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系统的软件抗干扰

单片机系统的软件抗干扰

一、单片机系统的软件抗干扰(论文文献综述)

宗德媛,朱炯,李兵[1](2021)在《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工学是学生理解、掌握及应用电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在电工学教学中,将EWB虚拟仿真技术、传统实验技术及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仿真计算、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掌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EWB仿真软件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理论,同时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打好基础。

于淼,王巧梭[2](2021)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不仅要突出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性,也要重视控制系统的工作稳定性。特别是当单片机用于工业生产领域时,各种干扰十分严重,因此研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以确保单片机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笔者分析了系统受到干扰的主要原因和现象,论述了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法等。抗干扰单片机控制器设计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组成部分。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开发单片机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系统,提高可靠性,消除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故障。在设计单片机控制系统时,需要对各种干扰源及其强度、损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2)单片机抗干扰系统的设计需要改进,特别是对于一些新的干扰源,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检测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式,找出问题的最优解,即用尖端的成熟技术解决。3)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系统需要持续革新,以提高技术交流的效率。

魏邦霞[3](2021)在《单片机软件抗干扰的编程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单片机软件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探讨,阐述在单片机的软件应用中,提高抗干扰性能的技术。

孙阳[4](2021)在《全电调节式CVT电子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与其他类型的变速器相比,在速比连续变化的同时保证了不间断的动力传输,从而保证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全电调节式无级变速器(Electro-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简称,EM-CVT)将传统耗能的油泵去除,利用电机来代替油泵完成速比的调节,与传统的液压控制CVT相比,EM-CVT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燃油经济性。本文在分析EM-CVT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其速比控制策略及速比控制方法,对EM-CVT控制系统软硬件进行设计,主要工作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对EM-CVT的结构与工作机理进行分析,重点分析EM-CVT速比控制的实现方式及速比控制要求。基于EM-CVT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提出了EM-CVT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将控制器的资源进行了分配,为EM-CVT电子控制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2)设计了汽车行驶过程中不同工况下的控制策略,根据EM-CVT的数学模型搭建了速比执行机构、目标速比、整车传动等各个模块的仿真模型,结合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方式构造的发动机模型,最终完成装备EM-CVT的整车模型;(3)基于传统PID算法和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简称,ABC)的优势,设计了ABC-PID控制算法,并将其应用于EM-CVT速比控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算法在EM-CVT速比控制中的可行性;(4)对EM-CVT控制系统进行硬件和软件设计,基于MC9S12G96单片机设计了执行电机转速输入、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入的接口电路,完成输出接口电路和串行、CAN两种通信接口电路设计。设计了主程序和模块化的子程序。针对环境的干扰,软件使用了极值判别法滤波、中位值滤波、一阶滞后滤波对采集信号进行处理,尽可能提高采集数据的精度;(5)针对速比控制干扰问题,设计了相应的抗干扰方法,为了使电子电路获得最佳性能,遵循PCB设计一般原则。通过EM-CVT电控系统的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的EM-CVT电子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万祖岩[5](2021)在《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当前应用于旋转部件的监测系统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有线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在使用时由于连线的存在会产生磨损,不适合长期的在线监测。随着技术的发展,红外、激光灯无线通信方式逐渐被用于旋转部件监测系统的信号采集与传输,但实际应用均存在着一定的限制条件,难以满足工程化的需求,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能够适应于多种工况下、数据传输速率较快、通信距离较远的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方案。论文通过对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需求分析,总结出系统所需的通信方式和供电方式,提出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方案。数据传输方面,采用蓝牙与以太网相结合的方式,蓝牙为旋转部件发送端和中间接收端提供通信,能够极大的保证数据传输速率并且降低系统的功耗,采用跳频扩频方案来保证蓝牙传输信号的稳定性,不受外界的干扰;再通过以太网为中间接收端和地面PC机之间提供通信,这样既能匹配蓝牙传输的高速率,保证信号能够全部传输过来,又大大提高了监测系统的在线监测距离,并且蓝牙和以太网可以分别组网,实现上位机一对多的监测。硬件方面,选用低功耗控制芯片MSP430F169作为主控芯片,又选用DDS芯片为蓝牙传输提供跳频方案,加上采样和滤波电路,构成硬件电路方案。软件方面,区分下位机控制模块、中间通信模块以及上位机数据处理模块来设计软件功能,实现通过PC机控制下位机的开关、设置参数等功能,并将下位机监测到的数据发送到上位机进行查看、处理和存储。最后,分析非接触式感应耦合电路原理以及补偿电路,根据设计出能够保证稳压输出的电路,通过实验验证了电路的有效性以及旋转工况下的影响。上述系统方案针对于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的需求分析,进行整体系统的基本功能分析、软硬件平台设计以及相关的实验测试,有效的解决了数据传输和无线供电两大关键问题。对在线监测系统领域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许万友[6](2021)在《汽车驾驶模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当今时代,汽车作为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常用交通工具,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便捷,但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却令政府倍感压力。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出现,有效缓解这种状况。汽车驾驶模拟器是对实车性能的模拟仿真,让体验者有实车操作感。该模拟器加强行车操作训练和安全培训,是一种经济价值高、安全系数高、可节约大量资源的设备。如何真实模拟汽车在行进中的状态,实时采集各种车辆参数就变的十分重要。为了完成对行车过程状态及相关参数的采集,并且保证这些数据的采集要具有实时性、精确性、可靠性,需要设计一个汽车驾驶模拟器的数据采集系统,这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汽车驾驶模拟器的数据采集系统是由传感器、上位机、硬件接口电路和控制代码所构成。数据采集系统是采集驾驶人员的相关驾驶动作,并且将这些信号通过转换、调理等处理,最后将其传送至计算机,作为计算机计算的最初数据,从而对车辆运动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本文根据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特点,分析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要求,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F103ZET6芯片为微处理器的采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档位状态、油门状态、离合器状态、手刹状态、脚刹状态、雨刷状态、车灯状态、车锁状态以及方向盘状态的采集,通过通讯协议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完成采集数据的传输。本文主要工作内容为:一、对需要采集的驾驶操作信号进行分类,并确定其相关采集方法。二、根据不同采集信号,设计不同的传感器以及相应采集装置的机械结构,最后设计各传感器电路原理图并制作电路板。三、采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根据数据采集系统功能,微处理器选择STM32F103ZET6芯片。完成方向盘状态、油门状态、离合器状态、手刹状态、脚刹状态、雨刷状态、车灯状态、车锁状态、档位状态等采集模块电路设计。完成电源系统电路、复位控制电路、系统时钟电路、通讯协议接口电路、下载接口电路等外围电路设计。根据各模块电路原理图,制作电路板。四、采集系统软件结构设计。选用C语言编写采集模块程序、串口通讯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上位机程序,完成对应功能设置。五、将采集到的操作数据进行串口调试,并经过上位机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数据采集系统采集速度快、精度高、实时性高,达到预期数据采集效果,能够让操作人员体验实车操作。

