散性的结合
        四、单一性与交叉性的结合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题性与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一)
    第一节 以“要素”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演绎方式:从正常到非正常
        二、分析方式:从抽象到泛象
    第二节 以“对象”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寻找与归纳,来自自然的形式
        二、课题2:构成与解构,来自建筑的形式
        三、课题3:观念与拼贴,来自当代艺术的形式
    第三节 以“方法”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看法/关于视觉体验的方法
        二、课题2:语法/关于形式分析的方法
        三、课题3:手法/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
    第四节 关于综合型教学方法
        一、课题与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
        二、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方法
        三、教学研究与教案编制
        四、课题作业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与体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题性、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二)
    第一节 “物象”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自行车—对机械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二、芭蕉—对自然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三、纸—对日常材料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现
    第二节 “方法”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变体—对经典作品的研习以及方法的运用与拓展
        二、拼贴—多样化形式元素的组合与重构
        三、分形—隐藏秩序的发现与操作
    第三节 “交叉”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建筑—抽象视觉要素与空间构成的综合
        二、音乐—视听转化与表现性的形式演绎
        三、园林—传统图式的表达与时空构造的演绎
    第四节 “专业”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服装—从身体的观念到形式的媒介
        二、装置—从空间解读到材料象征
        三、迷宫—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空间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乡村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研究 ——以水城县Y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信息技术
        1.3.2 信息素养
    1.4 文献综述
        1.4.1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
        1.4.2 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的研究现状
        1.4.3 乡村教师信息素养
        1.4.4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
        1.4.5 总体评述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对象的选取
        2.4.1 水城县Y中学概况
        2.4.2 研究对象的选取
    2.5 研究工具设计
        2.5.1 访谈提纲的设计
        2.5.2 课堂观察记录表的设计
        2.5.3 分析框架的建立
    2.6 资料的收集
    2.7 研究的信度、效度、推论及伦理道德
    2.8 研究思路
第3章 乡村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现状
    3.1 T1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现状分析
        3.1.1 课前备课
        3.1.2 课堂教学
        3.1.3 课后作业、交流与辅导
        3.1.4 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3.2 T2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现状分析
        3.2.1 课前备课
        3.2.2 课堂教学
        3.2.3 课后作业、交流与辅导
        3.2.4 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3.3 T3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现状分析
        3.3.1 课前备课
        3.3.2 课堂教学
        3.3.3 课后作业、交流与辅导
        3.3.4 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3.4 T4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现状分析
        3.4.1 课前备课
        3.4.2 课堂教学
        3.4.3 课后作业、交流与辅导
        3.4.4 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3.5 T5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现状分析
        3.5.1 课前备课
        3.5.2 课堂教学
        3.5.3 课后作业、交流与辅导
        3.5.4 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3.6 T6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现状分析
        3.6.1 课前备课
        3.6.2 课堂教学
        3.6.3 课后作业、交流与辅导
        3.6.4 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3.7 小结
第4章 乡村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的影响因素
    4.1 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不高
        4.1.1 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意识不足
        4.1.2 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4.2 教师没有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内涵
    4.3 学校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不到位
        4.3.1 教具类信息化设施设备欠缺
        4.3.2 对信息化设备的管理不到位
        4.3.3 没有针对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的激励措施和评价制度
    4.4 学生自觉性、信息素养差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阻力
    4.5 政策约束减小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
    4.6 信息技术相关培训未能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4.6.1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相关培训较少
        4.6.2 培训内容实践性不强
        4.6.3 培训后未及时操练巩固
    4.7 教科书中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并未真正融合
    4.8 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限制现代数学工具作用的发挥
第5章 乡村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的研究启示
    5.1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信息素养
    5.2 积极落实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5.3 学校加强管理,促进教师积极使用信息技术
    5.4 组织专业培训,助力教师技术与教学整合能力的提升
    5.5 教科书的编写设置数学软件与数学知识融合的内容
    5.6 转变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教学有效开展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1.1 乡村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现状
        6.1.2 乡村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影响因素
        6.1.3 乡村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研究启示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改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乡村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二 实施课堂观察前、后访谈提纲
附录三 课堂观察记录表
致谢

(5)基于PAD的初中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1.1.2 基于信息设备的课堂教学互动影响研究
        1.1.3 基础数学课程与教育改革的需要
        1.1.4 PAD在数学课堂中教学的优势
        1.1.5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目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PAD
        1.4.2 互动和互动教学模式
        1.4.3 新课标数学教学
2 文献综述及理论依据
    2.1 国内外基于PAD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和研究现状
        2.1.1 国外基于PAD互动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