杜茵茵[7](2021)在《交变磁控电源研制及优化设计》文中指出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电弧等离子体中有各种带电粒子,若引入外部磁场,这些带电粒子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使电弧等离子体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这就为通过外加磁场来改善大电流GMAW焊接工艺,进而提高焊接效率提供了可能。磁控电源是磁控焊接技术研究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对焊接过程机理研究及质量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本文应用逆变技术,研制一台以16位单片机80C196KC为控制核心的数字化双逆变磁控电源,其能够输出频率、占空比和幅值均可调的方波交流电流。磁控电源主电路采用双逆变结构,逆变器件选用IGBT,其中前级逆变选择半桥逆变拓扑结构,逆变频率为20KHz,通过电流闭环反馈控制前级IGBT的导通与截止,实现磁控电源功率的控制与调节;后级逆变采用全桥逆变拓扑结构,通过控制后级逆变电路IGBT的交替导通实现磁控电源输出方波交流电流的频率和占空比独立调节。文中对主电路中主要的元器件参数进行计算,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磁控电源仿真模型,通过对磁控电源模型输出结果进行仿真和分析,为实际电路结构及参数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设计了输入端保护电路、EMI滤波器、吸收电路、半桥隔直电容保护等电路来优化主电路,用以保护开关器件,提高磁控电源工作可靠性。磁控电源控制系统选用实时性好且芯片功能丰富的80C196KC为控制系统核心,针对磁控电源需要实现的功能,设计了单片机最小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电流反馈采样电路、D/A转换电路、前级逆变驱动系统电路以及后级逆变驱动系统电路。结合磁控电源工作时序及硬件电路设计,本文采用模块化编程方式来提高软件设计效率,并且为了加快磁控电源响应,提高控制精度,对实时显示子程序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为了提高磁控电源在复杂工况下抵御干扰的能力,在程序设计时也采用软件抗干扰技术对软件系统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磁控电源可靠性。对设计的主电路部分和控制系统部分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正,确保各模块独立调试无误后进行了联机调试,对磁控电源输出励磁电流波形和对应参数下的磁场进行测试。实测当设定交变频率较低时,励磁电流波形与预期设计目标一致,而且得到了给定频率和一定强度下的对称交变磁场,即所设计的交变磁控电源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但当设定交变频率较高时,实测结果显示由于电感负载产生的感抗过高致使电流上不去,磁感应强度很低,无法探讨高频交变磁场工艺对焊接过程的影响。所以本文在最后一章做了一探讨性试验,即在高频区间采用RLC串联谐振思想,在负载上串入一谐振电容来抵消电感负载产生的无功功率,提高电路功率因数,增大电源输出功率,从而使励磁电流有效值增大,以解决较高频率下磁控电源励磁电流的瓶颈问题。

沈宗明[8](2020)在《探究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的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单片机的技术也在逐步的提高,单片机已经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单独的使用单片机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干扰,因而影响了单片机的使用效果。因此,就需要单片机中使用抗干扰的技术,提高安全和稳定的性能,进而避免单片机受到周边的影响。因而,在本文中对单片机的概述,主要的干扰类型以及对单片机的抗干扰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探索,进而提出了对应的单片机中抗干扰系统的具体措施。

文丹[9](2020)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策略分析》文中认为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单片机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较为复杂,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干扰,无法保证良好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制约了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从硬件以及软件两个方面分析了提升抗干扰能力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卢熠昌[10](2020)在《新型煤矸光电分选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一直牢牢支撑和保障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煤炭产量大,但是由于一直以来传统选煤行业存在的弊端,诸如传统分选技术工艺复杂繁琐,智能化程度低,分选效果不尽如人意,造成有效产能低下,因而急需一种新型的选煤设备。故针对新的选煤需求及井下开采作业的特殊性,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能X射线扫描的新型煤矸光电分选机,并主要针对新型煤矸光电分选机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针对传统分选设备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对新型分选设备的系统结构的分析,完成了对新型分选设备的主控制系统、信号处理系统、进料控制系统及喷阀驱动分选控制系统的设计。主控制系统对整个设备的各个子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并通过操控台的通信连接与分选设备实现人机交互。主控制系统使用PIC18F4520单片机作为控制器,CPLD XC95144实现逻辑电路的扩展,设计了外部存储电路、电压监测电路、开关信号电路;并完成对PIC18F4520与操控台及各子系统的通信连接电路。进料控制系统采用电磁振动进料方式,利用电磁振动进料控制原理,建立了进料器的调节参数与供电参数的关系,并据此设计了电磁振动进料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交流电过零检测、晶闸管触发及通信电路的设计。信号处理系统包含光学系统,采用双能X射线透射被检测物;喷阀驱动分选控制系统采用高速电磁阀及阵列喷嘴等器件完成喷阀剔除装置机构设计,并据此设计了喷阀驱动分选控制的动作电路。整个设备的运作过程是利用双能X射线透射得到的被检测物的光谱信号,通过信号处理系统对光谱信号进行处理并传送至主控制系统,最后主控制系统通过得到的电信号控制喷阀驱动分选控制系统进行动作,完成被检测物的分选。通过对整个设备系统的仿真模拟调试,完成对设备的模块化设计,并结合搭建的实验样机,经过反复调试,各系统设备取得良好成效,并且其识别的分选精度高,处理粒极宽。图60表7参73

二、单片机系统的软件抗干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片机系统的软件抗干扰(论文提纲范文)

(1)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计算
2 EWB仿真计算
3 实验验证
4 理论、实验、仿真对比分析

(2)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片机控制系统概述以及抗干扰设计的重要性
2 系统受到干扰的主要原因和现象
    2.1 数据采集误差
    2.2 控制状态
    2.3 干扰状态下的数据变化
    2.4 程序运行发生异常
3 硬件系统可靠性设计
    3.1 电子元件性能与可靠性组成
    3.2 系统设计
    3.3 使用时钟低频单片机
    3.4 输入、输出隔离
    3.5 屏蔽技术和去耦电路
    3.6 印刷电路板设计
    3.7 选择优质组件
4 软件系统防干扰设计
    4.1 存储空间冗余技术
    4.2 时间冗余技术
    4.3 自动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
    4.4 软件可靠性
    4.5 失效保险技术
    4.6 数字滤波
    4.7 提高RAM资料的可靠性
5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对策
    5.1 加强系统分析
    5.2 数字输入端的噪声抑制
    5.3 外围扩展存储器的抗干扰
    5.4 软件抗干扰
6 单片机控制系统抗干扰设计的发展趋势
7 单片机控制系统抗干扰设计的注意事项
8 结语