        2.1.2 国内基于PAD互动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
    2.2 PAD教学应用价值
    2.3 国内外互动教学的发展及中国互动教学的最新研究
        2.3.1 古代中国互动教学的形成与发展
        2.3.2 当代中国互动教学研究
        2.3.3 西方互动式教学思想的演变发展
    2.4 理论基础
        2.4.1 活动理论
        2.4.2 泛在学习和混合学习理论
        2.4.3 ULM统一学习模型
        2.4.4 移动学习系统的4c模型
        2.4.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问卷结果及分析
    3.1 基于PAD的初中数学互动教学模式调查问卷(学生版)
    3.2 基于PAD的初中数学互动教学模式调查问卷(教师版)
    3.3 PAD教学模式需求分析
4 基于PAD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4.1 实验前期准备
        4.1.1 PAD学习平台的选择
        4.1.2 学生培训
    4.2 PAD教学模式对初中学生学习数学转化策略的优势
        4.2.1 课前预习中转化
        4.2.2 课堂讲授中转化
        4.2.3 课后内化巩固中转化
5 实验设计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对象选取
    5.3 实验方法
    5.4 问卷调查
    5.5 实验实施
        5.5.1 第一阶段:分组实验阶段
        5.5.2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后测试成绩
    5.6 实验结果分析
6 PAD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案例
    6.1 课前教案设计
    6.2 课前导学案设计
    6.3 课堂实时情况
        6.3.1 课堂引入
        6.3.2 课堂讲授一
        6.3.3 课堂讲授二
        6.3.4 课堂活动
        6.3.5 学生课堂比赛
        6.3.6 课堂升华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PAD应用于数学课堂的弊端
    7.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7)多媒体在乡镇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调查研究与实践 ——以吉林省公主岭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发展趋势
        1.1.2 初中数学学科特点
        1.1.3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学习特点
    1.2 研究目的
        1.2.1 了解多媒体在乡镇中学数学中的应用情况
        1.2.2 找出多媒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3 探查问题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建议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问卷调查法
        1.4.2 文献分析法
        1.4.3 比较分析法
    1.5 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5.3 研究述评
第二章 多媒体在乡镇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问卷设计
        2.1.1 教师问卷设计
        2.1.2 学生问卷设计
    2.2 调查问卷分析
        2.2.1 教师问卷分析
        2.2.2 学生问卷分析
第三章 多媒体在乡镇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
    3.1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
    3.2 影响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因素
        3.2.1 学校方面
        3.2.2 教师方面
        3.2.3 学生方面
第四章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及案例分析
    4.1 理论基础
        4.1.1 建构主义观点的学习理论
        4.1.2 建构主义观点在数学教学中的理论分析
    4.2 多媒体使用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4.2.1 多媒体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4.2.2 多媒体在函数图象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4.2.3 多媒体在平面几何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4.2.4 多媒体在数与代数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第五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多媒体辅助教学几点建议
        5.2.1 对学校方面的建议
        5.2.2 对教师方面的建议
        5.2.3 对学生方面的建议
    5.3 后续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教师问卷
    附录B:学生问卷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科研成果
致谢

(8)智慧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智慧课堂模式国外研究现状
    2.2 智慧课堂模式国内研究现状
    2.3 智慧课堂模式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2.3.1 智慧教育
        2.3.2 智慧课堂
        2.3.3 智慧课堂的特征、优势以及与传统课堂的区别
    2.4 智慧课堂模式的理论基础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4.3 混合式学习理论
        2.4.4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2.5 智慧课堂模式的必要性
第3章 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设计
    3.1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3.2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流程
    3.3 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方式
第4章 智慧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教学效果分析
    4.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4.2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实施
    4.3 基于智慧课堂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效果分析
        4.3.1 基于智慧课堂的具体体现
        4.3.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效果分析
第5章 教师和学生对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模式的评价
    5.1 学生对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模式的评价
    5.2 教师对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模式的评价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1 研究结论
        6.1.2 不足之处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9)革命老区高中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调查研究的实施及其数据处理
    3.1 河南省固始县及其教育情况简介
    3.2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4.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 教师访谈分析
    4.4 固始县高中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4.5 影响固始县高中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因素
5.高中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的提升策略
    5.1 针对学校的提升策略
    5.2 针对教育主管部门的提升策略
    5.3 针对教师方面的策略
6.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四、利用电脑多媒体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状况的调查研究 ——以大名县农村小学为例[D]. 张宁. 河北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微课的轻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以广东省汕头市M中学为例[D]. 廖光月. 东华理工大学, 2021(02)
  • [3]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D]. 曹斌华.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4]乡村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研究 ——以水城县Y中学为例[D]. 许振娟.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8)
  • [5]基于PAD的初中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案例研究[D]. 张思宇. 西南大学, 2020(05)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多媒体在乡镇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调查研究与实践 ——以吉林省公主岭地区为例[D]. 侯丽娜. 北华大学, 2020(12)
  • [8]智慧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 储艺. 安庆师范大学, 2020(12)
  • [9]革命老区高中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D]. 邓鹏成. 西南大学, 2020(01)
  • [10]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标签:;  ;  ;  ;  ;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