(3)单片机软件抗干扰的编程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硬件抗干扰和软件抗干扰的区别
2 干扰对单片机的影响
3 抗干扰技术
4 结语

(4)全电调节式CVT电子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金属带式CVT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1.2.1 国外金属带式CVT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2.2 国内金属带式CVT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3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EM-CVT结构原理及功能设计
    2.1 EM-CVT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EM-CVT调速机构
        2.1.2 EM-CVT速比控制原理
    2.2 EM-CVT控制系统设计
        2.2.1 EM-CVT控制系统功能要求
        2.2.2 EM-CVT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2.2.3 EM-CVT电子控制系统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M-CVT速比控制策略及其仿真研究
    3.1 EM-CVT控制策略
        3.1.1 起步加速工况
        3.1.2 缓加速与急加速工况
        3.1.3 普通减速与全减速工况
        3.1.4 稳定工况
    3.2 EM-CVT系统仿真模型研究
        3.2.1 EM-CVT速比传动仿真模型
        3.2.2 EM-CVT速比电机仿真模型
    3.3 整车模型研究
        3.3.1 整车传动仿真模型
        3.3.2 发动机仿真模型
        3.3.3 目标速比仿真模型
        3.3.4 EM-CVT工况仿真模型
        3.3.5 EM-CVT整车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M-CVT速比控制算法及其仿真结果分析
    4.1 EM-CVT速比控制方法
        4.1.1 PID控制
        4.1.2 人工蜂群优化算法
        4.1.3 人工蜂群优化PID控制器(ABC-PID)设计
    4.2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EM-CVT控制仿真
    4.3 EM-CVT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EM-CVT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5.1 核心控制器
        5.1.1 MC9S12G96的PWM模块
        5.1.2 MC9S12G96的ADC模块
    5.2 最小系统设计
        5.2.1 电源模块
        5.2.2 复位电路与晶振模块
    5.3 输入接口电路设计
        5.3.1 模拟量输入信号处理
        5.3.2 开关量输入信号处理
        5.3.3 转速测量电路
    5.4 输出接口电路设计
        5.4.1 速比电机(无刷直流电机)输出接口电路
        5.4.2 离合器(有刷直流电机)输出接口电路
        5.4.3 OLED屏接口电路
    5.5 通信接口设计
        5.5.1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
        5.5.2 CAN通信接口电路
    5.6 本章总结
第六章 EM-CVT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6.1 主程序设计
    6.2 子程序设计
        6.2.1 EM-CVT系统的AD转换程序设计
        6.2.2 EM-CVT系统脉冲信号处理程序设计
        6.2.3 参数计算程序设计
        6.2.4 执行机构驱动模块程序设计
    6.3 软件滤波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EM-CVT电子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及试验研究
    7.1 EM-CVT电子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7.1.1 过程通道干扰以及抗干扰措施
        7.1.2 供电系统干扰以及抗干扰措施
        7.1.3 空间干扰以及抗干扰措施
        7.1.4 PCB电路设计
    7.2 EM-CVT电子控制系统试验研究
        7.2.1 EM-CVT电子控制装置软硬件调试
        7.2.2 EM-CVT速比控制试验验证
    7.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
        1.2.1 数据传输
        1.2.2 电能供应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进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文章的结构安排
2 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的需求分析
    2.2 通信技术分析
        2.2.1 Wi-Fi技术
        2.2.2 ZigBee技术
        2.2.3 低功耗蓝牙技术
        2.2.4 以太网技术
    2.3 数字调制方法分析
        2.3.1 FSK调制
        2.3.2 非相干解调
    2.4 总体方案设计
    2.5 蓝牙抗干扰性能研究
        2.5.1 干扰源分析
        2.5.2 跳频扩频方案
    2.6 通讯单元测试
        2.6.1 通信单元测试平台的搭建
        2.6.2 通信功能测试
    2.7 本章小结
3 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3.2 控制电路设计
    3.3 发送端电路设计
        3.3.1 采样端电路设计
        3.3.2 调频电路设计
        3.3.3 低通滤波电路设计
    3.4 接收端电路设计
        3.4.1 信号接收电路设计
        3.4.2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3.4.3 接口电路设计
    3.5 系统硬件电路的抗干扰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总体软件方案设计
    4.2 下位机软件设计
        4.2.1 数据采集模块
        4.2.2 信号处理模块
    4.3 通讯模块设计
        4.3.1 蓝牙通信模块
        4.3.2 以太网通信模块
    4.4 上位机设计
        4.4.1 系统主界面设计
        4.4.2 系统数据查询模块设计
    4.5 软件抗干扰
    4.6 本章小结
5 供电系统的研究
    5.1 概述
    5.2 电磁耦合电路原理与设计
        5.2.1 ICPT系统电路的构成
        5.2.2 ICPT系统原理分析
    5.3 供电系统电路设计
        5.3.1 逆变电路及驱动电路设计
        5.3.2 电源设计
    5.4 仿真与实验验证
        5.4.1 稳定输出电压实验
        5.4.2 旋转实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汽车驾驶模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汽车驾驶模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数据采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布置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布置
第二章 数据信号分类与采集
    2.1 驾驶模拟设备的选择
    2.2 数据采集原理介绍
    2.3 操作信号分类
    2.4 传感器的选择
        2.4.1 霍尔传感器
        2.4.2 电位器传感器
    2.5 采集信号调理
    2.6 操作信号采集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数据采集系统功能要求
    3.2 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3.2.1 开关量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2.2 模拟量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3 数据采集系统外围电路设计
        3.3.1 微处理器选择
        3.3.2 电源系统设计
        3.3.3 系统时钟电路
        3.3.4 通讯协议接口电路设计
        3.3.5 复位控制电路设计
        3.3.6 JTAG下载接口电路
    3.4 系统硬件电路抗干扰方法
    3.5 电路板制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4.1 软件系统主程序流程
    4.2 软件设计语言的选择
    4.3 开关量采集程序设计
    4.4 模拟量采集程序设计
    4.5 串口通讯程序设计
    4.6 上位机界面设计
    4.7 软件抗干扰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试与验证
    5.1 串口调试
    5.2 上位机调试
    5.3 上位机调试结果图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交变磁控电源研制及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磁控焊接技术研究现状
    1.3 逆变电源发展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磁控电源主电路设计
    2.1 磁场发生装置整体结构设计
    2.2 磁控电源主电路结构
    2.3 磁控电源主电路参数计算及器件选择
        2.3.1 输入整流滤波电路
        2.3.2 前级半桥逆变电路
        2.3.3 输出整流及二次逆变电路
    2.4 磁控电源仿真设计
        2.4.1 仿真软件选择
        2.4.2 建立磁控电源仿真模型
    2.5 磁控电源主电路优化设计
        2.5.1 输入端保护电路设计
        2.5.2 EMI滤波器的设计
        2.5.3 吸收电路设计
        2.5.4 隔直电容设计
        2.5.5 散热设计
    2.6 励磁线圈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磁控电源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主控芯片选择
    3.2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
        3.2.1 单片机最小系统
        3.2.2 参数预置与显示电路
        3.2.3 电流反馈采样电路
        3.2.4 D/A转换电路
        3.2.5 前级逆变驱动系统
        3.2.6 后级逆变驱动系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概述
    4.2 控制系统软件编程
        4.2.1 主程序设计
        4.2.2 参数预置与显示程序设计
        4.2.3 A/D采样程序设计
        4.2.4 恒流控制程序设计
        4.2.5 后级逆变脉宽输出程序设计
    4.3 软件优化设计
        4.3.1 实时显示子程序的优化设计
        4.3.2 软件抗干扰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磁控电源系统调试
    5.1 控制系统独立调试
        5.1.1 前级逆变驱动电路测试
        5.1.2 后级逆变驱动电路测试
    5.2 主电路分级调试
        5.2.1 输入整流滤波电路调试
        5.2.2 前级半桥逆变电路调试
        5.2.3 后级整流电路调试
    5.3 联机调试
        5.3.1 空载电压测试
        5.3.2 负载联机调试
    5.4 交变磁场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串联谐振方式增大高频励磁电流探索研究
    6.1 谐振技术
        6.1.1 串联谐振电路工作原理
        6.1.2 串联谐振电路重要特性
    6.2 负载谐振参数设计及仿真
        6.2.1 串联谐振式逆变器负载谐振参数设计及器件选择
        6.2.2 串联谐振式逆变器模型
        6.2.3 仿真测试结果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3.1 不加谐振电容
        6.3.2 加入谐振补偿电容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探究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片机的概述
    1.1 单片机的定义
    1.2 单片机的主要构成
2 单片机干扰的来源以及主要的干扰类型
    2.1 空间辐射的干扰
    2.2 供电系统而引起的干扰
    2.3 输入输出通道而引起的干扰
3 单片机抗干扰技术的探索与分析
4 单片机抗干扰技术的设计与研究
    4.1 硬件抗干扰技术
        4.1.1 滤波技术
        4.1.2 屏蔽技术
        4.1.3 线间窜扰的分析与抑制
    4.2 软件抗干扰技术
        4.2.1 指令冗余技术
        4.2.2 软件陷阱技术
        4.2.3 看门狗技术
        4.2.4 开门自检技术
5 结论

(9)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概述
2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硬件抗干扰技术
    2.1 抗电源干扰技术
    2.2 传播途径抗干扰技术
    2.3 地线设计抗干扰技术
    2.4 屏蔽抗干扰技术
3 提高单片机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的策略
    3.1 指令冗余
    3.2 掉电保护技术
    3.3 睡眠抗干扰
4 结语

(10)新型煤矸光电分选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国内煤炭行业的发展
        1.2.2 煤矸分选的必要性
    1.3 煤矸分选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人工选煤
        1.3.2 重介质法选煤
        1.3.3 跳汰选煤
        1.3.4 基于机器视觉选煤
        1.3.5 光电分选机选煤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新型煤矸光电分选机的系统设计
    2.1 新型煤矸光电分选机的工作过程
    2.2 新型煤矸光电分选机的硬件结构设计
    2.3 新型煤矸光电分选机的通信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主控制系统的设计
    3.1 主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2 主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3.3 主控制系统的核心单片机
    3.4 主控制系统的存储电路设计
        3.4.1 存储电路的设计
        3.4.2 存储空间的分配
    3.5 主控制系统的温度监测电路设计
        3.5.1 温度监测电路的设计
        3.5.2 监测温度的采集
    3.6 主控制系统的电压监测电路设计
        3.6.1 电压监测电路的设计
        3.6.2 对监测电压的采集
    3.7 主控制系统的开关信号电路设计
    3.8 主控制系统的CPLD XC95144部件
    3.9 本章小结
4 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
    4.1 双能X射源透射系统模块
        4.1.1 X射线的基础理论
        4.1.2 X射线的透射原理
        4.1.3 双能X射线的透射原理
        4.1.4 双能X射源透射系统的组成
    4.2 信号采集系统模块
        4.2.1 信号放大电路
        4.2.2 信号检出电路
    4.3 通信连接模块
        4.3.1 Modbus协议及传输模式
        4.3.2 CRC校验方式
        4.3.3 通信帧格式
        4.3.4 与MT5000的通信硬件设计
        4.3.5 与MT5000的通信软件设计
    4.4 信号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
    4.5 信号处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电磁进料控制系统的设计
    5.1 电磁振动给料机的工作原理
    5.2 电磁进料控制系统的理论分析
    5.3 电磁进料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
        5.3.1 过零检测电路
        5.3.2 晶闸管触发电路
    5.4 本章小结
6 喷阀驱动分选控制系统的设计
    6.1 分选控制系统的三大核心模块
        6.1.1 喷阀控制模块
        6.1.2 喷阀剔除装置
        6.1.3 分选动作电路
        6.1.4 喷阀控制模块系统设计
    6.2 分选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6.3 分选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分选机系统的抗干扰性研究及调试
    7.1 系统的干扰来源
    7.2 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7.3 分选系统的调试
    7.4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四、单片机系统的软件抗干扰(论文参考文献)

  • [1]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J]. 宗德媛,朱炯,李兵. 电子世界, 2021(22)
  • [2]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的研究[J]. 于淼,王巧梭. 南方农机, 2021(14)
  • [3]单片机软件抗干扰的编程技术分析[J]. 魏邦霞. 集成电路应用, 2021(07)
  • [4]全电调节式CVT电子控制系统研究[D]. 孙阳. 江苏理工学院, 2021(02)
  • [5]旋转部件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D]. 万祖岩.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6]汽车驾驶模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D]. 许万友.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7]交变磁控电源研制及优化设计[D]. 杜茵茵.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8]探究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J]. 沈宗明. 科学技术创新, 2020(28)
  • [9]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策略分析[J]. 文丹.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0(07)
  • [10]新型煤矸光电分选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卢熠昌.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单片机系统的软件抗干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